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通用13篇)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1
通過自學初讀課文,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的地方還能讀得有感情;初步感知了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師:老師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現(xiàn)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鏡頭?為什么?先讀書思考,還可以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交流。
。▽W生讀書準備后交流。)
師:誰先說說電視劇的開頭?
生:我拍下了這樣的鏡頭:“我”在書店里《青年近衛(wèi)軍》的書前徘徊,因為我想自己有這本書達到了失魂落魄的程度。選這個鏡頭,是想突出我渴望有書。然后再接著往下拍。
生:我學的是有些電視劇,先拍作者買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青年近衛(wèi)軍》,把書捧在胸前,激動不已。再回過頭去,拍“我”怎樣找母親要錢買書的經(jīng)過。這樣可以表達我對母親的感激。
師:不錯!學了就用。這就叫倒敘,先講結(jié)果,再敘述事情的經(jīng)過。誰接著講。
生:我選了拍作者家庭的狀況,就是很窮,家具等很簡陋。在這種情況下母親還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書,可見她多么愛我。
師:前后聯(lián)系,選取鏡頭。好的!
生:(急切地)老師,我還選了母親的勞動的地方的環(huán)境,那兒噪聲震耳欲聾,母親在角落里辛苦地工作。說明她掙錢多么不容易。媽媽卻給錢我買書,她真善良!
師:你這個鏡頭選得相當好。從勞動辛苦,掙錢不易,卻毅然給錢讓兒子買書學習的角度來拍。深深慈母情,拳拳慈母愛,的確讓人感動。
生:我選擇的鏡頭是媽媽和我的對話,特別是她給我錢時的動作:“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闭f明媽媽很珍惜這不多的錢。但她卻讓我買書。
師:是啊,一家人要吃,要穿,孩子要上學,母親能不珍惜嗎?
然而為了孩子滿足讀書的強烈愿望,母親什么也沒說。從“掏”、“數(shù)”的動作,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這時“我”肯定很激動,想抱住媽媽,說:“媽媽真好!”
師:那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體會到了媽媽對我無私的愛。
生:除了和我簡短的對話,母親只是掏錢、數(shù)錢。旁邊的阿姨阻止媽媽給錢,她只說了一句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這兒我體會到,母親十分支持我買書、讀書,她的動作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師:體會深刻!
生:我覺得《慈母情深》這個題目,還包含了我對母親的深情。
師:有新的發(fā)現(xiàn)!是。∧赣H愛我,我愛母親。請繼續(xù)講。
生:“背直起來了……”這一段,我認為寫得非常好;所以我選了這個鏡頭。說明我看到母親時很……很……(語塞)
師:你體會到了,但說不明白。很吃驚是吧?
生:我很吃驚,因為我看到媽媽很瘦弱,很累?赡芪耶敃r有點難過。想到就能要錢買書了,我又很激動。
師:是啊!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學生讀得很有感情。)我們繼續(xù)交流吧。
生:“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一段,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熱愛。后來還用媽媽給的錢為她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因此,我選了作者給母親買水果罐頭的鏡頭。
生:我認為,“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這段話,很重要,說明母親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掙錢。所以我選拍了這里。掙錢這樣不容易,母親還給錢讓我買書。真是慈母情深。
師:是!掙錢不易,毅然給錢,兩相對比,足見慈母情深!
【重慶市萬州區(qū)教育科學研究所:傅開國】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2
一、 請你把下面的字復制到方格內(nèi)。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聾 龜裂 忙碌
二、 文中“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笔且粋特寫鏡頭。通過母親的“脊背”、“頭”和環(huán)境描寫,突出了什么?
三、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作者為什么把“我和母親”都放在每一句的后面,這樣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 “媽——”“媽——”,破折號起到什么作用?“我……”“我……要錢……”中的省略號和“買書……”“一元五角……”中的省略號表達的意思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那分別表達什么意思?
五、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句中的幾個“立刻”又突出地表現(xiàn)了母親怎樣的工作?
六、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蹦銓@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七、 閱讀鏈接。
母愛無言
文/鵬鵬
聽說過兩個有關母親的故事。
一個發(fā)生在一位游子與母親之間。游子探親期滿離開故鄉(xiāng),母親送他去車站。在車站,兒子旅行包的拎帶突然被擠斷。眼看就要到發(fā)車時間,母親急忙從身上解下褲腰帶,把兒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褲腰帶時,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臉都漲紅了。兒子問母親怎么回家呢?母親說,不要緊,慢慢走。
多少年來,兒子一直把母親這根褲腰帶珍藏在身邊。多少年來,兒子一直在想,他母親沒有褲腰帶是怎樣走回幾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個故事則發(fā)生在一個犯人同母親之間。探監(jiān)的日子,一位來自貧困山區(qū)的老母親,經(jīng)過乘坐驢車、汽車和火車的輾轉(zhuǎn),探望服刑的兒子。在探監(jiān)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親給兒子掏出用白布包著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經(jīng)炒熟,老母親全嗑好了。沒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頭。
服刑的兒子接過這堆葵花子肉,手開始抖。母親亦無言語,撩起衣襟拭淚,她千里迢迢探望兒子,賣掉了雞蛋和小豬崽,還要節(jié)省許多開支才湊足路費。來前,在白天的勞碌后,晚上在煤油燈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們像小山一點點增多,不,沒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許多夜晚。
服刑的兒子垂著頭。作為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正是奉養(yǎng)母親的時候,他卻不能。在所有探監(jiān)人當中,他母親衣著是最襤褸的。母親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萬語。兒子“撲通”給母親跪下了,他懺悔了。
一次,結(jié)婚不久的同齡朋友對我抱怨起母親來,說她沒文化思想不開通,說她什么也干不了還愛嘮叨。于是,我就把這兩個故事講給他聽。聽罷,他淚眼朦朧,半響無語。
閱讀感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如一股涓涓細流,雖無聲,卻能夠滋潤干涸的心靈。它平凡,卻在平凡中孕育著一份驚人的偉大!母愛是人生海洋上的一座指路明燈,引導我們走出迷途,追隨光明。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有誰能夠掂出它的分量,有誰能夠真正償還呢?“母愛無言,母愛無垠……”我們要學會感恩,要感謝母親給予我們生命,要感謝母親給予我們的教育。
八、 請以《我的母親》為題,通過某件事,抓住母親的一兩個特寫鏡頭去表現(xiàn)母親。
參考答案:
一、 略。
二、 突出了母親的工作勞動強度大,環(huán)境差;生活艱辛,身體瘦弱。
三、 突出了那直起了彎曲的背、眼神疲憊的就是我的母親,她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四、 破折號的作用是表示聲音的延續(xù)。前者和后者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前者表示說話吞吞吐吐、不連貫;后者表示說話聲音的弱小。
五、 “立刻”表現(xiàn)了母親的工作勞動繁忙,工作認真。
六、 一個“掏”字說明母親的錢不多;“揉得皺皺的毛票”說明這些毛票在母親的身上已經(jīng)很長時間了;“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說明母親對這點錢是十分珍惜的。
七、 略。
八、 略。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的意思。
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播放閻維文的《母親》,出示歌詞: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母親)她就是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親,走進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母愛世界,一起去感悟那份濃濃的慈母情。
出示課題:慈母情深,齊讀。
二、感知家窮
同學們課前都已經(jīng)預習過課文,我們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因為一本價值一元五角的書,請問,對于你而言,買一本一元五角的書容易實現(xiàn)嗎?可對于當年的梁曉聲,買這么一本書容易嗎?(不容易)
請你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從哪些語句可看出買這么一本書不是件容易的事?
