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精選12篇)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1
教材簡析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師大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主要記敘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畏艱難險阻,徒步游覽了大半個中國,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不朽杰作。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游考察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績。
教學目標
1、回憶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記》這本千古奇書“奇”在哪里。
2、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再次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分析
抓住重點語句,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為中國的旅游考察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
教具準備課件(重點句式)
設(shè)計總述
教學這篇課文,我主要是想讓學生體會:“溫故而知新”。這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我設(shè)計的第三課時,前兩個課時已經(jīng)把課文內(nèi)容基本上完,時隔一個星期后,再來學習,意在指導學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夠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加入自己的體會。同時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介紹徐霞客。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
師:本學期我們學過《走遍天下書為侶》,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你總可以從一本書中發(fā)現(xiàn)新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同樣,一篇文章不管你讀過多少遍,你也總可以從中獲得新東西。孔子曾說過:“溫故而知新。”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獲。
【告知學生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溫故而知新。】
二、復習體會,獲得新知。
1、師:回憶文章開頭那一句話簡單介紹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齊讀這句話。
師:思考一下,你從這句話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們對他的評價等。)
師引導學生再讀這句話,讀出對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師:你能用一句話給我們介紹你自己嗎?
(教師可以做一個示范)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用一句簡單的話來進行概括,準確表達了意思。這就是由書上的一句話獲得的新知。
【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們獲得簡單的新知,有興趣繼續(xù)學下去。同時也為后面的寫作作一個鋪墊。】
2、師:徐霞客是一個“奇人”,首先表現(xiàn)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師:當時的讀書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著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
師:是呀,大多數(shù)人都過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日子,徐霞客卻——卓爾不群。(追問:什么是卓爾不群?能換個詞語來表達嗎?比如:與眾不同、截然不同。師一個小結(jié):這就是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三十年來——
學生接讀:“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師:這段文字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想象徐霞客會遇到什么困難?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從大家的敘述中我們真正感受到來徐霞客的雄心壯志和不畏艱險,他真不愧為奇人。請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段話。
“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師:所以,我們獲得的新知是——
過程的艱辛。
3、師:默讀第三自然段,你獲得什么信息?
(交通條件落后、沒有——、沒有——、沒有——,這真是一件——)
師:說說前幾天我們春游你的感受。
學生可以說坐著舒服的空調(diào)大巴車,品嘗著美食,欣賞美麗的風景,是多么愜意。
師:課時,徐霞客的長途旅行卻是一件——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情。
4、師:那么徐霞客在長途跋涉中經(jīng)歷來哪些艱險又感人的故事?選擇你最感興趣的講給小組成員聽聽。
四人小組討論,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話講故事,可以適當補充。
全班交流。
師小結(jié):前兩節(jié)課我們是通過讀文,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文意,今天我們把作者的文字變成了自己的口語表達,加入了你自己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收獲。
再讀:“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通過復習舊知,喚起學生的記憶,小組成員互講故事,其實是在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課后拓展:借用書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體會,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紹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稱,也可以用第三人稱。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學生,精心地做了準備,較為成功地組織了本堂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整堂課扎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一開課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溫故而知新”,學文中我讓學生給“卓爾不群”換個成語來表達,學生們提到了“截然不同”、“與眾不同”等。談到當時的讀書人時,我又提到“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引領(lǐng)學生學習使用名言。這與國學教學也是一脈相承的。
2、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根據(jù)書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還原徐霞客遇到的艱險故事。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交流時,表現(xiàn)積極,興趣濃厚,都愿意張開嘴巴說。
3、課后的拓展訓練是在口頭表達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說容易,寫作難。如何將口語轉(zhuǎn)化為書面語,準確地表述觀點,是學生們有待提高的。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qū)”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3、通過反復閱讀領(lǐng)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徐霞客資料。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片新課文,齊讀課題。
2、閱讀大地怎么理解?平時我們閱讀什么?徐霞客是把大地作為一本厚重的書來閱讀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習生字詞(出示課件)
3、讀完課文,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再讀感悟
1、文中作者稱徐霞客是——奇人
2、什么樣的人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借助圖理解“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4、(出示課件)交流,指導朗讀
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5、小結(jié)第二段內(nèi)容和本段的學習方法。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和重點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適當?shù)淖餍┡ⅰ?/p>
6、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其它自然段。
7、討論交流。
(1)第三自然段,“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可是路上有什么呢?還有什么呢?指導朗讀本段。
(2)第三段統(tǒng)領(lǐng)下面的四、五兩段,這兩段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他在長途旅行當中所經(jīng)歷的艱辛和危險。誰來分別簡單概括以下兩段內(nèi)容?
(3)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個奇人?
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分別指導朗讀。
8、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看看這本書“奇”在哪里?
四、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
1、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們的眼前已經(jīng)清晰地呈現(xiàn)出一位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徐霞客的形象,他傾盡畢生的經(jīng)歷,歷時三十多年,行程九萬里去有利中華大地寫成千古奇書,這可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的那么此時此刻,你對徐霞客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呢?
