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練習(精選13篇)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1
一、根據所給的音節,在括號里填上相應的漢字。
1、màn 爛( ) ( )步 ( )延 緩( ) 散( ) ( )游
2、yuán 花( ) 隊( ) ( )圈 ( )旦 ( )盤 草( )
3、hóng ( )水 ( )偉 鮮( ) 彩( ) ( )揚 ( )圖
二、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風景名勝( ) a、超過 b、優美的(景物、境界等)c、能夠承擔或承受
2、舉世聞名( ) a、聽見b、聽見的事情,消息 c、有名望的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 b、種類 c、臉上表現出的神奇,神色
三、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成語。
1、形容器物小巧,精致奇妙。 ( )
2、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有名。 ( )
3、比喻許多東西圍繞一個中心。 ( )
4、損失巨大,無法計算。 ( )
5、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 )
四、縮寫句子。
1、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3、北京西北郊的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
1、圓明園在北京 ,是一座 的皇家園林。它由 、 和 組成,所以也叫 。此外,還有許多 ,分布在圓明園 、 、 三面,
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2、圓明園 建筑宏偉, 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3、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 ,飽覽著 ;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 的境界里。
六、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
圓明園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 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 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 , ,杭州的 、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 建造的,如 , 。園中 有民族建筑, 有西洋景觀。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用文中所填的一組關聯詞造句。
3、概括出圓明園在園林建筑上的三個主要特點。
4、本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但作者為什么要用那么多筆墨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
a、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我們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b、想告訴我們如果要重建圓明園,就要記住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的樣子。
c、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圓明園,并要保護好圓明園遺址。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2
一、比一比,再組詞。
損( ) 萊( ) 銷( ) 杭( )
捐( ) 菜( ) 鎖( ) 抗( )
二、比一比,選合適的詞語填空。
◆留戀 流連
①假日里,我們在北海公園劃船,( )在綠樹紅墻之中。
②游人們依依不合地離開了桂林,心中還( )著漓江山水。
◆損失 損害
①這幢大樓設計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 )很大。
②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做( )國家和集體利益的事。
三、照樣子,用關聯詞寫句子。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是……也是……
◆圓明園不僅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不僅……還……
四、我會寫這樣的詞語。
◆亭臺樓閣 筆墨紙硯
◆詩情畫意 奇珍異寶
五、按課文內容填空。
◆漫步園內,有如 流連其間,仿佛
。
◆1860年1 o月6日,英法聯軍 北京, 圓明園。他們 。
六、有人提出修復圓明園,重現它昔日的輝煌;有人主不修復,讓子孫后代永遠記住這段屈辱的歷史。你的看法怎樣?
七、閱讀。
致巴特萊的信(節選)
(法)雨果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
我們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選擇答案。
雨果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態度是( )。
a.大加贊賞
b. 憤怒斥責
c. 有時贊賞有時批評
◆雨果在信中所說的“兩個強盜”是指 和
◆為什么說這兩個強盜“將受到歷史的制裁”?
八、圓明園里的景物有的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有的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發揮你的想象,寫一段描寫當年圓明園美麗景色的話。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3
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探討《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設計。
【說教材】
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令國人感到恥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圓明園那熊熊燃燒的烈火的煉鑄下成為箴言。任何一個略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想到這段歷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靜的。《圓明園的毀滅》以淺近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當年的繁華,講述了圓明園毀滅的過程,作者想讓學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國過去的貧病饑弱而忍受的恥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在現實生活中得愛國行為。
【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德育價值觀,三個方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閱讀,感悟,欣賞,想象,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和探究學習的興趣;初步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說教學重點】
我們知道,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
1、指導學生了解圓明園的宏偉建筑和珍貴收藏。
2、引導學生了解圓明園毀滅的巨大損失,激發學生振興中華,勿忘國恥的情感。
【說教學過程】
本課對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只有學生充分的了解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才會對它產生愛的情感,有了深刻的愛,才能有對侵略者貪婪,野蠻的罪惡行經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對作者心靈相通,披文入情,產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本節課的關鍵。
1、導入新課:
本文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一是它的毀滅。在導入新課時,通過大屏幕放出圓明園資料中的壯觀景觀,使學生盡快進入對美好景觀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圓明園的毀滅遺址,使學生產生不能一見的遺憾,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渴望。
2、質疑導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導入新課后,鼓勵學生自由,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內容,這一步的設計打通課內外界限,鼓勵學生帶著疑問走向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疑導思,導讀。
3、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以誦讀為主線,走出煩瑣的分析的泥潭:
在教學中,我從教學實際出發,抓住兒童心理特點,多種閱讀形式交替使用,誦讀訓練要求明確,評價指導及時,以讀引思,以讀悟法在讀中感悟和積累。尤其是文中再現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我搜集有關資料做成課件,讓學生在理解內容后“賞讀”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就在學生高漲的時刻,我話鋒一轉,圓明園的建造歷程經歷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資金成為世界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可是化為一片灰燼,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剪輯,再現了侵略者的貪婪野蠻。這一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學生感知和理解的進程,而且從不同的角度擴展了課文的內容。我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一步步把課文讀懂,讀深,讀透,真正讓學生在“閱讀中走了一個來回”。
這樣學生的情感是刻骨銘心的,遠比僅憑文字的體驗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使感情進一步升華。
