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9-23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的基礎上說一說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讀文本,展開想象,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過對詞的朗讀和感悟,體會作者對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向往,以及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朗讀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史上的藝術瑰寶,閃耀著奪目的光彩。今天我們在學習新的課文之前,先來讀幾首古詩。(課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見》、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學生齊讀這幾首古詩)

  2.讀了這些古詩,同學們有什么發現呢?

  (都是關于鄉村田園風光和兒童無憂無慮生活的詩。)

  3.南宋詞人辛棄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處美麗的田園風景,不禁感慨萬千,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清平樂村居》。(出示詞)

  【設計意圖:所選讀的這幾首古詩與所要學習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輕松地將學生帶入了美麗的田園風光,易于激發他們閱讀古典詩詞的興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

  (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辨析“剝”的讀音,說一說“蓬”在這里為什么不讀輕聲,知道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是哪幾個字押韻的。)

  2.古代的詞都是可以用來合樂歌唱的,因而在讀的時候除了押韻之外,還非常講究節奏和諧。我們一起讀一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指導學生有節奏地朗讀)

  3.課文讀好了,但是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意思嗎?請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結合自己的預習嘗試著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

  4.要能準確地說出詞意,必須先了解一些詞語的意思。(師生共同討論“吳音”、“媚好”、“翁媼”、“無賴”等詞語的意思)

  5.誰來說說這首詞描寫的情景?

  【設計意圖:學習古典詩詞離不開一個“讀”字,學生只有讀順讀通了詞句,才能披文入境,進一步去領悟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與作者在心靈上產生共鳴!

  三、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同學們,讀一首好詞,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對這迷人的田園風光,面對這樣的一家人,你能用書中的一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嗎?(板書:醉)

  2.從低矮的茅屋,我們知道這其實并不是一戶物質富有的人家,但是兩位老人卻能一邊飲酒,一邊親熱地談笑,說明這里的“醉”不僅僅指兩位老人因酒而醉,肯定還有比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東西使他們陶醉其中。想想看,兩位老人到底會陶醉于什么呢?

  3.結合學生的回答展開相應的討論。

  (1)為鄉村美景所醉。

  這里有什么樣的美景?課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個詞勾勒出了鄉間的田園風光,其實鄉村的景色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話具體地講一講。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為夫婦恩愛所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

  兩位老人有可能在親熱地交談什么呢?

  聽了兩位老人的談笑,老師不禁想到了《詩經》里的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用現在的流行歌曲來翻譯,就是“最浪漫的事,是與你一起慢慢變老”。這對老夫妻相敬如賓,相愛一生,這樣的情感怎能不讓人陶醉呢?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3)為兒子的勤勞孝敬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兩個兒子一邊勞動一邊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勞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這幸福之中啊!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4)為小兒子的天真頑皮而醉。

  兩位老人還會陶醉于什么呢?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抓住“臥”字想象小孩子一會兒躺臥,一會兒趴臥,一會兒睡臥的姿勢,體會其天真頑皮的特點)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4.同學們,現在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這是怎樣的一家人嗎?

  (和和美美、天倫之樂、幸福安康、和睦溫馨、其樂融融……)

  5.這么美好的環境,這么閑適的生活,這么甜蜜的親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會被深深地陶醉的,因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詞)

  【設計意圖:從詞眼“醉”字入手,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體會思想感情,享受審美樂趣,使之領會抓詞眼閱讀的方法,同時培養其個性化閱讀的意識及能力!

  四、走近作者,體會情感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這里流連忘返的辛棄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詞。不過,這首詞僅僅是表達對農村平靜安寧生活的贊美嗎?讓我們來走近辛棄疾。(出示辛棄疾資料讓學生閱讀)

  辛棄疾是我國宋朝的一位著名詞人。他21歲就參加了抗擊金人的義軍,參加過無數次戰斗,后來擔任過很多軍職。這期間他寫出了大量的詞作,詞中熱情洋溢, 慷慨激昂,富有愛國熱情,表現出了極高的文學成就。他極力主張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張、政策,可惜都沒有被采納。到了他42歲的時候,卻因為讒言陷害被解除了職務,退居到現在的江西省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這里,辛棄疾度過了他人生最為艱辛的20年。《清平樂村居》就寫于這一時期。

  2.當時金兵南下,黃河以北的大片國土陷于金兵的鐵蹄蹂躪之下,征戰沙場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線看到的是百姓的流離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淚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靜和諧的鄉村生活,他會想些什么呢?(學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展開討論)

  3.教師小結:

  是啊,要是沒有戰爭,祖國統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過著這樣安寧幸福的日子該有多好啊!這就是辛棄疾,一個一生都在憂國憂民的辛棄疾。

  讓我們帶著辛棄疾的美好愿望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補充,拓展文本資源,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生活及寫作的背景,使之更能深刻地理解這首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五、賞析辛詞,領略風格

  1.辛棄疾的詞以豪放著稱,與蘇軾同為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并稱為“蘇辛”。這首詞并不能代表他的創作風格,現在我們來讀一首代表他豪放詞風的詞。(師范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

  2.學生讀譯文(略)。

  3.教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一偉大的愛國詞人,課后既要去讀他那溫柔甜美的《清平樂村居》,更要去聆聽他那充滿金戈鐵馬之聲的詞。

  【設計意圖:辛棄疾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必要讓學生在初涉辛詞的時候,對辛棄疾的精神世界及其創作風格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激發學生課后對其閱讀探究的興趣!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還記得剛才在課件老師放的歌嗎?還記得老師放的是什么詩嗎?

  生背《春曉》

  2、師:咱們中國歷來被成為是古詩的王國。請學生背古詩。

  3、這些古詩給它配上曲子就特別好聽。愿意來聽一首歌嗎?

  4、師:聽了這首歌,老師再給你看看這首詞,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聽完老師想聽聽你的感受。

  5、師讀詞

  同學們,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哪怕一個詞

  生:壯觀

  師:能不能說說怎么樣壯觀的場面?

  師:這首詞也讓我們有心潮澎湃的感覺。知道作者是誰嗎?猜一猜

  生:辛棄疾

  師:你怎么知道是辛棄疾的?

  簡介作者。

  7、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手辛棄疾的詞,這兩首詞風格迥異。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課文,體會

  1、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種特殊的問題,板書詞

  2、聽范讀,要求:思考詞與我們以往學習的古詩有什么不同?

  3、交流不一樣的地方,找到一點說一點

 。1)生:古詩字數相同,詞的字數不同。

  師:所以我們把詞的句子叫做長短句。讀的方法也不一樣。誰來讀一讀?讀錯也不怕。

  師:聲音清脆,挺好聽的

 。2)生:詞分了段

  師:在詞里不這么說,在詞里叫片或者闕。上面的叫上闕,下面的下闕。讀的時候上闕和下闕要稍微停一停。誰來讀一讀。

  師:發現咱們班女孩子讀書真好聽。

 。3)師:還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詞先寫詞牌名。再寫詞名。

  師:好極了,這不叫詞名。詞牌好名字之間也要空一點。再來讀一讀課題。

  4、師: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讀的這么好呢?自己小聲讀一讀。

  5、生讀課文。

  師:你在讀課文的過程當中,你覺得哪個字音是難讀準的?

  生:刨

  師:這個字是多音字

  師:“蓮蓬”我們平時要讀輕聲,但在詞里要注意押韻,不讀輕聲。

  6、你們知道這首詞是辛棄疾在什時候寫的嗎?課前有沒有查資料?記得一點說一點。

  生:傍晚

  師:是不是傍晚等會我們學了就知道了。老師的意思是說這首詞是在什么時候寫的?

  師介紹詞的背景(你們聽過上海和蘇州人說話嗎?上海人說話什么感覺?引出吳音)

  7、這首詞里寫了幾個人?他們是什么關系啊?

  生:父母、大兒二兒小兒

  師:翁媼是什么意思?

  8、看到這五個人給那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相親相愛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相媚好

  師: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小兒子很調皮。

  生:我喜歡二兒子和打兒子,他們幫父母分擔壓力。

  師:看來這首詞不難理解。誰連起來把這首詞的意思說一說?

  指名回答.

  師:現在兩個人把這首詞呃意思說給對方聽。

  9、同學們,詞人四十多個字就向我們描述了一副農家的情景。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詞,你通過哪一句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青翠的小草

  師:我覺得青翠還不是很適合,蓮蓬應該是初夏,應該是很茂盛才對。

  生:人們很勤勞。

  師:送他一首詩,你想到哪一首詩了?生背《鋤禾》…………..

  生: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翩翩起舞的荷花

  師引導學生背“接天荷葉無窮碧……”

  10、師出示“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為什么用無賴?

  師:看這個“臥”,能不能換躺、趴?

  生:不生動、乏味

  師:更顯得他的調皮啦,這樣的孩子你喜歡嗎?誰來讀一讀?

  指讀兩名,齊讀。

  11、你還看到什么了?

  生:老兩口用家鄉話聊天

  師:同學們,他們會聊些什么呢?同桌說一說。

  生:我們真幸運啊!大兒子和二兒子這么懂事,小兒子真可愛。

  師:我們只聽到說話內容,但是沒有看見表情。那兩個同學來演一演?

  學生表演。

  師:同學們,你們從他們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啦?

  生:生活無憂無慮,兒子很孝順。

  師出示“醉里”,指導朗讀。

  12、同學們,這首詞里還有一幅畫呢!師引讀

  生:小溪

  師播放小溪的聲音

  師:我們不僅聽著老兩口說話的聲音,還聽著溪聲,還聽見這鳥叫(播放)

  指導朗讀。

  13、難怪詞人用了個醉字,同學們,誰醉了?

  師:先說說老兩口為什么醉了?

  師:這幅畫僅僅五個人嗎?還有誰?辛棄疾也醉了,他為什么醉了?

  14、老師也醉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能背的就背一背。

  三、作業

  1、這首詞和上課時的詞放在一起讀,你有什么發現?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3

  師:讀讀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也有一種情趣,我們二年級學過詞串:金秋、煙波 水鄉、蘆葦、菱藕、荷塘、夕陽、歸舟、漁歌、楓葉、燈火和月光。

  師:誰能邊讀邊想象,讀出詞串里的韻味。

  生讀。

  師:今天我們來讀一首宋代詩人辛棄疾的詞,看看我們能不能把它的韻味讀出來。

  板書課題:

  清平樂·村居

  師:這個字讀“樂”,一起讀課題。

  生讀。

  師:古代的詞是可以配樂來唱的,這個課題讀的時候,詞牌名和后面的“村居”略有停頓,一起讀。

  生讀。

  師:看到村居你們會到什么?

