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案(通用4篇)
《勞動》教案 篇1
學習折紙飛機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與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讓學生在觀看國產飛機圖片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激情;
3.讓學生學會紙飛機的一些兒常用折法;
教學內容:
1. 引題:有人說,理想是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由黑暗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老師想問一下,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呢?(注:可以讓學生思考1分鐘,然后讓大家舉手發言,亦可點名發言。總之,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教師總結:同學們的理想都很好,希望你們以后多多努力。剛才某某同學說想當一名飛行員,請問誰能描述一下飛機的樣子?你能說出幾種比較的飛機的名字嗎?
2.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兒的飛機的圖片,并對中國的飛機予以重點介紹。
3. 在生活中,我們通過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見過飛機,但是大家可能沒有親手沒過飛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紙飛機的折法,滿足大家的愿望。(由教師示范幾種折疊紙飛機的方法,讓大家觀摩)
4.讓學生6人一組,運用創造性思維,集思廣益地去學習和創新紙飛機的折法。(可以點名讓每個小組到講臺上展示成果,由大家進行評選。然后,讓大家相互贈送紙飛機,并寫上祝福語)
5.可以向學生簡單講述一下紙飛機的飛行原理,但不要求學生掌握。(紙飛機的飛行原理與實際真飛機的飛行原理是一樣的。即飛機在飛行時,機翼上下的空氣運動速度不一樣,機翼上快,機翼下慢,根據伯努利流體力學方程(流體速度越快,其壓力越小),機翼上下就有壓力差,其差就是上升力,將飛機上舉而飛行了)
6.結束:時間過得真快,這節課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今天我學習了紙飛機的不同折法,并欣賞了一些兒飛機的圖片。希望大家課后積極思考,創新幾種紙飛機的折法,老師可是會獎勵一朵小紅花的哦!好了,下課!
教學評價:
1.讓學生以5——7人為一組,將小組的紙飛機進行評選,選出最為優秀的一個;
2.將各小組選出的紙飛機統一放到講桌上,讓大家互評,選出較好的三個;
《勞動》教案 篇2
第三單元唱著歌兒去勞動
教學內容:
1唱《勞動最光榮》《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快樂的小木匠》《懶惰人與勤快人》
2聽《鐵匠波爾卡》
3動《粉刷匠》《憫農》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到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到創造財富的愉快,并產生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干的雙手的意識與愿望。
2通過參與歌表演律動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感受勞動歌曲的特點,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的運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創造,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3學生學會用歡快活潑有彈性的聲音唱歌,能熟練的背唱《勞動最光榮》,有表情的演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快樂的小木匠》《懶惰人與勤快人》,并學會用簡單的節奏為歌曲伴奏。通過簡單的二聲部說唱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多聲部音樂的藝術魅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動歌表演《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教學目標:本節課通過舞蹈、手語以及手工活動,使學生了解人類的雙手不但能勞動,從事藝術活動,還能傳達情感。使學生有把自己的手變成一雙勤勞、能干的雙手的意識與愿望。
教學過程:
一我們的雙手會做事:
1、音樂律動:《手操》拍手、轉手、舉手、壓手指、做小螃蟹、小雞嘴……
2、導語:師:剛才我們的雙手做了很多動作,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手還能干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小的一雙手怎么可能會做這么多事情呢!老師不太相信,有的小朋友只會用嘴巴說,根本就不會做,那你們一定要做給老師看了我才能相信你們。下面我們分小組準備,看哪個小組想出來的動作最多,哪個小組的小朋友最能干。
3、小組討論。(背景音樂《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第一組:勞動的(掃地、擦窗、……)
第二組:生活的(吃飯、穿鞋子……)
第三組:工作的(司機、警察……)
第四組:藝術的(舞蹈、手工制作……)
第五組:運動的(跑步、游泳……)
第六組:游戲的(手影、老鷹捉小雞……)
4、個別表演:每小組上來排一橫排一個一個表演自己想出來的動作,下面的同學模仿。
5、集體表演:隨著《我有一雙萬能的手》表演手可以做的動作。
6、學唱《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二我們的雙手會說話:
師:小朋友的雙手真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那你知道不知道手還可以講話呢!生活中那些人是要用手來講話的?(聾啞人)那他們為什么一定要有手講話呢?(因為他們聽不見,講不出話來……)有些小朋友一生出來就是聾啞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沒有人講話、沒有音樂聽、自己有許多話要說卻不會說,真可憐呀!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小朋友也不能去歧視他,我們還是要跟他們交朋友,用我們的愛去幫助他們!