。ǜ兄腋F、理解“失魂落魄”。)
一元五角錢在當時究竟意味著什么呢?那個年代,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20幾元,學生一學期的學費是3元,梁曉聲家有兄妹5人,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塊臭豆腐要吃 3頓,舍不得吃炒菜,而母親在一個小廠做臨時工,每月工資只有27元,為了省錢,她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由此可見,一元五角錢對于這個貧寒的家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所以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正因為此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三、感受母愛
1、梁曉聲太想要這本書了,于是他打算鼓起勇氣向母親要錢,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母親工作的地方看看,自由朗讀5~29自然段,把你看到的感人場面用波浪線劃下來,說說你看到了一個( 。┑哪赣H?
2、交流:
、拧∥掖┻^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辛勞)
瘦弱的程度怎樣?這么瘦弱的脊背,仿佛在告訴我們什么?“極其瘦弱”、“脊背彎曲”、“頭湊近”(承受生活重擔,辛苦勞作)。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令人心碎。
、啤”持逼饋砹,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疲憊)
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如果“我”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不知道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此時,吃驚的僅僅是母親嗎?大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吃驚的?這里連續(xù)用了三個“我的母親”,來反復強調(diào)我的那份──吃驚,強調(diào)了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母親,她疲憊、勞累。
真想不到這就是我的母親。誰再來讀。
疲憊的眼神告訴你什么?為什么用省略號?
是呀!當我看到母親的時候,我才深深切切地感受到我的母親掙錢是那么辛苦。當你看到你的母親這般勞苦,你的心里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是啊,這般勞苦的母親讓你感到了──心酸,讓你感到了──心疼,更是讓你感到了──深深的敬意……讓我們再來讀“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
、恰∧赣H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爭分奪秒、堅強)
讀著,讀著,哪個詞跳入你的腦海,(立刻),“立刻”出現(xiàn)了幾次?四個“立刻”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表示?
母親為什么要爭分奪秒地工作?
母親真的不會累、不需要休息嗎?讓我們再來看一段文字(屏幕閱讀)。
課件出示補充資料:
我以為母親天生成就是那樣一個勞碌不停而又不覺累的女人。我以為母親是累不垮的。其實母親累垮過多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我們做夢的時候,好幾回母親癱軟在床上,暗暗恐懼于死神找到她的頭上了。但第二天她總會連她自己也不可思議地掙扎了起來,又去上班……
這樣的母親,你還覺得瘦弱嗎?她是堅強的。
讀了這文字,與其說母親是在掙錢,不如說母親是在“拼命”。
3、面對如此憔悴、疲憊,甚至可憐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掙不來的一元五角錢。我猶豫了,我有點說不出口了,一起來讀讀這段對話: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然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么?”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龜裂”是什么意思?請看一雙龜裂的手。(出示圖片)龜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龜裂的手指曾做過多少活?這雙龜裂的手指仍然在做著什么?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么?母親掏出給我的僅僅是普通的錢嗎?(血汗、愛、希望)她希望什么?
4、母親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短短的一句話,包含了母親的什么?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給我力量,時時催我奮進。
四、總結(jié)
慈母情懷是深深的愛,是母親的愛支撐我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所以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再讀課題。
生活中,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心痛。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愛就是母愛。母親的愛,純純?nèi)羲,綿綿如溪,沉沉似海。再來聽聽這首《母親》,此時此刻,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
課文先講“我”想買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見渴望之極。但一元多的書價,貧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
接著,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描寫了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在角落工作的媽媽”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暴ぉな萑醯哪赣H!“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暴ぉへ毧嗟哪赣H!“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然而正是這位母親,當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這些地方突出表現(xiàn)了母親的慈祥與善良,表達出對母親深深地敬意與無比地熱愛。
最后,講我終于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這位平凡的母親,辛勞的母親,貧寒的母親,在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xiàn)出的深沉的母愛,給人留下了何等難忘的印象。
學習這篇課文,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fā)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是感性的,一切語言文字的自然組合所構(gòu)建的文本,皆為心語,皆為詩語,都是通往作者心靈深處的一級級階梯。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引領學生一次次地親吻文本、觸摸文本、走進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生命的呼吸和記憶的心跳。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就是學生情感自在滋養(yǎng)的過程,就是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誦讀詩句,激發(fā)情感
1、課件出示:(英)瑪格利特·魏德瑪詩《媽媽的牽掛》片斷,在《祖國,慈祥的母親》溫婉如絲藤般的小提琴聲中,老師深情誦讀:
她是我們的守望人,
冬天在窗邊,
夏天在門旁,
她會為我們的晚歸而焦慮不安。
她從不會忘記,
在我們身上傾注全部的愛,
因此,我確信,
無論我們在哪里,
身上都系著她的牽掛。
2、學生齊讀詩句:
師深情述說:她就是母親,她就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母親的愛,純純?nèi)羲,綿綿如溪,沉沉似海。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親,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懷。
3、學生深情地齊讀課題──慈母情深。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細讀課文,鎖定形象
1、請大家再仔仔細細地讀一遍全文,然后合上書本。讀了課文,深深地刻在你腦海里的,是哪一幅畫面,用筆劃出相關句子來,反復讀讀。
預設有以下幾種可能:
、拧∫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
⑵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恰∧赣H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
2、反復品讀重點句子,深入咀嚼文字,領會個中情感,感受母親之苦:
第一層次: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讀出句子的“像”來。
第二層次:借助文本的補充,豐富學生的感知,讀出句子的“味”來。
、拧⊥瑢W們,如果你們對母親當時的處境有更詳盡的了解,我相信你們對母親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悟,你敏感的心靈會深深地為她感動的。
出示補充文本:
母親是一位臨時工,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我們5個孩子,全憑母親帶養(yǎng)。母親在一個街道小廠上班,每月工資27元,她每天不吃早飯,帶上半飯盒生高梁米或大餅子,悄無聲息地離開家,每天回家總在七點半左右。 ──節(jié)選自梁曉聲《母親》
、啤W生自由讀后談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體驗,再讀重點句子。
第三層次:通過重點詞語的想象開掘,立足真實體驗,讀出句子的“情”來。
⑴ 同學們,請再讀讀這些句子,用心體會,哪些詞語像一根根鋼針一般刺著你的心?哪些地方猶如一把小銼子,撕扯著你的心?哪些地方讓你的心沉甸甸的?哪些地方讓你的眼眶濕漉漉的?
