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凱勒》教學案(精選12篇)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1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等句子的含義。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二、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正確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能流利地讀課文。
2.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3. 理清課文脈絡。
【預習內容】
(一)我會讀
勒令 暴躁 干燥 不屈不撓
脾氣 吮吸 玫瑰 啞口無言
(二)我能知
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 )是如何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學會( )( )的,表現了海倫·凱勒( )的奮斗精神。
(三)摘抄最能表現海倫學習刻苦的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質疑
在預習過程中,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請寫在下面。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體會海倫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2.學習課文通過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小組合作探究】
1.沙利文老師來到了海倫身邊,她是怎樣做的?默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2.四人一組討論。
3.集體交流:
(1)沙利文老師開始是怎樣教海倫摸盲文、拼單詞的?后來呢?體會沙利文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啟發海倫用觸覺去學習知識)
(老師傾注了更多的愛)
(2)體會海倫在學習中所經受的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練和他的頑強的毅力。
(3)指導朗讀,體會海倫心中美麗的世界和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2.薩勒老師怎么教海倫說話的?海倫是怎樣練習的?
(1)同桌互讀并討論。
(2)全班匯報。指導朗讀。
【深入探究】
1.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畫出來,讀一讀。
2.想想海倫為什么會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積累提高】
以“假如我是海倫-----”為題,學生進行交流。
四、課堂檢測
(一)字字斟酌(比一比,再組詞)
躁( )脾( ) 撓( ) 摸( )
燥( )牌( ) 澆( ) 莫( )
綿( )泛( ) 瓣( ) 勒( )
錦( )乏( ) 辯( ) 肋( )
(二)擇優錄用(選詞填空)
1. 暴躁 干燥
他是個脾氣( )的人。
這些天非常地( ),要注意防火。
2. 傾注 傾訴
她有一肚子的委曲,卻不知該向誰( )。
奶奶在小紅身上( )了所有的愛。
五、課后作業
1.把本課生字詞寫兩遍。
2.把文中感染你的詞和句子劃下來,抄在你的積累本上吧。
六、板書設計
海倫?凱勒
生病 失聰失明
奮斗 復聰復明 不屈不撓奮斗
奉獻 永生留名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2
課題
9、海倫·凱勒
課時
2課時
執教
時間
3月13日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重點詞語:夜以繼日 不分晝夜 不屈不撓 。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海倫·凱勒學習的艱難,體會她的偉大精神
學習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
難點
體會海倫·凱勒學習的艱難,體會她的偉大精神。
學習基本程序及策略
綜合訓練目標及設想
一、名人名句導入。
1 、馬克吐溫說:“美國十九世紀有兩大杰出人物,一是拿破侖,二是海倫凱勒。”他為什么如此高度評價海倫凱勒呢?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
2 、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夜以繼日、如饑似渴、不分晝夜 、不屈不撓 ”的意思。
3 、找到表示時間的詞語,并根據三個時間詞標出文章層次。
4、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幾件事情?用小標題概括。
三、默讀全文,采用兩種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5、根據小標題的提示,用四句話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6、用四個重點詞語“夜以繼日、如饑似渴、不分晝夜 、不屈不撓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再次朗讀全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7、抓住文章重點段落,體會、討論、交流。
五、對照課后練習,逐項檢查落實訓練項目。
8、師生描紅;辨析詞語;分析文中幾處引號的用法。
1、認識兩位名人,為本月課外閱讀活動打下基礎,激發學生的閱讀拿破侖和海倫·凱勒的興趣。
2、自學生字新詞,流暢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全文,理清文章脈絡。
4、交給學生分清文章層次的方法,學習提煉小標題。
5、把小標題擴展為一句完整的話,并利用這四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抓住重點,并完整地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6、利用文中四個重點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一是理解運用詞語,二是抓住人物偉大品質,體會人物精神。
7、學生閱讀感悟,并集體交流,再讀中感悟,交流中感悟。
8、查漏補缺,落實基礎。
相關策略:
1、師生共同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的第四章。(一課時)
2、課外閱讀全書(課外閱讀一周完成)
3、課外閱讀小測試(一課時)
4、建議日記寫相關的讀后感。
教學反思:
1、讀一篇文章,不如讀整本書。這是我進行本課教學設計時的出發點。
所以,我用兩課時的時間引導學生認識海倫,崇拜海倫,讓海倫走進孩子心中。再用一課時的時間組織集體閱讀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終讓孩子有足夠的熱情課外閱讀整本書。
2、三節課后,近20個孩子開手捧此書,投入了閱讀之中,我很欣慰!
