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獻璧(精選16篇)
和氏獻璧 篇1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第三次獻璧的內容,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的含義,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說說和氏璧的故事。
3、有感情朗讀全文。
教學重點:理解卞和第三次獻璧的過程,體會描寫卞和語言、動作的詞語。
教學難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的含義,懂得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氏獻璧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為什么卞和三次獻璧卻得到不同的結果,卞和為什么要這樣做?讓我們一起回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請同學翻開書59頁,自由小聲地讀課文,思考卞和三次獻璧的經過。
二、學習第一次獻璧的經過
誰愿意讀第一段?
卞和向厲王獻璧卻被砍了左腳,是什么原因呢?
體會玉匠是如何“鑒別”石頭。
體會卞和獻璧失敗,此刻悲痛的心情。
三、學習第二次獻璧的經過
卞和第二次向武王獻上那塊石頭,卻被砍了右腳,是什么原因?
體會玉匠的動作語言。
卞和又一次失敗了,此刻的心情更加悲痛欲絕。
四、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的經過
1、默讀課文3-5段,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體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哪句話讓你感受最深?
出示句子: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進,血竇流出來了。
體會詞語“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的那種悲傷。
知道感情朗讀。
4、卞和痛哭的原因。
出示句子: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
體會:是誰將寶玉看成石頭,是誰將堅貞之士當作騙子。卞和為什么說我是堅貞之士?你從哪里知道的?
體會卞和忠誠祖國的心。
指導感情朗讀。
5、文王會想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引讀第5段
6、體會“價值連城”的意思。
7、介紹和氏璧。
8、文王為什么將價值連城的石頭命名為“和氏璧”?
五、拓展:關于“和氏璧”你還知道哪些故事?
板書:
厲王被砍左腳痛哭和氏獻璧
武王被砍右腳悲痛欲絕忠誠于祖國的心
文王被命名“和氏璧”
課后反思: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和氏獻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2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反思教學過程,我抓住了教學的重點難點,通過對語句“一連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進,血都流出來了”體會卞和的難過以及"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的原因。讓學生明白了卞和之所以三次獻壁是因為有著一顆忠誠愛國的心。
但是在教學中,我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課堂上沒有能夠全面地關注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進行深入挖掘,生成更有價值的內容,只是根據自己的預設進行教學。這說明教師的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錘煉!同時,關于自己本身對課文的理解,也只停留在以教參為本的階段,還沒有深層挖掘文本內容。如本文對于卞和的塑造,不僅僅突出他一顆忠誠愛國的心,同時還可以發掘卞和的“智慧”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和氏獻璧 篇2
預習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認識本課的生字,包括九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搜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和故事。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學會本課的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生在我國楚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和氏獻璧
提問:通過課前預習,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獻“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課前搜集的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問題質疑。
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讓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四人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教師檢查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學生合作朗讀課文。
讀后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的聲音、生字讀音的把握等)
整體感知
提問:和氏獻了幾次碧玉,獻給誰,結果怎么樣?
課件出示表格:
____次 獻給誰 結果
學生讀課文后,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
課堂檢測
抄寫生字。
完成表格。
第 二 課 時
導入新課
直接導入,揭示課題:《和氏獻璧》。(齊讀課題兩遍)
理解“獻”、“璧”的意思。
指名說說:“獻”、“璧”兩個字的意思。
教師小結。
新課講授
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匯報。
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三次)
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學習第一次獻璧。(第1自然段)
自愿起立讀第1自然段。
指名說說:卞和第一次獻璧,結果如何?
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腳)
學習第二次獻璧。(第2自然段)
自愿起立讀第2自然段。
指名說說: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如何?
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腳)
齊讀第1、2自然段。
學習第三次獻璧。(3—5自然段)
指名接讀3—5自然段。
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小組討論:
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a、互相交流,讀一讀。
b、指名匯報。
c、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
a、將“捧”字換成“抱”字理解。
*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 卞和抱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b、指名說說:用哪個字好?為什么?
*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理解卞和說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a、談談你怎樣理解他說的話。
b、指名匯報。
齊讀第3—5自然段。
討論:“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說說。
齊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
拓展活動
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 砍去左腳
和氏獻璧 第二次 砍去右腳 忠誠
第三次 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寶貴的品質流
和氏獻璧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楚國時期,一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便去獻給厲王,玉匠鑒別后,說是假的,厲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腳。厲王死后,他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也認為它是故意欺騙,下令砍去他的右腳。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問清原因后,仔細研究,確認那是塊寶玉,隨即命名“和氏璧”。
本課所在的第六單元,以“奇妙的石頭”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石頭的知識和故事,表現了不同石頭的奇妙所在。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承上啟下,旨在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塊石頭,結合重點詞句,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課文中所講的故事雖然離學生的實際比較遠,但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其中“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使我悲傷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訴我們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三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但語言通俗易懂,感情強烈,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文中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但是本文所講述的故事的發生時間離現在很遠,故事的歷史背景學生不太熟悉,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因此,課前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對于學生學習好本課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會寫10個要求寫的生字,借助音節讀準字音,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記,理解詞語意思,能靈活運用。
2、能力目標:
、倌軌蛘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诶斫庹n文內容,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能夠從課文中明白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從課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倭私“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
、趶恼n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并整理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及資料。
六、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
。ǘ┳鹬貙W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新。課文的第三部分,有含義較深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自讀自悟,自己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同學討論,從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積累”是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通過實踐作業的布置,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
總之,本課教學的設計根據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七、時間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貴的寶物,你會怎么做?
2、在楚國時期,有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嗎?
。ㄗ寣W生設身處地的感受課文中的人物所面臨的問題,既可以調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書中主人公的距離,使學生容易與課文產生共鳴。)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字詞,用“找朋友”的游戲檢查識字情況。
3、進行“生字闖關”游戲,對字詞進行隨機指導。
。ㄍㄟ^這兩個游戲幫助學生讀準字音,鞏固了生字的字形,靈活運用詞語。)
。ㄈ┰僮x課文,整體感知:
1、交流和氏璧的資料。
拿出筆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卞和一共獻了幾次璧?結果分別是怎樣的?在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交流讀書結果。
出示表格,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表格補充完整:
(通過再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從課文中提煉出的語言,對于有的學生來說未必會形成清晰的脈絡,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3、你對和氏哪次獻璧的印象最深?
。ㄋ模┲攸c讀文,深入學習
根據學生談到的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學習。
(學生談到哪次獻璧印象深刻,就先學習哪一次獻璧,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起到引導作用。)
1.學習第一次獻璧。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卞和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獻璧的?
。2)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一次獻璧的場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面對卞和被砍去左腳的結果,你有什么感受?
。4)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次獻璧。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卞和,面對這樣的結局,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2)如果你現在是武王身邊的一位大臣,你想對武王說些什么?
