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國標本語文五年級(下)2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蘇教國標本語文五年級(下)2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精讀兩首古詩,補充略讀《飲湖上初晴后雨》。精讀,能正確朗讀古詩,理解“四時”“無窮碧”“別樣紅”“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風”等詞語在詩中的意思,能夠想象、描述詩句所呈現的畫面。2、整體入手,在境中誦讀、比較,感受兩首詩的異同,咀嚼品味詩句的意蘊,體會《曉出凈慈寺》中晴日西湖靜態的明艷的美以及《望湖樓醉書》中暴雨西湖動態的風云變幻的美,并能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一、意境導入,尋相同處播放課件:(西湖十景)看出來了?這是哪里的風光?這就是著名的西湖十景。的確,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杭州的西湖,是一個夢,一個在心底縈回了千年的夢,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駐足,留下了數不盡的詩篇,今天,我們就要走進北宋文學家蘇軾和南宋詩人楊萬里的兩首詩中去,誦讀、品味,用心感受西湖的韻味。(出示)(一)請你們先自由讀讀這兩首詩,讀準字音,詩句讀通順。(二)交流: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誰來讀讀這首詩?(2)“曉”是清晨的意思,凈慈寺是西湖邊一座名寺,題目是什么意思?(3)理解了題目,詩應該能讀得更好!我們一起讀這首詩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1)誰再讀這首。(2)“遮”是個生字,齊讀——(3)詩題也很長,什么意思?(4)望湖樓也位于西湖畔,樓高十八丈,是觀湖絕勝處。當年,蘇軾就是在這里趁著醉意寫下這首著名的詩作。一起讀詩。3、兩首詩都讀通順了,同學們,剛才乍一讀,你們發現它們有哪些相同之處?都是寫景的,都是寫夏天的,都是寫西湖景色的……(追問:從哪看出?)二、扣住詩眼,品味詩情(一)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1、過渡:同是寫六月西湖的風光,兩首詩讀來,感覺卻大不相同。我們先隨楊萬里走進大約八百年前,六月的那個清晨,詩人步出西湖西南的凈慈寺,送友人林子方,驀然間,晨曦一片中,滿湖的蓮葉映入眼簾,詩人不禁脫口而出——(出示《曉出凈慈寺》)讀——(讀全詩)2、體會“風光不與四時同”是啊,我親愛的朋友林子方啊,你舍得離這而去嗎?畢竟是六月的西湖呀!風光——(生接讀“風光不與四時同。”)知道“四時”指什么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的,帶進去說說詩意,發現什么問題?應該怎么說?(其他時節)它不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秋日西湖,六月西湖的風光是,——(齊讀:);也不同冰封湖面,斷橋殘雪的冬天西湖,六月西湖,——(齊讀);還不同于春燕呢喃柳絲輕拂的春日西湖,六月的西湖,——(再讀);3、讀著讀著,哪個詞躍入你的眼前?——“接天”“接”在字典中是“觸碰”,荷葉真的能碰到天嗎?還有哪個詞躍于你的眼前?——“無窮碧”(板書)“無窮碧”是什么意思?(無比的綠,無邊無際的綠色,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為什么會“無窮碧”?(因為此時畢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呀!)——“別樣紅”,(板書)別樣紅是怎樣的紅?(很特別,紅得那樣不同尋常)此時的荷花為什么會“別樣紅”呢?(在清晨陽光的映照之下。)是呀!“荷花在陽光的映照下”!,可是,僅僅因為映日嗎?再讀讀詩,琢磨琢磨。(因為接天蓮葉無窮碧,在一片清新的綠色之中,荷花格外紅艷嬌美。因為此時畢竟是六月中的西湖呀!) 創設情境反復誦讀4、出示課件:好一幅“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麗畫卷啊!看著這畫面,詩意應是從心底流淌出來了,誰能為我們吟誦?(指名背誦)(齊讀)5、假如你是一旁的林子方,看著這一湖的蓮葉、荷花,聽著好友楊萬里吟誦的詩句,你會感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