4、課內學習延伸至課外,培養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師課前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懼資料,收集資料,這樣的設計勾通了課內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想像自己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一國之君──“皇帝”,輔佐皇帝參與國家管理的大臣,保衛國家領土的士兵,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對英法聯軍火燒明園的行徑,自己選擇一個角色實話實說。使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擴大了視野,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于運用現代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但是,設想付諸實施,課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經驗不足,這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也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出意見。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4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人教新課標九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文章篇幅較短,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巧妙。作者先以優美簡潔的文字較大篇幅地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再以精煉準確的文字介紹圓明園毀滅的經過,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與它的徹底毀滅令人愛恨交織。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己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課前預習課文,能在閱讀中初步感悟文章內容。但農村學生畢竟視野比較狹窄,語文綜合素養不能盡如人意,想象力顯得欠缺,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需要有效地指導。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定
依據《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和能力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抓住重點詞句透過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并學會這種閱讀方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目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其中學習重點是1、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景觀。2、記住屈辱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考慮到本班學生語文素養的實際水平,確定本課的學習難點是1、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2、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四、教法的選擇
采用啟發式和討論方法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組織學生進入情境,提出引導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同時由于本文中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只有通過學生的反復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的景觀,故又采用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理解詞句,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啟發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同頻共振。
五、學法的指導
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一邊讀一邊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誦讀感悟,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六、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回顧上節課自主質疑的問題: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導入新課,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營造積極閱讀課文的情境。
(二)、學習“昔日景觀”部分
1、鼓勵學生自主讀書,了解圓明園,想象畫面。
2、組織學生交流對課文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點撥重點難點問題。
學習第二自然段要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理解什么叫眾星拱月,了解圓明園的整體布局。
學習第三自然段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想象圓明園中的各式建筑,激起學生的向往和熱愛。:
學習第四自然段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什么叫奇珍異寶,了解圓明園的珍藏。
在學習完三個自然段后,學生對文本語言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和想象,此時補充一些圓明園遺跡、今人根據史書描繪的圓明園畫面等視頻資料,進一步使學生的認識立體化,通過填空:圓明園是 ,是 ,是 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圓明園的向往。
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每學習一個自然段,就組織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在對圓明園不斷加深認識的同時,情感也一步步得到加強。
(三)、學習“毀滅”部分。
由于在上一部分的學生中,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烈的審美情感和向往之情,因此再學習這一部分,學生的憤慨、痛恨很容易激發,所以學習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提問來理解課文內容,在自主交流中使學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振,在有感情地朗讀中使情感得到深化。
(四)、總結:
通過為什么把“昔日景觀”作為主要內容?和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些什么?兩個問題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使學生通過課文學習產生的情感得到加深,領悟到只有祖國強盛了,才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5
a級基礎訓練:課內鞏固與強化(時間30分鐘,滿分50分)
一、看拼音,寫詞語(6分)
lóu gé
( )diàn táng
( ) líng lóng
( ) tī tòu
( ) péng lái
( ) yáo tái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組詞(8分)
圓( ) 輝( ) 闌( ) 流( )
園( ) 暉( ) 讕( ) 溜( )
三、我是調音師(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12分)
長:__( ) 還:__( ) 的:__( ) 觀:__( )
__( ) __( ) __( ) __( )
四、選詞填空
(9分)景物 景色 景觀
1、園中許多( )都是依照各地名勝建造的。
2、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 )。
3、昔日的圓明園( )迷人,漫步園內,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珍惜 珍貴 診視
1、雨那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 )的歷史文物。
2、我們應當十分( )今天的幸福生活。
3、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哪一件都值得我們( )。
五、課文內容我理解(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5分)
1、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____________。
2、圓明園中,有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__
__;有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中,具體提到的景點有①_____
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_。
3、漫步園內,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連
其間,仿佛________。
b級智能訓練:課外復習與拓展(30分鐘內完成,滿分50分)
六、給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并用次造句(9分)
瑰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飽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境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詞語積累
(8分)1、填空:(4分)
眾星( )( ) 金碧( )( )
玲瓏( )( ) 煙云( )( )
2、詞語巧搭配(將下列搭配恰當的詞語用直線連起來)(4分)
異議 書畫
詩情 奇珍
名人 畫意
亭臺 樓閣
八、巧嘴巴會說話(造句)(8分)
1、不僅……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根據課文內容
(15分)1、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句中的兩處“不可估量”是按照由____到____的順序的。總起點題,
強調了圓明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揭
露出________________。
2、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這段文字與上段文字作為文章的_____與_____。前后____,有
力地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經過和真正原因。
十、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10分)
1、圓明園是一座____的皇家園林。
2、許多小園____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3、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____北京,____圓明園。統統__
__;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____、___
_。為了____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
____。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6
第 一 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認識本課的生字詞并理解,如:估量、眾星拱月、玲瓏剔透、銷毀、瑰寶等。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過對課文的朗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學習重點:能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
知識鏈接: 圓明園遺址位于北京市西郊。這是一座建筑宏偉的皇家園林。是清政府集中了 全國的能工巧匠和耗費巨額資財,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這座中外聞 名的園林,竟在 1860 年遭到英法聯軍瘋狂搶劫后縱火焚毀,變成了一片廢墟。
預習提示:
1、借助生字讀音讀通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借 助工具書理解。熟記課文中要求會寫的 14 個生詞,如:銷毀、侵略、瑰寶等。
2、課文內容我知道:
3、說說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什么?
