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啟蒙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本文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要求
1.理解五首歌謠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歌謠。
2.理解“歌謠”、“童謠”的意思及關系。
3.領會“月光啟蒙” 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憑借課文的歌謠,感悟作者從母親那里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啟蒙是什么意思?月光啟蒙又是什么意思?月光啟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啟蒙教育
二、精讀感悟
(一)母親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呢?
1、多么不可思議: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母親都用了哪些方式對我進行啟蒙教育?
(板書:歌謠 神話 謎語)
2、作者重點回憶了那種方式?
(二)熟讀童謠,感知音韻
課文一共寫了五首歌謠,請你把它找出來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多讀幾遍,看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1.自由吟誦童謠, 品味童謠,理解啟蒙
2.全班交流感悟:
⑴童謠之一:
點擊出示: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是啊,忙了白天忙夜晚,一絲不茍洗衣衫: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勤勞的美德!這種美德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銘記勤勞的美德
⑵童謠之二:
點擊出示: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先告知學生:a瓦屋和樓是云南的典型建筑;b“鳳凰非梧而不棲”是古語,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是現代俗語,意思都是說家中有好運)
看這一對娘倆,即使在天涯海角,即使要過千山萬水,也要去追求心中的夢想,也要去創造美好生活:母親的童謠讓“我”看到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人生的旅途,永遠不能沒有理想。(讀出向往)
⑶童謠之三:
點擊出示: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瞧,一個多么能干的“小紅孩”,母親的童謠讓“我”懂得孩子要從小愛勞動,從小愛生活,從小樂觀開朗。讓我們再一次齊聲吟誦這首童謠,讓快樂永遠藏在心里,留在身旁——(學生齊誦)
⑷童謠之四:
點擊出示: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貍貓來哄你。
真是情趣無窮啊,在母親的童謠中,連老鼠都給生活帶來快樂。ㄖ该x出樂趣)
⑸童謠之五:
點擊出示: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的確,這也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情真意摯的毛娃,連花狗都被感染了:母親的童謠讓我體會到了人間真情。(自由讀一讀)
(三)1、3自然段
1.借助插圖激發總體感受
同學們,剛才咱們讀了這么多歌謠,請看屏幕:兒時的“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在這個籬笆小院聆聽母親唱歌謠的!看了這個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表感受,教者隨機認可、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