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獻璧》教學設計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三部分,有含義較深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自讀自悟,自己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同學討論,從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通過實踐作業的布置,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
總之,本課教學的設計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七、時間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貴的寶物,你會怎么做?
2、在楚國時期,有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嗎?
(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課文中的人物所面臨的問題,既可以調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書中主人公的距離,使學生容易與課文產生共鳴。)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字詞,用“找朋友”的游戲檢查識字情況。
3、進行“生字闖關”游戲,對字詞進行隨機指導。
(通過這兩個游戲幫助學生讀準字音,鞏固了生字的字形,靈活運用詞語。)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交流和氏璧的資料。
拿出筆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卞和一共獻了幾次璧?結果分別是怎樣的?在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交流讀書結果。
出示表格,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表格補充完整:
(通過再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從課文中提煉出的語言,對于有的學生來說未必會形成清晰的脈絡,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3、你對和氏哪次獻璧的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