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精選7篇)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的收獲,聯系生活實際作進一步思考,從所讀的內容中想開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回顧,讓學生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學習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回顧本組四篇課文,說一說《只有一個地球》《大瀑布的葬禮》《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這四篇課文從內容中聯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該如何去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還從課文內容中獲得對某些環境問題的新認識?
師:本組課文,作者以環保為主題,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懂得人類應珍惜資源,保護環境,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運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聯系《只有一個地球》,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獲和體會,體會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讀書方法。
總結:本組課文內容引人深思,讀書就應該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聯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既讀進去,又想開去,這就是文里文外的讀書方法。
3、交流課外閱讀中讀到過的類似文章,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內容,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去理解課文內容。
評:對本組課文進行了回顧,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生課外查問資料情況,了解到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二、日積月累
1、在許多名言警句中,有許多關于節約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給我們啟發很大,從以前我們的學習積累中,你積累了哪些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誦。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
師:今天,我們還要積累關于環境保護的宣傳口號和標語。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幻燈片)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⑴ 學生自由吟誦。
⑵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體會或感受,明白環境保護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意義。
教師展示搜集的資料。(略)
⑶ 背誦并積累這些標語版和口號。
⑷ 交流課外收集的環保宣傳標語。
評:教學循序漸進,遵循了學生的學習規則, 放手讓孩子自己思考, 留足了空間, 讓學生自主學習, 受到教育。
三、趣味語文
引入:你知道“竭澤而漁”這個成語故事嗎?
1、默讀成語故事,借助工具書,讀懂故事講述的內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話解釋了“竭澤而漁”這個成語?
2、再讀故事,討論:“竭澤而漁”的策略對于當時的晉國有什么好處?從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這種策略存在的問題?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說的,關系到百年大計;狐偃的策略,只是為了一時之利,我們怎么能認為一時之利要比百年大計重要呢?”你是怎么體會的?
5、從這個成語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
6、回顧我們本組單元所學的課文,想一想:還有什么也關系到長久之計,也需要長遠規劃?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積累、交流課內外書中的重點語句及受到的啟示,回顧其他方面的學習收獲。
2、讀背諺語、名言警句,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理解其本義和比喻義。
【課前準備】
1、搜集平時在書中和生活中接觸到的讓自己受啟發的句子。
2、搜集生活中的座右銘。
3、搜集成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導入。
2.學生自讀交流平臺,了解其內容。
3、回顧課文,選擇一篇印象深或者感興趣的課文,從課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啟發的句子,讀一讀,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感受:
⑴ 小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4、把平時從課外書中積累的使自己受到啟發的句子和同學進行交流。
5、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如對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聯想、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
6、把課文、課外書中讓自己受到啟發的語句,摘抄在本上。
二、日積月累
1、在生活中,能給我們啟示的,還有許多諺語和名言警句。
(出示抄有這些句子的小黑板。)
2、自由讀句子,注意讀準字音。
3、指讀,正音。
4、自由讀,齊讀。
5、交流從這些句子中受到的啟發。
6、交流自己收集的讓自己受到啟發的諺語、名言警句。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中的句子。
8、課外摘抄自己感興趣的格言警句。
三、成語故事
1、知道哪些成語故事?
