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
二、細讀感悟,走進音樂之都。
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非難事。然而這異國都市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時空的距離,加上學生們閱歷有限,缺乏在頭腦中形成音樂之都形象的能力,所以要通過語言文字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并非易事,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重點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搖籃”一詞。先讓學生說說“搖籃”的本義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質疑: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引導學生細讀文章,解開疑惑。抓住“許多著名的音樂家”、“許多優美的篇章”兩個關鍵點,體會“搖籃”一詞含義。通過出示畫像、介紹偉大成就、欣賞代表作等方式,拓展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理解維也納是古典音樂的搖籃(搖籃在此指維也納曾是那些著名音樂家生活、學習、進行音樂創作的地方);再學習第三自然段時,也是讓學生像上文一樣,先質疑,然后讀文解疑。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欣賞一下書上圖片,并談談所見所感,再猜測一下命名,并說說猜測依據,想象游客觀賞后的驚嘆,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維也納是一座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用上文學法,質疑解疑。教師可不作多講,通過播放優美的華爾茲圓舞曲,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朗讀,憑借文字描繪,閉眼想象各種情形,用心去感受悠揚的音樂、感受花草的芬芳,品味“摻和”一詞的意韻,感受人們對音樂的酷愛,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在學完這三段之后,讓學生以朗讀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最后讓學生回顧、思考:二、三、四自然段的構段方式有何特點?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總分的構段方式,習得寫作方法。
維也納之所以被譽為“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除了以上三個自然段分別說明的三個原因,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維也納的國家歌劇院與“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影響。在這一板塊教學時,讓學生自由讀文章5、6、7三段,思考國家歌劇院和金色大廳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緊扣“最為著名”、“裝飾精美、金碧輝煌”關注它們的古老、規模宏大、豪華,緊扣“舉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樂會”、“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在這里登場”,關注它們在全世界的影響,加深對音樂之都的印象。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滲透寫作的方法,感悟第5自然段由外到內,第6自然段由總到分的寫作順序。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第三學段中指出:“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學本課,既要引導學生理解語句,感受氛圍,培養情趣,更要引導學生去學會欣賞美。因此,學完課文,要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文,然后盡情地朗讀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一個自然段,激發愛美的情懷。
三、回顧音樂之都,習得寫作方法
回顧全文,思考:本篇課文是圍繞文中的哪一句話來寫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在學生回憶、整理,有條理地說出四點之后,引導學生發現作者緊扣“音樂之都”從不同方面介紹維也納這座城市的寫作方法。
隨后讓學生自己想出一個地方、一個人物、一個事物,自定主題,課后嘗試緊扣特點從多方面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