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
人教版第九冊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我”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示,聯系實際,讓學生受到教育
3、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心理變化的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理解“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么?
教學準備:cai 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三十四年前的一次經歷讓作者得到了一個什么啟示?指名說
(課件)齊讀
(板書: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里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根據你的生活經驗,你認為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板書:放——是 不放——非)
[設計思路: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說說自己的理解。從生活中來,到課文中去,激發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
(二)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學生自讀3-9自然段,找出“我”不愿意放魚的原因。
2、匯報交流: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課件)
a.指名讀,女生讀
b.教師小結:不容易得到的東西,你會輕易放手嗎?“我”也不愿意。
(2)這條魚很大,很少見,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課件)
a.指名說,教師范讀。
b.此時,我的心情怎樣?
c.學生練讀。
d.教師小結:這么少見的魚,你會放掉嗎?“我”也不愿意。
(3)我們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a.我們一起去看看當時的環境,(課件)你想到了哪些詞形容這樣的環境?
b.我們看看課文的描寫,師范讀。
c.師生評議老師的朗讀,學生自由練讀。
3、師述: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我”最終決定放魚,是誰讓“我”做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里,結合課后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體會他的心理變化。
2、師生共同交流
(1)得意:(板書:得意激動)
當“我”釣到魚時,心情怎樣?從哪兒看出來的?練讀。
(2)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釣來的魚卻要放掉,你會怎么想?怎么說? 練讀。 (板書:急切 不理解)
(3)爸爸不喜歡這條魚嗎?他的態度是什么樣的?找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讀一讀。師生理解、評議、練讀。
(4)孩子也是這樣認為的嗎?找出句子讀一讀,體會人物的心情。練讀。(板書: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