2、自由讀“水滴石穿”,注意讀準字音,想想其由來、本義、比喻義。
3、指讀,正音。
4、交流。
5、聯系實際談體會。
6、齊讀第二自然段。
7、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家長聽。
8、課外閱讀其他成語故事。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1、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學習內容,交流課內和課外給人啟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畫等,在交流中得到啟示。
2、引導完成詞語盤點的內容,學生朗讀并積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單元課文學習的收獲,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教學重點】
結合本單元內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啟示,在交流中學習作人、做事的準則。
【教學難點】
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來的學習收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準備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銘以供交流。
【教學過程】
一、詞語盤點
1、讀準詞語的字音。
2、記清詞語的字型,注意易寫錯的字,用筆畫出,全班交流,加深記憶。
二、交流平臺
回顧本組四篇課文的課題。選擇一篇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說說主容和所得到的啟示:
1、獨立摘抄各課的重點詞句。
2、選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從中受到的啟發。
3、拓展:
說說學了這單元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
(例如:對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聯想,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等。)
三、日積月累
方法:
1、自讀自悟。
2、組織交流:
可選擇其中的一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聯系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例子,談談感受。
形式1:小組內,學生之間互相補充。
形式2:每個小組選代表匯報,各小組之間互相補充。
⑴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是一句漢族諺語,意思是說,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諺語還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為”“不怕無能,只怕無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⑵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想,究竟:結果,原委;留心:注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仔細觀察。這句話點明了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要性。
⑶ 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
虛心:不自以為是,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自滿: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這句話的意思是:虛心能幫助你把許許多多的事辦成功;而自以為是,驕傲自滿,那十件事中可能會有九件辦不成,也就是說事情辦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虛心學習的重要。
⑷ 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
滴水:一滴一滴往下落的水,功:功夫和力量,自然:理所當然。這句話說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時間和力氣,堅持努力下去,事情就一定能做成功。
⑸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鋒:鋒利,磨礪:摩擦使其銳利,比喻磨練;苦寒:極端寒冷,嚴寒。這句話的意思是:寶劍的鋒利,需要經過反復磨練才能形成,梅花的清香是經歷了嚴冬的考驗才換得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價,經歷考驗。和這句話諺語相似的說法還有:“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等。
在理解、誦讀之后,可聯系實際,幫助學生體會這些諺語的運用語境。如,講述相關故事:大書法家王羲之七歲時就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每次練完字都要到水池里洗毛筆,堅持練了兩三年,結果水池變成了墨池,他寫字的技巧也日漸嫻熟,但他還是堅持不懈的練習寫,最后終于成了頗負盛名的大書法家。這個事例說明什么?這與哪一句諺語的意思是一致的?讓學生比較、體會,用“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這一句比較恰當;如若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亦可。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請學生創設情景,讓大家來選擇對應的諺語,以促進理解和運用。
3、背誦,摘抄自己感興趣的格言。
4、拓展:
補充交流課文積累的名言佳句或警句等。
5、延伸:
建議學生課外繼續收集警句名言,有條件的,鼓勵他們分類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為座右銘置于書桌、床頭,用來經常提醒、激勵自己。
四、成語故事
本單元安排的成語故事是“水滴石穿”的典故。故事脈絡清晰,文字淺顯易懂,理解的重點是故事的原意和現今引用意的轉換。
1、閱讀成語故事,想想講了什么,成語的寓意何處?
2、交流:
⑴ 讓學生自讀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誰在什么時候對誰說的話?它的意思是什么?
⑵ “水滴石穿”這一成語現在一般用在什么方面?
⑶ 從故事中畫出與“水滴石穿”意思相近的成語。
⑷ 再讀故事,說說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⑸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⑹ 復述成語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學習這一成語故事的體會,并練習用上“水滴石穿”來說幾句話。
五、課外拓展
1、分組講講你課外收集到的成語故事。
2、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語故事。
(建議學生繼續以“生活中的啟示”為主題,選擇課堂上沒有采用的角度,學習別的同學的長處,再次寫作。學會在人生的路上小心地收藏起令自己心動的點點滴滴,將來它便是一筆豐厚的財富。)
六、資料鏈接
貝殼雖然死了,卻把美麗留給了整個世界。
給予永遠比接受更快樂。
鐵錨是不怕埋沒自己的。當人們看不見它的時候,正是它在為人類做貢獻的時候。
世間最莊嚴的問題是:我能做什么好事?
應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堅信,我能行──成功,就這樣開始。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鞏固本組學習本組課文的所得,明白寫文章要有真情實感才能感動。比如,讀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夠被感動。
2、積累20個成語。
3、懂得“程門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尊敬教師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朗讀對話,暢談發現
1、(教師出示交流平臺小林和小東的對話。)
師:請學生們自由大聲的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想想你從他們的對話中發現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對話:
師:誰愿意說說自己的發現嗎?
3、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
教師將學生發言歸納為:
⑴ 要讓文章感動自己必須設身處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讀。
⑵ 要讓文章感動自己必須要寫 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
⑶ 要注意表達的方式。
選擇典型的句段,朗讀體會表達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⑴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再見了,親人》)──直接抒發感情。
⑵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兒子。(《橋》)──在故事的敘述中表達感情。
4、回憶學過的課文中還有哪些課文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感情的?
