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奮寫〈史記〉》
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發憤:決心努力。
三、再讀課文,劃分段落
1、默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奮寫《史記?
(2)他又是怎樣“發奮”寫作的?
(3)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奮“寫作的?
(4)結果怎樣?
2、對照上述四個問題,分別閱讀課文的相關自然段,參照書后練習4中提供的樣子,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托。
第二段(3):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
第三段(4):寫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四段(5):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
3、指名讓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抓住“發奮”,復習導入
⒈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⒉指名讀課題。怎么讀好課題?突出“發憤”一詞。
⒊齊讀課題。
二、 感受“悲憤”,走進人物內心
這節課我們就圍繞“發奮”深入地學習課文的后兩個自然段。
⒈打開課本,默讀思考:司馬遷是在什么情況下發憤寫史記的?(指名回答)
出示:“正當他專心致志編寫《史記》的時候……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把這段話多讀幾遍,自由提問題。
預設問題:a “飛來橫禍”是什么意思?b司馬遷替哪位將軍辯護的?c為什么司馬遷替一位將軍辯護就惹來大禍呢? d為什么司馬遷受刑后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呢? e“悲憤交加”是什么意思?f什么叫“了此殘生”?
簡單問題當場解決。
如“悲憤交加”的意思。
司馬遷替哪位將軍辯護的?
為了解開大家的疑問,也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老師從課外搜集到了漢武帝時期有關李陵事件的歷史資料。請大家看一看。
⒉滾動字幕,瀏覽史實。
看了這段歷史資料,同學們想說些什么呢?
大家都為李陵的投降而遺憾,更為司馬遷抱不平,正直的司馬遷只是站在公正的立場,說了幾句公道話,竟因此入獄受了酷刑,課文把司馬遷受了酷刑的事稱為——(飛來橫禍)。談談對這個詞的理解嗎?
⒊教師追問:同學們知道司馬遷所受的是一種怎樣的酷刑嗎?(板書:酷刑)教師介紹宮刑,對于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大的,血液里流淌著自強信念的司馬遷來說,更是一種恥辱。所以,受到酷刑的司馬遷——(引讀)“悲憤交加,幾次想……”
⒋受了宮刑的司馬遷是何等的“悲憤”啊! (板書:悲憤)
你們了解他的“悲”與“憤”嗎?
司馬遷曾給他的一位叫任安的朋友寫過一封信,叫《報任安書》。看看《報任安書中“悲憤交加”的司馬遷:我每日腹中腸子九轉,坐在家中,精神恍恍惚惚,每當想到這種恥辱,就汗流浹背,沾濕衣裳。自己簡直就是個太監,連深山巖穴之中都沒有自己的藏身之處!
范讀,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悲憤得無地自容,悲憤得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理解“了此殘生”?)
你們能體會到司馬遷這種悲憤交加的心情嗎?誰能把他此刻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
齊讀“正當他專心致志編寫《史記》的時候……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三、 解讀“發奮”,探尋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