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精選16篇)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體會彭德懷喜愛大黑騾子的情感,體會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巧改課題,激發情感
1、師板書課題《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生齊讀。
師:通過昨天的學習,聯系課文內容,誰能把這個“和”字換成另一個字?
生: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
師提示:不是找近義詞,聯系課文內容,想想換什么字。
生: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生:彭德懷殺他的大黑騾子。
2、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再齊讀改后的課題。
二、精讀品悟,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
。1) 愛騾子
生齊讀改后的課題: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1、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呢?自由讀課文,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2、生反饋,交流。
教學實錄:
生: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我從這里的”深情”一詞體會到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有深厚的感情,非常喜歡它。
師:從“深情地望著”里他體會到了這么多,還有誰有補充?
生: 我從第13小節 “彭德懷背過臉去。”看出。彭德懷雖然嘴上說要殺掉大黑騾子和其它五匹牲口來解決燃眉之急,但當大黑騾子要獻出生命的時候,他還是不忍心,所以要背過臉去,當時,他的心在忍受著煎熬。
師:一個”背”字里包含了太多的不忍,無奈與傷感。這個看似細小的動作,卻讓我們體會到了彭德懷波瀾起伏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出他深愛著他的大黑騾子。
生:彭德懷是忍痛割愛才把大黑騾子殺掉的,一個人的帽子象征著他的拳首,是很重要的,它是人最高的地方,像彭德懷這樣的將軍是不隨意脫帽的……
師:(及時打斷追問點撥)摘軍帽一般來說是表示——
生:對一個人非常尊重,或表示一種哀悼。而他卻向他的大黑騾子脫帽,看出他是很敬愛他的大黑騾子的。
師:還有誰要說?
生:”摘下軍帽”這個動作中里包含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太多的不忍,大黑騾子為了革命立下了大功,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使更多的戰士有了走出草地的可能,它也挽救了許多戰士的生命,所以彭德懷很敬佩它,緩緩地摘下軍帽,用這種最高的禮節向大黑騾子行禮。
生:彭德懷”摘下軍帽”不僅代表了他對大黑騾子的敬意,還表達了對大黑騾子的歉意。因為彭德懷殺大黑騾子也是沒有辦法,那么多戰士倒在草地上,現在只能殺大黑騾子充饑,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師:(小結)一個馳騁沙場,橫刀立馬的錚錚鐵漢竟然向一頭騾子——一頭牲口摘下軍帽,行此軍人最高的禮儀,讓我們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深深的愛,(板書:愛!)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他的俠骨柔情……這個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將領,是有情有義的真男兒。
師:同學們,這句話后面是個省略號,你認為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號代表了彭德懷想對大黑騾子說的許多話,包括對大黑騾子的道歉的深情話語……
師:你能說說嗎?
生:大黑騾子呀,大黑騾子,我對不起你呀!一路上,你幫了我們這么多忙,而我卻把你殺了給戰士充饑,希望我們來世還能相見。
……
師:繼續交流。
生:”……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我覺得這里彭德懷有些后悔,他讓警衛員把大黑騾子殺了,現在要吃它的肉,他在憤恨自己為什么要把最心愛的大黑騾子殺掉。
師:你剛才用了一個詞——”后悔”,這里有”后悔”的意思嗎
生:沒有。
師:那是什么
生:是歉意。
生:我從這里看出彭德懷當時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對大黑騾子充滿了歉意的,不忍心吃它的肉,可以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很深。
師:小結:是啊,眼前的這碗肉湯了散發出的都是大黑騾子的氣息啊!聞著大黑騾子的氣息,彭德懷眼前又浮現出和大黑騾子朝夕相處的一幕幕情景,心里是多么地難過啊!他怎么忍心吃呢 我們一起把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的語段連起來讀一讀。(配上音樂)
2、彭德懷為什么這么愛他的大黑騾子呢?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反饋,交流。
。2)殺騾子
生再齊讀改后的課題:彭德懷殺他的大黑騾子
1、從哪里看出彭德懷要殺他的大黑騾子?從書上找出相關的句子。
生反饋,交流。
2、學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既然彭德懷那么愛他的大黑騾子,為什么又要殺掉它呢?
師:是啊,為什么呢?
生:因為紅軍沒有吃的,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到在地,所以彭德懷要殺他的大黑騾子給紅軍吃。
師:說的真好,這說明彭德懷愛騾子,更愛——(生接:)紅軍。
(三)更愛紅軍
1、將描寫彭德懷更愛紅軍戰士的語段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
2、交流體會。
教學實錄:
師:從哪兒看出來他更愛紅軍戰士呢?
生: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闯雠淼聭褠蹜鹗總,不想看到戰士們挨餓。
師:說的好,還有嗎?
生: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從這句話我還體會到彭德懷雖然對大黑騾子十分喜愛,但是他更愛自己的戰士,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他不得不殺掉自己心愛的大黑騾子,說明他有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結合板書:同甘共苦)
師:還有嗎?
生:”深情地望著”可以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感情真的非常深,因為大黑騾子多次救過他和戰士們的生命。但是他不能因為自己喜愛大黑騾子,而讓戰士們因饑餓倒地。后面的”平靜”可以看出彭德懷希望大黑騾子為革命做出更大貢獻。他想得更多的是戰士。
師:他的內心真的”平靜”嗎?
生:他的內心在滴血,很不平靜,是波瀾起伏的。他是忍痛割愛,這畢竟是他最心愛的大黑騾子。
師:是的,他竭力把對大黑騾子的愛壓在心底。這”深情的一望”里,有感激,有不舍,有眷戀,有痛楚,誰來把這小節讀好
生:齊讀。
……
師:自由地再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深深體會一下彭德懷更愛戰士們的情感。
(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通過與文本逐步深入地對話,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情感熏陶中受到了智慧的啟迪,在智慧的啟迪中進行了言語的訓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
(三)戰士愛彭德懷
師:彭德懷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忍痛殺掉了自己心愛的大黑騾子,那么戰士們對彭德懷又是什么樣的感情呢?
生:戰士們也愛彭德懷。
師:你從哪可以看出來?
生反饋。
師補充資料。彭德懷過草地的情景:彭德懷率領的紅三軍團沿路擊潰了阻擊的敵人,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大雪山。1935年8月進入草地后,幾乎天天下雨,一不小心就會被沼澤吞噬。白天,彭德懷和戰士們一樣在隊伍中行進,遇到危險指揮排除險情;夜晚,思考作戰方案……過度的操勞使得他面容憔悴,身體極其虛弱,隨時都會犧牲在草地上。
四、心靈潤澤,升華情感
渡:大黑騾子離開了彭德懷,離開了戰士們,漫漫征途,再也見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1、引讀課文。
2、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3、總結:告訴我們大黑騾子為革命立了功,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戰士們奮勇前進,最后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4、齊讀這一段話。
5、分角色朗讀課文。(配上音樂)
作業:
課堂作業:
1,摘抄文中你喜愛的詞語。
2,摘抄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練讀課文。
2,請你查找有關書籍,讀一讀有關彭德懷的故事,并做摘記。
板書設計: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愛! 殺
更愛戰士!
同 甘 共 苦
總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學出發,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優化了教學過程,使整個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
探究并自我評價的過程。課堂上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積極主動的全面參與,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主體發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節課我還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不過,從另一個側面看,它似乎還在強調: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多讀幾遍的機會。通過讀書,讓學生的情感盡情彰顯,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舞了學生的信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喚醒了學生的情感,這是一種心靈的潤澤,是一種情感的體驗,學生在這樣的課堂里才會幸福地成長。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2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11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圍繞著“殺”與“不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與戰士們產生了分歧,彭德懷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形象,情節感人,文字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傳統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確立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教師展開平等對話,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實踐中,培養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描寫彭德懷神情、動作、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其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感受對話的精彩,并學會仿寫,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舊知:咱們先來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結: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馱糧食和器材,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彭德懷的喜愛。(板書:愛。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長征的腳步再次走進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3、過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彭對大的愛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他們標出來。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邊讀邊標。
2、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大家把你所找出來的句子再來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個字、詞、標點、句子又會帶給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簡潔的文字在一邊記錄下來,然后融入到朗讀中去。
3、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些同學找得還不夠準確、全面,體會還不夠深刻,那就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和同學交流一下,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如果哪個小組有爭議,可以隨時舉手請求老師援助!
三、全班交流體會彭對大的喜愛之情。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交流得都很投入,討論也很熱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獲,那么誰來說一說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你從哪些具體的文字體會出來的?(“撫摸”寫出了彭對大的關心、愛護、疼愛有加;“念叨”說明彭說的次數多,他好象覺得對不起大,總覺得是自己讓大太受委屈似的;“你太……都吃不上”,可以看出彭對的啊深深的愧疚,也可見在彭的眼中,大已經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由“分出、塞進、一直看著它吃完“等,可以看出砰對大的關愛遠遠勝過了對自己的關心……)
師:是呀,彭是個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大卻是如此地深情,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摯愛表現出來嗎?自由練習、個別讀、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彭德懷背過臉去。
問:他為什么要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為什么說這句話能看出彭愛大呢?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來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動作“緩緩”;“摘下軍帽”是向在戰場上獻出生命的戰士表示哀悼,而彭的這個舉動,說明他早已把大當成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
這句話后面有個長長的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它包含了多少對大真摯的愛,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表達對大的哀思!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探究:警衛員好心端來一碗肉湯,彭德懷竟然推開,而且還發火,你們是不是覺得彭有些不識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認為的?
“發火”是因為…… 僅僅是對警衛員發火嗎?
從“發火”中,我們讀懂的是——他內心交織著各種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滿和怨憤,還有惱恨和擔憂等等!所有的這些,固然表現了他深愛著大黑騾子,也表明他最愛著的是紅軍戰士。
此時,彭的內心一定在掙扎,現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這個提示語,來發火道……
火發得還不夠大,彭心里還不夠悲痛、矛盾……女彭德懷來!男彭德懷來!共同來感受一下!
四、體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是呀,彭那么愛大,殺后如此悲痛,可為何還堅決下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呢?(板書:殺?)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這個故事,去解答心中的疑問!找出相關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殺?(彭愛大,但更愛戰士,只有殺大,給戰士們充饑,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奈闹心男┱Z句體會到的?
1、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
。ㄅ硪姂鹗總円粋個……一定心如刀絞,在思考如何解決危機,挽救戰士們的生命,殺牲口是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雖然他愛大,但還是戰士們的生命重要呀。
2、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
(從這句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生介紹課前查閱的有關草地的資料,深層次感悟當時境遇。理解“燃眉之急”:草地斷糧,連野菜……戰士們一個個因……“決定”說明他已痛下決心,在他看來,戰士們的生命高于一切!)