  生:在一個小村子里,夕陽西下時,人們打漁的船回家了,人們在做飯。

  生:我腦子里想到的是在太湖邊上有幾戶人家,他們打漁歸來,他們做飯,煙囪里冒出白煙。

  生:我想到有幾間小茅屋,還有一塊田地,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生: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夕陽西下,一位老人躺在家門前的躺椅上,一手抱著小孫子,心里甜滋滋的,他一手搖著蒲扇,一邊低沉美麗的晚霞。

  師:掌聲送給他。我們的想象讓題目有了意義。一起讀課題。

  師: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樣,請同學自讀課文,要求八個字:字字響亮,字正腔圓。

  生讀。

  師: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一下。

  生:媚。

  師:領大家讀“相媚好”。

  生領讀。

  生:溪頭臥剝蓮蓬。

  師:把蓮蓬的皮去掉叫──生:剝(bāo)蓮蓬。

  師:把香蕉的皮去掉叫──生:剝(bāo)香蕉。

  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生:剝(bāo)花生。

  師:把蘋果的皮去掉叫──生:剝(bāo)蘋果。

  師:錯了。

  師:把這兩個連在一起讀。

  出示:

  剝削。

  生讀。

  師:錯了。

  師:帶著大家讀。生領讀正確讀音。

  生:還有“翁媼”。

  師:翁上面是個公字,猜猜什么意思。

  生:主人翁。

  師:那詞中的主人翁是誰?

  生:老公公。

  師:那媼呢?

  生:我猜是老奶奶。

  師:是的,滿頭青絲的老年夫妻就是──

  生:翁媼。

  師:誰來把課文讀一讀。

  一生讀。另一生讀。

  師:先停一下,有意見要發表嗎?

  生:我覺得她讀得是很好,但是似乎還要一點詩意。

  師:等一下可以讀出詩韻,你覺得她哪里讀得好。哪里停頓了一下?

  生:在“醉里吳音”那個地方。

  生讀。

  師:再請一個同學接著往下讀。

  師:讀得真好,我們一起把這首詞念一下。

  生齊讀課文。

  師: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居呢,我們再來讀,輕輕地讀,緩緩地讀,看誰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來。

  師:你看到了怎么樣的景象。

  生:我看到一對老夫妻坐在家門前聊家常。

  生:我看到一個小孩在池塘邊剝蓮蓬。

  生:我看到一個不是成年人,也不算小了,正在紡織著放雞的雞籠。

  生:我還看到一個大人在耕田。

  師:在什么地方耕田?

  生:一個大人在小溪的東邊耕田。

  生:我看到一個矮矮的房子里有一對老夫妻。

  生:我補充一點,那個小孩還在看蓮花,準備采一朵送給他媽媽。

  師:想象真豐富。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詞的大意。你在讀的時候,你覺得哪些詞句需要提出來討論一下的?

  生:第二段往下數第三行,他說“最喜小兒無賴”,我覺得小兒很聰明,他在剝蓮蓬,我覺得他的思想是豐富的,為什么說他是“無賴”。

  師:把“無賴”這個詞圈出來,學語文應該有這樣的敏感。誰來把這兩句讀出來。

  生讀。

  師:正確。你再來讀一遍。

  另一生讀。

  師:咱們一起把這兩句讀一讀。

  生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我有個發現,讀這兩句,很多同學都是笑著讀的,為什么?

  生:我覺得“無賴”的意思是特別頑皮。小孩比較淘氣。在剝蓮蓬,所以我覺得無賴的意思是頑皮。

  生:因為是老夫老妻最喜歡的小兒。

  生:因為我覺得那個小小朋友是天真活潑可愛,他的笑是甜的,所以我們讀的時候是笑瞇瞇的。

  生:我覺得他臥剝蓮蓬應該很開心,所以我們笑著讀。

  師:是啊,我們讀的時候覺得非常有童趣。剛才你們說,小孩很可愛,很淘氣,很活潑,就是──

  生:無賴。

  師:是你們自身讀懂的。誰能把小小朋友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

  生讀。

  師:誰和他比一比。

  生讀。

  師:表情非常好。

  一起讀。

  生讀。

  師:你覺得哪有哪些詞句的理解是需要討論一下的。

  生:“醉里吳音相媚好”不理解。

  師:你覺得“相媚好”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生:我認為是這一對老夫妻很恩愛。

  師:非常好。

  生:我覺得是整個家庭的和睦。因為我看圖上,依照文中的意思應該是大兒子,他年紀大了,就去鋤地,中兒子不能去,就在家里織雞籠,小兒子雖然沒事,但他會考慮。

  師:我理解是夫妻倆很恩愛,他把相媚好推到整個家庭,為他的發現鼓掌。

  師:這是老夫妻倆聊天的情景,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笑著說──

  生:看哪,咱們的大兒子多勤快,還幫我們做家務。

  生:看著我們的兒子真勤快,真調皮,我們可以享福了。

  師:看著老爺爺的話,老奶奶怎么說呢?

  生:我們有三個這么好的兒子,我們可以享享清福了,我們可以衣食無憂了。

  師:我們一起讀。

  生讀:醉里吳音相媚好,青絲翁媼。

  師:多么溫馨的情景,我們再讀。

  生讀。

  師:我們還可以想象,詩人多喝了一點酒,來到這里,看到和平安定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出—生讀:醉里吳音相媚好,青絲誰家翁媼。

  師:這里的醉僅僅指的是醉酒嗎?

  生:我覺得不光是醉酒人醉,還有看到這樣的局面,陶醉了。

  生:我覺得是他們一對夫妻說方言在聊天很開心,陶醉在里面。

  師:當時作者在什么地方居?

  生:吳國。因為吳國的話就是吳音。

  師:當時作者住的地方歸吳國管,所以說的是吳音,和我們這里的吳音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我們讀懂了“醉”,有陶醉的意思,也是我們自身讀懂的。還有哪里?

  生:“誰家”,是什么意思?

  師:是作者發出的疑問,對嗎?

  師:茅檐低下,溪上青青草。從青青草,你又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草地更加青了。

  生:我覺得是春天吧,小草都竄出來了,青青的,綠油油的,給我清爽的感覺。

  師:把清爽的感覺讀出來。

  生:我試試吧。

  生讀。

  師:給點掌聲。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生讀。

  師:讀到這里,有什么問題?

  生:茅檐低小,低小是什么意思。

  師:我來回答,我從你的提問中又發現一個問題。從茅檐低小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這家人很貧窮。連茅屋都又低又小。

  師:從這里還看出一個問題,是什么?

  生:假如是貧窮的話,怎么還喝酒,怎么還醉呢?

  師:還有什么問題?

  生:茅檐的“檐”是什么意思。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重要,老夫妻的生活不富裕,還沒小康呢,他們怎么會陶醉在其中呢。請大家默默地讀,靜靜地讀,把自身的想法簡要地寫下來。

  生默讀。

  生交流。

  生:也許是他們很幸福,以水當酒。

  生:我覺得他們很快樂,看到三個兒子在干活,不知不覺陶醉在里。

  生:我覺得他們生活很貧窮,可是精神上很富裕,他們有三個兒子。所以他們過得很快樂。

  師:是的,精神上富裕是金錢買不到的。

  生:他們雖然貧窮,可是精神上很幸福,他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他們一家是非常和藹的。

  師:你說了兩個意思,這樣的環境很──

  生:優美。

  師:第二個是這樣的家庭很──

  生:幸福。

  師:和和美美地過日子。

  生:他們老兩口覺得自身的兒子很懂事,所以陶醉在里面了。而且其樂融融,他們陶醉在天倫之樂中。

  師:好一個天倫之樂。老兩口陶醉在和睦的村居中,和美的村居中,課文中還有誰在醉?

  生:作者。

  師:我們讀書的時候,是誰在陶醉。

  生:讀者。

  師:也就是──

  生:我們。

  師:你能不能把陶醉的感覺讀出來。

  生自讀。

  師: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還缺點什么。

  師配樂。

  生讀。

  師:讀得真好。獎勵你推薦一個人來讀。

  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生齊讀。

  師:老師又被陶醉了,辛棄疾的村居給我們帶來了寧靜,帶來了美好,我們不能從他筆下的村居中走出來,但是我們要下課了,再回到江南水鄉的村居中吧,剛才我們背了詞串,老師依照清平樂的詞牌給我們的詞串重新改了,我們來念一下──

  生齊讀。

  師:語文是有韻味的,語文學習是有韻味的,我們的村居,我們的生活也應該是有韻味的。謝謝大家。下課。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4

  清 平 樂 作者:辛棄疾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村居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2003/03/23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4、 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語言文字,感悟田園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寫下來。

  [教學準備]

  1、 投影

  2 、范讀磁帶

  3、配樂磁帶

  4、收集辛棄疾和有關“詞”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

  1、 出示插圖、箏曲。

  2、 圖中描寫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 這幅圖就是根據辛棄疾寫的一首詞而創作的。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板書題目:清平樂 村居

  引入詩,范讀。

  二、 讀準課文,理解詞義。

  1、 聽課文錄音,注意幾個字音。

  2、 布置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 板書:讀準

  4、 檢查:

  指名讀,準音。

  “樂”“媚”、“翁媼”、 “籠” 、“剝”、“蓮蓬”

  5、 簡介:詞是詩的一種。

  6、 繼續讀,想想能夠明白什么意思。

  7、 相機交流、理解:

  (1)“鋤豆”、“臥”、“茅檐”、“無賴”、“吳音”、“相媚好”等詞的意思。

  (2)詞牌名與題目的文體知識,“村居”的意思。

  8、 質疑。

  9、 幾杯酒下肚,老爺爺、老奶奶微微有點醉,心理高興,他倆就閑聊起來。

  想想,他們在聊些什么呢?

  10、 過渡:

  通過朗讀和自學就能把意思讀懂(相繼板書)。當然,不但要讀懂,還要把這首詞讀好。(相機板書)

  三、 體悟意境,內化表達。

  1、 把這首詞讀好,你覺得怎么好就怎么讀。

  布置自瀆。

  2、 創設朗讀情境,自由朗讀。

  3、 激情:老爺爺、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景色,聊聊天。感覺怎么樣?

  4、 齊讀課文。

  5、 展示畫面。理清順序。練習背誦。

  6、 指名試背。

  7、 讀得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寫寫什么。人物,環境,感受皆可,有感而發就行。

  8、 交流文章。

  9、 總結:就讓我們永遠記住辛棄疾為我們描寫的這首清新寧靜的詞吧!

  齊讀。

  四、 作業:

  (1)找幾首辛棄疾寫的其它的詞來讀讀,品味品味。

  (2)也可以尋找其他詞人寫的詞,讀讀背背,在班級里開展古詩詞朗誦會。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6

  一、引子:

  1、出示“居”(板書),看到這個字,你會想到什么呢?

  2、“吳音”你能用“吳儂軟語”來問候一下大家么?