。ㄗ寣W生設想自己就是在場的一名大臣,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并暢所欲言的發表出自己的看法,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
3.學習第三次獻璧。
。1)分角色朗讀3—5自然段。
。2)小組討論:和氏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
(3)全班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進行總結。
(4)出示學習方法:
①練習分角色朗讀或把文中的情景用課本劇的方式進行表演。
②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抓住重點的詞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來。
③辯論:有了前兩次的經歷,卞和第三次該不該去獻璧?
。5)學生自由分組,選擇一種學法各自進行學習,老師巡視點撥。
。ㄟ@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并根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體會到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令人最心痛的。)
。6)全班展示小組學習結果。(7)教師點評,學生互評。
。ㄎ澹┟雷x課文,品味含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寶石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的含義。
。ɡ斫庹n文后再美讀課文,更能體會出文章的內涵,讀出主人公的情緒變化,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九、作業設置
1、同學間互相推薦有關和氏璧的故事讀一讀。
2、將學習了這篇文章的你的感想寫到練筆本上,寫完后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ㄍㄟ^實踐作業的布置,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十、板書設計:
十一、案例點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變“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者”,為激勵、組織學生主動的去“學道、悟道”,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特殊“學者”。這是學生得以自主學習的前提。本節課教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較好地體現了“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1、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讓學生自己談談對卞和哪一次獻璧印象最深,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下面的教學,以學定教。
2、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空間,比如:學了第一次獻璧后你有什么感受?學了第二次獻璧后,你想對武王說些什么等等。這都需要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當時的情景,進一步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
3、第三次獻璧是學習的重點,教師出示學習方法,學生自由結合,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自定讀書方法,如小組編演短劇,練習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抓住重點詞句談感受、辯論等等方法自讀自學。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這些方法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到了自己的真誠、忠心不被人了解時的那種痛心。當然,學習方法的出示還可以和學生共同提出。
。c評:青島市市北區教研電教室 顏秉君)
和氏獻璧 篇4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從卞和的動作神態以及語言入手,用“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和“‘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這兩句話統領教學,使課堂教學的思路清晰。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卞和動作神態的句子(“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因為整篇課文就那么一句描寫卞和神態動作的句子,所以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然后我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并結合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反復練讀這句話,體會卞和的痛苦之心。學生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后,問學生:卞和如此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引出卞和說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然后我讓學生自由匯報,抓住對“堅貞之士”這個詞的理解回到課文的前兩段,看看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讓他們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搞清楚卞和痛苦的真正原因,從而深刻地感受卞和的忠誠。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讓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卞和的忠誠。
人們常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在這次教學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改進:
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也是調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沒有適當的點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的結語,這樣對文章的內容學生就會產生整體的認識。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
抓主線 明中心 透析人物內心——《和氏獻璧》之教學反思
記得,2005年在觀摩竇桂梅、孫雙金等名師的現場教學后,我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課堂教學一定要主線明確,而這條主線必須是自己對教材的深讀熟思、精心琢磨后的成果,這條主線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就是教材的精髓。此后,我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開始這種嘗試、摸索,或許有時做的很粗糙,但確實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今天,我就以《和氏獻璧》為例談談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初讀《和氏獻璧》覺得這故事如此精短,一讀就通,怎么用、怎么講?當十幾遍讀下來,感覺這文章有嚼頭,最終我確立了以 “獻”字為主線,以關鍵詞句為突破口,理清人物內心世界的教學思路。課堂上我從課題入手,先理解“獻、璧”的意思,指導孩子們查字典、聯系生活中的實例理解何為“獻”,它同給是否一樣,使孩子們初步感知到卞和對國家的忠心、對楚王畢恭畢敬的誠心,為后面的學習鋪路搭橋。再以“卞和抱著這塊石頭,連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血都留了下來”拋磚引玉,引導孩子們反復朗讀體會之后比較抱字的表達效果,從而與“獻”字融為一體,再次感受卞和的忠心耿耿;接著,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空間,假如你是卞和,在接連兩次獻璧之后痛失雙腿,是否會第三次獻璧?為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暢談,“如果我是卞和,我還會第三次獻璧,如果不去獻璧,那人們就認為我真的是個騙子,為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必須獻璧。”“如果我是卞和,我還會第三次獻璧,這樣才能讓無價之寶的說法得到證實。”“ 如果我是卞和,我不會第三次獻璧,因為我不想再讓自己的身體遭受痛苦,不值得。”……學生的爭議在我的意料之中,課堂上每個學生有所想、有所表達,這不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最后,回歸整體,回味全文,結合自己的想法再次探討卞和的“獻”的價值、意義,從而讓學生的學與個性體驗巧妙結合。
這堂課我上的激情飛揚,學生熱情洋溢,我想正是有了課堂主線的捕捉,才讓課堂活起來,今后我想在教材主線的捕捉上繼續努力!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
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三個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一是鼓勵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課的開始,我從課題入手,請學生質疑解疑.在 3-5段的理解中,我抓住三次獻璧的不同,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感受,同時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注意學法的指導.復述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積累運用語言.二是在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能從初讀,細讀,擴展延伸這三方面進行有層次有梯度的設計,激發閱讀的興趣.通過比較第三次獻璧和前兩次獻璧的不同,找出描寫卞和動作,語言的詞語,達到積累語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三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記生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解放,又培養了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學習權力還給學生,使不同學生都有收獲.注重評價在課堂上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評價的發言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
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和氏獻璧》這課的教學中,我就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怎樣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課文。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效果不錯。
師:請孩子們齊讀5-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獻璧時,卞和是否直接將璧獻給文王?而是怎么做的?
生:卞和沒有直接將璧獻給文王,而是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雙眼淚盡,血都流了出來。
師:讀了這個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生:讀了這個句子我感覺卞和很傷心。
師追問:你從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生沉默。
師相機出示對比句式:“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雙眼淚盡,血都流了出來。”和“卞和拿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痛苦了三天三夜,哭得眼淚都流完了。”
師:仔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它們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個好?為什么?
生一:第一個句子是“捧著”,而第二個句子是“拿著”;
生二:第一個句子是“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第二個句子只是“痛苦了三天三夜”。
師:相比,多了哪個詞語?
生二:多了“一連”這個詞。
生三:第一個句子是“直哭得雙眼淚盡,血都流了出來”,第二個句子只是“哭得眼淚都流完了”。
師:你認為哪個好?請你結合一處不同說出自己的理由。
生一:我認為第一個句子好。因為捧著說明卞和很小心,而“拿著”覺得很隨便。
師追問:為什么卞和會這么小心呢?