3、彭德懷深情地……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ɡ潇o、理智、從容、平靜而堅定,緊急關頭處驚不亂)
師:是呀,此時此刻,有多少戰士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一邊是心愛的大,一邊是忍饑挨餓的戰士的生命,為了長征的勝利,彭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擇,那就是……所以,他決定殺的時候很平靜,抓住了這個提示語,你一定能讀出彭說這句話的語氣來!指名讀。相機評價。
4、“彭不耐煩了……”
為何不耐煩?來,用上不耐煩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5、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他們開槍,我就……叉在腰間怒吼道!
質疑::他在對副官長怒吼呀,怎么能說愛戰士呢?
怎么樣說話才叫怒吼?什么時候才會怒吼?你怒得起來吼得出來,嗎?
(怒吼表明他果敢剛毅的性格,怒吼是因為他知道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意味著又會有戰士昏倒,而……卻很久沒開槍,軟的不行來硬的。也是為了愛戰士才怒吼的。嚴厲也是一種愛呀!)
師總結:是呀,彭愛大,但更愛戰士,板書:更愛戰士。!所以忍痛割愛,下令殺了大。
五、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3——19節
過渡:這個故事確實令我們很感動,文章寫得也很精彩,那么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你最感興趣呢?指名各抒己見。(對話部分)
為什么印象最深刻?很精彩,把每個人的說話的語氣,動作都表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
指名分角色朗讀。引導評。彭讀得好不好?老飼養員呢?你以什么為根據說他讀得不好?“叉在……怒吼”“發火”“流著眼淚”相機再讀。
師小結:像“不耐煩、怒吼、發火、流著眼淚”這些都是提示語,正因為詞語用的好,我們才能更加準確、真切感受到當時的情形,文章才更加精彩,所以,我們在以后寫對話時要靈活地運用,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才能吸引和打動讀者。
六、引讀課文最后一節
過渡引讀:是的,大黑騾子犧牲了,漫漫征途……
你從這段文字中讀懂了什么?(從“再也……”、“滾滾鐵流”、兩個“融進”、“身無御寒衣……”分別體會。)
七、總結全文,練習說話。
是呀,正是彭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戰士們走出了草地,我們的紅軍隊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首長和戰士,才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于彭德懷這樣贊賞道:(出示欣賞)
給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放音樂《送戰友》,讓生閉上眼睛傾聽,師述:同學們,面對著彭德懷,面對著大黑騾子隨著槍聲斜倒下去的大,如果你就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老飼養員,就是親手開搶打死大的方副官長……此時,你想對彭將軍或者大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指名說!相機評價。
八升華主題
看來同學們也已經被彭和戰友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了,品讀完了這篇課文,老師還有個建議,就是老師發現課文的題目太長了,直接改成“彭德懷的大黑騾子”或者“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不就可以了嗎?你認為呢?指名各抒己見。
這也告訴我們:每一篇文章的擬題也要講究的,應努力做到嚴謹、恰當、準確!
最后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讀課題,用你們的朗讀告訴老師現在讀課題應該強調什么。
九、作業超市:
1、仿照課文寫一小段對話,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2、長征名篇閱讀推薦:《豐碑》、《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 《草地夜行》等,準備班會課上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附: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惟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的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
【注釋】
〔六言詩〕是舊體詩的一種格式,每句六個字,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都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給彭德懷同志〕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的騎兵跟了上來,毛澤東和彭德懷擬寫了一份電報,主張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以防把敵人帶進根據地,電文有“山高路遠溝深”句。擊敗追敵騎兵后,毛澤東寫了這首詩,首句即用電文句,但改“溝深”為“坑深”。據《彭德懷自述》一書第二○六至二○七頁說,彭收到這首詩后,把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然后將原詩送還了毛澤東。彭德懷(一八九八——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七月,領導平江起義參加紅軍,任紅軍第五軍軍長。一九三○年六月任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七月曾一度攻占長沙。同年八月與紅軍第一軍團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原曾計劃分別擴編為一、三方面軍,因兵力不足作罷。)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到達甘肅迭部縣俄界時,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毛澤東兼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十一月初,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仍由毛、彭以原職領導。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描寫彭德懷神情、動作、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其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2、感受對話的精彩,并學會仿寫,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舊知:咱們先來回憶一下,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結: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馱糧食和器材,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得彭德懷的喜愛。(板書:愛。
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長征的腳步再次走進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3、過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彭對大的愛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品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他們標出來。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邊讀邊標。
2、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大家把你所找出來的句子再來讀一讀,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個字、詞、標點、句子又會帶給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簡潔的文字在一邊記錄下來,然后融入到朗讀中去。
3、師: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現有些同學找得還不夠準確、全面,體會還不夠深刻,那就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和同學交流一下,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如果哪個小組有爭議,可以隨時舉手請求老師援助!
三、全班交流體會彭對大的喜愛之情。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交流得都很投入,討論也很熱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獲,那么誰來說一說你從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你從哪些具體的文字體會出來的?(“撫摸”寫出了彭對大的關心、愛護、疼愛有加;“念叨”說明彭說的次數多,他好象覺得對不起大,總覺得是自己讓大太受委屈似的;“你太……都吃不上”,可以看出彭對的啊深深的愧疚,也可見在彭的眼中,大已經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由“分出、塞進、一直看著它吃完“等,可以看出砰對大的關愛遠遠勝過了對自己的關心……)
師:是呀,彭是個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大卻是如此地深情,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摯愛表現出來嗎?自由練習、個別讀、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2、彭德懷背過臉去。
問:他為什么要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為什么說這句話能看出彭愛大呢?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來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動作“緩緩”;“摘下軍帽”是向在戰場上獻出生命的戰士表示哀悼,而彭的這個舉動,說明他早已把大當成同甘苦、共患難的戰友)
這句話后面有個長長的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它包含了多少對大真摯的愛,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表達對大的哀思!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探究:警衛員好心端來一碗肉湯,彭德懷竟然推開,而且還發火,你們是不是覺得彭有些不識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認為的?
“發火”是因為…… 僅僅是對警衛員發火嗎?
從“發火”中,我們讀懂的是——他內心交織著各種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滿和怨憤,還有惱恨和擔憂等等!所有的這些,固然表現了他深愛著大黑騾子,也表明他最愛著的是紅軍戰士。
此時,彭的內心一定在掙扎,現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這個提示語,來發火道……
火發得還不夠大,彭心里還不夠悲痛、矛盾……女彭德懷來!男彭德懷來!共同來感受一下!
四、體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是呀,彭那么愛大,殺后如此悲痛,可為何還堅決下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呢?(板書:殺?)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這個故事,去解答心中的疑問!找出相關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來。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殺?(彭愛大,但更愛戰士,只有殺大,給戰士們充饑,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從文中哪些語句體會到的?
1、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
(彭見戰士們一個個……一定心如刀絞,在思考如何解決危機,挽救戰士們的生命,殺牲口是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雖然他愛大,但還是戰士們的生命重要呀。
2、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
(從這句話中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生介紹課前查閱的有關草地的資料,深層次感悟當時境遇。理解“燃眉之急”:草地斷糧,連野菜……戰士們一個個因……“決定”說明他已痛下決心,在他看來,戰士們的生命高于一切!)
3、彭德懷深情地……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冷靜、理智、從容、平靜而堅定,緊急關頭處驚不亂)
師:是呀,此時此刻,有多少戰士正掙扎在死亡線上,一邊是心愛的大,一邊是忍饑挨餓的戰士的生命,為了長征的勝利,彭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擇,那就是……所以,他決定殺的時候很平靜,抓住了這個提示語,你一定能讀出彭說這句話的語氣來!指名讀。相機評價。
4、“彭不耐煩了……”
為何不耐煩?來,用上不耐煩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5、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他們開槍,我就……叉在腰間怒吼道!
質疑::他在對副官長怒吼呀,怎么能說愛戰士呢?
怎么樣說話才叫怒吼?什么時候才會怒吼?你怒得起來吼得出來,嗎?
。ㄅ鸨砻魉覄傄愕男愿瘢鹗且驗樗罆r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意味著又會有戰士昏倒,而……卻很久沒開槍,軟的不行來硬的。也是為了愛戰士才怒吼的。嚴厲也是一種愛呀!)
師總結:是呀,彭愛大,但更愛戰士,板書:更愛戰士。!所以忍痛割愛,下令殺了大。
五、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3——19節
過渡:這個故事確實令我們很感動,文章寫得也很精彩,那么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你最感興趣呢?指名各抒己見。(對話部分)
為什么印象最深刻?很精彩,把每個人的說話的語氣,動作都表現出來了。那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出來。
指名分角色朗讀。引導評。彭讀得好不好?老飼養員呢?你以什么為根據說他讀得不好?“叉在……怒吼”“發火”“流著眼淚”相機再讀。
師小結:像“不耐煩、怒吼、發火、流著眼淚”這些都是提示語,正因為詞語用的好,我們才能更加準確、真切感受到當時的情形,文章才更加精彩,所以,我們在以后寫對話時要靈活地運用,可以讓你的文章更加生動傳神,才能吸引和打動讀者。
六、引讀課文最后一節
過渡引讀:是的,大黑騾子犧牲了,漫漫征途……
你從這段文字中讀懂了什么?(從“再也……”、“滾滾鐵流”、兩個“融進”、“身無御寒衣……”分別體會。)
七、總結全文,練習說話。
是呀,正是彭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勵著戰士們走出了草地,我們的紅軍隊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首長和戰士,才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對于彭德懷這樣贊賞道:(出示欣賞)
給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放音樂《送戰友》,讓生閉上眼睛傾聽,師述:同學們,面對著彭德懷,面對著大黑騾子隨著槍聲斜倒下去的大,如果你就是一個普通的紅軍戰士,就是老飼養員,就是親手開搶打死大的方副官長……此時,你想對彭將軍或者大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指名說!相機評價。
八升華主題
看來同學們也已經被彭和戰友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了,品讀完了這篇課文,老師還有個建議,就是老師發現課文的題目太長了,直接改成“彭德懷的大黑騾子”或者“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不就可以了嗎?你認為呢?指名各抒己見。
這也告訴我們:每一篇文章的擬題也要講究的,應努力做到嚴謹、恰當、準確!
最后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讀課題,用你們的朗讀告訴老師現在讀課題應該強調什么。
九、作業超市:
1、仿照課文寫一小段對話,用上恰當的提示語。
2、長征名篇閱讀推薦:《豐碑》、《金色的魚鉤》、《七根火柴》、 《草地夜行》等,準備班會課上開一次讀書交流會。
附: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惟我彭大將軍!