  3、各種鄉音合起來,就會成為一首詩篇。

  4、走進“辛棄疾”。出示詞《破陣子》。t:……有時候詞牌就表現詞的內容(意境)……

  5、給音樂。聽。t:看看這首詞牌的詞給你怎樣的感受?(激昂雄壯的音樂起。似乎是戰士的一種豪邁,或是站死沙場的從容……)學生說感受(有的說有豪情壯志,有的說豪邁,有的說雄壯)。再給第二首音樂。(溫婉的,抒情的,是《水調歌頭》)談感受(有的說優美的。有的說憂傷的。有的說想到了《水調歌頭》……)

  t:你想到了水調歌頭,還有么?

  s:清平樂。(教師的意思可能轉到了詞牌上了。學生只說了這一種,于是老師說?)

  t:……還有其他的詞牌,如“破陣子”……

  二、學習《清平樂》

 。ㄒ唬

  1、板書:清平樂正音清平樂(“閱”的音)

  2、揭題:清平樂·村居

  3、提示學生看老師寫板書“村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學生說。

  5、老師還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

  6、背誦。

  (二)

  t:老師相信大家的自學能力,誰來讀,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讀得字正腔圓。

  s1:讀

  t:“翁媼”讀得特別好,來一起讀一下。

  s:讀

  t:不過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臥剝)。把東西的外殼去掉的可以讀“bao”。我們應該感謝他,沒有他的提醒,我們可能還發現不了。

  t帶讀,邊讀邊打拍子。(上闋)

  t:你的腳丫準備好了嗎?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一齊來。

  s:讀。

  t:提個小要求,稍微停頓一下,再讀。下闋的節奏太快了一點,不要緊,大家放松,來,再來體驗一下。

  s:再讀。

  t:這是一種形式,來幫助我們理解。古人喜用平、仄音,平聲音拉長一些,仄聲音拉短一些。(師讀)

  t帶s吟(手勢指揮)

  t:老師不用手勢,你可以點頭,最的用你的聲音……

  s:讀(t不時地把話筒遞到孩子的嘴邊)

  (不僅僅體現讀,還把“詞的知識”滲透進去,如“上闋”、“下闋”,詞講究合仄壓韻,平聲音拉長,仄聲音短)

 。ㄈ

  t: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讀了這么多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s大兒子圖景,(t:我們送他一首古詩)吟誦《鋤禾》

  s二兒子圖景,(t: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s小兒子圖景,(t:看到這個畫面,我們一定回想到過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s背)

  t:還有嗎?

  茅檐低小讀

  溪上青青草

  不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而是“……青草綠”。

  t:把上闋看到的一幅幅畫,用你的聲音告訴大家,讀啊~

 。ㄋ模

  t:真好,謝謝你們,你們怎么這么了不起。恳堰@幾句話連起來,還有一幅畫我們沒有發現,快去看看它是誰?

  s:小溪!

  t:你有一雙會發現的慧眼,看那,溪上……溪東……溪頭……(放水流的聲音)

  t:溪水——

  s1:流

  s2:潺潺

  s3:嘩嘩

  s4:淙淙

  t:這真應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繞!

 。ㄎ澹┫胂

  t:詩人會在哪里?他在遠處看到了什么?近處看到了什么?

  s:小溪的對面。

  t:詩人還會在哪里?

  s:會在屋子里,因為主人請他進屋喝茶了。

  s:我覺得詩人就是“翁媼”。

  t:無論在哪里,詩人哦,也成了畫中的景。

  (六)醉

  t:古人做詩講究不重復,可詩中用了這么多的“溪”,你覺得重復了么?

  s說理由。

  t:那我們就把這幅美景留在我們的心中。(t領題,手勢指揮,s讀)

  t:吟著吟著就產生了感慨,給這幅畫送一個字,一句話。

  s1:美!

  s2:快樂!

  s3:還是鄉村好!

  s4:和諧!

  t: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詩中的一個字,是哪個?(醉)讀!真應了那句話,“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走進這畫中,和他們用吳儂軟語和他們談談。(用方言讀詩句)

  說話訓練: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我仿佛聽到了……

  出示: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對方說:“……”

  s1——s7(精彩!豐富學生的理解。體會用詞的絕妙!老師的串講巧妙插入“白頭偕老”一詞。引入《最浪漫的事》(歌詞:我知道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坐著搖椅慢慢聊)。得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t:那就快把這個感受帶到詩里讀吧!

  說話訓練,出示:

  讀著“……”,我仿佛聽到了夸贊…說:“……”。

  t: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相媚好”。我聽到……我聽到……我聽到……

  醉。!

 。ò耍┡P

  研究“小兒”,出示句子: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讀句

  2、看圖

  3、換成“躺”、“趴”,你有什么感覺?

  4、t:我們會想仰臥,側臥,俯臥。不管怎樣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勢。你們再看看他的小腳丫。送他一個詞!

  s: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

  s:無賴t:你用了詩中的一個詞。

  t:小兒臥在哪兒,觀察他的表情。他一動不動,他靜靜的,他是那么的……你能送他一個詞么?

  s:專心致志目不轉睛心無旁騖……

  t:他不僅要給自己吃,還要給兩個哥哥吃,還要給年邁的父母吃。這一動一靜,勾畫出了多美的圖,“動如脫兔,靜如處子”。

  t:現在請同學站起來說,你為什么用“無賴”。……你在家,父母有時候說親昵地說,瞧你那“熊”樣兒!……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喜愛!那他們不喜歡大兒子,二兒子么?

  齊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得出:醉中還有最!

 。ň牛┣榫

  1、經不住,我也想走上前來問問翁媼,……我就是詩人,你們是翁媼,我想問問。

  2、現在我是大兒子,你們是詩人辛棄疾,哪位辛棄疾想問我……

  引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眾里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

  三、思想提升。

  這樣的村居才是追求的理想。“安居樂業”

  配樂唱。

  四、引發思考。

  1、《破陣子》:看似“居安”,實則“思危”!

  2、借助辛棄疾的生平,你想說什么?

  評點:

  前幾年,我到桂林參加了“漓江之秋”全國小學語文名師新理念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竇桂梅等年輕的語文特級教師身上,我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語文的博大精深。母語,的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而語文,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它既傳承民族文化,又引領學生親近母語,習得言語能力,增長言語智慧,使學生獲得整個心靈的成長。因此,語文教學應當充滿生活的氣息,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智慧的挑戰,走向大氣度大智慧。

  聆聽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北京清華大學附小副校長竇桂梅上課,帶給我們的是無與倫比的震撼,從竇桂梅“為生命奠基”的課堂中,我獲得的不僅是藝術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洗禮。竇老師執教的《清平樂村居》一課,像一朵燃燒的玫瑰,用深邃的愛之溪流傳遞著自己對古詩文、誦讀、主題教學、生命關懷教育的理解和闡釋。教者向與會者勾勒了一幅優美的田園生活圖畫:溫暖的陽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綠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邊潺潺流過。“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教者用語言描繪,用古箏樂渲染,把濃濃的情,把鄉村生活的安適和幸福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溪水邊的田野上,大兒子辛勤鋤豆,次兒在房前編織雞籠,只有那最頑皮又惹人愛的小兒偷偷跑到溪邊去剝蓮子吃。教者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教學理念,以“村居”為抓手,按照文字、文學、文化的臺階,通過品“吳音”“溪”“媚”“醉”“臥”等詞,一步步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竇老師領著學生在《村居》背后的文化世界中遨游,直抵“居安思危”“安居樂業”的深刻主旨,讓學生由安“居”的小家想到大家——國家。雖然詩人與“翁媼”身份不同,境遇不同,但追求是一致的。當身在戰爭中的辛棄疾看到“村居”景象,寫下這首《清平樂》時,這才是《村居》的精神所在。課尾,師生一起配樂放歌《村居》。課也在高潮中結束,但余音繚繞!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了解“吳音”,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借助插圖讀懂課文,描繪村居畫面。運用朗讀、想象感受詞的意境,體會安寧美好鄉村生活。

  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詞的興趣,弘揚傳統文化。

  【教學實錄

  一、對詩熱身,導入新課

  師:課前,我們已經見過面了。老師從北方哈爾濱來到江南金太倉,這里的春天真是太美了,大街上到處盛開著櫻花。我國古代詩詞中就有許多描寫江南風光和春景的詩句,你知道哪些?誰能背上句?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師:這是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詞還有兩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詞中的“吳宮”指的就是蘇州。

  生: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師: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的《江南春絕句》。真了不起,看來同學們很喜歡積累古詩詞。這節課,我們再學一首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上課!

  二、釋題,猜想“居”意

  師:請大家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清平樂·村居)誰愿意讀一讀?(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在這里“樂”讀“yuè”。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清平樂·村居”。

  師:“清平樂”是詞牌名,而“村居”是詞的題目。這個“居”在古代金文里是這樣寫的。(出示“居”象形字)看著這兩個象形字,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能想到一個人住在房子里。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人有了房子住,有了立足之地就是“居”。瞧,漢字多有魅力! 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看自形就能明白意思。那么,“村居”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呢?

  三、初讀,知曉詞意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讀不懂的詞標注出來,同桌互相交流。(出示全文)

  生:自由讀《清平樂·村居》。

  師:誰愿意讀這首詞?(指名讀)

  師: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生:讀得流利,比較有感情。

  師:你真會評價,哪一句讀出了感情?

  生:“最喜小兒無賴”中的“最喜”讀得好。

  師:老師有個問題,你為什么把“剝”讀成“bāo”而不讀“bō”?

  生:一時不語。

  師:請同學們查字典,看看字典是怎么說的?

  生:去掉物體的皮或殼,讀“bāo”。

  師:吃香蕉前要把香蕉皮去掉,那叫“剝(bāo)香蕉”;吃芒果前要把芒果皮去掉,那叫——

  生:剝(bāo)芒果。

  師:文中的小兒在干什么?

  生:剝(bāo)蓮蓬。

  師:你讀得這么好,老師獎勵你推薦一名同學來讀。

  生:我推薦王新月。

  師:你可不要辜負同學對你的期望。

  生:朗讀《清平樂·村居》。

  師:讀得真好,怪不得同學推薦你。來,我們全班都來讀一讀。(齊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不錯。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生:沉默不語。

  師:沒有讀不懂的?那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能禁得住考嗎?

  生:能!

  師:詞中的“翁媼”指什么人?

  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爺爺;“媼”指的是老婦人,也就是老奶奶。

  師:你怎能么知道“媼”就是老婦人?

  生:因為“媼”是“女”字部。

  師:你真會學習。這對老夫妻。他們在干什么呢?

  生:他們在聊天,在說家常。

  師:你是從哪個詞兒知道的?

  生:吳音。

  師:你知道什么是“吳音”嗎?

  生:我想就是當地的方言吧?

  師:真是無巧不成書,“吳音”就是以我們蘇州話為代表的南方方言。因為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所以這兒的方言又叫“吳音”。誰愿意用“吳音”對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說幾句話?

  生:歡迎老師們來到太倉,祝你們在這里生活得開心。

  師:多好聽的“吳音”,老師代臺下的老師謝謝你,懂事的孩子。

  師:最后一個問題,“無賴”是什么意思?老師注意到你笑了,說說你為什么笑?

