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江畔獨步尋花》(通用16篇)

《江畔獨步尋花》

發布時間:2023-08-31

《江畔獨步尋花》(通用16篇)

《江畔獨步尋花》 篇1

  教師在教教師在教《江畔獨步尋花》時,事先設定的程序是:讀詩題,了解背景;想詩境,體會感情;誦詩篇,賞析特色?蓜傄簧险n,便有一位學生站起來發問:“詩中寫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學生也在下面議論紛紛。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于是甩開預設的教案,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生:有桃花、李花…… 

  生:應該有水仙花…… 

  師:詩中寫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嗎?讀讀詩句想一想。 

  生:沒有。因為詩中所寫花“千朵萬朵壓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壓枝低”。 

 。ń處燑c得恰倒好處,讓學生在思辨中撥云見日,引導學生獲取正確的認識,這是為師之責。)

  師:好,繼續想象,詩中的花還可能是什么花? 

  生:有桂花。 

  師:可能有桂花嗎?讀讀詩句想一想。

  生:沒有,桂花是在秋天開的,詩中描寫的花是春天、夏天的花。

  師:你怎么知道? 

  生:可從“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看出。

  (再次凸現了老師的點化之功。) 

  師:可以想見,詩中寫的花是多種多樣的。那么,這些花組成的畫面將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體會,可以為詩配畫,也可以用一段話來描繪,還可以找找相關的文章來體會。 

  生:(私下小聲說)可以出去看看學校的花壇嗎? 

  師:當然啦,也可以仔細觀察學校的桃李林,對照著來理解這首詩。 

  學生聽這么說一說,便來勁了。于是老師根據學生的需要,把他們分成五個學習大組,一組為詩配畫,一組改寫,一組到網絡室查尋相關資料,一組在班級小書庫去查找,一組外出觀察,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組織各個小組學習。

 。ǔ浞煮w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我發展的主人。) 

  第二節課伊始,由各組挑選代表交流本小組學習的收獲。 

  生:(匯報學習收獲) 

  師:大家學得非常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詩中說花不僅多,而且美,作者為什么還要“獨自尋”呢?只要一出門,不就看到了這些花嗎? 

 。ǘ嘤匈|量的問題,只有相信學生,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體現。)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請大家先看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想想是怎么回事。(出示“背景資料”的投影) 

  生:這首詩是在“安史之亂”后杜甫在成都寫的。歷經安史之亂的成都一片荒涼,到處是戰爭的創傷。像詩中所寫的景象少見的,所以作者要尋找。 

  生:歷經戰爭的杜甫心情十分苦悶,需要找到一種安慰,所以就獨自出門去賞花了。 

  師:說得很好!那我們來配樂朗讀全詩,讀出作者的喜悅,讀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吧! 

  生:(讀) 

 。▽W生提的問題解決巧妙,教師并未越俎代庖,而是提供材料,指明方向。)

  接著,學生繼續質疑,教師指導學生互相作答。課尾,教師提議全班同學選一篇或寫一篇關于花的文章,在語文活動課的“贊花”會上朗誦,以滿足學生“言未盡”、“意未窮”的學習需要。 

  這個教例是對新課堂的一種探索性嘗試,它以特有的方式,詮釋了自我發展教學的三個基本問題。即: 

  1、自我發展的新課堂是誰的? 

  當學生發問“詩中所寫的‘花’是什么花?”時,教師馬上意識到學生想知道的是什么,于是放棄了預設的教案,而隨著學生的興趣和思路來組織教學。先讓學生想象詩中寫的可能是什么花;再通過配畫、改寫、找資料和實地觀察等形式組織學生體會“花滿蹊”的圖畫;然后,引發學生質疑,在對話中弄清“花”背后的詩意。整個課堂看似無形,卻渾然天成,是演“教案劇”難以達到的。當然,教為學服務,并不是教附屬或從屬于學。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也就沒有進一步探尋這必要,教師完全可以“就地解決”,而不由學生把學習牽引到無意義的境地之中。如上例中,學生如果詢問杜甫的生平情況,教師沒有直接介紹,提供資料讓學生去看。學生說有水仙花、桂花,教師點撥引導,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也充分尊重文本。由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新課堂在形式上是師生共同擁有的,但從根本意義上說是學生的。 

  時,事先設定的程序是:讀詩題,了解背景;想詩境,體會感情;誦詩篇,賞析特色?蓜傄簧险n,便有一位學生站起來發問:“詩中寫的‘花’是什么花?”其余學生也在下面議論紛紛。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普遍關注的問題。于是甩開預設的教案,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生:有桃花、李花…… 

  生:應該有水仙花…… 

  師:詩中寫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嗎?讀讀詩句想一想。 

  生:沒有。因為詩中所寫花“千朵萬朵壓枝低”,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壓枝低”。 

  (教師點得恰倒好處,讓學生在思辨中撥云見日,引導學生獲取正確的認識,這是為師之責。)

  師:好,繼續想象,詩中的花還可能是什么花? 

  生:有桂花。 

  師:可能有桂花嗎?讀讀詩句想一想。

  生:沒有,桂花是在秋天開的,詩中描寫的花是春天、夏天的花。

  師:你怎么知道? 

  生:可從“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詩句看出。

  (再次凸現了老師的點化之功。) 

  師:可以想見,詩中寫的花是多種多樣的。那么,這些花組成的畫面將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體會,可以為詩配畫,也可以用一段話來描繪,還可以找找相關的文章來體會。 

  生:(私下小聲說)可以出去看看學校的花壇嗎? 

  師:當然啦,也可以仔細觀察學校的桃李林,對照著來理解這首詩。 

  學生聽這么說一說,便來勁了。于是老師根據學生的需要,把他們分成五個學習大組,一組為詩配畫,一組改寫,一組到網絡室查尋相關資料,一組在班級小書庫去查找,一組外出觀察,每組選出一位小組長,組織各個小組學習。

 。ǔ浞煮w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自我發展的主人。) 

  第二節課伊始,由各組挑選代表交流本小組學習的收獲。 

  生:(匯報學習收獲) 

  師:大家學得非常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詩中說花不僅多,而且美,作者為什么還要“獨自尋”呢?只要一出門,不就看到了這些花嗎? 

 。ǘ嘤匈|量的問題,只有相信學生,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體現。)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請大家先看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想想是怎么回事。(出示“背景資料”的投影) 

  生:這首詩是在“安史之亂”后杜甫在成都寫的。歷經安史之亂的成都一片荒涼,到處是戰爭的創傷。像詩中所寫的景象少見的,所以作者要尋找。 

  生:歷經戰爭的杜甫心情十分苦悶,需要找到一種安慰,所以就獨自出門去賞花了。 

  師:說得很好!那我們來配樂朗讀全詩,讀出作者的喜悅,讀出作者淡淡的哀愁吧! 