三能干的雙手做游戲:
1、宣讀游戲規則:
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四道題目,每小組就分別請四位同學上來猜,其他組員用動作提醒他答案,一定不能用嘴巴說,否則做棄權。看最后哪組猜對的題最多便獲勝。
2、游戲
四結束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唱《懶惰人與勤快人》
動《粉刷匠》《憫農》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用歡快活潑有彈性的聲音唱歌,能熟練的背唱 有表情的演唱《懶惰人與勤快人》
2通過參與歌表演律動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感受勞動歌曲的特點,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的運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創造,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出示空房子。師:你能使空房子變漂亮嗎?生討論
2貼畫,聽音樂。
3一部分學跟錄音唱《粉刷匠》,另一部分學生按節奏輕輕為歌曲伴奏以“刷—︱刷刷”的聲音或“ 刷刷︱刷刷”
二新授
1師:粉刷匠很愛勞動,人人都稱贊他是個勤勞的好孩子。勤勞的人總會有很多收獲。聽《懶惰人與勤快人》
2你又聽到了哪一種人?懶惰人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
3學習歌曲
a師范唱,生為師伴奏。
b生學唱。
c自由做動作。
d兩兩面對面分別做勤快人與懶惰人表演。
4勤快人還會做哪些活呢?{自編歌詞}
a小組討論
b分4小組回答討論結果
c4小組唱出自編歌詞
d學生評價
三我的創造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再讓學生按一定節奏朗讀,請學生說哪種讀法更具音樂性。
2讓學生按課本上圖示練習二聲部朗讀{制作卡片}
3請學生按自己的設想移動卡片上的文字,并按新排列節奏作誦讀練習。
四結束。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容
1聽《鐵匠波爾卡》
2唱《快樂的小木匠》
3歌表演,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目標:
1能熟練的有感情的演唱《快樂的小木匠》,并從中體驗到勞動創造財富的快樂。
2通過聽賞《鐵匠波爾卡》,學生能感受到音樂的基本情緒,并能隨著音樂即興表演。
3在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教學過程
1律動《鐵匠波爾卡》
2導語
師:課本上有三幅圖,圖中人們在干什么?[生答]
師:對,他們正在辛勤的勞動,享受著勞動的喜悅。
3揭示新課內容[展示動畫:大森林]
師:小朋友,在這片密密的大森林里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他是誰?[動畫;小熊貓從木房走出來]
4初步感受歌曲。
師:他在干什么?[生答]
師:對,原來小熊貓是位木匠師傅,他以前干活很馬虎,他以為木匠活很容易做,結果做出來的東西既粗糙有不牢固,出盡洋相。后來,他改正了錯誤,專心干活,做出來的東西既漂亮有牢固。
5發聲練習
53 16︱ 53 2︱ 53 2︱ 53 16 ︱52 1︱ 52 1︱
6節奏練習
a聽辨模仿
刨木花:嚓嚓 嚓嚓︱ 嚓嚓 嚓 ︱
拉大鋸:沙 沙 ︱ 沙 沙︱
釘小釘:叮叮 叮叮叮︱ 叮叮 叮︱
b綜合創造訓練。
學生把以上幾種節奏連起來讀,然后按幾種節奏創作小快板
7學唱歌曲
a理解歌詞
分角色讀歌詞,齊讀歌詞
b范唱
c模唱歌曲
d歌曲處理。
小結
《勞動》教案 篇3
義務教育九年制音樂教科書一年級第一冊第六課《 愛勞動 》設計: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歡快情緒和音樂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體會本課主題--愛勞動。