2、就讓我們帶這種崇敬之情再次齊讀課題。
閱讀大地,是徐霞客一生的寫照,因此后人才稱他為“奇人”,讓我們深深的記住這位千古奇人——齊讀課題。
3、關(guān)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回家可以查找有關(guān)資料去了解千古奇人徐霞客和他的奇書。
板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3
今天我們聽了林寶石老師執(zhí)教的《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十組的第一篇主體閱讀課文。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績。林老師上的這堂課基本成功。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談?wù)剬α掷蠋熯@堂課的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nèi)ンw驗文本中洋溢的情感、去求取文本賦予人內(nèi)心活動后的頓悟、去感受文本中蓬勃向上的力量,并在此間盡情地開掘自己的靈性和智性。
首先林老師抓住“閱讀”一詞,讓學生從平常的“閱讀書籍、報刊……”入手,轉(zhuǎn)到“閱讀大地” 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導出課題,提出質(zhì)疑。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學生提出問題:“大地能閱讀嗎?”, “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他是怎樣閱讀大地的”為起點,其實林老師繼續(xù)按照這些問題去展開講解就更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我感悟到以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然后扣住一個問題——徐霞客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靠什么克服困難的?引導學生們默讀課文,要求把自己感受頗深的詞語和句子劃出來,反復讀一讀,在旁邊做做批注。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內(nèi)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nèi)心的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fā)了智慧,同時情感也受到了熏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學生在思維碰撞過程中,豐滿“了奇人”的形象。
二、評價得法,展現(xiàn)學生精彩。
一堂課學生精彩了才是達到了最高境界。學生精彩離不開老師的點撥、評價。而林老師在這方面就做得不夠好,在學生回答問題或朗讀時,林老師只評價學生好與不好,而沒有點評出好在什么地方,怎樣好,這樣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沒有目標可參照了。在讀書指導方面,應(yīng)該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畫面,體會情感,看著插圖表達,看到什么,發(fā)揮想象力,把握情感去讀,這樣讀書的時候就發(fā)揮得很棒了,可能會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了,使課堂富有生命力了。
三、預設(shè)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
我覺得林老師在提出問題是設(shè)計的不夠科學,問題太多太凌亂,有些是沒有價值的,因此沒有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因此教師要善于深入鉆研教材,預設(shè)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yīng)運用啟發(fā)性教學來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充滿情趣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教師預設(shè)的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內(nèi)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nèi)心的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fā)了智慧,同時情感受到了熏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
三、創(chuàng)造想象,發(fā)散思維
林老師在讓學生思考問題時未能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想象,因此學生未能很好理解主人公的品德、精神。如引導學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繼日歷盡千辛萬苦一個環(huán)節(jié),講到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時,我認為引導學生想象,在徐霞客長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還可能會遇到什么困難呢?讓學生暢所欲言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進行回答。這樣抓住關(guān)鍵的語言文字進行想象,就比單純的品味語言文字更直觀形象,教師在整理總結(jié)學生的回答,點撥提升,引導他們體會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
四、總結(jié)歸納,拓展延伸,學習“奇人”;
林老師在總結(jié)課文時是匆匆地收場,總結(jié)不夠深刻,因此學生對徐霞客這位人物形象、品德不夠理解不透。如: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應(yīng)再次回歸到課題:為什么叫他“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學生談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當作書本,一頁一頁、一步一步刻苦地讀著。徐霞客的足跡遍布三江五岳,橫跨了16個省份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市……此時,教師出示地圖課件,通過看到中國的政區(qū)圖、看到16個省市的具體分布,學生對徐霞客的逐漸豐滿起來,對徐霞客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的幾點是我個人的看法,為了以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互相聽課評課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努力的改變教學方法,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主要記敘了明末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歌頌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行考察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績。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講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第二自然段講徐霞客卓爾不群,立志親自考察祖國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間歷盡艱辛獲得了第一手考察資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過具體事例寫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科學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總結(jié)了徐霞客一生游歷的價值,高度評價了他是我國旅游寫作的先驅(qū),是求真求實、開創(chuàng)田野考察的科學家。
文章語言簡潔、質(zhì)樸,全文緊扣一個“奇”字,寫出了徐霞客這位“奇人”卓爾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險。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quán)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yōu)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當他發(fā)現(xiàn)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圖經(jīng)”
少且有差錯時,便立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書齋,把一生獻給了旅行考察事業(yè)。這在當時來說可謂奇舉。
2、不畏艱險,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歲出游,至55歲病返故里,30多年間,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行程9萬里,橫跨16個省份。當時沒有火車、汽車、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多數(shù)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艱險可想而知。幾十年間,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長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難:“攀險峰,涉危澗”,遇盜匪、斷財物、失同伴,疲勞、病痛等等,然而這一切都從未曾使他動搖。30年里,他天天堅持日間跋涉,夜里筆耕,從不間斷。多么堅韌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憑借這堅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獲得了先人不曾獲得的考察資料,成就了被后人稱為“千古奇書”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
3、求真求實,鍥而不舍。在許多讀書人奉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獨行,本著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證明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實,鍥而不舍”是徐霞客從事科學研究的品質(zhì)。課文通過徐霞客克服種種困難,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舉的兩個簡短事例,對此品質(zhì)做了具體說明。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正因為奇人、奇舉,才著就就了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徐霞客游記》除遺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還有60多萬字,是我國篇幅最為浩繁的游記之一,也是世界游記文字中的鴻篇巨制。其間蘊含著許多真知灼見,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時代。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這樣評價:“《徐霞客游記》讀來并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 20世紀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學情分析
徐霞客所處年代距今天久遠,課前應(yīng)要求學生搜集、整理相關(guān)資料,簡要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chǔ)。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本課可以從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開始,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在尋求答案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質(zhì)。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q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lǐng)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質(zhì)疑導入
1、同學們,你最崇拜的人是誰?