毛澤東的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戰友報》(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辦)。
【注釋】
〔六言詩〕是舊體詩的一種格式,每句六個字,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都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給彭德懷同志〕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陜北吳起鎮時,寧夏馬鴻逵、馬鴻賓的騎兵跟了上來,毛澤東和彭德懷擬寫了一份電報,主張給馬家騎兵一個打擊,以防把敵人帶進根據地,電文有“山高路遠溝深”句。擊敗追敵騎兵后,毛澤東寫了這首詩,首句即用電文句,但改“溝深”為“坑深”。據《彭德懷自述》一書第二○六至二○七頁說,彭收到這首詩后,把詩的末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然后將原詩送還了毛澤東。彭德懷(一八九八——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參加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八年七月,領導平江起義參加紅軍,任紅軍第五軍軍長。一九三○年六月任紅軍第三軍團總指揮,七月曾一度攻占長沙。同年八月與紅軍第一軍團會合,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一、三軍團原曾計劃分別擴編為一、三方面軍,因兵力不足作罷。)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到達甘肅迭部縣俄界時,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和軍委縱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毛澤東兼任政委,彭德懷任司令員。十一月初,紅一方面軍番號恢復,仍由毛、彭以原職領導。
教材分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11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圍繞著“殺”與“不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與戰士們產生了分歧,彭德懷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形象,情節感人,文字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傳統主義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確立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直面文本,與文本、教師展開平等對話,在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實踐中,培養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4
自讀感悟 對話交流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江蘇銅山縣三堡中心小學 滕衍平
設計理念:
運用“批注”式的閱讀教學方式,學生自讀感悟。關注課堂生成信息資源,師生、生生對話交流。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4課(學生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ㄖ该卮稹#
師: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糧食又馱器材,深得彭德懷的喜愛。
板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愛! 殺?
師:可是,他卻親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板書:?)下面就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課文并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相關的語句。(板書見上)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
2.老師巡視。
三、交流
。ㄒ唬┩ㄟ^以下句子體會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2.彭德懷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了軍帽……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訓練方法:
與學生一道找出以上幾句話,并能誘發其談談讀完后的感受并相機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延伸訓練:
1.相機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詞的涵義。
2.對于第四句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補充一些令人感動的細節(場面)。
師:彭德懷這位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待大黑騾子卻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話連起來讀一讀,再來體會體會。
。ǘ⿲W生自由練讀這幾句話。
。ㄈw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彭德懷是那么喜愛他的大黑騾子,可最后還是把它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板書: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戰士
愛! 殺? 更愛!
從而可以看出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但是更愛他的戰士。
師:這種深沉的愛,多么感人!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然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略)。
五、引讀課文最后一節(略)。
六、總結全文(略)。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現蘇教版小語教材第十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槍殺充饑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圍繞著“殺”與“不殺”大黑騾子,彭德懷與戰士們產生了分歧,彭德懷的內心也充滿了矛盾。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形象,情節感人,文字精煉含蓄,耐人尋味。引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感受偉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傳統主義教育。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經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深埋在彭德懷內心深處的那份對大黑騾子的感情,這份感情化為一個字那就是——愛。ò鍟┡淼聭咽嵌嗝磹鬯拇蠛隍呑友剑堰@份愛融入到課題中,再來讀讀
生:齊讀課題
師:是的,對于這個“愛”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而真實的感受,但對于課文,我們還需要借助課文語言去讀、去品、去悟。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走近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看看從哪些地方,哪些語句深切的體會和理解了這個“愛”字。
師:(媒體出示自學提示)誰來把要求讀讀?
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到20節,用橫線畫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語句,讀一讀,并把自己的感受簡要的寫下來。
師:說的很好,坐下,請大家根據閱讀提示自己讀課文
。▽W生紛紛拿書自由讀課文,老師行間指導,不時糾正學生讀書姿勢,不時和個別學生耳語,約5分鐘)
師:不動筆墨不讀書,課文哪些語句體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畫上橫線,并簡要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W生紛紛拿筆畫句子,寫感受)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
生:我畫的句子是“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說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彭德懷非常愛他的大黑騾子。
師:(媒體出示這句話)是的,把這份愛帶入這句話中,你再讀讀。
生:讀這句話
師: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讀得一般)
師:這句話中那些詞觸動了你,讓你震動了?
生:“撫摸”看出彭德懷特別疼愛大黑騾子
生:“分出一些、悄悄地、看著”紅軍進入草地是就斷糧了,彭德懷把干糧分出一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給大黑騾子吃,可見他十分愛大黑騾子。
生:“念叨”就是小聲的說話,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就像對他的孩子一樣
師:說的真好,帶著這份真摯而又細膩的情感再讀這句話。
生1:讀
生2:讀
。ɡ蠋煼蹲x)
生:齊讀(很有感情)
師:當時,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遛一遛,給它刷毛、撣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大黑騾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懷輕輕地拍拍它的脖子,他就會乖乖地臥下,等彭德懷騎上去再慢慢地爬起來,打仗時,只要彭德懷一聲令下,她就會勇往直前,從不退縮。多少個日日夜夜,在這荒無人煙的草地上,都能看到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媒體出示彭德懷和大黑騾子圖),這種愛,還流淌在課文的其它語句中,你讀到了嗎?
生:我畫的句子是“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從這句話中,也能看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
師:(媒體出示這句話)這句話了有兩個詞最能夠看出彭德懷當時的心情
生:深情、平靜
師:彭德懷真的很平靜嗎?
生:彭德懷內心很不平靜,只是表面裝出很平靜的樣子。
師:是的,彭德懷深情的眼神里寫滿的都是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平靜的外表下掩飾的都是忍痛割愛的傷痛……一起讀
生:齊讀這句話
師:心中悲痛的彭德懷再也忍不住了,但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不能讓大家知道他有多么的不舍,因此,他把心中積壓的痛苦用別的方式發泄出來,有些不耐煩了,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齊讀11節——
生:齊讀課文
師:并雙手叉在腰間怒吼道——讀17節
生:齊讀17節
師:彭德懷不耐煩、怒吼的背后是什么呢?
生:殺大黑騾子他心里很難受
生:他不忍心殺掉大黑騾子
生:他很心痛、難過
師:但軍令如山呀!六匹牲口被集中到了一起,老飼養員難過呀,他拍著大黑騾子的脖子又在輕輕絮語——讀17節
生:輕聲讀17節
師: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媒體同時出現這句話),誰來讀?
生:讀句子
生: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說說?
生:彭德懷看到大黑騾子倒下了,心里十分難過
生:彭德懷向大黑騾子摘下軍帽,是向大黑騾子行了軍禮
生:在彭德懷的心中,他早把大黑騾子當成了一位戰士,一位親密的戰友。(臺下掌聲)
師:此時,彭德懷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大黑騾子呀,你為革命立大功了
生:大黑騾子呀,我親愛的戰友,你一路走好
師: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戰士們終于吃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食物了,課彭德懷吃了嗎?
生:沒有
。襟w出示: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師:你來讀一下(教師指名一女生)
生:讀
師:彭德懷不餓嗎?(生齊答:餓)那饑腸轆轆的他為什么吃不下呢?
生:他特別愛大黑騾子
生: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太深了
師:是啊,肉湯里散發著大黑騾子的生命氣息,他深愛著大黑騾子,又怎能喝下這碗肉湯呢!
師:同學們,課文就是這樣,把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感情融入在對彭德懷動作、語言、表情的描寫中。我們再來體會一下
(媒體出示上面四句話)
生:齊讀
師:彭德懷愛大黑騾子,那戰士們呢?你有從哪些地方讀出了戰士們對大黑騾子的愛了?
生:自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
生:我從“‘什么,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后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可以看出老飼養員和警衛員都很愛大黑騾子。
生:從“老飼養員流者眼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可以看出老飼養員很愛大黑騾子。
生:從“10分鐘過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20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這兩句話中看出,大家都愛大黑騾子,誰也不忍心向它開槍。
師:是啊,長征以來,大黑騾子受盡了苦,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馱糧食和器材,背上堆得向小山似的。過草地時,它馱著生病的戰士一步步朝前走,過大江時它一次次將不會游泳的戰士馱過河……戰士們是多么不忍啊!我們仿佛聽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請求——讀第六節
生:“什么,殺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后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師:讀第八節
生:老飼養員流者眼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師:讀第十節
生:“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在請求。
師:命令下了,10分鐘——,20分鐘——,槍聲一直沒有響,誰也不愿開槍。是呀,誰又忍心將槍口對著心愛的大黑騾子呀,(媒體:音樂)此時此刻,草地上靜寂下來,這分分秒秒中都凝聚著對大黑騾子的不舍,每一個愛大黑騾子的人都掙扎在愛與痛的邊緣,讓我們走進每個人的心里,讀出他們內心的感受
生:分角色讀課文 (媒體音樂,讀得很動情)
師: 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戰士們又是那樣不舍,那為什么又要殺掉大黑騾子呢?(板書:殺?)請大家默讀第一節
生:戰士們斷糧了,連野菜也找不到
生:戰士們饑寒交迫,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師:一起讀第一節
生:齊讀
師:(媒體出示草地圖片)草地一望無際,荒無人煙,滿目凄涼,沼澤遍地,正如詩中所說:“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荒無人煙鳥不飛,如有行人誤入內,十有九個去難回”。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連一粒糧食也找不到,野菜、樹皮都成了戰士們充饑的食物,作為紅三軍團團長的彭德懷,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倒下,又怎能舍得!他愛大黑騾子,更愛的是——
生:戰士們
師:(板書:更愛!殺。┧敢夂蛻鹗總兺使部,一道徒步走出草地
師:齊讀第7節和第9節
生:讀課文
師:錚錚鐵骨的彭德懷此時的內心是痛苦的,是掙扎著的,是哭泣著的,他深愛著大黑騾子,但為了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只能忍痛殺了它。大黑騾子走了,它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漫漫征途——讀課文結尾
生:齊讀
師:“身無御寒衣,肚內饑”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很冷很餓
師:就是課文第一節中的一個詞——
生:饑寒交迫
師:戰士們饑寒交迫,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我們相信,在彭德懷同甘共苦的精神的激勵下,戰士們一定能勝利走出草地!再讀這一節
生:齊讀
師:這節課上,我們和彭德懷一起悲,一起痛,一起把對大黑騾子的愛深埋在心底,前面的路雖然很長,面臨的困難雖然更多,但這份愛,更是彭德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勵著戰士們奮勇前進。
師:(媒體出示長征視頻,老師同時介紹)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國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它那傳奇式的犧牲和堅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成功的基礎,它激勵著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預言的未來前進,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絲帶,成為人類歷史上堅定無比的象征。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欣然寫下了一首詩
。襟w出示: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生:讀
生:齊讀
師:下課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6
作者:方翔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99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有感
方翔
“同學們,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紅軍開始了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今天我們學的這個故事就是——”正當我伴著深沉的音樂邊向學生娓娓動聽地講述故事,邊板書課題: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丁老師,您把課題寫錯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而您把‘他的’兩字漏掉了!”教室一陣嘩然,許多學生也都“是呀”、“對呀”地附和著。
我仔細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時疏忽,竟犯了一個教師不該犯的小錯誤。面對評判他人的意識不斷增強的六年級學生,我是不露聲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兩個字,還是維護師道尊嚴,自我辯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靈機一動,真誠地對那位學生說:“我真佩服你的細心和勇氣!謝謝你給我指出錯誤,更要感謝你打開了我的思路。我的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咱們不妨來討論一下:你們覺得添上這兩個字后,與先前的課題有什么不同呢?”說著,我便用紅筆在“大黑騾子”前,鄭重其事地添上兩個大大的字——“他的”。
短暫的沉默后,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加上這兩個字后,我覺得這頭大黑騾子不是別人的,而是彭德懷同志的!
