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奇跡
教學目標
學會10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強)及新詞,認讀6個字。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題的意思;體會“我”的思想感情。體會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個有同情心、有愛心的孩子,樹立保護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比利是個有同情心、有愛心的孩子。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說這是“愛的奇跡”。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10個生字(其中1個多音字:強)及新詞,認讀6個字。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什么是奇跡?齊讀文章的課題,你有什么樣的問題?
二、新授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在文中畫出讀不準字音的字,自學生字新詞。
出示幻燈,指名讀準帶點字的字音。
干涸 勉強 小心翼翼 躡手躡腳 挽救
多音字組詞:
強 中 幾 盡
交流在自學中理解了哪些詞語。
勉強:在本課是“將就、湊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疏忽。
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
若隱若現:形容隱隱約約。課文指看起來不是很清楚。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憶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歸納。
在一個極度干旱的夏季里,6歲的男孩比利為了挽救中暑脫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雙手捧水給小鹿喝。
3.全班接龍讀課文。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哪幾部分?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1)(1——2):寫“我”居住的地區遇到了嚴重的干旱。
(2)(3——8):6歲的比利用雙手捧水,一次次地給因中暑而脫水的小鹿喝水。
(3)(9):“我”決心把小比利培養成優秀的科學家,讓更多的人獲得生命之水。
5.齊讀課題,圍繞課題進行質疑。
愛的奇跡是什么?是誰創造了愛的奇跡?是怎樣創造愛的奇跡的?為什么說是愛的奇跡?……
課后小結:段落比較復雜學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別是段中分層,正確率更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題的意思;體會“我”的思想感情。體會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個有同情心、有愛心的孩子,樹立保護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比利是個有同情心、有愛心的孩子。
教學難點
理解為什么說這是“愛的奇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回憶上節課沒有解決的問題
愛的奇跡是什么?
是誰創造了愛的奇跡?
他是怎樣創造愛的奇跡的?
為什么說是愛的奇跡?……
二、新授
通過自己的預習你初步知道了哪些問題?
(是誰創造了愛的奇跡;愛的奇跡是什么。)
教師梳疑,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他是怎樣創造愛的奇跡的?為什么說是愛的奇跡?……
2.學習課文第一段,明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從課文內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體交流:說明旱情相當嚴重,不僅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人畜的飲用水都很困難了,比利雙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這樣極度干旱、極度缺水的情況下發生的。
此時你有什么新的問題產生嗎?(這一段的描寫與愛的奇跡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