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通用15篇)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詩句內容,了解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受到愛祖國的教育。
2.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過程:
。ㄒ唬、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同學們,看到黑板上的小主題了嗎?(朗誦會)這節課我們就開展一次詩歌朗誦會,朗誦會的主題是:《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運用藝術字重點突出板書,齊讀課題)
師: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需要充分了解詩歌的內容,現在我們就一同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原來的這座小山村。
。ǘ、感受文章內容
1、了解內容,解決疑難點
師: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詩歌,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決。
(生默讀,描畫。師巡視,點撥。)
師:還有哪些問題是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一塊解決?
生1:“一擔擔搖晃的夕陽”不知何意?
生2:搖晃的水桶里倒映著夕陽的影子,說明了當時的人們生活很貧窮,得從很遠的地方挑水喝。
生3:邊陲?
生4:邊疆的意思。
生5:老師,詩歌的最后一小節中的兩句話“似春燕在田野上飛起, 傳遞著新的信息,描畫著美好春光。”我不是很明白。(師詢問其他同學,均不理解,隨即要求學生圈畫問題,留待解決)
生6:我和雅欣一樣,也有一句話不明白,“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睘槭裁凑f是遙遠、渺茫?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兩個問題正好是相對的,既然我們現在還不明白其意,沒關系,留在我們學完詩歌后,你自然會慢慢了解。
2、理清思路,感受“昨天的貧窮落后”“今天的煥然一新”
師:通過剛才了解課文內容,你發現這首詩歌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了深圳的昨天到今天的變化
師:深圳的昨天在詩中的第幾小節?(劉偉:1、2)自讀內容,看圖片。
師:深圳的昨天,誰能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生:一窮二白。
師:不錯,概括力真強!誰還有?
生:(倍受鼓舞)窮鄉僻壤、貧窮落后、一貧如洗。
師:好,簡直就是一個小詞庫,有補充嗎?
生:(文思泉涌)滿目瘡痍、羊腸小道、荒灘野嶺、不堪入目、殘不忍睹……
師:同學們積累的詞匯可真不少。通過觀看圖片,欣賞文字我們清晰的了解到深圳的昨天是如此貧窮落后,所以作者說(齊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 。
師:深圳的昨天讓人滿腹辛酸,誰來讀讀前兩小節?(生讀)
師:你認為自己讀得怎么樣?可以打多少分?
生:還可以,9分。
師:很謙虛啊,誰來評一評他的朗讀。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多少年來一個模樣”兩個重音“多少”“一個”都讀出來了。
師:你能發現他的優點,真不錯,還有嗎?
生: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迷茫”后兩個詞語“遙遠、迷!弊x很有味兒。
師:你真會傾聽,誰能比他讀得更好?(生讀)
師:你真有朗讀的天賦,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比播音員讀得更棒!其實1、2小節中的文字就是記錄了深圳的歷史和過去,但是作者為什么說是昨天呢?
生:讓大家牢記昨天,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師:誰還有不同的意見?
生:昨天和今天對比強烈,突出時間過得很快,深圳的變化也很快。
師:是啊,只不過短短的幾年時光,深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播放圖片)感受深圳今天的變化。(解說深圳變化的歷史,重點景觀)現在的你有何感受?誰能再用一個詞概括一下他的今天呢?
生:(眼睛發亮)廠房幢幢,高樓大廈。
師:摩天大樓、直插云霄。誰還有?
生:(躍躍)彩燈噴泉、煥然一新。
師:是啊,人間仙境、美不勝收。誰還有?
生:(爭先恐后)交通發達、四通八達、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師:對,深圳就有一個美譽,整個都在路上的城市。深圳的今天讓人振奮、滿目的文字都充滿著喜悅。所以作者說“似春燕在田野上飛起, 傳遞著新的信息,描畫著美好春光!闭l來能帶著這種美好、愉快的情感讀讀后面的幾個小節?
師:你認為自己讀得怎么樣?可以打多少分?
生:還可以,8分。
師:很謙虛啊,誰來評一評他的朗讀。
生:他讀得很有感情!皬S房幢幢、歡聲笑語、翩翩起舞、放聲歌唱、煥然一新”這些重點的詞語都重讀出來了。
師:你能發現他的優點,真不錯,還有嗎?
生: “啊”再深情一點會更好。
生:語速在稍快一點,最后一個小節士氣再高昂一點。
師:這幾位同學很會朗讀、很會思考,同時也給大家提出了新的目標,誰能試試?(生讀)大家透過的聲音傳達了廣大農民的心聲,見證了深圳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順勢板書:貧窮落后、煥然一新)那么,是什么力量讓這個原來的小村莊有著如此的變化呢?
生:改革開放
師:(投影鄧小平同志照片,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寫于1982年,它形象地向人們講述了改革開放后農村城市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伴著這首優美的樂曲,用我們的聲音來傳達我們的心聲,劍橋一班《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小組自由組合,排練)
提出朗誦要求:
。1)朗讀 a、字正腔圓 b、是用正確合理的停頓、重音 c、感情要有起伏變化,做到有聲有色。
。2)形式:a、隊形整齊、美觀 b、可齊誦、領誦、配誦、輪誦等形式自定
。ㄈ、小小舞臺我展示
三組:朗誦整首詩歌。形式:輪誦、合誦
學生點評:感情飽滿,特別是殷添暢和尤美玉,聲音和表情都有著明顯的變化。但其他同學還不夠投入,且有的字音不是很準確。如:渺茫、模樣。
二組:朗誦整首詩歌。形式:領誦、輪誦、合誦
學生點評:聲音又高有低,整體不夠和諧。但形式花樣很新穎。
師:同學們不管是在排練還是在表演中,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表現也比較出色,但剛才幾位同的點評也非常到位,希望同學們能夠取長補短,爭取表現得更加精彩。接下來沒有展示的小組,我們留在明天的早讀中,到時我們要評選出最佳朗誦小組,好不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今天
改革開放
——————————
貧窮落后 煥然一新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2
第一課時 9月28日
一、入題
1、師: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什么?
生:變化!
2、師:我們來看第一篇課文。讀一讀課題,從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說。
生:現在的村莊變成什么樣。
生:以前的村莊是怎樣的。
生:我想到了深圳,它以前也是一座村莊,現在變成了大都市。
二、村莊的昨天
1、師:大家從課題想到了很多。以前的村莊是怎樣的?