“第一個題目講的是彭德懷與普通動物之間發生的事。而我從‘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這個題目中體會到彭德懷與大黑騾子之間的關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騾子一定是他的心愛之物!币粚W生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驚喜地說道。
“發生在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之間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馬上閱讀這篇文章!”
“你們的審題能力真強!那好,現在就請你們帶著兩個問題去讀課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你們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出大黑騾子是彭德懷的心愛之物呢?”我順勢把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提前了。學生立即專注地閱讀起文本來……
經過認真地閱讀、思考,我從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體會到他們已被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之間的真摯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又問道:“讀到這兒,你有問題要提嗎?”
“既然彭德懷這么愛大黑騾子,為什么還要把它殺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閱讀……從學生發自肺腑的表達中,我感覺彭總的精神已融進了他們的血脈之中!
“學到這兒,你覺得這篇文章還可以定什么題呢?”
“《痛苦的抉擇》!
“《愛兵如子的彭德懷》!
“《大黑騾子,委屈你了!》!
“《別樣的愛》!
……
一個個絕妙的題目,從學生頭腦中源源不斷地流淌出來了!
真沒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從生命的高度重新審視我的課堂教學,審視我的學生,使新課堂呈現出了生機勃勃、精彩紛呈的喜人場面。真的,這次疏忽完全是我課前沒有預設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許多新問題卻與我的預設不謀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級教師曾說過的一句話:“好的課堂應是預設與生成相融的對話場!痹谶@里,師生平等對話,生本自由“交談”,預設和生成并存。這堂課中,我充分利用這次小小的疏忽,引導學生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文本,使他們在與同學、老師、文本的多次對話中,不斷迸發思維的火花,不斷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從而走進作者的心里,走進彭總的心靈世界。此時,閱讀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課堂反饋來看,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全方位的滿足和發展,而我也與學生一樣,時常感到智慧的閃現,生命活力的涌動。
我真的要好好感謝這次美麗的“疏忽”,感謝學生帶給我靈動的智慧,帶給我在師生交往過程中的成功體驗!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7
清新干練 重點突出——評張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53
清新干練 重點突出——評張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蘇教版教材小學語文十二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紅三軍團長征過草地時,因為斷糧了,彭德懷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愛的大黑騾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槍殺的事,表現了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更愛戰士們的感情,贊揚了他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根據《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閱讀的要求,李老師把細讀課文,品味朗讀,增加體驗,拓展延伸作為教學手段,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材特點,她主要采用下列方法:①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自主探究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③朗讀感悟法 朗讀使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他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
上課伊始,李老師通過猜人物激情導入。被稱為“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堪稱軍神。”的將軍是誰?(劉伯承)被日本人民把他稱為“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笔钦l?(聶榮臻)“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的是誰?(彭德懷)這些都是過去學過的內容,加上老師干練的外形、激情的朗誦,學生怦然心動,一下子就進入課文內學習。接下來通過出示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平靜、不耐煩、怒吼、發火”,“深情、背過臉、撫摸、緩緩”等詞感受彭德懷將軍對大黑騾子的愛,深情地朗讀課題讀出“愛”,然后讓學生自主找找彭德懷將軍對大黑騾子的愛的語句,通過深情朗讀,簡練的對比練習“他不忍心_______,不忍心______。”“他怎么忍心______,怎么忍心________?”讓學生充分感受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疼愛。再讀課文,問:“讀了課文,僅僅是彭德懷愛大黑騾子嗎?”回答是顯然的,從語言文字中可感受到“老飼養員、警衛員、在教學中緊緊扣住彭德懷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以及彭德懷與飼養員、戰士們關于殺與不殺大黑騾子的分歧和彭德懷內心的矛盾來展現彭德懷愛戰士勝過愛自己的坐騎。一是讓學生自學;二是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三是在班級交流,學生提出疑問互相解決。整個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理解,相互交流,學得主動,參與率高。駕駛的主導作用在于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探求的課堂分為提供條件。旨在重點、難點處給予引導,并給學生的學習以積極的評價。本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朗讀進行適時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8
相關鏈接
彭德懷,原名彭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16參加湘軍,1922年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后回湘軍任連長、營長。北伐戰爭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營長、團長。1928年7月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任軍長。紅軍井岡山會師后任紅三軍團總指揮、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曾率部攻克長沙,首開紅軍戰史上攻克省會的記錄。
長征途中,毛澤東對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大無畏的作戰精神十分贊賞,贈詩:“山高路險溝深,大軍縱橫馳騁,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抗日戰爭爆發后,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司令。1940年8月,彭德懷以105個團發起以正太路為主的破襲日軍交通線和據點的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給敵以沉重打擊。此役滲透著彭德懷獨特的軍事膽略、指揮藝術和作戰風格,它發動之隱蔽,指揮之巧妙、作戰之英勇、群眾支援之熱烈,都在抗戰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日寇遭受沉重打擊后,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大掃蕩”。彭德懷領導敵后軍民與敵進行了殊死斗爭,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掃蕩”,使敵陷入了人民游擊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此后,彭德懷將大批干部送回延安,自己堅持敵后斗爭。1943年9月,彭德懷奉命回延安,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敵后抗戰直到勝利。1945年8月,彭德懷任中共副主席兼總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第一野戰軍司令員,率部轉戰陜甘寧地區,解放了西北五省。
1950年9月15日,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政府決定出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并于10月8日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7個月內連續進行5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于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彭德懷被授予朝鮮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從1954年9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彭德懷都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拔幕蟾锩逼陂g,又遭嚴重迫害。由于長期的摧殘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過草地的背景:1935年8月3日,紅軍進入草地,到達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連接段時,氣候惡劣,變化無常。紅軍進入草地后幾乎天天下雨,誰不小心陷入淤泥就為沼澤所吞噬。彭德懷和戰士們一樣在隊伍中行進,遇到危險路段,指導排除險情。紅軍不僅與大自然作殊死搏斗,還要同饑餓作斗爭。過草地前各部隊雖盡力籌備干糧,可行程太艱難,走不到一半,便告斷炊。茫茫草原,渺無人煙,到哪里去補充呢?前衛部隊還可*野菜、樹皮充饑。后衛部隊連野菜、樹皮都吃不上。饑餓嚴重地威脅著紅軍的生命。
基礎訓練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ù hán yūn dǎo luó zi rán méi zhī jí
jiān kǔ gēn suí wěi qū jī hán jiāo pò
( ) ( ) ( ) ( )
二、多音字組詞
背bēi ( ) 率shuài ( ) 宿sù ( )
bèi ( ) lǜ ( ) xiǔ ( )
三、把下列句子換一種說法。
1、雪山不是已經走過來了嗎?草地又算得了什么?
2、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四、讀句子,選擇課文中的詞語填空,并用所填的詞語造句。
1、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斗,昔日的荒山如今披上了綠裝。
2、洪水越漲越高,閘門要趕緊加固!這時,只要有三千只麻袋,就能解決。
五、摘抄能表現彭德懷對大黑騾子深有感情的句子并回答問題。
1、
2、
3、
彭德懷既然那么喜愛大黑騾子,為什么還要把它殺掉?
拓展訓練
看螳螂捕蟬
下課的鈴聲剛剛響過,教室里就沸騰了,同學們笑著、跳著,三三兩兩地議論著,那喜悅和激動之情,是開學以來從未有過的。原來。老師宣布:下午組織我們畢業班的同學到龍潭湖畔,進行一次采集動物標本的活動。
下午,活動開始了,樹林里,草地上,湖岸旁,處處閃動著同學們的身影。有的在粘知了,有的在捉蛐蛐,有的在逮蜻蜓,有的在捕蝴蝶,還有的在拾蟬蛻、撈小魚……
突然,一位同學氣喘吁吁地向老師跑來,興奮地喊道:“老師,—只螳螂要吃知了!”順著那個同學指的方向,我們和老師來到了一棵小樹下。
這棵小樹不高。一只綠色的螳螂正沿著樹枝向上爬。正前方黑色的知了在高叫,顯然,知了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處境。
一個“冒失鬼”伸手正要去抓。被老師及時制止了:“不要動!快叫同學們來看。
不一會兒,樹下圍了不少同學。老師壓低了聲音提醒道:“大家安靜!千載難逢!看看螳螂是怎么捕蟬的!”
同學們都屏住呼吸,好奇地睜大了眼睛。只見螳螂繼續向上爬去,動作是那樣輕,那樣慢,好像唯恐驚動了知了似的。知了卻依然沒有覺察,還在叫著。突然,螳螂猛地向上一撲,舉起那鐮刀般的前腿,一下把知了按在下面。知了突然停住了叫聲,拼命掙扎著,翅膀發出撲撲棱棱的響聲。然而螳螂哪里肯放手,一對前爪把知了死死地鉤住。不一會兒,知了喪失了反抗能力,一動也不動了。
“抓住了,抓住了!”一直處于緊張狀態的同學們立即活躍起來。
忽然,知了又發出一陣凄厲的尖叫,拼命地拍打著翅膀:然而它已經肚皮朝天了。螳螂那雙鋒利的“鐮刀”刺進了它的肚子,嘴像是咀嚼著什么,看來一頓美餐已經開始了。每當螳螂把前爪伸進去的時候,知了就是一陣亂動亂叫,它恐怕是疼痛難忍吧。漸漸地,它的動作越來越小,叫聲也越來越微弱,最后干脆沒有任何反應了。
這時老師叫我把兩個小東西從樹上捉下來同學們一齊圍上來爭著看知了的肚皮上打個大洞里面空空的只剩一個空殼
同學們老師說你們看清楚螳螂是怎么捕蟬了嗎
看清楚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
接著老師說蟬這篇課文的作者注意觀察全過程對重點部分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才寫出了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今后能自覺運用這種觀察方法
經老師這么一說,大家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在引導我們到實踐中去鍛煉觀察事物的能力呢!