  生:“無賴”是罵人的話,說人的品質不好。

  師:文中也是這個意思嗎?

  生:不是的,文中是說那個小孩子天真、活潑。

  師:理解了關鍵詞的意思,再讀這首詞,你會有新的收獲。(齊讀)

  師: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就是一幅村居圖(出示插圖)。大家看,這是文中的插圖。看著這幅圖,你讀懂了詞中的哪幾句?

  生:我讀懂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說的是這家人住的茅屋又低又矮,屋前有一條小溪,溪上長著一叢一叢的青草。

  師:是呀,你描繪了這一家人的生活環境。

  生:我讀懂了第二句,描寫了老翁和老婦人,他們沒什么事,喝著酒,悠閑地說著話,逗樂。

  師:詞中除了寫這老兩口,還寫了哪些人?

  生:還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小兒子很惹人喜愛,一邊玩一邊剝蓮蓬。

  師:這幅圖有景有人,人景相融。(板書:景、人)

  四、品讀,感悟詞境

  師:短短幾分鐘,同學們自己把這首詞讀準了,讀順了,還了解了大意。那么,怎樣才能把這首詞讀出味,讀出情,讀出意境美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邊聽邊想象,用心感受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教師配樂范讀)

  師:你感受到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

  生:美麗的村居圖。

  師:你剛才一定看到許多美景,就請你一邊想象美景一邊讀這首詞。(學生朗讀整首詞)

  生:我覺得這是一幅幽靜的村居圖。

  師:你在用心感受,請你讀出村居的幽靜。(學生朗讀整首詞)

  生:我感受到這是一幅幸福的村居圖。

  師:你就帶著幸福之情讀一讀吧。(學生朗讀整首詞)

  師:就這樣,按照詞的韻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詞中去,就能讀得有滋有味。

  師:有的同學說這是美麗的村居,你是從哪句感受到的?

  生:從“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感受到的。(出示“茅檐圖”)師:讀了這句詩,你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又低又矮的茅屋,屋前還有一條小溪,溪上有青青的小草。

  師:這還不夠美呀,你試著把“低小”和“青青草”緩慢點讀,語氣再重一點。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還能聽到什么?

  生:我能聽到溪水聲和小鳥的叫聲。

  師:好,那就請你伴著淙淙的流水聲讀一讀。

  生:朗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這兩句把我們帶進了幽靜的山鄉村野。來,大家閉上眼睛,用力吸氣。說說看,你聞到了什么?

  生:我聞到了荷花的芳香。

  生:我聞到了草香和泥土的氣息。

  師: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送到句中讀出來。

  生:(齊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師: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麗之美,也是田園風光的樸素之美。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著一家五口,文中是怎么寫的?誰來讀一讀?

  生:朗讀“醉里吳音相媚好……”。

  師:有的同學說這是幸福的村居,你認為這一家五口誰最幸福?

  生:我認為翁媼最幸福。因為他們閑著沒什么事,不用干活,在茅屋前一邊喝酒一邊聊天。

  師:是呀,老倆口衣食無憂,老有所養,這是安居之福?粗@對幸福的老夫妻,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年輕的時候,那時候,他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

  生:白天老翁出去耕地,老婦人在家里織布,做衣服,照看三個孩子。

  師:他們互助互愛,相敬如賓,共同經營這個小家。如今他們老了,悠閑地坐在屋前,互相看著,聊著,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大家在小組里合作,結合翁媼的生活,展開想象,用你們的吳音聊一聊。  

  生:老伴兒,你看咱家的小兒子多討人喜歡,你看他那小腿還搖晃呢!

  生:是啊,咱們的二兒子也不差呀,聚精會神地編雞籠呢!

  師:多好聽啊,像唱歌一樣。他們還會聊什么呢?

  生:老頭子,你看咱們的大兒子多能干呀,就像你年輕時一樣。

  生:老伴兒,你也很能干呀,這一家人的衣服都是你織的,你做的衣服既好看又舒服。

  師:多好聽!儂儂軟語傳遞著綿綿情意。大家說的,想的都含在一個詞中,誰知道?

  生:相媚好。(板書:相媚好)

  師:聽著他們聊天,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老夫妻?

  生:幸福的老夫妻。

  師:請讀出你的幸福之情。(生朗讀)

  生:恩愛的老夫妻。

  師:請用你的朗讀表現老倆口的恩愛。(生朗讀)

  師:“相媚好“讀得真好,表過出恩愛之情。

  生:和和美美的老夫妻。(生朗讀)

  師:老兩口恩恩愛愛,悠閑自得,讓我們也去分享他們的快樂。

  生:(齊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師: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認為小兒子最幸福。他無憂無慮,一邊玩一邊剝蓮蓬。(板書:剝)

  師:從哪看出小兒無憂無慮?

  生:無賴。

  師:文中哪個詞兒具體表現小兒很無賴?

  生:臥。

  師:“臥”是什么意思?你能做個動作嗎?

  生:身體前傾做趴狀。

  師:這是俯臥,還可以怎樣臥?

  生:自由地做出仰臥、側臥……

  師:透過一個“臥”字,想一想小兒剝蓮蓬時還可能怎樣?

  生:還可能搖著小腿,嘴里哼著歌。

  生:還可能在地上打個滾兒,玩累了還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覺。

  師:這樣的小兒,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他?

  生:自由自在。

  師:讀出小兒的自由自在。

  生:朗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還不夠自由啊,你再試試,注意那個“無賴”和“臥剝”。

  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還可用什么詞形容他?

  生:天真活潑。

  師:讀出小兒那個天真的勁兒。

  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師:“無賴”讀得輕快、上揚,小兒好頑皮呀。他享受著天真無邪的幸福,多讓人羨慕。我們都來感受一下他的幸福。

  生:(齊讀)

  師:三個兒子中,除了小兒還有誰最幸福?

  生:沉默不語。

  師:文中的大兒和小兒幸福嗎?

  生:不幸福,因為他們都在干活。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描寫這哥倆的句子。

  生:(齊讀)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板書:鋤 織)

  師:大兒頂著烈日鋤地,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二兒子認真地編織雞籠,手都磨出老繭了。多累呀,哪有什么幸?裳裕

  生:老師,我不同意你的看法。雖然他們很累,但也是幸福的。大兒子不去鋤地,家里就會沒有糧食吃;二兒子編雞籠也可以賣幾個錢。他們在為這個家忙碌,有了他們倆的辛勤勞動,翁媼和小兒才會那么幸福,挨累也是值得的。

  師:也就是說他們享受著勞作之樂,盡孝之樂。不知不覺,大家已走進村居,真是“人在畫中游”!同學們,如果你是作者,看到這樣鄉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會想些什么呢?

  生:這家人可真令人羨慕!

  生:看到翁媼他可能想:自己晚年的時候能不能過上他們這樣的生活?

  師:好!讓我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讀村居。(配樂)

  師:讀得真有韻味,同學們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 那么,請你加進自己想象和感受再來描繪這幅村居圖,先練一練。

  生:在一個小村莊里生活著一家五口。他們住著又低又矮的茅草屋,屋前流淌著清澈的小溪,溪邊長著一簇簇青青的小草,溪上盛開著荷花,散發著陣陣清香。屋前坐著老翁和老婦人,老翁喝著美酒,老婦人在縫衣服,他們用方言聊天、逗樂。他們的大兒子在溪東的豆田里鋤草,汗水打濕了衣衫;二兒子聚精會神地編織雞籠;最惹人喜歡的就是小兒子,他哼著歌,搖著腿,一邊玩一邊剝蓮蓬。好幸福和睦的一家呀!

  師:你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這詩一樣的畫面。

  五、拓展,升華情感

  師:運用想象,同學們把村居圖讀活了,如果請你用這首詞中的一個字概括這幅村居圖,你會選哪個字?

  生:我會選“喜”字。因為我很喜歡那個小兒子。

  師:是呀!這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真是一幅鄉村喜居圖。

  生:我選“醉”字。

  師:你認為誰醉了?為什么而醉?

  生:翁媼醉了,他們被美好的生活陶醉了。

  師:是啊,面對這山清水秀的田園美景,翁媼怎能不醉?享受這溫馨、愜意的天倫之樂,他們又如何不醉?

  生:我認為作者醉了,作者不是不醉,怎么能寫出這么好的詞?

  師:言之有理。我們也隨著五口之家,隨著作者去醉上一回。

  生:齊讀。

  師:這么好的詞想不想記住?(生:想)大家看,這首詞先寫景,后寫人,先寫老,后寫小。理清順序你會背得更快,練習背誦吧。 (先指名背誦,再全班背誦)

  師: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表現童心童趣的詩詞還有許多。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一首?

  生:我還知道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師:你的積累真豐富。大家可能一時想不起來,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大屏幕。(出示:田園生活詩和童心童趣詩的題目、作者和第一句)

  生:背誦其中的二、三首。

  師:這些詩詞描繪了古人的生活,寄托著他們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它短小精悍,內涵豐富,是滋養我們心靈的厚土?鬃釉f:“不學詩,無以言”。而張老師要對大家說“學好詩,我們盡情言。”(出示作業)

  自主作業:(可任選一項)

  1.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具體描寫村居情景。

  2.積累描寫田園風光或童心童趣的古詩詞。

  下課!

