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精選14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發布時間:2023-10-15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精選14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我明確

  1.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學會分析人物形象,體驗讀名著的樂趣;

  3.能有條理地復述故事;

  4.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熱愛古典文學的情感。激發探討、研究名著的熱情。

  學習重點: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習難點:品味文章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具準備、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五環漸進自主學習法。

  相關知識我了解

  材料一:

  三國演義簡介

  作者羅貫中。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云等等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非凡的敘事才能,全景式的戰爭描寫,特征化性格的藝術典型,淺近的文言,是《三國演義》的主要特色。

  材料二:

  小說的基本知識

  小說是文學的一大類別(四大類別:詩歌、散文、小說、喜劇)。它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環境、故事情節

  自主學習我能行

  一.基本知識

  1.我國的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選自___,作者___,文章圍繞一個___字,展開情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諸葛亮的___。

  3.文中主要是通過___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4.借箭的起因______,經過______,結果______。

  二:融入課文

  1.速度課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文中最重要的就是對話描寫,試著找到相關語句,揣摩讀的語氣及神情

  例: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3. 課文中的四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試著評一評人物,寫一寫評語。

  4.簡述草船借箭的經過。

  三.推想人物心理

  1.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周瑜心里會怎么想?

  2. “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當曹操聽到這話后,可能會對諸葛亮說:(                    )。   

  重點句子我深思

  1.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軍令狀?周瑜為什么高興?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點?)

  2.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妙在何處?)

  基本檢測我過關

  一、寫同結構詞

  1、動靜(一對反義詞): (  ) (  ) (  ) 

  2、吶喊(一對近義詞): (  ) (  ) (  ) 

  二. 課文中出現了很多帶“然”的詞,請用帶“然”的詞填入下面各句中。

  1、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   )誤了大事。”

  2、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   )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

  3、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   )不提借船的事。

  4、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   )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

  三:句式改寫

  1.諸葛亮憑借自己的神機妙算,很輕易地借到了十萬支箭(縮句)

  2.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改成陳述句)

  3.諸葛亮把十萬支箭三天‘造’成了。(改為被動句)

  課余時間我閱讀

  學習本篇課文以后,我將在課后繼續閱讀《三國演義》,感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大氣,走近各色鮮明的人物,感受中華古典文學的魅力,增添自己的文學修養。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從《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汲取膽量和智慧,挑戰自我。

  【教學重難點】 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具準備】 幻燈。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復習

  1、齊讀課題。

  2、提問:

  ⑴ 主要人物是誰?跟諸葛亮有關系的幾個人物是誰?

  ⑵ 這篇文章講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天氣怎樣?回來時如何?

  ⑶ 借箭時,船怎樣受箭?

  ⑷ 課文中用了一個成語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書:神機妙算)

  二、新授

  1、老師就這些內容(幻燈中提示的課文借箭的因素)讓同學們會去思考。為什么諸葛亮能夠神機妙算?你怎樣看諸葛亮這個人,老師讓同學們感悟諸葛亮其人,準備了嗎?

  2、提出要求:

  同學們,可以談上幾句,也可以談上一段,還可以談上一篇,聽到別的同學的發言也可以隨時補充,發表自己個人見解。

  3、瀏覽課文,整理思路、內容,準備匯報:

  4、學生匯報,教師適當予以引導,補充,點撥并板書,隨即進行朗讀訓練:

  ⑴ 諸葛亮和魯肅笑著說的話。

  ⑵ 周瑜與諸葛亮,魯肅與諸葛亮之間的對話。

  ⑶ 教師引導學生從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籌劃四方面去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

  5、學完課文,你還有哪些發現和見解?

