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林海教案匯編(精選6篇)

林海教案匯編

發布時間:2023-10-26

林海教案匯編(精選6篇)

林海教案匯編 篇1

  設計理念:

  采用啟發,討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教學設計

  在啟發,討論中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你喜歡海嗎為什么什么是"林海"呢

  2,欣賞錄音,看錄象片,說說"林海"指的是哪里自己對大興安嶺了解多少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走進林海了嗎有什么感受(板書:美麗)

  2,默讀課文,能看到哪些美麗的景物在哪些段落里做了介紹(板書:嶺,林,花)

  3,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三,讀議寫"嶺"的部分。(以理解"溫柔為主),說出大興安嶺溫柔在哪里

  (嶺多,形態多,看不厭,;多,看不完)

  四,讀議寫"林"的小節。(以較"林"與"海"為主)

  1,默讀思考:既然被稱之為"林海","林"和"海"必然有相似之處,找出來進行讀議。

  2,議論:(像海般廣闊:"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像海般綠:"深的,淺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畫家才能畫出")

  3,找一找直接寫海洋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五,讀議寫"花"的小節

  1,指讀。畫出寫花美的句段。

  2,重點讀議:"青松作襯,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3,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什么(小姑娘)

  師述:這雙繡花鞋把小姑娘襯得這么美麗可愛,有活力,這些絢麗的花兒把大興安嶺打扮得這么迷人。走近它,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六,整體背誦

  七,體會感情中心

  1,瀏覽課文,看課文哪四個字凝結了老舍先生的感情和感受(引導理解"親切,舒服")

  2,看到嶺,林,花的美景,放眼四方,你會想到什么

  3,及至看到林場,又想到什么(人與山的關系非常密切)

  4,既然人與山的關系非常密切,那么作為人類的我們,應該怎么辦(結合書上談自己的想法)

  八,實踐練習

  寫幾句保護森林資源的廣告語,以警示世人。

林海教案匯編 篇2

  [設計理念]

  從教材中提煉美的因素,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活動。并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主動探求。

  [設計特色]

  以美感人,以情動人。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新課。

  概括學習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寫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點,怎樣細致描寫,抒發了什么感情。從學生以往的學習實踐中總結學法,又以此指導讀書實踐。

  二、學習寫“嶺”的一層。

  運用以上方法,在小組普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兩句。

  1.“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云橫秦嶺’那種險峻。”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后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里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2.“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課文。

  三、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描寫“林”與“花”的兩層。

  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感受意境美、語言美。

  1.為什么同是綠,卻綠得不一樣?讓學生合理想象,體會把“綠”寫具體了。

  2.學生體悟: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

  3.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讀,在體悟描寫手法的同時記誦精彩的句、段。如,寫“花”的一層不僅句子美,而且內容很有層次,值得積累。

  教師沒有多余的提問與講解,讓學生在“讀與說”“理解與積累”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須練習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凡是理解了的則易于記憶,課堂上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背誦或記誦,積累好詞佳句與精彩片斷。

  四、學習“聯想”部分。

  1.自讀,交流: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如:(1)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可愛,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大興安嶺的名字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自學,并不是放任自流。小學生受年齡、經驗等的限止,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可能比較模糊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的“導”發揮作用。

  2.抓三處“親切舒服”,使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悟到這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作者感情的升華。

  五、自薦朗讀或記誦最喜歡的自斷。

  六、作業 。

  以《╳╳一角》為題寫一段話。要求有序地觀察一處景物,抓住特點寫生動寫具體,并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評點]

  本案設計真正體現了“讀”占鰲頭,更見可貴的是設計者對作為教學行為的“讀”所作的詮釋:有以美感人的“賞讀”,以情動人的“品讀”,以扶為主的“教讀”,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閱讀教學應當以營造書香社會為己任!

林海教案匯編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

  教學要求:

  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學習作者善于細致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話,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3、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在書上作旁注。

  4、了解課文的寫作線索。

  (采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

  巡視指導的方法。)

  三、教師歸納: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

  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朗讀課文。個別、小組讀。正音。

  五、作業

  1、抄寫課后練習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3、根據課后思考題的要求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____齊讀課題)

  2、導入 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

  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

  愛,字里行間充滿著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

  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 根據要求快速閱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后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

  文,并用“ ” 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為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

  次,齊讀第一段。

  (1)請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

  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

  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后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

  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況下感到?

  (1)齊讀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 使作

  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么美麗,

  它的景物有什么特點?