生:貧窮,落后。
師:那是村莊的“昨天”,還有一個詞可以表示昨天的意思。
生:昔日。
2、師:課文哪里寫村莊的昨天是貧窮落后的?有人說1、2節,有人說1、2、3節。先不說誰對誰錯,大家先讀第3節。(生齊讀“呵,只不過短短幾年時光”)這節寫的是昨天還是今天?
生:今天。
3、師:所以1、2才是昨天的內容。男同學讀第1節,女同學讀第2節,看誰讀得好。(生讀)換過來讀。(生再讀)男同學讀得搖搖晃晃的,綜合起來,女同學讀得好!獎勵女同學1、2節再讀一次。ㄉ笮Γ┱媸仟剟顏淼,讓我們再享受一下她們好聽的聲音。(女生積極讀)
4、師:寫村莊的昨天選了哪些人物來寫?
生:阿爸、阿媽、小孩子、姑娘。
5、師:這四句寫得非常好。阿爸是在田間勞作,阿媽在灶旁煮飯,小孩子呢?那時的小孩在稻草堆里打滾,不像你們坐在電腦前打游戲。姑娘呢,像現在的女同學這么大時就要去溪邊挑水做飯了。你們這么興奮,就把興奮的心情讀出來。要讓人聽得出每個人在做什么。(生讀)聽我讀。(掌聲)你們可以讀得更好。讀。ㄉ僮x)
6、師:現在小組分開讀,我讀第1節,一組是阿爸,二組是阿媽,三組小孩子,四組姑娘。記住阿爸是勤快的,阿媽是溫柔賢淑的,小孩子活潑快樂,姑娘勤勞美麗。(因為角色關系,二組有點扭捏,不整齊)這次二組表現很差,重來。ㄉ刈x)
三、村莊的今天
1、師:現在我們來看村莊的今天。“今天”從哪里到哪里?有人說3到7節,有人說3到8節。這首詩究竟有多少節?我們看第5節,最下面是什么符號?逗號嘛。所以它連到下一頁都是同一節,這首詩共7節,寫今天的是3到7節。村莊的今天是什么樣的?你們讀一讀,大聲讀。好,時間到,你說。
生:有高速公路、廠房幢幢!
2、師:我們昨天學了個詞“數影幢幢”,跟今天的“廠房幢幢”不一樣。表示建筑物的讀zhuang,表示影子的讀chuang。還有什么變化?
生:“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
3、師:一點都不新。你們再讀一遍。(生大聲讀)這就是“煥然一新”,前后相比發生巨大變化就是“煥然一新”。跟前面的貧窮落后相比,今天是富裕、繁榮、發達的,前后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是巨變!(板書“巨變”)
4、師:是什么力量讓村莊發生巨變的?
生:改革開放。
師:是的,讓村莊發生巨變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其實不要說深圳,就是我們生活的榮桂,以前是地道的農村,現在也變成了現代城市。讓它發生變化的背后力量就是——
生:改革開放的政策。
5、師:現在我們來看村莊發生了哪些變化。原來的阿爸現在——
生:“開著卡車,運送水泥……放生歌唱”。
師:現在我來讀昨天的阿爸,你們讀今天的阿爸。(師生讀)
6、師:這是阿爸。那阿媽、小孩子、姑娘呢?你來。選一個來說。十年二十年過去了——
生:我選小孩子。十年二十年過去了,他們在兒童樂園快樂地玩耍。(全班哄笑)
7、師:我都說“十年二十年過去了”,他們還在兒童樂園?你來說。
生:小孩子長大了,從大學畢業,找到了好工作,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師:小孩子長大了,回到家鄉工作建設自己的家鄉。姑娘呢?阿媽呢?
生:去學校教書!到服裝廠工作,織出五彩的衣服!用現代化的家用電器做家務!
8、師:這些都是合理的想象。不像剛才,有些同學胡思亂想,亂來,博大家一笑。那樣的想不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是不可取的。再來讀一讀,讀最后一節!
。ㄉx,下課鈴響)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第二課時 9月29日
一、回顧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講了村莊的昨天和今天。這座村莊就是深圳,“深圳”兩個字這樣寫。(板書“深圳”)通過寫它的昨天和今天來寫它的——
生:巨變!
師:這種巨變是——
生:改革開放帶來的!
2、師:村莊的昨天是怎樣的?沒叫你不要回答。舉手。你說。
生:貧窮,落后。
師:它的今天呢?
生:煥然一新。
師:對,村莊的昨天是貧窮落后的,今天則是富裕、繁榮、發達的,前后相比發生了巨變。這是改革開放的政策帶來的。
二、概括課文大意
1、師:誰來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村莊發生巨變。
師:太簡單了,講具體點。
生:寫村莊發生巨變,村莊的昨天是貧窮落后的,今天則是富裕、繁榮、發達的,這是改革開放的新成果。
師:還有呢?詩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生:改革開放的政策好!對改革開放的贊美!
2、師:好,完整地說出來。(生復述)這是你們自己概括出來的,寫在書上。(生做筆記)都寫好了?我讓一個同學來說一說。
生:這篇詩歌……
師: 應該是“這篇課文”、“這首詩歌”。
生:這首詩歌寫一個村莊發生巨變,村莊的昨天是貧窮落后的,今天則是煥然一新。表達了作者對對改革開放的贊美之情。
師:他的話不是標準答案,你們可以加字減字。好,時間到,我只能給你們這么多時間。
3、師:我們再一起讀這首詩,作一個收尾,這個尾要收好。(生讀,沒力)朗讀第一句要定好調,要有力,再來。ㄉx)停!二組今天的表現不盡人意,扭扭捏捏的。大聲點,大膽點!(生讀)“煙霧里”這三個字讀得好,“阿媽”這里就沒力了。(生讀)行,有進步,但還談不上“煥然一新”。(生讀)“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多美的句子,挑的是夕陽嗎?不是,是夕陽映在水里。全班再來一次!堅信六個字“大聲、大膽、大方”! (生讀)在短短幾分鐘里面,你們的變化就“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真的是“煥然一新”,讀得非常好!