感謝家長的支持,根據我的推薦,給孩子們購買了此書。
3、本單元的主題是“中外名人”,課內認識四位中外名人,課外希望無數名人走進孩子的視線。希望名人的人生對孩子的人生產生影響。與其花大量的時間解剖課文,不如花更多的經歷讓孩子走進名人的生活。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激發情趣。
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認識了一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海倫·凱勒)
一個生活在黑暗的命運中卻給別人帶來永恒光明的人----(海倫·凱勒)
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卓越的方式震撼了整個世界的人----(海倫·凱勒)
一個用生命全部精力處處奔走,建立一家家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的女強人----(海倫·凱勒)
讓我們一起恭恭敬敬地書寫這個傳奇人物的名字吧!(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精讀感悟,體會不屈。
海倫·凱勒的一生是不幸的,是坎坷的,是不屈的,但又是輝煌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本去更深刻地了解這位散發著人性光輝的女性吧!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畫出最觸動你心弦的部分。(師出示讀書提示,生讀并畫)
看到了大家專注的神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老師很感動,誰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師生交流:(媒體出示相應的提示)
1、“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
最觸動你的是什么?(生回答,一歲半)是啊,一歲半,正是在母親懷里撒嬌的時候,正是感受、認知美好世界的開始,正是呀呀學語的時候,而小海倫卻----(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的生活變成什么樣子?(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想喊一聲“媽媽”,能嗎?(不能)她想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行嗎?(不行)是啊,對于我們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在小海倫身上卻成了比登天還難的妄想,真可惡,真氣憤,真----(可憐),讓我們懷著憐憫的心情讀一下這一句吧!(齊讀)此時此刻,小海倫是怎樣生活的?(生大膽想象,自由發言)讓你過這樣的生活你會怎樣?(生自由發言)是的,這是誰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現實,小小的海倫變得暴躁起來,脾氣也越來越壞。讓我們再次齊讀這一段,為可憐的小海倫分擔一點痛苦吧!(齊讀第一自然段)(師板書:遭遇不幸)
2、“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呀!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哪些詞語觸動你了?(猛然醒悟、奇妙、前所未有的喜悅、生命有了新的開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生談感受并依次讀,主要有“孤獨寂寞、對這個柳綠花的世界渾然不知、感受到水的欣喜和驚奇、對新事物的向往、沙利文老師的耐心、智慧和愛心······”)真是一群會讀書的孩子,用我們的朗讀一起祝福找到希望的小海倫從此快樂、健康、幸福吧!(齊讀)
3、“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都摸出了血。”
又有哪些詞語觸動你了?(生回答:不分晝夜,干燥的海綿,拼命摸讀,不停地書寫,摸出了血。)難道小海倫不瞌睡嗎?不怕疼嗎?不知道累嗎?那她為什么不歇上一歇?不睡醒了再繼續學?是什么支撐著她幼小瘦弱的身軀不畏嚴冬的寒冷,不怕夏日的煎熬?(是那份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生自由發言,歇息關心之類的話。)帶著你的感受和同桌一起讀讀這動人的場面吧!
是啊,功夫不負有心人,小海倫不僅學會了摸盲文,拼單詞,而且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理解引號的用法。此刻你又想說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學習精神方面的。)
4、“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你讀到了什么?(小海倫己經徹底從悲觀、落寞中走出來了,她己經有了一個正常人應的自信和勇氣)說得真好,信心滿滿地給大家讀一讀。(生讀)誰還有其它體會?(小海倫更加熱愛知識熱愛生活了。)說得真棒!把你對生活的熱愛加進去讀一讀。(生讀)其它感受?(感激、感動、喜悅)(繼續抽生讀)
是的,此時的海倫己經完全忘記了“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著,她都會干些什么呢?(生聯想填空。)(師出示課件)
請閉上眼睛一起感受海倫所“看”到的世界吧!(師朗讀,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像玫瑰園一樣的落日,紛紛揚揚從空中顠落的花瓣)你感覺到了什么?(一陣輕輕的微風)你聞到了什么?(淡淡的清香)這兒看的引號又有什么作用呢?
你想讀讀嗎?(生讀)
5、“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進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哪些詞語觸動著你的心弦?(夜以繼日、反復高聲朗讀,甚至要讀幾個小時,每天堅持)從這些詞語你體會到了什么?(海倫練習說話多么不容易)她是怎樣練習說話的?(把手放在老師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來體會怎樣發音)閉上眼睛,把你的手放在同桌臉上感知同桌說了什么,能感覺到嗎?(不能)是啊,我們每天看著、聽著別人說話尚且不能感知得到,更何況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了。你體到了什么?(海倫堅持不懈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啊,沒有一天不練習,沒有一次不高聲朗讀,她的喉嚨啞了,仍在繼續----(練習),她的喉嚨疼得說不出話來了,仍在----(練習),她讀得頭昏腦漲了,仍在----(練習),整個人幾乎快要癱瘓了仍在----(練習)。一股多么堅強的精神,一種多么堅定的信念,一份多么感人的執著!最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讓我們齊讀這段話吧!(生齊讀,師板書:頑強奮斗)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終于在夏天來臨時,海倫回到家里大聲感出了----(“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一種什么收情又涌上了你的心頭?(生自由發言:一種激動,為海倫能開口說話而激動!一種欣喜若狂,一家人終于可以正常交流了,怎能不欣喜若狂?)讓我們和海倫一起喊出來吧!(師生齊讀)
三、感受成功,奉獻愛心。
海倫·凱勒憑著對知識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不屈不撓的精神和不向扼運低頭的品質終于于1900年考上了大學,并且大學畢業后她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為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她這種精神,這種形象將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同學們此刻面對海倫的照片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生自由發言,師相機板書)
四、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同學們,其實像海倫一樣有著不屈不撓精神的人還有很多,誰還知道其它的時代英雄?(生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業,課外積累。
海倫·凱勒的事例還有很多,她一生創作了14部著作,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福利和教育事業,老師希望大家下課后能查閱一些她的資料,拜讀一下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學習到此結束,下課,謝謝大家的合作。
板書設計:
海 遭遇不幸
倫 不屈不撓
· 頑強奮斗
凱 以愛報愛
勒 無私奉獻
教材分析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這篇課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講述了海倫在薩勒老師的指導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終于學會了說話,喚起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字里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了解海倫遭遇的不幸,走近海倫。
2、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以及她對親人,對殘疾人,對社會的強烈的愛心。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體驗、感受、對話交流,感受海倫·凱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教學難點
1、能從海倫的經歷中,感受到知識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和愛的力量。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體會文本的情感,一個很好的途徑便是“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情感價值的正確導向,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強烈的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理解、賞析,使它們有所感悟、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