2.以不同的情感和聲音演唱《洗手絹》、《大家愛勞動》,表達歌曲的內容。
3.能夠編創歌詞、編創動作表演,以及“勞動”主題的編創嘗試,并表現“勞動”的主題。4.通過圖譜“走嘔”的學習與實踐,掌握二拍的時值。復習一拍、半拍時值并與二拍聯系區別 教 學 內 容
聆聽《勞動最光榮》 理解勞動光榮的道理,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勞動。
聆聽《三個和尚》啟發學生理解勞動換來美好生活的道理。全體學生在復聽音樂時隨著音樂表演,鼓勵學生進入角色,合上音樂的節拍,用自己創造的動作,表現勞動的愉快心情。
表演《洗手絹》
引導學生編詞演唱,讓學生思考填哪個勞動的詞適合演唱以提高學生編唱和表演的興趣。創編動作表演時,可讓學生分角色,并注意語氣與動作。
表演《大家來勞動》用輕而蘊含力量的聲音演唱《大家來勞動》,感受、表現歌曲堅定有力的音調。演唱時要注意強調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動力感。創編出多種勞動動作和著節奏進行合作表演。
編創與活動
1、掌握“x -”的節奏,兩個“走”是兩拍,四個“跑”是兩拍,一個“走嘔”是兩拍。學生可分成三組依次讀出,再看教師指揮,形成三聲部節奏聲勢,反復讀,看手勢結束。為了讀的準確可邊拍手邊讀,準確掌握其時值。
2.創造“勞動”的聲響,是一種趣味節奏練習。可啟發學生想像校園勞動的各種聲音,大同學幫助小同學修桌椅的聲音:“叮當”“叮叮叮”。同學們在操場上用大掃帚掃地的聲音:“刷!—刷!—!”學生在教室里擦桌椅的聲音:“擦!擦!”。讓學生看圖自己安排勞動聲音出現的先后,最后匯合在一起,形成多聲部的勞動節奏。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勞動最光榮》
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兒童情趣油然而生。開頭由器樂引子描繪天慢慢亮了起來,引出孩子們活潑而富有生氣的歌聲:
這8小節為兩個樂句的樂段,是全曲的主題。后面各個段落是主題的變化重復,一共變化重復了三遍,構成了在民歌和民間兒歌中常見的“分節變化重復曲式”。通過聆聽《勞動最光榮》,讓學生想象其歡快的音樂情緒,使學生建立起從小熱愛勞動的樂觀態度。
2.民樂合奏《三個和尚》
《三個和尚》是動畫片《三個和尚》的音樂。樂曲以民族樂器的獨特音響描繪出“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經過。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和尚念經時的生動形象。板胡代表小和尚;墜胡代表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胖和尚。三種樂器輪流演奏,好像和尚們在對話。沒水吃了三個和尚均拉長了臉,三樣樂器“嘰嘰喳喳”奏個不停,尾部拖著一個幽默的長音,表示三人爭吵不休;而當寺廟著火三人救火時,三種樂器則此起彼伏,抑揚和諧,表現了三人齊心協力撲滅火災時的忙碌情景。樂曲以簡單的三件樂器描繪了生動有趣的三個人物形象,展現了繁忙的挑水滅火的勞動情景,學生可從中體會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情緒,想象所表現的不同內容。
3.歌曲《洗手絹》
《洗手絹》是一首具有民間童謠風格的歌曲。曲調短小、流暢,并具有節奏性強、運用襯腔等勞動歌曲的特點。全曲使用素材節省,旋律易唱易記,輕松活潑,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從小熱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愛形象。
4.歌曲《大家來勞動》