4、我的質疑:
預習檢測:
辨字組詞。
宏( ) 剔( )瑤( ) 瑰( ) 侵( ) 銷( )
雄( ) 踢( )遙( ) 魅( ) 浸( ) 稍( )
a、把詞語補充完整。 ( )世( )名
( )星( )月 金碧( )( ) 詩( )畫( ) 亭( )樓( ) 奇( )( )寶
c、用加橫線的詞語寫話。
(1)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2)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瀏覽課文,組長組織組員找一找課文中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 文化價值的句子并反復讀一讀。
3、反復讀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誦。
4、組內解決預習中的質疑。
交流展示:
交流找出的高度評價遠沒有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并針對這些句子 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來闖關: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圓明園是一座 的皇家陵園,它由 組成,許多小園分布在 三面。
自讀第三自然段,建筑藝術有 ,還有 ,……園林藝術 有
還有 …說明圓明園是 ,
漫步圓明園中,有如 ,仿佛 。
a、把“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改為反問句。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第 二 課時
預習任務:
1、自讀課文,分別找出寫圓明園宏偉壯觀和毀滅經過的段落。
2、讀文并思考: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 ,但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的筆 墨來寫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預習檢測:
a、工整地書寫這些新詞,再讀讀這段話,你會發現挺有意思的: 為了___(xiāo huǐ)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_ _(q īn lüè)者在園內放火。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__ _(guī bǎo),建筑藝術的精華,化成了一片_ _(huī jìn) 。
b、填寫關聯詞語。
1、園中, ( )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 )象征著山鄉村野的田園風光。
2、圓明園( )宏偉建筑,( )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3、圓明園的毀滅( )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自主、合作、探究:
1、讀第二——四自然段,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當時圓明園的宏偉
壯觀? 從第二自然段中你讀懂了什么? 除了從布局上來寫出圓明園的宏大規模,獨特風格外,還寫了它建筑風格。 請仔細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如果是你身在其中,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讀第四自然段, 說說圓明園內容的收藏怎樣?你覺得應該懷著什么樣的心情 來讀一讀呢?
2、侵略者是如何毀滅圓明園的呢?請找出相關的句子帶著你的理解讀一讀, 找出他們毀滅圓明園的動作,并說說你從他們的滔天罪行中體會到了什么?
3、課文中又是如何評價圓明園的毀滅的呢?文中連用了兩個“不可估量”說 明了什么呢?
交流展示: 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 ,但作者為什么用那么多的筆墨來寫圓明園昔 日的輝煌?
a、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從圓明園的布局 、 、
再現了當年圓明園的 表達了作者對我國古代文化 之情。
b、讀了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讀一讀課文,你的筆來寫一些讀后的心情。圓明園曾經輝煌: 。可現在它:
它向你我訴說著:
b、 假如你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邊,你會說: 。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讀故事《虎門銷煙》 。
第三課時
1、抄寫好詞佳句。
2、完成練習冊。
教學反思: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不可估量、玲瓏剔透、青銅禮器、眾星拱月”等詞語。
2、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程,記住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
1、利用計算機教室,網上查詢相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一、揭題導入。
看來同學們對圓明園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確,圓明園曾以宏大的地域規模、杰出的造園藝術,精美的建筑和豐富的文化收藏聞名于世。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世界園林的典范”。
那么輝煌的圓明園還存在嗎?(不存在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圓明園的毀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要求:讀通課文,邊讀邊想,哪些自然段寫了圓明園的毀滅呢?
2、檢查反饋。
三、梳理文章內容,理清脈絡。
那前面的4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呢?
教師小結:文章分三部分,先寫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再介紹曾經的輝煌,最后寫圓明園被毀滅的經過。
四、研讀輝煌部分。(2-4段)
初讀第一段:“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你能體會出什么。(出示句子)(板書:不可估量)
那你讀著讀著,會有什么疑問呢?(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2—4段,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邊寫點感受、批注。
(板書:珍貴的歷史文物 宏偉的建筑)
匯報并討論
A、研讀第3段“宏偉的建筑”。
1、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lóng)剔(tī)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出示課件)
(1)請你讀讀這句話,你能讀出什么?你有什么發現?板書:(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寫?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導朗讀。
那你是否能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來呢?
誰能來評價一下?(指名讀——范讀——齊讀——男女讀)
2、園中有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1)這一段除了這些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還有哪些景觀呢?(出示句子,指名讀)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說說文中的這些景觀呢?生答。
(2)同學們說的這些景觀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出示圖片比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點?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詞語來形容。
“圓明園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課外了解過圓明園里還有哪些建筑和景觀呢?向小伙伴說說。
圓明園里有 ,也有 ……
3、這么多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勝收的景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美美地讀讀第3自然段。(師生合作讀)
B、研讀第2段“眾星拱月般的布局”。
過渡:走進圓明園仙境般的園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圓明園不愧是“萬園之園”,不愧是“世界園林的典范”。那遠看圓明園是什么樣子的呢?
1、學生讀。
2、是的,這也是圓明園舉世聞名的一個特點就是眾星拱月的布局。(板書:眾星拱月的布局)
趕快讀一讀第2自然段,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眾星拱月”,你從“眾星拱月”這個詞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課件)指名讀這句話。
C:研讀第4段“珍貴的歷史文物”。
剛才我們遠看了圓明園眾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圓明園宏偉的建筑,下面讓我們走進圓明園,看到的是什么呢?