三、掌握字詞
1、師:這里有幾個詞你們要掌握一下。(師說出課文重點詞,學生在下面劃線)“邊陲”可以換一個說法——
生:邊境!
2、師:“灶旁”,“困擾”,“渺!保盁ㄈ灰恍隆薄!懊纨嫛,摸摸你的面龐在哪里。“面朝黃土背朝天”誰知道它的意思?zhou表演得很像,我們請他出來給全班表演。◣熆吹絲hou在座位上做小動作,故點名。全班掌聲。zhou賴在座位上不肯起來。)如此盛情的邀請你都不出來?(zhou堅持)
3、師:(盯著zhou,沉默了一會)zhou同學,你可以不出來,你不會的話可以說“我不會”、“我不知道”。但是你很沒禮貌,我叫你回答問題你竟然不站起來。這是對我的不尊重,也是對全班同學的不尊重。**班的同學走出去要讓人覺得有禮貌,不能像zhou這樣。(繼續解詞)誰知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意思?
生:指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
師:是說阿爸還是阿媽?
生:阿爸!
4、師:這里有一個詞超級難寫。(板書“曦”)“日”字旁,“羊”的尾巴剪掉,“禾”的“一”特別長。挑戰一下這個難字,拿出練習本寫3個。(生寫)我要看**班的同學怎樣造字?催@個女同學怎么寫。(拿起她的練習本,在黑板上照著寫)
生:錯啦!“一”斷開了!
5、師:還有一個難寫的字。(板書“舞”,學生一看,噓聲一片)好,你們馬上寫,不要寫錯,不然被我逮到就——(生認真寫,寫好的主動遞本子給老師看)恩,這個通過了。(看另一本)你這個是“翩翩”不“起舞”。(另一本)哈!被我逮到了。ㄔ诤诎迳蠈懭绷艘粰M的“舞”)這個同學的“舞”沒有“舞臺”,我給她加上。ㄉ龠f本子)我不用看了,逮到一個就夠了!
6、師:現在看一次剛才說的詞語,馬上聽寫!
生:?
師:拿出堂上練習本,給你一分鐘。ㄉ泵蕚洌皻g聲笑語”、“灶旁”、“翩翩起舞”、“困擾”、“渺!、“煥然一新”、“面龐”、“晨曦”。打開書對一下,看你中了多少!好,可以自由下課!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3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對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發,力爭營造一個親切,愉快的課堂。
我在閱讀教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一課時,在新課導入時,由故事引入,設計富于童趣的卡通動畫,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如在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看圖片,然后問大家 “ 這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 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而且說得很完整,聲音洪亮,于是我抓住他這一閃光點及時表揚和鼓勵。此時他向我微微一笑,我也向他點頭微笑,從這一笑中使我感覺到,在教學中把笑意寫在臉上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是親切,愉快,學生對我也極愿親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用含笑眼睛注視學生,會使學生放棄戒備心理,造成一種融洽的氣氛。學生智慧的火花一定會綻放。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這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因此,教學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運用、積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由讀、輕聲讀、想象讀、默讀、賽讀、引讀中探究、感受村莊的巨大變化。這樣,不僅教師減少了許多煩瑣的講解,而且學生樂學,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朗讀訓練也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根據我班學生亟待提高寫作能力的迫切要求,我還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如課前根據題目對內容的猜測,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課上,尋找概括課文的詞語,看看作者如何寫具體,想想作者如何把原來與現在銜接,教給了學生利用過渡句讓文章連貫,利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式進行構段;課后,利用本文所學到表達方法說說本節課自我變化,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本課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孩子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讓一張簡單的表格引領孩子走進課文深處。事實證明,這種能帶給孩子成就感的活動他們是樂于參加的。由于第一課時及課前預習時比較充分,所以學生在填表格時比較順利。匯報成果的過程,學生們也是踴躍舉手補充?芍^一節生動的語文課!
最后,為了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對改革開放政策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了解,我在課末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讓學生欣賞、哼唱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導學生談話交流歌曲中所歌頌的人物——鄧小平以及改革開放政策,學生熱情高漲,情感達到了高潮,由此對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鄧小平的豐功偉績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二是設計了一道作業,閱讀新聞《中國一日》以及找找身邊的“變化”。這樣做既實現了單元學習內容的整合,又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改革開放給中國方方面面帶來的巨大變化,深刻地體會時代的突飛猛進,日新月異!
但是,由于教師缺乏強硬的朗讀指導基本功、學生讀書基本功也欠佳,因此,課堂上僅有幾人讀得有感情,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需共同加強,教學相長。另外,仿寫的訓練似乎也沒起到預期效果,這是因為學生的知識面太窄了,平時對國家、對時事的關注匱乏!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4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這一樣一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年齡及所處的環境,對詩歌中所述的內容沒有生活體驗?墒,隨著年級的增長,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對一些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等已經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讀能力。對這樣一首現代詩,針對學生的情況,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讀出現代詩的節奏和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是比較好掌握的。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①歌碟《春天的故事!发谏钲诩粲啊"矍斑M中的家鄉——昌明、中華布依第一寨剪影。
教學過程
一、歌曲欣賞,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想聽嗎?讓我們一起欣賞吧!(播放《春天的故事》。同學們跟著唱。)
2.簡短交流。你們喜歡這首歌嗎?你們想了解這首歌曲的什么呢?
3.簡介時代背景。(播放深圳的過去、現在的剪影,老師同時作一個概括介紹。)
4.出示課題,讀題,破題
(理解“昨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自己解決或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2.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天”等詞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齊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W生交流,同時梳理出文章思路,板書:昨天、今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內涵
1.誰愿意把1、2小節讀給大家聽聽呢?(學習1—2小節)
2.互評,說說讀得好的理由,讀不好的又該怎么讀呢?說說理由。
。ㄍ瑫r,在讀中理解內容,并找出描寫小村莊模樣的句子。
板書:貧窮落后、勞作、博物館、打滾、挑水。)
3.指導朗讀。
第一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第二節,回憶昔日的家鄉,要讀出濃濃的鄉情。
4.學生用多種形式,有表情地朗讀。
5.提問:后來,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習3—7小節)
。1)讀3—7小節。
。2)找出發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教師據生發言引導學習相應的小節)
重點抓。
第3小節:“短短幾年”,“奇跡般改變”,體會變化之神速與開篇說的“昨天”對照,體會出“深圳”變化的時間快、變化大。朗讀時抓住“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體會詩人的驚喜、贊嘆之情。
第4小節:抓住第一、二句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村莊過去和現在城市的變化大。
第5小節:朗讀時,要注意3個問號要逐漸加強語勢,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讀“不”,讀出肯定的語氣。
6.原來的一座小村莊短短幾年就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讓它有如此的變化呢?