  (2)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么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

  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

  (嶺、林、花)

  A、 “嶺”有什么特點?(多、溫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采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

  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么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

  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C、出示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林”的特點。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指導朗讀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么?(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

  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

  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采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群嶺起伏寫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

  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后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集體朗讀描寫“林”的段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點?讀、議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 (到處都是);

  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為大興安嶺增

  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

  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

  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

  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的感

  情。

  (5)把描寫“花”這一段有感情朗讀一次。

  小結:作者把大興安嶺的嶺,嶺上的林,林中的花聯

  系在一起作具體描繪,構成了一個立體畫面,

  使大興安嶺更加美麗,可愛。

  面對美麗的大興安嶺,作者聯想到什么?

  (聯想到與建設結為一體)

  理解句子: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

  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沒有內容)

  (2)從哪里體現了大興安嶺美得不空洞?

  讓學生聯系上文理解。

  小結:這段作者先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再

  寫了作者的聯想。說明大興安嶺不僅美麗,

  還與祖國建設處處都要用到木材聯系起來,

  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

  服。

  5、自由朗讀第二段,一邊讀一邊想象。

  三、作業 :1、課后練習1,3(1)、(2)。

  2、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積詞本》。

  第三課時

  一、復習第二段,簡單說說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二、繼續講讀第三段。

  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點句子

  理解。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重

  點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

  我不曉得當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 它

  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興國安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

  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讓學生個別回答這一問題。

  分析: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山養人,人育林,經過人們的辛勤勞動,大興安嶺的景色越來越美,它們對人們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提問:①“興國安邦”什么意思?

  ②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

  邦的意義?”

  3、齊讀這一段。

  4、小結:我們從作者的聯想中知道了大興安嶺不僅景色

  美,而且對祖國的建設真的起著使國家興旺安

  定的作用,我們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三、總結全文。

  1、帶著喜悅的感情自由朗讀課文。

  2、給課文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試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質疑。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六、總結談話

  這篇課文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抓

  住景物的特點,使作者產生親切、舒服之感。通過豐

  富的想象,抒發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對祖國無比熱愛

  的感情。當你們長大后爭取去看看,親身感受大興安

  嶺的美麗和可愛。

  七、作業

  1、背誦課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預習20課。

  板書設計 :

  19 林海

  |嶺 |

  |林 | 景色美 |

  大興安嶺 |花 | |

  名字悅耳 | | 親切 舒服

  |與建設結為一體 | |

  | | 作用大 |

  |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林海教案匯編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里群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板書: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廈:shà ,不能讀成 chà ,也不能讀成 xià。

  釀:niàng, 不能讀成 liàng。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⑴ 分析字形結構。

  ⑵ 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峰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⑴ 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⑵ 嶺的樣子。

  ⑶ 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⑷ 林就像大海一樣。

  ⑸ 花多而美。

  ⑹ 木材用途廣泛。

  ⑺ 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后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⑴ 試著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⑵ 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么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嶺的特點)

  2、自讀后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么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通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云橫秦嶺”意思是云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為“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為“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著這樣的“嶺”,心里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綠的”,“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么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范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么協調,多么漂亮,多么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艷,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里行間洋溢著喜愛與贊美之情,讓我們懷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贊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⑴ 為什么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⑵ 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⑴ 因為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⑵ 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為什么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

  因為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為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為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后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游歷大興安嶺后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并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后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么?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⑶ 采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林海教案匯編 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凌、乏、釀、廈、伐、綜”這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理解重點句段。

  (1)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2)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養自學能力。

  3.增強閱讀能力,并學會邊讀邊思考。

  4.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去領略大興安嶺獨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領悟樹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強環保意識。

  二、學法引導

  1.預習:熟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質疑。

  2.課堂上多次朗讀體會,自學、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重點 難點 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二)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疑點

  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美得并不空洞”、“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解決方法

  先自學,然后在組內交流、討論、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動聽的音樂伴奏帶。

  2.課文錄音。

  3.風景圖片,課文插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2.個人自讀、自悟、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全班交流。

  3.指導學生朗讀。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2.抓住句與句的聯系,了解“林海”“嶺、林、花”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聽課文錄音,隨作者走進興安嶺,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每一句話。

  (2)作者從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景物特點的?