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讀)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1)文物很多:有哪些文物呢?理解“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
那你們知道有哪些名人字畫、哪些奇珍異寶呢?(課件出示文物)
(2)年代久遠。
(3)珍貴:年代越久遠,文物就越珍貴,文化積淀越深。那你知道它們的價值嗎?老師給大家帶來兩組數據。(課件)
所以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博物館、藝術館。”(出示課件)
那博物館和藝術館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呢?
五、升華第一段。(中國文化史、世界文化史)
六、總結。
圓明園的毀滅
眾星拱月的布局
不可估量 宏偉的建筑 有……也有……
珍貴的歷史文物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8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國恥教育的好題材。然而,作為小學生,什么是國恥,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太難理解了,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切身的體會。引領該文本,只有將他們至身其中,才可收到強烈的教育效果,融文本的工具性與價值取向為一體。
【設計特色】
用切身體會來點燃學生的激情。
【設計流程和意圖】 一、將心比心,走進文本。
(師手拿一同學漂亮的鉛筆盒)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個鉛筆盒漂亮嗎?
生:漂亮。
師:洪陽陽同學,這是你的鉛筆盒,你喜歡嗎?
生:喜歡。
師: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人強行把你喜歡的東西拿去,或任意砸碎,你會怎么樣?
生:氣憤得說不出話。
生:我會以牙還牙。
生:我會大口罵他是強盜、土匪。
……
師:是的,碰上這樣的事,每個人都作出不同反抗的表現。然而,在大約一百四十多年前,我們中國的土地上就遇到這樣的強盜,在我們國家的一個好地方,把里面的好東西搶去,拿不走的全部銷毀。
(用自身感受為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作鋪墊。)
二、走進文本,點撥激情。
(出示課題:21圓明園的毀滅)
師:誰來讀一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讀得真好!誰能說說他讀的好在什么地方嗎?
生:他讀出了惋惜之情。
生:他讀出了可嘆之情。
生:他讀出悲壯之情,就像一件極好東西讓人毀壞,心中充滿著激動和憤怒。
師:同學們,讀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圓明園是怎么被那些壞人毀掉的。
生:我最想知道圓明園是怎樣一個神秘的地方。
師:兩個問題不能同時一起解決,我們只好先解決一個是一個。那我們先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即圓明園是怎樣的地方。看一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幾個小節。
(生找具體描寫圓明園的小節,不到二分鐘,小手舉起了很多。)
(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生:第二、三、四小節都是寫圓明園怎么樣的。
師:找得好!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小節,誰來有感情地讀一下。
(生讀課文)
師:讀得不錯,誰能說說他讀出了什么?
生:他讀出了圓明園的建筑宏偉,園園相連,園中有園。
生:他讀出圓明園的造型很美,特別是“眾星拱月”一詞,讓人感覺圓明園她幾乎美到了極點。
師:是的,讓我們一起來學著他的樣,讀這一小節。
(生讀這一小節)
師:現在,我們來研讀第三小節,不發出聲音,用你自己的筆劃出圓明園的特別之處。
(生默讀文本,靜心劃句子,漸漸地有小手舉起來了。)
師:誰來先說圓明園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圓明園造得很特別,她把全國各地的美景都移到了園中。
生:她把外國的美景也移到了園中。
生:圓明園既有民族特色建筑,又有西洋景觀。
生:圓明園還把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也建造出來了,真是了不起。
生:圓明園的殿堂金碧輝煌。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金碧輝煌”?
生:“金碧輝煌”就是指顏色很漂亮。
生:“金碧輝煌”就是指金的顏色加上碧綠的顏色,看起來又富貴又美。
師:圓明園還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生:亭臺樓閣玲瓏剔透。
師:什么叫“玲瓏剔透”?
生:又小巧,又透明。
……
師:誰來說說該用怎樣的語氣才能把她的特別之處讀出來。
生:用一種贊美的語氣。
生:用一種自豪的語氣。
生:用一種讓人傾羨的語氣。
師:好!就讓我們用這樣的語氣自由讀這一小節。
(生有感情地讀第三小節。)
師:現在,讓我們再來學習第四小節,看看圓明園還有什么特別之處。請何煒寧同學來展示朗讀風采。
(生讀第四小節)
師:讀得真好!誰能說說好在哪里嗎?
生:讓人感到圓明園真的自豪極了,不但建筑宏偉,而且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師:仔細看課文,看誰有新的發現。
(生再次默讀課文)
生:它用一個過渡句聯接上下文,“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前一部分總結上一節內容,后一部分總起下一部分內容。
生:正文部分,先因后果。
師:你們讀得很認真,誰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說說這一小節主要寫什么嗎?
……
師:剛才學習的三個小節,你能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圓明園怎么好的嗎?
(生發言略)
師:讓我們再次來一起欣賞一下圓明園的特有風采。
(生深情并茂讀這三個小節)
(用充分展示美為更好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圖文結合,點燃激情。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圓明園是怎么樣的。
(出示圓明園廢墟圖片)
師:同學們,看了這個圖片,你最想說什么?
生:誰這么壞!讓一個好端端的寶地變成一片廢墟。
生: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的重大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重大損失!
師:講得真有水平!
生(重大發現似的):老師,他是從課文的第一小節引用的。
師:引用得好!我們也來引用第一小節,看看誰能比他說得更好!
