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實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實錄
上課班級:溧陽市實驗小學五(6)班
上課教師:淡泊的峰
上課時間:2007年5月9日
課前
我將課文板書好,然后又在黑板右邊寫了三句詩: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我問誰能很快給這三句詩的每個字標聲調,之前我做了一個示范,學生很快標好。
我又告訴學生,在古詩中第一、二聲讀的時候要長,第三、四兩聲朗讀的時候要短,學生比較驚訝,我隨即請他們再讀。
學生讀得比較生疏,但比較喜歡這樣的嘗試。我也和他們一起嘗試。
上課了。
接著,讀完以后,我請他們談談發現的共同點,他們很快說出三句詩的主題是雨。
喚醒經驗
師: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的雨呢?
生:夏天的雨。
師:有沒有還喜歡夏天的雨的?
我見很多人舉手,接著問:“在你的印象中,夏天的雨是怎樣的?請用一句話來說說。”
生:非常得清脆,淅瀝瀝,淅瀝瀝的。
生:啊?
師:這像春天的雨。
生:夏天的雨嘩啦啦,嘩啦啦的,很大的。
生:夏天的雨還會有雷聲。
師:是的, 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夏天的雷陣雨。
(錄音放起,教室里雷聲驟起,同時,伴隨著很大的雨聲)
師:夏天的雨常常是這樣的,除了雷聲,雨聲,我們還會看到什么?
生:還會看到風。
生:天上全部都是烏云。
師:可謂烏云密布。
生:還有閃電。
師:那夏天的雨常常是這樣的,這讓你的心里有怎樣的感受呀?
生:爽!
生:跟他一樣的感受。
師:我們對夏天的雨是這樣的感受,而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遇到了一常大雨,不知道他的看到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找一找。
生:(讀)讀得非常好。
師:再請一位來讀,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有哪些景物?
一生再讀。
師:敢不敢一起讀?
生齊讀。
師:蘇軾在下雨時候看到了什么樣的景物?
生:天上的烏云。
師在“黑云”下打了三角。
接著又標出了白雨、卷地風、水。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看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蘇軾看到的景物是怎樣的?
生讀,并體會。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教學實況:
我問孩子:“雨前,你看到什么樣的景物呢?讀一讀……”
“黑云翻墨未遮山。”
“你看到了什么了嗎?”我問。
“我仿佛看到天空中縷縷烏云。”
“你看到天空中烏云縷縷?”
“我仿佛看到了一層層的烏云遮住了頭頂的天空。”
“仿佛是天上的人翻了墨汁,將天空染得烏黑烏黑的,還沒有將山給遮蓋住。”
“啊,你看到的烏云可真是——?”
“奇特”孩子接著說。
“滿天的烏云向著山涌去,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孩子說不出來,就讀了兩次。
我接著開始進一步啟發:“在從你的朗讀中,你特別突出“未”字,你怎么想的?”
“還沒有把天空給遮住了。”
“黑云像用黑色染過的棉花糖一樣。”
“黑云向山涌去,就想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千軍萬馬一般。”
我接著問孩子們看了這樣的黑云感覺怎樣。
“氣勢磅礴。”孩子說,然后我請他讀。
“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教學實況:
我啟發道:“這無數個雨滴不停地往下沖,沖到了船上,在這樣的時刻,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聽一聽這個雨聲,你又看到了什么?”(播放錄音,錄音中雨滴拍打窗臺,拍打木板的聲音清脆而又響亮……)
“你仿佛看見了怎樣的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