生一:因為和氏璧很珍貴,他怕把璧弄壞了。
師:說得非常好,希望下一個同學也能像他一樣抓住重點詞來談體會。
生二:我也認為第一個句子好。因為“一連”這個詞語說明卞和一直在哭,中間沒有停過。由此可以看出他非常傷心。
生三:我覺得第一個句子好。因為第一個句子說明了卞和哭的程度,不僅眼淚流完了,而且血都哭出來了,更體會出他的難過。
在這個小片段中,我就通過對比的方法,降低理解的難度,讓學生學會在對比中找準關鍵詞,從而通過關鍵詞體會人物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學中還可以多運用這種教學方法。
和氏獻璧 篇5
一.說教材:
《和氏獻璧》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奇妙的石頭”。課文是韓非子寫的一篇寓言。敘述卞和三次獻璧,結果被楚厲王、楚武王視為故意欺騙,先后砍去左腳和右腳。最后卞和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派人仔細研究,確認是塊美玉,命名為“和氏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認字10個,寫字8個,隨文理解詞語“鑒別、急切、無價之寶、堅貞、價值連城”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卞和悲痛欲絕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復述“和氏獻璧”的故事。抓住卞和的語言、動作、表情來揣摩卞和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懂得忠誠堅貞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三.說教學重點:
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卞和為獻璧吃盡了苦頭,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獻璧?理解句子“寶玉,卻被說成是普通的石頭;堅貞之士卻被說成是騙子,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
五、說教法:朗讀的指導,隨文識字解詞,創設情境,多媒體演示。
說學法:朗讀,默讀,聽讀,看課件,圈點批注,與角色對話。
六、說學生:
故事曲折,容易吸引學生,但學生可能不認可卞和的做法,對他的忠誠堅貞之心不能理解。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既要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要學會保護自己,你能幫助卞和想想辦法嗎?
七、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內容:預習課文,能夠認讀生字,勾畫生詞,讀通課文,熟悉內容,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內容:揣摩失去雙腳后卞和的心理活動,重點學習第三次獻璧,結合卞和獻璧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體會卞和的忠誠。對卞和、文王、厲王、武王、能做出自己的評價。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
同學們,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份特別的禮物。看屏幕,這是一本書,名字叫《韓非子》。韓非子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讀一讀故事的名字叫——《和氏獻璧》。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打開書,聽老師讀課文。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課文主要內容。(課件)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走進卞和。
走進卞和,揣摩他的心里,感悟卞和的堅貞。
1、失去雙腳的卞和會想些什么呢?用直線勾畫出來。抽生有感情的讀讀這一段。(幻燈:第四段)你從哪些詞體會到卞和痛苦的內心,圈出這段描寫卞和動作、表情的詞語。感悟卞和的痛苦。引導學生聯想卞和第一次獻璧的經過。卞和的耳畔仿佛又想起玉匠說的話。齊讀玉匠的話。卞和一想起玉匠就火冒三丈,了解玉匠“鑒別”玉石的方法是“端詳”。玉匠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使卞和急于爭辯,忘了禮節,引導學生讀卞和的解釋。男女生對比讀。理解卞和的個性:尊重事實,堅持真理,對君忠心。但卻被厲王砍去左腳。后來武王即位,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武王也認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就這樣,卞和失去了雙腳。再齊讀第四段,你猜猜卞和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他還會不會獻璧?
2、武王死后,文王登位。歷經三代君王,卞和忠誠堅貞的品質變沒變?默讀5—7段,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把你的體會寫出來。
重點句:11)、“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你從這句哪些詞語體會到卞和的忠誠堅貞?卞和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卞和此時想什么呢?寫一些。用卞和自己的話來說,他如此悲痛的原因是——(幻燈: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從書上找出與這句話意思對應的語句。“寶玉,卻被說成是普通的石頭;堅貞之士卻被說成是騙子,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四環節:評價人物,知識拓展。
1、讓你感動的人僅僅是卞和嗎?可能學生會說還有文王。一起讀讀5—7段。文王的做法和前兩代君王的做法截然不同。厲王、武王昏庸、殘暴、武斷。文王賢明,尊重事實。
2、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對文中的人物說?請選擇其中的一個來問問。
3、卞和的坎坷經歷讓人感嘆,這個故事的作者韓非子同樣身世坎坷。(幻燈:韓非子簡介)把這兩個人聯系起來,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小結:卞和三次獻璧受盡挫折而絲毫不改變忠誠堅貞的品質,這種忠誠堅貞的品質難道不是最珍貴的寶石嗎?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奇妙的石頭”,忠誠堅貞的品質是做人的美德。愿同學們快樂成長。
第五環節:作業布置。
1、請以“感動”為題,寫一寫令你感動的堅貞之士。
2、《我讀,<卞和獻璧>有感》
3、演一演《卞和獻璧》。
板書:
厲王砍左腳
卞和獻璧武王砍右腳
文王命名和氏璧
和氏獻璧 篇6
《和氏獻璧》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就讓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和氏獻璧》閱讀答案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和氏獻璧》閱讀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獻璧》閱讀題目17.給下面句子中的粗體字注音。
(1)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 )
(2)奉而獻之厲王( )
(3)王以和為誑( )
(4)而刖其左足( )
(5)厲王薨( )
18.解釋下列句子中粗體詞的意義。
(1)武王使玉人相之
(2)王又以和為誑
(3)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5)遂命曰
19.指出下列句子中粗體詞的用法,并解釋它們的意義。
(1)泣盡而繼之以血
(2)吾非悲刖也
(3)貞士而名之以誑
(4)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20.辨析下列各組句子中粗體詞的意義。
21.說出下列句子的特點,并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
(1)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此吾所以悲也。
22.和氏獻壁的故事常用來比喻什么?
《和氏獻璧》閱讀答案17.(1)pǔ (2)pěng (3)kuāng (4)yuè (5)hōng
18.(1)察看,鑒別 (2)欺騙(3)稱 (4)打磨 (5)于是
19.(1)動詞用作名詞,眼淚(2)動詞意動用法,以……為悲傷(3)名詞用作動詞,稱(4)兼詞,于之,從中
20.(1)它,代玉璞 的 這么 (2)以……為,認為 用
21.(1)介詞結構后置。和氏于是抱著那塊玉璞在楚山下哭。(2)判斷句。這是我悲傷的原因。
22.良寶見棄,埋沒真才。
這篇“和氏獻璧閱讀答案是由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和氏獻璧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和氏璧名字的由來。楚國的卞和兩次獻璧,都被定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兩只腳。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終確認所獻是塊兒寶玉。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和氏璧名字的由來。
2.通過讀這個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貞為本,體會卞和的忠貞之心。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教學準備: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和圖片資料,相關知識網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齊讀。你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互相指讀生字,全班檢查,糾正字的發音。
3.指名讀課文,隨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導書寫。
就本文出現的比較容易錯得字個別指導,大部分交由學生自學。
“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牢呢?
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之后有針對性的在全班進行指導。
四、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五、分組討論。
你認為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從哪兒知道的?
討論后全班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
出示原文與課文中重點句進行對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六、作業
查找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誰能給我們講講“和氏獻璧”這個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
你認為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分組討論,也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多媒體教學。
老師也為同學們查找了一些有關和氏璧的`網上資料,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和氏獻璧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本課詞語。
2、理解課文所講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認本課的詞語。
2、初讀課文,聯系課文,理解詞語意思,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玉的珍貴和卞和忠誠之心。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和氏獻璧》。理解“獻”、“璧”。
引導學生看題質疑。
二、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先解決。
2、檢測字詞。
3、同學們字詞掌握的不錯,那通過讀課文,你們讀懂了什么?