7.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誰?“描繪著美好春光”,體會改革開放帶給特區的巨大變化。
四、拓展延伸
1.看錄相,前進中的家鄉——昌明鎮黔桂鐵路的建設和“中華布依第一寨”的風土人情以及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談談一年前的昌明(布依村)與今天的昌明(布依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昌明鎮是我縣一個較偏遠的小鎮,但前年黔桂鐵路在這里建設,給這個鄉鎮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展望未來的昌明
五、練一練、寫一寫
1.讀“語文天地”中的寫一寫。
2.參考《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以“昌明變了”,“音寨(村)變了”為題,寫一寫家鄉昌明(音寨村)的變化。
附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貧窮
。ㄐ〈迩f)落后勞作、煮飯、打滾、挑水、泥濘古道、破舊土屋
變化原因改革開放
今天 (大都市)煥然
一新工人、商人、歌唱家、新農民、高速公路、廠房、樂園
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我在教學時,抓住了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很不錯。第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開課,在優美的歌聲中欣賞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學生對深圳的繁榮景象及現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時,以“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了解它什么信息?”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了解了深圳特區改革的時代背景,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第二,緊緊抓住讀的教學,用引讀、誦讀,仍至于每詞、每句的體會反復讀,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第三,結合家鄉實際,拓展家鄉的實際,讓學生體驗。我在教學完詩歌之后,讓學生看錄相,用家鄉正在修鐵路的昌明鎮和剛被命名為“中華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變作為資源,引入課堂,結合課文,進行比較,然后,再鋪開全國發展中的地方還有好多好多。這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鄉在變化、深圳在變化、國家在變化,越變越繁榮,越變越富強,這都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所帶來的結果,從而真正達到了此課教學的目的。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掌握并會寫“灶、龐、煥”等生字;
3、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
4、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氚鍟n題
。ǘ┳宰x
1、自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梢苑譃閹撞糠?
4、學生提出自讀是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斑@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ㄋ模┛偨Y----拓展與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變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仡櫾
1、有感情齊讀課文。
2、詩人是怎樣將村莊的變化寫出來的?(讓學生學習文中作運用的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修辭方法。)
3、原來的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體會。
。ǘ╈柟躺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ㄈ└鶕姼璧膶懽黜樞,背誦課文。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灶、龐、煥”三個生字,理解積累文中出現的新詞并能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習作做準備!
3.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歌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和重大意義!
教學準備:《春天的故事》歌曲諜片,深圳的現在與過的資料和圖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老師這幾天經常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給大家聽,誰能說說這首歌曲內容嗎?出示歌詞: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喚醒了長天內外,
春輝啊暖透了大江兩岸。
啊,中國,中國,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你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
走進萬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啊,中國,中國,
你展開了一幅
百年的新畫卷;
你展開了一幅
百年的新畫卷
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啊......
2、誰來說說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是誰呢?誰能說說你對他的了解?他“在南海邊畫的一個圈”是哪呢?
3、揭示課題,導入新課:我國從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由鄧小平爺爺在廣東一個小村莊制定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政策,把一個小村莊變成了一個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由此也拉開了我國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反映深圳經濟特區的巨大變化的詩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二、由題入手,細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1、2小節。
1、齊讀課題兩遍,問:同學們查過資料,請問題中“這兒”指的是哪里?也可出示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指出來?
2、“這兒”原來是什么樣的呢?
3、指名朗讀課文1、2小節。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我們要用什么語氣來讀呢?(低緩的語調,讀出我們心中的憂郁,讀出我們對故鄉的濃濃深情)
4、“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你覺得省略號后面省略了什么呢?
。ǘ⿲W習課文3——7小節。
1、現在的村莊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7小節!
2、面對這樣的變化,作者的心情怎樣?(驚喜、贊嘆)
哪個小節寫了這樣的心情?誰能讀出來?哪些詞讓你感受到的?
(啊、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的)這段起了過渡的作用,引領下文!
3、后面幾個小節作者寫了哪些方面的變化呢?選擇你自己讀懂的段落先朗教讀再告訴大家。
教師相機插入播放現在深圳特區的照片!
4、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答:
是啊,作者由鄉村的變化寫到人們的變化,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學生往下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深圳特區)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和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三總結課文,復習歌曲
是啊,改革開放如春風拂過,神州大地似春潮滾動。祖國的建設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華夏故園將會展開了一幅新畫卷。讓我們繼續歌唱《春天的故事》!
四布置作業!
了解家鄉過去的樣式?梢韵蚋改复蚵,或者向他們要過去的照片!
第二課時
一、感情朗讀,品味情感!
選擇自已喜歡的小節,在班上展開朗讀競賽!
二、說說作者是怎樣寫特區的變化寫出來!
三、借助照片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變化!
四、復習生字,并組詞,找出文中的好詞進行積累練習!
五、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
附板書: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昨天——————————現在
改革開放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7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這一樣一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年齡及所處的環境,對詩歌中所述的內容沒有生活體驗?墒,隨著年級的增長,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對一些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等已經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讀能力。對這樣一首現代詩,針對學生的情況,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讀出現代詩的節奏和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是比較好掌握的。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開始今天新課之前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下面幾個詞語:過去、貧窮落后、現代文明、泥濘的古道、高速公路、破舊的土屋、高大的廠房、稻草堆、兒童樂園、挑回一旦擔搖晃的夕陽、翩翩起舞放聲歌唱、一座村莊、特區新城。
2、“過去”你能為它分別找個近義詞和反義詞嗎?(板書:過去——原來;過去——現在)
3、接下來我們就去看一組畫面,去了解一下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播放組圖,配樂)
4、這座現代化城市就是深圳,通過觀看剛才的畫面,你對深圳有了怎樣的了解呢?(指名說)
小結:對,一個如此繁華的城市,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揭題)。
5、今天我們將學習課文《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這是一首現代詩,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來描寫深圳這座城市的。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反饋。
3、說說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為幾部分?
