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簡約的課堂--蟲兒飛
師:去掉“在”和“情況下”這幾個詞,再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一說。這樣的表達會更清楚。(學生去掉了這幾個詞,說得更連貫了。)
生:正當湯姆想違反規定,把大鱸魚拖上岸的時候,爸爸斬釘截鐵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從爸爸的語氣中聽出一點挽回的余地也沒有了,只好把魚放掉。
師:你的記性真好,老師都沒有你記得這么多。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正當湯姆高興地把大鱸魚釣上來的時候,爸爸堅決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只好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
師:無可奈何這個詞用得好。
生:湯姆釣到魚,心里樂開花的時候,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湯姆只好把魚放回了大海。
師:小朋友,這三句話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一句話是起因,第二句話是經過,第三句話是結果。我們讀完一篇課文,必須想想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寫的是一件事情,在說主要內容的時候要說清楚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
巧妙但不繁瑣的教學設計很藝術地向學生傳授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絲毫沒有做作之感。
薛大師說:“語文課承載著太多的‘使命’,……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反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他還提出了“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媒介簡單,教學用語簡要。”的“六簡”好課設計觀。
簡約的課堂去掉了許多浮華和急功近利,語文非本質的東西少了,學生得到了更多的語文本質的東西——感悟語言,積累語言。據說佛家悟禪有三個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我想薛大師的課堂教學已經達到了第三個境界。
薛法根說:“站在講臺上,我時刻銘記這樣一句格言‘孩子們的名字叫今天’,一個連今天的幸福都不曾擁有的孩子,又怎能擁有幸福的明天呢?而我。我們,正是掌握孩子們幸福今天和未來命運的人。”我欣賞薛大師的課堂,更欣賞他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