設計思路
引導學生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精美感人的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多層次的朗讀,走近海倫,感受她的生活態度,感受她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體驗,把語文學習轉化為積極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4
【課題】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
【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了海倫一歲半時遭遇一場重病,從此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在沙利文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如饑似渴地摸讀盲文,在薩勒教師的指導下,又學會了說話,21歲時,考上大學,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殘疾人身上的故事。贊揚了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傳遞了終身努力便成天才的價值追求。
【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等句子的含義。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重點、難點】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設計理念】
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課件設計上我沒有過多的花哨,只是出示了海倫凱勒不同時期的照片,幫助學生更好地直觀認識海倫凱勒,記住她的模樣,導入課文。再利用教學兩段表現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句子,配上我從網上找的海倫凱勒的有關視頻和贊揚海倫凱勒那不屈不撓精神的曲子,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設計思路】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鑒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斗精神”不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為了讓孩子真正體會海倫凱勒的內心,真正走進海倫凱勒,我在課前便推薦孩子閱讀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整體感知。
1、教師談話導入: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她有著高遠的目標,堅韌不拔的毅力。她用自己奮斗的一生,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這個人就是——“海倫·凱勒”。
2、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注意“凱”字的寫法。(師板書課題)
3、朗讀課題。指導分別讀出“這是一位不幸的海倫;這是一位不屈的海倫;這是一位值得后人景仰的海倫……”
【評析:簡短的導語,既提出指定要求,又明確書寫規范,還進行讀的訓練,同時也很自然地滲透了情感的熏陶,讓學生一下子知道海倫﹒凱勒這個名字,會寫并讀好這個名字,在各自心里印下海倫﹒凱勒這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這樣設計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巧妙地統一到了一起,真正把“三維目標”看成是“三維一體”的整合,而不是這三個目標簡單相加。】
4、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海倫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入情入境交流:不幸、了不起、不可思議等。(板書:失聰失明)
【評析:課前,學生已經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了解海倫凱勒小時候的一些事情,我也下載了電影《海倫凱勒》給學生們看過了,所以在這方面,學生都能夠根據接觸的知識去想象海倫痛苦、絕望、暴躁時所想、所說、所做。感受海倫凱勒的不幸,為學習他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是呀,大家的交流,讓老師也覺得她非常的了不起。海倫·凱勒一生的奮斗事跡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令人震撼,誰來告訴老師文章選取了哪幾個片段來體現她不屈不撓的一生呢?(板書:復聰復明)
這節課,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海倫·凱勒的生活,感受并學習她那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二、精讀感悟,感受魅力。
1、仔細默讀課文2至7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現海輪凱勒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語句,用“——”畫下來讀一讀,悟一悟。
2、匯報交流。我們先來交流“學盲文”這部分。
(1)我是從這里體會到的:“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孩子們,這句話中哪個詞語讓你感動?談談你的體會。(不分晝夜)
對,正因為她不肯浪費一分一秒,不屈不撓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才讓我們感動。能讀出你的感動嗎?誰來試一試?
(2)交流:“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哪個詞語讓你震撼?(拼命摸讀)
(3)如果沒有這兩個詞語,你來讀一讀,又有什么樣的體會?比較句子:
a、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b、她摸讀盲文,書寫單詞和句子。
就是這樣一個意志堅強、不屈不撓的人讓我們震撼。怎樣才能讀出你的震撼?學生朗讀。
(4)交流:“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摸出了血)為什么手指能摸出血?(因為她反復多次摸,摸的是盲文)
說到這,同學們誰知道盲文是什么?來,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在桌子上摸一摸,有何感受?(手發熱)再摸,又有何感受?(手發紅)繼續摸,有何感受?(手皮都快磨掉了)再摸,有何感受?(手都快流血了)對,海倫凱勒就是這樣如饑似渴,反復去練摸,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
(5)雖然海倫因病已失明失聰,但他并沒有放棄,如饑似渴,不屈不撓的學摸盲文,他真是一個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人哪。(板書:不屈不撓)
(6)小結: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正常人學會拼寫自己的名字,甚至學會“閱讀”、“書寫”和“算術”,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小海倫卻要“不分晝夜”、“拼命摸讀”、“不停地摸”,甚至“摸出了血”才能做到。盡管如此,她還是“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如饑似渴吮吸這知識的甘露”。由此可見,小海倫在學習過程中所經受的磨難是難以想象的,在她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追求知識的精神也是常人難以比擬的!
(7)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這樣的早晨,太陽還沒有升起,我們在溫暖的床上呼呼大睡,海倫已在——;
我們吃完午飯,去休息,去嬉戲的時候,海倫還在——;
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我們早已進入了甜美的夢鄉,海倫仍在——;
她的手指頭摸出了血,血一滴一滴落在書上,她忍住疼痛,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終于學會了閱讀、學會了書寫,學會了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評析:課文中的這段話,集中表現了海倫﹒凱勒的不屈不撓,語句凝煉概括,如何讀出其中蘊含的品質,需要教師創設情境。課堂上教師用優美的音樂渲染,用真切的語言鋪墊,營造了適合學生想象與說話的最佳氛圍。】
3、慢慢地,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她從無邊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中走出來了,你看,她有時——,有時——,有時——,有時——,她就是這樣用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此時,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海倫?(樂觀,開朗,熱愛生活)
4、質疑:難道這僅僅是向我們介紹海倫心中的世界嗎?透過看到的這個世界,此時的海倫是多么開朗,多么活潑。是知識給了她智慧,給了她光明。
指導讀:用心感受,幸福的感受要慢慢體驗,通過你的聲音還有你的表情表達出來吧。自由讀。
5、海倫不僅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她還學會了真正開口說話。自由讀,你還從哪里體會出她的不屈不撓?用“~~~~”畫出。
6、交流出示: “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練習,練習,練習……”
a、你覺的這段該怎樣讀?要突出哪些詞?“夜以繼日、反復、高聲朗讀、每天堅持練習”你能把它讀好嗎?
b、重點指導三個練習,要越讀越慢,歷經的時間長。
c、功夫不負有心人,海倫終于成功了,讓我們一起分享她的激動和喜悅。
正因為她不屈不撓!最終,她取得了成功,學會了說話!我們真為小海倫感到高興和自豪吧!
