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六》說課稿
一、 說教材本課題是北師大第九冊語文關于水實踐活動項目。
1、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好語文就要重視實踐的功能,而實踐,就是帶領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素材。學生學好了語文,也才能更好的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去,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語文課內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再回到課堂。新大綱也提出來:“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生動活潑開展訪問、調查等活動。”
2、德育教育目標 :
學會贊美、親近、了解和珍惜水,了解和熱愛珍惜水。培養學生能夠與人溝通、善于交流,樂于戌人合作學習,并且在學習中解決遇到的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3、教學目標:
1、開展綜合活動,學會贊美、親近、了解和珍惜水。
2、通過搜集贊美詞,調查等方式來了解和熱愛珍惜水。
3 、通過對水的感情,學會珍惜水。
4、培養學生能夠與人溝通、善于交流,樂于戌人合作學習,并且在學習中解決遇到的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生活時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學生自選出來的采訪對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
這主要用于第一課時的采訪前的準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前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組合。通過學生的討論,組合成四大組分別是贊美水、親近水、了解水、珍惜水。
三、說學法
農村學生的有利之處在于有較為廣闊深厚的鄰里關系,這是本次活動的優勢,但社交能力和其他語文綜合能力卻需要教師較多的鼓勵和安排。
1、實踐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動”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動到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就能解決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應該掌握這種方法,而且要接受這種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僅僅在課堂上應合作探討,在采訪的過程當中也要求學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體采訪要分工合作,各顯其能,一方面又要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然后進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質。收集關于水的古詩、詩歌;收集與水親近的事例;調查人們使用水的情況等。
3、交流法
在交流會上,學生應善于在對話中進行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內心獨到的感受表達出來。新課程最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
四、 說程序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二、創設情景,課件欣賞:各種水的美景。
三、引導學生匯報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水的語句。
1、古詩中的:如“唯見長江天際流”、“秋水共長天一色”……
2、詩歌中的:如“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洪湖水浪打浪……”
3、現代詩文的:如“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荷錢……”、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劃!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