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維也納
第三方面。出示第4段。
(1)指名交流為什么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2)交流:“隨時可以聽到”、“露天音樂演奏會”、“悠揚的樂聲…..在晚風中飄溢、回蕩”、“室內演奏”、“更有趣的是”。(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音樂資料)
(3)談談你的感受。
(4)悠揚的樂聲攙和著花草的芬芳,在晚風中飄溢、回蕩,真讓人心情愉快。指導朗讀。
第四方面。出示第5、6段。
(1)學習了這部分內容,你感受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怎么樣?(宏偉壯觀,在全世界影響巨大。)
(2)交流歌劇院的宏偉壯觀。
三、總結朗讀課文,贊一贊音樂之都維也納
學完課文,你一定對漂亮的音樂之都維也納由衷地贊嘆吧!請你用一兩句話贊一贊音樂之都維也納。
四、布置作業
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號,課后去網上了解,收集相關資料。
教學反思
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是一篇散文,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獨特的城市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課文從音樂之都維也納的地理位置,維也納的歷史、城市建設、人民生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音樂之友協會大廈的宏偉壯觀及在世界上的影響等幾個方面說明維也納的確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音樂之都。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反復誦讀,體會課文語言的簡潔、明快、優美,學習作者緊扣音樂之都選取個性化素材,從不同方面介紹維也納這座城市的寫作方法。課的開始,我復習詞語和上節課的內容入手,然后通過播放一段維也納的風光視頻我導入新課第四自然段的教學。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重點品讀句子“夏天的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悠揚的樂聲摻和著花草的芬芳,在晚風中飄溢、回蕩”
文章的五至七自然段分別介紹了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被稱為“金色大廳”的音樂之友協會大廈的規模、設施以及它們在全世界的影響,更為直觀地向人們展示了音樂之都的風采。在組織學生閱讀時,我引導學生關注了以下幾點:一是從這些設施的創建時間來體會它們的古老;二是從課文的具體描述中,體會這兩處建筑的規模宏大和內部豪華。形象生動的語言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從各個方面感受到維也納的特殊魅力,情不自禁地走進音樂之都,身臨其境,盡情享受。
我覺得我這堂課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是關于外國風光的,它與學生距離太遠,對它的了解也過于片面,所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多媒體課件提供大量圖片和音樂,拉近學生和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一幅幅展現美麗的維也納迷人風采的圖片,新年音樂會的視頻,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誦讀課文的語言文字自然有了獨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意境。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老師的激情還不夠,沒能投入地進行教學,朗讀指導,品讀感悟等流于形式,對于相關的教學輔助材料,比如奧地利的國家地圖還不能很好的利用等,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能夠多提寶貴意見,我一定能夠積極改正,認真聽取,爭取讓自己的教學水平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