【評析:創設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去感受海倫凱勒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執著追求。尤其是我選用了貝多芬的交響曲《命運》,音樂生疼跌宕,婉轉起伏,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鮮明。】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2.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想象寫話、揣摩文字寫批注等方法體會海倫的不幸遭遇與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充分感受海倫人格的魅力。
3.在理解文本的同時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相關語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人物 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都預習過課文,對海倫有什么了解嗎?學生自由發言
2、看來同學們對海倫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美國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讀“名著便覽”,完成資料卡:
海倫﹒ 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
海倫﹒ 凱勒一個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寫了14部著作的著名作家。
海倫﹒ 凱勒一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海倫﹒ 凱勒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十大英雄偶像。
3、時隔100多年,當我們穿過悠長的時光隧道,回眸凝視這位度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時,我們不由得驚嘆:生命的奇跡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她,去讀懂海倫-凱勒傳奇的人生。讓我們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下她的名字:板書課題:海倫·凱勒(讀課題)勒這個字是個生字,請同學們注意寫正確。
二、 初讀課文,把握梗概
1、預習時,課文讀了幾遍?同桌檢讀,匯報檢查情況,指出不正確的讀音,提出難讀的句段,相機理解詞語:
雙目失明:瞎 雙耳失聰:聾 瞎和聾直接導致啞。
脾氣暴躁 海綿干燥:辨別生字“暴躁、干燥”
不分晝夜 夜以繼日 不屈不撓:撓:彎曲,比喻屈服
包扎(zā)多音字,還有zhā和zhá
2、海倫·凱勒一生的事跡不勝枚舉,這篇課文寫了她哪些感人故事呢?讓我們拿起課文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寫下提綱。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海倫幼年因病,雙目失明,雙耳失聰。
在 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學習盲文。
海倫客服困難,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學會了說話。
海倫終于獲得成功,她把自己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事業中。
4、這些事情是按什么順序來記敘的?組織學生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了解文章梗概,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5、海倫凱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初步印象?
三、觸摸心靈 感受“痛楚”
了解了文章梗概就是把書讀薄了,現在我們還要把書讀厚,才能走近海倫,真正讀懂海倫。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幼時的海倫。
1、輕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小海倫有多么不幸了嗎?
2、生交流信息,教師隨機提取重要信息:雙目失明 雙耳失聰
師:雙目失明意味著什么?
師:雙耳失聰又意味著什么?
師:她看不到什么,聽不到什么呢? 能說具體些嗎?
師:此時的小海倫,年僅一歲半,正是學說話的年齡,這又意味著她還—— 生:她還不能說話。
師:是呀!小海倫的世界“無聲無色又無語”。如果是你,你會怎樣?
3、師:現在再請你來讀讀這句話,你會怎么讀呢?
(1)師生配合讀、指名讀,評價。評價中相機進行:“隔絕”能換成“隔斷、隔開”嗎?
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字:有一天,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什么也看不見了,眼前一片黑暗。我像被噩夢嚇倒一樣,全身驚恐,悲傷極了,那種感覺讓我今生永遠難以忘懷。
(3)再讀
四、小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復習導入:
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工工整整地寫一個名字,一個感動世界的名字——“海倫凱勒”。(請同學們和老師齊讀這個名字)
同學們,一個一歲半的孩子,正應該享受這世界的新一抹陽光、雨露,及父母的微笑。但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小海倫此時卻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災難。(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海倫一歲半時遇到了什么災難了呢?)
是呀,一場重病讓小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在無聲無色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無助與悲痛呀。可海倫到了二十歲,她卻成了一名大學生。并有著遠大的理想,為更多像她一樣的人服務著。
是什么讓她實現遠大理想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
二、以“點”走近人物
(板書)——“不屈不撓”,這是課文對海倫·凱勒精神的概括,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比喻在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這是工具書上的解釋,那文中的哪些語句能體現出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精神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相關語句)。
三、細讀課文,感動內心
現在同學們的書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滿你智慧的波浪線。誰來說,你找到的句子是什么。
1、(課件)“他不分晝夜……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1)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你發現哪些詞語更能表現海倫不屈不撓的精神呢,用筆將它圈起來。
(2)你發現了什么詞?
a、“不分晝夜”
你能談談對這個詞的理解嗎?(無論白天黑夜,他都在摸讀盲文,也許,媽媽囑咐她多少次“海倫睡吧”,可海倫哪顧得上休息呀!)
b、“像一塊干燥的海綿”
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這是個比喻句,把渴求知識的海倫比作了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吮吸著,直至“這塊海綿”裝的慢慢的、飽飽的。)
c、“拼命摸讀”
從哪兒可以看出是“拼命”呢?——“每個手指頭都摸出了血”(師介紹:我們知道盲文是向外凸顯出來的,由點數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只是靠著手指慢慢地仔細地摸讀,這樣的學習遠遠比我們正常人來得困難。但7歲多的小海倫撲到媽媽懷里喊一聲“疼”了嗎?她仍在那兒不停地書寫。)
d、“如饑似渴”
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好象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形容要求很迫切。文中是指海倫十分渴求得到更多的知識。)是啊,她是那樣的如饑似渴,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在夏日的午后(我們都在午睡或乘涼,而海倫卻仍坐在書桌旁,汗流浹背地不停摸讀盲文);在冬日的夜晚(我們已經進入了夢想,海倫仍在不停地摸讀,小手和臉都凍得通紅)。
(3)同學們體會的都非常深刻,那能讀好這段話嗎?請大家邊朗讀邊感受,讀出你的體會。
指名讀,評議(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呢?對,讀書就是要走進課文,“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4)就這樣,海倫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終于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大家注意到引號了嗎,它在這有什么作用呢?(不是真的說話,而是在摸讀盲文及用盲文與別人進行交流)。
過渡:這就是不屈不撓的海倫,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體現海倫的不屈不撓呢?