  3.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高不可攀 秦 嶺 珊 瑚 椽 柱 綜 合

  (2)交流反饋。

  (第二段講“嶺”,三、四段講“林”,五自然段講“花”。)

  4.反復朗讀,自學理解,小組討論。

  (1)思考:①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為什么感到“親切、舒服”?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

  ②再讀課文,說說興安嶺的什么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

  ③找出“林”與海的關系,學生談體會。

  (2)先讀文、教師再依次先后出示上邊這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3)自學、討論。

  (4)交流。

  ①文中作者三次感到“親切舒服”。第一次是在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手摸到那些古木產生的。作者發現原始森林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這時“親切、舒服”油然而生。第二次是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感到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有實際意義,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從而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作者參觀林場后覺得人與山的關系密切,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地生活,還使林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感到親切、舒服。

  在學生領悟了作者的感受后,讓學生談出看法,并帶著親切的感覺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②作者描繪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作者在寫“嶺”時,抓住了“溫柔”的特點、通過和秦嶺比較來寫的;寫“林”時,先總述的確是林海,再通過顏色多來寫樹的種類多,并重點講落葉松和白樺,而且用了打比方的寫法;寫“花”時,著重寫野花多處都是。在分別寫了“嶺、林、花”之后,又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對興安嶺的景色體描繪。

  a.在學生交流時,引導他們體會

  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b.指導學生讀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段,讀出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③文中體現“林與海”的句子有:

  a.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像大海一樣寬廣無邊)

  b.群嶺起伏。(像大海的波浪)

  c.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d.千山一碧。(像大海一樣美麗)

  e.萬古長青。(像大海一樣永恒)

  f.綜合利用。(像大海一樣富有)

  學生反饋時,教師要抓住這些詞來引導學生晶析“林”與“海”的關系。解決課題“林海”這一疑問。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指名逐段讀文

  1.理解“興國安邦”的含義。

  2.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練習書寫,重點指導。

  “秦”與“泰”、“既”與“即”的區別。

  3.(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么內容?

  (分兩層。第1層 {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

  “嶺”的特點主要是什么?(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

  什么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

  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 (大興安嶺“林”的特點。)

  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

  “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么? “白色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

  “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么?(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

  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

  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一林一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

  “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

  “良材”怎么講?(優良的建筑材料。)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

  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第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二)指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抄寫下來

  (三)總結、擴展

  1.總結:作者老舍先生以多姿的彩筆,抓住了“嶺、林、花”的特點描繪了大興安嶺迷人的景色,并暢談了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讓我們也體會到: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溫柔的姑娘,不光外表美,而且有著內在美。

  2.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方法嗎?

  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的確是——,群嶺起伏是——。多少種綠色呀:——,——,——,——,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樹干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小至——、 —— 。 —— ,—— ,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

  八.布置作業

  1.“云橫秦嶺’’是怎樣的景象?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有什么不同?試著畫一幅簡筆畫。

  2.閱

林海教案匯編 篇6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我們曾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還記得那篇課文講什么嗎?留給你什么印象?(生自由回答)

  揭題:小興安嶺在黑龍江省北部,是我國重要林區之一。除此外,在內蒙古高原東部,也有一個重要的林區,這就是有名的大興安嶺。著名作家老舍爺爺的文章>,就是描寫這里的美麗景色。

  板書:林海(出示地圖,認識大興安嶺的位置)

  解題:為什么把大興安嶺稱為“林海”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1)自學生字詞;(2)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通順連貫,閱讀中正音;

  (2)檢查詞語理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目之所及,興國安邦,云橫秦嶺。

  3.分段,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及由此產生的聯想?

  (2)指導分段,確定。

  三、講讀一段:

  1.指名讀。思考:共幾句話,每句講什么?

  2.問:為什么對名字感到悅耳,感到親切、舒服?

  (導讀:“腳踩在…手摸到…”森林的古老,樹木的珍貴、茂密,令作者可愛,從而親切、舒服)

  3.齊讀一段。

  四、作業

  1.抄生字。

  2.解詞:高不可攀、俏麗、廣廈、盛氣凌人。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

  〈預設AV,預備隱藏多媒體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

  來,齊讀課題:19、林海。

  讓我們,先一起去領略大興安嶺的美景!

  看完這段影片,大興安嶺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是啊!大興安嶺群山起伏、連綿不斷;一望無邊的原始森林,郁郁蔥蔥,猶如綠色的大海。)

  二、理清課文內容層次:

  1.文中的大興安嶺又是怎樣的呢?請打開書123頁,快速默讀全文,找找文中哪些自然段集中描寫了大興安嶺的景物?

  2.齊讀2-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從哪幾方面描繪大興安嶺的景物的?