(一生讀第一小節。)
師:沒錯,引用整段也可以,那么誰來說“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不可估量”是沒辦法估量,因為價值實在太高了。
……
師:看到這里,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這么好的東西到底是破壞的?
師:說的好,下面請大家認真自由讀最后一個小節,然后說說你的感受。
(生看課文最后一節)
生:真是一群禽獸不如的東西,拿不走還要毀掉,可惡極了!
生:我真想用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
生:落后就要受欺。
生:振興祖國,強我中華!
生:英法聯軍殘無人性,這是中國人民的恥辱,也是世界人民的恥辱。
……
師:是呀,只有祖國強大,才能不受欺侮。現在,雖然我們沒能力去做什么,但我們可以通過發奮學習,去努力爭取多為國家的強大而爭光。
(愛國之情自然升華。)
四、總結寫法,領悟升華。
師:請女同學讀第二、三、四小節,請男同學讀第一、五小節,看誰讀得最投入。
(生學深情并茂地讀)
師:大家都讀得十分投入,誰能說說課文的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作者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筆墨寫圓明園輝煌?
生:為了更加突出侵略者的可惡可恨。
生:為了更好地激起我們強烈的愛國熱情。
生:為了讓我們不忘國恥。
(自然引渡,并且那么一留一點痕跡。)
五、作業配合,理解深透。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一課,請大家寫一篇讀書筆記,在文中談談你讀了這篇文章后的想法。
(生交頭議論,作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
(從讀到寫,從感到悟,產生理解上的質的飛躍。)
【課后反思】
這是一篇很好的國恥教育題材。設計時,我抓牢了四個情。一是切身感受的情。因為什么是國恥,對現在的小學生來說確實很難理解的。新課程標準中是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這個生活化,就是小學生閱讀文本要有切身感受。可國恥怎么去感受呢,哪里有切身感受的機會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他們身上現成的素材。如果你自己心受的東西讓人強行搶去,或強行毀掉,你會有什么感受。這樣,他們就知道了讓人欺的真實感受。這樣,就為文本的理解打下了伏筆。二是通過文本閱讀產生的愛圓明園之情。三是侵略者犯下的毀滅之罪,通過圖片展示,激起他們心中強烈的愛國之情。四是通過最后一節文本朗讀感受觸目驚心的強盜行徑,是多么的可恥可恨,再一次掀起愛國熱情的高潮 。
結果,預設成功。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9
【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學情分析】
因為介紹的內容都已經消失,無法再現,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的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憑借插圖,也可以通過收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歸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學目的】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3、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我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頤和園》,知道了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座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古典園林,在園內外享有很高的盛譽。在北京西北郊還有一座被譽為“萬國之園”的皇家園林。遺憾的是,這一園林藝術杰作,被英法聯軍劫掠和焚燒,使一代名園化為廢墟。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了解一下昔日園林的風采和侵略者對它的毀滅情況。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圓明園過去的輝煌和被毀滅。)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⑴ 記清字形:
“置”是上下結構,下面的“直”字里面是三橫。
“統”是左右結構,右邊是“充”字,不要寫成“流”字的右邊。
“略”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田”字,右邊是“口”,不要把兩部分顛倒了。
注意“損”和“捐”;“銷”和“鎖”;“征”和“證”幾個形近字的區別。
⑵ 理解詞語的意思:
西洋:泛指歐、美各國。
先秦:即秦統一中國以前,一般指春秋戰國時期,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離清朝2000多年。
瑰寶:特別珍貴的東西。
估計:量,讀“liang”,推算、計算的意思。
眾心拱月:拱,環繞。無數星星環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不要把“碧”誤寫成“壁”。
玲瓏剔透:玲瓏,精致靈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瓏,精致奇妙。
三、簡單介紹圓明園
四、鞏固練習
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層次
1、自己讀課文,想想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練習分段。
2、全班討論課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具體介紹當年圓明園的輝煌景觀。
第三段(第5自然段):講英法侵略者毀滅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二、學習課文內容
朗讀第二大段,了解圓明園的過去。這部分主要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景觀。是從三方面具體介紹的:先介紹了圓明園的位置與總體布局;再介紹園中的各種景點;然后介紹了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和奇珍異寶。
1、先讀第2自然段。標出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舉世聞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有名。
2、讀讀第3自然段:
畫畫圖內有哪些美不勝收的景觀,從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個分號,包括兩個分句,從第一個分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可以想像出園內不計其數的宮廷建筑各具風格,千姿百態。第二個分句“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體東西表現事物的某種意義。封建帝王為了變變花樣,換換口味偶爾也想上街逛逛,到農村看看,就在園特造了一座“舍衛城”(即買賣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興致來了,要逛街,就得馬上把買賣街布置起來:宮監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藝人、游人,各處響起叫賣聲,做各種交易,很像個熱鬧的街市。
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紹了圓明園在園林建筑上的幾個主要特點。請同學一一說出來。想想自己說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帝王們為了享樂,不惜代價把全國名勝移置園中。
二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風格。
第六句對全段進行了概括總結。寫出了在園內游覽的感受,通過這些感受來贊嘆圓明園匯聚天下風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風格的建筑藝術,贊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的這一世界園林奇跡。
3、讀第4自然段:
想想為什么說圓明園“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有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歷代名人書畫、各種奇珍異寶。)
老師適當補充一些具體內容,讓學生易于體會圓明園的文物價值。
從收藏時間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從收藏時間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銅禮器;有歷代名人書畫,而這些絕大部分是真跡,許多是孤本;還有很多珍寶及外國進貢的珍稀禮品。所有這些文物,對于研究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國古代的文明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不少都是無價之寶,所以用“最珍貴”來形容。
三、鞏固練習
熟讀前兩部分課文,請同學交流讀后的體會、心情。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讀讀課文:
想想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2、展開討論:
把最讓你氣憤的地方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氣憤?