4、學生回答,了解課文大意。
再讀課文,說說:
和氏獻了幾次璧玉,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卞和的忠誠。
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
引導學生讀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最后體會卞和說的話,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談一談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三、作業:把和氏獻璧的故事請給家長聽,和家長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掌握本課的詞語。
2、細讀課文,了解《完璧歸趙》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玉的珍貴卞和的忠實之心。
3、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和氏獻璧》。
全班一起課文。
二、學生小組討論:和氏為什么哭的那么傷心呢?
討論之后,學生在全班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而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三、拓展
學生交流資料,《和氏獻璧》,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結合語文天地,讀一讀,背一背。
《石灰吟》
和氏獻璧 篇9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楚國時期,一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便去獻給厲王,玉匠鑒別后,說是假的,厲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腳。厲王死后,他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也認為它是故意欺騙,下令砍去他的右腳。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問清原因后,仔細研究,確認那是塊寶玉,隨即命名“和氏璧”。
本課所在的第六單元,以“奇妙的石頭”為主題,編排了三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分別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石頭的知識和故事,表現了不同石頭的奇妙所在。這篇課文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承上啟下,旨在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塊石頭,結合重點詞句,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道理,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課文中所講的故事雖然離學生的實際比較遠,但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其中“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使我悲傷的原因呀”是全文的中心,告訴我們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的11個生字,會寫10個要求寫的生字,借助音節讀準字音,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識記,理解詞語意思,能靈活運用。
2、能力目標:
、倌軌蛘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②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能夠從課文中明白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從課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難點
①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呀”這句話的含義。
、趶恼n文中受到啟發,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如果你得到一件很名貴的寶物,你會怎么做?
2、在楚國時期,有個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你知道他是如何做的嗎?
。ㄗ寣W生設身處地的感受課文中的人物所面臨的問題,既可以調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書中主人公的距離,使學生容易與課文產生共鳴。)
3、齊讀課題。
。ǘ┏踝x課文,掌握字詞: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字詞,用“找朋友”的游戲檢查識字情況。
3、進行“生字闖關”游戲,對字詞進行隨機指導。
。ㄍㄟ^這兩個游戲幫助學生讀準字音,鞏固了生字的字形,靈活運用詞語。)
。ㄈ┰僮x課文,整體感知:
1、交流和氏璧的資料。
拿出筆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卞和一共獻了幾次璧?結果分別是怎樣的?在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交流讀書結果。
出示表格,根據學生的回答將表格補充完整:
(通過再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從課文中提煉出的語言,對于有的學生來說未必會形成清晰的脈絡,如果用表格形式加以提示就清楚多了,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3、你對和氏哪次獻璧的印象最深?
(四)重點讀文,深入學習
根據學生談到的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學習。
。▽W生談到哪次獻璧印象深刻,就先學習哪一次獻璧,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起到引導作用。)
1.學習第一次獻璧。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卞和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去獻璧的?
(2)你能不能想象一下第一次獻璧的場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面對卞和被砍去左腳的結果,你有什么感受?
。4)指導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次獻璧。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卞和,面對這樣的結局,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
。2)如果你現在是武王身邊的一位大臣,你想對武王說些什么?
。ㄗ寣W生設想自己就是在場的一名大臣,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并暢所欲言的發表出自己的看法,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
3.學習第三次獻璧。
(1)分角色朗讀3—5自然段。
。2)小組討論:和氏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
(3)全班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進行總結。
。4)出示學習方法:
①練習分角色朗讀或把文中的情景用課本劇的方式進行表演。
、谖恼轮惺裁词鼓愀惺茏钌,抓住重點的詞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來。
③辯論:有了前兩次的經歷,卞和第三次該不該去獻璧?
。5)學生自由分組,選擇一種學法各自進行學習,老師巡視點撥。
。ㄟ@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并根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體會到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令人最心痛的。)
。6)全班展示小組學習結果。(7)教師點評,學生互評。
。ㄎ澹┟雷x課文,品味含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寶石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的含義。
(理解課文后再美讀課文,更能體會出文章的內涵,讀出主人公的情緒變化,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升華。)
五、作業設置
1、同學間互相推薦有關和氏璧的故事讀一讀。
2、將學習了這篇文章的你的感想寫到練筆本上,寫完后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ㄍㄟ^實踐作業的布置,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和氏獻璧 篇10
以前看過幾篇中學課堂的教學實錄,特別是李鎮西和韓軍的,有點觸動。我的感覺是與我們的小學課堂有著較大的區別,他們的課堂量大、度寬、思深,跳躍性強。比如我們常說:舉一反三,而韓軍卻提出舉三反一(《新語文學習》上有介紹),想想他的話不無道理。今天,在溧陽實小聽到一位中學教師來上小學的課堂,很好奇,想看看與小學教師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干老師課堂上追求的是深度語文,聽他說是第二次上小學的課,但從這節課上,干老師的深度語文體現得非常明顯,給人的是一種震憾性的觸動,可能從一位中學老師來把握小學課堂,度上可能太深了一些,學生與聽課老師一時還適應不了,但干老師對教材研究的深度,教師對文本的深層次的解讀,卻是令人折服的。
感受一:對“璞”字的處理
干老師首先由一句諺語入手:玉不琢 , 不知理,當老師出示這句時,我在下面想,干老師出示這句必有他的道理,可能課中還會用到,在課結束時,干老師果然又回到此處。然后教師大約花了十分鐘的時間圍繞“璞”來深挖,現在回顧干老師的課,這個字的深挖含義很深,如果不把這個問題解決,干老師課堂上的濃度語文也就無從下手。干老師課堂上通過多種途徑來闡述“璞”字:1、課文中是怎樣寫出來的?2、媒體出示“璞”的樣子,讓學生談談看后的感受,3、把“璞”拆字,“王”字旁表示什么?大膽猜想,4、想想“王”字旁不帶玉和意思,教師再講解這些詞在過去也和玉有關,比如“環”字,這些知識,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知道。5、再看“璞”字,大膽地猜讀后,出示“蹼”、“鏷”等字讓學生讀。
此環節,信息量非常大,這個“璞”字與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非常緊密,所以干老師不會放松,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并且帶給學生有關“玉”方面的信息量也非常大。
感受二:對姓氏的把握
課中干老師問學生:“氏”是什么意思?“和氏”姓什么?課文中姓“卞”課題為什么叫“和氏”?學生弄不清了,教師讓學生再看課題:和氏獻給誰?獻的什么?為了幫助學生,教師媒體出示“璞”打造成璧、環、琮后的各種樣子,問學生:如果獻璧會是怎樣的結果?教師小結:課題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是我來上,對姓氏我是不會注意的,所以當干老師課堂上說到姓氏時,我瞪大了眼,不知干老師要干什么。但隨著課的進行,干老師對姓氏的巧抓,真是神來之筆,此處大有學問,“和氏”為皇帝所封,皇帝為什么要封為“和氏”?與文章立意是否有暗合之理?此處,干老師課文開始時對“璞”字的狠抓到這兒有了顯示。并且干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可以不能解決,但如果學生能把這個問題一直記住,以后或許能有機會解決,那對學生以后的閱讀、閱讀的批判、閱讀的反思會有大的好處。
感受三:和氏到底獻了幾次
有的學生說獻了三次,有的學生說兩次,最后一次不是獻,是文王感動后來取的,不是獻。
佩服的是干老師對第三次獻的處理。在學生討論出和氏獻璧是用忠誠和無私的心打動文王后,干老師出示一個小知識:國王的謚號:厲王、威王、文王都是后人根據生前的性格和政績在后追加的。
干老師在此處出示這個小知識點,既幫助了學生對課文人物性格的把握,又擴大了知識面,所以說,課堂上,應該教師講的,就應該大量地講,應該教師灌輸的,一定要灌輸,深度,要教師去把握,去引領。
感受四:對文章主題深度的挖掘