《大家來勞動》是一首描繪勞動生活的創作歌曲,2/4拍,五聲宮調式,四樂句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整齊,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旋律鏗鏘有力,采用重復的手法模仿勞動號子的音調,生動地描繪了大家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努力勞動的情景。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掌握二分音符,復習、區分四分、八分音符;學唱《大家來勞動》找到歌曲中的不同時值音符并用樂器伴奏;聆聽《三個和尚》感受歡快詼諧歌曲情緒發揮想象和角色表演。 教學重點與難點:二分音符時值的掌握創編、歌曲中力度、情緒的領會。重難點的解決:通過游戲、動作創編、故事激趣等方法解決教學準備:多媒體、木魚、碰鈴、節奏圖譜、頭飾等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復習鞏固這三種時值音符、創編節奏、合作分部演奏。聆聽《勞動最光榮》、復聽《三個和尚》把兩首歌作比較,理解勞動換來美好生活,激發熱愛勞動的情緒,引導學生主動學唱、表演《洗手絹》。略…………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組織教學今天老師請來一個小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學習二分音符小烏龜,你走得好慢,好累呀,我們一起幫你叫口號吧? 走 哦自編幾個二拍的動作從學生的創編過程中講解二拍的時值快慢你們的動作真可愛,真像小烏龜,大家都知道烏龜的動作比較慢,我們把這些比較慢的動作、聲音叫做:走 哦 可是到底有多慢該怎樣的標準呢?誰動動腦筋到底是多長時間呢?比較二分、四分、八分(二拍、一拍、半拍) 游戲:請你猜猜我是幾拍?發出多種聲音、動作嘿唷喲呵—學習新歌《我們大家來勞動》請你猜猜我在干什么?唱歌曲前兩小節真聰明,獎勵你們聽這首《我們大家來勞動》你覺得這首歌好聽嗎?(為什么?)心情怎樣?再聽哪幾句你最喜歡?邊聽邊表演把二拍子的強弱特點用動作表現出來你們真能干,表演得好看,歌又好聽老師太喜歡你們了,老師聽出來你們唱這首勞動歌很開心,要真正的要你們勞動你們也能這么開心嗎?聆聽《三個和尚》你們真是好樣的,可是有三個和尚呀比你們差遠了,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和尚是怎么回事?故事讓你懂得了什么?三個和尚的故事真有趣自己想來演演嗎?下課找個搭檔試試,在音樂聲中畫自己要扮演的和尚,做個頭飾。扮演烏龜的同學慢慢走進來在教室里慢走一圈,邊走邊念:“走哦”小烏龜走 哦小朋友好!這是我剛學的烏龜舞,你們和我一起跳好嗎?做一些二拍的動作創編自由探索、聯系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狗熊:走 x兔子:跑跑 列舉多種聲音、動作做對比練習區分跑跑、半拍走、一拍走 哦 二拍勞動安靜的聽,獲得整體印象初步感受情緒選出自己所喜歡的邊聽邊動拍 點1 2 我們不做小懶蟲初聽《三個和尚》感受音樂的詼諧,富有變化性。懂得故事情節和寓意。自己動手制作和尚頭飾富有童趣的開場接觸二分音符念動學習二拍主動探索出時值長短 互動式的游戲練習更有趣味不知不覺地過度到課的下一環節分步熟悉歌曲,聽唱學習歌曲通過動畫片引申教育意義并為下一課時打基礎讓三個和尚的形象更深入印象,有助于音樂形象的表現練習動手能力、課后作業
《勞動》教案 篇4
課前組織活動:
老師播放歌曲《勞動真光榮》,學生聽歌曲。
師:歌曲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1:勞動的創造最光榮。
生2:勞動最光榮。
生3:勞動創造一切。(老師板書:勞動)
師: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勞動人民在地里辛辛苦苦勞動的情景。
生2:我想到了有關勞動的古詩《鋤禾》。(學生一起背)
生3:我想到了以前學過的有關勞動的課文《管道》,我從中明白了付出勞動就有回報。
一、導入
師:這節課讓我們一齊走進吳運鐸的《勞動的開端》。(老師板書課題)
師:你怎么理解“開端”?
生1:開始。
生2:第一次。
師:作者“勞動的開端”是從什么開始的?
生:作者“勞動的開端”是從第一次挑煤開始的。(老師板書:挑煤)
師:那時我只有多少歲?你今年幾歲?