  附: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景    青青草

  醉         相媚好    喜

  鋤織剝

  【評析】

  五年級古詩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明確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我們可以從這一學段目標中歸納出古詩教學的“六字方針”。即:誦讀、感悟、積累。

  一、誦讀有層次

  張老師引導學生誦讀《清平樂·村居》有三個層次,三個層次環環相扣,呈螺旋上升態勢。

  1.讀正確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評讀、賽讀、推薦讀等形式,在自學、互助、互勵的狀態下,輕松自如地把詞讀正確,讀流利了。

  2.讀明白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張老師先放手讓學生質疑,提出讀不懂的詞。再運圖文對照、小組合作、猜想釋詞、借助資料等策略,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如:學生說“媼”指老婦人,張老師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指出“媼”的部首是“女”,在學習中浸透學習的方法。

  3.讀出味

  教學中,張老師明確提出“怎樣才能把這首詞讀出味,讀出情,讀出意境美?”這是師生共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張老師運用了多種有效策略。

  二、感悟有策略

  教師綜合運用音樂渲染、示范朗讀、想象三種方法,引導學生入境,用心感受“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學生的感悟是正確的、多元的、個性化的。“村居”的意境通過“美麗、幽靜、幸福、和諧”等詞語與學生相見。接著,教師又引領學生回到文本,品悟語言,去感受那是怎樣的美?學生抓住“青青草”,讀中想象“看到什么、聽到什、聞到什么?”感受田園的清新、樸素之美。最后,張老師以開放面又富有挑戰的問題“你認為這一家人誰最幸福?”引導學生品讀文本,抓住“相媚好”“臥”等語言點,感悟幸福,解讀幸福,從而入情入境地朗讀。

  學生在讀詩和品詞的活動中“入境”,張老師又以評詩引導學生“出境”。他先請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村居圖”,又請學站在作者的角度,推測用者心中感受,學生在一入一出中多次與詞的意境相遇。

  三、積累有主題

  有主題的積累,容易把學生單擺浮擱的資源整合起來。張老師根據文本和學情,呈現了兩個積累點:田園生活詩和童心童趣詩。又通過課件給學生必要的提示。新舊結合,課內課外結合,促進學生有效積累古詩文。

  張老師的執教的《清平樂·村居》是一節“嚴謹而樸素,簡約而高效”的語文課。

  (本課參加中央教科所舉行的“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課堂教學大賽獲一等獎第一名)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它通過“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西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些農村特有的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這首詞的內容,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能力目標:利用網絡展示文、聲、色的動態效果,創設詩意氛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情趣。

  二、媒體設計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媒體通常以單機操作、單線型課件形式表現教師的教學設計,但是,這種課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師用了,其他教師就無法使用,使用不當甚至會造成一種新的滿堂灌──“電灌”。新時期,新課程,新方式,對教學資源的運用提出了新課題。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在《清平樂·村居》的教學中以網絡為平臺,設計了課程資源網頁。該網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分為美文誦讀、詞義點撥、課文動畫、宋詞簡介、田園佳句等部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整個媒體設計具有可選性、實效性、多層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教法學法

  1、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2、學法: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教與學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教師的教法實際上是對學生學法的滲透與指導。

 、拧“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啤〔捎米灾骱献、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資助的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1、在古樂中 “走向村居”,恬淡走近詩詞:

 。ㄗx對讀通)

  畫是一種含蓄深刻的語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馳神往的境界。教學伊始,在揭示課題前教師先出示了一幅鄉村生活的圖畫,讓學生在古箏樂曲的相伴中欣賞這幅畫面,然后談自己的感受。伴著悠揚的古琴曲,在一份恬靜的田園氛圍中,學生探究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得到了激起,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揭示課題之后,指導學生進入“賞韻讀文”下的“美文誦讀”邊聽課文范讀邊借助課后的拼音,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全詞,運用自讀、默讀、齊讀等方式,將這首詞讀正確,讀通順。這部分的多媒體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借助媒體提供的課文范讀、生字注音運用自己的方式將課文讀對、讀通,初步感知詞的內容。

  2、在吳音中 “走入村居”,悠閑走進詩詞:

 。ㄗ约鹤x懂)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之后,再次讓學生帶著感受,對照圖畫讀這首詞。這里采用“以圖畫為先導,以音樂作鋪墊,以語言描繪作引子”的方法,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朗讀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為學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合作探究,借助“詞義點撥”、“配樂演繹”來幫助理解本詞,感受田園的意境。“詞義點撥”提供了“茅檐”、“醉里”、“吳音”、“相媚好”、“翁媼”等詞的意思,便于學生釋疑詞中一些不易理解的詞語,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的理解“吳音”我在該詞義邊上設計了一個鏈接,提供了吳方言的定義以及一些簡單的吳方言;而“配樂演繹”中的動畫再現了詞中的景象──“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通過這些動畫結合詞的內容,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教師相機點撥,緊緊圍繞“你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展開交流。當學生談到讀懂了“醉里吳音相媚好”一句時,相機提了這樣兩個問題:

  ⑴ “這里是誰在講吳音?”

 、啤“你想象一下他們會講些什么呢?”同學們便會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之后,教師說一段吳地方言,這時學生定是興致盎然,手舞足蹈,以講自己所在的吳方言為趣,仿佛個個身臨其境,整個教室中充滿了歡聲笑語。最后,再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詞的意境。學生會在輕松、悠閑的音樂中對詞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這部分的媒體設計主要讓學生借助“配樂演繹”、“詞義點撥”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來讀懂課文。

  維果茨基認為,學生是通過與教師和同伴的共同活動,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多邊互動,形成多維度的良性循環,有力的突破了重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在欣賞中 “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詞意:

 。ㄗx好讀出來)

  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又該如何使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呢?一首詩詞不但要讀懂而且要讀好,這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心放進去,進入“誦讀嘗試”再讀這首詞,談自己的感受。(提示:你感覺這戶農村人家生活得怎樣?)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生活得很溫馨。”;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很和睦,我好羨慕。”;也有的同學說:“這一家人毫無一點煩惱,我也真想去那里生活。”……同學們個個說得頭頭是道,可看出他們感受到了這安寧、悠閑的鄉村田園生活,也充滿著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同學們通過字字到位的讀、讀出圖意、讀出韻味的螺旋上升的朗讀練習,理解了詞意,領悟了內蘊,在讀中獲得了情感的熏陶。新課標指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的基礎上才能獲得,借助“意義識記”的方法,結合課文插圖再現詩境,進入“誦讀嘗試”給自己配配音樂,在“誦讀嘗試”一頁中我還設計了“背一背”的鏈接,組織游戲背誦,從而達到積累內化。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樂學、趣學、善學,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秾W記》中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學生在積累體驗中,進一步體會到田園的恬靜、和諧,受到了美的熏陶。

  4、在積累中 “放眼村居”,漫步走進詞海:

 。ㄗx寬讀下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薛法根老師的組塊教學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圖片、文字資料,課上指導進入“宋詞簡介”、“詞人介紹”、“田園佳句”等鏈接進行搜索查找有關江南、村居的詩詞,再縱向回憶低年段閱讀過的《江南》、《憶江南》、《水鄉歌》后,并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展示,如:詩詞朗誦、我來介紹、名句講解等。學生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習,能將課前搜集的資料、已有的知識經驗與課上自己有選擇的點擊媒體所得到知識的進行整合,外化成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魅力。

  這樣的整合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促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滲透整合,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意識。

  大語文教學觀認為,語文教學要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延伸到課外。這樣的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協商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評價,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總結

  《清平樂·村居》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心理學、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資源,創設情景;運用教材,感知課文;整合課程資源,質疑探索;處理信息,拓展學習,最終達到知識建構的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內容,借助朗讀、想象,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點難點:

  1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數: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

  說到田園,人們往往會聯想到這樣一些詞:“阡陌交錯”、“竹木扶疏”、“田舍掩映”、“雞犬相聞”。田園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許多文人吟詩作畫,心馳神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宋愛國將領、著名詞人辛棄疾(其詞可分為:抒寫愛國情懷的英雄詞,描繪田園風光的農村詞,體物言情的詠春詞和艷情詞。)描繪的鄉村圖景,領略鄉村特有的清麗寧靜,走進田園,共同領略田園所特有的美。誰來讀讀課題?《清平樂 村居》。(師指名讀。)(板書: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宋詞是一種可以配曲子唱的詞,前面的那個“清平樂”(“樂”要讀“yue”,不讀“le”)是詞牌,每首46個字,分為上下兩片,上片有4個韻腳,下片有3個韻腳字。  (引導學生了解其他詞牌)詞牌還有很多呢:“念奴嬌”、“浣溪紗”、“虞美人”,“沁園春”也是的,對了,還有蘇軾“明月幾時有”的那個叫“水調歌頭”!后 面的“村居”才是詞的題目,村居是什么?(鄉村人家)。

  ★關于題目“村居”———激發學生的想象:村居有什么景致呢?

  學生接觸到的首先是題目。一個“村居”會令孩子們浮想聯翩。會想到小橋、流水、人家;還會想到青山、綠水、樹林,會聞到花香,會聽到鳥語、泉聲……有了這個情感體驗,對于走進辛棄疾所要描繪的世界是大有幫助的,在農村生活的孩子讀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比較,一個良好的情感鋪墊便形成了。

 。ǘ⑻竦呓娫~、“走向村居”,走進辛棄疾所描繪的鄉村圖景1. 學生試讀, 檢查自學效果。(讀對讀通)

  2.聽錄音朗讀,聽清節奏,老師對照正音。 明確詞的節奏。

  茅 檐 ‖低 小, 溪 上 ‖青 青 草。 醉 里 ‖吳 音‖ 相 媚 好, 白發‖ 誰 家 翁 媼。

  大 兒 ‖鋤 豆 溪 東, 中 兒 ‖正 織 雞 籠。 最 喜 ‖小 兒 無 賴,溪 頭‖ 臥 剝 蓮 蓬。

  學生再齊讀一遍。 在吳音中 “走入村居”,悠閑走進詩詞。(自己讀懂)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發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 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 (溫馨、清新、恬靜、親情、活潑……)

  (三)、學習上片(上闕): (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誰來說說?

  a、茅屋又低又小,溪邊上長的青青的草。 茅檐的本意是什么?(茅房的的屋頂向旁伸出的邊沿部分)這里又是什么意思? 這里的茅檐代指茅屋。

  如果屋檐低小的話,那這個茅屋肯定也是……(低。┑湫偷慕限r村小景,富于田園特色:

 。ㄇ逍隆⑿沱 、悠然、生機勃勃)

  b、那“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吳音:吳地的方言,當時辛棄疾就在吳地生活。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熱。翁媼:老年夫妻。媼:老年婦女的代稱。)又是怎樣的一幅情景呢,誰來用你的語言描述出來?

 。剀、恬靜、親情、閑適、天倫之樂)

  小結:上片寫了具體哪些人、景、物?

  茅檐 小溪、青草、翁媼 (板書)

  ( 過渡)一對白發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著天,他們為什么感到這樣幸福呢?

  如果說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美景讓白發夫妻倆內心愉悅的話,那又是什么讓他們覺得幸福呢?結合詞的下片(下闕),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所看到的。

  大兒鋤豆溪東:

  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里鋤草。

  中兒正織雞籠:

  二兒子正在編制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這里有個詞跟我們平時所理解的意思不一樣的無賴:頑皮,可愛的意思。)溪頭臥剝蓮蓬:

  趴在溪邊剝蓮蓬取蓮子吃 。

  小結:那么,下片又具體寫了哪些人、景物的?

  大兒、 中兒、小兒 (板書)

  這又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

  各盡其力,各得其樂, 其樂融融

  哦,我們明白了。 如果說清新、秀麗、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讓白發夫妻倆內心愉悅的話, 那么“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再加上老年得子,小兒又是這樣頑皮可愛,怎么能不讓他們覺得幸福,盡享天倫之樂呢!看來啊,這個“醉”是源于幸福的“酒未醉來人先醉”。

  同學們,我們再一齊來朗讀這種其樂融融的幸福吧: 茅 檐 ‖低 !……

  欣賞中 “走出村居”,自然外化詞意。理解詞意,領悟內蘊,在讀中獲得了情感的熏陶。(讀好讀出來)

  關于《清平樂 村居》中重點詞的交流、討論?

  1.“ 醉”的多角度理解

  白發翁媼真的是因為喝了酒醉了嗎? (不是?) 那是因為什么?

