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深受孩子們喜歡并使他們獲益頗多的好文章。這篇課文描寫了一種人見人愛的小動物——松鼠,它的美麗、機靈、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也是一篇成功的描寫動物的范例。因此,在教學的設計上我強調了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的“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閱讀教學理念。學生的閱讀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以及文本意義重新構建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來說,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自讀和自己感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勵學生閱讀,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閱讀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才能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語文教學,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更有做人的指導、情感的體悟,各個方面交融一處,不斷融合,以求達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統一。
《松鼠》教學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很強的文藝性說明文。抓住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介紹了松鼠的外形、生活習性、性格。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滲透著作者對說明對象——松鼠的細致觀察,字里行間充滿著作者對這小生靈的摯愛。生動的說明語言激發起讀者內心珍愛生靈的美好情愫,也進一步激發起學生閱讀說明文、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學生不僅了解松鼠的特點,更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謎語樣子像老鼠,爬在樹枝上,生活像猴子,忙著摘果子. 學生很容易猜出謎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謎語讓學生抓住特點,說出理由,同時獲得猜謎語方法,抓住特點,得出謎底后引出新課。
其二:在學生讀文之后,研究課文分為幾部分,抓住主要內容對課文進行概括,說出每部分內容,并講出自己這樣分的理由,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加以總結,得出寫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具體到生活習性又可發分細分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這樣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進行課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點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麗和可愛,如何的討人喜歡的,通過讀,讓學生知道該段由幾句話構成,并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說出理由,這樣學生便會感到由總到分或是由整體到局部的寫法,加上教師加以引導,讓學生在寫作上學到怎樣把一件事物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由總到分。
在這樣的環節下教學,學生上的很輕松,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皆能表達出來。偶感不足的是,由于學生大多數沒有看過松鼠,加之課前沒有找資料,因此個別學生不發言。因此以后,布置學生充分預習特別重要。只有預習充分,才能上課積極發言。
《松鼠》教學反思
興隆小學 趙寶云
說真的,對略讀課到底該怎么上真是一頭霧水。從三年級開始略讀課的比重越來越大,略讀課到底該怎么上?哪些地方該略?哪些不該略?到底該在什么地方、方面去略?一系列問題纏繞著我們組的三位老師。雖然有諸多的困難,但是我們還是決定把“同課異構”的內容定為一篇略讀課文《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