生:那時我只有12歲。
師:你今年幾歲?(有的學生說11歲,有的學生說12歲。)
師:也就是說,作者和我們的年齡差不多大,你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生1:我想要什么,媽媽就給我買什么。
生2:我什么活也不要干 。
生3:父母非常疼愛我。
師:是啊,我們是多么的幸福。我們可以坐在寬敞的教室里讀書學習;我們可以過得衣食無憂。那你們想了解作者的生活狀態嗎?
師:那好,讓我們走進課文。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想一想你想用文中的哪一個詞概括作者挑煤的過程?
生:艱難。(板書:艱難)
師:好,快速地默看課文,看誰能把這種“艱難”找出來?注意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把你找到的語句畫下來。
二、品讀課文,感受勞動的艱辛
(以下句子的學習順序可以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
(一)工人進出連腰也伸不直,像狗以一樣爬進去挖煤,又像狗一樣把煤從窯里拖出來。
師:這里把工人比作狗合適嗎?
生:不合適。
師:你想把它換成什么?
生1:嬰兒。
生2:駝背的老人 。
生3:小貓。
……
師:把你想換的詞放在原句中讀一讀,再和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好?為什么?
生1:還是比作狗好,因為用狗比喻人可以看出工人地位的低下。
生2:還是比作狗好,因為用狗比喻人可以看出窯主根本不把工人當人看。
師:我們這些比喻能行么?為什么?
生:我們這些比喻不行,因為這些比喻看不出工人地位的低下。
師:當作者把自己比作狗一樣,想象一下他的心情會怎樣?
生1:他很難過。
生2:他很無奈 。
生3:他很傷心。
師:把我們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吧。(學生讀句子。)
教師小結:工人勞動這么差,而且窯主又不把工人當人看,可見作者勞動的艱難。
(二)我忽然摔了下來,好像落在萬丈深淵里,渾身疼痛。原來桌子被人抽掉,礦上的辦事人來開磅稱煤了。
師:句中的哪個詞吸引了你的目光?為什么?
生1:句中的“忽然”吸引了我,按說如果抽桌子應該叫醒“我”,可是辦事人連聲招呼也沒打就把“我”摔了下來,可見辦事人根本不把工人當人看。
生2:句中的“萬丈深淵、渾身疼痛”吸引了我,這說明“我”摔得非常重。
生3:句中的“抽掉”吸引了我,這說明辦事人態度的冷漠,不管別人的死活。窮人是沒有地位的,到哪兒都要受欺負。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能抓住重點詞來體會作者的感受,把這些詞放在句子中讀一讀吧。(學生讀)
師:聽了你的讀,老師知道窮人做工真不容易,到哪都要受欺負。讀一讀老師發給你的資料吧,相信你的感觸會更深。(學生讀資料《〈包身工〉節選》后談感受)
生1:“蘆柴棒”處處受欺負。
生2:這些工人一點地位都沒有 。
生3:這些工人連起碼的自尊都沒有了。
老師小結:在舊社會,窮人是沒有地位的,處處受到欺侮,所以在這種條件下,更顯得作者挑煤的艱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三)從擔子重感受生活的艱難
師: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16-21段吧,看看文中通過描寫擔子重來表現挑煤的艱難的語句有哪些?(學生找句子,老師出示句子)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些話,想一想哪句話給你的感觸最深?(學生自由談)
第一句:“我挑煤趕路,一開頭還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千米就漸漸落在后頭了,扁擔把肩膀壓得生疼,擔子從左肩換到右肩,從右肩移到左肩,換來移去,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生1:開始的時候,他還是有點挑得動的,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千米的時候,就漸漸落在后頭了,說明挑不動了。文中還說,他的兩個肩膀都吃不住勁了,所以只好停下來歇一歇。
生2:他停下來歇是不得已的。扁擔在兩個肩膀上換來移去,已換了好多次,實在挑不動了才停下來歇的,可以看出他很無奈。
生3:作者挑不動煤也不是一下子挑不動的,“換”說明還有些力氣,“移”可以看出力氣已不太有了。
生4:從這句話中看出作者的力氣越來越小。
師:說得好,請你把這種力氣越來越小的感受通過朗讀體現出來。(生讀)
師:既然你的肩膀壓得生疼,回家吧,孩子,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因為我的家里窮得揭不開鍋了,我必須用我的勞動掙錢養家糊口。
師:多么懂事的孩子,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第二句:我解開衫子一看,肩也腫了,皮也破了。
師:多么難忍的疼痛啊,你的心里一定非常難過,回家吧,孩子,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我必須堅持下去。
師:你的堅強令我佩服,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第三句:我鼓起勇氣,仍舊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腳底下被石頭一絆,一個跟頭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摔破好幾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師:雖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還是一無所獲,孩子,這么繁重的勞動,你,一個12歲的孩子是難以承受的。回家吧,不要再挑煤了。
生:不,我不能回家,我要鼓起勇氣,我要為這個家著想,我要用勞動解除饑餓的威脅。
師:你的勇氣把我折服了。
老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這些句子,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勞動的艱難。
師:(投影)看,這就是挑著煤的吳運鐸,他,多么的無力,多么的無奈,多么的無助啊,從半夜動身到太陽落山,他勞累了一整天,挑回來的是什么?
