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國標本語文五年級(下)2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6、小結:在楊萬里的筆下,六月的西湖靜靜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如一幅濃墨重彩的畫,美得明艷,美得讓人不忍離去。可是,西湖總是這樣靜靜的么?(二)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過渡:讓我們一起再走進蘇軾《望湖樓醉書》中,看看暴雨時的西湖,又是怎樣的景象!(出示詩)。1、這首詩有一定難度,同學們先借助注釋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再想想每行分別描繪什么景物?(生讀、解、議,師巡視)2、交流:(1)詩中每行分別描繪什么景物?各用一個字概括。(板書:云、雨、風、水) (2)一句一畫面,這一句句詩中包含著怎樣的畫面呢?(師適時點撥)——云是怎樣的?(云像倒翻的墨水似的)(板書:翻墨)好一個“翻墨”!墨水倒翻是怎樣的景象(快,一下就黑了……)這是怎樣的場面——(看課件圖)看著圖,誰能讀出這種迅猛氣勢!——“黑云翻墨”(天色驟變,像潑翻的墨汁似的,黑云一下子堆積到空中,但遠處的群山卻還未被遮住。)為什么“黑云翻墨”了,卻“未遮山”?多奇特!讀——怎樣的雨?(板書:跳珠)(急驟的雨點,就像跳動的玉珠,紛紛跳入游船中。)白雨跳珠是怎樣的畫面?多么大而急的雨點啊!讀。這兩個詞語“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有趣嗎?我不禁想起剛才的“無窮碧”“別樣紅”,異曲同工,“黑云翻墨”也襯出了“雨”的……(板書:白雨:大而急的雨)(晶瑩、活潑、精致、可愛……)真有趣! 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云翻雨跳的趣味來。(好一場瓢潑大雨!我仿佛看到一場暴雨的到來!玉珠飛濺,觸手可及!大珠小珠落玉盤!) 這么妙的詩句,誰能試著誦一誦?——風又是怎樣的?(板:卷地)卷地而來的大風忽然之間把什么吹散了?(云、雨)——轉眼功夫,站在望湖樓上向下俯瞰,這一池的西湖水呀,又是怎樣的?(板:如天)是啊,天映水,水連天,忽然之間,平靜的湖面,就像雨后的長空一樣明凈,(放課件)誰能讀出這種變化之美。(個別讀。)一起吟誦。3、同學們,反復讀著蘇軾的這首詩,回味著“云翻墨,雨跳珠,風卷地、水如天”這些詞,夏日的西湖,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和印象?(暴雨來去匆匆、 風云變幻、瞬息萬變……)看著板書,讀出風云變幻的奇妙感覺來。(全體背)4、這風云變幻的西湖,這瞬息萬變的西湖啊,詩人不禁在望湖樓上揮筆——生接讀詩題(醉書)。是啊,醉了,此景讓人心醉,此景令人陶醉,詩人又怎能不——生接讀詩題。三、回歸整體,拓展提升(一)無論東坡筆下奇麗飛動的暴雨西湖,還是楊萬里詩中清麗明艷的晴日西湖,都是美的,一片西湖,就是一首好詩。所以,蘇軾前后兩次到杭州的五年時間里,歌詠西湖的詩竟多達一百六十首。其中有一首詩既贊美了晴日西湖,有贊雨中西湖,有誰知道?(出示《飲湖上初晴后雨》)誰來讀讀“初晴”那句(學生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引導讀出味道) “后雨”這句誰來讀(學生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引導讀出味道)后兩句一起讀——知道“西子”指誰嗎?——這也就是后人又稱西湖為西子湖的原由了。(二)(滾動播放以下詩名:)不僅晴日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很美,其實,雪中的西湖,夜晚的西湖,春日的西湖,秋日的西湖,都有各不相同的韻味:湖心亭看雪(張岱) 蘇軾《夜泛西湖》 歐陽修《西湖》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