2、出示徐霞客畫像,提問:你們猜猜他是誰?能講講他的故事嗎?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想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他?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點評: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chǔ)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初涉課題學生也許會感困惑,不必強求學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lǐng)悟它的含義。)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小組內(nèi)互教互學。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列舉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體事例。
3、按內(nèi)容不同給課文分段。
(三)再讀感悟
1、指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
4、讀到這里,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5、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6、小結(jié):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封建科舉時代,“讀書人都忙于追求科舉功名”,而書生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鄙棄權(quán)貴、摒絕仕途。“卓爾不群”,指優(yōu)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處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書)。
(點評: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zhì),在此基礎(chǔ)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xiàn)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7、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8、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三、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點句子談體會。
(2)小組討論交流。
(抓住“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盜匪橫行”,“還是堅持”“設(shè)法”“竟然”等詞句體會徐霞客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3)練習朗讀。
9、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還體現(xiàn)在哪里?
10、這本書“奇”在哪里?
11、小結(jié)。
(點評: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導”到“探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總結(jié)全文
1、現(xiàn)在你知道課題為什么說是“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了嗎?
(點評:待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后,再回歸課題領(lǐng)悟它的含義。)
2、關(guān)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還知道哪些?
(點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5
教材簡析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師大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主要記敘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畏艱難險阻,徒步游覽了大半個中國,并將其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不朽杰作。歌頌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贊揚了他為祖國旅游考察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功績。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qū)”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3、通過反復閱讀領(lǐng)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出示徐霞客資料。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片新課文,齊讀課題。
2、閱讀大地怎么理解?平時我們閱讀什么?徐霞客是把大地作為一本厚重的書來閱讀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習生字詞(出示課件)
3、讀完課文,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再讀感悟
1、文中作者稱徐霞客是——奇人
2、什么樣的人是“奇人”?
3、為什么稱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讀第二自然段,劃出有關(guān)詞句,談一談你的體會。
(重點抓住“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親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處。借助圖理解“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4、(出示課件)交流,指導朗讀
我們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感情來讀這一段?
5、小結(jié)第二段內(nèi)容和本段的學習方法。
徐霞客人還“奇”在哪里?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找到了重點句子和重點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理解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采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的課文。 適當?shù)淖餍┡ⅰ?/p>
6、按照剛才的方法學習其它自然段。
7、討論交流。
(1)第三自然段,“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有”,可是路上有什么呢?還有什么呢?指導朗讀本段。
(2)第三段統(tǒng)領(lǐng)下面的四、五兩段,這兩段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他在長途旅行當中所經(jīng)歷的艱辛和危險。誰來分別簡單概括以下兩段內(nèi)容?
(3)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個奇人?
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分別指導朗讀。
8、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千辛萬苦,最終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寫成了一本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看看這本書“奇”在哪里?
四、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
1、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我們的眼前已經(jīng)清晰地呈現(xiàn)出一位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徐霞客的形象,他傾盡畢生的經(jīng)歷,歷時三十多年,行程九萬里去有利中華大地寫成千古奇書,這可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的那么此時此刻,你對徐霞客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呢?
2、就讓我們帶這種崇敬之情再次齊讀課題。
閱讀大地,是徐霞客一生的寫照,因此后人才稱他為“奇人”,讓我們深深的記住這位千古奇人——齊讀課題。
3、關(guān)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回家可以查找有關(guān)資料去了解千古奇人徐霞客和他的奇書。
板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6
編者按:直奔主題教學模式結(jié)構(gòu)如下:每篇課文的教學一般都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尋找生字(詞),進一步讀、認、寫;在點明中心思想的前提下,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能整體把握課文,包括作者的寫作手法、文章結(jié)構(gòu)、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
第二課時: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重點閱讀去感受文章的美(語言美、意境美、內(nèi)涵美、結(jié)構(gòu)美)和作者的情;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去背文章中重點段落及課文中學生感到需要和興趣的優(yōu)美精彩的句段;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讓學生以模仿為主的多寫一點東西,并立即給于評價。
下面的教學設(shè)計是按“直奔主題”的教學要求設(shè)計的,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
陳村鎮(zhèn)仙涌小學 梁群詩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和積累文中的成語,增加知識儲備。(詞)
2、品讀表現(xiàn)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yōu)美的句子背誦下來。(句)
3、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學以致用。(段)
4、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的方法,學以致用。(篇)
二、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學以致用。
2、品讀表現(xiàn)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yōu)美的句子背誦下來。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
2、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3、了解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4方面,并知道書奇在哪里?
4、布置學生收集相關(guān)資料,了解徐霞客以及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二、學習過程:
(一)課前小測,鞏固舊知。
1、讀一讀,填成語。
提心( )( ) 面( )土( ) 議論( )( )
( )精會( ) ( )天動( ) 千( )一( )
四( )八( ) 云霧( )( )
2、仿寫句子:如果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不能成為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
(二)導入新課。
1、設(shè)置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多媒體課件出示奔騰呼嘯的長江、形狀奇特的巖洞、傾斜而下的黃果樹瀑布等自然景觀。看了這些奇異景觀的圖片,你有什么感受?遼闊的大自然就像一卷卷美麗無比的畫卷,引領(lǐng)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奧秘。400年前,我們祖國就有一位地理學家用他的雙腳走遍大江南北,并寫下了不朽的地理學巨作。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板書)生齊讀課題。
2、質(zhì)疑激趣。
讀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徐霞客為什么要閱讀大地?他是怎樣閱讀大地的?………)
同學們針對課題提出了很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對于不理解的詞語可結(jié)合課前的預習、借助工具書或與小組交流。(小組成員互相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
2、快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徐霞客是一個怎樣的人?(先自言自語說,組織好語言;再與小組交流,互相學習;最后指名發(fā)言,受到啟發(fā),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內(nèi)容)
3、再讀感悟。
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請同學們找出相關(guān)句子,讀一讀。
(1)學生自讀自畫。
(2)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
4、歸納總結(jié):徐霞客的‘奇’主要體現(xiàn)在不求功名,不畏艱險,鍥而不舍。
徐霞客為了考察祖國山川地貌,不避艱險,徒步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并將他的游歷、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到底奇在哪?
