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說課設計1
【教材分析】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教材選編本課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后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對愛與恨交織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準,尤其是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
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生命發展,課堂學習過程就是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這正如新課程標準所說:“要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豐富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透過字里行間充分挖掘“愛恨變換”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領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間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閱讀感情,體會這愛恨交織的情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輝煌壯觀。
【教學環節】
一、走近圓明園,以情啟真情
透過“圓明園”這三個字,讓學生想象,激發他們的情感,為下文做好鋪墊。
二、走進圓明園,字里行間悟真情
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不可估量”,通過悟、讀課文,圈畫語句,發揮想象,感受圓明園的美麗,激發他們的熱愛之情。
抓住“圓明園中有什么?沒有了什么?”這一矛盾的變化,讓學生的情感也經歷愛恨交織的過程。激發他們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
抓住文結尾情感表達的空白點,讓學生心情抒發內心的真實感受,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
三、走出圓明園,字字句句表真情
呼應上課伊始,再看“圓明園”,他又化做了什么?讓孩子在思考中得到“勿忘國恥,振興中化”這一體會。從而升華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當然,課堂是生成的,在這一過程中也許還會有許多的不足,也請各位多多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