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說課稿
一、說教材:
《變色龍》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課,是走進自然為主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第三單元中《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為學生開啟了大自然之門,《裝滿昆蟲的衣袋》告訴學生打開自然、走進大自然不僅需要觀察,還需要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變色龍》通過我們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過程。則告訴學生打開自然的方法——觀察、如何觀察,并要保護大自然。這樣的思路,為解讀課文找到了門徑,于是目標明確,少走彎路。
《變色龍》全文共16個自然段,可分3段。第一至第八段寫我們發現變色龍,初看像個怪物。第九至第十五段寫我們端詳變色龍,了解了變色龍的特點。第十六段是第三大段,寫我們將變色龍放回了原始森林。本課主要是介紹變色龍的特點,作者劉夢熊在介紹變色龍的外形、如何捕食、如何變色等特點時,用的方法不是說明,而是敘事,就像講故事一樣,驚險,好奇,刺激。顯得生動有趣。其中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變色龍》這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第三學段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篇課文中,作者所安排的表達順序及運用的表達方法,很值得引導學生學習借鑒。基于這種考慮,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課文重點地方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學習課文的寫作順序。學會觀察的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等,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探索的興趣和熱愛。
三、說教學重點:
因為變色龍是非常奇特的動物,它有適于樹棲生活的種種特征和行為。變色龍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中國沒有。在課文中也重點介紹了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等。所以我把了解變色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等,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教學重點。
四、說教學難點:
課文以說故事形式來介紹變色龍,生動、有趣。可以作為寫作借鑒,作者在敘述中,無意識地顯露了自己的觀察方法:“小李用手一指”(整體地看,粗略地看)、“我細細端詳著”(仔細地看、有順序地看)——“中非工人朋加繪聲繪色地向我們介紹著。”(聽)——“變色龍如此遲鈍,如何捕捉食物呢?”、“變色龍真的會變色嗎?”(問)——“朋加抓起變色龍,先把它放在香蕉葉上……接著,又把……”(做,試)。需要學生慢慢品味。
五、說教學準備:
學生和教師對變色龍都不是很了解,而這一點又正是學生學習的興趣所在,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變色龍的相關資料。但學生條件有限,教師要注意幫助收集。
六、說教學方法
1、從閱讀學表達;通過反復閱讀感悟教材中滲透觀察和寫作方法,從閱讀中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