師:如果是你,你會獻玉嗎?生說不會的多,會的少。很遺憾,此處,干老師打斷了學生的話,可能是時間不夠了。教師再引:中國這長的歷史,人們為什么會喜歡和氏獻璧(因為忠誠和無私)?教師再進一步:“玉”代表了什么(周朝前是權力的象征,周朝后是美德的象征)?那你的才華和美德你會不會獻?再出示課文開始時出現的那句話。
此環節,干老師進一步升華了主題,將玉和人的美德聯系在一起,玉人合一。如果通過獻玉讓學生體會到無私與忠誠,那么,你會獻玉嗎?你怎樣獻玉?則達到了更高的高度。
干老師的這節課上,為了追求一種語文的高度,教師輸送多了一些,課堂上的情趣少了一些,深度語文,度如何把握?如何與課堂上的情趣結合得緊一些,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
和氏獻璧 篇11
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命令玉匠鑒別。玉匠看了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認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大怒,就下令砍了卞和的左腳。
待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又讓玉匠鑒別,玉匠又說:“這不過是塊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是故意欺騙,又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腳。
后來,武王死去,文王登位了。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在楚山腳下一連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文王聽到這件事后,派人前去查詢。那人問卞和:“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很多,為什么獨有你哭得這么悲傷呢?”卞和回答:“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石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文王聽到回報,便叫玉匠整治那塊石頭。玉匠仔細研究了石頭紋理,確認那是塊璞。經過仔細打磨,果然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隨即命名為“和氏壁”。
和氏獻璧 篇12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和氏獻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
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各環節的銜接不夠自然。
反思
“和氏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
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后,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因為這是學生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就能領悟文章的主旨,也就了解了和氏獻璧的原因。
問題一提出,學生有的作沉思狀,有的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還有的在輕聲的議論著,我微笑著望著孩子們,期待著他們能找出我所要的答案:那就是;汴和是一個忠貞愛國之士,他的品格比無價之寶“和氏璧”還要寶貴,值得我們學習。
然而,學生討論的結果卻讓我感到意外。
一學生說:“連汴和都知道是一塊含有寶玉的石頭,為什么玉匠卻看不出來?”
一學生說:“我覺得這個汴和很笨,他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個玉匠把這塊石頭雕琢以后才去獻給厲王呢?”
一學生說:“如果文王請的玉匠也不識貨,那么汴和不是要把頭也失去了?”
一學生說:“如果他真是忠誠于他的祖國,他可以自己把這塊寶玉換成錢財去救助那些老百姓。這樣做也是愛國的表現”
“為什么厲王把汴和的腳都砍去了,那么殘忍,他還是要獻璧呢?”
“厲王和武王那么兇殘,值得汴和去為他獻出真誠和忠心嗎?”……
最后,學生們得出結論,像汴和這樣獻出忠誠的方法,是一種愚忠。
學生討論的結果完全和教學參考書中編者的意圖背道而馳了。我們應如何正確引導呢?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其實,我覺得學生們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了他們對課文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學生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一切的創造發明正是從懷疑開始,我們的課改不正也是倡導大膽質疑,張揚個性嗎?向權威挑戰——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精神。同時,我也在想,編者把《和氏獻璧》這篇課文安排在“奇妙的石頭”這個單元里,而且還要從這篇課文中向學生進行一種“做人要真誠、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過于牽強了。社會文明已經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都提倡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厲王和武王那么輕易就把汴和的腳砍掉,汴和卻還要對他們忠心耿耿,這種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并非一成不變。因此,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應大膽突破教材預設的思想局限,甚至大膽地推翻歷史上沿續幾千年的說法。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海闊天空,我們的思想才能不斷地躍上一個新的境界,我們也才能培養出有獨創精神的一代新人。
在教學《和氏獻璧》這篇課文時,我按照教學參考書上的教學建議,先在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有關何氏璧的故事,如為學生講《完璧歸趙》的故事,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接著,我從課題入手,先理解“獻、璧”的意思,再引導學生質疑,激起學生探究課文內容的興趣。“和氏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是學生理解討論的重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也就了解了和氏獻璧的原因。學生討論得很熱烈,但在匯報討論結果時卻讓我感到意外:一學生說:“連汴和都知道是一塊含有寶玉的石頭,為什么玉匠卻看不出來?”一學生說:“我覺得這個汴和很笨,他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個玉匠把這塊石頭雕琢以后才去獻給厲王呢?”一學生說:“如果文王請的玉匠也不識貨,那么汴和不是要把頭也失去了?”一學生說:“如果他真是忠誠于他的祖國,他可以自己把這塊寶玉換成錢財去救助那些老百姓。這樣做也是愛國的表現”“為什么厲王把汴和的腳都砍去了,那么殘忍,他還是要獻璧呢?”……最后,我們得出結論,像汴和這樣獻出忠誠的方法,是一種愚忠。要表達自己的真誠和忠心,是有很多種途徑和方法的,不一定要付出那么慘重的代價。還有,厲王和武王那么兇殘,值得汴和去為他獻出真誠和忠心嗎?討論的結果完全和教學參考書中編者的意圖背道而馳了。
課后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其實,我覺得學生們能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了他們對課文已經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而且學生不唯書,不唯權,只唯實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新時代的教育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精神。同時,我也在想,編者把《和氏獻璧》這篇課文安排在“奇妙的石頭”這個單元里,而且還要從這篇課文中向學生進行一種“做人要真誠、忠心”的思想教育,也太過于牽強了。社會文明已經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都提倡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厲王和武王那么輕易就把汴和的腳砍掉,汴和卻還要對他們忠心耿耿,這種愚忠根本不值得提倡,因此,我們認為教材這樣安排這篇課文不太妥當。
《和氏獻璧》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主題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在教學中,要注意從課本內容到生活實際,從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拓展與延伸!逗褪汐I璧》這篇主體課文是一貫在中國歷史上廣為流傳的故事。
我所教學的是《和氏獻璧》這篇課文的第1課時。它的教學目標是:
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在教學前,與學生一起收集關于"和氏璧"的資料,初感知。
《和氏獻璧》在教學時,為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理解"獻"、"璧"的意思,導入新課,并質疑。
然后,在新課的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使學生能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我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1、讓學生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步,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卞和第一次、第二次獻璧。學生自愿起立朗讀,知道卞和前兩次獻璧的結果。
2、學習卞和第三次獻璧。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卞和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體會;
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這時,并引導學生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再讀卞和說的話,談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最后把領悟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3、讓學生審題:"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
最后,拓展延伸學習,讓學生將自己收集的關于"和氏璧"的資料,互相交流。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既說明玉的珍貴,又襯托出卞和的忠誠之心。并布置作業: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和氏獻璧 篇13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重點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2 認識本課11個生字,包括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課件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生在我國楚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和氏獻璧
提問:通過課前預習,你能說說對課題的理解嗎?(重點引導學生說說“獻”“璧”的意思)
交流自己在課前搜集的關于和氏璧的故事。
問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讓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
2、四人學習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學生生字的掌握情況。
4、學生合作朗讀課文。
讀后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的聲音、生字讀音的把握等)
三、整體感知
提問:和氏獻了幾次碧玉,獻給誰,結果怎么樣?