、啤℃i定重點:
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令你心碎。讀出這種感覺來。
疲憊的眼神告訴你什么?龜裂的手指使你明白了什么?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么?褐色的口罩又在訴說什么?
、恰е愕那,融入你的心,讓我們再深情地齊讀這些句子。
四、回讀課文,拓展意象
1、面對如此憔悴、疲憊,甚至可憐的母親,我卻來向她要錢,要她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掙不來的一元多錢。不為別的,只因為(引讀課文第一節(jié)),只因為(引讀課文第三節(jié)),雖然……雖然……(引讀課文第二節(jié))但我還是來向母親,向苦苦掙扎,拼命養(yǎng)活五個孩子的母親要這么多錢了。
2、我猶豫了,我有點說不出口了,因為當我第一次親眼目睹了母親工作之艱辛后,我才明白了這一元多錢不是普通的一元多錢,它是──(學生接話:母親辛苦勞作一天多的所得;母親的一滴滴血汗換來的;母親絕對舍不得亂花的珍寶;母親用來養(yǎng)育孩子的一筆財富……)
五、品讀語言,感悟深情
1、品讀母子對話,體會母親之愛。
2、品讀母親的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讀出母親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個性化感悟母親的純粹樸實之情,忘我無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滿懷期待之情和無比驕傲之情。
3、寫話訓練(播放《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樂曲):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4、交流寫話內(nèi)容,對話互動。
六、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1、也就是從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沒有向母親要過一分零花錢,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幾十本長篇小說。這,都是我自己掙錢買的。這是一個母親給予一個兒子的力量。
母親的那句話,時時在我心頭縈繞,時時在我耳畔回旋,時時給我力量,催我奮進,終于我成了大作家。(出示梁曉聲簡介)
2、反復讀母親的話:“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這是我今生今世聽到的最美的聲音,這是母親給我的一股無窮的力量,這是滋潤我生命的清澈的甘泉,這是普天下母親共同的心聲。
3、齊讀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種最美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設計點評】
詩意語文主張與文本的對話既要“不離文字”又要“不落文字”。不離文字就是對話進程不脫離文字、不架空文字、不改造文字。觀本案,其不離文字的工夫就下在“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上,就下在“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上,就下在“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上!安浑x文字”是詩意語文的對話之門。但倘若一味執(zhí)著和拘泥于“不離文字”,對話就永遠是一扇無法開啟的門。要真正開啟對話之門,就要做到“不落文字”。不落文字就是去文字之蔽,全然進入文字背后的“像”、文字背后的“情”、文字背后的“味”、文字背后的“韻”、文字背后的“神”。再觀本案,其不落文字的工夫就下在“憑語言的直覺感知,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讀出句子的‘像’來”,就下在“借助文本的補充,豐富學生的感知,讀出句子的‘味’來”,就下在“通過重點詞語的想象開掘,立足真實體驗,讀出句子的‘情’來”。詩意語文要求我們的兩只眼睛,一只注視文字的軀體,另一只透視文字的靈魂。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6
最近我在讀當代作家梁曉聲的作品《母親》,有這么一段文字深深震撼了我——我們依賴于母親而活著。像蒜苗依賴于一棵蒜。當我們到了被別人估價的時候,母親她已被我們吸收空了。她奉獻的是滿腔滿懷恒溫不冷的心血供我們吮吸!母愛作為一種超越時空、超越民族、超越一切利益得失的情感,一直被古今中外眾多的名家以及各種體裁的文本不斷詮釋著。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五(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慈母情深》,節(jié)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小說《母親》。
一、教材分析
內(nèi)容簡介:
課文記敘了家境貧困的“我”喜愛讀書,為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失魂落魄。當“我”下定決心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要買書的錢時,才發(fā)現(xiàn)母親是在一種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辛苦勞作,在我震驚、痛苦和懊悔之際,母親卻慷慨地把買書的一元五毛錢給了“我”,“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用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沒想到母親卻數(shù)落“我”一頓,又給我湊夠了買書的錢。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課文著力要表現(xiàn)的是母親工作的辛苦,賺錢的艱難和為子女、為家庭毫無怨言地付出全部。表現(xiàn)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文本研讀:
課文篇幅較長,共有35小節(jié)。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以對話、抒情為主,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人性的最美光輝,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作者對母親的描寫并沒有濃筆重彩,只是抓住母親的形:極其瘦弱的脊背,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龜裂的手指;抓住了母親的行: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抓住了母親的情: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母親的形象就訴諸于作家筆端——那個時代,在物資的困乏使得精神的需求變得退而求次的境況下,就是這個瘦小羸弱,為生計疲于奔命的母親,卻始終在堅守著家庭的溫暖,堅守著對兒女的希望,成為“我”今后踏入文學殿堂的動力。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樸素而崇高的母愛!
