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遵循新課標理念,根據年段目標和教材特點,充分發掘和利用課內外資源,創造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探究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質疑、研讀、思考、發現及在品詞、品句、品讀中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及表達方法的學習實踐,達到以讀悟語,以讀悟情、讀寫綜合訓練的有機統一,突出語文教學的工具特征,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學會“小心翼翼”“皎潔”“不容爭辯”等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在讀、思、寫、說中進行語言的綜合訓練。
3、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對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進行深入探究,體會“父親”在道德抉擇面前的態度及“我”踐行道德的意義,受到道德規范的心靈凈化,從中獲得人生啟示。
教學重、難點:通過自主合作,質疑探究,品詞、品句、品讀等多種方式方法,深入研讀課文的重點句段,感悟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體會詞句的表達效果,積累語言,學習運用語言。
教學準備: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書質疑,引發探究。
1、昨天我們學了生字,還學習了第一到第三自然段,了解了我和爸爸釣到大鱸魚的經過,請大家有感情地把三個自然段讀一讀,把學過的課文復習一遍。
[讀書是閱讀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開課即讀,大段地讀,一方面有利于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更重要的是,由上部分的欣喜情境,到下部分的情緒轉化,易于引發學生生疑,使前后教學銜接緊密。]
2、師過渡:“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我”和爸爸正像同學們所想象的那樣,看到這么大,這么美的鱸魚心情真是達到了欣喜若狂的程度。接下來,請大家自己讀第4—9自然段。邊讀邊想:這部分課文寫了什么?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請大家在課文的句子下劃一劃,看誰的問題提得好。
3、質疑,交流。
學生質疑,教師幫助梳理歸納問題。(估計學生的疑問有:①為什么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②為什么父親要對“我”說:“孩子,你得把它放湖里去”;③在四周安靜,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一定要把鱸魚放回湖里嗎?)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出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讓學生讀文后質疑,培養問題意識,以疑激趣,調動閱讀和探究的欲望。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篩選歸納,既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一種思維方法的示范。]
二、釋疑點撥,引導探究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再次認真閱讀課文的第4—9自然段,可以與人合作也可以自己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嘗試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自主的學習需要。既能樹立合作、探究學習的精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3、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指導學法,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探究感悟,體會表達效果。
⑴ 出示句子:“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啟發探究,感悟父親的心理活動: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為什么看了“好一會”?此時他心里會想什么呢?
出示: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會想 ,他還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