課件出示表格: ____次獻給誰結果
學生讀課文后,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寫。
全班交流。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第一、二次獻璧
請學生讀讀相關的段落,說說自己在讀了課文之后知道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厲王和武王是怎樣的人。
2、第三次獻璧
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第三次獻璧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在書上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讀一讀,并思考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做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讓學生充分交流,讓學生深刻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3、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4、回到課題,進一步理解課題的含義:“和氏獻璧”他獻出的終究是什么?
四、課后延伸
1、繼續搜集、交流自己了解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了解故事《完璧歸趙》。
板書設計:
和氏獻璧
第一次 砍掉了 左腳
} 痛心
第二次 砍掉了 右腳
第三次 將寶玉命名為“和氏璧”
教學目標:
1、學習《和氏獻璧》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寶石——忠誠是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2、結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小黑板。
課型:課文。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直接導入,揭示課題:《和氏獻璧》。(齊讀課題兩遍)
2、理解“獻”、“璧”的意思。
(1)、指名說說:“獻”、“璧”兩個字的意思。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ㄒ唬①|疑: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質疑。
。ǘ、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并指名說說: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
3、指名說說:和氏獻了幾次璧玉?(三次)
(三)、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次獻璧。(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讀第1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一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腳)
2、學習第二次獻璧。(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讀第2自然段。
。2)、指名說說:卞和第二次獻璧,結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腳)
3、齊讀第1、2自然段。
4、學習第三次獻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讀3—5自然段。
(2)、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選擇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
a、互相交流,讀一讀。
b、指名匯報。
c、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③、理解“捧”在這句話中的含義。
a、將“捧”字換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卞和抱著那塊石頭,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淚流盡,血都流了出來。
b、指名說說:用哪個字好?為什么?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
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堋⒗斫獗搴驼f的話“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a、談談你怎樣理解他說的話。
b、指名匯報。
5、齊讀第3—5自然段。
6、討論:“和氏獻璧”他獻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說說。
7、齊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活動: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業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6、奇妙的石頭
第一次 砍去左腳
和氏獻璧 第二次 砍去右腳 忠誠
第三次 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寶貴的品質
教材分析:
本文講了和氏璧名字的由來。楚國的卞和兩次獻璧,都被定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兩只腳。在文王登位后,他的痛哭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終確認所獻是塊兒寶玉。
教學要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和氏璧名字的由來。
2.通過讀這個故事,明白做人要忠貞為本,體會卞和的忠貞之心。
3.掌握本課要求認識和會寫的生字生詞。
教學準備:
有關和氏璧的故事和圖片資料,相關知識網址。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板書課題,齊讀。你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嘛?(指名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二、初讀感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小組內互相指讀生字,全班檢查,糾正字的發音。
3.指名讀課文,隨即出示生字,正音。
三、指導書寫
就本文出現的比較容易錯得字個別指導,大部分交由學生自學。
“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記得又快又牢呢?
在誘導字帖上將生字各寫一個,教師巡視指導,之后有針對性的在全班進行指導。
四、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誰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五、分組討論
你認為卞和為什么哭得那么悲傷?從哪兒知道的?
討論后全班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抓出文中相關的句子進行理解。
出示原文與課文中重點句進行對照,感受古今文字的不同:
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作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
六、作業
查找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課文,交流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誰能給我們講講“和氏獻璧”這個故事?
二、深入理解課文
你認為卞和是一個怎樣的人?(分組討論,也可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和氏璧的故事?
。ńM內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多媒體教學
老師也為同學們查找了一些有關和氏璧的網上資料,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好嘛?
網址:
和氏獻璧 篇14
一、 引入新課。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我們在寫“獻”字時要注意什么?(抽學生說)你知道“和氏“指的是誰?他一共獻了幾次璧,結果怎樣呢?(抽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
二、品讀課文
師:和氏說了這么一句話,(出示“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并范讀)。自由朗讀這句話,注意停頓。
師: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說說是什么意思?(抽生讀)
師:快速略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與上面文言文相對應的句子,用“=====”勾畫出來。(抽學生回答,齊讀“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
師:對照古文和現代文,猜猜“誑”是什么意思?“貞”呢?
生:“誑”是欺騙、瞞哄的意思;“貞”是堅貞的意思。
。ㄔu:結合文章,教給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不錯)
師:和氏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句話?默讀課文。
師:“砍去左腳”是在哪段?自由朗讀,你能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什么?
生:我從“大怒”體會出厲王非常生氣、殘暴,所以砍去和氏的左腳。
生:我從“獻給”可以看出和氏的忠心。
師:卞和發現玉,想到“獻”時,他的心情怎樣?但砍去左腳,他的心情又怎樣?他只是因為砍去左腳而傷心嗎?他因此犯下了什么罪?(生齊說“欺君之罪”)讀這個詞,如果你是卞和,會怎么想?
師:卞和因此而退卻了嗎?自由朗讀第二段,看能從哪些重點詞句體會出什么?這一次,他又被加上了一個什么罪名?
生:我從“又”看出卞和不灰心,對君王的忠心不變。
師:齊讀“卞和又把那塊石頭獻給武王”讀準字音,體會卞和的忠誠,他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他更加難過了。
生:我從“痛心”可以看出卞和心中的不平,君王怎么能這樣對待老百姓。
師:他的痛心有幾個方面,你認為哪一個能讓他傷心?學習“欺騙”。
師:在遭遇沉重的打擊后,卞和的心情怎樣?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用“——”畫出卞和的動作、神態的語句。讀一讀,你能體會出什么?