文中有三處細節(jié)描寫和作者眼中母親辛苦工作的三個鏡頭:
細節(jié)一:七八十臺破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細節(jié)二:周圍的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細節(jié)三: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鏡頭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道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人,脊背彎曲者,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
其中的“極其瘦弱”、“脊背彎曲”、“頭湊近”將一位承受生活重擔,辛苦勞作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鏡頭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倒裝和反復的句式強調(diào)了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母親的背、臉以及眼睛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的變化,她疲憊、勞累。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如果“我”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不知道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這些句子字字見情,震撼心靈。
鏡頭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忙碌……”四個“立刻”寫出了母親抓緊工作,不辭辛勞。
這三處細節(jié)描寫和母親工作的三個鏡頭既是作者情感發(fā)展的線索,又是學生引導入情入境體會作品情感和習得文本語言表達方式的重點所在。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讀中想象畫面,讀中細細品味,讀中理解感悟,才能體會作家筆下流淌的真摯感情,同時也為“作者突然覺得他長大了,拿著母親再給他的錢,他再沒有權利買別的東西。”做了鋪墊。“長大”的意思,就是作者理解了母親對他的愛,集中在對他心靈上、智慧上的成長。為了這種成長,不惜一切代價。把母親給自己買書的錢買了營養(yǎng)品(一聽水果罐頭),哪怕是給母親,也是辜負了母親的心意。所以說這三處細節(jié)描寫,三個鏡頭,既是豐盈學生心靈,使學生與文本情感產(chǎn)生共鳴的鋪墊,進而理解文章立意;又是豐富學生語言表達,使學生初步理解和習得文本語言表達方式的鋪墊,進而在今后的學習中學會使用這些規(guī)律性的語言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jié)。這是文本的教學價值所在,也是編者的編寫意圖所在。
單元目標: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是通過課文所描寫的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cè)面,感受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單元的教學目標有兩點:一是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目標達成一個是指向?qū)φn文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作品的感情;一個指向?qū)ξ谋菊Z言表達方式的體悟,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體會人物的情與愛;難點則是如何引領孩子體會母親樸素的言行下,母愛的真摯、深沉、崇高。
二、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對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的把握,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目標一:掌握文中三個生字,區(qū)別多音字“龜”的讀音,理解和積累本課“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目標二:能結(jié)合課文中描寫母親言行的詞句,感受作者譴詞運句方面的精妙,體悟慈母情深。
目標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無價。
三、教學策略
根據(jù)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主要是立足語言文字,緊扣課題中的“慈母情深”中的一個“深”字,設計一個填空的例題,以“鼻子一酸”,這樣三個“一”,構(gòu)建了本節(jié)課的情感主線。同時又把“鼻子一酸”作為整堂課情感的一個制高點,以文中“我的鼻子一酸”為中心,采用“層遞式”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引導學生以三處細節(jié)為突破口,了解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以三個鏡頭為抓手,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和辛勞,從母親“瘦弱的背影、疲憊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堅定的話語”這個四個層面,尋找“作者為何接過母親的錢會鼻子一酸”的原因,通過品悟結(jié)合,多重朗讀,讀寫結(jié)合,適度拓展的方式,體會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在言意結(jié)合的過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四、設計理念
語言是人文的物化表現(xiàn),母親無私的愛正是通過文字符號來傳遞的。教學中,以“情”為經(jīng),以“言”為緯,通過朗讀、對話等途徑,緊扣文本語言,引領學生入情、悟情、融情,走進文本,從情節(jié)的“高空”潛入語言的“底部”去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讓學生在情感與語言的和諧共振中詮釋“慈母情深”,建構(gòu)“有意義的課堂”。
五、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具體實施如下:
。ㄒ唬┝私庾髡,揭示課題
本課是作家梁曉聲少年時代的真人真事。新課伊始,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慈母情深》是從作家梁曉聲包含深情的作品《母親》中節(jié)選的,首先讓學生讀讀作家梁曉聲的簡介,用一句話說說從中獲得的信息。1.了解作者。(出示課件)通過背景知識的補充,為后面的學習——感受作者的成功與“母親的支持”分不開做鋪墊。接下來2.揭示課題。(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再讀課題,你會關注課題中的哪個字?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這個情到底深在哪里?引導學生關注課題中的“深”字,讓學生要有“看課題,抓文眼”這種學習語文的意識,從而緊扣課文語言,引導學生批文入鏡。
(二)整體感知,理出線索
在第二個板塊——整體感知,疏通字詞,理出學文線索,首先是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憑借預習的記憶,完成這段話的填空,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工工整整地寫下來。1.不看書,在這段話的空白處把課文中出現(xiàn)的詞工工整整地寫下來。(出示課件)
“我一直想買《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聲(震耳欲聾)。我發(fā)現(xiàn)母親極其瘦弱,當知道我來是要錢買書,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給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就濃縮在這一段干干凈凈的文字中,而且要求學生所填寫的也是這篇課文的生字。
接下來讓學生讀一讀這段話,2.區(qū)別多音字“龜”的讀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龜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聾”。(出示課件)然后讓學生再讀這段文字最后一句話“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引出問題“3.為什么我鼻子一酸?(出示課件)”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打開課文,靜靜地讀,用波浪線畫出文中能夠讓自己的鼻子一酸的句子,并在旁邊作批注。
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有三:一是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二是疏通生字詞,理解并積累詞語。三是以“鼻子一酸”統(tǒng)領全文,理出學習線索。既培養(yǎng)了學生提煉信息和概括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又為整節(jié)課的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起到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作用。
。ㄈ┢纷x課文,體會情深
遵循以讀為本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教學理念,品讀課文,體會情深這個板塊主要有兩個環(huán)節(jié):圍繞“為什么我鼻子一酸”這個問題,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能夠讓自己鼻子一酸的語句,并說說讀懂了什么?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也是教師巡回與學生個別交流,了解學情調(diào)控課堂的時間。第二環(huán)節(jié):學生交流反饋自讀情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整節(jié)課的重點,教師要敢于放手,給學生留足充分展示讀書感悟的時間。緊扣“鼻子一酸”這一情感變化主線,學生交流相關語句時,教師順學而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段,首先是通過朗讀,談自己的收獲和發(fā)現(xiàn):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連“破收音機”都“已經(jīng)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2.體會母親掙錢的艱辛。