1、給下面的字注上拼音,并讀通文章。
( ) ( ) ( )
潭 蛻 屏 殼
2、解釋帶點的字的意思、然后解釋詞語的意思。
千載難逢
載:千載難逢:
恍然大悟
悟:恍然大悟:。
3、在句子中填上適當的象聲詞。
(1) 小鳥的翅膀發出的響聲。
(2) 蟬在樹枝上地叫個不停。
(3) 下課的鈴聲( )響了起來。
(4) 門( )的一聲開了。
(5) 大街上響起了( )的鞭炮聲。
4、給第10~13自然段加上標點。
5、螳螂是怎樣捕蟬的?請你簡潔地敘述出來。
6、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拓展閱讀
金色的魚鉤
1935年秋天,紅四方面軍進入草地,許多同志得了腸胃病。我和兩個小同志病得實在趕不上隊伍了,指導員派炊事班長照顧我們,讓我們走在后面。
三個病號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來里路。一路上,老班長帶我們走一陣歇一陣。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去找野菜,和著青稞面給我們做飯。不到半個月,兩袋青稞吃完了。饑餓威脅著我們。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么行呢!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合不攏眼。其實他這些天比我們還瘦得厲害呢。
一天,他在一個水塘邊給我們洗衣裳,忽然看見一條魚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里,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
以后,老班長盡可能找到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第二天,他總能端著熱氣騰騰的鮮魚野菜湯給我們吃。我們雖然還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來畢竟好多啦?墒抢习嚅L自己呢,我從來沒見他吃過一點兒魚。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著他。走近前一看,!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咽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么……”
老班長猛抬起頭,看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著說:“我,我早就吃過了?吹酵肜镞沒吃干凈,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斷了他的話。
老班長轉身朝兩個小同志睡覺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摟到身邊,輕聲說:“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可是,你也要愛惜自己。
“不要緊,我身體還結實!彼痤^,望著夜色彌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三個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小梁,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盡頭。我估計,還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過這二十天不簡單啊!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難道我能說,‘指導員,我把同志們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難出來啦’?”
“可是,你總該跟我們一起吃一點兒呀!”
“不行,太少啦。”他輕輕地搖搖頭,“小梁,說真的,弄點兒吃的不容易啊!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為了弄一點兒魚餌,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條蚯蚓……還有,我的眼睛壞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望著他那十分嚴峻的臉,我一句話也說不上來,竟撲倒在他懷里哭了。
挨了一天又一天,漸漸接近草地的邊了,我們的病卻越來越重。我還能勉強挺著走路,那兩個小同志連直起腰來的力氣也沒有了。老班長雖然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一直用飽滿的情緒鼓勵著我們。我們就這樣扶一段,攙一段,終于走到草地邊上,遠處,重重疊疊的山峰已經看得見了。
這天上午,老班長快活地說:“同志們,咱們在這兒停一下,好好弄點兒吃的,鼓一鼓勁,一口氣走出草地去!闭f罷,他就拿起魚鉤找水塘去了。
我們的精神顯得特別好,四處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過節似的。但是過了好久,還不見老班長回來。我們四面尋找,最后在一個水塘旁邊找到了他,他已經昏迷不醒了。
我們都著慌了。過雪山的時候有過不少這樣的例子,戰士用驚人的毅力支持著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要挽救老班長,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趕快吃些東西。我們立即分了工,我去釣魚,剩下的一個人照料老班長,一個人生火。
當我俯下身子,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的時候,老班長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著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你們都瘦得……”
老班長用粗糙的手撫摸我的頭。突然間,他的手垂了下去。他的眼睛慢慢地閉上了。
我們撲在老班長身上,抽噎著,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睛,我把老班長留下的魚鉤小心地包起來,放在貼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勝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瞻仰它。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9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反思
在學校組織的同年級教學展示活動中,我教學了《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在教學第二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學要求;為了解決饑餓的問題,彭德懷竟然殺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大黑騾子,你認為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究竟怎樣呢?(要求:讀讀、劃劃、想想、議議。)
2、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組織交流、匯報
4、小結;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深情厚誼,你能通過你的朗讀,將這份愛意傳達出來嗎?
5、討論;既然彭德懷那么的愛他的大黑騾子,那么他為什么還要殺他的大黑騾子呢?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從下面的語句中我們讀懂了彭德懷更愛的是他的戰士們,萬般無奈,只能殺了大黑騾子。
a“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們能走,我也能走!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對戰士們的愛。
教學完畢后,總覺得有點不盡人意。反思了一下,有以下幾點思考。其一,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個環節已經深深束縛住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上都未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設計的兩個大問題“為了解決饑餓的問題,彭德懷殺了大黑騾子,你認為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怎樣呢?”、“既然彭德懷那么的愛他的大黑騾子,那么他為什么還要殺大黑騾子呢?”貫穿整節課。而新課標中已經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著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痹谖覀兊恼n堂上,學生少了自己的發現。其實他們每一點微小的發現都是可貴的,星星之火卻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進取欲望。也許正是有了今天課堂上的這些小發現,才會有以后生活中的大發明。其二,朗讀指導未能尊重學生讓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例如教師指導朗讀時,先后提出“要讀出對大黑騾子的愛!蔽覀兘處熞呀浻米约旱姆治鰜泶鎽撚蓪W生自己的閱讀實踐自主對課文感情的體悟過程,使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培養受到束縛。我覺得今后課堂上應啟迪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感悟到應該怎樣讀,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其三,課堂上我也試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未能很好的進行指導,學生最后的匯報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組的意見。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3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設計二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艱苦”“燃眉之急”造句。
2.結合課文內容說出“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等句子的含義。
3.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彭德懷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教具準備 投影片
三、教學時間 三教時
第一教時
一、談話導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事。板書課題:14彭德懷的大黑騾子)
2、簡介彭德懷。
3、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事?
二、自讀課文:
1、自學要求:
、僮x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诋嫵霾欢脑~語,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鬯伎冀翌}時所提出的問題。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懷和大黑騾子之間發生了什么樣的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輔導。
五、作業
1.練瀆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教時
一、默讀課文,思考:
1、彭德懷既然那么喜愛大黑騾子,為什么要把它殺掉?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歸納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更愛戰土,為了讓更多的戰士走出草地,他才殺了牲口。
二、再讀課文:
1、用“——”畫出表現彭德懷愛騾子的語句,
用“══”畫出表現彭德懷愛戰士的語句。
2.同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
(1)學生讀表現彭德懷愛騾子的語句。
(2)彭德懷是個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待大黑騾子卻是如此深情,讓我們再好好地體會體會。
(3)投影映示其中的幾個句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闭f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
、僮x了這段話,你們有何感覺?
、谂淼聭褳槭裁催@樣愛大黑騾子呢?
③指導朗讀。
出示: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龠@里為什么用省略號?你認為可以補充什么內容?引導學生想象彭德懷的內心活動、神情,體會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
②指導朗讀。
出示: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①彭德懷為什么吃不下肉湯?你有這方面的切身體會嗎?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去將心比心,體會彭德懷內心的痛。
、谥笇Ю首x。
(4)學生讀能表現彭德懷更愛戰士的語句。
、偎垡姂鹗總円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
②現在,草地上斷糧了,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讀2-20自然段。
(1)同座練讀。
(2)指名讀,評價(要讀出彭德懷愛騾子但更愛戰士的心理)
三、談談你對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業: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收集有關彭德懷的小故事。
第三教時
一、復習
分角色朗瀆課文。
二、指導造句
1.找出“艱苦”“燃眉之急”這兩個詞所在的句子
2.討論:
“艱苦”可以與哪些詞語搭配?(歲月,環境……)
你覺得什么情況才可以稱為“燃眉之急”?你碰到過“燃眉之
急”的時候嗎?
3.同座討論造句。
4.指名造句、評價。
三、總結課文:
在這篇課文中你學到什么?
四、實踐活動:
講述有關彭德懷的小故事。
五、作業:
1、用“艱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練筆:寫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1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齊讀:課題,讀兩遍。(要求第二遍做到有感情).
2、把課題改動一個字,使它成為一句話: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3、用關聯詞語,把這句話說具體。
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是因為( )。
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是因為(他和大黑騾子感情深厚)。
學生回答,再請一名學生上來板書。
二、重點講解: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1、默讀課文,尋找課文中那些語句反映了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為什么?(小組合作交流)
【出示四色學習單】
紅色:找出相關的語句,直接反應彭德懷和大黑騾子的感情深厚
黃色:從句子中找出重點詞語
藍色:說明這些詞語為什么反應出德懷和大黑騾子的感情深厚
綠色:對上述三位同學的表達進行評價
交流順序:紅——黃——藍——綠
然后再進行匯報
。ㄗ寣W生尋找,找到后再進行回答)
一般認為有五句:
a.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說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
(句中的“撫摸”可以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感情。 “悄悄”是不讓別的人看見,是怕其他戰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記而談起”, “一直看著它吃完”,可以想見,彭德懷看著大黑騾子的時候,眼里是充滿憐愛。)
b.彭德懷深請地望著拴在不遠出的大黑騾子……
(彭德懷深情的眼神里寫滿了對大黑騾子的不舍)
c.彭德懷背過臉去。
(一個“背”字,滲透著無限的不忍。并這一段話獨立為一節,情感和意思就更為突出和強調。)
d.槍聲響了。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緩緩”中滿是沉重,“摘下軍帽”是把大黑騾子當作了自己的戰友)
e.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吃不下”,不是彭德懷不餓,他和戰士一樣餓,但是心里難受,讓他吃不下。)
對于這部分的教學,邊分析邊朗讀,深入體會課文。
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調整教學過程。
2、齊讀:黑板上的板書: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是因為(他和大黑騾子感情深厚)。
三、課文過渡
1、通過關聯詞語的變換進行過渡
把“是因為”,換成轉折關系的“但是”。
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但是(他忍痛割愛把大黑騾子給殺了)。
2、這是故事 ?(發生的結果)
3、為了這個結果的實現,彭德懷下達了幾次命令?分別在課文的那幾小節?
。ㄏ逻_了三次命令:分別在5-10小節;11-16小節;17-20小節)
四、重點講解:彭德懷第一次下達命令,卻沒有成功的過程
1、仔細閱讀課文的5-10小節
2、思考:這一次大家為什么沒有執行彭德懷的命令?從原文中找原話。
。 “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3、彭德懷是什么樣的態度?
(彭德懷認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栓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
4、抓住“平靜”,讓學生思考:彭德懷的內心是否是平靜的。(學生一定會認為,彭德懷的內心是不平靜的)
5、教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彭德懷的內心是平靜的。(關鍵詞:盯著)
教師提出自己的論據:
6、回蕩到前文,出示紅軍長征艱難困苦環境的畫面,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當時環境的惡劣,戰士們缺衣少食。
7、強化前文中“盯著”,說明彭德懷內心堅定,早已作出決斷,心如止水。
五、簡要介紹:彭德懷第二次、第三次下達命令
這一部分略說,強調提示語:“不耐煩”“大聲地”“怒吼道”,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
六、課文導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提示:如果說彭德懷愛著他的大黑騾子是一種個人的“小愛”的話,那么,他殺大黑騾子就是超越個人感情色彩的一種無私的“大愛”。
七、課文最后一段
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1、抓住“滾滾鐵流”,什么樣的隊伍可以稱為“滾滾鐵流”?
。ㄏ皲撹F一樣意志堅強的隊伍)
2、為什么一支缺衣少食的隊伍,能夠成為“滾滾鐵流”?