2、(課件)“為了使我的伙伴……練習,練習,練習……”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文字,看看哪些詞感動了你?(夜以繼日、反復、甚至、每天堅持等)。
師:你從這些詞感受到了什么?(練習說話的艱難)文中說到“薩勒發音時,要海倫把手放到他的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唇顫動的情況,以此體會怎樣發音”。同學們也可以試一試,你感覺到了什么?(練習說話太艱難了)因此海倫·凱勒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引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注意到了嗎?這三個練習之間為什么不用頓號,而是逗號呢?(①“我讀得越來越高,是因為海倫的形象在三個練習中,在我的心中越來越高大。”②“我讀得越來越低,是因為我想到了海倫練習中吃的苦,我越來越心疼,所以讀得越讀越慢。)
師:對,學語文就是要有這樣的敏感,通過關鍵詞語及標點來理解句子。這段話應怎樣讀好呢?(請同學們齊讀。)很好,從你們的朗讀中深切的感受到了海倫的不屈不撓。
正是這種精神,她獲得了成功——導讀第7自然段。這淚水里包含著什么?
3、知識不僅打開了海倫的眼界,還使她有了怎樣的改變?自由讀第5自然段。(勇敢、自信、陽光、熱愛生活)
四、深入體悟,升華認識
師:海倫的成功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取得成功,還歸功于誰?(她的父母、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等傾注給她的愛)
補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字:
說實在的,在那漫長的黑夜里能得到一點兒光明,完全靠著母親的慈愛和智慧。
一直到她——沙利文我的家庭老師到來。她減輕了我心中的負擔,重新帶給我對世界的希望,并且打開我心中的眼睛,點燃了我心中的燭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安妮·莎莉文。
師:正因為有了愛,她才感到生命有了開始,從而走向成功,將畢生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也是愛,才給了海倫不屈不撓、敢于同命運抗爭的力量。在這里,老師要送給同學們一句話“人能走多遠,不要看雙腿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毅力。”我給同學們推薦一本書,海倫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我們的心靈之光將由此被點燃。
五、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海倫文章中那些感動世界的文字。(生讀,音樂漸起)
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沖出黑暗》
雖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無論處于什么樣環境,都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不要埋怨別人對你設下困難,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難,即使失敗了我覺得也不會太傷心,但我堅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則是你肯定會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師:這些流露真情的文字終將成為我們指路的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2、課的最后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記住這位感動我們,感動世界的人吧!(指著海倫圖片,并引讀)
讓我們記住一種精神 / 不屈不撓 /戰勝命運的精神 /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讓我們記住一種品格/ 熱愛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讓我們記住一個人/ 一個值得永遠懷念的人/一個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人/ 請記住她的名字——海倫·凱勒。
六、作業
好書推薦:《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搜集有關激勵大家不向不幸屈服的名言及故事寫入展示臺。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6
一、導入課題,引導讀書。
師:昨天,我們也在這里上了第一課時,對哪些內容印象深刻?
生答略
師:在繼續學習課文之前我們來聽寫一句話。人走多遠,不是問雙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問雙手而要問毅力。
師:這句話中有個標點要注意,什么標點?
生:“志向”后面應當是分號。這句話是由兩個分句組成的。
師:不錯。能理解老師聽寫這句話的用意嗎?
學生不知所以。
師:聯系今天我們所學的內容,老師為什么要聽寫這句話呢?
生:我明白了。這句話是對海倫一生的贊美。
生:海倫是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但她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了閱讀寫作說話,寫了14部著作。
師:她走得遠嗎?(生:遠。)
師:她攀得高嗎?(生:高。)
師:她靠的是什么?
生:是志向,是毅力。
師:這種毅力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講就是——
生:不屈不撓。
師:讓我們一起舉手寫下這個感動人心的詞語(板書:不屈不撓)。
師:讓我們一起呼喚這個頂天立地的名字———
生:(齊讀課題)海倫·凱勒。
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后第四題的學習要求。(指名生讀)課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海倫·凱勒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畫下來,再讀一讀。
(學生自由閱讀)
二、走進文本,深入對話。
師:找到了嗎?
生:(讀)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生:(讀)“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師:(出示第1段話)這段文字僅僅讀一遍是不夠的。大家再讀讀,你發現有哪些詞語值得我們品味。
生:“不分晝夜”說明海倫學習時間之長,白天學了還不夠,夜晚還接著進行。
生:海倫學習不僅時間長,還十分投入。是拼命地摸讀,不停地書寫。
師:是的,海倫十分地渴望知識,學習非常投入,用課文里的詞講就是——
生:如饑似渴。
師:“如饑”……如同饑餓的人看到了食品,“似渴”……如同干渴的人看到了水源,怎么樣?
生:撲上去。
師:撲上去干什么?
生:吮吸,吮吸知識的甘霖。
師:同學們注意了嗎?這里用的是“甘霖”,為什么不說“甘露”呢?——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露”。
(生面面相覷)
師:“露”是什么?
生:露水。
師:太陽一出就——
生:消失了。
師:“霖”呢?呵,有同學習慣性地找字典了,字典沒帶。怪老師疏忽了沒有通知。老師告訴你們吧:“霖”是連續下幾天的雨。
生:(急急舉手)雖然它們都是甘甜的知識,但“露”就在草皮上一點點,太陽一出來也就沒了,“霖”是下了幾天的雨,量很大,也就是說,不管有多少知識,海倫也能像干燥的海綿一樣把它吮吸干凈,對于學習她始終沒有滿足的時候,沒有懈怠的時候。(聽課老師嘖嘖贊嘆)
師:這就叫“如饑似渴”,對知識保持強烈的渴望。“不停地” 在——(生:書寫)。“拼命地”在——(生:摸讀盲文)。以到于小小的手指頭都——(生:都摸出了血)。
師:什么叫“都”?
生:不是一個手指頭,可能是十個手指頭。
師:有根據嗎?
