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教學設計反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字只識不寫。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4.精讀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述:十九世紀,有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讓世界都為之震驚。她
志存高遠,堅忍不拔,她用自己奮斗的一生,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她的名字就是——海倫凱勒。
(板書課題:8.海倫 凱勒)
2.讀課題。
二、交流資料,初識人物
請學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關海倫 凱勒的資料。
(讓學生通過資料的交流,加深對海倫這個人物的印象,為更好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作好鋪墊。)
三、了解大意,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默讀瀏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海倫的幾件事。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講的是什么。
第一段(1)寫了一場重病使只有一歲半的小海倫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
第二段(2~5)寫了海倫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刻苦學習,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
第三段(6~7) 寫海倫在薩勒老師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終于學會了說話。
第四段(8)講海倫考上了大學,畢業(yè)后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
3.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文中哪個詞語最能概括海倫的精神。
(不屈不撓)(板書:不屈不撓)
(讓學生通過默讀瀏覽課文,回顧課文寫了哪些內(nèi)容,找出能概括海倫精神的詞語,憑借課文中的介紹,對海倫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初步印象,為精讀課文,體會海倫的內(nèi)心世界奠定情感基礎。)
四、指導精讀第一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組織交流:
①海倫命運太悲慘了。②對海倫的打擊極大。
教師引導:a.讓我們閉起眼睛來設想一下,雙目失明會帶來哪些不便?
(看不見紅花綠草,看不到日出日落,看不到親朋的笑容……)
課文中怎么說?(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
b.再讓我們?nèi)‰p耳,體會一下海倫雙耳失聰帶來哪些困難?
(聽不見鳥唱蟲鳴,聽不到悅耳的歌聲……)
課文中是怎么寫的?
(面對的死一般的沉寂。)
(這種強烈的對比,會使學生更加真切地體會到“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給小海倫所帶來的巨大痛苦和悲哀,理解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的原因。)
師述:從這兩句話看出海倫的命運太悲慘了,這種遭遇對她的打擊是極大的。我們應該怎么讀呢?
指名讀。
(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交流中體會海倫內(nèi)心的痛苦和悲哀。)
五、作業(yè)
1.指導用鋼筆臨寫生字。
2.抄寫詞語。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語言環(huán)境,了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結合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一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海倫的精神(不屈不撓),為了突出這一點,課文寫了海倫的哪些事跡?
二、圍繞“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海倫 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一主線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