重點理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闖進”說明他們簡直是強盜,接著一層深一層地揭露侵略者的強盜行徑:只要能拿的,一點兒不留;拿不動的,用大車、牲口搬運,也不落一點兒;拿不動、運不走的,沒有辦法了,也不放過,想辦法也要破壞掉,毀掉。多么令人氣憤!有資料記載,講強盜們“遇珍貴不可攜的如銅器、瓷器、楠木陳設等,則以棒擊毀,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們搶掠、毀壞還不成,進而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三天”,不僅使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名園化為一片灰燼,而且國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也被大火燒掉了。
二、學習第一段
讀第一段,體會“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意思。
(說明損失巨大。)
三、討論問題
課文題目是“圓明園的毀滅”,可為什么用較大篇幅寫了它輝煌的過去?
課文用較大篇幅寫了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突出了他的雄偉壯觀和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而正是這樣一座世界聞名的園林,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這兩部分內容緊密聯系,更能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無比憎恨的感情。
四、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自由發言,暢所欲言。)
圍繞兩方面內容:對優美園林和勞動人民的贊嘆,對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國恥,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五、鞏固練習
分段練習背誦課文。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10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內容短小卻內涵豐富的精讀課文。課文圍繞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和它的毀滅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引發了讀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構思巧妙,題目雖然是《圓明園的毀滅》,重點卻從圓明園布局之巧、建筑之美、收藏之豐3個方面寫了圓明園的輝煌。學習本文重難點在于如何使學生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由于本課內容離學生現實生活比較久遠,而且五年級學生剛步入高段,在理解課文和感悟語言文字等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要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就要做到讓學生課前大量搜集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年段和本冊書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力求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和抓住關鍵字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在此基礎上,學習英法侵略軍毀滅圓明園的過程,激發學生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目標
(一)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舉世聞名、眾星拱月、估量、損失”等詞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第3、4自然段。
(三)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使學生牢記國家恥辱,不忘民族傷痛。
(四)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體會作者構思的匠心獨運。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
(二)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能正確讀寫文中的生字詞。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把握圓明園的輝煌,背誦課文的第3、4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圓明園的輝煌。通過讀書,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四)感情朗讀,背誦課文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品讀課文第5段,體會“毀滅”的慘烈。
(二)讀寫結合,感受和表達學習后的情感。
(三)統觀全文,領悟文章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品味重點字詞句,理解文章內容,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強化所學
1.了解學生對文章主要內容的把握及圓明園輝煌重點的掌握。
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經過昨天的學習,作者圍繞圓明園的毀滅寫了哪些內容。
課文主體寫了昔日的輝煌,關于輝煌又寫了什么?
2.了解學生對文章重點段落的背誦情況。
在這些內容中最精彩的是文章的3、4段,同學們背下來的嗎?誰能嘗試背一下?
(二)研讀“毀滅”,重點品讀
1.學生自讀第5段,圈點批注重點字、詞、語句并標出,聯系上下文體會和理解“毀滅”的慘烈。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對第5自然段進行充分閱讀,邊讀邊在文中找出關鍵的字詞句,并聯系上下文讀出自己的理解。
2.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談感受,指導感情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侵入、闖進、統統、掠走、任意”等詞語和“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等語句。同時,要引導學生聯系前文,想象畫面,深入體會侵略者的野蠻和殘暴。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圓明園被毀滅的惋惜之情。
3.回扣前文圓明園的輝煌,體會圓明園毀滅的不可估量損失。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三)讀寫結合,遷移運用
1.再次回讀課文的第3、4自然段,回憶圓明園的輝煌。
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毀于一旦了,現在留下的只是一片廢墟,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文字回憶昔日輝煌的圓明園了,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的第3、4段,把圓明園的美麗留在心中。
2.通過對比,讀寫結合,表達感受。
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毀滅了,不僅中國人看不到了,外國人也看不到了。這不僅是中國的悲劇,也是世界的悲劇。(出示圖片)大家看,這就是今天的圓明園,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是老人,還是孩子,當你走到圓明園的時候,你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請拿起你的筆,把它寫下來。
(四)留有余韻,思考結課
結束語:偌大的一個圓明園,偌大的中國,為什么三千侵略軍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擁有無數雙有力的手和堅強的臂膀的國人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圓明園毀于一旦?每個人都在問為什么,為什么?過去在問,今天還在問。
作為后人,我們還要不斷地思考:今后要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11
讓學生深而真地感
———竇桂梅《圓明園的毀滅》課案精彩片段賞析
蔡海鵬
(《教師之友》 走進課堂欄目)
【課案片段一】
師: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法國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圓明園是怎樣的呢?拿出雨果寫的文章,有選擇地讀一讀。
生:“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
生:“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師:好,我們再一齊讀讀雨果的話———
生:“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
師:書中概括地說———
生:“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
師:現在,回過頭來再讀課文,讓我們一起和你陶醉在這恍若月宮的圓明園中。(個人讀,美讀課文2-4段。)
【賞析】
竇桂梅老師的“三個超越”之一是對教材(文本)的超越,后來,她所倡導的“主題教學”又主張圍繞一個主題提供給學生多個文本,讓學生在與多個文本的碰撞中深化自身的感受。上面這個片段就很好地體現了她的這個主張。《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對圓明園的景色和文物描寫得比較簡單,學生從中還不能充分感受到圓明園的美麗迷人,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竇老師將一篇拓展性的文本《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拓展性閱讀,學生對圓明園的感受逐漸由“平面”趨于“立體”,由“單薄”趨于“豐滿”,學生在進行語言量的積累的同時,語言的領悟力也在不斷提高。拓展性閱讀之后,竇老師讓學生回過頭來再讀課文,這個時候,學生對課文內容一定有了更深更廣的感受,也就自然能夠讀出真切的感情。在體會圓明園的“不可估量的損失”的過程中,竇老師再次補充了一些片段性文本,具體再現了侵略者大肆搶劫、任意毀壞,最后焚燒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這些補充的文本與課文內容相互照應、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多個文本整合成一個三維立體的“集成塊”,最終達到了“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
【課案片段二】
師:一天多少小時?(學生回答24小時)
師:三天三夜多少小時?(學生回答72小時)
師:一小時多少分鐘?(學生回答60分鐘)
師:三天三夜多少分鐘?(學生回答4320分鐘)
師:4320分鐘是多少個半分鐘?(學生回答8640個半分鐘)那么會燒掉些什么?