生:下面有一句,“沙莉文老師心疼地將的手指頭一一包扎起來”。(學生話語里強調出“一一”)
師:這是什么手指頭?
生:小小的手指頭。
師:想到什么嗎?
生:老師你昨天跟我們講,海倫是在五六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拼讀盲文的。五六歲的孩子,那可是很嫩很嫩的手指頭。難怪沙莉文老師心疼。
師:你不心疼嗎?
生:不光心疼,更有敬佩。
師:是啊,讓我們讀讀這段話吧。
(生深情朗讀)
[朗讀指導不是技巧的指導,而是引導學生感悟、揣摩后的表達和抒發,所以學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她為什么這樣拼命地學?她不覺得苦累嗎?我請兩位同學來讀課文1-3小節,讀完后,同學們心里也許就有答案了。
(一同學讀第1小節,另一同學讀2、3小節)
生:她生活在一個無光無聲的黑暗世界里,課文中的“暴躁”一詞說明了她當時內心的痛苦。她拼命地學習,知識給了她重生。(掌聲)
師:我注意到你的一詞兒“重生”。什么意思?
生:本來她是與世界隔絕的,這樣的生命有什么意思。是學習讓她認識了世界,讓她的生命有了光彩。
師:是的,外面世界有聲有色,那里有玫瑰雨露,有流水落花,有……
生:有小橋流水,有夕陽西下。
生:有雷電風吼,有小鳥唱歌。
師:有媽媽的呼喚,有師長的囑托……海倫的世界呢?
生: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師:她要打破這樣阻隔,從自己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走出來,融進外面那五光十色的繽紛世界,這就是新生命的開始。(隨著講解板畫)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7
課題:海倫凱勒
主備人:呂利娟
審核人:
課型:自學探究
課時:第二課時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品讀文中重點詞語,理解表現海倫奮斗精神的句子,感受海倫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通過品讀文中重點詞語,感受海倫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流程:
自主學習,我努力
方法提示:
自學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用紅筆標注,解決后用藍筆寫出答案 。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有感情讀第1自然段
1、遷移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她再也看不見了;__________________,她再也聽不見了;__________________,她不能傾訴;__________________,她不能分享;她所擁有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2、這個時候的海倫是_______的?用一個詞語來形容,( )的海倫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反復朗讀課文2——7自然段,再用一個詞語來形容, ( )的海倫
2、默讀課文,找到文中能為我們詮釋這個詞語的句子,畫出來并多讀一讀,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課文品讀四步:①讀課文 ②劃句子 ③扣詞語 ④談感受
(課件出示)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
“不分晝夜”
白天,海倫
夜晚,海倫
“如饑似渴”
她是那樣的如饑似渴:夏日的午后,
她是那樣的如饑似渴:冬日的夜晚,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自由讀讀第八自然段,思考:你又對海倫有什么認識?
合作學習,我交流(15分)
方法提示:
1、小組內先交流自學時的疑難問題,再按題順序交流學習收獲。
2、交流方式多樣。(讀、說、寫等)
3、認真傾聽同學意見,大膽表達你的見解,形成統一認識,安排人員展示。
展示探究,我能行(15分)
方法提示:
1、展示時,每組選擇一個學習內容作為主要展示內容。
2、小組成員要全員參與展示。
3、精彩之處要學會欣賞,錯誤之處要能寬容并誠懇糾錯。
4、及時補充點評,適時與老師同學互動,豐富展示內容。
達標檢測,我最棒(5分)
達標檢測,我最棒(5分)
如果海倫就站在你面前,(可以是小時候脾氣暴躁的海倫,可以是學拼寫的海倫,可以是學說話的海倫,也可以是獲得成功的海倫……)你想對她說什么?請寫一寫。
反思成長:
我覺得自己這節課最大的優點是( ),下節課我會在( )方面更努力!
五、拓展作業,激情總結
1、老師為大家推薦幾本,愿意看嗎?(課件出示書籍封面:《海倫凱勒自傳》、《敞開的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簡單介紹這些書籍)
2、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因為心中有愛,海倫又回到了有聲有色的世界。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決心像沙利文老師那樣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殘疾人身上;
憑著不屈不撓的精神,海倫一生寫下了14部著作,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看,記住這位感動我們,感動世界的人吧!
(出示海倫圖片,并引讀)
記住一種精神 /不屈不撓 /戰勝命運的精神 /請記住——海倫 ﹒凱勒
記住一種品格/熱愛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請記住——海倫﹒ 凱勒
記住一個人/一個值得永遠懷念的人/一個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向前的人/請記住——海倫﹒ 凱勒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倫·凱勒》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本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里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爸爸、媽媽、沙利文老師以及周圍的人們對海倫的關愛,喚起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語言環境,了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能通過朗讀體會課文語言,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本人是一篇人物傳記,為了更進一步感悟海倫與命運抗爭,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積極性。
2、讓朗讀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由地讀,自由地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二、說教法
語文課的教學,應重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本節課中,我運用多種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口味語句,領會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進人物。
三、說學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為主體,注意主體參與。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教學生運用“讀——劃——思
——議”法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再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交流說話,導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我就板書課題,接著導入新課:上節課,通過對課文第一段的學習,我們走近海倫·凱勒,感受了她失明失聰的痛苦。我們再來聽一聽她內心的呼喊。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溫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中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二)朗讀想像,走近海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
1、就在這時,沙利文老師來到海倫身旁,她是怎么做的?海倫又是怎么做的?