5、總結(jié)歸納,抒發(fā)感受。
1)、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你有什么想對徐霞客說的?
2)、小結(jié):徐霞客這種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
附板書設(shè)計:
不求功名
不畏艱險
奇人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理解和積累文中的成語,增加知識儲備。
2、品讀表現(xiàn)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特的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并把優(yōu)美的句子背誦下來。
3、學習作者用詞準確、概括的描寫方法,并能運用課文語言,簡單介紹徐霞客,進行習作訓練。
二、學習過程:
(一)、課前小測,鞏固舊知。
(1)成語填空。
( )爾不( ) 奇人( )( ) ( )心( )志
千( )萬( ) ( )而不( ) 求( )求( )
不( )而別 一舉( )( ) 千古( )( )
(2)默寫古詩《題西林壁》
題西林壁
, 。
, 。
(二)明確中心,直奔主題。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徐霞客的‘奇特之處’就在于不求功名、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成就奇書。
2、作者是怎樣描寫徐霞客的“奇”的?請你認真默讀2-5自然段,思考:
(1)、第二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徐霞客的“奇”?請畫出相關(guān)的詞語,并寫上旁注。(各個小組)
(2)、你從課文哪些事感受到徐霞客的“奇”?這些事使你內(nèi)心怎樣,請你用一個詞語概括。(機器貓組、喜羊羊組)
3、匯報學習情況,理解重點詞語。
★品讀重點句子,匯報學習情況。
a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千辛萬苦”來體會他的‘奇’。
b指導朗讀。
c小結(jié)第2自然段作者的描寫方法。
d匯報問題(2)。
(三)、背誦積累,深化語言。
1、自由背誦文中的成語及自己喜歡的句段。
一休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兩句)
機器貓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三句)
喜羊羊組:(1)背誦文中精彩的詞語。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少于四句)
2、檢查背誦情況。
(四)、小結(jié)方法,寫作練筆。
師:是啊,作者除了用詞準確,高度概括,還通過具體事例表現(xiàn)出人物的品質(zhì)特點。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把人物特點寫出來。(師板書:具體事例)
①出示寫作要求,進行5分鐘寫作訓練:運用課文語言,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介紹徐霞客。
②交流練筆情況。
(五)、暢談收獲,拓展延伸。
1、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談?wù)勀愕捏w會,可以從學習方法、作者的描寫方法、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方面來談一談。(多媒體出示)
2、讓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
3、出示:《徐霞客游記》,建議學生課余時間讀一讀。
附板書設(shè)計:
不求功名 :概括
奇 不畏艱險 具體事例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7
一、說教材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是五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文章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徐霞客,在游歷名山大川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深入研究后寫成了《徐霞客游記》這本千古奇書。贊美了徐霞客淡泊名利、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鉆研精神。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chǔ),從四年級開始課標已經(jīng)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文章的要領(lǐng),掌握寫批注筆記的方法和針對課文質(zhì)疑。進入五年級后課標又提出了引導學生寫摘錄筆記和心得筆記的要求,并要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三、說目標
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導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與能力:寫摘錄筆記,寫批注筆記。獨立識字學詞,認字7個,寫字12個。理解“卓爾不群、醉心、雄心壯志、旅途勞頓、鍥而不舍、不避艱險”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方法與過程:抓住“奇”字展開對文章的深入研究。找出課文中介紹當時背景的文字,體會它們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徐霞客卓爾不群的人生追求,體會他鍥而不舍、不避艱險、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這其中認字、寫字、有感情的讀文屬于第一課時的目標,其余內(nèi)容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抓住“奇”字展開對文章的深入研究。找出課文中介紹當時背景的文字,體會它們的作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因為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了解徐霞客卓爾不群的人生追求,體會他鍥而不舍、不避艱險、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說理念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覺得應(yīng)該遵循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思結(jié)合的理念。
五、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課前老師事先根據(jù)教學需要做了部分多媒體課件,以便課堂上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
六、說環(huán)節(jié)
根據(jù)以上教學準備我將本節(jié)課大體設(shè)置為:“復習導入——充分自學練寫筆記——匯報交流精要點撥——課外延伸布置作業(yè)”這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1、復習導入
考慮到學生已經(jīng)學過此文,導入時直接讓學生談體會: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認為徐霞客是怎樣一個人?這樣設(shè)計一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是為了體讓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奇人、奇書,奇在哪里就確定為本節(jié)課細讀文本的主線。
2、充分自學練寫筆記
找到這條主線后,先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自讀課文,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3、匯報交流精要點撥
接下來,讓學生匯報學習收獲。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主體部分,也是完成第二個課時目標的主要途徑。教師可根據(jù)閱讀提示的要求有層次、有梯度的圍繞以下幾個問題:(1)徐霞客人“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書“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從文章的哪一處看到了徐霞客的“奇”談?wù)勀愕捏w會。(3)你認為文章的哪些地方寫的好為什么?展開對文本的探究。
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但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題地位,還要將學生的自評、互評,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改進性評價有機地融合起來。將減負增效的理念貫穿始終,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體現(xiàn)均衡發(fā)展的理念。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各種評價手段和示范作用努力營造教學的“氣場”和課堂文化,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融合起來。
4、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當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了共鳴,與教師有了智慧的碰撞時,適時的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寫體會,達到了潛移默化的目的,也完成了第三個課時目標。
七、說板書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突出文章的主題,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將板書設(shè)計為:
人志向奇經(jīng)歷奇
奇
書不朽的杰作
總之,本節(jié)課教師始終以引導者地身份出現(xiàn),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燦爛的支點,真正體現(xiàn)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朗讀課文,抓重點詞語,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游考察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2、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3、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 “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q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lǐng)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4、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紹徐霞客。
教學重難點:理解“閱讀大地的含義”。了解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
教學準備:詞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出示學習要求:
快速瀏覽課文,用摘錄首段和尾段重要句子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2人)
教師就學生發(fā)言進行提煉性總結(jié):“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成就了一部奇書。(板書奇人,奇書)為什么是奇人,奇書呢?這正是我們本節(jié)課解決的重要問題。先看第一個問題。”
二、研讀課文
1、用課文中的詞語說說徐霞客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說教師貼相關(guān)的詞語卡片。(卓爾不群 不避艱險 雄心壯志 鍥而不舍 求真求實)
2、你從課文當中的哪些語句中看出徐霞客卓爾不群?請默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①當時的讀書人在追求什么?(屏幕出示文字)指名讀一讀。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jīng)書之中。
②說說自己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理解。教師總結(jié)引導,在科舉時代人們苦讀經(jīng)書為的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徐霞客卻卓爾不群。讓學生說說 “卓爾不群”的意思。徐霞客的卓爾不群表現(xiàn)在哪里?指名回答。(屏幕出示文字)
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jīng)的收集和研讀。他發(fā)現(xiàn)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齊讀)
③填空:當時的讀書人讀( )書,徐霞客讀( )書。
④徐霞客讀此類書有三個原因是( ), ( ),( ).