 。ㄇ逍滦沱悺⒂迫蛔缘玫淖匀幻谰昂屠先松畹男腋#

  在教學參考中,“醉”的解釋是喝醉的意思。但在上這一課的時候,我將引導學生不要拘泥這個答案,大膽討論:認為“醉”是陶醉,老人為風景的迷人而醉,為夫妻的親密而醉,為孩子們的懂事而醉。這樣的理解未嘗不可,因為詩歌本來就有自己的不確定性。

  2、“無賴”中現真情

  “無賴”二字應該說是這首詞中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表面上的貶義卻恰恰顯示了詞人對小兒的喜愛。在對這個詞的教學時,一定要聯系學生的實際,通過學生的生活體驗,來達到對詞的理解。但是詞人到底是喜歡小兒的什么?(他的可愛、天真、無憂無慮)(這可以結合辛棄疾的心境來看),還有剝蓮蓬的專著(因為在孩子的眼中這也是他的工作)。

  3、對“最”的關注

  我們注意到詞人對小兒的喜愛,往往會忽視詞人對大兒、中兒的情感。大兒、中兒都在勞動,按照我們傳統的看法,他們應該是值得贊揚的,其實辛棄疾對他們感情已經通過一個“最”字展現了出來。詞人是喜歡大兒、中兒的勤勞的,但是他們和小孩來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稍加點撥學生就會理解。這樣就不會產生誤解了。

  五、精讀品位,體會意境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 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具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

  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相信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今后一定會在宋詩中盡情遨游,來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上闋勾勒環境烘托氣氛。

  作業:

  1.發動學生查找有關江南、村居的詩詞。在縱向回憶低年段閱讀過的《江南》、《憶江南》、《水鄉歌》后,找辛棄疾的《西江月》“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等好詩好詞,甚至還要到找網站上的flash動畫賀卡《夢里水鄉》、《江南》等;讓他們在語文實踐活動的體驗中:“中國不愧是詩詞的國度,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不朽的詩篇,我們應當如蜜蜂采蜜,充實自己,沾上文人的雅氣……”相信厚積不僅可以薄發,而且會在孩子們的生命中多一分靈氣,為將來的美麗人生做好奠基。在積累中 “放眼村居”,漫步走進詞海。(讀寬讀下去)

  2 (聯系插圖,仔細觀察圖上的人物、景物,想象他們說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愛的畫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或者用線條、色彩重現了鄉村恬然的風景;或者用生動的文字描繪了“大兒鋤豆溪東”那“汗滴河下土”卻充盈著“秋的期待”的情景;或者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展現垂髫少年“臥剝蓮蓬”的動人畫面;或者化靜為動,創造性地演繹“醉里吳音相媚好”的情景……

  3。背誦《清平樂 村居》。

  板書:

  清平樂 村居

 。ㄋ 辛棄疾)

  茅檐 小溪 青草

  翁媼 吳音 相媚好 醉

  大兒 中兒 小兒 喜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

  《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西上饒地區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快,接著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準字音,了解詞意;抓關鍵詞,發揮想象,感受詞中意境。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結合材料,知人論世,走進辛棄疾的內心,體悟他英雄報國無門的悲壯之感;了解辛棄疾在詞壇上的成就與地位,激起對辛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段綿長不絕的情,一曲委婉動聽的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宋代詞人辛棄疾寫的詞,并通過他的詞去探尋這位偉大詞人的內心世界。(出示:走近辛棄疾)

  2、(板書:“村居”)看到“村居”這個詞,你們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景?

  你們的想象讓題目有了意義。(補充課題,生讀題。)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四個字:讀通讀順。

  二、學習新詞,感悟意境。

  1、你覺得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一下?

  預設:(1)翁媼(“翁”上面是個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媼呢?翁媼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剝蓮蓬(把東西的皮去掉時念bāo,把蓮蓬的皮去掉叫——剝蓮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剝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剝香蕉,把蘋果的皮去掉叫——削蘋果,把這兩個字連在一起讀——剝削。 “蓮蓬”的“蓬”我們平時念輕聲,這里應念pénɡ,這是詩詞里和仄、押韻的需要。你們看,“小、草、好、媼;東、籠、蓬”。)(指名讀)

  2、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我們來喘一口氣作為停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指導朗讀)

  3、這是一個怎樣的村居呢?我們再來讀,輕輕地讀,緩緩地讀,看誰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來。(生自由讀)  

  4、人常說詩中有畫,你在這首詞中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茅舍清溪圖、翁媼相媚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織籠圖、小兒剝蓮圖……)

  5、(出示插圖)大家看,這是文中的插圖。看著這幅圖,你讀懂了詞中的哪幾句?你感受到這是一幅怎樣的村居圖?(美麗的村居圖)你剛才一定看到許多美景,就請你一邊想象美景一邊讀這首詞。(幽靜的村居圖)你在用心感受,請你讀出村居的幽靜。(幸福的村居圖)你就帶著幸福之情讀一讀吧。就這樣,按照詞的韻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詞中去,就能讀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學說這是美麗的村居,你是從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還能聽到什么?(溪水聲和小鳥的叫聲)那就請你伴著淙淙的流水聲讀一讀。來,大家閉上眼睛,用力吸氣。說說看,你聞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氣息)好,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都送到句中讀出來。

  7、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麗之美,也是田園風光的樸素之美。你想給這幅美好的鄉村生活畫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題目?(農家樂,世外桃源,溫馨;最美的風景……)所有的景物匯成了詞中的一個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歸路”了,多么寧靜優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啊,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述,一起走進這如詩如畫、清新恬靜的鄉村生活畫卷中,聽聽這“相媚好”的翁媼在用吳地方言說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說話)

  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幾杯酒下了肚,老兩口的話多了,老爺爺望了望老奶奶,笑著說:“……”聽了老爺爺的話,老奶奶怎么說呢?“……”

  唱《最浪漫的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么溫馨的情景啊!我們來送他們一個“媚”字,一個“媚”字,讓人醉了。多好啊!儂儂軟語傳遞著綿綿情意。大家說的,想的都含在一個詞中,誰知道?(相媚好)

  聽著他們聊天,你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請讀出幸福之情。(恩愛的老夫妻)請用朗讀表現老倆口的恩愛。(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兩口恩恩愛愛,悠閑自得,讓我們也去分享他們的快樂。(齊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2)我們再來夸夸他們的三個兒子。

  研讀“無賴”:誰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從哪看出小兒無憂無慮?(無賴)

  文中哪個詞兒具體表現小兒很無賴?(臥)

  “臥”是什么意思?除了俯臥,還可以怎樣臥?(仰臥、側臥……)

  想一想小兒剝蓮蓬時還可能怎樣?(可能搖著小腿,嘴里哼著歌。可能在地上打個滾兒,玩累了還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覺。)

  這樣的小兒,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他?(自由自在)讀出小兒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還可以用什么詞形容他?(天真活潑)讀出小兒那個天真的勁兒。

  “無賴”讀得輕快、上揚,小兒好頑皮呀。他享受著天真無邪的幸福,多讓人羨慕。我們都來分享他的幸福。

 。3)聊著這些,看著這些,讓老兩口醉了,這里的“醉”僅指醉酒嗎?  

 。4)聽到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問:“白發誰家翁媼?” (師生對話)

  “老伯貴姓?你們住在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們怎么會這么快樂和滿足呢?”

  8、小結:這里的風景優美,這樣的家庭很幸福,老兩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讓我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讀村居。同學們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請你加進自己想象和感受再來描繪這幅村居圖。

  運用想象,同學們把村居圖讀活了,如果請你用這首詞中的一個字概括這幅村居圖,你會選哪個字?是啊,面對這山清水秀的田園美景,翁媼怎能不醉?享受這溫馨、愜意的天倫之樂,他們又如何不醉?

  三、總結升華,背誦課文。

  1、你們覺得這些畫面美嗎?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這些畫面對我來說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覺得那么富有詩意呢?

  簡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棄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而且受到了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江西上饒地區。

  想到在淪陷區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覺得眼前的畫面太美了,太富有詩意了。

  2、鄉村的田園生活是那么的恬靜,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著這個遠離戰火、溫馨舒適的村居生活,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辛棄疾感慨萬千,他會怎么想?(指名說)

  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讓老者有所養,勤者有所閑,這是辛棄疾一直主張抗金收復失地的目的呀!看到這樣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萬語化作了這首只有46個字的詞——《清平樂 ·村居》(齊讀詞)

  3、這使許多人“醉”了的村居,走過800多年的風雨,清清新新地走來了,能試著背一背嗎?大家看,這首詞先寫景,后寫人,先寫老,后寫小,理清順序你會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詞人。

  1、辛棄疾一生很多時候都在醉,真可謂“但愿長醉不復醒”,我們再來看這兩首詞,他又是怎樣的醉呢?

  《西江月·遣興》(宋)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你覺得這是怎樣的醉?

 。2)補充材料:

  辛棄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無法有大的作為,他被政敵以“聚斂”等罪名多次誣陷,終在1181年(42歲)被彈劾落職。閑居在江西上饒長達二十余年。他一生經歷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們中竟無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為。

 。3)請用一個詞來形容辛棄疾“看劍”時的心情。(無奈、痛苦、落寞、悲憤等。)

 。4)我覺得他的這首詞最能表達他因何而醉。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5)因何而醉?一個字——愁。同是醉里,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

 。6)由于歷史的錯位,他那本應緊握寶劍、殺敵立功的手,轉而握起了纖纖羊毫,本該用以安邦定國的將相之才,轉而在詞壇上叱咤風云。國家不幸詩家幸,中國文學史上從此多了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為中國詞壇貢獻了620多首經典詞作。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

 。7)一個滿懷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寧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啟用64歲的辛棄疾,但不久他又遭誣陷重回江西鉛山,北伐很快以失敗告終。1207年農歷九月初十,67歲的辛棄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幾聲殺賊,在鉛山含恨辭世。

  五、回環結課,激蕩情感。

  800多年里,無數人在懷念著這位曠世奇才。網上有一個專為紀念他而設的網站,就叫: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紀念館。相信網站的建立者也認為“醉里挑燈看劍”六個字足以體現他一生的落寞、無奈、悲壯。

  詩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這樣的陶醉實在很難得,那就讓我們再隨著詩人難得的醉上一回吧!齊背《清平樂·村居》。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1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大家好,剛才我向大家匯報了一堂語文研究課,在這里把我們的設計理念與意圖作一交流。

  一、關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色彩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五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我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是學生能夠達到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詞語,句子和全文。

  4、借助朗讀想象、感受詩中田園生活中的美景,并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 

  3、體會“村居”所表現的作者的感情,并能說出來。 

  二、關于學習活動的設計與課堂反思。

  “”課題提出讓學校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策劃中心,學校不再僅僅是傳遞和儲存知識的地方,而是學生實現終身發展的一個平臺。教師依托策劃、引領策劃,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策劃,找到發展的方向,提升發展的技能,學會完善自己,打下終身發展的基礎。