生:我從“捧”看出這的確是一塊玉。
生:我從“痛哭”看出卞和以前受的痛苦是難以用語言說的。
生:我還從“捧”看出了卞和的一顆忠心。
師:“他哭了很久很久”,此時卞和的心情你能用哪些詞來形容?誰來讀一讀這一句,(抽讀、齊讀)你在這兒會問點什么問題?
師小結:質疑,除了從題目入手,還可以從文中描述的矛盾處入手。
師:思考,他為什么哭得如此傷心?
師提示:發言不但要闡明自己的觀點,還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師:所以他會說“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齊讀這句話,什么是“堅貞”?
師小結:對于我們不理解的詞語除了查字典,還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意思。
三、總結全文
師:我們再讀課題。為什么和氏一而再、再而三的獻璧呢?他獻出的還有什么?
生:他還獻出了自己對君王的一片忠心。
師:是。∮盟脑拋碚f,他是一個堅貞之士,結果呢?那塊石頭終于被文王鑒定出來了,那是一塊什么樣的玉?
生齊答:價值連城。
師:“價值連城”是什么意思?雖然是一快價值連城的玉,為什么前兩次都鑒定不出來?
生:因為厲王叫他們鑒別時,他們只“看了看”。
師:卞和的忠心被沉清,文王慧眼識寶,此時的卞和心情怎樣?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為什么要把這塊玉命名為“和氏璧”有幾層意思?
師:讓我們記住和氏的那句肺腑之言,齊讀“我并非為失去雙腳悲傷,而是痛心有人把寶玉看成石頭,把堅貞之士當成騙子,這才是我悲傷的原因啊!”
師:課文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師:展示查閱和收集的與“和氏璧”相關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一 欺君之罪 砍去左腳
捧 痛哭 堅貞之士
和氏獻璧 二 欺騙 砍去右腳
三 確認 價值連城 忠誠
五、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緊緊抓住詞句進行有層次的訓練,主要方法是學生讀書體會和我的點撥引導,理解重點詞語意思,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同時注重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恰當的小結評價:如對內容的及時小結、對下文的恰當過渡、學習方法的點撥總結。
反思整堂課,雖然我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的進行評價,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但對學生參與學習的面不夠廣時,沒有機智的調換自己的教學方法。
評析:(1)“關于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培根)如果不能以恰當的方式學習,即使是那些經過選擇的知識,也將無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所謂知識的智力價值是不會自動實現的。國外許多教育家也同樣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要啟發兒童、青年的自覺性,他勸告教師說:“傳授兒童各種各樣的科學,并不是你的職責;你的職責應該是使他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當他對這些科學產生的趣味較為成熟時,給他以從事學習科學的方法,這確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杜威推崇盧梭這一教育思想,并在《明日之學!分刑岢,學校中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去發現獲得知識的方法。在本節課中,古文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比較難,因而教師就利用讓學生找與古文相對應的那句話來對比著閱讀,從而發現理解古文的方法。教師沒有直接向學生傳授理解古文的方法,而是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中去獲得的。同時,通過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是中段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教師的有序的引導下,學生已經開始形成這方面的能力了。
。2)創設一種氛圍,讓學生樂于參與。和諧課堂教學氛圍是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相處和諧自然,氣氛濃烈,師生能共同獲得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通過“和諧之美”陶冶學生情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情緒是高漲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在和諧的課堂中,和諧的教育下,才能獲得全面的發展。“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兒童在無拘無束的時候,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記憶力增強;反之,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心靈封閉,無創造性可言。因此,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創新的寬松環境,尤其重要,而“平等對話”則是新型師生關系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教師善于創設一種和諧的氛圍,學生始終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主動去參與,去思考,去表達,去獲取知識和成長。
。3)教師的總結,能幫學生將知識點串成一根項鏈。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是零散的,就像一把把的鑰匙,每把鑰匙都很重要,但是這樣的鑰匙學生是很容易弄丟的。隨著知識的增加,學生更容易忘記,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在課堂中,教師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整理和歸納,像是用一根繩子幫助學生將這些鑰匙串起來,這樣學生就不會忘了。
和氏獻璧 篇15
一、導入
師:孩子們,上節課我叫大家查了忠貞之士的意思,誰來說說這個詞的意思。
生:忠誠堅貞的人、忠誠的人。。。
師:這個忠貞之士指的是誰?
生:卞和(師板書和氏)
師:和氏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給帝王獻璧(板書獻璧)
師:這就是我們上節課學的課文:和氏獻璧(生大齊讀課題)。請孩子們回憶一下我們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新課學習
1、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的開頭(PPT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生齊讀)
2、師:就是這樣一塊普通的石頭,它的內里卻蘊藏著珍貴的美玉(PPT石頭和美玉圖),所以真是稱得上是“奇異的石頭啊”(板書)
3、自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卞和帶著喜悅的心情去獻璧,他眼中的美玉在玉匠眼里是什么呢?在句子下面劃線,讀一讀。
4、“這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玉匠是這樣的肯定,所以他第二次說。。
“這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你聽到玉匠用怎樣的語氣在說)
生:不耐煩、
師:我仿佛看到了玉匠冷冷的眼神和嘴角。誰再來讀讀。
生讀
師:你把讀帶到了表情上,我好像看到了玉匠不耐煩的神情。所以玉匠這樣說(生再讀)
師:卞和心中的美玉在玉匠的眼里卻是如此普通的石頭,卞和是怎樣說的呢?課文第二段找一找卞和的話,用波浪線劃下來。
抽生讀
齊讀(卞和急切地解釋說:
師:剛才還歡天喜地的卞和此時心情怎樣呢?
生答:矛盾、心急如焚
師:用文中的詞語就是(急切)帶著急切的心情讀讀。
師:他是多么急啊,稀世珍寶卻被說成了普通的石頭,他能不急嗎?
抽生讀
師:他啊真是急暈了頭了,就連經驗豐富的玉匠也被他說成了無知,誰能再來幫他辯解一下。
師:孩子們看,這里用了兩個感嘆號,這是多么急切的語氣多么強烈的情感,誰能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卞和你快辯解啊,你看你就要被身強力壯的士兵拖走了,我們再來幫他辯解一下。
師:他在嘆是非的不分,黑白的顛倒。他在嘆皇帝的昏庸,玉匠的無知。再讀
3、學習第三次
師:卞和不僅心里苦,而且身體也苦。第一次砍去左腳,第二次砍去右腳,我們卻再也聽不到他解釋的聲音。此時的他(ppt第四自然段:捧著那塊石頭淚流滿面)
師:(悲壯音樂)孩子們,此時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卞和呢?你看他的雙腿還流著血呢,他的臉上還掛著淚呢。。。。。。我們一起走進文字去看看卞和吧(出示句子,伴樂讀)
師: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卞和?
生:非常悲傷、難過、滿臉是血…..
師:他哭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持續72小時的悲傷,長達4372分鐘的痛苦,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還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卞和?
生:傷心。從雙眼淚盡看出。
師:你還從哪里感受到了卞和的悲傷?