  嶺

  板書:大興安嶺 生答完后,再板書 林

  花

  三、講讀2自然段:

  1.引入:大興安嶺的“嶺”有什么特點?文中幾自然段是描寫的嶺?(一起告訴老師)

  請大家自由朗讀2自然段體會嶺的特點,用詞語把特點在書邊兒上批注。

  師巡視,相機指導學習方法及批注方法。

  2、學生反饋,師板書:

  (1)嶺有什么特點?從文中哪些句子體會到的?(2-3人)

  (2)從這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嶺有什么特點?

  板書:多、溫柔

  3、教學點一:“嶺”形態多。

  (1)請看,老師覺得這句最能體現“嶺”多,誰愿來讀?

  (2)注意句中幾個“的”字,聽老師范讀。

  (3)誰再來讀?(表揚)

  (4)小結:這句話不僅直接告訴我們嶺數量多,還寫出了嶺的形狀多。

  老舍先生用6個帶“的”句式,使我們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嶺的千姿百態。

  (5)全班齊讀,一起來體會體會。

  4、教學點二:體會溫柔

  (1) 誰來讀寫嶺“溫柔”的句子。(抽一優生)

  (2) 學著這種語氣,像她那樣,讀出這種溫柔。

  (3) 小結:大興安嶺與秦嶺的美,風格各異。秦嶺是險,而大興安嶺是柔。

  5、教學點三:體會作者的情。

  (1)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作者直接抒發了對大興安嶺這種柔美的喜愛,是哪句?

  (2)相機指導。(最多兩遍)

  6、小結:看不完是因為嶺多,看不厭是因為嶺姿態萬千,又那么溫柔。

  讓我們帶著對大興安嶺的喜愛,朗讀2自然段,再一次去感受這親切舒服的美!

  四、講讀3、4自然段

  1、引入:嶺是如此的美,林又有什么特點?哪些自然段是描寫林呢?

  同樣的,這一次先自己讀課文3、4自然段,體會出林的特點,用詞批注。然后,可以同桌交流。

  師再次巡視,適時指導。

  2、學生反饋,師板書:

  (1) 師問:你體會到了什么特點?從哪兒體會到的?

  (2) 抽3人答,師歸結共同點。

  板書:綠 多(美)

  3、相機解決三個教學點:在這部分中,找出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你喜歡、最想讀給大家聽的句子來讀一讀,讓我們一起來分享。

  A.教學點一:綠顏色

  (1) 出示

  (2) 齊讀,注意幾個“的”字;

  (3) 這句話是說什么“多”?

  (4) 為什么會呈現出“深淺明暗”不同層次的綠顏色呢?還告訴我們什么多?

  (5) 小結:這句話不僅僅是在寫綠顏色多,還告訴了我們樹的種類也相當多?

  大家再來讀這一句,進一步體會。(師相機接:是啊!這么多綠色,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繪出來!)

  B.教學點二:為什么稱為林海?

  (1)齊讀,讀好這一句。(1、2、3任意一句)

  (2)學到這兒,你想提出什么問題?(3-5人,問盡量展開)

  (3)問得好!大家是否留意了文中這幾個地方:“群嶺起伏是林海的

  波浪”“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海邊的浪花”?

  根據這幾點,想一想它們的聯系和嶺的特點,我們重點討論一個問題:大興安嶺為什么被稱作“林海”?幾點原因?

  (4)生討論,反饋(3-5人)

  (5)師小結表觀點:根據剛才大家的回答,老師認為有三點原因,

  請一位同學來總結一下。(說的訓練)

  一、落葉松長滿了群山峻嶺,是它主要組成了林海;

  二、嶺溫柔起伏,形似波浪;

  三、銀白峭麗的白樺點綴森林,不正是浪花?

  C.教學點三:寫法

  齊讀4自然段,讓我們感受這壯麗的綠色海洋吧!

  4. 小結:老舍先生,是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林海的壯美,表達了心中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嘆。

  五、學5自然段

  1.總結學習方法:

  學“嶺”和“林”,我們通過讀書、抓特點、書上批注,最后體會感情的方法來學習的。

  用這種方法,自學5自然段。

  2.生自學、反饋。(花的特點是什么?怎么體會到的?)