2、默讀2~5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
3、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在學生進行交流時,我讓學生自由讀、交流朗讀、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海倫學習寫話的艱辛。
4、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自信心”?然后要求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海倫心中美麗的世界和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5、海倫學習說話時,薩勒老師是怎么教海倫說話的?海倫是怎么練習的?指名讀6~7自然段。
6、同桌互讀、討論、全班匯報。
這一環節的內容跟上一環節的有點相似,因此,我讓學生用剛才的學習方法繼續學習本段,做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7、艱辛的付出換來成功的喜悅。一聲“爸爸、媽媽,我回來了!”讓全家人欣喜若狂。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這激動人心的一幕描繪出來嗎?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當時的情形描繪了出來,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又很好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抒發情感,走進海倫
1、齊讀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海倫為什么會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2、此時,如果海倫就在你面前,你又會對她說什么?
3、交流、總結全文。
與人物進行對話,不僅拉近了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又能再一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了如指掌。我的板書力求能呈現文章的線索,突出文章的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9 海倫·凱勒
失明失聰 黑暗沉寂(暴躁)
海倫·凱勒 不分晝夜 如饑似渴(喜悅)
夜以繼日 堅持練習(興奮)
不屈不撓 永生留名(奉獻)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9
一.復習
課文主要講了海倫的哪些事?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課文,從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體會句子: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
她面對著的是……她不能……也不能……
2.從這兩句話中,看出什么?
(指導朗讀:痛苦悲哀的語氣)
過渡:海倫又是如何做的呢?
三.學習課文第二、三段
1.自讀課文-思考-小組交流
Α.是什么改變了小海倫,使她從黑暗和沉寂中走出來。
“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薩利文老師的幫助、小海倫自己的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打開了海倫沉寂與黑暗的世界。)
Β.對于“知識打開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海倫在想象中感受自然的美,用觸覺學會說話,給世界留下自己的聲音。)
(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體會出海倫心中美麗的世界和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C.海倫的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在她學習說話時更是淋漓盡致。
“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
(海輪說話的艱辛以及她拼命學習的精神。)
(指導朗讀。)
“海倫回到家里,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回來了!剎那間,爸爸媽媽爸爸和媽媽緊緊地抱住了海倫,流下了興奮的淚水。”
(爸爸媽媽為什么而興奮?說說自己的體會。)
2.選擇令人感動的語句,讀讀,并交流。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海倫為什么會用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熱愛生活 不屈不撓
五.齊讀全文
六.作業
1.用下列詞語造句
如饑似渴 傾注
2.說說句子里引號的用法(課后練習4)
3.課外拓展
推薦文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推薦影片《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10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下面一段話摘自課文的第四自然。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就這樣,海倫學會了閱讀,書寫和算術,學會了用手指“說話”。
教學中,教師都能抓住這一教學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但教法不同,效果各異。
【教學案例一】
師:“不分晝夜”是什么意思?
生:不分白天和黑夜。
師:海倫不分晝夜地干什么?說明了什么?
生:海倫不分晝夜地摸讀盲文,說明了海倫學習很刻苦。
師:還有哪些詞語說明了海倫學習很刻苦?
生:還有“拼命”、“不停”、“摸出了血”。
師:海倫學習確實很刻苦。那請同學們用朗讀將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表現出來。
【教學案例二】
師:白天,海倫在干什么?請以“白天,海倫在——”為開頭,用課文的有關語句回答。
生:白天,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的確如此。晚上,海倫在——
生:晚上,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深夜,海倫在——
生:深夜,海倫在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們是從“不分晝夜”這個詞知道的。
師:是的,海倫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這樣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花多少功夫啊!讀過這段文字,你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正在摸讀盲文,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但她仍在摸讀著、書寫著。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手上正滴著血,血染紅了盲文,染紅了單詞和句子,但海倫仍在堅持練習,練習,練習!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倫所有手指都摸破了,每一個手指都在流血,但她就是不停止。
師:海倫真不簡單。現在,我是沙利文老師,你們就是小海倫。我來問,你們將海倫心里想的話用你們的嘴說出來。
師(走到一名學生面前):海倫,你這樣不分晝夜地摸讀盲文,你可不要累壞了,快歇會兒吧?
生:我不累,我雖然不能用嘴說話,但我一定要學會用手指“說話”。
師(走到另一名學生面前):海倫,你手都摸出血了,你快停下來吧,孩子!
生:不行,我可不能停下來。要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沒有知識那怎么行?
師(走到第三位學生面前):海倫,你不要再摸讀了,學了這些知識夠了,再說還你有爸爸、媽媽照應著你的生活呢!
生:不行。我現在一定要學習,我不能處處都靠爸爸媽媽照應。再說,我將來我還要考大學呢,沒有知識哪能行?
師:海倫真是太了不起了!那讓我們來好好讀讀這段感人的文字吧!
