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十冊《月光啟蒙》教案
師巡視,相機點撥。
2、全班交流:
1)相機出示:(出示: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個“長”是生長,第二個“長”是流傳、孕育。)
2)母親用這些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混沌”什么意思?“豁然開朗”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
(四)回顧學法
剛才我們是如何學習母親在月夜下為我唱歌謠、唱童謠這些內容的?
師生交流,教師總結并出示。
(五)生自學講故事、猜謎語。
1生自讀課文相關內容,勾畫相關語句,自讀感悟。
2師生交流閱讀收獲。(母親講神話故事,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猜謎語,啟迪了我的智慧。)
三、理解質疑
1.學到這,誰能聯系我們剛才所學的內容,再結合課文的最后一節內容,說一說問什么以月光啟蒙為題?
2.生交流。
3.過渡:母親在這柔和的月色里,用歌謠、神話、謎語為我播下了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作者長大后成了著名的詩人。他在文章最后寫到:
(出示)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1、自由朗讀,能體會到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情感?
2、找生說。(感激、懷念……)
3、帶著感受讀。
4、帶著感激、懷念再讀:(出示)
感謝您,母親
是您用那一雙勤勞的手
為我打開了
民間文學的寶庫
給我送來
月夜濃郁的詩情。
……
(這里將最后一節內容以詩歌形式出示,再配上音樂。)
四、總結升華
1、師簡介寫作背景,配樂深情朗誦:
作者成了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母親卻漸漸老了,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當作者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我多想抹平母親額上的皺紋,我多想用淚水喚醒你的記憶,……
出示:母親,您可曾記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對母親說些什么?
2、生根據自身感受,完成寫話練習:
3、深情朗誦。
五、作業布置
1、繼續搜集民歌民謠。
2、閱讀孫友田作品。
附板書: 月光 啟蒙
唱歌謠 打開寶庫
講故事 展開想象
唱童謠 陪伴童年
猜謎語 啟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