4、指名反饋。
三、深入理解課文。
1、首先讓我們去看看深圳的過去是怎樣的,讀詩1—2小節。
1)自由讀詩讀出有關詩句,找出重點詞語。
教師板書:貧窮落后 泥濘的古路 破舊的小屋 稻草堆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2)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什么關系?
3) 指導朗讀詩的第一部分(語調遲緩低沉)
過渡:如此貧窮落后的村莊,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2、 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板書:高速公路 廠房幢幢 兒童樂園
還有什么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人的變化)由城市的變化到人的變化,作者用了一個什么句子?
2)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這首?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
3)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指導朗讀第二部分(讀出驚喜、贊嘆之情)
過渡: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發展到一個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讓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5)齊讀第7小節
學生說,教師板書:改革開放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過渡: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活力,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了祖國美好壯麗的發展前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深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南到北,從農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讓我們在《中國一日》中去感受一下中國的巨變——
四、拓展閱讀。
自由讀文,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力量。(指名說)
五、唱響《春天的故事》結束新課。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貧窮落后) 今天(現代文明)
泥濘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舊的土屋 高大的廠房
稻草堆 兒童樂園
挑回一旦擔搖晃的夕陽 翩翩起舞放聲歌唱
改革開放
一座村莊 特區新城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8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是一首敘事性詩歌,以深圳特區這樣一個 “小村莊”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用“我”的口吻,通過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本課一共有7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
第3—6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
第7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能正確、規范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
3、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變化,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目標1、2、3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唱首歌怎么樣?(師唱《春天的故事》)
歌曲中提到的老人知道是誰嗎?(鄧小平)
生或師簡介: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沒有改革開放,也許深圳甚至其他城市,還停留在貧窮落后階段呢。展示生搜集到的反映深圳的現代化的圖片或資料。
師:可是大家知道嗎?深圳原來只是一座小村莊啊。ò孱})
二、檢測預習:
1、檢測課文預習情況,強調重難點字詞。
如:渺茫 邊陲 面龐 昔日
2、讓生男女生串讀課文,并思考: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可以分為幾部分?(讓學生試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3、學生提出預習時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有價值的問題可以寫到黑板上。
三、品讀理解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
2、挑生把詩歌變成自己的語言來介紹深圳的過去,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感受詩歌語言的美,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
3、讓生結合句子補充省略號里的內容。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昨天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讓生默讀詩歌3----6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6小節。
7、全班交流。4---6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 的內容和情感。)
8、師: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斑@就是昔日……”學生跟讀。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9、師總結:從深圳一城,我們看到了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也更應該為祖國和家鄉的美好明天而發奮圖強。
三、根據詩歌的寫作順序,背誦課文。
四、鞏固生字
1、區分形近字。
2、聽寫生字。
五、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改革開放
昨天 ————————— 現在
貧窮落后 翻天覆地
村莊 煥然一新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以現代詩歌的形式,用簡潔優美的語言敘述了原來貧窮落后的深圳,奇跡般地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
教學目標
理解詩歌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的難句,積累喜歡的詞句。朗讀詩歌,體會特區從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到現代化新城的巨大變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借助網絡,讓學生體會深圳的變化有多大,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能迅速瀏覽與課文相關的網頁,并概括復述一篇。
教學構想
教學時,先通過歌曲《春天的故事》,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直奔重點段,通過上網,了解現代大都市――深圳,感受現在深圳的繁華,通過與過去貧窮落后的深圳對比,使學生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抓住重點段閱讀,了解深圳的變化。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視插曲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歌頌的這位老人是誰嗎?這首歌唱的是哪里發生的巨大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寫的就是深圳改革開放后發生的巨變。
二、揭題解題
1、“原來”指的是什么?“這兒”指的是哪里?
2、網上查詢。進入深圳政府網站,點擊“歷史沿革——地點由來”,了解深圳地名的來歷。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深圳風景圖課件。教師一邊播放,一邊向學生簡介深圳。
2、說說你看了深圳的風景圖后,心里是怎樣想的?
3、朗讀全文。
四、閱讀重點段:學習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節)——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學習:快速朗讀這一部分,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進入深圳政府網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況。
為了減少查詢時間,可提供如下網頁供學生查詢:六區十九鎮-經濟特區范圍—面積-人口構成—港口航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經濟實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設-國際花園城市—文化設施-國民教育—旅游景區。
5、把你從網上查詢到的,你認為與課文最有直接關聯的內容,讀一讀,與全班同學共同分享(能抓住重點更好)。
6、說說深圳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7、指導朗讀: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們應懷著這樣的感情來讀。
五、小結。
作業設計
收集深圳及自己家鄉改革開放前的一些資料,以備下節課拿出來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原來 是 村莊 貧窮落后
現在 是 城市 現代繁華 改革開放
未來 更加美好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一步閱讀課文,了解深圳變化的原因,體會祖國改革開放的變化,展望祖國和家鄉的明天。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談一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些什么?