男生讀當時讀書人的表現(xiàn),女生讀徐霞客的表現(xiàn)。
教師小結(jié):徐霞客不求功名,淡泊名利,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確是一位奇人。
⑤繼續(xù)默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她游歷生涯當中歷盡了哪些千辛萬苦?
學生默讀,找相關(guān)語句。(屏幕出示文字)
全班交流:
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⑥找數(shù)字描寫,“三十多”和學生自己的年齡相比,相當于自己從出生活到現(xiàn)在的時間的三倍。教師補充:“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多年,徐霞客從22歲開始進行探險游歷,直到56歲病逝。用了畢生的心血。”
⑦“九萬里”和紅軍長征相比。先說紅軍長征行程多少?(二萬五千里)軍長征行程二萬五千里已是壯舉,被世人所驚嘆,徐霞客卻只身一人走出了九萬里。他不愧是奇人。
⑧找動詞描寫,填空。體會徐霞客不避艱險。
(攀)險峰 (涉)危澗 (宿)荒野 (飲)澗泉
(棲)洞穴 (伴)云霧) (覓)野果
指名填空,全班齊讀填空。
教師過渡語句:“盡管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徐霞客還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⑨說說“燃松拾穗,走筆為記”的意思。屏幕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意思,并談?wù)勛约旱捏w會。
師生對讀,注意關(guān)聯(lián)詞。
⑩屏幕出示圖片。(險峰 狼蟲虎豹 暴風雨 泥石流 ) 鼓勵學生看圖片,想象徐霞客游歷當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發(fā)言。
帶著深深地感動齊讀第二自然段。
看徐霞客走過的路線。(屏幕出示路線圖)
教師引說:“他走遍了…學生接說:“半個中國。”教師引讀:“橫跨了…學生接說:“十六個省份。”教師引說:“而且徐霞客的時代…學生答:“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甚至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
教師小結(jié):“我們怎能不說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
3、了解徐霞客的奇人異事。
學習課文四五自然段,把最感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體會徐霞客的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
分組讀這兩個自然段。
教師小結(jié):“這只是他旅途生涯中的點滴事例。奇人有奇舉,成就了奇書《徐霞客游記》。默讀地六自然段思考:這本書“奇”在哪里?
學生發(fā)言。引導學生找出相關(guān)的兩句話。多讀幾遍。教師指出這本書的雙重價值。
屏幕出示這本書的圖像及簡單介紹。指名讀。
屏幕出示名人、后人對《徐霞客游記》的評價。齊讀。
著名的科學技術(shù)權(quán)威、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在他編纂的《中國科技史》中,評價徐霞客的成就及其著作《徐霞客游記》時說:他的游記讀起來不像是十七世紀 的學者寫的東西,卻像一位二十世 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他不但在分析各種地貌上具有驚 人的能力,而且能夠系統(tǒng)地使用各 種專門術(shù)語。
《徐霞客游記》被后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三、回歸課題。
1、 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齊讀課題。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學習談自己的認識。
教師就學生發(fā)言進行小結(jié)、提升:“徐霞客不僅用眼,用手,用雙腳,用畢生的心血,甚至用自己的生命閱讀大地被后敬仰。”
2、口頭填空,用四字詞語評價徐霞客的一生。
徐霞客的一生,是( )的一生,是( )的一生,是( )的一生,是( )的一生。
卓爾不群 鍥而不舍
不避艱險 求真務(wù)實……
3、讓我們記住這位奇人徐霞客。屏幕出示徐霞客的石像。學生高聲喊出徐霞客的名字。
四、作業(yè):( 屏幕出示 )
1、用一百字的篇幅簡單介紹徐霞客。
2、好書推薦:《徐霞客游記》《格列弗游記》《魯濱遜漂流記》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9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
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學生預習的基礎(chǔ)上導入了解學生的理解狀況,讓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或初談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和質(zhì)疑問難的能力。引導學生抓住“奇人”這個詞反復讀文,通過重點詞語理解人物品質(zhì),在此基礎(chǔ)之上再指導學生朗讀,體現(xiàn)了朗讀指導的循序漸進。 二、語文課要注重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了解徐霞客這個人物,感受他卓爾不群的人格魅力,學生不僅僅只是為了了解這個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時,進行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訓練。在這節(jié)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上出了“語文味”:1、形式多樣的閱讀訓練為學生“潛心會文本”提供了保證。如開課時的大聲朗讀、思考問題時的默讀、感悟文本時的自由讀、感情升華時的齊讀等等,都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2、重點詞語的理解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如“卓爾不群”,通過對比來理解;“醉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九萬里”“三十年”通過化抽象為具體來理解;“鍥而不舍”,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用換詞法來理解;課題中的“閱讀”通過到文中找相關(guān)詞語來理解等等,形式多樣,落到實處。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反思
短暫而又漫長的語文組“同課異構(gòu)”活動終于告以段落,說它短暫,是因為從知道內(nèi)容到講課結(jié)束,不足四天時間;說它漫長,是因為在這四天里,我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煩躁、焦慮、緊張、投入、虛脫、輕松的復雜過程。
回顧四天來的磨課歷程,感覺自己收獲頗多,謹以感受最深的幾點反思如下:
一、教師要做文本的知音。記得聽到講課內(nèi)容的那一瞬間,我的大腦出現(xiàn)了短暫的空白。我在心里不停地埋怨,為什么是徐霞客而不是李白或蘇軾?我不熟悉徐霞客,不喜歡徐霞客,如何引導學生熟悉、喜歡徐霞客
呢?我陷入了迷茫中。可時間緊,任務(wù)重,容不得我埋怨,容不得我不喜歡,我強壓住內(nèi)心的不滿,一遍遍地朗讀課文。我先以一般讀者的身份讀,了解到徐霞客是個奇人,寫了一本奇書;接著我又以學生的身份讀
,在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拿不準音的字,如“棲、鍥”等;最后我才以教師的身份讀,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還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條理比較清晰,文字簡潔質(zhì)樸。正如古人說的那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漸漸地,徐霞客這個人物在我大腦中明晰起來。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閱讀》,上網(wǎng)查閱了有關(guān)徐霞客的資料,慢慢的,對這個“肩荷一袱背,手挾一油傘,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絲好感。
