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虒W設計
林 海
(教科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z?t”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
哈爾濱市木蘭縣人民小學 李泓燕
【創(chuàng)新設計】
在全面進入新課改的今天,我們應用語文教學“以人為本”這一理念來進行教學《林!愤@一課。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人文性與工具性。人文性是指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思想意識和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熏陶及至塑造形成一定人格修養(yǎng);工具性是指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聽、說、讀、寫、議等一系列有效的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吸收和運用的技能。通過品讀、感悟、運用、方法、手段的訓練,形成一定的語言文字素養(yǎng)。
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品讀的基礎上,自己動手查閱有關大興安嶺的書籍、圖片等,在學習寫法上用體會、日記、詩歌等自己所喜愛的體裁,寫出學完《林!返母惺,并創(chuàng)作畫面,配短詩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匯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chuàng)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4、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創(chuàng)作詩文贊美林海;培養(yǎng)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難點】
本文第二大段是重點段,反復品讀重點圈畫來提示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之美,進而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來突破大興安嶺稱之為“林!钡脑蚝鸵浴傲趾!弊鲱}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林海美(動筆圈勾畫)
1、課前回憶美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第二課。請想一想,你們見過江、河、湖泊、海嗎?說一說,是什么樣的?(生簡要回答)師板畫(林海)你們見過這樣的林海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一同走進大興安嶺看看老舍先生筆下那莽莽蒼蒼的林海是怎樣的?學生簡要回答。
師:大家想親眼看一看林海嗎?(播放錄像)
2、音像感知美
(1)學生看錄像,教師現(xiàn)場解說。
(2)小結過渡:林海的確很美。ò鍟好溃
3、文中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著一顆愛美的心,去尋找課文寫得最美的小片段。你們找,我也找,咱們比誰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
(3)師:看來,同學們的火眼金晴還真能發(fā)現(xiàn)美!不過,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師朗讀寫人的小片段。如已經(jīng)有學生讀過,教師就主動與該同學聯(lián)合起來學習。)
4、選擇品味美
師:服氣嗎?不服氣?誰愿意認真品味之后來跟我辯論嗎?好!請參考下面提示,自由選擇一個小片斷,認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開創(chuàng)造性想象,你們品,我也品。咱們等著瞧!
a、你欣賞的小片斷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么是美的?
b、這個小片斷的關鍵詞是哪些?它們分別讓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
生:仔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