二、回憶過去:學習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改革開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開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樣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課文的第一、二小節)是怎么寫的。
1、指名朗讀第一部分(一、二小節)
2、談談讀了這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3、交流學習信息:把你在課外了解到的有關深圳的過去的資料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網上了解的,也可以是從課外讀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積。
(2)建市前的生活狀況。
。3)中共中央關于建市的時間和決定(網絡查詢)。
4、朗讀指導:深圳的過去是那樣的貧窮。想一想,這一部分,應這樣讀。
三、學習第三部分(最后一節)——想象深圳的未來。
1、默讀這一段,談談你的理解。
2、點擊“遠景目標”——“十五”計劃預期目標,抓住重點復述一遍。
四、展望祖國和家鄉的明天。
1、黨的“xx大”提出的目標。
2、談感想。
3、小結。
作業設計
以“家鄉的變化”為題,寫一篇作文。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改革開放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0
一、理解教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第三單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以“變化”為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到家庭的變化,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同時,讓學生發現這些變化而感到喜悅與充實,這也將作為學生對社會、對歷史的認識積淀而貯存。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敘事性詩歌,詩歌以 “我”的口吻,通過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這首詩歌飽含著愛家鄉、愛祖國的深情。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現代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了解詩人對深圳特區、中國過去現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
本課一共有8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
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
第3—7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 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
第8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二、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币虼,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qing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qing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并會寫“灶、龐、煥”等生字;三是引導學生找一找是各種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后面的習作做準備。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的情感。三是理解課文中教案理解的詞語,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張等修辭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繪的一座村莊、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有兩個: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了解祖國,贊美祖國,贊美改革開放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了解詩歌,誦讀詩歌的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深度地挖掘。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打開書,看看第三單元的主題及文章的題目。咱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
板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2.簡短交流。出示一組深圳的風光圖片。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板書: 今天 大都市 繁華]
3.那么,深圳的過去如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使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和大家交流。
2.再讀課文。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出示:
過去的面貌
發生的變化
變化的原因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關于朗讀詩歌的韻味,注重韻腳的讀法。簡單介紹韻腳。
6、學生練習,再指名讀……適當,適時地進行朗讀指導。
。ㄈ┢纷x----理解與感悟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書:昨天 貧窮落后]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的內容和情感。)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拓展閱讀《中國一日》,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小村莊:貧窮
↓
改革開放
↓
今天 大都市:繁華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咱們要學習第三單元的課文,打開書,看看第三單元的主題及文章的題目。咱們先來學習第一篇文章。
板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2.簡短交流。出示一組深圳的風光圖片。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生:喜歡,因為這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
(生:喜歡,因為它的繁華,象征著它的政治及經濟的地位.)
(生:喜歡,很想去一睹為快.)
[板書: 今天 大都市 繁華]
3.那么,深圳的過去如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是什么使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和大家交流。
2.再讀課文。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出示:
過去的面貌
發生的變化
變化的原因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關于朗讀詩歌的韻味,注重韻腳的讀法。簡單介紹韻腳。
6、學生練習,再指名讀……適當,適時地進行朗讀指導!
(三)品讀----理解與感悟
1、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指名讀1、2小節。你能想象出當時的生活嗎?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體會.深圳、祖國“變化”的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及社會日新月異的前進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讓學生練習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原來的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太破舊,太落后,太貧窮了!)
這么多的“太”,看來,,她的過去真不是一般的貧窮與落后.
[板書:昨天 貧窮落后]
誰來讀一讀這一部分?指名讀.
大家來評一評,她讀得如何?
生:我個人認為,應該帶著啟盼去讀,因為十幾年來一個模樣,人們過夠了苦日子,非常希望改變當前的狀況.
師:那你試著來讀一讀.
師:你來說說,她讀得如何?
能感覺到村里人的那種企盼.也能感覺出大家的厭倦.
5、現在的村莊是什么樣子?默讀3----7小節,體會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第三小節。)
生:我個人認為,應該帶著興奮的心情去讀,因為十幾年來一個模樣,人們過夠了苦日子,非常希望改變當前的狀況.
師:那你試著來讀一讀.
師:你來說說,她讀得如何?
能感覺到村里人的那種企盼.也能感覺出大家的樂于生活的美好情感.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詩人為什么會如此驚嘆?到底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小組合作學習4---7小節。
生: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師:為什么要選用: “翻天覆地”這個詞語來形容她的變化?
生:因為一個以靠土地為生的小村莊,竟然能成為那么繁榮的都市,而且是在幾年之間,時間之短,變化之大,叫人有些不可思議.
師:說得真好,誰還能試著用新的詞語來形容她發生的變化?
生:煥然一新.
生:不可思議
7、全班交流。4---7小節從哪些方面寫了村莊的變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讓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者的內容和情感。)
生:從人的變化.村莊的變化.
8、是呀,農民的生活由物質到精神都“煥然一新”!斑@就是昔日……”學生跟讀。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我想,因為春燕的到來,一定會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深圳人,正是用他們那執著的,堅定的信念改變了這個村落,使得貧窮破舊的村落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大都市.
師:那這樣的美好的春光,會怎樣呢?
生:我想,會越來越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勤勞的深圳人,對于小村莊的改變足以證明了改革開放的優越性.國家實行改革開放,一定會使深圳越來越好.
四、總結----拓展與延伸
拓展閱讀《中國一日》,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我在教學時,抓住了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很不錯。第一,以一組圖片開課,在優美的樂曲中欣賞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學生對深圳的繁榮景象及現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時,以“你們喜歡這地方嗎?為什么?” 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第二,緊緊抓住讀的教學,用引讀、誦讀,仍至于每詞、每句的體會反復讀,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第三、閱讀《中國一日》了解國家在變化,越變越繁榮,越變越富強,這都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所帶來的結果,從而真正達到了此課教學的目的。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1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敘述性詩歌,以現代詩歌的形式,用簡潔優美的語句敘述了原來貧窮落后的深圳,奇跡般地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變化的驚喜,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
詩歌一共有8個小節,寫了三方面的內容。第1、2小節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第3—7小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抒發了詩人驚喜、贊嘆的情感。第8小節總結全詩,謳歌改革開放、黨的富民政策給村莊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而人民的生活將來會更加美好。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安國路小學位于青島市李滄區安國路2號,毗鄰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與景色宜人的牛毛山僅一街之隔。學,F有11個教學班,400多名學生,有一個觀念超前、銳意進取的領導班子和一支熱愛教育事業,肯于鉆研、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學校周邊社區建設良好,學生主要來源于老城區的工人家庭,家庭教育狀況較好。學生總體素質較高,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同學之間能團結互助。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有較強的探究學習意識,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書寫認真,朗讀、課外閱讀和習作水平較高,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灶、龐、煥”三個生字,理解積累“困擾、渺茫、晨曦、勞作、邊陲、翩翩起舞、煥然一新”等詞語并能靈活運用。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歌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和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體會這樣寫的好處,為習作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欣賞一首歌。課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設圖片,背景音樂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說一說嗎?(指名說)
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說)
現在的深圳是一個繁華的都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經濟特區。可是以前的深圳是什么樣子你知道嗎?