  生:(讀) 

 。▽W生提的問題解決巧妙,教師并未越俎代庖,而是提供材料,指明方向。)

  接著,學生繼續質疑,教師指導學生互相作答。課尾,教師提議全班同學選一篇或寫一篇關于花的文章,在語文活動課的“贊花”會上朗誦,以滿足學生“言未盡”、“意未窮”的學習需要。 

  分析:

  當學生發問“詩中所寫的‘花’是什么花?”時,教師馬上意識到學生想知道的是什么,于是放棄了預設的教案,而隨著學生的興趣和思路來組織教學。先讓學生想象詩中寫的可能是什么花;再通過配畫、改寫、找資料和實地觀察等形式組織學生體會“花滿蹊”的圖畫;然后,引發學生質疑,在對話中弄清“花”背后的詩意。整個課堂看似無形,卻渾然天成,是演“教案劇”難以達到的。當然,教為學服務,并不是教附屬或從屬于學。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也就沒有進一步探尋這必要,教師完全可以“就地解決”,而不由學生把學習牽引到無意義的境地之中。如上例中,學生如果詢問杜甫的生平情況,教師沒有直接介紹,提供資料讓學生去看。學生說有水仙花、桂花,教師點撥引導,既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也充分尊重文本。由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新課堂在形式上是師生共同擁有的,但從根本意義上說是學生的。

《江畔獨步尋花》 篇2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等詞的意思

  3、背誦這首詩

  4、利用學校園藝景點資源引導學生創作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具安排: 錄音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啟發談話:我們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背一首,指名學生背誦。本課我們學習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師板出課題,學生擠讀。

  2、釋題;題目什么意思,你能說說嗎?不行的話,請看詩后注釋⑴,指名學生說說詩題意思。

 。ǘ⿲W習《江畔獨步尋花》

  1、學生自讀古詩3分鐘左右,然后指名說說讀懂了什么?

  2、精讀第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胖该x這一句

  ⑵問:讀了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寫出了黃回娘家花的多?

 、侵笇Ю首x,指名讀、齊讀

  3、精讀第二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⑴指名讀這一句

 、茊枺狐S四娘家的花很多了,這些花怎么樣,你如何知道的?

 、窍爰遥喝绻S鶯會說話,它們看見這么多這么美的花,會說些什么?

  ⑷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4、品味、賞析;你最喜歡詩中的哪句或哪詞?說……為什么?

  5、感情朗讀古詩

 。ㄈ┻w移、應用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寫出了春天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寫得妙極了,同學們,看看窗外的植物園,想想我們美麗的校園,你能將本詩換何字變成你的嗎?

  學生的詩:

 、胖参飯@獨步尋花

  植物園內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⑵學校獨步尋花

  楊園小學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花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⑶尚湖獨步尋花

  尚湖公園花滿蹊

  ………………………

  四、作業

  抄寫古詩

  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花多

  留連戲蝶時時舞 花美

  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 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全詩圍繞著花景來寫,前兩句從滿蹊(分布)、干朵萬朵(數量)、壓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寫花之狀態。后兩句細致刻畫了蝴蝶和黃鶯流連花間的景象,由寫靜態轉為寫動態,動靜相應,有聲有色,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久經離亂后得以安居時的喜悅心情。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級到四年級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唐詩,已經基本能夠通過誦讀,結合插圖等理解古詩大意的方法對古詩含義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齡限制,對詩句中一些字詞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感覺較為困難,對于詩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深入理解。另外學生生活在市區,對繁花似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利用好圖畫,喚起學生對美好自然的回憶和向往。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古詩等方法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體會春景的美麗,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朗誦伴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們都非常熟悉,在你們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走進春天,不過我們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們要走進一首詩里,去感受詩中的美麗春景。齊讀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3、題目是什么意思?

  4、通過預習,誰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是哪個朝代的? 誰對他有了解呢?

  師:杜甫的詩不論是形式還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稱一代宗師,我們今天在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要仔細的體會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詩人詩興大發呢?讓我們趕快走進詩里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學古詩,理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詩

  3、讀給同桌聽。

  4、你們可真厲害,才讀了幾遍就把詩讀得這么流暢了,在平時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詩大意的呢?

 、拧⒁粋字詞一個字詞理解意思,再連起來;

 、、查工具書;

 、、多讀,讀中理解;

 、、借助插圖想象理解。

  5、就用這些方法,先來自讀自悟這首古詩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請同組的伙伴幫忙。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 指生說“蹊、留連、戲、嬌鶯、恰恰”分別是什么意思?

 、普l愿意把這四句連起來說一說。

  三、再讀古詩,體會意境。

  1、齊讀古詩

  2、邊讀邊想畫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結合看到的景色和詩句及下面這組圖片,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美景?邊讀邊體會詩中哪個字或詞用的好?為什么?

 、拧皾M”——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會有什么顏色?你可能會聞到什么?

  這回再來體會第一句,你會怎樣來想象?用自己的`話再來說說?

  ⑵“戲”——歡樂才會嬉戲 為什么蝴蝶會這樣?

 、 “恰恰”——形容鶯的聲音動聽

  為什么會叫聲動聽?你如果就是這只小黃鶯,你在高興的叫什么?

 、 “留連”——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這只入迷的蝴蝶,你會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這只小鶯,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4、請帶著那種快樂、高興、興奮的感覺,再來讀讀古詩。

 、琵R讀

 、浦该x(誰愿意把你的這種感覺讀給大家聽?)

  5、咱們理解了詩意,也體會了好詞好字了,老師相信這回你再來讀古詩,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試著有感情地說出來。(播放繁花的圖片)

 、磐勒f一說

  ⑵指名說

  6、帶著美麗畫卷再讀古詩,試著背下來。

 、艓煼蹲x

 、浦干x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和同學們得朗讀,這回你再來想象,你可能有新的體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的朗讀加表情加動作,把你們這種陶醉的感覺讀出來。

  8、面對這優美的景色,你體會到詩人現在的心情了嗎?

  四、總結拓展

  這首詩是公元760年,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蕩不安之后,杜甫終于過上了安定的日子。這一年,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到處鳥語花香。這天,江水的歌聲,孩子的笑聲,鳥兒的叫聲,吸引著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著江邊一路走來,尋找春的氣息。不知不覺間,一幅美妙的畫卷展現在眼前,花兒是那樣美,草兒是那樣翠,宛如仙境。原來他來到了鄰居黃四娘的家門口。望著這一美景,詩人靈感突現,才思泉涌,他飛奔回家,一口氣寫了七首《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業

  1、收集其它幾首江畔獨步尋花。

  2、寫一首描寫春天的小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

  二、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習難點的設計上,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這是詩的點睛之處。老師在處理“滿園春色”時,提出“拍電視片段”,讓一幅春天美景圖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江畔獨步尋花》 篇4

  教學目標:

  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意盎然的意境。

  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這首詩。

  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進入詩歌描繪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寫景詩導新課

  1、古典詩歌中寫景的詩歌很多,你能背幾首嗎?

  2、同學們每背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題目叫做《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范讀好再讀。

  4、從課題中,你看出了什么?

  5、這個在江邊一邊散步一邊賞花的人是誰?你對他有哪些了解?(杜甫生活在晚唐的戰亂時代,他一生顛沛流離,關心百姓疾苦,創作出了許多憂國憂民的詩歌。大家熟悉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這首詩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這首詩就是安史之亂后,詩人流寓到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春暖花開的時節,漫步江邊詩興大發,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六首。)

  二、感受詩歌文字美、意境美

  1、怎樣的美景吸引著杜甫?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詩,注意詩的停頓和重音。

  2、誰來讀? 注意聽他的停頓和重音。(我聽出來了,你是這樣停頓的:)

  再讀,要比他讀得更好。

  誰還愿意挑戰?

