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共3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內容,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
2、結合“習作要點提示”,明白寫好景物的要領。
3、能按作業要求,連續觀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寫出它的特點。自己定題。
教學重、難點:
按照順序,抓住過程,按時間變化細致描寫。
抓住景物的特點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連續觀察春天的晚霞、朝霞,觀察時注意填好下面的觀察記錄表:形狀 色彩
教學預設: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學習例文,感知寫法
1、輕聲讀課文,完成練習。
(1)、《二八月,看巧云》寫的是二八月的云在和兩方面的特點。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點描寫的奇巧,又分_____、_____、_____三種情況來寫的。
2、小結:
3、結合“習作要點提示”,歸納寫法。
(1)寫景的時候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以及它的變化來寫。
(2)寫作的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三、細讀例文,明確寫法
1、仔細閱讀例文,啟發討論。
小作者是怎樣描寫云的形狀奇巧的?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讀了“習作要點提示”后,你明白了什么?
3、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明確寫法。
小作者在云的造型上濃墨潑灑,重點描寫了它形狀的奇巧,而后作者又分三種情況來寫: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魚鱗云。每一處都是抓住景物的特點以及變化來寫的。
四、進行說寫,運用寫法
1、指導學生明確這次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2、請同學們說說課前觀察的情況。
3、組織學生分組填寫下表:
形狀 色彩
多云
少云
云厚
4、同桌練說,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5、學生練習寫作,教師巡回輔導。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學習例文《二八月,看巧云》的寫作方法,了解二八月的云的多姿多彩。能在例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教學重、難點:
能在例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抓住景物的特點,能做到語言通順,優美。
教學準備:
幾篇學生的習作
教學預設:
1、進一步指導學生明確這次習作的內容和要求。
2、請同學們說說寫作的情況。
3、同桌練說,互相交流,相互提示。
4、學生寫作展示。
(1)學生讀自己的習作,同學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2)同桌相互修改習作
5、自己再修改。
第三教時
謄寫作文
課前思考:
本次習作是讓學生學習觀察身邊的自然現象,如朝霞晚霞,月圓月缺,春風春雨,霧起霧散等.感覺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有點難度.難在哪里?
1、自然現象太平常了,經常在身邊,就是平時不注意觀察,怎么觀察?要去發現點什么特點。困難。
2、要寫好這次習作,觀察肯定不止一次。時間?機會?對于我們的學生。困難。
3、寫這樣沒有實物的文章,憑觀察時的印象。困難。
所以,我覺得老師事先的指導很重要:
1、事先布置學生觀察,滲透觀察的方法:如,自然現象的形狀、顏色、聲音等;“我”當時的感受等。
2、學習推薦名家之作,如《海上日出》《三亞的落日》等,讓學生有學習感受的機會。
課后反思1:
第一篇習作是觀察自然現象,然后習作。湊巧今天剛好下雨了,綿綿細雨從清晨一直到上課還“嘩嘩地”下著。于是,靈機一動,現場指導觀察春雨。“哇”教室里一片歡騰,他們那樣激動、好奇,我也跟他們一起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