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乃斯的馬》教案
設計理念:1、引導學生依托課文品味語言,拓展想象空間。以朗讀作為基本學習方法,從中積極思維并投入情感活動,從而深化對語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受到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
2、體會借物言志的寫作特點,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借助課堂教學的延伸,掌握更多相關知識。
教學目標:
1、感受“鞏乃斯的馬”的可愛,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2、學習抓住典型場面進行描寫以突出主體的寫作手法。
3、引導學生從個體視野的狹小中走出來,體悟文章展現的闊大的精神世界,思考個人、民族的生命內涵。
4、引導學生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為“感悟自然”的主題活動提供一個把手,體會和感受祖國壯麗的山河。
5、增強學生對美的文辭的審美感受力并雕琢學生的文學語言表達能力 。
教學重點:對“馬”的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學準備:計算機、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說出你知道關于馬的成語,如:馬到成功、龍馬精神、汗馬功勞、鞍前馬后……我們愛說“龍馬精神”,還有哪些帶“馬”字的成語同樣反映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馬到成功、人強馬壯、一馬當先、千軍萬馬、快馬加鞭、汗馬功勞、老驥伏櫪)
2、這些成語都體現了馬的一種什么精神?(勤奮、勇敢、不羈)
新授: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馬是什么樣子的?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環境介紹:
鞏乃斯,蒙語意為“太陽坡”分布在新疆境內,鞏乃斯草原跌宕起伏,氣象萬千。作者因為接受“再教育”來到鞏乃斯。這一段抒情文字,展現了作者在短短幾分鐘內經歷了罕見的驚心動魄的萬馬奔騰的奇景后,所引起的心靈的震撼。這種廣闊壯烈的自然界生命奔騰的場面,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崇高壯烈的美,其引起心靈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發愣、發癡、發呆”。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受,它即使人終生難忘,也使人終生受用不盡。
三、全班學生齊讀精彩段落,品味優美文字,并重點分析。
讀了《鞏乃斯的馬》后,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師生交流)
如:“有一次我碰到鞏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來勢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盤旋的孤鷹來不及躲避而被擊落,雨腳之猛竟能把牧草覆蓋的原野一瞬間打得煙塵滾滾。”
師:課文第一部分寫了什么?
生:鞏乃斯草原上的雨。
師:草原上的雨有何特點?
生:雨猛烈、快。
師:從哪里體現出來?
生:“孤鷹被擊落”,“牧草覆蓋的原野打得煙塵滾滾”
師:想象夏日大地上厚厚的塵土被雨點打下來形成的煙霧狀!
大屏幕出示文字。指導朗讀,注意帶點的詞句,要能顯示出的雨特點。
(點評:讓學生討論、想象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西北大戈壁的神奇與壯麗)
板書:雨 :猛烈、快
師:再觀察課文的第二部分寫的是什么?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馬都被趕到這兒來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長鞭抽打著,被低沉的怒雷恐嚇著,被刺進大地倏忽消逝的閃電激奮著,馬,這不肯安分的牲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的在這原野上匯聚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爭先恐后,前呼后應,披頭散發,淋漓盡致!”
“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的鼓點,悲愴蒼勁的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畫出一條條不規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