“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道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人,脊背彎曲者,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
“周圍的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母親工作在噪聲震耳欲聾的角落,環(huán)境惡劣,卻在爭分奪秒地工作。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接著研讀重點句子,“背直起來了……”這段話,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教師首先提出“通過讀句子,你一定發(fā)現(xiàn)了這個句子寫得很特別,特別在哪里?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句話后面都有“我的母親”,并且出現(xiàn)了三次。那作者為什么不這樣寫“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zhuǎn)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放,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自己讀,哪一句話帶給你的是慢鏡頭的感覺?為什么?這是第二步。學生能回答出課文中的原句給人以慢鏡頭的感覺,但“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學生認知上的難點,也是教學重點。教師這時的引導就是要給學生搭梯子,幫助學生體悟作者這種規(guī)律性語言的表達效果。第三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慢鏡頭的表達效果,提出:(1)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背?在我們的記憶中,母親的背曾經(jīng)是怎樣的?(2)你看到了母親的臉,那是一張怎樣的一張臉?我的母親曾經(jīng)擁有什么樣的臉?(3)再仔細地看,那是一雙怎樣的眼睛?記憶中的母親有著怎樣的眼睛?等”問題,引導學生讀中想象畫面,把自己的想象融進朗讀中,提出“你想通過朗讀,表達一種什么感情?”,學生通過對比朗讀和教師情境引讀,就會發(fā)現(xiàn)將“我的母親”倒置,并進行多次反復,所起到的表達效果是給人一種慢鏡頭的感覺,強調(diào)的是母親的背、臉以及眼睛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的變化,突出了母親的辛勞,感受慈母情懷;在學生明白這一倒樁和反復的寫法之后,第四步,教師提出“文中還有一處句子也用到了反復地寫法,找出來體會體會。”有了這一習得語言表達規(guī)律的過程,學生會不難發(fā)現(xiàn)“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個句子中“立刻”也多次反復。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語言規(guī)律,通過通過教師不同節(jié)奏引讀和換詞比較讀,學生明白了“立刻”一詞的反復,則是給人一種快鏡頭的感覺,再次感受母親掙錢的不易,生活的艱辛,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體驗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批文入情”的目的。
研讀重點句子的學習過程,教師只有深讀文本,并有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的積極意識,才有可能開發(fā)出遠遠豐富于教參的教學目標,才能引領學生經(jīng)歷由學向悟,由悟向行遷移的學習過程,這才是教學生學語文,用語文。
3.感受慈母之情。
以上這些,與媽媽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了強烈對比。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得給你錢的嗎?!……”
當學生交流到這組句子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塞錢是怎樣的塞?學生通過自己讀句子,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塞,是“用力地塞”、“使勁地塞”、“迅速地塞”“毫不猶豫地塞”“堅定地塞”等等,進而讓學生理解,母親塞到我手里的不僅僅是錢,更是母親那普通的愛、無私的愛、偉大的愛、純真的愛,這一切的一切匯集在一起,就是慈母情深!至此,學生對慈母的情深在哪里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讓學生再一次充滿深情地讀課題,使學生的情與作者的情再一次產(chǎn)生共鳴。
當學生交流到此處時,教學也就進入了最后一個板塊:
4.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母親原來是那么瘦。”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ㄋ模┭a白練筆,體驗情深
這個板塊分兩步:(1)創(chuàng)設寫話情境,進行補白練筆。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托,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出示這樣一個句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對母親說:
讓學生把自己的內(nèi)心獨白寫到練習紙上,可以寫自己的悔恨、自責、激動、也可以自己的決心和懂事……但是,不管你寫什么,在你的話中,“母親”這個詞語不得少于三次。閱讀教學,尤其是高段的語文教學,就是要訓練學生有思想,會表達。此處的練筆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達到學語言,用語言之目的,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再次形成共鳴,使?jié)鉂獾拇饶盖椋钌畹膼勰盖檠笠缯n堂。(2)為什么要寫長大了?是作者理解了母親對他的愛,集中在對他心靈上、智慧上的成長;是慈母情深,才讓作者有了長大的感覺。
六、板書設計
瘦弱的背影
疲憊的眼神
慈母情深忙碌的身影酸?
堅定的話語
……
這則板書設計,有機地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策略融在一起,緊扣課題中的“慈母情深”中的一個“深”字,以一個“酸”字為中心,構(gòu)建了本節(jié)課的情感主線。從母親“瘦弱的背影、疲憊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堅定的話語”這個四個層面,尋找“作者為何接過母親的錢會鼻子一酸”的原因,通過品悟結(jié)合,多重朗讀,讀寫結(jié)合,適度拓展的方式,體會作者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在言意結(jié)合的過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母愛的深沉與寬廣,感受母子之間的情感。
3、體會文章是怎樣通過外貌和語言描寫表現(xiàn)母愛的。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環(huán)境和人物描寫在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簡介]
梁曉聲:男,1949年出生,山東榮城人。當過知青,197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wèi)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F(xiàn)在兒童電影制片廠任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過了一篇表現(xiàn)深刻父愛的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親迸發(fā)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愛又是何等深沉。∧銈兛,(教師出示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蘇聯(lián)小說。在當時,這本小說的價格是1元5角錢。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很貧困,1元5角錢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以這本小說為線索展開的。
出示舊版小說實物,介紹當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線索。
二、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歸納一下,圍繞著這本《青年近衛(wèi)軍》,課文寫了哪些事?
學生默讀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課文內(nèi)容。
指導學生歸納主要內(nèi)容,理解思路,整體感知課文。
三、朗讀感悟,欣賞語言
1、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畫出了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F(xiàn)在我們結(jié)合你在課前和剛才閱讀的感受再讀課文,抓住最能打動你心靈的句子去讀、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隨時記錄下來。
學生讀書,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朗讀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語句,讀自己的閱讀感受。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全文,體會文中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中飽含的深深的母愛。將理解和感受融會貫通,將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體顯現(xiàn),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練習
1、練習朗讀冰心的詩《紙船——寄母親》。
2、練習朗讀汪國真的詩《母親的愛》。詩中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鳴,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和思考。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表現(xiàn)母愛的詩歌或故事,練習朗讀,準備在班會上表演。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評孫軍華老師的《慈母情深》
4月11日,我有幸參加了2007年上海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展示評比活動,聆聽了8節(jié)語文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屯煤電集團公司第二小學孫軍華老師執(zhí)教的五年級的課文《慈母情深》.