生:饑餓和疲勞、遍體鱗傷。
師:除此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東西挑回來了嗎?當他挑著空筐回家時,母親哭了,而吳運鐸沒哭,他只是告訴母親:媽媽,不要緊,我明天還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僅僅是饑餓與勞累嗎?
生:我覺得吳運鐸挑回家的不僅僅是饑餓與勞累,還把堅強挑回來了。
三、學另外兩篇課文《幸福在哪里》和《古詩二首》
師小結:這就是受盡欺侮而飽嘗人間冷暖的吳運鐸;這就是挑不動煤而將煤撒在半山腰的吳運鐸;這就是肩腫皮破挑著空筐回家的吳運鐸。這就是堅強的吳運鐸,這就是與命運抗爭的吳運鐸,從此他走上了艱難的生活道路。在那種社會背景下,他的勞動注定是低微的,他的勞動注定是痛苦的,他的勞動注定是艱難的。那勞動的真諦在哪里?有這么三個青年人在勞動中獲得了幸福。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幸福在哪里》,老師投影出示:邊讀邊思考1.三個青年人各自找到的幸福是什么?2.你怎么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這句話?
學生交流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三個青年人各自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生1:第一個青年說:“我把飽受痛苦的病人治好,當他們恢復健康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生2:第二個青年說:“我沒有拒絕任何工作。在鐵路上做過工,在輪船上做過服務員,我當過消防隊員,當過養花工。勞動是正當的,我知道,我的勞動對人類有益時,我就感到了幸福。”
生3:第三個青年說:“我耕田種地,地里長出了糧食,我看到我的勞動沒有徒勞,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學生交流第一個問題的答案:你怎么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 這句話?
生1:多做對人們有益的事,你就能得到幸福。
生2:幸福就是多做對人們有貢獻的事,多做一些好事 。
生3:只要勞動是正當的,不管你做什么事,你就會感到幸福。
老師小結:是的,只要多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你就會得到幸福。幸福不止僅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還在于默默地奉獻中,請同學們讀一讀古詩二首吧,體會一下它們分別描寫了什么?
生1:《秋浦歌》寫了冶煉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伴著熊熊的爐火和飛濺的火星,熱火朝天地勞動的情景。
生2:《蜂》寫了蜜蜂整天辛苦忙碌,采得百花成蜜的情景,贊頌了蜜蜂默默無聞、不求奉獻的無私精神。
師:你談得真好,體會的真深刻。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首詩吧。學生讀。
四、總結本單元的學習,感悟勞動的真諦
師:同學們,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同學們肯定對勞動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勞動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1:勞動就會獲得幸福。
生2:默默無聞、不求奉獻,你就會獲得幸福。
生3:勞動就是多做有益于人類的事情。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對勞動有了更深的感悟,下課后讓我們繼續讀有關勞動的文章,讓我們去感悟勞動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