  就像他這樣讀,我讀課題,你讀詩。

  3、簡單說說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一千個人讀這首詩就有一千個杜甫。請你結合注釋,畫出你喜歡的字或詞或句,寫下你的體會和感受。寫好之后先在小組內說一說,注意傾聽他人的見解。

  5、全班交流:

  注意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不同的見解可以補充。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a)蹊?

  b) 花滿蹊?都有什么花呢?

  c) 有矮矮的野花,也有高高的桃花、杏花,那么“花滿蹊”可以怎樣理解?(小路上開滿了野花;桃花杏花把小路遮蓋得嚴嚴實實的;讓人仿佛置身花的海洋。)

  d) 我們無法得知一千多年前的杜甫看到了什么,但是透過一個“滿”字,我們感受到的是繁花似錦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e)到底有多少花呢?(讀:千朵萬朵)

  f)這句詩哪幾個字把沉甸甸的花寫活了?(壓、低)花多到什么程度?(把枝條都壓彎了)

  g) 同學們再想一想,沉甸甸的花壓彎枝頭的形態讓你聯想到了什么?(沉甸甸的花垂下來,仿佛是害羞的少女低著頭;春風和小花說了一句悄悄話,花羞紅了臉。)

  h) 花是詩人最愛寫的景物之一,杜甫眼中的花是“千朵萬朵壓枝低”的嫵媚。你還知道哪些寫花的詩句?

  老師也搜集了一些寫花的名句。誰來美美的讀一讀?

  詩中寫了哪些花?將你最喜歡的一句摘抄下來,寫到書上。習作中恰當的使用這些詩詞名句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i) 花很美,語言也很美,你能不能把杜甫的這兩句詩也讀出美?練習讀一遍。

  j) 你為什么這樣讀?你再找一個同學讀一讀。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a) 不少同學都勾畫了這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美嗎?

  b)蝴蝶和黃鶯為什么不忍離去?蝴蝶陶醉了,黃鶯陶醉了,詩人也陶醉了。此時他覺得蝴蝶煽動的翅膀為他而舞,黃鶯清脆婉轉的歌聲是為他而唱。

  c)與其說蝴蝶留連,嬌鶯自在,不如說,詩人自己留連自在。

  d)你能否用一個詞形容詩人當時的心情?

  三、升華情感寫春天

  1、引導想象: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張開想象的翅膀,跟隨老師走進杜甫,走進春天。(音樂起)在飽經戰爭的離亂后,杜甫一家搬到了成都浣西江畔的草堂居住。春暖花開的季節,詩人獨自漫步江邊踏青尋花,不知不覺來到了黃四娘家。小園香徑,花滿林梢,處處透露出春的氣息。鮮花遍地,芬芳撲鼻。那高高低低的枝頭上,姹紫嫣紅,花團錦簇,如云似霞的花朵把枝條都壓彎了。潔白的梨花、粉紅的杏花引來了成群的蝴蝶,它們在花間葉下翩翩起舞,嬉戲追逐,戀戀不去。詩人完全陶醉,他一會兒賞花,一會兒觀蝶。忽然,一陣動聽的啼鳴聲傳入詩人耳中,他抬起頭只見幾只黃鶯在枝頭歌唱,它們唱得那么自由自在,恰恰的歌聲似乎在告訴人們:春天多美好!

  2、同學們都陶醉了。讓我們再次輕聲吟誦這首詩。看大屏幕。

  3、寥寥數語,詩人將我們帶入了夢幻般的春天。請你把剛才想到的畫面描繪出來。

  4、 生展示,同學們把筆放下閉眼用心去體會,配樂讀。師評價。(你的語言很美,文學功底很深厚)(感謝你用優美的文字把我們帶入到了美好的意境里)(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

  四、小結學法鋪墊新詩

  學習古詩就要反復推敲詞語,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和詩人的情緒。杜甫一生創作了大量憂國憂民的詩歌,著名的有《三吏》《三別》。他的詩歌風格沉郁頓挫,像這樣抒發喜悅之情的很少。然而在杜甫生平中,有一件事不但讓他“喜”,而且更讓他“喜欲狂”,到底是什么事呢?下節課讓我們到《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去尋找答案!

《江畔獨步尋花》 篇5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不可忽視文本具有的價值引領功能,讓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質疑、探究,切實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要求:

  1、反復朗讀詩文,體會詩意及古詩的節奏、韻律美,感悟詩人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2、通過朗讀古詩,達到背誦并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景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解說詩意。

  3、體會詩境,能有感情地美讀古詩。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

  1、同學們,大家喜歡春天嗎?你能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贊美春天嗎?(指名回答)

  2、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美麗春光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和大詩人杜甫一同走進春天,欣賞明媚的錦江春景,感受詩句的魅力。

  3、在沒有學習古詩之前,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先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初讀詩文,理解詩意。(讀)

  1、課前大家讀過這首詩了嗎?還想不想讀?我給大家一些時間,請同學們好好讀讀這首詩,要讀準字音,如果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同學。不受遍數限制,能讀會背更好。聽清楚了嗎?(生自由讀背古詩。)

  2、大家會背了嗎?其實這首詩對于大家來說,并不陌生,有的同學課前早已經會背,下面,我想請幾位同學朗誦一下。(指名朗誦。老師隨機指導“蹊”與“溪”的區別。)

  三、圖文結合,感悟詩境。(悟)

  1、咱們已經讀了許多遍古詩,請同學們再讀讀古詩,畫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根據學生回答,師隨機在詩句中畫出景物。)

  2、從詩句當中,你讀懂了些什么呢?怎么想的就怎么說,你的腦海中仿佛看到……

  3、同學們真聰明,不用老師講,自己就理解了,大家真了不起!古人講:“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τ谶@首詩,你有什么問題呢?(生默讀全詩,師鼓勵: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生提出疑問,師可以相機解決。)

  4、下面請同學們仔細欣賞文中插圖,進行圖與詩對照,想一想:圖中哪些地方畫的`好?(指名答)

  5、哪些地方沒有表現出來?為什么?同桌間可以相互交流。(指名談。)

  四、美讀詩文,深化詩情。(品)

  1、此時,我相信,大家完全能夠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詩中的感情表達出來。(指名美讀詩文。強調詩歌的節奏韻律,在學生讀時,師可以畫出分隔線,讓學生練讀而后指名讀。)

  2、詩寫得如此之美,讀到這兒,大家體會一下,詩人當時的心情如何?(高興愉快)從詩句當中哪兒可以看出?(板書:看到:繁花、蝶舞;聽到:鶯啼;聞到:花香。)這就是“借物抒情”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師揭示:杜甫因久經離散后,棄官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的輕松歡快的情懷。)

  3、我提議:咱們應該把詩再讀讀,讀出詩人心情的歡愉。

  五、遷移拓展。(拓)

  除了《江畔獨步尋花》這首描寫春天的詩外,還有許多贊美春天的古詩,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背出來?