一.精彩導語,無痕鏈接
師:歌頌母親的文章不勝枚舉……
(那悠揚,動聽的音樂響起,隨之是老師那深情并茂的朗誦,特別是那句讓我最感動——在母親眼里,孩子永遠是個孩子……)
師: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或正在享受母愛,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那么作家梁曉聲筆下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 默讀課文,用一個詞來說說文中的母親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學生默讀課文,帶著問題思考答案)
師:如此一位母親,當兒子渴望買書時,她是怎樣說 怎樣做的呢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劃關鍵詞句)
二.精心朗讀,真情體驗
(一讀重點句,體會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
師:讀著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帶著作者的感受,請你讀一讀.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人,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周圍的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二讀對話,感悟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要錢干什么 "
"買書……"
"多少錢 "
"一元五角就行……"
"大姐,別給他!你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閑書哇!……"
"你看你媽是在怎么掙錢 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書哇 "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三讀重點句,體味母親的偉大和無私)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我的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時刻我努力要回憶起一個年輕的母親的形象,竟回憶不起母親她何時年輕過.
三.巧妙設計,以讀促寫
那天的八節(jié)評教課,兩節(jié)有學生的練筆作業(yè),而孫老師的練筆作業(yè)無疑是做到了水到渠成: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一元五毛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你能在這里進行一段想象寫話嗎
(學生寫話,《懂你》的音樂如泉水般流淌出來,學生的思緒,情感噴涌而出)
四.情感熏陶,余音裊裊
師:母親為我的文學之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讓我們也為自己無私的母親贊頌吧——
(學生齊誦: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就這樣,35分鐘的一節(jié)語文課,孫老師,學生,聽課的人都融入那濃濃的母愛中……聽,說,讀,寫,讓學生理解了文本,積累了語言,運用了文字,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完美統(tǒng)一,真正達到了"如鹽入水,水乳交融".《慈母情深》一課確實讓我學到了許多,許多……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母親的善良、慈祥和我對母親的感激和熱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課文先講“我”想買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見渴望之極。但一元多的書價,貧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接著,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最后,講我終于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2、介紹作者:
梁曉聲(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父親》;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小說集《天若有情》、《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煙火》、《白樺樹皮燈罩》、《黑紐扣》。
3、采用分組、分角色、分段等多種方式朗讀全文。
二、默讀課文,勾畫表現(xiàn)母親深情的詞句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2、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
3、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崇敬之情。
三、小組交流讀懂什么,體會到什么,到全班來說說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連“破收音機”都“已經(jīng)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薄澳赣H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2、體會母親掙錢的艱辛:
工作在噪聲震耳欲聾的角落,爭分奪秒,“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這些,與媽媽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了強烈對比!拔彝Ω吲d他愛看書的”。
3、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母親原來是那么瘦!”“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四、老師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
1、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F(xiàn)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鏡頭?為什么?先讀書思考,還可以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交流。
2、學生讀書準備后交流。
3、誰先說說電視劇的開頭?
4、生邊答師邊指導朗讀,引導體會對母親及母親對我濃厚的情感。
五、是!掙錢不易,毅然給錢,兩相對比,足見慈母情深!分組朗讀全文
注意集中表現(xiàn)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媽媽”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暴ぉへ毧嗟哪赣H!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
然而正是這位母親,當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在讀中再現(xiàn)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集中表現(xiàn)了慈母深情,同時反映了“我”當時的感受、體驗,表達出強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強調(diào)“背直起來了”,“轉(zhuǎn)過身來了”,“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六、總結(jié)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這位平凡的母親,辛勞的母親,貧寒的母親,在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xiàn)出的深沉的母愛,給人留下了何等難忘的印象。
七、拓展
課后題:“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抽生談談日常生活中母親關愛自己的小事,表達熱愛母親的感情。
八、作業(yè)
1、感情朗讀。
2、背誦《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為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于當時一個經(jīng)濟拮據(jù)的家庭,對于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yǎng)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為線索,通過“我”在車間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jié),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臺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zhuǎn)身、望著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復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復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寫作背景對于現(xiàn)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說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yǎng)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據(jù)是現(xiàn)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著什么?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huán)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里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復等寫作方法的強調(diào)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衛(wèi)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梁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關于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梁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ǘ┌盐罩饕獌(nèi)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為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著、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纯茨愕膶W習單上的主要內(nèi)容,逐一對照,漏了什么,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nèi)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么學?(看導語提示)
。ㄈ┳x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jié)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注。(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么?(被燈泡烤著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著,就連耳朵也受著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huán)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huán)境。句子: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么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么心情?(難過……)
。5)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xiàn)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么?(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么而疲憊?因什么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fā)現(xiàn)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里?(“我的母親”出現(xiàn)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zhuǎn)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愿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jié):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復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后,將母親“直背、轉(zhuǎn)身、望”的動作強調(diào)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里,也留在我們腦海里,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xiàn)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么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么的不容易。為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愿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并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為了什么嗎?
