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學習——聽《莫高窟》后反思
在2007年11月23日下午第一節課,我校舉行了五年級語文試驗課,由龐愛民教師任教。聽課后使我深有感觸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教會學生學習,下面從兩方面來談。一、教師注重學法的指導。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第二自然段,先讓學生總體感知彩塑的特點,再引導學生研讀每句話,了解句子的內容,特點及在段中的作用,特別是認識排比句。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該段的構段方式,即總體描寫、局部描寫的方式。在學生領會了這種方式后,由于第三自然段跟第二自然的構段相同,龐老師就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掌握內容,到課結束時,還安排了一道課處題,即用“總——局”的描寫方法寫一段話,這樣做就體驗了課標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
二、善于挖掘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說話能力。
語文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善于挖掘課文內容,學生就會容易掌握內容,甚至透徹理解,使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在龐老師執教的《18、莫高窟》一課可以看到這一作用,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抓住“嘖嘖嘆之”教師引導學生“假設自己也是一名游客,看到這些彩塑,你會發出什么樣的感嘆?”請學生起來說,說出了不同感嘆的話語,這就讓學生融入文本中,從而產生對彩塑的喜愛之情。又如:在教第三自然段,針對“飛天”的神態,再引導學生想像“你還能說出飛天的其他神態嗎?”讓學生再說出飛天的神態,這樣就培養了學生想像能力,表達能力等。
因此,在教學中只要教師苦下功夫,就能教好每一節課,并且讓學生喜歡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