二、教學設(shè)計要以學生為本。當我對徐霞客這個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著手設(shè)計教學過程。我習慣性地翻閱《教師教學用書》和《教案集錦》,發(fā)現(xiàn)所有的設(shè)計都是從“奇人”這個關(guān)鍵詞切入,然后引導學生通
過抓重點詞句來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徑。可是,在預設(shè)學生會如何回答時,我犯難了,僅僅憑借“卓爾不群、鍥而不舍、不避艱險、求真求實”這幾個重點詞就能讓學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 嗎?世
上具有這種品行的人千千萬,為何獨獨稱他為“奇人”?我感覺設(shè)計的問題和學生的認知之間似乎缺了點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來有老師點撥了一下,為什么不從“閱讀大地”入手呢?是呀,為什么不從課題中“閱讀大地”這個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詞語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種撥開云霧見晴天的感覺,回想起多年前講《一夜的工作》一課,開始設(shè)計時也是從中心句“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切入,然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感受周總理的勞苦、簡樸,效果并不好,因為學生跟周總理生活相距太遠,并不是課文告訴他“勞苦簡樸”他就能認同。這篇課文也是寫人的,徐霞客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更遠,假如從“奇人”入手,再來一步步地“演繹”,這樣設(shè)計方便了老師可為難了學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當機立斷,立即修改教學設(shè)計,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自主讀書,小組交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讀能力。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這個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 “奇人”這兩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從行動上落實“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些新課程理念需要經(jīng)過多么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三、語文課要注重語言文字訓練。
1、創(chuàng)設(shè)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
文本是閱讀教學的載體,因此教師要善于深入鉆研教材,預設(shè)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yīng)運用啟發(fā)性教學來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充滿情趣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如:本課中,我借學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難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和開放性的問題: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這本千古奇書。他人“奇”在哪里?書“奇”在哪里呢?從而引導學生們默讀課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反復讀一讀,在旁邊批注。這個有價值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內(nèi)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nèi)心的過程,使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狀態(tài),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fā)了智慧,同時情感受到了熏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
2、語言渲染,激發(fā)學生情感。
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進行情境渲染。在教學課文時,當學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這些句子理解時,我用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事例激情渲染——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yè),英勇頑強的紅軍戰(zhàn)士不怕犧牲,排除出萬難完成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歷盡30年,行程九萬里!這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啊!而當講到第 4自然段談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艱險\求真求實時,我又運用語言進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辭而別,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僅有的行囊,面對土匪的擄掠他毫不畏懼,面對死亡的威脅他也毫不動搖,他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奇人啊!在總結(jié)學生發(fā)言的情況下,梳理了學生的思維,及時提升學生的情感,這時候再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三、語文課要注重語言文字訓練。假如想讓學生了解徐霞客這個人物,感受他卓爾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說,影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但是,學生不僅
僅只是為了了解這個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時,進行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訓練。在這節(jié)課上,我感覺自己還是上出了“語文味”:
1、形式多樣的閱讀訓練為學生“潛心會文本”提供了保證。如開課時的大聲朗讀、思考問題時的默讀、感悟文本時的自由讀、感情升華時的齊讀等等,都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
2、重點詞語的理解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如“卓爾不群”,通過對比來理解;“醉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九萬里”“三十年”通過化抽象為具體來理解;“鍥而不舍”,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用換詞法來理解;課題中的“閱讀”通過到文中找相關(guān)詞語來理解等等,形式多樣,落到實處。