補充資料:梁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里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為了養(yǎng)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機已經(jīng)變賣。為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舍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里,你讀懂了什么?(母親很辛苦,為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shù)落了我一頓,數(shù)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么?(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么數(shù)落?數(shù)落我什么?母親為什么要數(shù)落我?(因為我為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舍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ㄋ模⿲懺捬a白,升華情感
1.對于一個經(jīng)濟如此拮據(jù)的家庭來說“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對于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yǎng)活一大家子來說,“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么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shù)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說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著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后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jié)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11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小說《母親》里的片段。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xiàn)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喜歡這樣的課文。不唯美,不矯情,來自于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用樸素而又平實的語言,展現(xiàn)出人世間最平凡而又偉大的摯情,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性,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生真諦。沉醉于這份平凡,感動于這份真實。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披文以入情”。課文挺長,因為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顯得有點瑣碎、凌亂。選擇怎樣的角度切入、如何尋找出一條主線索,是我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我哽咽,讀到最后甚至是淚流滿面。同時也有一種很想教學此課的沖動。于是在反復研讀課文之后,定下了這樣的教學思路: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心目中的母親形象;二、抓住課文主要自然段深入咀嚼重點詞句,體會母親之“苦”;三、研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句話,感受母親的自豪、高興,結(jié)合前文的“苦”,深入領會這份“愛”的無私、偉大;四、拓展練筆、針對“母親”的形象帶“我”的震撼,插寫“我”的心理活動,進行課后延伸,升華情感。使學生更整體、全面的體會到這份母愛的深沉和博大。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通過對表現(xiàn)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交流,并反復朗讀,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感悟慈母情深。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營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上課的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品讀重點詞句的環(huán)節(jié)不知不覺花了不少時間。但在仍沒有足夠深入的前提,如“塞”字地體會,時間已經(jīng)捉襟見肘了,如果還有機會,應該調(diào)整課時,有利于學生全面吸收消化。
2、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蓖昝赖恼n堂也講究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用“你眼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統(tǒng)領本課教學,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學生讀懂了語言文字背后的內(nèi)容,化無聲語言為有聲語言,體會到了母親掙錢的艱難,體會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fā)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很充分,同時自己的感情也非常投入,很好的感染了學生。因此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朗讀得到較完美的展現(xiàn)。此文轉(zhuǎn)自
3、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為了能讓現(xiàn)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梁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4、高年級的語文更要注重應用。學生在體會慈母情深之后我讓他們發(fā)揮想象練筆:這時候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會跑出去干什么?學生內(nèi)在的感動在筆尖盡情傾瀉,再一次得到升華。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12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jié)選。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xiàn)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課文篇幅較長,共有35小節(jié)。1-3節(jié),交代了少年時的“我”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失魂落魄。4-28節(jié),寫了“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問母親要錢買書,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親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辛苦勞累地掙錢,“我”的心為之揪緊了。29-35節(jié),寫了“我”不忍心拿母親的血汗錢買書,而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母親數(shù)落了“我”后,又為“我”湊錢買書!肚嗄杲l(wèi)軍》就是這樣來的,它是“我”擁有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包含著慈母深情,也成為“我”今后踏入文學殿堂的動力。
本文是新教材五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單元教學目標是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批文以入情”。
《慈母情深》以對話、抒情為主,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其中,作者眼中母親辛苦工作的三個鏡頭,成為作者情感發(fā)展的線索,這三個鏡頭值得讀一讀,品一品。
鏡頭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人,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
其中的“極其瘦弱”、“脊背彎曲”、“頭湊近”將一位承受生活重擔,辛苦勞作的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鏡頭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倒裝的排比句式強調(diào)了這就是“我”親眼看到的母親,她疲憊、勞累。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如果“我”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不知道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
鏡頭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個“立刻”寫出了母親抓緊工作,不辭辛勞。
作家用質(zhì)樸的語言抒寫人間真情,三個鏡頭是課文的重點,只有通過仔細品味、朗讀,方能體會作家筆下流淌著的真摯感情。
二、學情簡介
“品味作品語言,體會作者情感”是我班學生常用的語文學習方法,部分學生還能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圈圈劃劃,評評注注,表達個人感受。然而,本篇課文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大多數(shù)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難,“一元五毛錢”買一本書在當時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學生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這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其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親情,體會人間真情的溫暖。但對大多數(shù)獨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對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和感動,對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當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學習過程中,體會慈母情深的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及本班學情,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理解和積累本課“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課文語言質(zhì)樸易懂,其中“失魂落魄”表達了“我”對《青年近衛(wèi)軍》的渴望,為下文“我”鼓足勇氣向母親要錢做了鋪墊。
“震耳欲聾”寫出了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了母親工作的勞苦。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且這是兩個成語,成語的積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目標二:能結(jié)合課文中描寫母親言行的詞句感受母親愛子之情。
本單元課文以“情”立意,單元目標之一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琢磨,感受親情。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朗讀訓練要重視學生在朗讀中的內(nèi)心體驗, “有感情朗讀”,必須同對具體的語言文字的理解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根據(jù)自己對語言文字的體味,通過適當?shù)恼Z速、語調(diào)來表現(xiàn)情感。因此,學習過程中要以情感體驗為主,通過對描寫母親言行的詞句,特別是三個鏡頭的品味、感悟,引導學生體會母親愛子之情。
目標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慈母情深,親情無價。
本文情感豐富,在道理的感悟上,要避免空洞說教。要求學生通過朗讀將內(nèi)心體驗外化出來,讀出文章所蘊涵的情味。
四、具體實施
本課學習共分六個板塊,具體實施如下:
一、補充資料,了解作者
1、讀讀作家梁曉聲的簡介,用一句話說說從中獲得的信息。
板書:著有多篇小說 著名作家 家境貧困
2、小結(jié):今天要學習的是作家飽含深情的作品《母親》中的節(jié)選,再讀課題。
說明:本課是作家梁曉聲少年時代的真人真事,教師可以向?qū)W生簡單介紹作家。通過對作家的了解,學生可以感受到梁曉聲是從家境貧困的孩子成長為著有多篇小說的著名作家,為接下來的學習——感受作者的成功與“母親的支持”、“《青年近衛(wèi)軍》的鼓舞”分不開,作了鋪墊。其中,教師要求學生用一句話說說從中獲得的信息,使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二、整體感知課文,找到學習線索。
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作者回憶了少年時代的什么事?
說明:閱讀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本文情節(jié)性較強,學生能自己讀懂內(nèi)容。五年級學生已具備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因此學生在預習基礎上,已能大致說出課文主要內(nèi)容。在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本書是怎么來的?飽含著母親怎樣的深情?” 引起學生進一步思考,也引出了統(tǒng)領學習的主要線索。
三、學習16-28節(jié),找到學習突破口。
說明:學習線索有了,以什么為突破口呢?文中,當母親得知我需要錢買書時,毫不猶豫給了“我”一元五毛錢,而26節(jié)中那個女人卻讓媽別給“我”錢,要“我”看媽怎么掙錢。女人的言行與母親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顯然,這是文中的一處矛盾。從教學重點難點來看,“母親給我一元五毛錢買《青年近衛(wèi)軍》,這本書來之不易” 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地方,因此,抓住這一組矛盾,以26節(jié)女人的話為突破口,研讀女人“女人為什么讓媽別給我錢?”、“看母親到底怎樣掙錢”可以牽一發(fā)動全身。
具體設計如下:
1、同桌合作讀好16——28節(jié),說說從這段對話中體會到什么。
板書:毫不猶豫地給錢。
2、出示課文第26節(jié):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踏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大姐,別給他!你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閑書哇!……”又對我喊:“你看你媽是怎么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書哇?”
