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園子》隨想
我聆聽了張老師執教的《我和祖父的園子》,深有感觸。這篇課文是蕭紅的作品,寫得至真至純,以“趣和樂”貫穿全文。
在課中,展現了張老師的教學藝術。那“拋”與“扔”的教學處理,及時捕捉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與討論。拋磚引玉,讓生動的生活情境再現,喚起了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
她幽默詼諧的語言,燦爛的笑容,帶給學生的是輕松與自由,讓人覺得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聽完她的課,覺得讓學生喜歡學習,真正能吸引住學生的還是老師的魅力,這就要*自己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的積累和探索了。
是園子給了“我”快樂?還是祖父“給”了我快樂。園子成樂園,是因為祖父。析題——這園子,是我和祖父兩個人的園子,是祖孫倆人的天倫之樂讓作者體會到一份別處無法體驗到的自由和快樂。我們常說“物是人非”,一旦沒了祖父,“我”在這園子是否還能體會到這一份快樂,實在是很難說。教師在教學時把握的得較到位。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朗讀為突破口,從人物的語言入手。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地讀書活動上,這樣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