師: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放無聲錄像,是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火燒”半分鐘,想象會燒掉什么?(全體靜默,出示畫面:烈火熊熊,濃煙滾滾的半分鐘)
師:這半分鐘,感覺長嗎?(學生答感覺長)
生:會燒掉許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畫家、書法家的作品。
生:會燒掉許多華麗的絲綢和衣服。
生:會燒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奇珍異寶。
師:把這8640個半分鐘加起來,想象一下,而且是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啊。
……
【賞析】
課堂教學的環境與氛圍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情感,強化學生的感受,推進教學的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面這個片段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環節,但我覺得卻是整堂課的亮點之一。細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在這個環節中,竇老師其實主要想問學生一個問題:三天三夜大火會燒掉些什么?為了使這個問題真正能鼓起學生想象的翅膀,竇老師采取了情境式的提問方法(我們可以將這種問題情境稱為“階梯式”問題情境)。首先,運用一些小問題作為鋪墊,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時間之長。然后,竇老師啟發學生,燒掉一幅世界名畫只需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只需幾分鐘,為學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經驗支撐。接著,播放烈火熊熊的無聲畫面,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鐘會燒掉什么?可以說,這全場靜默的半分鐘是情感流淌與撞擊的半分鐘,是想象的翅膀舒展與翱翔的半分鐘,是內心憤怒與惋惜的半分鐘……雖然全場靜默卻“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半分鐘是課堂中的一個“空白”與“間歇”,這種“空白”與“間歇”為學生想象與感受留下了空間;這樣的“空白”與“間歇”如同國畫中的“飛白”一樣,是一種“美”。最后,竇老師再次讓學生想象:在一萬多個會堂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會燒掉些什么?這個教學環節,教者所設計的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學生的情感也在逐漸地被喚醒與激發,這個細節充分反映出教者高超的教學技藝。
【課案片段三】
師: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在黑板上的連接詞前面加“沒”、“了”。一邊添加一邊讓學生跟讀。比如,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
師:下面出示書中的句子,請同學們用變化了的連接詞再說話。
生:圓明園中,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
生:沒有了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還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生:園中不僅沒有了民族建筑,還沒有了西洋景觀。
生: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沒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也沒有了。
師:還可以換一種說法,比如,金碧輝煌的殿堂———
生:“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也沒有了”!
生: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沒有了,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也沒有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都沒有了。
……
【賞析】
葉圣陶先生講“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何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竇桂梅老師也曾說,教師要有意識地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策源地。在上面這個片段中,竇老師巧妙地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通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轉換,在原有文本的基礎上創生出新的文本,讓學生通過對新文本的閱讀加深對原有文本的理解與感受。“有……也有……”、“有……也有……還有……”、“不僅有……還有……”與“沒有……”、“也沒有了……”、“沒有了……還沒有了……”這幾組詞語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而這種強烈的反差必定形成一種“張力”,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痕。教者雖然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但實質上卻在積淀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情感在朗讀比較中得到了升華。
“文本轉換”是竇老師常用的一種方法,記得竇老師教學《落葉》一課時,在讓學生朗讀“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作船。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傘。”這三句話時,也沒有滿足于學生將這三句話讀好,而是向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將課文中的“小蟲”、“螞蟻”、“小魚”換成“我”,而且要發揮想象,說的句子要與課文中的不一樣。在竇老師的啟發下,學生迸發出無數創新的火花。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地上,我爬過來,躲在里面,把它當作溫暖的被子”;有的學生說:“樹葉落在溝里,我爬上來,坐在當中,把它當作小竹筏”;有的學生說:“樹葉落中河里,我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一頂帳篷”。文本的轉換為學生的思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使學生在想象說話中獲得了新的體驗。
【課案片段四】
師: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歷史,回到144年前做一次小小的體驗。如果你是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一國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輔佐皇帝參與國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衛國家領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
面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行徑,你會怎么做?請自己選擇一個角色靜靜想一想,一會兒請你實話實說。(學生講其中的一個角色的時候,老師緊緊圍繞這個角色進行討論,直到完了再講下一個角色。)
生:我若是當時的皇帝,我會號召所有的百姓團結起來,即使用長矛、弓箭,也能對付洋槍洋炮。只要團結,就有希望。
師:雖然你的皇權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發動群眾———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會建造圓明園。我會把所有的錢用作軍費。當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時,我會派出軍隊與他們戰斗。如果打不贏,我會與他們談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會給皇帝建議,派人去留洋,學成歸來后制造自己的槍炮。
生:我是北京城的一位老百姓,我會動員號召其他百姓團結起來與敵人抵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會和他們血戰到底。即使我犧牲了,我的身體也要倒在圓明園里成為敵人的絆腳石!