  六、作業設計:

  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想象詩中的畫面,用簡筆畫的方法,畫一幅《江畔獨步尋花圖》。

  七、板書設計:

  江畔獨步尋花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看到:繁花、蝶舞

  千朵萬朵壓枝低。聽到:鶯啼借物抒情

  流連戲碟時時舞,聞到:花香

  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畔獨步尋花》 篇6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于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單一重復的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降低訓練的效果。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要講究技巧,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之中的作業,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古詩離學生生活很遠,設計怎樣的作業才能讓學生樂學呢。教學古詩《江畔獨步尋花》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這種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抄寫、默寫解釋字詞、抄寫大意等等單調而乏味的機械作業形式。既讓學生回憶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能聯系已有的舊知識,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描寫春光景象時的心情,真正把思維活動貫串于語文訓練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生動筆繪畫的過程也是他們理解詩歌內容的過程他們在作業時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春的奮發精神,從而進一步陶冶了情操。

《江畔獨步尋花》 篇7

  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1、學會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懂得每個生字的意思,學會寫這些字。

  2、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引導同學通過詩的文字想象畫面,讀出詩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反映古詩美景的教學掛圖。(學習課外收集杜甫資料。)

  公開課教案:

  教學效果

  一、激趣導入,開啟同學想象思維的大門

  1、同學們,以前俺們已經通過課內課外接觸了不少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簡潔,節奏明快,富于感情,膾炙人口,給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畫面。讀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俺們的頭腦中就會展開一幅美景:兩岸青山相對聳立,江水與天相接的遠處,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緩緩飄移過來。

  2、請同學們自身回憶曾經讀背過的古詩,口中吟誦詩句,頭腦中想象詩所描寫的畫面。

  3、抽2~3名同學背古詩句。再用自身的語言描述一下詩句所展示的畫面。

  二、學習本課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1出示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2教師范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讀正確。

  3 重點解決“倚yǐ”的讀音。注意“簇”字的讀音。

  4讀誦這首詩。

  5理解本詩意思。

 。1)解題:這首詩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時所作。同學們收集了杜甫的相關生平,能在班上將`你收集的資料交流交流嗎?

 。2)同學交流杜甫生平資料。

 。3)教師歸納介紹:杜甫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后來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開,他獨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麗景色,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題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錦江,“尋花”是賞花的意思。

 。4)理解詩的第一、二行。

 、偻瑢W借助預習,理解“黃師塔”、“江水東”。

 、谧屚瑢W用自身的語言,敘述詩的一、二行所描寫的景象。

 、劢處煔w納小結這兩行詩的大意:在黃師塔前,錦江水向東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風,讓人感覺困倦。

  (5)理解本詩的三、四行。

  ①理解“無主”的意思。

 、趲熒黄鸾涣鞯谌⑺男性姷拇笠猓翰恢钦l家的一簇桃花開得十分艷麗,讓人不知是欣賞深紅色的好呢,還是欣賞淺紅色的好。

 。6)引導同學美讀全詩。

 、僬故倔w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同學看圖聽教師朗誦。

 、谕瑢W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身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③抽同學單個朗讀,教師對同學的停頓、節奏相機作指導。

 、茏屓嗤瑢W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7)體會詩的感情。

 、偻瑢W們感覺全詩寫出的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谧髡邔戀p花,寫得花兒艷麗,景致明快,可見其心情怎樣?字里行間,看出杜甫對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種什么態度?

 、垡龑瑢W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江畔獨步尋花》 篇8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解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除了欣賞美景,我們對于如何學習古詩也有了一些嘗試,這節課我想與同學一起再欣賞一首古詩,題目是——《江畔獨步尋花》。

  二、新授

 。ㄒ唬┮龑W生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學們,請大家讀一讀這首古詩,首先看看這首古詩是誰寫的,你還記得他嗎?你曾經讀過他的哪些古詩?(簡介作家,說出自己讀過的作品。)

 。2)請你再看看今天的這首古詩,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讀出來呢?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同學們自讀古詩)

  2.創設情景感受詩境。

  (1)小組之間互讀詩文,說一說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

  (2)這是一篇寫景的詩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里的景色呢?這里的景是什么樣的呢?請你們再讀一讀古詩。

 。3)請同學們邊看插圖邊讀,結合書上的注解自己先學一學。

 。4)把你的學習成果向旁邊的伙伴做匯報。

 。ǘ├斫庠娋,有感情地朗讀。

  1.我們一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下面我們就隨作者一同到江邊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課件1。怎樣的景象就可以和書中描寫的詩句一樣了呢?請同學們動手選擇。

 。2)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句古詩的意思。

  (3)現在是怎樣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滿”“壓枝低”)

  (4)出示課件2。讓同學感受到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5)請同學邊看課件邊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二句古詩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想想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3.請同學們先自己讀一讀。

  4.讀給身邊的小伙伴聽聽。

  5.老師配樂范讀后,也請學生配樂練習朗讀。

  6.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思。

  7.總結:

  第一句:從整體上說花的樣子。

  第二句:從局部說每枝花的樣子。

  第三句四句:講蝶鶯對花的喜愛。

 。ㄈ┰谟懈星榈乩首x的基礎上練習背誦。

  1.請學生邊看課件邊背誦這首詩。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練習

  1.請同學們想想,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呢?

  2.你也可以根據你的理解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畫。

  四、總結

  黃四娘家的花長得非常茂盛,花枝花葉把小路都遮蓋住了;數不清的盛開的花朵,把枝條都壓彎了腰。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好似戀戀不舍一樣,恰好這時,黃鶯也發出了動聽的`叫聲,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鳥。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平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經離亂戰后得以安居的喜悅心情。

  五、作業

  1.聯系春游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結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再動筆把這首詩描寫的意境繪成一幅畫。

  2.請你再找出一些描寫春天景象的詩句,寫在你們的好詞好句本上。

《江畔獨步尋花》 篇9

  一、教材分析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六,也是最的一首。這首寫景小詩別具情趣,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恰恰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

  對正常學生來說,結合他們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能夠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但對盲生來說,缺乏視覺感受使他們對春天的感受間接而模糊,影響了他們對詩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意思,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在教學目標當中,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情景,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點。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所以理解意思不難,難的是盲生由于失去了視覺這樣一個主要的觀察途徑,就使得他們對景色的理解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有感情的誦讀。為突破教學難點,課前先后三次帶領盲生到校園里觸摸春天,感受春天,重點觀察不同花期、不同品種的花兒,為課堂上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另外制作了課件,課件中的圖片和音樂為低視力學生和全盲學生營造優美的、古色古香的氛圍,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ㄒ唬дZ引入

  用優美的音樂和語言,娓娓道來,達到這個環節的目的——未入詩句先入境。

 。ǘ⒗斫庠娨猓纷x想象

  在這個環節中分成了三個小部分:

  1、自學古詩,理解詩意。這首詩內容相對來講比較容易,所以通過學生自學和交流討論,再加上老師的點撥指導,就可以了。

  2、品讀語言,想象畫面。這個部分主要抓住詩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理解,再結合學生觸摸春天的經驗感受練習說話、指導朗讀,從而達到了解詩歌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3、指導吟誦,理解意境。通過聽男女聲朗讀、自由練讀、老師引讀、個人配樂讀等方式,感受詩歌的意境。

  (三)、拓展閱讀,體會感悟

  出示兩首不同角度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視野,讓學生體會感悟。

  (四)、回顧感受,布置作業

  通過視頻回顧自己在觀察春天時的感受,將這首詩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作業的設計,同樣也體現了盲學生對這首詩的獨特理解和對春天的感受。

《江畔獨步尋花》 篇10

  (一)比賽說詞,引入課題。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個詞語比賽吧?

  1、你們知道描寫春天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春風送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百花齊放,這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

  2、春花有哪些顏色,你知道嗎?

  這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3、春花除了顏色艷麗,還有什么特點?(數量多)那你們能送個詞給這么多的花嗎?

  這真是一個萬紫千紅的世界。

 。ǘ┙榻B由來,解詩題。

  1、指著事先寫好的課題《江畔獨步尋花》   齊讀課題   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對課題的說法有什么疑問嗎?

 。ㄕl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為什么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他到江邊尋到花了沒有?)