生:血都流了出來。
師:是啊,他在哭,哭得淚盡,哭得血流。誰再來讀。
生讀
師:是啊,聽吧,他哭得泣不成聲,他哭得撕心裂肺。他的哭聲在山谷里回蕩。再來讀一讀。
師:卞和,你哭得這么傷心,是為什么啊?(PPT出示“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師范讀一次,生跟讀,注意停頓。孩子們,從書中找到這句話相應的意思,劃橫線。
(寶玉,卻被人說成。。。。)
師:卞和前兩次獻璧失去了左右腳,作為他的家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
師:當卞和冒著必死的決心獻璧時,得到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美麗的寶玉吧。(ppt美玉圖)溫潤、透明、聲音清脆是它的特點。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名玉:新疆產出的“和田玉”、遼寧岫巖縣產出的'“岫玉”、河南南陽產出的“獨山玉”、湖北鄖縣等地產出的“綠松石”。(ppt配樂介紹各種美玉)。玉代表著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有謙謙君子,溫良如玉。文中忠貞的卞和也可以用忠貞如玉來形容他的品質。
師:當這塊價值連城的寶玉呈現在人們面前時,這時在場的人會怎么說?大臣會怎么說?玉匠會怎么說?寫一寫。
指生匯報。
師:有沒有贊美這塊玉的?
出示玉匠前兩次的句子
“這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
“這不過是塊普通的石頭。”
這……!
玉代表著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有謙謙君子,溫良如玉。文中忠貞的卞和也可以用忠貞如玉一詞來形容他的品質。
三、結束課文
帶著敬佩之情再讀課題。
四、課后拓展
找一找有關玉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奇妙的石頭 和氏獻璧
一獻 石頭
卞和{二獻 石頭 }忠貞之士
三獻 美玉 忠貞如玉
課后反思:
《和氏獻璧》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流傳很久的故事。卞和把一塊含有珍貴玉石的石頭獻給國君,歷經三代卞和失去雙腳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反復朗讀體會卞和的急切和悲痛的心理,從玉匠的話進行對比閱讀,在配樂中加深學生的情感。從而體會卞和忠貞的品質。
和氏獻璧 篇16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70分鐘)
一、讀一讀,寫一寫。例:一只小手舉起來。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1、醫生安慰小男孩。醫生( )安慰小男孩。 2、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交談。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 )交談。 3、罐子里裝滿了水。罐子里裝滿了( )水。 4、我收到了禮物。我收到了( )禮物。 二、積累平臺。1、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如愿( )( ) 小心( )( ) 驚( )之( )七( )八( ) 四( )八( ) 左( )右( ) 2、用“一、十、百、千、萬”分別和格子里的字寫成五條四字成語。(“一、十、百、千、萬”可以重復使用)發中山水家戶絲毫全美 3、慈母手中線, ,臨行密密縫,__________。你還讀過哪些贊頌母愛的文章呢?不妨把你印象深的句子寫下來和大家交流。 三、成語連線。最長的一天 無米之炊最難做的飯 一覽無余最寬的視野 度日如年 四、回答問題: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1、這段話是從課文《 》中選出來的,這是一個神話故事,我還讀過別的神話故事,有《 》。 2、我發現這段話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詞,你能找出來嗎?( )——( ) ( )——( ) ( )——( ) 3、形容速度很慢的詞語有很多,文中就有兩個,你能夠找出來嗎? ( ) ( ) 4、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他的雙眼變成了( 和 );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 ),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 )…… 5、懷著感恩的心,你想對盤古說什么? 五、《春雨的色彩》,回答問題。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沒完沒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鳥在屋檐下躲雨,它們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小白鴿說:“春雨是無色的,你們伸手接幾滴瞧瞧吧。”小燕子說:“不對,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樹綠了。”麻雀說:“不,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杏樹上,杏花紅了。”小黃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不是嗎?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黃了。”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得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說:“親愛的小鳥們,你們的話都對,但都沒說全面。我本身是無色的,但我給春天的大地萬紫千紅。”1、小鳥們在爭論一個什么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瞧( ) 全面( ) 爭論( ) 3、小白鴿、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分別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1)小白鴿說: (2)小燕子說: (3)麻雀說: (4)小黃鶯說: 4、小朋友,你能說一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寫春雨下來時的動作的詞語有 。 六、開開心心寫作文題目:感謝提示:同學們,我們有太多的人要感謝。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和朋友……你最想感謝誰呢?請選擇一、兩件事情表達你內心的感謝。要求:1、寫出真情實感,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不少于250字。 2、書寫工整,不寫錯別字。 【試題答案】一、讀一讀,寫一寫。例:一只小手舉起來。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1、醫生安慰小男孩。醫生( )安慰小男孩。(輕輕地) 2、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交談。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 )交談。(親切地) 3、罐子里裝滿了水。罐子里裝滿了( )水。(清涼的) 4、我收到了禮物。我收到了( )禮物。(珍貴的) 二、積累平臺。1、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如愿( )( ) 小心( )( ) 驚( )之( )七( )八( ) 四( )八( ) 左( )右( ) 略 2、用“一、十、百、千、萬”分別和格子里的字寫成五條四字成語。(“一、十、百、千、萬”可以重復使用)發中山水家戶絲毫全美 略 3、慈母手中線, ,臨行密密縫,__________。你還讀過哪些贊頌母愛的文章呢?不妨把你印象深的句子寫下來和大家交流。 略 三、成語連線。 四、回答問題:有一天,盤古忽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1、這段話是從課文《 》中選出來的,這是一個神話故事,我還讀過別的神話故事,有《 》。 2、我發現這段話中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詞,你能找出來嗎?( )——( ) ( )——( ) ( )——( ) 3、形容速度很慢的詞語有很多,文中就有兩個,你能夠找出來嗎? ( ) ( ) 4、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他的雙眼變成了( 和 );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 ),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 )…… 5、懷著感恩的心,你想對盤古說什么? 略 五、《春雨的色彩》,回答問題。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沒完沒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鳥在屋檐下躲雨,它們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小白鴿說:“春雨是無色的,你們伸手接幾滴瞧瞧吧。”小燕子說:“不對,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樹綠了。”麻雀說:“不,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杏樹上,杏花紅了。”小黃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不是嗎?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黃了。”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得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說:“親愛的小鳥們,你們的話都對,但都沒說全面。我本身是無色的,但我給春天的大地萬紫千紅。”1、小鳥們在爭論一個什么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略 2、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瞧(看 全面(完全 爭論(爭吵))) 3、小白鴿、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分別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1)小白鴿說:無色 (2)小燕子說:綠色 (3)麻雀說: 紅色 (4)小黃鶯說:黃色 4、小朋友,你能說一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嗎?萬紫千紅 5、描寫春雨下來時的動作的詞語有 。略 六、開開心心寫作文題目:感謝提示:同學們,我們有太多的人要感謝。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和朋友……你最想感謝誰呢?請選擇一、兩件事情表達你內心的感謝。要求:1、寫出真情實感,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不少于250字。 2、書寫工整,不寫錯別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