……
【賞析】
角色體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扮演角色,一種是進入角色。進入角色是一種境界。學生進入了角色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學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寬了思維的空間,增強了思維的序列性,學習效果自然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進入了角色,他就會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歷史、感受人生,這樣,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實處。在上面的片段中,竇老師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皇帝、大臣、士兵以及老百姓,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想象一下,面對侵略者的暴行,自己會怎么說,怎么做。在教者的啟發下,學生走進角色,成了角色,他們思緒萬千,在強烈愛國情感的推動下,他們暢所欲言,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此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深而真的‘感’永遠比細而碎的‘懂’更重要。”筆者認為,她的這一堂課不但充分詮釋了這個觀點,而且讓學生在多元的感受中獲得了一次難以忘卻的生命體驗。
(蔡海鵬:江蘇省如東縣拼茶小學,226406)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12
【教學理念】
特級教師賀誠曾經說過:“在語言文字明亮而透徹的深處,映照著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它是文化的載體,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不僅需要語言文字的操練,而且追求情感的融會與靈性的感悟。語文,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生命。”《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力圖讓孩子透過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深處的情感和生命,牢記屈辱,增強責任感。
【預設目標】
1、運用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學會文中的生字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的品味、感悟等,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3、通過質疑、體驗等辦法,感悟文章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破題引入,據題質疑
1、揭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聲讀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日月普照的明;“園”是萬園之園的園。
2、通過課件和圖片資料等介紹圓明園,自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心情。
3、假設:
如此恢宏的建筑,如此無價的文明,可是有一天,有人卻將它毀于一旦,使它成為了一片廢墟!你有什么感受?你會發出什么疑問?
(學生自由匯報,教師小結規類:為什么會毀滅?怎么毀滅的?誰毀滅了圓明園?后果有哪些等。)
4、整體感知課文。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詞,讀通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反饋、小結:
用自己的話介紹圓明園的毀滅的后果是什么?課文中有一個自然段概括了毀滅所造成的損失。
3、引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正音:不可估量。
先解釋字面意思:無法計算和估計。
三、學習“毀滅的過程”
1、默讀具體介紹圓明園毀滅過程的語段,說說自己的感受。
2、交流感受:
可恨、憤怒、咬牙切齒……
3、再次讀文,用筆圈出讓你最恨的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學生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學生先匯報個性感受,教師組織其他孩子展開討論補充,最后進行小結。)
例如:凡是、統統、實在、任意──侵略者像強盜一樣,毫無人性。
5、感情朗讀,用朗讀表現自己的感情。
四、品讀“圓明園的輝煌”,感悟寫法
1、教師反問:
課文的題目和重點既然是寫“圓明園的毀滅”,為什么還要寫它的輝煌呢?
2、小結寫法:
引讀2~4自然段。
3、魯迅說過:“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我們將它改成肯定句:圓明園的價值在祖國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
請細細品讀2~4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學生自由匯報,教師歸納:
哪些語言寫出了圓明園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隨機進行詞句的歸類。)
舉世聞名,眾星拱月。
(用簡筆畫表示。)
有……也有……;有……也有……;不僅有……還有……;不但……還……
飽覽、漫游、置身。
幻想的境界、天南海北、風景名勝、歷史文物、青銅禮器、奇珍異寶……
5、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練筆
觀看圓明園毀滅的影片片斷,拓展欣賞雨果關于圓明園毀滅的信,向侵略者寫一封控訴他們罪行的信。提示運用文本中的詞語和句式。
《圓明園的毀滅》練習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成語積累訓練。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最后一段,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態度:
⑴ 有感情朗讀課文。
⑵ 習作訓練。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成語接龍,分類成語
二、復習導入
導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三、學習新知
1、板書課題。
2、《學習指南》提出學習要求。
3、學生自主學習第五自然段。
4、合作交流:
不明白地地方和你的收獲。
5、學習成果匯報:
⑴ 說話訓練:
“先……再……最后……”;“不僅……還……”
⑵ 換詞法學習:
“凡是”,“統統”,“任意”。
6、朗讀指導。
7、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斷。
8、說話訓練:
你想說點什么?
9、朗讀。
10、質疑:
圓明園到底毀滅了些什么?
11、導讀第三,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讀“雨果贊名園”。
2、寫作提示:
你想學學大文豪雨果嗎?你能為讓全人類魂牽夢引的圓明園寫點什么嗎?
3、片斷寫作練習。
4、片斷寫作展示。
五、小結,作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