  立足以上核心理念,我們在思考:語文學科為學生打下什么基礎?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面臨著許多重要的任務,而其中占據首位的任務就是:要教會兒童學習。”“在小學里,你要教會所有的兒童這樣閱讀: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語文課標中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首要理念,我們認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就是學思結合的閱讀能力。語文學科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為他的終身奠定基礎。

  語文學科又怎樣為學生打好這個基礎呢?在這兒,我們僅僅以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策劃自己的教學為例來談。我們試圖使自己的教學能形成這樣的結構性流程:學生拿到一篇課文,能清楚地知道學習任務,我要學什么,學會什么?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教會學生不斷地反問自己: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規劃自己的學習,適當地進行組織與調控,做到學思結合。

  本課的學習活動設計,按這樣的流程進行:

  第一環節,明確學習目標。學生第一次接觸詞,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通過回憶古詩的學習,進行遷移,用學習古詩的方法、確定這首詞的學習目標,同時指導如何達到以上目標,自己安排學習活動。這樣,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組織起自己的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在這段時間內該做什么?巡視、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給予單獨指導、幫助,發現共性的問題,在交流時進行集體指導。比如第三環節,學習結果交流。學習任務明確了,學生也花時間去學了,有的任務能獨立地、很好地完成,但往往會遇到困難,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這節課中,生動地描述“村居”的景象就是一個難點,在任務完成有困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明確要求與方法,我們再來練習。討論:怎樣才能把詞所描繪的畫面說生動呢?1、所有的景物都不能遺漏;2、加上方位詞,構成完整的畫面;3語言連貫、流暢、優美。加上語言的節奏和表情更好。學生描述后,老師的評價也始終圍繞要求、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就是要使學生的語言從凌亂到整齊,從貧乏到豐富。從今天的課堂現象中也能反映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上肯定會有較大的提高。

  今天以這樣的流程進行課堂教學,學習目標是四個,該學會的,我們都學會了,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才有可能、有時間再來看辛棄疾的另外一種風格的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學生運用學會的方法,借助注釋與譯文,在最短的時間內讀通、讀懂。對著屏幕,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詞的理解,體會這首詞的情感,體現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

  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今天的課存在著很多問題,歡迎專家們、老師們批評指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努力進行著這樣的嘗試、探索,期待著大家的幫助與指導。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2

  《清平樂  村居》教案

  橫林實驗小學  孫亞珠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理解課文的意思,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介紹“詞”: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宋朝一位著名的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  村居》。(板書:清平樂  村居  宋  辛棄疾)

  2、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我國古典文化的瑰寶。詞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現形式。詞有各種格式。每一種格式有一個名稱。《清平樂  村居》這首詞中,“清平樂”是詞牌名。“村居”是這首詞的題目。

  二、初讀,整體感知:

  過渡:《清平樂  村居》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呢?

  1、自讀。請同學們自己反復讀讀課文,細細看看課文中的插圖,想一想,這首詞描寫了什么地方什么樣的情景? 

  2、聽讀。我們來聽聽錄音朗讀,然后模仿錄音朗讀。注意:剝的讀音。

  3、學生再練讀。

  4、指名讀。

  三、細讀,理解詞意:

  過渡:同學們,詞和詩一樣,語言十分精練。我們要想理解這首詞講了什么意思,必須得弄明白每個字、詞的意思,并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詞所描繪的情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1、 自學思考。

  2、 逐“片”討論:

 、派掀摹懊╅艿托,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边@兩 句話是什么意思?誰能有條理地說說?

  提示:“檐”、“吳音”、“相媚好”、“翁媼”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過渡:一對白發夫妻操著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為什么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閱讀下片。

  ⑵追問: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著剝蓮蓬取蓮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⑶配樂朗讀。

  四、展開想象,描述詞境。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戶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戶人家翁媼之間——“醉里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發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創作了這首詞。

  1、請同學們選取課文中描寫的一個情景,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寫出來,或者選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評價。

  3、小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

  五、布置作業:

  1、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希望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在宋詩中盡情遨游,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背誦課文。

  3、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

  附板書:

  清平樂    村居

 。ㄋ   辛棄疾)

  茅檐

  翁媼  吳音  相媚好          醉

  大兒  中兒  小兒  無賴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材分析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課文,詩人辛棄疾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清新秀麗、樸素恬靜,以白描的藝術手法,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語言淺顯易懂。

  詞是作者心靈的交融,是內心體驗的產物,詞的教學應該富有詩情畫意,在詩化的語言中去體會詞的意境,在音樂中去感受詞的韻律美,在想象中去領會詞人的豐富的內心情感。

  由于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距離學生太遠,所以本課的教學注重一個情境的創設和情感的激發,有利于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走進詞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讀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這首詞的內容,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和想象說話,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同學們,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鄉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鄉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鄉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

  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生字正音,理解字詞,連讀詞句。

  4、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

  5、指名讀。

  6、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現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小結:詞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7、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8、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闕,男同學讀下闕。

 。ㄈ⑵纷x賞析,感悟詞境。

  1、觀察畫面,把握詞意。

  (1)、同學們,《清平樂·村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

  (4)、按這首詞的順序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詞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ㄋ模┢纷x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這首詞中哪一個字最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醉。

  為什么而醉?

  2、這美景為何令人陶醉?

  用你的讀書聲讓我們看到這如茵的綠草、清澈的小溪。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3、同學們,村居的“景”美得令人陶醉?還有什么也很美?——人美。說說哪些人讓你覺得美?

  預設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你喜歡他嗎?那就把你的喜歡之情讀出來。

  這句話中的“無賴”在生活中聽說過嗎?那么在這句話里,你覺得“無賴”是這個意思嗎?請你們再去讀讀這句話,你覺得哪個字寫出了小兒的“無賴”呢?——臥。

  這里的臥,它有一種姿勢,趴著。趴是臉朝下,同學們,這個頑皮的小兒剝蓮蓬還會有哪些姿勢?一會兒趴著,一會兒躺著,真是悠哉悠哉。再想象,這個小兒還會有什么姿勢?

  請你們看屏幕,看看他的小腳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兒剝蓮蓬時的表情?臉上笑嘻嘻的,也許嘴里還嘀咕著什么?嘀咕著什么呢?看著他的晃動的小腳丫,看著他剝蓮蓬的模樣,送他一個成語?小兒真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無憂無慮)。是啊,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梢,此小兒真乃——無賴。是啊,多么活潑、可愛、頑皮的小兒,誰能把小孩子臥剝蓮蓬的童趣讀出來。注意表情笑著讀。

  預設二、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小兒是那么調皮可愛,那么他的兩個哥哥呢?誰來讀一讀。大兒子是那么勤勞、二兒子那么懂事、心靈手巧。

  預設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除了這三個兒子,還有哪兩個人讓你們覺得很美?老爺爺、老奶奶。也就是滿頭白發的老年夫妻。

  為什么老兩口讓你們覺得很美,你看都滿頭白發了,也許牙齒都掉光了,還美?美在何處——(老爺爺、老奶奶年紀都這么大了,但他們還互相逗趣、說笑,就像年輕人一樣),用書上詞說——相媚好。好一個相媚好,年紀都這么大了好這么相親相愛的,真令人羨慕!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讀。

  是啊,年紀都這么大了,還這么恩恩愛愛,親密無間,一起讀這句詞! 

  6、想想看,還有誰會陶醉呢?

  3、是呀,面對此情此景,辛棄疾忍不住感嘆道:雖然_茅檐低小,但是____________;雖然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這真是一幅(       )的畫面。

  4、在詩人的感嘆聲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贊嘆、羨慕、向往……)

  5、那就讓我們帶著這股微微的醉意,和詩人一起陶醉其中。朗誦全詞。

 。ㄎ澹、拓展背景,體驗詞情。

  1、同學們,一份溫馨和諧、自在的鄉村生活為什么讓詞人那么向往,那么沉醉呢?請快速默讀下面這段文字,說出你的感悟:(出示資料)

  2、同學們,你們都說出了辛棄疾當時的心聲。正因為經歷戰火的紛飛,才更深刻體會到安寧祥和的可貴,“醉在村居”,是當時詩人的心情寫照。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詩人內心,一起吟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4、配樂背誦。

  【板書設計】

  景美

  醉

  人美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4

  教材分析:《清平樂·村居》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讀著這首詞,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間。從那充滿靈氣的詩句里,我們可以窺見古代兒童的生活場景,一經詩人的生花妙筆,就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雖然事隔千年,卻猶如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一種親切感,也油然而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理解詩詞的意思,體會童年生活的純真與美好;

  2、通過背誦、默寫古詩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3、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詩詞,體會童年生活的無邪和美好。

  教學過程:

  一、揭題入課,粗知宋詞

  師:親愛的同學們,宋詞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一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麗、清新的水墨畫,是一曲婉轉動聽的歌曲,也是一段綿長悠遠的內心獨白。今天我們一起徜徉于鄉間溪畔,去看看愛國詞人辛棄疾筆下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師:板書課題)

  師:根據課前查找的資料,誰來說一說古代的“詞”?(備注:詞是我國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是隋唐時期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又稱“曲子詞”或者“長短句”“詩余”等,盛行于宋代。特點是每首詞都有有詞牌。詞牌與內容沒有必然的聯系,所以有些在詞牌下另有標題或者小序,表明主題或寫作的緣由。在音韻上,詞和音樂緊密結合。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村居”中“居”字的含義(課件出示:《論語》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種講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祿,都是由人民納稅而來,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無論治家治國,心都要公正而無倦。只有立志為民,才能居之無倦;只有誠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讀,吟品詞韻

  1.自由朗讀,讀通讀順

  師:請同學首先自由讀詞,要求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師:詞一般分為上闕和下闕,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另外,古人寫詞,是把感情、內容和節奏結合在一起,推敲出來的。所以,讀詞還要講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聲,讀得舒緩。仄就是第三、四聲,讀得短促。請同桌之間兩個人分為上、下闕再練習讀讀。

  2.出示詞語:茅檐、相媚好、鋤豆、剝蓮蓬、亡賴、翁媼

  學生自由認讀、指名讀并齊讀

  3.師:古人頌詩時往往還會加上動作,比如搖頭、用手擊掌,腳還會打著節拍,我們再來讀一讀。(指名讀,評議)

  4.師:回憶一下,原來我們理解詩意時有幾種方法?(生:借助工具書、借助字典、根據生活體驗理解、借助書下注釋、可以問同學或老師等)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5.比較發現,初品詞意

  吳音:指吳地的地方話。作者寫這首詞時,是在江西上饒,此地在春秋時期屬于吳國。

  翁媼:老翁、老婦

  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師:誰醉了?(課件出示問題)

  師:詞中的“翁媼”是什么意思?他們是怎樣“相媚好”的?(同桌之間扮演翁媼逗趣)

  師:指名讀上闕,邊讀邊想象,有怎樣的一幅畫面映入腦海?