四、真正把教材當成例子。葉老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每一篇課文不過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師經(jīng)由這扇窗,擦亮學生的雙眼,讓他們看到窗外更美的風景;壞教師把學生緊緊關(guān)在窗子里,天長日久學生的眼睛漸漸蒙上了灰塵,越來越近視、短視。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反復閱讀,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在內(nèi)心深處對徐霞客萌生濃厚的興趣,被徐霞客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動,最后主動地去閱讀,去了解更多關(guān)于徐霞客的資料,才是教者的最終目的。我想,課后學生一定會去閱讀更多關(guān)于徐霞客的故事,或者多年以后,他在另外的地方再次接觸到徐霞客,如果他能回憶起在這節(jié)課上的一些情景或一絲體驗,那么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也知足了。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shù)。在這節(jié)課上,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決“徐霞客是怎樣閱讀大地”這個重點問題時,老師的指導朗讀缺乏層次性;回放自己的上課錄象,發(fā)現(xiàn)存在多處“好不好”“對不對”這些隨意性的口頭禪,這些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多多改進,逐步完。
3、資料補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語文學習源于生活,還要結(jié)合生活、回歸生活。例如,學生在結(jié)合事例談到徐霞客探尋的兩處山洞時,他們可以很容易的體會到徐霞客鍥而不舍的精神。但是當我再次補充資料說,徐霞客為了進行詳細的考察和科學
的記述,僅在中國廣西、貴州、云南三省區(qū),親自探查過的洞穴便有270多個,而且都有具體的記載時,學生對徐霞客的印象就更加深刻,能更鮮明地體會到他的“奇”。 并且在本課教學中,我設(shè)計在引導學生理解了
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再次回歸到課題:為什么叫他“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學生談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當作書一頁一頁、一步一步刻苦的讀著,徐霞客的足跡遍布三江五岳,橫跨了16個省份…… 此時我
出示地圖課件,通過看到中國的政區(qū)圖,使得16個省市的印象豐滿起來。之后請同學們再來對比明朝地圖,明朝我國的版圖遠沒有現(xiàn)在大,使得學生對“徐霞客的足跡遍布了大半個中國”這句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的過程善于運用各種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使教學合一,達到更高妙的境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10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單元,我們?nèi)ヂ眯小?/p>
2同學們喜歡旅行嗎?老師也非常喜歡,我特別喜歡游覽中國的名山大川,看…..(圖片配樂 教師背詩句)
黃山 ——“黃山多松林,此峰獨神秀。”
廬山瀑布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天臺山 ——“朝來云雨千峰閉,恍惚仙人在上頭 ”
4什么感受?我國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徐霞客,他用雙腳,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也游覽過這些名山大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板書)
6想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嗎?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吧。
二、初讀:
1請同學們自由的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寫了誰,和他的什么事情?
2老師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詞語讀的不太準:棲身洞穴 鍥而不舍
3中心:想一想課文寫了誰,和他的什么事情?
徐霞客不畏艱險,閱讀大地,最后寫成一部《徐霞客游記》的奇書。
這樣說,語言既簡潔概括的又準確。
4我們讀了這篇課文,心中對徐霞客有了一個定義,真是---奇人。(板書)
奇什么意思?(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
為什么被世人稱為“奇人”呢?表現(xiàn)在哪幾方面呢?
請同學們就帶著這樣的問題,邊讀邊畫邊思考,想一想為什么被稱為“奇人”?畫完之后還可以和同學討論一下。
三、精讀
第二段:
[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著追求科舉功名,抱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于經(jīng)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jīng)的收集和研讀。他發(fā)現(xiàn)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于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1學生匯報,談感受。
卓爾不群:什么意思?他的卓爾不群,從哪里看出來的?
(優(yōu)秀卓越,超出常人。)
他超出常人之處——不求功名
他優(yōu)秀卓越之處——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jīng)的收集和研讀。
他與眾不同之處——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正因為他卓爾不群,淡泊名利于是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當別人想要博取功名的時候,而22歲的徐霞客卻立下了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小結(jié):徐霞客立下的志向是卓爾不群的——奇志。(板書)
2[此后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云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1)談?wù)勀愕母惺堋?/p>
2)看圖——九萬里。徐霞客閱讀大地行程九萬里,他走遍三江五岳,橫跨的中國16個省份,在當時就是大半個中國。徐霞客只身一人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雙腳一步一步走出了九萬里!
想說什么?再讀。九萬里路,再長些!再讀!
3)來和老師看看第三段,誰來讀讀。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火車,卻行了九萬里路,他有——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汽車,卻歷盡千辛萬苦,獲得考察資料,他有—
徐霞客時代,他沒有飛機,卻日攀險峰,步危澗,他還有——
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他卻荒野露宿,棲身洞穴,他更有——
小結(jié):徐霞客長途跋涉,靠的是他的雄心壯志,不避艱險。
即使再疲勞他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萬難險阻,他一直堅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身心疲憊,他永不放棄——“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好一個卓爾不群的徐霞客,讓我們懷著對徐霞客的敬佩之情再來讀讀這段話。此后三十多年,齊讀
3第4、5段
1)學生匯報第四段。
第一次,徐霞客,你的朋友離開你,放棄吧------
第二次,徐霞客,你的親人在家等你,還是回去吧----
第三次,徐霞客,你身邊的人相繼離開,你還堅持什么-----
第四次,徐霞客,最親近的人都背叛了你,立刻回去吧------
太了不起了,看來你們讀懂了徐霞客!
一路上,千心萬苦,他毫不動搖,他真是一個卓爾不群的——奇人啊。
2)第五段
學生匯報。
徐霞客的旅游與一般人的旅游不同 ,盡量不走重復路線,越是別人不敢去的地方,他越是要去看看.有的時候即使有走錯的路,他也毫不后悔,因為又可以看到以前沒見過的風景.為考察留下第一手材料。
因為他立下雄心壯志——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徐霞客抱著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以地理研究為己任,即使是遇到了千難萬險,也決不放棄!