 。ㄈ┏踝x,感悟詩情。

  1、大家帶著疑問自由讀詩。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 。 自由讀,開始。

  2、讀了古詩,你們知道是誰一個人到江邊來尋花了嗎?(杜甫)

  3、唐朝大詩人杜甫生在戰亂歷經磨難,看盡人間離苦、紅塵悲情,擅用七律、排律憂黎民,憂天下;他晚年曾“飄泊西南”,臆想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任一腔喜悅隨風潛入;也曾立于草堂賞早春,聽兩個黃鸝鳴翠柳,望一行白鷺上青天,把遞進的豪情隱藏;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被稱為“詩圣”,和李白齊名“李杜”。他憂國憂民直面戰亂后由盛而衰的現實,用沉郁頓挫的風格記錄歷史。今天,我們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4、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對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我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去那個鶯歌蝶舞的地方 。

  7、同學們,睜開眼睛。在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請看大屏幕,詩中的景物花、蝶、鶯是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其中有什么奇妙之處呢?讓我們隨著詩人慢慢前行,邊賞邊品吧!

 。ㄋ模┢纷x。

  1、齊讀古詩

  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么景物?(花、蝶、鶯)

  哪幾句是具體寫花的?

  2、出示圖和“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誰來讀第一句?這句中點明了什么?(尋花的地點)地點在哪兒?(黃四娘家附近的小路上。)你怎么知道是在小路上?(注釋上寫著“蹊:小路。”)什么樣的小路?還描寫了哪些景物?(花)什么樣的花?此刻,你就是杜甫,明媚的陽光下,你漫步在鄉間小路上,看到“黃四娘家———(花滿蹊)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啊?(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是啊,讓人不由得感慨:出示“花真多呀,把小路遮得嚴嚴實實的!”指名讀。你們能像我這樣說一說嗎?

  出示:“花真    啊,                       !”(引導學生從花的顏色、氣味、數量、姿態等進行自由表達。)

 。ɑㄕ娑喟。憧,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壓彎了。)

 。ɑㄕ婷腊,你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ɑㄕ嫦惆,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來了呢。)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那里的花多、花美,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好一派繁花似錦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象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仿佛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

  3、孩子們,當杜甫一個人來到江邊,看到這繁華盛開的景象之時,他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呀?(高興的,喜悅的,贊嘆的)是呀,那你就應該帶著這種感覺去讀呀!

  4、杜甫除了看到很多美麗的花兒,還看到哪些景物?詩中是怎樣形容蝴蝶和黃鶯的呢?(展示課件)

  出示:“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男同學讀“留連戲蝶時時舞”。這一句中寫了什么景物?蝶兒在做什么啊?如果我是杜甫,你是蝶兒,你會怎么對杜甫說呢?

  對話:杜甫:蝶兒啊,你為什么在這兒飛來飛去?

  蝶兒:                              

  蝶兒:先生啊,你為什么                ?

  杜甫:                              

 。ㄉ岵坏秒x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花呀。)

 。ㄊ茄剑『诨▍仓袝r而起,時而落,時而左,時而右。)

  看來,鮮艷芬芳的春花不僅吸引了蝴蝶,讓彩蝶蹁躚不舍離開,也讓詩人因此留連忘返。真是“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繁花的除了蝴蝶、詩人,還有什么?女同學讀“自在嬌鶯恰恰啼。”句。這一句提到了什么景物?黃鶯正在做什么呢?如果你是杜甫,你會對黃鶯怎么說?

  對話:杜甫:黃鶯啊,                      

  黃鶯:                              

  聽到黃鶯的鳴叫,詩人認為黃鶯是特意為自己歌唱的。由此可見,詩人此時心情十分——(歡愉)確實是“自在——(嬌鶯恰恰啼。)”

  5、岷江岸邊,春光無限。鮮艷芬芳的春花醉了蝴蝶,迷了黃鶯,也留了詩人。讓我們一起讀出詩人在春光中的沉醉吧!齊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ㄎ澹┲笇б髡b。

  1、同學們,《江畔獨步尋花 》品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無邊的歡樂,那么你們能連起來讀一讀嗎?

  2、聽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色彩濃麗的意境之中了,你們的思緒也隨著那鶯歌蝶舞飛到了迷人的岷江邊了。

  看,小路彎彎,百花爛漫。萬紫千紅,芬芳四散。杜甫獨步西郊,不禁高興地吟道――全 詞 (學生齊讀)

  看,彩蝶蹁躚,留連不去;聽,黃鶯啼囀,嬌柔輕軟。杜甫獨步西郊,不禁歡快地吟道――全 詞 (學生齊讀)

  這就是獨步尋花時那陶醉的杜甫,這就是獨步尋花時杜甫的陶醉。

 。┩卣

  1、同學們,讀到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詩題,齊讀詩題。讀了詩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詩中寫到花不僅多,而且美,這景色在春天隨處可見,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為什么要“尋”呢?

  2、介紹寫作背景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20歲以后可分4個時期。

  裘馬清狂, 漫游吳越,曾期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仕途失意,憂國憂民,曾憤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戰亂被俘,歷盡艱苦,曾傷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辭官赴蜀,輾轉流亡——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飽經離亂之后,開始有了安身的處所,詩人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江畔散步,情隨景生,一連成詩七首。此為組詩之六。

  3、現在,大家知道杜甫為什么要江畔尋花了嗎?(戰亂中哀鴻遍野、滿目瘡痍,難得見到這如畫的美景。詩人更沒心情去尋找這種美景。)詩人尋找的僅僅是花嗎?(他尋找的是一份遠離戰亂的安寧與和諧。)

  4、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詩人心中久違的欣慰與歡愉吧!

  5、(展示課件)出示有關描寫春天的詩歌,拓展閱讀。

  早春                           春日

  【唐】韓愈                     【宋】朱熹

  天街小雨潤如酥,               勝日尋芳泗水濱,

  草色遙看近卻無。               無邊光景一時新。

  最是一年春好處,               等閑識得東風面,

  絕勝煙柳滿皇都。               萬紫千紅總是春。

  大林寺桃花                       江南春

  【唐】白居易                    【唐】杜牧

  人間四月芳菲盡,               千里鶯啼綠映紅,

  山寺桃花始盛開。               水村山郭酒旗風。

  長恨春歸無覓處,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不知轉入此中來。               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畔獨步尋花》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了解《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的大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揭示課題

  1.許多同學都喜歡背誦古詩,誰來背一首給大家聽?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菊花”。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2.解題。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看圖、讀詩

  1.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圖上都有什么?你能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圖意嗎?