3.是啊,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板書課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通讀詩歌
1.自由朗讀這首詩歌,注意讀準字音,為每一個小節標上序號,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標記。(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課文中的生詞都會讀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ㄕn件出示生詞,指名小組讀,齊讀。)
面龐困擾渺茫
晨曦勞作邊陲
翩翩起舞煥然一新
3.這首詩歌一共幾個小節?八個小節。(指名朗讀)
4.指名讀詩歌。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原來的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指名回答。
5.讀了這首詩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質疑)
三、細讀感悟,理解文本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小村莊吧。
1.請你默讀第1、2小節,看看它告訴我們什么?
(由概括到具體敘述了“昨天”一座小村莊貧窮與落后的狀況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板書:昨天。這座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貧窮落后)
2.可是,短短的幾年時光,這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請你自己讀讀3—7小節,看看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生自由讀詩歌)
指名回答:村莊的道路、房屋的變化,城市建筑環境的變化,人們生活變化等。
3.看到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感受?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ㄏ鄼C板書: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4.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要讀出你的感受。(指導朗讀)
5.是啊,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煥然一新”!
。1)“這就是昔日……”學生跟讀。
。2)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指名回答)
。3)請你讀讀這句詩,跟你的同桌說一說: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機板書)
。5)你能有感情的讀讀這一小節嗎?(指導朗讀)
6.改革開放讓深圳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樂來朗讀這首詩,我想你會更深切的感受到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詩人那種驚喜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指名配樂朗讀全詩)
四、總結升華
。ㄕn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對比的圖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這座昔日的小村莊,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濘的古道,破舊的土屋變成了座座廠房,所有的變化讓世人矚目。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從我們身邊緩緩流過,該去的去了,該來的來了,我們從來也不覺得有什么異常。直到有一天,你回頭看看過去的日子,不經意之間你會忽然發現,原來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悄悄地變化著。同學們,只要你愿意去觀察、去思考,你會發現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你會感受到時間在流動中帶給我們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跟隨詩人看到了深圳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是翻天覆地、煥然一新。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國,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驚奇,畢竟,中國變了。請你在課后讀讀《中國一日》,感受一下中國的飛速發展。
六、布置作業
1.把詩歌中你認為優美的詞語和句子摘抄下來。
2.觀察自己周圍發生了哪些變化,把它記下來。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今天
改革開放
貧窮落后 翻天覆地
煥然一新
教學反思
“深圳、改革開放”等對學生來說并不熟悉,因此在導入環節,我用現在的深圳圖片配樂導入,引導學生談話交流歌中的內容,讓學生對深圳的發展感到驚嘆,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深圳發生的巨大變化的興趣,為理解詩歌內容做鋪墊。
新課標強調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
在初讀感知,讀通詩歌這一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詩歌。由“原來的這座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個問題切入,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邊讀邊思考。
在細讀感悟、理解文本的這個環節中,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3-7小節,引導學生讀文章,談感受,理解課文內容,在美讀中體會時間可以改變一切,周圍的許多事物都在悄悄地變化著。在學生理解了內容,看到了深圳這座村莊的可喜變化,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變化是翻天覆地、煥然一新之后,我就重點指導朗讀。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煉、意境優美、音韻和諧、對仗工整等特點,因此在教學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賞析能力。我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多角度的讀,如賞讀,個人讀、同桌讀、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在總結升華這一環節中,我再次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對比的圖片,播放《春天的故事》這首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時間給村莊、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讀的容量加大了,形式增多了,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還不夠,我應該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情況下,談出自己真切的感悟,發表建議。我會繼續努力,去探索語文教學的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2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一首現代詩,它的節奏和韻律都很美,詩歌的內涵十分豐富,通過以深圳的縮影反映我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我在教學時,抓住了以下幾點,教學效果很不錯。第一,以歌曲《春天的故事》開課,在優美的歌聲中欣賞現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學生對深圳的繁榮景象及現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時,以“你們喜歡這首歌嗎?想了解它什么信息?”一問,讓學生思考討論,從而了解了深圳特區改革的時代背景,在潤物細無聲地揭示課題的同時,為理解詩歌最后一節“改革開放給他們插上翅膀”這樣內涵豐富的句子,積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礎,埋下了伏筆。第二,緊緊抓住讀的教學,用引讀、誦讀,仍至于每詞、每句的體會反復讀,讀出小村莊的貧窮與困擾,讀出大都市的繁榮與富饒,讀出自豪與驕傲,從而感悟到了改革開放給深圳帶來的可喜變化。第三,結合家鄉實際,拓展家鄉的實際,讓學生體驗。我在教學完詩歌之后,讓學生看錄相,用家鄉正在修鐵路的昌明鎮和剛被命名為“中華布依第一寨”的音寨村的巨變作為資源,引入課堂,結合課文,進行比較,然后,再鋪開全國發展中的地方還有好多好多。這樣,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鄉在變化、深圳在變化、國家在變化,越變越繁榮,越變越富強,這都是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所帶來的結果,從而真正達到了此課教學的目的。
以讀為本 以讀促寫(《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反思)
朗讀是引導學生還原語言形象,感受語言情景,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品評力的有效手段。教學中,我比較重視朗讀的訓練。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運用、積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由讀、瀏覽讀、想象讀、默讀、引讀中探究、感受村莊的巨大變化。這樣,教師減少了許多煩瑣的講解,學生樂學,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朗讀訓練也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讀寫結合是傳統的中國語文教學的精華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條好路子。西漢著名的辭賦學家楊雄曾云“能讀千賦,則善為之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這篇課文的對比寫法是個非常成功的描寫變化的例子。針對教材特點,教學本課時,我把著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如課前根據題目對內容的猜測,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課上,尋找概括課文的詞語,看看作者如何寫具體,想想作者如何把原來與現在銜接,教給了學生利用過渡句讓文章連貫,利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式進行構段;課后,利用本文所學到表達方法說說本節課自我變化,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但是,由于教師缺少激qing,缺乏強硬的朗讀指導基本功,由于學生讀書基本功也欠佳,因此課堂上僅有幾人讀得有感情。另外,仿寫的訓練似乎也沒起到預期效果,這是因為給予學生構思的時間短,師生之間相互不適應所致。
什么時候能讓多數人動起來,什么時候又能讓多數人有收獲呢?是否無期,實在難說。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3
最近聽了一位老師教學《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一課,我看了他對第一部分體會村莊貧窮落后這一部分的教學后,有了自己一定的體會。片段如下:
師問:這座村莊原來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回答:這座村莊原來是貧窮落后的。
師問:從哪些地方看看出來的呢?