  板書:多、美

  3.理解“總寫句”:

  (1) 這段有句話寫得非常妙!我們來讀讀。

  (2) 這句話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放手讓2-3人說,不行就再讀

  再體會,以手勢提示)

  師相機小結:在作者眼里,大興安嶺就像一位溫柔的小姑娘。

  (3)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順勢以板書、全課總結:

  作者先分別從嶺、林、花三方面描述。

  然后,再在5自然段中,用一句話對大興安嶺作了整體的描寫和贊美;這樣把大興安嶺寫活了,而且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讓我們在學習完這部分后,再次有感情朗讀2-5自然段,再次深深地體會吧!

  六、結束語:

  本課,我們通過朗讀,知道了嶺、林、花的特點,初步體會了作者在敘述中表達的真情實感。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大興安嶺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最后,讓我們用自己的話來贊美大興安嶺吧!

  那么,作者看到這幅美景圖又產生了什么聯想呢?作者為什么要寫本文呢?這是我們下節課將學習的重點內容。

林海教案匯編(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林海》教案(通用16篇)

    一、教學目的依據六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課文2—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討論課后作業第3題。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認知目標:學習課文2—5自然段。...

  • 林海教案集錦(精選13篇)

    《臨海》教學內容: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教學要求: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善于細致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 《林海》教學片段設計(精選12篇)

    曹相彪 1、教學內容 《林海》第十一冊13課第2自然段:描寫大興安嶺的“嶺”。 2、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體會大興安嶺的嶺多而溫柔的特點,感受課文語言文字生動細膩之美。 3、教學過程 (1)感知語言,體會特點。...

  • 林海教案范文匯總(精選12篇)

    教材分析:這篇講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真情實感。教學要求: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教育。...

  • 林海教案范文合集(精選5篇)

    一、教學設計說明一、教材簡析《林海》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致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興安嶺美麗的圖畫。...

  • 《林海》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浙江錢偉強------------------------------------------------------------教學目標1了解大興安嶺的美景。2學習環境描寫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 林海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目的依據六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為學習課文2—5自然段,指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討論課后作業第3題。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認知目標:學習課文2—5自然段。...

  • 關于林海教案模板匯總(通用16篇)

    我上的這一課《林海》選自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注·提”教材第十二冊第19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參觀了大興安嶺后寫的。作者在課文中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以及聯想,表達了他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 《林海》電化教學設計(精選13篇)

    四、教學重點:1、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特點2、體會“美的并不空洞的含義”。五、教學難點:六、電教媒體選用情況表知識點學習水平媒體類型媒體內容要點資料來源方式激情導入觀察欣賞CAI播放大興安嶺的全貌圖自制邊放邊講感受嶺林花各部分特點...

  • 林海教案錦集(精選4篇)

    教學目標:1、感受大興安嶺的美麗而不空洞,在朗讀中激發學生“親切、舒服”的共鳴。2、以“沖突”串起教程,引導學生關注寫作的脈絡和感情的自然升華。3、滲透“與時俱進”觀,正視大興安嶺的今日生態,喚起時代的責任感。...

  • 林海 教案(精選4篇)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中學語文在線”佛山市第二十六小學鄺佩蓮教學內容: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教學要求: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 綱要評注法教《林海》(精選14篇)

    佚名 一、初讀課文,列出簡單綱要圖。引導學生根據課后提示要點讀課文,弄清那幾層寫大興安嶺的景色,哪幾層寫聯想,抒發了什么感情,最后列出簡要的綱要圖。二、逐層評注,列出層次綱要圖。...

  • 創設教學情景 培養審美情趣——《林海》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創設教學情景 培養審美情趣——《林海》教學設計富陽市賢德輔導小學 吳春霞 一、設計理念“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 《林海》教學實錄(精選13篇)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 潘東輝一、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了解大興安嶺的美景及產生的聯想。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3.練習感情朗讀課文。二、教學重點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林海》(精選14篇)

    教學要求: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2、學習作者善于細致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紧好湿好爽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久草热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视频 | 欧洲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天堂影院 | 亚洲日韩欧美视频一区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 日韩顶级毛片 | 久久欧美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69影院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图片 | 日日麻批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 免费看无码午夜福利片 | 日韩在线网 | 伊人青青视频 |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视频 | 成人无码视频免费播放 |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区麻豆 | 免费看c片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无遮挡很爽很污很黄的女 | 热久热久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 在线观看无码AV网址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的天堂 | 欧美三级欧美成人高清www | 少妇性xxxxxxxxx色 | 疯狂做受XXXX高潮欧美老妇 | 在线在线ccc66 | www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日产91亚洲精品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剧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大柠檬导航香蕉导航巨人导航 | 99热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洲在线一区 | 成年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人妻99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