  2.讀詩。

 、僮杂勺x  ②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一邊讀詩,一邊看圖理解詩的意思。

 、谥攸c理解“花滿蹊、留連、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一下。

  2.學生自學、交流。

  (四)理解詩意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說出詩的大概意思即可,給以適當鼓勵、評價)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留戀不舍,時時戲耍飛舞,可愛的黃鶯在花間不斷地歡唱。

  3.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給人一種清新優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1.帶著對春景的喜愛之情來朗誦這首詩。

  2.背誦這首詩。

  (六)擴展

  1.自學、討論杜甫的另一詩《絕句》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交流(如果喜歡,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總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齊背《江畔獨步尋花》。

  2.分層次讓單個學生背誦。

  (二)談話導入  第二首詩《菊花》

  唐代有一位詩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以《菊花》為題,寫了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菊花元稹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倮斫狻扒飬、繞舍、似陶家、籬、更”等詞義。

  ②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交流。

  2.學生自學。

  (四)理解古詩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明確:一叢叢的秋菊環繞著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著籬笆,欣賞菊花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了。

  3.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么?后兩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明確:前兩句著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后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后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贊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菊發》并背誦

  帶著對菊花贊賞的感情朗誦。

  (六)把兩首詩結合起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七)總結

  (八)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

  江畔:  蹊:  留連:  恰恰:  秋叢:

  2.理解詩句的意思: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3.默寫兩首古詩。

  (九)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            菊  

  杜甫            元稹          

  黃四娘家/花/滿蹊,    秋叢繞舍/似/陶家,

  千朵萬朵/壓/技低。    遍繞籬邊/日/漸斜。

  留連戲蝶/時時/舞,    不是花中/偏/愛菊,

  自在嬌鶯/恰恰/啼。    此花開盡/更/無花。

  教案點評:

  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古詩,最后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背誦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后,老師再結合詩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江畔獨步尋花》 篇12

  作品原文

  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一般常用這首)其七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注釋

  六

 。1)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找花欣賞。

 。2)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3)蹊(xī):小路。

  (4)嬌:可愛的。

  (5)恰恰: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

 。6)留連:同“流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該詩句用來形容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作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7)江畔:江邊。

  (8) 時時:時常。

 。9)啼:(某些鳥獸)叫。

  (10)自在:自由,無拘無束地。

  (11)流連:舍不得離去。

  五  

  (1).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獨步--獨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

 。4).后兩句意為:這一叢盛開的無主桃花美極了,使人不知愛深紅的好,還是愛淺紅的好。

  譯文

  五

  黃師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滾滾向東流,

  春天給人一種困倦讓人想倚著春風小憩的感覺。

  江畔盛開的那一簇無主的桃花映入眼簾,

  究竟是愛深紅色的還是更愛淺紅色的呢?

  六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上開滿了繽紛的鮮花,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和諧動聽,美妙無比。

  作品鑒賞

  其六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ㄅ缘男÷飞希星宕嗵澍Q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 “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滿蹊” 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 “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ㄖι喜实滠],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艷;ǹ蓯,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但他也許并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賞花時,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類題材,盛唐絕句中屢見不鮮。但象此詩這樣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秾麗的,則不多見。杜甫在“花滿蹊”后,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秾麗了。這種寫法,可謂前無古人。

  盛唐人很講究詩句聲調的和諧。他們的絕句往往能被諸管弦,因而很講協律。杜甫的絕句不為歌唱而作,純屬誦詩,因而常常出現拗句。如此詩“千朵萬朵壓枝低”句,按律第二字當平而用仄。但這種“拗”決不是對音律的任意破壞,“千朵萬朵”的復疊,便具有一種口語美。而“千朵”的“朵”與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雖同屬仄聲,但彼此有上、去聲之別,聲調上仍具有變化。詩人也并非不重視詩歌的音樂美。這表現在三、四兩句雙聲詞、象聲詞與疊字的運用。“留連”、“自在”均為雙聲詞,如貫珠相聯,音調宛囀。“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時時”、“恰恰”為疊字,即使上下兩句形成對仗,又使語意更強,更生動,更能表達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這兩句除卻“舞”、“鶯”二字,均為舌齒音, 

  這一連串舌齒音的運用造成一種喁喁自語的語感,惟妙惟肖地狀出看花人為美景陶醉、驚喜不已的感受。聲音的效用極有助于心情的表達。 

  在句法上,盛唐詩句多渾然天成,杜甫則與之異趣。比如“對結”(后聯駢偶)乃初唐絕句格調,盛唐絕句已少見,因為這種結尾很難做到神完氣足。杜甫卻因難見巧,如此詩后聯既對仗工穩,又饒有余韻,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處:在賞心悅目之際,聽到鶯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這兩句按習慣文法應作:戲蝶留連時時舞,嬌鶯自在恰恰啼。把“留連”、“自在”提到句首。

  其五

  從詩題看,詩中有江、花、人。詩第一句交代了地點,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時間,即春天,同時描寫了詩人懶困的神情。為什么會懶困呢?原來是因為春光融融,春風和煦造成的,正當詩人要在春風中休息時,卻感到眼前一亮,一簇深淺不同的桃花盛開在江邊,詩人的精神也為之一振,“可愛深紅愛淺紅”一句,不僅寫出了桃花爭妍斗艷的景象,為畫面增添了亮麗的色彩,而且透過詩句,我們好像看到了詩人在桃花叢中欣賞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態。

  創作背景

  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漢族,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圣”,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后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

《江畔獨步尋花》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這首古詩中“畔、蝶、鶯”的字音和寫法。

  2、能夠通過“千朵萬朵,滿,壓”等詞語體會到黃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麗。

  3、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4、能夠想象的出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能夠想象的出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春天嗎?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歡春天,喜歡春天的生機勃勃,喜歡那春意盎然的景象,還寫了很多贊美春天的詩歌。我們學過哪些贊美春天的古詩呢?請把你知道的背給大家聽。(《春曉》、《惠崇春江曉景》、《詠柳》)

  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詩人杜甫寫的一首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杜甫,人稱詩圣,他的詩多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而寫這首詩時,杜甫剛結束了他十載長安、四年流徙的生活,在四川成都西郊外親手建立的草堂內安身。草堂是在朋友和親戚的資助下建成的:表弟給他送來建筑費;朋友送來桃樹秧、綿竹等……草堂是經過詩人三個月的經營在暮春時節落成的。在這草堂,詩人暫時離開了動蕩不安的大世界,他經歷了許多年的饑寒,如今暫得休息,自然間的一切生物,都引起他的關注和羨慕,成為他描摹和歌詠的對象。表現出難得的安然自得的情感。齊讀課題。

  指導認識“畔”字。學生注意“畔”的讀音,它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田,右邊是半。

  “畔”是什么意思,江畔呢?

  二、學習古詩

  (一)初讀

  1、一會我們來個賽詩會。要求:響亮、正確、有節奏。想為本組爭光嗎?那就練習讀幾遍。

 。ㄖ笇Ю首x:讀古詩一定要讀出它的韻味來,你看第一行的“蹊”,第二行的“低”,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韻的,所以我們在初讀時,要把古詩的那個韻味感讀出來。)

  2、進行賽詩會。

  3、詩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同學們,詩人來到江邊,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找出來嗎?

 。ò鍟夯、蝶、鶯)

  4、蝶和鶯的寫法。

  蝶,它是左右結構,左邊的蟲字旁要寫得稍微小一點,蟲子旁的提要寫在撇的上邊,右邊這部分稍微大一點。

  鶯是上中下結構,它的寶蓋是“冖”要能托起草字頭,黃鶯是一種鳥類,所以冖下邊是一個鳥字。

  (二)自讀,想象、感悟。

  1、詩人是怎樣對這些景物進行描繪的?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象。把你想象到的景象跟同學說一說。

  2、提示:看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是個簡單的好辦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試著學一學,理解詞語的意思,想想詩句的意思。

  那好,我來檢查一下你們剛才學習的效果。

 。ㄈ├斫——讀 ,說想象到的景象。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1、提問:“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滿蹊”呢?(花鋪滿了小路)那誰家的小路被花鋪滿了?你是怎樣理解“壓枝低”的?(花把枝條都壓彎了),那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2、你們覺得這里的花怎么樣呀?板書:多 你能通過朗讀體現花多的特點嗎?

