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課設計: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含反思)
當時,所有的人都不愿殺大黑騾子,雖然彭德懷下了命令,可是沒有人下得了那個狠心。就這樣,在荒蕪的草地上,迎著凜冽的北風,戰士們都默默地站立著。草地上異常寂靜。然而,大家心底卻是心潮澎湃、悲痛萬分:彭德懷非常喜愛大黑騾子,可是為了戰士的生存,為了部隊的安全,為了革命的勝利,他不得不忍痛下令殺大黑騾子,他的心里是多么痛苦;戰士們,深知彭德懷的悲痛,他們怎能忍心殺大黑騾子呢?這一幕無比悲壯,這情誼何等深長?讓我們帶著那份深深的感動,朗讀這部分內容,感受者真摯的戰友情和彭德懷元帥完美的人格魅力!
六、總結引讀最后一段:
這篇課文,字里行間涌動著深沉的愛。這節課上,我們和彭將軍一起著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對大黑騾子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但這愛是偉大的,這愛是感人至深的,這愛激勵著戰士們奮勇向前,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請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七、推薦閱讀:
《金色的魚鉤》《馬背上的小紅軍》 毛澤東的《長征》
板書設計:
彭德壞
愛 和 愛 艱苦 燃眉之急
(他的)大黑騾子
教后反思: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將軍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殺掉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高貴品質,贊揚了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黑騾子是彭德懷將軍最鐘愛的坐騎,但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彭德懷忍痛命令槍殺了他,這樣一位愛兵如子的將領形象便展現在讀者眼前。
設計第二教時,我是定位在學生反復練讀、體驗的基礎上讀懂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課文重點在第二部分,通過彭德懷將軍痛殺大黑騾子一系列動作、語言、神態等具體描寫,體現他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字里行間中領略到彭德懷將軍的矛盾心理。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彭德懷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以及彭德懷與飼養員、戰士們關于殺與不殺大黑騾子的分歧和彭德懷內心的矛盾來展現彭德懷愛戰士勝過愛自己的坐騎、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崇高精神。
中國的山水畫,一葉扁舟可暗示“空白”處有千里澄江。美國藝術心理學家阿里海姆把這叫做“知覺補充”,意思是說一個“待補”的“缺口”更能勾起欣賞者的想象。在語文教學中,借鑒繪畫的“空白”藝術,更能激活學生的想象,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體味課文意境,感悟課文內涵。
這篇課文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適時恰當地沉默肅靜一段時間,布設時間“空白”,引導學生充分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靜默——感受真情
在槍殺大黑騾子時,我神色莊重,語調低沉地說:“同學們,彭德懷爺爺是那么愛他的戰士,在長征途中,為了給戰士們充饑,為了能讓多一些戰士走出草地,忍痛下達了槍殺他心愛的大黑騾子的命令。一聲槍響,大黑騾子斜斜地倒下了,彭德懷爺爺的心碎了,他緩緩地摘下了軍帽。同學們,讓我們和彭爺爺一起向對革命有功的大黑騾子默哀三分鐘。”實踐表明,這樣做,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了彭德懷失去大黑騾子的痛苦,從而感受彭德懷愛護戰士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