【評析】
案例一,由“不分晝夜”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其意思,讓學生感知海倫摸讀盲文時間的長,感知海倫學習的刻苦,然后讓學生找出“拼命”、“不停”、“摸出了血”等重要詞語,證明海倫學習的刻苦,最后進行朗讀。這樣的教學過程,重點是抓住了,但怎樣使學生感悟更到位,理解更深刻,做得很不夠。此案例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淺嘗輒止”現象的典型表現。
案例二,老師雖然沒有問“不分晝夜”是什么意思。但通過“白天,晚上,深夜,海倫在……”的師生對話中,不光使學生知道了其意思,還在三次用課文內容回答中使學生感知到了海倫的刻苦。這就是“讀中感悟”。其次,由“讀過這段文字,你在頭腦中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呢?”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學生想象的過程,就是情景再現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的過程。最后,師生進行對話,目的是讓學生去體驗海倫為什么這樣刻苦學習的內心世界。這樣的設計,比“你覺得海倫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明得多。因為,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是簡單的,而說出海倫的內心則是學生與海倫產生情感共鳴的過程。
案例一的教學是機械的分析,學生的感悟是淺顯的;案例二的教學是體驗式的,學生的感悟是層層深入的,雖然沒有繁瑣的分析,但學生在讀、想、說中與文本產生了共鳴。誰優誰劣,不言自明。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11
課題:海倫凱勒 主備人:呂利娟 審核人: 課型:自學探究 課時:第一課時 學習小主人: 學習目標 1、我會認本課6個生字,正確理解“傾訴、如饑似渴、夜以繼日、傾注、不屈不撓”等詞語。 2、我能理清課文層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難點 1、理清課文層次,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資料鏈接: 人物簡介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 1968年6月1日),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學習流程:自主學習,我努力方法提示:自學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用紅筆標注,解決后用藍筆寫出答案。
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1、我會讀。(給加點字注音。)
傾訴 暴躁 脾氣 薩勒 吮吸 甘霖 不分晝夜 如饑似渴 夜以繼日 不屈不撓
坐端正,寫認真! 2、我會寫。(認真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描紅、臨寫。)
3、我理解。輕聲讀課文,圈畫出生詞(重點詞),用查工具書、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經驗的方法理解。(不能自主理解的在詞語旁邊打個“?”,交流時請教同學。)4、我運用。(造句。)傾訴: 如饑似渴: 不屈不撓: 傾注: 5、我思考。(1)按照“生病——奮斗——奉獻”的結構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用“‖”標出,寫出段意。(2) 填空。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女學者。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 ,雙耳 ,在沙利文老師的指導下,她刻苦練習盲文,學會了 、 和 ,最后竟然學會了 。后來,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 在殘疾人身上。6、我提問。“學貴有疑”。通過學習,我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是:合作學習,我交流(15分)方法提示: 1、小組內先交流自學時的疑難問題,再按題順序交流學習收獲。 2、交流方式多樣。(讀、說、寫等)3、認真傾聽同學意見,大膽表達你的見解,形成統一認識,安排人員展示。展示探究,我能行(15分)方法提示:
1、展示時,每組選擇一個學習內容作為主要展示內容。 2、小組成員要全員參與展示。 3、精彩之處要學會欣賞,錯誤之處要能寬容并誠懇糾錯。 4、及時補充點評,適時與老師同學互動,豐富展示內容。
達標檢測,我最棒(5分)
一定要細心哦!
達標檢測,我最棒1、組詞:燥( ) 脾( )碰( ) 撓( )躁( ) 牌( )啞( ) 饒( )2、選詞填空:傾注 傾訴 傾聽⑴語言課上,王蘭( )徐老師講課。 ⑵她把自己的愛都( )在殘疾人身上。 ⑶她不能喊一聲媽媽,也不能( )心中的希望。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海倫·凱勒》教學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了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2、憑借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憑借語言材料,感受海倫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與厄運不屈不撓進行抗爭的感人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受海倫與厄運堅強抗爭的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同學們,雙目失明會給人帶來什么影響?雙耳失聰會給人帶來什么影響?如果一個人同時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又會怎么樣呢?是呀,這樣的情況無論發生在誰的身上都將是一種災難。海倫·凱勒就遭遇了這樣的厄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簡介:1880年,海倫出生在美國。一歲半時,一場疾病導致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在這樣的災難面前,海倫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2、請同學們輕聲讀讀課文,要讀準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①用黑板出示含有生詞的句子:她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在語境中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比較“躁”和“燥”。在語境中理解意思。引導學生讀懂第二句中的兩個喻體。)輕聲朗讀這三句話,看看你從這三句話中知道了什么?小結。
②海倫變得暴躁起來,脾氣越來越壞,你能理解她嗎?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注意想像海倫當時的處境,感受她當時的心情。
你能想象到她當時的處境,感受到她當時的心情嗎?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她的處境和心情。指名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天哪,誰能想到,當時,她才是一個一歲半的娃娃呀!”中的感嘆號和“隔絕”這個詞反映的悲慘境況以及引導學生想象不能喊一聲“媽媽”,不能傾訴心中的希望和要求的痛楚。
小結。
③堅強的海倫在厄運面前沒有屈服。她是怎樣表現的呢?指名朗讀2~8自然段,指導讀通讀順。
3、請你們合上書,回味文章的哪些內容給你印象最深?(海倫與悲慘命運抗爭的過程)海倫是怎樣與厄運抗爭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1、檢查讀書。課文的哪些內容給你印象深刻?(板書:抗爭厄運)
2、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的2~6自然段,畫出那些能深深打動你的詞句,細細品位,走進海倫的情感世界,用你的心去感受海倫的心。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課文空白的地方。已經有所感受的同學可以帶著自己的感受輕聲讀讀自己畫的詞句。
指名交流。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下列句子:
①這時一股清涼的水在海倫手上流過,沙利文在海倫的另一只手上拼寫了“水”這個單詞。海倫猛然醒悟,原來“水”就是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啊!她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到生命有了新的開始。
②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拼命摸讀盲文,不停地書寫單詞合句子。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哪幾個詞給了你這么深的感悟?能帶著你的感受讀好這兩句話嗎?
③她在想象中感受著這個世界。“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成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④海倫后來在回憶自己的這段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著練習,練習,練習……”(引導學生體會“練習”后面的逗號和省略號。)
小結。把這幾段話連起來朗讀進一步感受。
3、同學們,海倫艱苦卓絕的奮斗換來的是成功的碩果。自由朗讀7~8自然段。
①如果讓你從第七自然段中選一句話大聲朗讀,你會選擇哪一句?用你們的齊讀告訴我。(“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你們能體會到海倫此刻的心情嗎?你們能體會到海倫父母此時的心情嗎?讓我們一起說這句話。
②1900年,海倫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她決心像沙利文老師一樣,為更多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服務。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她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墻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海倫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贊揚。聯合國還曾發起了海倫·凱勒“世界運動”。教師深情朗讀海倫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板書:不屈不撓)現在你對“不屈不撓”這個詞又有了什么新的理想?再讀這句話。
③總結課文。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出示課堂練習題目:學習了海倫的故事后,你一定心潮起伏。請你把自己最想說的話在筆記本上寫下來。指名交流。
5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