因為他的雄心壯志是——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真是奇人有奇舉啊!(板書)
小結(jié):30年來,徐霞客不僅用腳一步步閱讀大地,他是在用心閱讀,用生命閱讀大地。他的奇舉證明,他的確是一位卓爾不群的奇人,讓我們一起贊美、歌頌這位奇人!此后三十多年,齊
4最后一段。
1)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涡煜伎陀螐]山瀑布時寫下的游記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云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復頃之,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則相與為一。
他寫的如何?
科學文獻、不朽杰作。真是奇人寫——奇書!板書。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對徐霞客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嗎?奇人、奇志、奇舉、奇書,
你想稱贊徐霞客嗎?可以寫一段話
你也可以寫一首稱贊的小詩。或者用一百字簡單介紹你心中的徐霞客。選擇一個來寫。
2)小結(jié):讓我們永遠記住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永遠記住這位有奇志、奇舉,寫出奇書的卓爾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聲齊讀課題。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新詞。
2:反復朗讀,對課文內(nèi)容做出整體感知。
二,教學進程:
(一):導入
師生共交流有關(guān)徐霞客生平資料(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chǔ))
徐霞客是明代探險旅行家,游記文學家,地理學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被譽為“千古奇人”。他再34 年走遍大半個中國,留給人們一部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的“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
卓爾不群:指才得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詞語的理解對下面得教學起到鋪墊作用)
2再讀課文。思考:
(1)有一段寫了哪些內(nèi)容,各用一句話概括段意(可讓學生互相歸納補充,允許用此變化)
(2)圍繞“閱讀大地的徐霞客”課文主要講了哪方面內(nèi)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及時糾正,關(guān)鍵部分要多讀一遍,加深印象)
3、回答自瀆中的問題
(1)每自然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可讓學生互相交流,弄清徐霞客是明末的一位奇人)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奇人、奇舉)
四、質(zhì)疑問題
1、再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不懂的內(nèi)容
2、找出重點問題
(1)“閱讀大地徐霞客”題目中“閱讀大地”、“徐霞客”指的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熱愛大自然
3、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采用自瀆、自悟、自學的方法,解決上一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
三、交流結(jié)果
1、學生結(jié)合2--5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講一講徐霞客的“三奇”
(1)讀書不求功名
(2)歷盡千辛萬苦,堅持寫記錄、見聞
(3)不畏艱險、鍥而不舍
(適時使用課件或投影,出示重點語句,讓學生對有徐霞客有進一步的理解
2、交流《徐霞客游記》這本書奇在哪里?
(1)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2)學生回答
“奇書”: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
“奇書”:山水文學的不朽之作
(課件出示這本書,找其中精彩部分讀給學生聽)
(3)有感情地朗讀,用一個詞概括徐霞客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卓爾不群。(這樣學生對該詞就容易掌握也很自然弄清徐霞客被稱為奇人的原因)
三、總結(jié)全文,理清課文條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徐霞客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
2、小結(jié):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懙模@是寫文章常用的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進一步認識徐霞客,了解他一生對祖國的巨大貢獻。
板書設(shè)計: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奇人) 《徐霞客游記》(奇書)
有理想、有抱負 很有價值的科學文獻
不畏艱險、持之以恒 山水文學的不朽之作
教學反思:我先是讓學生查找資料,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鋪墊。然后從整體入手理解文章條理。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探究,相互交流,突破重點詞語的理解,分散教學難點,達到教學目的。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設(shè)計及課堂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閱讀知道徐霞客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為中國的旅行考察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卓爾不群”、“雄心壯志、”、“先驅(q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反復閱讀,領(lǐng)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能力目標:
1、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鍛煉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及借助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讀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在閱讀、理解中,體會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艱險,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交流資料,揭題質(zhì)疑
1、介紹搜集的資料。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徐霞客的文章——《閱讀大地的徐霞客》。引入課題。板書。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檢查預習
1、我會讀
卓爾不群 露宿 棲息 源流 搶劫 鍥而不舍 勘探
2、我會找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合作交流。
1.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為什么說徐霞客是位奇人?徐霞客“奇”在哪里?
邊讀邊做批注。獨立完成。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全文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徐霞客的“奇”與與眾不同。并借機指導朗讀。
稱徐霞客為“奇人”原因:
(1)不求功名。
(2)不畏艱險。
(3)求真求實。
(4)成就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
(5)鍥而不舍。
4、正是徐霞客這位奇人的奇舉成就了千古奇書。同學們想想世人為什么稱《徐霞客游記》為奇書?課文哪個自然段評述了這本書。(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兩句話分別概述了此書“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四、回歸課題、品讀領(lǐng)悟。
1、讓我們再來看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現(xiàn)有你對閱讀大地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關(guān)鍵詞語來理解“閱讀”的意思嗎?看誰找的又對又多。(考察,走遍,游歷,研究,橫跨,實際勘探等)
2、此時你對徐霞客這位奇人產(chǎn)生了怎樣的感情?現(xiàn)在就帶著這種感情,選自己喜歡的一段話讀一讀。
3、找生講讀一讀。
五、鞏固延伸
徐霞客,就是用雙腳、用心血、甚至用生命閱讀著大地這部遼闊的無字之書,寫出了《徐霞客游記》這部千古奇書,他用一生的經(jīng)歷詮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千古名言。關(guān)于徐霞客“奇人”、“奇事”還有很多,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資料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shè)計:
淡泊名利
不避艱險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鍥而不舍
成就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