。ㄓ辛伺淼聭炎鳛樗玖顔T對戰士們無私的愛)
3、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突出“滾滾鐵流”、“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
【教后反思】
一、這篇課文的教學有難度
1、《音樂之都維也納》和《埃及的金字塔》,是我曾經教過的相對比較成熟的課文。這兩篇課文比較客觀,教學中相對便于操作。從上《真情的回報》這節公開課開始,我力爭課路上拓寬,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真情的回報》這篇課文,無論是從情感還是從語言文字,深度上都比不過《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是描寫人物內心細膩情感的文章,主觀性強,比較難把握。怎樣通過語言文字的鋪設,引起學生的共鳴,是教師教學前和教學中最為困難,也是應該重點進行思考的問題。
2、這是一篇原來六年級下冊的教材,現在放在五年級教,課文的篇幅也比較長。如何更加合理地解構教材,進行取舍,是這次備課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又一個問題。
二、對傳統教學的反思
這篇課文,在傳統教學上,教師的教學一般都圍繞“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把他的內心掙扎、依依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渲染。而對于彭德懷的“更愛士兵”,輕描淡寫地帶過。我個人覺得語文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深層次地把握人物內涵。這篇課文,文字的背后就是彭德懷對士兵的熱愛。
因此,在教材的處理上,我選擇了前半部分強化“彭德懷愛大黑騾子”,后半部分強化“彭德懷更愛士兵”。兩者之間通過,關聯詞語“但是”進行連接,從時間分配和語言訓練上來講各占一半,力爭側重后者,升華主題。教學過程中,有一段“大愛”的感言,是我預先準備好的。這一段內容,最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學生能力達不到,就用這樣的方法體會一下也可以,同樣,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三、教學中所作的努力
1、如何展現過程
“彭德懷愛大黑騾子,但他更愛士兵!”這個主題并不難把握,普通的學生都能一眼看穿。難的是,我們如何把教材表現的這個主題,所涉及到的過程很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我覺得,依然是分兩步走,第一步:課文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第二步:課文又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更愛士兵。中間要有梯度,這個梯度就是關聯詞語“但是”和“更”,這里的“但是”,表示轉折,“更”表示遞進。“大黑騾子”和“挨餓的士兵”,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到了課文的最后結尾,特別強調了“滾滾鐵流”,也是為了說明彭德懷“更愛士兵”的重要性。什么樣的部隊才是“滾滾鐵流”。一支缺衣少食的部隊為什么會是“滾滾鐵流”?這是因為士兵們的意志堅定。為什么士兵們意志堅定?因為彭德懷更愛士兵。課文這樣的結尾,強化了彭德懷更愛士兵,以及彭德懷更愛士兵的結果。課文結尾和教學的結尾沒有悲傷和憂愁,有的是對革命勝利的無限向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征精神”。
2、把語言訓練和課文內容相結合
在這次教學的連接過程,以詞語的變換、句子的調整、關聯詞語的更迭為線索,既讓學生不覺得枯燥、貼近情境,又讓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巧妙地讓學生認識到課題和課文內容之間的種種聯系。
對于,教學中的第一步:課文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愛大黑騾子;第二步:課文又從哪里看出彭德懷更愛士兵。都是通過找關鍵詞和關鍵句的方法,這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方法,沒有什么特別。但學生如何把這些關鍵的地方要理解透徹,表達到位,就是我們教師要努力的。在這個環節的操作中,我認為,教師的努力首先就是自己對于教材的理解入木三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解讀教材。相關具體內容,在教案中有所體現。
3、課文講解中,我首次嘗試有詳有略
彭德懷三次下達命令,如何處理。三次下達命令都很重要,其他人物的反應也都有所不同。但課堂的四十分鐘是有限的,我首次嘗試采用有詳有略地來進行取舍,重點講第一次下達命令。第二次和第三次下達命令中,如果有和第一次下達命令相似的內容學生自讀自悟,不同的內容教師點撥。從課文內容來看,命令是相同的,士兵的阻攔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彭德懷的態度級級攀升,從“一出口就是命令”,到“不耐煩”,再到“怒吼”。課文中反映彭德懷態度的文字,主要體現在提示語上。這也告訴學生,提示語不是可有可無,它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師努力做到更高一籌。讓學生做到豁然開朗。
在課文中有一組很關鍵的詞“平靜”和“盯著”,更多的人會認為,“平靜”是彭德懷的外在表現,而不是內心感受。其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彭德懷內心真實的情緒反應。我的依據,就是前文的“盯著”,什么叫“盯著”:“盯著”在字典中的解釋,就是長時間專注的看。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對內心反應,遠比語言對內心的反應來得更真實。既然是“盯著”,就是說彭德懷此刻的眼神是專注的,又是長時間的,這就是折射出人的內心是堅定的。可見,殺掉大黑騾子的主張,彭德懷早就有了。彭德懷得為了這個決策想了很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思考也就愈加成熟,一個成熟的內心一定是平靜的。這樣的剖析會讓學生覺得有滋有味、豁然開朗。
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彭德懷果斷和倔強的性格,在中共老一輩領導人中是極為典型的,“誰能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從來都不是他的作為。至于,后面課文中彭德懷表現出的種種不舍,我個人認為,是因為炊事員和警衛員們觸動了他內心的苦楚,和文中此時的“平靜”無關。即使有所觸動,他的內心里對士兵的愛一直都沒變。這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是“平靜”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老師和同學對文本進行這樣的解讀有不同的意見。從課堂中的情況來看,沒有出現。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同樣也是件好事,因為打開了我們對文本理解的思辨空間。
這是教師對文本理解,力圖更高一籌的地方。這樣的思考,從語言文字出發,又回歸到語言文字,前后呼應、上下聯系,是教師解讀文本過程中應有的追求。
四、自己覺得在教學中有些遺憾的地方:
1、在后兩次彭德懷下達命令時,沒有強調內容,強調的是提示語。所以,學生在回答時,也希望學生回答“這里的不同是提示語的不同”。學生回答是“態度的不同”,其實這樣的回答就可以了,已經很不錯了。我卻還在等自己希望的答案,現在看來實屬畫蛇添足。
2、抓“平靜”,就是抓“更愛士兵”,這個時候回蕩到前文。突出環境的惡劣,應該抓前文中“饑寒交迫”“殿后”這幾個詞。出示紅軍長征艱難困苦環境的那幅畫,也可以讓學生,用語言描述一下,既是回顧課文,又是進行說的練習,一舉兩得,可以起到訓練的效果。教師口述,節約了時間,但是放過了一個好的訓練機會。
3、課堂上對于前面的“盯著”這個詞發現,表現得很匆忙,最后是我自己說出來的。對于這個詞的發現,應該給足時間,讓學生好好找一找,最后才自己說出來。這樣一來,如果學生找到了,是自己千辛萬苦發現的,會倍加珍惜;如果學生找不到,教師再點撥,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樣的好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語文學習的方法。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4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三
設計理念:
運用“批注”式的閱讀教學方式,學生自讀感悟。關注課堂生成信息資源,師生、生生對話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4課(學生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
。ㄖ该卮稹#
師:是啊,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糧食又馱器材,深得彭德懷的喜愛。
板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愛! 殺?
師:可是,他卻親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騾子殺掉,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板書:?)下面就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課文并用不同的符號分別畫出相關的語句。(板書見上)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學生品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閱讀課文。
2.老師巡視。
三、交流
。ㄒ唬┩ㄟ^以下句子體會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
1.彭德懷深情地撫摩著大黑騾子……一直看著它吃完。
2.彭德懷背過臉去。
3.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了軍帽……
4.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訓練方法:
與學生一道找出以上幾句話,并能誘發其談談讀完后的感受并相機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延伸訓練:
1.相機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詞的涵義。
2.對于第四句中的省略號,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補充一些令人感動的細節(場面)。
師:彭德懷這位鐵骨錚錚的軍人,對待大黑騾子卻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話連起來讀一讀,再來體會體會。
(二)學生自由練讀這幾句話。
。ㄈw會彭德懷的情感,他是更愛戰士。
師:彭德懷是那么喜愛他的大黑騾子,可最后還是把它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自由發言。
師總結板書: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戰士
愛! 殺? 更愛!
從而可以看出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但是更愛他的戰士。
師:這種深沉的愛,多么感人啊!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然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略)。
五、引讀課文最后一節(略)。
六、總結全文(略)。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3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請大家飽含深情地把課題讀一讀。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學習了一二自然段,知道了過草地的漫漫征程中,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今天這節課,我們走進課文,走進彭德懷的內心世界。回憶一下三至十一自然段主要說了什么?
生:主要說了彭德懷與他的戰友討論該不該殺這個大黑騾子。
師:彭德懷為什么要殺?戰士們為什么不舍得殺大黑騾子?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三至十一自然段,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生自讀釋疑)
師:你從哪句話讀懂了。
生:因為斷了糧,必須殺他來解燃眉之急。
師:很好,能把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
(生讀)
師:這位同學理解得很好。能通過理解人物的語言來說明了殺騾子的原因。
生:(讀第三自然段)這上面明確地寫了草地上斷了糧。
師:“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燒眉毛了,沒有時間想出更好的辦法了。
師: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的指的是?
生:部隊沒有吃的東西了。
師: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昏倒了。如果再沒有辦法,大家的生命就危險了。能不能把草地上斷糧的危急讀一讀。
。ㄉ氉x)
指名讀。齊讀。
師:剛才有位同學還說到了彭德懷說到的這句話。草地上已經斷糧了,大家請看。(播放錄像)草地上到處是沼澤,一不小心,身陷其中,就再也爬不起來了。草根、野菜、皮帶,后面的紅三軍什么都找不到了。――作為紅三軍領隊的彭德懷,怎么舍得讓戰士暈倒呢?只有殺牲口,才能解決燃眉之急。他與大黑騾子朝夕相處,他雖然對戰士們平靜地說,但他的內心平靜嗎?為什么,你從哪里體會到了不平靜?看看課文。
。ㄉx“這匹從江西出發的……”)
師:那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殺其它五頭?纯凑n文,從課文中理解課文。
生:“大黑騾子是為革命立了功,這次就讓它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認為殺了它可以為革命立最大的功勞。
師:同學把這段話讀一讀:“彭德懷拍著老飼養員的肩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樣。他的話也其他士兵的話一樣。
師:可以看出他與其他士兵一樣。把感情放進去,讀。
生:彭德懷愛他的騾子更愛他的戰士。
師:我們理解了他為什么要殺大黑騾子,戰士們為什么舍不得殺大黑騾子呢?
生:這黑騾子一路上馱戰士,同時為革命立了功,這兩點可以看出。
師:再用心地看看人物的語言。
生:我認為這句“這大黑騾子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大家都舍不得。
師:再讀讀老飼養員的話,想想。
生:它能幫助彭德懷,幫助戰士們。
師:彭德懷一路上要指揮戰士們走出草地。如果沒有大黑騾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艱難。
師:疲憊不堪。
。ㄒx人物對話)
師:你從戰士們的再三請求,體會到了什么?
