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通用3篇)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認讀課后“讀讀寫寫”中的生詞,由此引出這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學而時習之。
二、請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布置問題:你對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過渡:看來我們對孔子以及《論語》已經不再陌生了,讓我們繼續往下閱讀,去領略故事中那些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吧。
三、學習新知
1、布置默讀要求。
2、學生開始默讀,師下課堂指導。
過渡:文中的著四個故事是可以獨立開的,所以等會兒你對哪個故事有自己的體會,就談哪個故事。
3、故事1:(1)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齊讀這個故事。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推己及人
故事2:(1)談談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不喝“盜泉”的水?描寫孔子喝弟子們口渴的語句找出來讀讀。
(3)得出結論:嚴于律己(板書)
(4)讀這個故事。
故事3:(1)分角色讀讀這個故事。
(2)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句子1“君子在窮困的時候……,小人在窮困的.時候…….”的意思。
句子2“我們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解一個人實在不容易呀!”
詞語“假裝”能看出孔子遇事有什么精神?
(4)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敢于自省
(5)齊讀這個故事。
故事4:(1)你特別欣賞哪個詞或句?
(2)談談自己的感受。
(3)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什么?板書:學而不厭
四、小結:課文學習到這兒,我們對孔子創立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們要學會做“仁”者,要愛別人,寬以待人。過去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談,現在則有“半部《論語》學做人”之說。希望這節課的學習能給同學們以人生的啟示,智慧的啟迪!
五、齊讀課文,再次領略蘊含在字里行間的人生哲理。
六、課后作業:
默讀提示: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怎樣的思想主張,注意聯系上下文抓住重點語句進行體會,感受最深之處可做簡單批注。
(一)課后延伸:
1、溫故而知新——復習本課生字詞,摘抄成語。
2、學而不厭——找一篇《論語》中的故事來讀一讀,想想這個故事給自己帶來什么收獲。
(二)讀讀《閱讀鏈接》,試著背一背。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篇2
我設計這課時考慮到孔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張兩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為人處世。要讓學生對孔子的思想充分了解,才能激發學生更深一層去學習有關孔子的著作。因此,我是用生本的`理念來設計這一課的,目的是做到以讀引讀。以理解本篇文章引出對其他文章的閱讀。
我的設計是先設計預習導航:
1、默讀課文1、2自然段,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樣的人?
2、課文寫了孔子哪幾個小故事?能給故事寫上小標題嗎?從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張?
3、你還會介紹課外了解到的有關孔子的事或者他的論著嗎?
上課時,我又擔心自己班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匯報能力還不夠,就給了學生匯報的框架,如:我們組認為孔子是…人,我們是從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請大家跟我們讀…請問同學們還有不同意見嗎?結果上課預設的教學目標沒有完成,時間不夠。結果可想而知,自己畫蛇添足了。
看到自己預設的目標沒有完成,我想自己以后應該在設計預習導航時要考慮學生匯報時的可操作性。比如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人?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出的,請劃出來。這樣學生就容易操作,匯報也容易操作。又如,課文用幾個故事來寫孔子,你最喜歡哪個故事?故事體現孔子的思想主張是什么呢?請劃出有關語句說明。
這節課沒完成目標的另一個原因是小組的構建還不夠完善,如學生匯報的形式要讓學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以后教學過程中加以改正。
五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教案 篇3
《孔子》一課講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生平概況和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幾個小故事,表現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孔子是對中國文化有巨大影響的古代名人,這篇精讀課文就是根據《論語》等相關資料簡要的對他做了一些介紹。本文的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一些思想主張,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課前我讓學生從不同途徑,如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充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安排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初讀時可自由輕聲朗讀,可同桌互讀,細讀時采用默讀、齊讀、依次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情態。
2.抓住重點詞句段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孔子的生平概況這部分是我抓住介紹他是什么家,介紹了幾個關于孔子的故事,進行理解。通過朗讀一些關于孔子的言語行為,神態心里的描寫,讓學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張,形象風貌,如:推己及人,厭惡偷盜,善于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3.對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話語進行評析,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原則并運用于生活實際。
回顧自己整堂課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講了第一個小故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通過交流,明白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拉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寬容。并讓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到對人要寬容。
在講完第一個小故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并指導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們自學后面的幾個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做得很不夠。我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是談自己的感受,這時,我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而是靠自己的講灌輸給學生,沒有把發言權留給學生,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
還有就是對課文讀的太少了些,雖然在設計這堂課時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可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落實。由于怕讀得時間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緊張。),對課文的讀也就不到位,這或許也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談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文本所在表達的內容很多時候在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
總之,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后還要多努力,爭取讓自己的教學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