  6、小結:

  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談笑風生中,輕松獲得十萬支箭。又不至于和周瑜發生正面沖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能力+自信=成功

  善之人

  巧籌劃

  【課后作業】

  1、必作:自述課文或編課本劇

  2、選作:寫一寫《小議妒忌》。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3

  【學習課標析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冊第五組中的一篇課文。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情節改寫而成。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后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后諸葛亮如期如數交付周瑜,周瑜自嘆不如。本文濃墨重彩的人物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與周瑜的智斗中,諸葛亮冷靜從容,顯現了大家風范。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我運用課改理念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識記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把握課標議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探究為主線的原則,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1、合作學習法:

  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于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

  2、扶放教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通過“扶”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學法,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在“放”中了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在“學會”的同時又“會學”。

  3、體驗學習法:

  學習不僅要用腦子想,還要用眼睛看,耳朵聽,用嘴說話,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

  【培養能力談學法】

  1、學會自主求知:

  只有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才能保證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性,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很多,在重點內容的理解上,更注重自主探究,自主參與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學會交流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中,讓學生充分的發表見解,既有興趣,也提高能力。在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體現課標說程序】

  本課共安排六個環節。

  一、課前準備

  1、讓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關于《三國演義》的書,欣賞一些電影、電視,初步感知三國故事。

  2、師生共同搜集一些三國時期的資料,充實學生的知識,為學文打下基礎。

  二、交流資料,疏通障礙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和讀書,看電影、電視后的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說,調動起他們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2、老師適機補充,并在黑板上板畫三國魏、蜀、吳對峙的草圖,讓學生感性了解三國演義的一些情況,掃除一些障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比較長,但還是要留相當的時間給學生充分的讀,形式可以是多樣,自讀、齊讀、小組間互讀、評讀等。

  2、理清脈絡,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清晰的故事梗概,也為復述課外埋下鋪墊。

  四、合作探究,挖掘內涵

  課文的層次理清后,就要著重引導學生探究課文深一層的內涵了,這個環節,我擬用小組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共同探討完成,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在本文中提綱挈領的問題。

  1、周瑜為什么讓諸葛亮造十萬支箭?

  2、諸葛亮為什么會輕松的答應周瑜的要求,并自愿下軍令狀?

  3、諸葛亮是怎樣借箭成功的?

  4、從課文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充分地讀,充分地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不拘一格地進行觀點闡述、補充、辯解、甚至是辯論,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要全力當好學生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適時的點撥,適機的補充,鼓勵學生人人參與,平等對話,尤其是對第三、四題更要挖掘好課文中藏而不露的內容。

  五、復述課文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復述課文則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小結,更是一個拓展。在復述課文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補充自己個性化的觀點與評論。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復述,如講個故事和同學合作來演一演這個故事等。

  六、課后延伸

  學習課文后,學生對古典文學可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后自己閱讀一些名著,在晨會課或班會課時開設一個故事會或讀書會,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激勵他們的閱讀行為。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諸葛亮:欣然接受

  下軍令狀

  做好準備神機妙算

  霧里借箭

  如數交付

  周瑜:“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忌妒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4

  教學要求:

  1、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2、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狹窄。

  3、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介紹背景。

  1、揭題。

  2、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的事。(幻燈演示“三國演義羅貫中”)

  3、誰明白這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

  出示幻燈:

  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孫權、劉備聯合對付曹操的時候。

  二、檢查預習。

  1、通過昨日的預習,你明白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書: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你明白他們分別是哪國的`?什么身份?教學:都督(dū)

  三、初讀課文。

  1、草船借箭到底講的是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試著用幾句話簡單說說。

  2、通過閱讀這個故事,文中的諸葛亮和周瑜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別用上書中的一個詞來評價嗎?)

  板書:妒忌神機妙算(理解這兩個詞)

  四、細讀課文。

  (一)過渡:

  草船借箭這件事從開始到結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現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和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只要我們認真讀課文,想象當時的情境,就能處處體會到他倆各自不同的個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講讀第一段。

  1、我們先來看故事的開頭,周瑜和諸葛亮商議與曹軍水上作戰用什么兵器最好?(板書:議)

  2、在這場討論中,周瑜有意要為難諸葛亮,默讀ξ1-2,找找看,從哪些地方能夠看出?

  3、諸葛亮明白周瑜的心思嗎?你怎樣明白?教學:懲chéng罰fá

  4、小結:故事一開始,在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就展開了一場智斗,一個設下陷阱,步步緊逼;一個胸有成竹,從容應對,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想象兩人對話時的神態。(男女生分主角讀)

  (一)講讀第二段

  1、為了到達進一步陷害諸葛亮的目的,周瑜還做了些什么?