生:大黑騾子給革命立過很大的功。
生:我體會到了大黑騾子當作自己的戰友了。
師:戰士們愛大黑騾子,更愛彭德懷。這是多么充滿愛與痛的對話。自己練一練。
(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都讀得特別的深沉。殺與不殺都是因為愛。大家的爭論因彭德懷的命令而結束。大黑騾子是怎么被殺的呢?請大家走進現場,讀一讀12至20自然段。
生:(讀“大家的轉過臉來”)
師:如果你是他身邊的警衛,你看到他的臉上有什么?
生:不愿殺它的表情。
生:看到了舍不得。
師:我們把課文讀厚了。
生:(讀“摘下軍帽”)很愛,不愿殺。
生:他對騾子有很深的感情。他對騾子敬禮。
師:這是對死士的戰士最高的致敬。(引讀“摘下軍帽”)
生:從第十七節可以看出,雖然彭很愛它,但不得不舍棄它。
生:“多了些生機,我吃不下,端開”,由此可以看出舍不得。
師:這里散發的是大黑騾子的氣息。盡管他饑腸轆轆,但怎么忍心吃呢?
生:(讀“閉上眼睛“)誰也不忍心。
生:從他的兩次生氣,可以看出他殺他,并沒有決定吃他,可以看出很愛他的戰士了。
師引讀12-20自然段。
生:“六頭牲口似乎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不是跟戰士們朝夕相處,建立了濃厚的感情,不可能預感到什么?
師:讓我們都這種感情放進去,讓這種情景再現吧。
師:引讀――(槍聲響了,再也看不到了――)你們知道什么是鼓動的聲音嗎?讓我們把這段再讀得鏗鏘有力些。(生再讀)在長征中,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還有許多,希望同學們找些書來讀,好嗎?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4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溧陽市實驗小學 錢友紅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愛戰士的感情。
3、結合課文內容說出“它融進了北進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讀題;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①關于彭德懷愛大黑騾子;②彭德懷忍痛殺掉了大黑騾子。)
3、引導:這是一個關于彭德懷、大黑騾子的感人肺腑的故事,老師想,學了它,我們對于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一定會有更加強烈的理解和體驗。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好嗎?
二、學習2至20小節。
。ㄒ唬、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讀2至20小節,把感受深的地方多讀一讀,并把自己的感受簡要地寫下來,和他人交流。
1、學生閱讀,體會感受;
2、學生和同桌或者小組成員交流感受。
。ǘ、大組集中交流感受
1、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深厚的愛。
、倥淼聭焉钋榈負崮χ蠛隍呑印恢笨粗酝。
生匯報;自由讀;談感受;師小結(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遛一遛,給它刷毛、撣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這頭大黑騾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懷輕輕一拍它的脖子,它就會很乖地臥下,等著彭德懷騎上去再慢慢起來。打仗時,只要彭德懷一聲令下,它就勇往直前,從不退縮);有感情地朗讀。
、谂淼聭驯尺^臉去。
、叟淼聭严蛑钡瓜氯サ拇蠛隍呑泳従彽卣铝塑娒薄
。ㄉ鷧R報、自由讀、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芘淼聭淹崎_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我吃不下,端開。
(生匯報、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小結:彭德懷是絕對喝不下肉湯的,他深深地愛著大黑騾子;他怎么可能吃得下大黑騾子的肉做的湯呢?
引導:你還有什么感受嗎?
2、戰士們對大黑騾子深深的愛。
①生談感受;相機朗讀。
②小結:戰士們也是那么舍不得殺掉大黑騾子:長征以來,大黑騾子受盡了苦,一路上不是馱著糧食、就是馱著器材。戰士生病時,就是它馱著傷員一步一步往前走的;過湘江時,許多不會游泳的戰士就是它一次次地運過江的;過雪山時,一些奄奄一息的戰士也是靠它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的。
引導質疑:彭德懷愛大黑騾子,戰士們也是那么舍不得殺掉大黑騾子,那么為什么還要殺大黑騾子呢?
三、瀏覽課文的第1、2小節,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偌t軍長征途中十分艱苦;
、谟逐I又冷的日子很不好受;
、墼S多戰士因為饑餓昏倒在地上了
師引導:是啊,過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為艱苦的一段歷程。誰能夠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補充一下過草地的艱苦?
小結:(觀圖)
草地一望無際如浩淼大海,沼澤遍布,荒無人煙,滿目凄涼。
卅里草地廿里水,荒無人跡鳥不飛。如有行人誤入內,十有九個去難歸。
除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外,吃飯更是大問題。四野茫茫,找不到糧食。野菜、草根、馬鞍、皮帶等,成了紅軍充饑的食物。很多人到達草地前身體本來就已經很虛弱,有的因此倒在泥漿里再也爬不起來。有的看上去并沒有死,他們的眼睛還睜著,可是他們爬不起來了。戰友好不容易把他們扶起來,可他們又癱倒在沼澤地里,默默地死去……”
4、作為紅三軍的軍團長,彭德懷看到一個個戰士們因饑餓而昏倒,而犧牲,他心里會怎樣想呢?
5、很長時間過去了,在彭德懷的再三命令下,槍聲終于響了,大黑騾子龐大而瘦弱的身軀緩緩地斜倒下去。大黑騾子就這樣默默地離開彭德懷,離開了紅軍戰士們,此時此刻,彭德懷心里感慨萬千,他想到了什么?你可能說些什么?
、賹W生談感受;(放葬禮進行曲)
②再次朗讀19、20小節。
四、學習21小節
過渡:大黑騾子離開了彭德懷,離開了戰士們,漫漫征途,再也見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1、引讀
2、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
3、總結
板書:
彭德懷和它的大黑騾子
愛騾子 更愛戰士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5
一讀課文,就知道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感情很深:
●“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江西是紅色長征的起點。1934年10月17日,紅軍乘迷霧從江西瑞金向西踏上茫茫征途。那個時候,大黑騾子就跟隨著彭德懷,一路連破三道封鎖線,鏖戰湘江,二渡赤水,攻桐梓、打遵義,搶金沙江,渡大渡河,翻大雪山……大黑騾子一直陪伴在彭德懷的身邊,一起出生入死,是老伙計,是老戰友,感情深哪。
●“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f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一直看著它吃完!本渲械摹皳崦笨梢钥闯雠淼聭褜Υ蠛隍呑拥母星。過草地時,最可怕的是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連野菜、樹皮都被前面的部隊吃光了,最珍貴的是糧食,糧食比金子還珍貴。就是這樣珍貴的糧食,彭德懷“悄悄”地從自己的口糧中分出一部分,塞給大黑騾子吃!扒那摹笔遣蛔寗e的人看見,是怕其他戰士不理解!澳钸丁钡囊馑际恰耙虻胗浂勂稹,可見在這段艱難的歲月里,彭德懷一直惦記著大黑騾子,一直將大黑騾子放在心上!耙恢笨粗酝辍保梢韵胍,彭德懷看著大黑騾子的時候,眼里是充滿愛憐的,就像父母有了好吃的,給孩子吃,看著孩子把東西吃完一樣。
當時,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溜一溜,給它刷毛、撣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這頭大黑騾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懷輕輕一拍它的脖子,它就會很乖地臥下,等著彭德懷騎上去再慢慢起來。多少個日日夜夜,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都能看見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相依相伴的身影!
●“彭德懷深情地望著拴在不遠處的大黑騾子,平靜地對警衛員們說……”彭德懷深情的眼神里寫滿的都是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啊!“平靜”的外表下掩飾的都是那份忍痛割愛的傷啊!
●“彭德懷背過臉去!币粋“背”字,滲透著無限的不忍。并且,這一段話獨立為一節,情感和意思就更為突出和強調。
●“十分鐘過去了,誰也不愿意開槍”“二十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這個“誰”指在場的所有人,也包括彭德懷,他也不愿意開槍,他更是下不了手啊。這等待的10分鐘,15分鐘,10分鐘,是煎熬啊。
●“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了軍帽……”“緩緩”中滿是沉重,“摘下軍帽”是把大黑騾子當作了自己的戰友,省略號里寫滿了無盡的無奈與悲痛,也可以看出對自己的“老戰友”的悼念的時間之久。一個“向著”與前文的“背”,是彭德懷要最后見一見自己的“老伙計”,從此之后,再也見不到心愛的大黑騾子了啊。
●“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發火”是難過到了極致,控制不住了,火發得越大,越能看出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不舍!“吃不下”,不是彭德懷不餓,他和戰士一樣,餓啊,但是那碗肉湯里散發出的是大黑騾子的氣息。∷钌畹膼壑蠛隍呑,怎么喝得下這碗肉湯呢?
大黑騾子之于彭德懷是老友,是戰友,是一個不會說話的伴,大黑騾子非殺不可嗎?不,不是的。種種理由都可以不殺大黑騾子。
●老飼養員:“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大家:“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
●方副官長:“槍聲沒有響,誰也不愿意開槍!薄笆昼娺^去了,沒有誰下得了那個狠心!薄岸昼娺^去了,仍然沒有聽到槍聲!
●一路上又馱傷病員,又拖糧食和器材。事實上,路上留下一頭騾子來馱東西,未嘗不可啊,
有那么多可以不殺的理由,有那么多人為大黑騾子求情,彭德懷自己又和大黑騾子有那么深的感情,但是,意外的事情發生了——是他幾次親自下令殺大黑騾子的:
“好,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
“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不僅是下殺騾子的命令,每一次下的“命令”里全帶有強烈的、不容改變的感嘆號。這個感嘆號里是他對大黑騾子的恨嗎?從這些感嘆號里你能讀出什么呢?
