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教學反思 多篇
(三) 開放性的交流,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這堂課中,網絡的運用,能引起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學生說話的積極性,打開學生滔滔不絕的話匣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見,網絡的合理運用,能更好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聽話、說話能力,輔助作文教學。小學生的時間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
(四)網絡的運用便于系列化教學
環保教育滲透在各學科的教學當中,是目前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對人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重要,培養環保意識必須從小開始。《鯨》這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極好教材。在制作網頁時,我通過互聯網,搜集了瀕臨物種,制成網頁,讓學生了解哪些動物正瀕臨滅絕,就像鯨一樣,它們都是人類的朋友,正是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和環境的惡劣才造成它們數量驟減。一堂課下來,學生通過上網看鯨類的有關資料,已經喜歡上它們了,自然從心里排斥那些讓鯨不能生存的行為。基于學生的這種情緒,我馬上向學生提供了一些關于環保的網址,讓學生閱讀(課堂中來不及可以回家上網看),還把近年來已經學過的關于環保的文章和學生一起串起來。這樣,網絡的運用不僅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能把學科教學更系列化。
實踐證明,運用網絡輔助教學,省時、快捷、高效,大大增加了課堂密度,擴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優化組合,使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和生活化,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