5、還有哪些其他的表達感情的方式?給出實例體會,比如借景抒情,詠物抒情……
二、總結學法,課外拓展
1、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聽說大家在課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請在小組中交流交流(學生出示自己平時閱讀是比較喜歡的文章),老師提兩點建議:
⑴ 朗讀文章時,要入情入境地讀,用自己的朗讀打動聽者。
⑵ 聽的同學要邊聽邊思考,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動?作者又是通過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學生小組交流:
小組派代表在班上朗讀文章,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與體會。
第二課時
一、教學“日積月累”
1、自由讀“日積月累”詞語。
2、小組中交流哪些詞語自己會認識,讓學生較快地從熟悉的成語中產生親近感。
3、再讀課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詞語進行歸類:
⑴ 比較適用于形容和平時代的精神。
⑵ 比較適用于形容戰爭時代得精神。
⑶ 比較適用于形容堅強意志的成語。
⑷ 比較適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語。
4、再次誦讀。
5、開展“小組故事會”活動:
⑴ 自由選擇文中的三個成語,講述自己熟悉的歷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勞動者的故事。
⑵ 小組要評出“故事大王”,推薦參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賽。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玩個成語接龍游戲好嗎?
2、看來同學們積累的成語還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語,都來源于生動的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板書課題)程門立雪。
3、齊讀課題,注意“程”是后鼻音,“門”是前鼻音。
三、初讀故事,概括
1、自由讀。思考:
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用一兩句話把“程門立雪”的故事說明白:
提示:用上“誰和誰”、“為了……”、“結果”、“后來,楊時成為……”
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楊時和游酢為了解決疑難問題,冒著大雪趕到程頤門前,當時老師正在午睡便站在門外等候,等老師醒來,他倆已成了雪人,后來,楊時成為一個著名的理學家。)
3、想象程頤醒來后看見門外的兩位“雪人”會說什么?
四、總結廷伸,課外拓展
1、齊讀第二段。
2、“程門立雪”現在多用來稱贊什么精神?
3、速讀全文,找出從哪些地方看出楊時尊敬老師?
4、全班暢談班級中尊敬老師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
1、將“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講給父母或好朋友聽。
2、繼續收集成語故事,與同學互相交流。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二是通過交流學習一些讀外國文學作品的方法。
2.積累文學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從中悟到閱讀文學作品要善于積累的讀書方法。
3.了解幾個外國作家的故事,體會他們語言的幽默和巧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交流平臺)
一、導語:同學們,這一段時間,我們比較深入地閱讀了外國文學名著,了解了名著中的性格鮮明的人物,今天我們就開一個小型讀書交流會,好不好?
二、從四個方面交流:
1.交流外國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可以說說讀了什么名著,簡介名著內容,交流讀后感受,可以介紹名著中印象深刻的人物。
這個部分是重點。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交流,一方面給他一個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也是一次好書推介。
2.交流讀中國名著和外國名著不同的感受。
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注意外國名著的語言特點,對不同國家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3.交流閱讀外國名著和長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方法。
比如書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風俗習慣,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時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
4.交流怎樣做讀書筆記。
長篇名著可以摘錄充滿哲理和智慧的話語、摘錄優美的片段,寫梗概等方法做讀書筆記。
第二課時
日積月累
一、自讀文學大師智慧的話語。邊讀邊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說說打動自己的句子,并試著說說自己的感悟。
三、背誦句子。
四、交流自己閱讀外國作品積累的值得記憶的句子。
五、簡要介紹幾部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的內容,鼓勵學生閱讀這些作品。
飛鳥集:《飛鳥集》是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詩集之一, 它包括300余首清麗的小詩。白晝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 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 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玉米人:伊龍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郁,莽莽蒼蒼。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里住著幾十戶拉迪諾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種人)。他們計劃放火燒山,種植玉米,出售玉米。這完全違反了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當地印第安人認為,人是玉米做的,賣玉米就是出賣自己的子孫。圍繞著種玉米發生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老人與海:故事講到一個精神沮喪的老漁人,在他對職業的自豪感(他留下的唯一自豪感)的支持之下,冒險遠航至墨西哥灣流并在那里釣住了一條該水域中從未見過的最大的馬林魚。故事接著說到他孤零零地、在因奮力叉住這條大魚而耗盡了力氣之后,被迫投入一場和一群海盜似的鯊魚的絕望的搏斗之中,結果是那些鯊魚只給他留下了獵獲物的一具骨架。
趣味語文
一、讀幾則小故事,想想趣在哪里?
二、分別就三則小故事交流。
1.《巧問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問號和感嘆號變成語言嗎?