  6.指名讀下闕,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師:溪水人家繞,綠野鄉村,有對老夫婦正醉中逗趣,三個孩子都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臥”是怎樣的姿態?(觀察課件畫面)可不可以換成“躺”、“趴”?

  重點理解亡賴:同“無賴”,亡,這里指頑皮、淘氣。

  師:“無賴”是貶意詞的,為什么在這里作者卻用“最喜”呢?

  師:你們在家淘氣時,父母是怎樣說你的?

  生:叫我淘氣包,煩人精,說家快讓我給拆了。

  師:是啊,當父母喚你為“淘氣包”時,這看似批評的話語,實則是在喜愛啊!所以詩中運用反語,表達了最喜歡這個淘氣剝蓮蓬的孩子。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歡讀詞的下闕。

  三、品讀賞析,感悟意象

  1.師: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不知不覺讀了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見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課件溪水之聲,再讀此詩)

  2.如此美好的家園,如此“安居樂業”的生活,真的讓人留戀忘返。于是,辛棄疾一時興起,信筆寫下這首詞。讓我們隨著音樂,一齊朗讀吧。ㄕn件音樂)

  3.師:有了父母的相親相愛,兄弟的力所能及,才成就了小兒的“無賴”。如此其樂融融的景色讓人好生羨慕和向往.辛棄疾看到了此情此景,難道產生的僅僅是幸福是羨慕嗎?

 。ㄕn件出示詞: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4.師:《破陣子》是我們曾經在課外積累時背誦過的詞,我們首先一起來復習一下。(齊讀)指名回答:通過讀,你體會出這首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精忠報國、奮戰殺場、豪放不羈)

  5.師:是啊,就是這樣的一位精忠報國,誓死收復中原失地的愛國詞人,他的一顆報國之心是否在疆場上得以施展?充斥于滿心的怎么還有欲說還休的“愁”呢?

  課件出示:師配樂朗誦

  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6.師:結合同學們課前搜集的辛棄疾的生平資料,誰來說一說,詞人的“愁”指的是什么?

  (備注: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齊之歷城人(今濟南),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生于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統治地區。他從小就受到民族意識與愛國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復失地,報效祖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史。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棄疾68歲那年,當宋帝想請辛棄疾出山聲援,而當命令到達鉛山的時候,辛棄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棄疾懷抱著他那始終不能實現的政治抱負與世長辭了。)

  師:讀過了詩人的兩首詞之后,你體會到辛棄疾胸中的僅僅是對和平生活、安居樂業的向往嗎?(學生交流)是啊,期盼著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居安思危”的情懷充滿了詩人的胸膛。

  師:帶著對“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來背誦《清平樂·村居》。

  師:帶著對詞人愛國執著精神的敬佩,我們再背《清平樂·村居》。

  板書:

  清平樂·村居

 。纤危┬翖壖

  居家:家居樂業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報國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確地體會作者的

  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詞這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詞。

  1.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化中的瑰寶。對于古詩我們已經不陌生,今天我們到文化的長河中采擷另一顆璀璨的珍珠“詞”。有人說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副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宛動聽的歌。一段綿長不絕的情。

  2、出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引導學生觀察題目與以前學的古詩有什么不同。講解詞的有關知識。

  2、放音樂,體會破陣子所表現的氣魄。

  二、明詩題

  1、放音樂,學生區別與前一首的不同。

  2、出示“清平樂.村居”引導讀題,并談談看到“村居”二字會想到什么。

  3、引入新課:我們看看辛棄疾筆下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樣的。

  三、解詩意

  1、自由讀文。

  2、指名讀。

  3、男女生分上、下闕對讀。

  4、配樂讀。

  5、引導學生想象詞句所描寫的畫面,并進行朗讀指導。師:不知不覺中我們讀了這么都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狈路鹂吹搅耸裁矗壳嗲嗖莺颓嗖萦惺裁床煌,怎樣讀出這樣的感覺?把美好的感覺送到里面讀一讀。

  還有怎樣的畫面?在整個畫面中我們忘了重要的一處景物,它把整個畫面連為一體,那就是小溪。這是怎樣的一條小溪呢?放溪流聲,小溪在——流著,在——流著,在——流著…..

  在靜靜的溪流聲中讓我們在一起讀詞,感受村居生活的美好。

  四、入詩境

  1、抓詞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師:這里有如畫的風景,有勞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溫馨,讀著讀著就產生了感慨,我們給這幅畫送一個字,所有的景物都匯成了詩中的一個字(醉),我們都醉了,難怪辛棄疾會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聽到了什么呢“醉里吳音相媚好”,誰在說話呢,說些什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翁會對媼說些什么,媼又會對翁說些什么呢,這么大年齡了還親親熱熱的,難怪辛棄疾忍不住問了,白發誰家翁媼,這是誰家的老公公老婆婆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看著他們如此的恩愛,詩人感動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覺來讀這句話。

  2、研讀描寫三個孩子的話語。

  師:老公公、老婆婆可沒光顧著夸對方,他們還看到了三個兒子呢。說不定他們此時正在夸贊三個兒子呢。大兒子正在干什么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我們想象一下大兒子在怎樣鋤地,一邊鋤一邊在想什么?多么懂事的大兒子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有如此勤勞的大兒子,難怪夫婦倆會那么開心呢!

  除了一個勤勞的大兒子還有一個正在編雞籠的二兒子呀,書中怎么寫的,誰來讀讀,你看他編得(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他一邊編雞籠肯定一邊在想,我要多編幾個,拿到集市多賣幾個錢,讓父母高興。多么孝順的孩子,老兩口更高興了。他們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愛中,更是陶醉在孩子們的表現中。俗話說的好呀“皇帝重長子,百姓愛小兒!毙涸谀膬耗?一起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币郧耙娺^“無賴”這個詞嗎?是什么意思,在這里表示什么?小兒子是怎么剝蓮蓬呢?“臥”是怎樣的動作,還可以換成什么?送進去讀一讀,想怎么臥就怎么臥,想怎么剝,就怎么剝,真乃無賴也。我們送他一個詞語,送他一個成語。(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拘無束)一起讀出小兒的無賴。難怪會最喜呦,不但夫婦倆最喜,辛棄疾也是最喜呀,這最中可有醉呀。

  五、悟詩情。

  這是怎樣的一幅村居畫面呀,詩人此時已經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你們住在這么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里,怎么還會這么快樂呀?”是呀,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看著這溫馨、和諧的村居生活,詩人陶醉了。此時他醉在田園。陶醉的同時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我們來看辛棄疾的一些情況。學生理解詩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當他征戰沙場,他醉渴望的是什么?醉里挑燈看劍,當身在田園,醉里吳音相媚好,同是醉里,雖然所處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

  六、內化情。

  師:讓我們懷揣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進這首詞,走進辛棄疾的內心世界。聽著同學們用心的朗讀,老師仿佛感到和諧的村居生活就像文章中的小溪一樣在我們心中流淌,流淌、流淌…..永遠地流淌。

  七、延伸情

  村居的和諧與美好深深地印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想把它變成我們筆下的作品?我們可以根據詞的下闋描繪的景象,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畫筆畫下這美好的村居生活。

古詩詞教學研討課《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古詩詞三首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 誦讀體悟中觸摸詞的情韻——《清平樂 村居》教學思考(精選15篇)

    《清平樂村居》(蘇教版第九冊)是辛棄疾筆下不多見的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翁媼、孩童共同構成了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表達了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朗讀并背誦課文。2、在感知、體驗、表達的閱讀對話中,體會詞的意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窘虒W重點】在多層次閱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 清平樂 村居 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媼”“剝”兩個生字,理解“翁媼”“吳音”“相媚好”等詞語。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詞中描繪的情景,體會田園生活的美。3、了解宋詞的常識及辛棄疾的生平經歷。...

  •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教材簡解】《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

  • 清平樂 村居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生字,理解生詞;理解并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 《清平樂 村居》課堂實錄、點評(通用17篇)

    12月15日上午,邳州市教研室的魏星(甜甜的語文)給我們奉獻了一堂課,《清平樂 村居》,可以說這節課是與會的老師們所期待的。課前,甜甜的語文在鳳凰網上先發了帖子,“大家準備好磚頭來砸啊,準備上一節以‘分析’為主的課”。...

  • 語文《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6篇)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澹語清新、充滿詩情畫意的小令。全詞把一家老小村居生活的不同面貌和表現情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一種清新秀麗的自然美景和一種和諧溫馨愜意的農村幸福生活。...

  • 國標蘇教版《清平樂 村居》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授課: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第三小學陳飛整理:安徽省銅陵市金昌路小學張鴻儒 教學目標: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朗讀并背誦課文。2、在感知、體驗、表達的閱讀對話中,體會詞的意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

  • 26清平樂 村居(通用17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2、借助朗讀、想象、表演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 《清平樂·村居》教學實錄及評析(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自學生字,了解吳音,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插圖讀懂課文,描繪村居畫面。運用朗讀、想象感受詞的意境,體會安寧美好鄉村生活。3.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詞的興趣,弘揚傳統文化。...

  • 《清平樂村居》教案(精選13篇)

    一、初讀詞題,試想畫面: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首詞。(板書:詞)請看大屏幕上,乍一看,這首詞的題目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詩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生說)前面這個是它的(詞牌名)正音:樂讀yu,那你還知道其它詞牌名嗎?后面這個...

  • 《清平樂村居》教學設計(通用13篇)

    【目標預設】1、認識5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詞意,想象詞中描繪的情景。2、有感情讀詞,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背誦課文。3、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及受到美的熏陶。...

  • 《清平樂·村居》說課設計(精選15篇)

    一、教材分析與處理《清平樂村居》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 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它通過茅檐低小,坡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西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 《清平樂·村居》教案(通用13篇)

    教材簡介:《清平樂 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在江西上饒帶湖閑居時,寫的一首表現農村生活的詞作。全詞不用人在圖畫中的詠嘆來直接抒發主觀感受,而是置身局外,靜處閑看,移步換景,客觀摹狀,攝取了特具畫意詩情的人物活動鏡頭。...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毛片免费小视频 |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深夜视频 | 成年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看片网站 | 色偷偷9999WWW|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 久久人人九九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老师 |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日韩成人激情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 | 男人扒开女人腿做爽爽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 | 无码精品第1页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 羞羞答答xxdd在线网站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25p | 爆乳3把你榨干哦ova在线观看 |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 日韩有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本 | 女性女同性aⅴ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精品 | 午夜看片在线观看 | 日韩色网址 | 可以直接看的无码AV | 四虎WWW成人影院观看 | 嗯啊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免费无码永久 | 少妇一级淫片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 真人做爰片免费毛片中文 | 69xxxx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 日本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专区 | 福利视频一区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