引出問題:女人為什么讓媽別給我錢?媽媽到底怎樣掙錢?
四、學習1——3節(jié),理解“女人為什么讓媽別給我錢?”
1、補充當時經(jīng)濟背景的資料。
2、讀讀1——3節(jié),想想女人為什么讓媽別給我錢?
3、學習句子“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失魂落魄。”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并讀好句子。
4、小結(jié):在當時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物資的困乏使得精神的需求變得退而求次,因此那個女人對母親說——“別給他!”
說明:課堂教學中的資料補充必須適當、適切,應避免脫離文本,盲目補充的現(xiàn)象。在理解“女人為什么讓媽別給我錢?”時,我根據(jù)現(xiàn)在學生對那個年代人們生活情況不了解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摘自作品《母親》中的語段,幫助學生了解當時國家的經(jīng)濟狀況,從而理解一元五毛錢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習句子“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失魂落魄!本腿菀着c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能體會當時那個女人為什么會讓媽“別給他錢!”這樣的資料補充正好補充了學生生活體驗的空白點,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悟人物的情感。
五、學習4—28節(jié),了解“母親到底怎樣掙錢”。
1、學習4——28節(jié),劃出文中描寫母親怎樣掙錢的句子。
2、出示三句句子并朗讀: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人,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雙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體會“母親怎樣掙錢”
1)抓住“脊背彎曲”、“頭湊近”、“疲憊的眼睛”、“立刻”等詞語,細細體會母親為了生活,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艱苦勞累地掙錢。作為兒子,生平第一次看到母親這樣掙錢,心為之揪緊。
2)板書:艱苦勞累地掙錢
4、指導朗讀三句句子,體會人物情感。
5、配樂引讀4——28節(jié),體會“母親怎樣掙錢”。
這里的學習主要是抓“三個鏡頭”,通過學生對“三個鏡頭”的品、讀,教師的引,使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一氣呵成。體會母親愛子情深,兒子敬愛母親。
說明:將描寫母親怎樣掙錢的三個鏡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由于這3句話的表達方式極有特色,學生平時接觸不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引導學生借助畫面的具體形象,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體悟句子蘊涵的豐富情感。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以舒緩的音樂配合學生的朗讀,使學生與作者在情感體驗上產(chǎn)生共鳴,從而達到“批文如情”的目的。
六、學習29——35節(jié),體會“慈母情深”
1、我想買《青年近衛(wèi)軍》,想得失魂落魄,為什么最后卻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讀29、30小節(jié)。
2、用上29、30小節(jié)的句子說說我當時想法。
3、母親數(shù)落了我一頓,會怎么數(shù)落?
說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依托,每一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干我必然是空洞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悟到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深沉的愛,我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分別從“我”、母親的角度進行想象說話,再次體會“慈母情深”、“母慈子孝”。(這里要把怎樣訓練的內(nèi)容說清楚)
七、總結(jié)課文,小結(jié)“這本書是怎么來的?飽含著母親怎樣的深情?”并激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讀作品《母親》的愿望。
說明: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此時,學生對上課伊始教師提出的兩個問題“這本書是怎么來的?飽含著母親怎樣的深情?” 的理解可謂水到渠成。
具體設計如下:
1、我擁有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共花了三元,這本書就是這樣來的。
2、為此,母親又要辛苦工作好幾天,但她并不后悔。說說這是怎樣的深情?
3、出示句子:我之揪然是為心作。什么意思?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讀讀梁曉聲作品《母親》。
說明:至此,本文的學習已經(jīng)結(jié)束。但語文學習的“大閱讀觀”告訴我們,真正的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而應該拓展到更廣闊的生活天地中。好的語文課應當成功的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期待心理。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梁曉聲的作品產(chǎn)生興趣。所以,此時,引導他們?nèi)ラ喿x與本文內(nèi)容相關的小說原作,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深化理解,體會情感──《慈母情深》教學案例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一、精選鏡頭,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節(jié)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對母親的描寫并沒有濃筆重彩,沒有直白地流露,只是從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微之處體現(xiàn)出來,刻畫了一個為生計疲于奔命的母親,仍堅守著家庭的溫暖,堅守著對兒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設計時,教會學生自讀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帶著方法,通過自讀,找出描寫母親的語句品讀、交流、感悟,再從中篩選出幾個鏡頭來細細體會。
鏡頭一:工作中的母親——勞累
這個鏡頭攫取了幾個描寫母親工作的段落,引導學生既讀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讀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猜測母親的生活狀況,揣摩母親的心理活動,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其中一組慢鏡頭和一組快鏡頭,寫法相似,但描寫出母親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tài)——疲勞和忙碌。我引導學生從寫法的獨特之處入手,通過對比朗讀、師生配合讀等方式,感悟母親這一慢一快背后的艱辛付出,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深刻領悟,再指導學生用朗讀傳情達意,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鏡頭二:給錢時的母親——慷慨
一個如此貧窮而勞累的母親,當作者向她要錢買書時,她會如何呢?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母親的用心,我先設想了生活中的母親對自己的小氣與節(jié)省,來反襯出對孩子的慷慨。這慷慨從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盡致。有了前面對家庭情況的拮據(jù)和母親工作的勞累的感悟作為鋪墊,此時“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愛,是期望……
二、還原生活,引起共鳴
于漪老師說:“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局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一定要打開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边@告訴我們語文與生活不可分割的關系。
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梁小聲在成功之后,回憶一件小事中慈母對他的期望與鼓舞,對他創(chuàng)作人生的影響。故事本源于生活,讀來更是樸實無華,母親的言行舉止恍如就在身邊一樣自然。因此品讀過程中,孩子們很容易回歸生活,找到共鳴,設身處地談出自己的感受。
特別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動了作者,作者懂得回報母親時,我設計了一組詩,由學生從生活中找鏡頭來填寫,這既是對文中反復、排比段落的仿寫,又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母愛,感恩親情,達到更高層次的共鳴。
當然,因為今天是公開課,學生面對這么多聽課的老師,有些緊張,不敢表達,所以我特意把教學節(jié)奏放慢下來,引導時難免會有些啰唆重復,但是,我想只要能讓盡量多的孩子們參與其中,即使超過一點點時間,又何妨呢?畢竟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設想和進度來拔苗助長吧!所以,這堂課雖留有遺憾,仍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