2.《一個逗號》說明了什么?(作家創作的嚴肅和認真)
3.《文豪和蚊子》馬克•吐溫的話巧妙在哪?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2.了解、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4、讓每一個學生在能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課前準備
搜集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生活中有時一件小事、一幅漫畫、一次活動、一張照片、甚至一句話都會使人獲得啟示。本組課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篇課文都通過一些重點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感受,講出了作者受到的啟發。這些句子給我們的生活又帶來了哪些啟示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
2、提出學習目標
(1)回顧本組課文找出其中的重點句進行交流,以及從受到的啟示。
(2)回顧其他方面的學習收獲。
(3)讀背名言、諺語,做一個堅強、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悟
生1:我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感受到了人有了這樣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生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他人和社會沒有好處和貢獻的人。
生3:“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從這句話我體會到人鳥相親相依的情境,是依賴創造的美好境界。這種信任是無價的,也是最感人的。在生活中,在人與人之間,我們永遠不要忘了這一點。
2.聯系生活實際,再次談體會。
三、創作性展示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四、知識的拓展延伸
說說學習單元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
1、對作者的了解;
2、所引起的聯想;
3、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理解“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諺語,做一個堅強、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2、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現在引用的轉換意。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日積月累”部分
1、“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意思是: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
2、“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這句詩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觀察。這句話點明了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3、“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這名話的意思是:虛心能幫助你把許許多多的事辦成功;而自以為是,驕傲自滿,那十件事可能會有九件辦不成,也就是說事情辦成可能性就很小了。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虛心學習的重要。
4、“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意思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時間和力氣,堅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能成功。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寶劍的鋒利,需要經過反復磨礪,梅花的清香是經歷了嚴冬的考驗才釋放出來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價,經歷考驗。
(二)“成語故事”部分
生1:我知道這則成語故事“水滴石穿”講的是宋朝的一個縣令張乖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對他說的話。
生2:“水滴石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但累積起來,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現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三、創作性展示
1、我會用喜歡的方式背誦日積月累的5個句子。
2、我會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四、知識拓展延伸
1、背誦、摘抄自己感興趣的格言。
2、將課外收集的名言、諺語分類摘抄。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篇7
《回顧.拓展四》
學習目標
1.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2.了解、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4、讓每一個學生在能過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都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學興趣和學習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文化的美。
課前準備
搜集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生活中有時一件小事、一幅漫畫、一次活動、一張照片、甚至一句話都會使人獲得啟示。本組課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篇課文都通過一些重點語句,表達了作者的感受,講出了作者受到的啟發。這些句子給我們的生活又帶來了哪些啟示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
2、提出學習目標
(1)回顧本組課文找出其中的重點句進行交流,以及從受到的啟示。
(2)回顧其他方面的學習收獲。
(3)讀背名言、諺語,做一個堅強、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二、展示學習成果
1.我會悟
生1:我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感受到了人有了這樣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生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他人和社會沒有好處和貢獻的人。
生3:“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從這句話我體會到人鳥相親相依的情境,是依賴創造的美好境界。這種信任是無價的,也是最感人的。在生活中,在人與人之間,我們永遠不要忘了這一點。
2.聯系生活實際,再次談體會。
三、創作性展示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課外書中有啟示意義的語句。
四、知識的拓展延伸
說說學習單元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
1、對作者的了解;
2、所引起的聯想;
3、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理解“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諺語,做一個堅強、努力的生活有心人。
2、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現在引用的轉換意。
二、展示學習成果
(一)“日積月累”部分
1、“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意思是: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
2、“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這句詩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觀察。這句話點明了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3、“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這名話的意思是:虛心能幫助你把許許多多的事辦成功;而自以為是,驕傲自滿,那十件事可能會有九件辦不成,也就是說事情辦成可能性就很小了。這句話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虛心學習的重要。
4、“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意思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時間和力氣,堅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能成功。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寶劍的鋒利,需要經過反復磨礪,梅花的清香是經歷了嚴冬的考驗才釋放出來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價,經歷考驗。
(二)“成語故事”部分
生1:我知道這則成語故事“水滴石穿”講的是宋朝的一個縣令張乖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對他說的話。
生2:“水滴石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但累積起來,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現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堅持不懈,就能夠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三、創作性展示
1、我會用喜歡的方式背誦日積月累的5個句子。
2、我會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四、知識拓展延伸
1、背誦、摘抄自己感興趣的格言。
2、將課外收集的名言、諺語分類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