 。ㄖ笇Ю首x:孩子們,當杜甫一個人來到江邊,看到這繁華盛開的景象之時,他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呀?(高興的,喜悅的,贊嘆的)是呀,那你就應該帶著這種感覺去讀呀。

  3、詩人不僅抓住了能表現春天的景物——花,來描寫春天, 并且寫出了花多的特點。你們看簡單的一個“滿,千朵萬朵,壓”就能夠讓我們浮想聯翩,給我們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這就是古詩的魅力呀! 讓我不由得感慨。ǔ鍪荆夯ㄕ娑嘌,你看,那一樹樹花把小路遮得嚴嚴實實的。┗ǔ硕,還有什么特點呢?你想象到了什么?你們能像老師這樣說一說嗎?花真———你看,—————!

 。ㄒ龑W生從花的顏色,氣味,數量,姿態等進行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作指導。)

  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1、是啊,花真多,花真美啊!不僅引來了詩人,還引來了蝴蝶在花中翩翩起舞,黃鶯自在地歌唱。

  詩句中是怎樣形容蝴蝶和黃鶯的呢?誰來讀一讀。

  2、提問:流連是什么意思?(舍不得離去),誰舍不得離開?(蝴蝶、黃鶯、小蜜蜂、詩人)。

  3、流連戲蝶時時舞,舍不得離去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因為他舍不得那五彩繽紛的花,那五顏六色的花,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花呀!你讀出了它的那份戀戀不舍嗎? (讀)

  4、提問:“恰恰啼”什么意思?(正好傳來一聲聲的啼叫)

  多么愜意,多么動聽的歌聲呀,該怎么讀,指名讀。

  5、讓我們一起走進黃四娘家那迷人的春景吧!我看到了你們的眼神,感受到了你們的那份贊嘆,誰愿意把你的那份感受,那份贊嘆之情讀出來。(指名有感情朗讀。)

  6、齊讀。多么美的春色圖呀,繁花盛開,戲蝶起舞,嬌鶯歌唱,有聲有色,有歌有舞,有鳥語有花香,這不僅僅是黃四娘家的春色圖,更是一幅無邊的春色圖,讓我們拿起書來,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麗的春景吧!

  三、背誦

  1、我們能有感情地朗讀了,但能把它背誦出來嗎?給幾分鐘試一試。

  2、指名背誦

  四、小結

  1、我們今天學習了杜甫的這首描寫春天的《江畔獨步尋花》一起來背誦。

  2、作者抓住了春天的景物:花、鶯、蝶來寫;并且寫出來他們的特點:多、流連、自在。你們認為杜甫想要表達自己什么樣的感情?希望同學們也能學習杜甫的寫作方法,來描繪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3、我們還學習了三個生字:畔、鶯、蝶。記住了嗎?

  板書:

  江畔獨步尋花:

  靜 花 多

  蝶 舞

  動 鶯 啼

《江畔獨步尋花》 篇14

  [案例]

  在理解完詩題,認識作者后。

  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思考。

  學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師:你是從哪一行看出來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師:“留連”就是留連忘返,忘記了回家的意思,“時時”說明蝴蝶是在怎樣地跳舞。

  學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師:誰能把這一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個別說,教師補充。

  教師:誰能把這只蝴蝶的快樂讀出來。

  3—4個學生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景色?

  學生5:看到了花。

  教師:花怎么樣?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學生6:花很多。從“千朵萬朵”看出來的。

  學生7:從“滿”、“壓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師:“蹊”是什么意思?

  學生不理解。

  教師:“蹊”左邊有一個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師:誰能把花的多讀出來。

  學生個別試讀,師生共同評議。

  教師:你們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1:看到了黃鶯在叫。

  教師:“自在”是什么意思?

  學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師:“恰恰”呢?

  學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師:誰能用自已的話把這一行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學生試說,教師補充。

  教師:這首詩描寫的景色多美啊,現在我來良誦古詩。你們閉上眼睛想象古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聽完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朗誦,學生閉上眼睛聽,邊聽邊想象。教師補充后非常興奮。

  學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黃四娘家與黃四娘一邊喝酒一邊賞花。

  學生2:我看到了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這些花上面跳起來。

  學生3:我看到了黃鶯在花上面唱歌。

  學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媽媽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說:“不嘛,我不愿回去,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師:你們能把美麗的景色讀出來嗎?

  學生齊讀古詩。

  [反思]

  詩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說,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首詩所描寫的春天的景色,學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見過。在這首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出示掛圖,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結果,學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個性,甚至“蝴蝶都會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并沒有要求完整和強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讓學生在想象中體會了詩歌的意境。

  大膽把自己的一個教學片段發在這里,請各位批評指正.

《江畔獨步尋花》 篇15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中的第五首。杜甫是的風格以及代表作加上他所處的背景都是有必要再介紹的,只是揀重點的介紹。如他生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時期,所以他的詩多涉及社會動蕩、政治黑暗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有關杜甫的名句或詩,如:“戰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又如,他的另一首《江畔獨步畔獨步尋花》“黃寺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經過這樣的環節,學生的學習興致已經上來了,這時,我趁勢提問:“春暖花開的季節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春游!”“踏青!”“捉蝴蝶!”“采野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呀!“是呀,作者和我們一樣,在春天這個美好的時光里,他來到什么地方散步游玩呢?然后發生了什么事呢?”讓學生先從詩題中找答案,地點:江畔——江邊。“獨步”怎樣講?——獨自一人。“干什么”——尋花:尋到花后會怎樣?會接著賞花。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就明白了,而且,感覺對整個詩的大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讓學生讀詩,讀流利。我描述意境,讓學生跟著我的述說一邊想象,一邊填空。“有一天,詩人獨自一人來到江邊散步,不知不覺中來到了(黃師塔)前,只見江水滔滔不絕地從塔前向(東)流去。詩人沐浴在春光里,陣陣春風拂來,不禁感覺有點困倦,好想找個地方靠一靠,休息一下。突然,一陣芳香撲鼻而來,是人的困意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順著香味找去,一片桃花出現在作者眼前,盡管這些花無人看管,卻開得那么燦爛,無論深紅的還是淺紅的,都顯得那么可愛。我這樣以講述,學生好像游了一趟桃園呢!最后再讀詩,學生讀得情深意濃。

《江畔獨步尋花》 篇16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感知和理解古詩描繪的景象。

  2、感受古詩的文學語言。

  活動準備:

  1、古詩《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

  2、柳條兩枝(一條葉子多的,一條葉子少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請小朋友喊出“黃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兒對古詩人物的印象。

  師: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帶我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讓我們快把老婆婆請出來吧!噓!我悄悄的告訴你們她叫“黃四娘”,我們一起把她喊出來吧。ā包S四娘”“黃四娘”)

  師:黃四娘年紀大了,耳朵聽不清,小朋友再大點聲。(“黃四娘”“黃四娘”)

  【出示“黃四娘”的圖片,加有錄音:“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黃四娘,我住在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快來看看吧!” ppt課件】

  師:啊!這位老婆婆就是黃四娘。你們想去那個美麗的地方嗎?(想。

  師:小朋友起立,來吧!跟著我一起隨著音樂到黃四娘家去看看吧。我們出發了!

  【響起《桃花朵朵開》的音樂,做動作。ppt課件】

  【出示黃四娘家的圖片,加錄音:“孩子們歡迎你們到我家!” ppt課件】

  師:哇!黃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個招呼吧。S四娘你好。

  二、     古詩欣賞。

 。ㄒ唬┮龑в變河^察圖片。

  師:“黃四娘家美嗎?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樹……)

  師:是的,詩人杜甫,也非常喜歡黃四娘的家,為此他創作了一首古詩,【出示古詩名稱:《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并讓幼兒熟悉古詩名稱】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古詩的題目《江畔獨步尋花》。你們想聽聽這首古詩嗎?(想)那我們一起來欣賞吧!認真看、認真聽,要回答問題的!