學生從第二小節中找到答案,各抒已見,進行了相應的回答。教師適時指導朗讀。然后就進行了下一環節的教學。
聽課后,我反復琢磨,覺得對于這一問題的理解學生,還可以這樣處理可能會更好。問問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你能用一個詞說說當時人們生活的這座村莊是怎樣的嗎?學生會很輕易地找到“貧窮落后”一詞。讓學生理解一下這個詞的意思,再深入體會,“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它的貧窮落后呢?”學生會說:“晨曦中阿爸在田間勞作,那么早就起來干活,很辛苦,還用鋤頭耕地,說明當時的貧窮落后!贝藭r引導學生觀察書上插圖,看著阿爸在田間老作,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學生可能會說阿爸天剛剛亮就起來勞作,可能很晚才能回去,用著鋤頭這樣落后的生產工具,一天下來會有多勞累!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敝灰姼赣H揮汗如雨,豆大的汗水滴落到土地上,辛苦了一天卻沒有耕多大的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F在的農民有了現代化的生產工具,翻地,撒種、收割全靠機械化作業,既省時又省力,還會獲得更大的經濟價值。這樣的生活,當時的人們想都沒想過。兩相對比,學生就感受到當時的貧窮落后。然后引讀句子,“貧后困擾著人們,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比缓笤僮寣W生找句子匯報,“煙霧里阿媽煮飯在灶旁,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滾,姑娘從西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此時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聯系插圖想象。再比較現在,我們的媽媽做飯的條件,我們生活的條件,我們娛樂的環境設施體會。一次一次復沓到“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這句話。學生在想象、對比中體會、朗讀,加深了對貧窮落后的理解。
這樣處理學生會為課堂的主人翁,而教師則成了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整個教學片段當中教師自始至終沒有去干涉學生的學習行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體會、朗讀…… 。教師只是在規范學生學習行為,作了適當地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抒發對課文的感悟。也在讀中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意不脫離語文學科的特點,將價值觀的引導與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聯系起來。適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他們的生活還可能是什么樣的?理解省略號的用法,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這樣一個片段,讓我感受到新課程、新理念導引下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東西要我們去探究,去實踐 ……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4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 同學們,誰去過深圳?深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出示圖片]
2、 看,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板書課題]
3、簡介時代背景。(了解深圳的過去、現在的剪影,老師同時作一個概括介紹。)
(理解“昨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自己解決或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2、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天”等詞
3、抽學生分節的朗讀。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齊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W生交流,同時梳理出文章思路,板書:昨天、今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內涵
1、誰愿意把1、2小節讀給大家聽聽呢?(學習1—2小節)
2、互評,說說讀得好的理由,讀不好的又該怎么讀呢?說說理由。
。ㄍ瑫r,在讀中理解內容,并找出描寫小村莊模樣的句子。
板書:貧窮落后、勞作、博物館、打滾、挑水。)
3、指導朗讀。
第一節: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第二節,回憶昔日的家鄉,要讀出濃濃的鄉情。
4、學生用多種形式,有表情地朗讀。
5、提問:后來,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習3—7小節)
。1)讀3—7小節。
(2)找出發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教師據生發言引導學習相應的小節)
重點抓。
第3小節:“短短幾年”,“奇跡般改變”,體會變化之神速與開篇說的“昨天”對照,體會出“深圳”變化的時間快、變化大。朗讀時抓住“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體會詩人的驚喜、贊嘆之情。
第4小節:抓住第一、二句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村莊過去和現在城市的變化大。
第5小節:朗讀時,要注意3個問號要逐漸加強語勢,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讀“不”,讀出肯定的語氣。
6、原來的一座小村莊短短幾年就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讓它有如此的變化呢?
7、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誰?“描繪著美好春光”,體會改革開放帶給特區的巨大變化。
四、拓展延伸
1、看錄相,前進中的家鄉——樂從鎮的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談談一年前的樂從與今天的樂從的變化。
3、展望未來的樂從。
五、練一練、寫一寫
讀“語文天地”中的寫一寫。
六、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翻天覆地、煥然一新
昨天——————————現在
改革開放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教學實錄 篇15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看屏幕上打出的這兩張圖片,你能用什么詞來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將這兩幅圖片聯系到一起來想嗎?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是的,這就是深圳,,一個繁華的城市,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經濟特區。而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從題目上看,作者會寫有關深圳的哪些方面內容呢?
師板書:昨天今天
二、指導學習
1、聽讀課文,注意字音。
2、在預習中你都解決了哪些字詞?(課堂匯報一下)
3、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節寫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為幾部分?
4、小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節)
1)、深圳的昨天是怎樣的?詩人是怎樣描繪的?請讀出有關詩句,找出重點詞語。
教師板書:貧窮落后 泥濘的古路 破舊的小屋 稻草堆
詩人開篇為什么用“昨天”而不說“過去”?
你怎么理解“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這句話?這名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省略號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什么關系?
2)、指導朗讀詩的第一部分(語調遲緩低沉)
屏幕顯示過去的圖片,過渡:如此貧窮落后的村莊,現在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6、指導朗讀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板書:高速公路 廠房幢幢 兒童樂園
還有什么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人的變化)由城市的變化到人的變化,作者用了一個什么句子?
2)、詩人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的這首?從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關詞句。
通過“呵、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村莊變化的驚喜、贊嘆之情。
3)、這一節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導朗讀第二部分(讀出驚喜、贊嘆之情)
屏幕顯示現在的圖片,過渡: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發展到一個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讓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8、齊讀第7小節
學生說,教師板書:改革開放
這一小節中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為什么把今天的農民喻作“春燕”?為什么說他們在“描繪著美好春光”?其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9、深圳特區的建設成就向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強大活力,使大家從深圳這個窗口看到了祖國美好壯麗的發展前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深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南到北,從農村到城市都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誰能說一說都有哪些變化?
三、小結:
同學們,看到我們的祖國發展這樣迅速,我們的家鄉也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學生談) 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用我們的智慧來建設文明的家鄉
四、欣賞
針對深圳發展的巨大成就,還專門有人為它做了一首優美動聽的歌。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今天
泥濘的古道 高速公路
破舊的土屋 改革開放 高大的廠房
稻草堆 兒童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