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他的尊嚴》教學設計
[學生熱心質疑,敢字當頭,但質疑的水平有限,應教給學生一些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通過比較、鑒別,學會質疑,學會帶著問題閱讀]
[預設2]:學生提出的問題包羅萬象,覆蓋到課文的每個角落時,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分兩種辦法解決:(1)對一般性問題,由學生討論,交流后自己解決。(2)對于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后重點理解。
問題一:那個獨臂乞丐開始就情愿搬磚嗎?后來為什么搬了?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的有關段落抓住重點詞句體會。
①(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婦人,尖尖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滑動。”讓學生抓住乞丐表情的變化來體會內心的變化。
②引導學生讀乞丐干活時的樣子,說一說看到這一切你感覺到什么?
(學生抓住“整整……才……”、“氣喘如牛”、“布滿灰塵”、“汗水濡濕”等詞語體會這搬磚的活對獨臂乞丐來說很不容易,又臟又累)
③干了這么又臟又累的活,乞丐還生氣嗎?他的態度有什么變化?(感激)為什么感激?
④引導學生帶著感激之情,再讀乞丐的話,使學生明白他感激的不僅僅是婦人給他的20元錢,更重要的是婦人的做法喚醒了他的尊嚴。
問題二:“婦人為什么不要報酬,還讓他把房子送給一只手也沒有的人?”
①引導學生抓住婦人說的話,體會婦人很有尊嚴,而且很善良。
②師生分角色讀課文,再次體會婦人的美好的品質。
[培養學生獨立質疑的良好習慣,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四)表演課文,隨筆記感想
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現出人物的特色。
2.根據人物的特點,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課文(引導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語言、動作、鼓勵他們即興表現人物)。
3.通過讀、演將自己學文后的內心感受,隨筆記在課本上互相交流。
[通過讀、演來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通過隨筆記感受,加深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學生在體驗中隨想、隨記,這是對課文感悟的及時捕捉和提煉,也是語言積累的手段。]
(五)課外延伸,深入感悟
1.閱讀《語文天地》“開卷有益”中的《嗟來之食》,圍繞“尊嚴”這個主題,寫一篇讀后感。
2.搜集有關“尊嚴”的格言和故事。(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六、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本文,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在閱讀中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能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大家共同討論、交流。整堂課以“質疑――解疑”為主要線索,通過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來體會人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表演課文來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自讀、自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七、案例點評
1.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設計通過“提問題――解疑惑――談感受――寫隨筆”等環節,引導學生漸進有序地讀書,理解、感悟,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入兩種不同的預設,更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