  【播放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視屏,請幼兒欣賞古詩。】

  師:這首詩是誰寫的?這首詩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詩?(引導幼兒說出作者與古詩名稱。)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詩句的圖片【ppt課件】

  1、出示古詩的第一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黃四娘家花滿蹊!

  師:詩中說黃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樣子的?(有很多花)

  師:你看見小路了嗎?(沒有、讓花擋住了……)

  師:黃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連園中的小路都被各種花兒遮住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黃四娘家花滿蹊!薄境鍪驹娋,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黃四娘家花滿蹊。”詩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詩的第二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千朵萬朵壓枝低!

  【出示兩枝柳條讓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觀察一下這兩枝柳條。(一枝樹葉很多,一枝樹葉少。)

  師:這兩枝柳條那枝更彎一些?為什么?(樹葉多的柳條彎,因為樹葉多把它壓彎了。)

  師:哦!樹葉多可以把枝條壓彎。

  【出示古詩的第二句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我們來看看黃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許多許多,千朵萬朵;ㄖ粫粔簭潐旱湍?為什么?(會,因為花有許多許多。)

  師:哦!千萬朵兒花兒競相開放,把花枝都壓得低垂了。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千朵萬朵壓枝低!薄境鍪驹娋,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千朵萬朵壓枝低。”

  3、出示古詩的第三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留連戲蝶時時舞。”

  師:快看誰飛來了?(蝴蝶。)

  師:美麗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師:在花間戲耍的蝴蝶上下飛舞,總是舍不得離開。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留連戲蝶時時舞!薄境鍪驹娋,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留連戲蝶時時舞!痹娋渲械摹傲暨B”是舍不得離開的意思。

  4、出示古詩的第四句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自在嬌鶯恰恰啼。”

  師:小朋友快看誰又來了?(小鳥。)

  師:它的名字叫“黃鶯”。噓!你聽!聽到了什么?【播放黃鶯的叫聲,ppt課件】(黃鶯的叫聲、她在唱歌……)

  師:自由自在的黃鶯在花枝間穿來穿去,非常美麗可愛,它的叫聲也非常悅耳動聽。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詩句來表示:“自在嬌鶯恰恰啼。”【出示詩句,朗讀時加上有趣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自在嬌鶯恰恰啼。”

  三、朗誦古詩

  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完整朗讀古詩《江畔獨步尋花》。

  (一)請幼兒邊看課件邊一起跟著朗讀。

 。ǘ┍硌莨旁姡贿呑鰟幼饕贿吚首x古詩。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一下吧!聽口令:“起立”。

  活動小結:

  整節課小朋友們的興趣很高,愿意和老師一起表演、朗讀古詩。課后有的小朋友還會經常問小伙伴:“你家有黃四娘家美嗎?”

《江畔獨步尋花》(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古詩二首》教學設計:江畔獨步尋花(通用15篇)

    本課教材分析:《江畔獨步尋花》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詩中抒發的是作者一人在江邊散步時愉快高興的思想感情.古詩用直描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萬紫千紅,鶯歌燕舞的春天美景.《游園不值》作者是宋朝詩人葉紹翁.此詩用含蓄手法表達了作者...

  •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案例(精選13篇)

    背景介紹: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學生深刻的領會 課文的思想感情,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材背景:《江畔獨步尋花》是一篇描寫春景的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

  • 《江畔獨步尋花》語文教案范文(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情景。教學重點: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講解詩的意思。...

  •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會這首古詩中“畔、尋、蝶、鶯、舞”的字音和寫法。2、能夠通過“千朵萬朵,滿,壓”等詞語體會到黃四娘家的花很多很美麗。3、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古詩。4、能夠想象的出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 語文A版二年級上冊《江畔獨步尋花》教學片斷(精選15篇)

    在理解完詩題,認識作者后。教師:請小朋友們自由讀古詩,讀完后說說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思考。學生1:我看到了蝴蝶。教師:你是從哪一行看出來的,蝴蝶正在做什么?學生2:從“留連戲蝶時時舞”看出來的,蝴蝶正在...

  • 《江畔獨步尋花》綜合資料(通用13篇)

    一. 文章概述《江畔獨步尋花》寫的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獨自漫步成都錦江江畔,欣賞春天花枝繁茂、蝶舞鶯歌的動人景象。二. 分析理解古詩雖離我們較遠,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也是不難理解的。...

  •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范文(精選9篇)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源于興趣。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單一重復的作業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降低訓練的效果。因此,課外作業的設計要講究技巧,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融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

  • 古詩兩首(江畔獨步尋花 菊花)(通用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9個生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 《江畔獨步尋花》的優秀教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的要求: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3、背誦這首詩。二、教學重點: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三、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

  •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江畔獨步尋花》一文是是第3單元的第一課。教材結合單元主題“花”選編了兩首描寫春花的古詩!督溪毑綄せā肥翘拼笤娙硕鸥Φ慕M詩《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里的第六首,記錄了詩人在四川成都錦江邊獨自散步尋花的所見。...

  •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材分析:《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題目的意思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詩人獨自在江邊漫步、賞花。詩中主要描寫了鄰居黃四娘家花園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春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 晨誦課《江畔獨步尋花》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教學目的:熟讀詩歌,感受春光的美好。一、導入1、師:沒有一種情感是孤立的,沒有一種思想是無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總與他的生活、與他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的。2、上元二年(761),當時,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 小班語言《江畔獨步尋花》(精選14篇)

    活動目標:1、學習古詩,感知和理解古詩描繪的景象。2、感受古詩的文學語言;顒訙蕚洌1、古詩《江畔獨步尋花》ppt課件。2、柳條兩枝(一條葉子多的,一條葉子少的)活動過程:一、導入:請小朋友喊出“黃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兒對古詩人...

  • 江畔獨步尋花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的要求:1、讀懂詩句,體會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蹊”、“恰恰”等詞的意思。3、背誦這首詩。二、教學重點:理解詞語,讀懂詩句,有感情地朗讀。三、教具安排: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 導入。...

  •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范文(精選4篇)

    《江畔獨步尋花》教學反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描繪的是一幅萬紫千紅、繁花似錦的春景圖,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的無限向往。課前,我讓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作者杜甫的資料。...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av一区| 国产中文字字幕乱码无限 | 天天操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超碰 |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高清网站 | japanese公交侵犯 | 91亚洲专区 | 黄色成年人网站 | 精品一二区 | 天天色综合6 | 中日韩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最新综合精品亚洲网址 | 最近韩国日本免费观看mv免费版 | 正在播放国产第九十二 | 黑人内谢中国女人视频 | 亚洲tv在线 | 成人影片免费 | 被夫上司強暴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中文字幕网 | 国产视频你懂的 |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 岛国免费av | 中文屏幕乱码av | 丰满美女冒白浆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精品综合蜜臀 | 国产娱乐凹凸视觉盛宴在线视频 |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 欧美性巨大╳╳╳╳╳高跟鞋 | 一级av黄色毛片 |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网站波兰美女 |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全过程 | 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 | 91大神新作在线观看 | 一级毛片私人影院 | 911影院在线观看网站 | 少妇又紧又粗又爽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