不只如此,對邱南輝說話時,是“大聲”的,是“不耐煩”的;對方副官長說話時,是“雙手*在腰間怒吼”的。從彭德懷這些不容置疑的神態、語氣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這個時候,再回到課文的第一部分,聯系“饑寒交迫”,聯系“他眼見著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暈到在地上”,眼見著一個個戰士吃草根,吃馬鞍,吃皮帶,眼見著虛弱的戰士倒在泥漿里再也爬不起來了,眼見著骨瘦如柴的小戰士餓暈了再也沒有醒過來……作為紅三軍的軍團長的彭德懷,一次又一次地下命令:
“好,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
“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副官長,快開槍!你不向它們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這一個又一個的強烈的不容置疑的感嘆號里,蘊涵著什么呢?對戰士的愛,這是超乎個人感情之上的愛,這是大愛。
是的,如果說彭德懷愛著他的大黑騾子是一種個人的小愛的話,那么,他殺大黑騾子是一種無私的大愛。一支饑寒交迫的部隊,一支“身無御寒衣,肚內饑”的部隊,正因有了這種大愛,暈到的戰士才會“暈倒了爬起來,跟上去,走到宿營地”,一支“身無御寒衣,肚內饑”的部隊,正因有了這種大愛,才成為一支鋼鐵般的隊伍。書上有個叫“鐵流”,像鋼鐵一樣堅強的“人流”,叫“鐵流”。
此刻,你問問那個暈倒了依然爬起來的戰士,問他是什么力量使他爬起來的,他會說,是軍團長給了他力量。
此刻,你問問那個餓了三天三夜的骨瘦如柴的小戰士,為什么能支撐著自己不倒下,走,走,走出去,他會說,是軍團長給了他力量。
那是大愛的力量。
附寫兩個想法:
1.課文的題目也值得一玩。將“和”字去掉,說一句完整的話,學生會說“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彭德懷喜歡他的大黑騾子”,再將話說具體,“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因為大黑騾子和他一起患難與共” “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但為了戰士還是將大黑騾子殺了”,這就把握住了全文。以一個人名和一個物名來命名的課文,學過的有《大作家和他的小老師》《狼和鹿》《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等,提取文章中的主要人或物來作題目,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命題方式。從這類題目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這也算是一種閱讀技巧。
2.讀這篇文章,使我想起吳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上記載: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襄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蹦冈唬骸胺侨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文侯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吳起的善用兵,在于得“士心”。作為將軍的吳起,在軍隊中居然不愿享受一絲一毫的特殊待遇。他穿的是粗布衣服,和士兵一模一樣;吃的是雜糧粗食,和士兵一模一樣;睡覺也經常是席地而臥,和士兵一模一樣;行軍也從不躺在擔架上,和士兵一模一樣;甚至在行軍的路上還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樣身上背負著軍糧。士兵生了膿瘡,他親自趴在毒瘡上為他吸膿……真正的善用兵者,正在于他善“愛兵”。彭德懷和戰士們一起步行,一起受凍,和一起挨餓,一起背著小山似的行軍物品,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心愛的坐騎殺了,這是真正的善用兵。彭德懷之所以成為元帥,從中可見一斑。
《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特別是描寫彭德懷動作、神情、語言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彭德懷愛騾子更愛戰士的情感,體會其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3.挖掘課文空白點(第19自然段),聯系課文展開想象,練習描寫彭德懷心理活動的片斷。
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彭德懷的高尚品質。
課前談話:句子出示:“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這句話是毛澤東唯一以詩句的形式來贊頌彭德懷的。你讀讀,看能讀出什么?(威武、善戰、勇敢)讀出來。
一、揭示課題 :
漫漫長征路,彭德懷與他的大黑騾子朝夕相處,征戰沙場,深埋在彭德懷心里的是對大黑騾子的關心,是對大黑騾子的疼愛。把這樣一份“愛”融入課題中,讀。
學生齊讀。
二、再次體會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深埋在彭德懷心里的那份對大黑騾子的感情,這份深深的情化為一個字------(指名說,并板書“愛”)
彭德懷非常愛他的大黑騾子,能不能從課文中找一個句字讀出來?
學生交流,師相機渲染這份愛:
①有時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你太辛苦了,連一點料都吃不上!闭f著,就把自己的干糧分出一些,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嘴里,一直看著他吃完。
。◣熝a充材料:當時,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要牽著大黑騾子遛一遛,給它刷毛、撣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糧。這頭大黑騾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懷輕輕一拍它的脖子,它就會很乖地臥下,等著彭德懷騎上去再慢慢起來。打仗時,只要彭德懷一聲令下,它就勇往直前,從不退縮,多少個日日夜夜,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都能看見彭德懷與大黑騾子相依相伴的身影。)
、谂淼聭焉钋榈赝ㄔ诓贿h處的大黑騾子……
、叟淼聭驯尺^臉去。
、芘淼聭严蛐钡瓜氯サ拇蠛隍呑,緩緩地摘下了軍帽……
⑤彭德懷推開警衛員端來的一碗肉湯,發火道:“我吃不下,端開!”
三、體會戰士們對騾子的愛:
1.是啊,每到宿營地,彭德懷總是對他的大黑騾子疼愛有加,然而今天,他卻要讓我們一起去走進這悲壯的場面。到課文中去找一找,戰士們對此怎么看的?
生自由讀。
學生交流:
、佟笆裁,殺掉?你不出草地啦?” 老飼養員著急了。幾個警衛員聽說后也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軍團長,大黑騾子可不能殺呀!”
。◣熞龑W生體會戰士們的著急,為彭德懷著想)
、诶巷曫B員流著淚對彭德懷說:“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別的可以殺,大黑騾子一定要留下,它為革命立過功。”
③“還是把大黑騾子留下來吧!”大家仍在請求。
(理解“請求”)
2.補充資料加深體會,指導朗讀:
師補充:戰士們也都十分喜愛這頭大黑騾子,是啊,長征以來,大黑騾子受盡了苦,一路上不是馱著糧食,就是馱器材,戰士生病了,它馱著傷員一步步朝前走;過大江時,是它一次次將不會游泳的戰士運過江;過雪山時,是它將奄奄一息的戰士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戰士們是多么地不忍心殺掉大黑騾子啊,戰士們多么不舍得殺大黑騾子。‘斅牭揭獨⒋蠛隍呑訒r,幾個警衛員急忙圍攏過來,大聲說——當聽到要殺大黑騾子時,老飼養員流著眼淚對彭德懷說——當聽到要殺大黑騾子時,大家不斷地請求道——
3.是呀,戰士們都不愿意殺大黑騾子。如果是你,你怎么請求彭德懷?(體會戰士們愛彭德懷)
四、抓住三條命令,體會彭德懷對戰士們的愛:
1.大黑騾子是功臣,大黑騾子是戰友,不能殺,可是彭德懷下了怎樣的命令?
出示:①“好,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
、凇扒衲陷x,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邸案惫匍L,快開槍!你不向他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三道命令,讀一讀。讓你感受到怎樣的彭德懷?
2.走進彭德懷的內心
。1)再次出示: ①“好,全部集中起來,殺掉吃肉!” 彭德懷的話一出口就是命令。
、谂淼聭延行┎荒蜔┝,他大聲地對身邊的警衛員說:“邱南輝,傳我的命令,讓方副官長負責殺騾子!”
、邸案惫匍L,快開槍!你不向他開槍,我就要向你開槍!” 彭德懷雙手*在腰間怒吼道。
細細地讀一讀,品一品,哪個詞、哪個標點,哪個動作觸動了你的心,讓你走進了彭德懷的內心世界?
生默讀,劃找。
。2)學生交流,師相機指導:
、僮プ 懊睢斌w會重視,“!”體會語氣的果斷、堅決;
、诶斫狻安荒蜔薄#▋刃碾y受)
師引讀:你們別再說了,難道我就忍心嗎,可形式迫在眉睫啊,所以他——
你們別再說了,難道我就不心痛嗎?可戰士們的安危更重要,所以他——
你們別再說了,大黑騾子的好我都知道,可為了這僅有的希望,不得不殺,所以他——。
③抓“怒吼”體會。
這漫長的分分秒秒,無時無刻不在撕扯著彭德懷的心!他理解戰士們對大黑騾子的那份深情,他壓制不住心中的悲憤,雙手在腰間怒吼道:導讀――
從“怒吼”中,你體會到彭德懷心里在想什么?
(憤怒——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再也耽擱不起了。所以他怒吼道——引讀
痛苦——他也不舍得朋友一樣的大黑騾子!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他寧愿犧牲大黑騾子,也不愿再有戰士倒下。為了更多的戰士走出活著走出草地,所以他怒吼道——引讀
再不開槍,會有更多的戰士倒下——只要有生的希望,哪怕是一點點,也不能放過,他強壓住內心的痛苦,怒吼道――引讀
理智戰勝情感,這是一種怎樣的痛啊,所以他怒吼道——齊讀)
。3)質疑,理解“燃眉之急”
他是這樣地愛騾子,可是他又下了三道命令,你有疑惑的地方嗎?
。槭裁匆逻@么堅決的死命令?)
自由讀1—3自然段,會有一個詞跳入你的眼簾中。(燃眉之急)
生自由讀。
“燃眉之急”,就是情況十分危急,再讀一讀,哪些句子寫到了“燃眉之急”?
、賾鹗總円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
(師評價:他們面臨著的威脅?(死亡。)是啊,他們可能會被活活餓死。請你再來讀好這句話。)
、谧咴谇懊娴牟筷爺嗉Z了,走在后面的部隊則連野菜也找不到了。
。◣熢u價: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軍指戰員還在向北挺進。你也來讀好它。)
。4)通過具體的字詞,我們感受到了紅軍遇到的燃眉之急。是啊,茫茫草地,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戰士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茫茫草地吧!
播放錄象片段——《過草地》(解說——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有多少戰士就這樣掙扎在死亡線上,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悄然離去。面對這一幕幕,彭德懷的心情你能體會到嗎?來說一說。
燃眉之急的時候,彭德懷想到了什么?因此,騾子非殺不可!再讀命令②。
五、體會空白,展開想象
1.關鍵時刻,只有殺騾子,命令雖以下達,可戰士們怎么下得了手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二十分鐘,用心地讀。
學生齊讀。
問:這是怎樣的二十分鐘?
(漫長的、緊張的、令人窒息的、難熬的、折磨人的……)
指導讀。
2.沒有槍聲,也沒有人說話,這令人窒息的二十分鐘,彭德懷的腦海里又浮現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畫面。此時,他心中又會想些什么?寫下來。
學生寫話,師巡視。
學生進行交流,師相機評價。
3.小結:是啊,他心如刀絞,他想起了在行軍路上它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它是戰場上的英雄;在宿營地……這些都是溫暖人心的回憶!但為了部隊戰士們的饑飽,他將對大黑騾子的愛深藏起來。在關鍵時刻,他所以下了一道堅決的命令——讀命令③。
4.出示: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
師范讀,體會省略號的空白。
問:同學們哪,這一簡單的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
5.是啊,彭德懷平靜的外表掩蓋了對大黑騾子的愛,而這份掩蓋的愛更是體現了他對戰士們的愛。。ò鍟焊鼝蹜鹗浚
6.感情升華。
師引讀:漫漫征途,再也見不到大黑騾子的身影了,大黑騾子的身影融進了——
“它”僅僅指大黑騾子的身影嗎?(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愛、彭德懷對戰士的愛、紅軍戰士們的同甘共苦的精神)
這種精神也融進了北上的滾滾鐵流,融進了宣傳鼓動員的竹板聲里——讀
有了這樣一種精神,我們暈倒了不要緊,可以——
六、總結:
這種無私博大的愛和同甘苦的精神讓戰士們有了更加堅定的信念,鼓舞著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書寫了長征這部英雄的史詩,用不屈的精神鑄造了長征這座永久的豐碑!
。úシ拧堕L征》錄像,在音樂聲中結束)
七、閱讀鏈接:
在長征路上,還有著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課后同學們可以多讀讀與長征有關的故事,如《豐碑》《金色的魚鉤》《倔強的小紅軍》《草地夜行》,相信你會受到更多的感動。
八、板書設計:
彭德懷愛他的大黑騾子
更愛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