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三、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出題、解題:題目交待了什么?“醉”字何意?
2、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對他了解嗎?
3、教師出示學習要求:自讀古詩,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并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
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性認識解題。
依據搜集的資料簡介蘇軾。
利用工具書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詩意。
“醉”字的理解是關鍵,這里巧設疑問。
這一環節為學生自主感悟階段,放手讓學生學習,教師巡回點撥。
四、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古詩,師配樂吟誦。聽了老師的誦讀,你的腦海浮現怎樣的畫面?2、我已讀了許多遍,對詩意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們都跟著音樂把這首詩吟誦一遍。
2、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聽誦讀說說自己眼前浮現的畫面。
自讀后再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原則,不宜作過深理解。
五、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
2、“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2、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未遮山、跳、亂、忽吹散、水如天等
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西湖這場雨的主要特點。
學生會咬文嚼字,感受語言美。
六、激發興趣,吟讀成誦。
1、你會讀這首詩嗎?(老師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
2、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在詩中有幾個字詞表現出這個特點,如“未”,所以在讀的時候要強調一下。
3、利用分組讀、齊讀、站立讀等形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以至熟讀成誦。
4、指名配樂誦讀這首詩
學生標2、3、4句的節奏。并根據節奏讀詩。
學生練習讀詩,讀出節奏美,韻律美,意
境美。
潛移默化讓學生感悟到讀古詩要有節奏,還要有重音。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1、師: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
2、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雨過天晴、水天一色。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西湖美景讓我們醉了,更醉倒了詩人。
“醉”字一解,感情升華,蘇軾喜愛西湖美景的感情躍然紙上。
八、觀看動漫,集體誦讀
1、播放動漫,回味全詩
2、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用甜美的聲音誦出對西湖美景的無限贊美之情。
集體配樂感情背誦
余音裊裊,不絕于耳。
第二課時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人楊萬里描寫的是晴朗天氣下西湖中蓮葉荷花的壯美。前兩句議論,后兩句寫景,景在議后,目的是突現景美。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說說古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