  周瑜說的話充分暴露了他的險惡用心,要置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指名朗讀)

  2、那么,諸葛亮是怎樣做的呢?從中能夠看出他的神機妙算嗎?(板書:備)

  3、魯肅是周瑜的部下,諸葛亮為什么找他幫忙?(板書:忠厚守信)魯肅確實忠厚守信,從哪兒看出?哪個詞最能說明?

  (二)講讀第三段。

  1、魯肅照諸葛亮說的,引讀——

  諸葛亮為什么“直到第三天才行動?”為什么“四更”時候行動?為什么“秘密”地請來魯肅?為什么要請魯肅一起去取箭?(結合看插圖)(板書:取)

  2、整個取箭這一段集中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找找看,還有哪些地方能說明?四人討論交流。

  3、諸的神機妙算表此刻他知人心,通天文、識地理。

  這些條件少一條行嗎?為什么?

  4、出示諸葛亮的話(出示幻燈)

  “凡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理,不曉軍情,不明陳圖,乃庸才也”。

  5、齊讀取箭經過,想象當時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態,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三)講讀第四段。

  1、引讀“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板書:搬)

  2、真的是準備來搬箭的嗎?

  結果呢?

  3、你認為周瑜什么地方比不上諸葛亮呢?

  4、總結:我們這天讀課文,明白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邊讀邊想象。通過體會人物的神態、心思來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閱讀寫人物的文章,真正理解人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讀書的主要目的,這樣的做法,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將繼續練習。

  (四)質疑,體會課題“借”的好處。

  1、課文基本上寫完了,還有什么問題嗎?

  2、一個“借”字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才華。

  (五)引導課外閱讀。

  1、假使周瑜真的認為比不上諸葛亮,會怎樣呢?真的這樣做了嗎?《三國演義》中還有很有精彩的故事,回家看。

  2、同學們回去再讀讀課文,讀讀有關諸葛亮的小故事,準備下節課改寫《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5

  一、《草船借箭》的破題開篇

  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課文,大家一起說,學哪一課?

  生:《草船借箭》(教師板書課題)。  

  師:誰知道這個“箭”是什么樣子?

  生:前邊是一個三角形的鐵頭,中間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師:大家再看這個“劍”,(板書“劍”字)和“箭”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這種劍后面是一個把兒,前邊有劍刃子是一種短兵器。  

  師:這位同學的發言中有一個詞非常重要,誰注意到了?

  生:他說的“短兵器”很重要。  

  師:對不對?(生齊:對)是的,戰場上短兵相接時,用的是這個“劍”,有手把,雙面刃;這個“箭”是遠戰時用的,所以文中周瑜問諸葛亮“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齊)知道了。  

  師:我再提一個問題,誰知道“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生: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的時候。  

  師:三國,都有哪三個國?

  生:有東吳、西蜀,還有一個魏國。

  師:你知道東吳由誰統治嗎?

  生:孫權。

  師:西蜀呢?

  生:劉備。  

  師:那么魏國呢?

  生:魏國,原來是曹操保著漢獻帝,后來曹丕篡位,他當了魏國的皇帝。  

  師:那是以后的事了。在我們今天講的這個故事里,曹家還沒有人當皇帝,但是魏國的大權實際上在曹操的手里。對不對?

  生:對。  

  師:大家結合預習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講了哪幾個人物?

  生:講了周瑜、諸葛亮,還有魯肅和曹操。(教師板書這四個人名)  

  師:剛才在講三國的情況時,曹操提到了。現在我要問,諸葛亮是誰,哪個國家的,干什么的?

  生:諸葛亮是西蜀劉備的軍師。  

  師:也是丞相,對不對?好像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周瑜呢?哪國的?干什么的?

  生:他是東吳的都督。  

  師:什么是都督?

  生:就是統帥三軍的元帥。  

  師:對,相當于現代的總司令或國防部長什么的。魯肅呢?

  生:魯肅是東吳的一個將領。  

  師:對,東吳的一個大臣。我再問一個問題,在這些人之間發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說,什么事情把這些人聯系起來的?一個一個說,諸葛亮和周瑜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生:周瑜很妒忌諸葛亮,想用十萬支箭來為難他,可是諸葛亮答應了。  

  師:這句話說通沒有?“想用十萬支箭為難他”,通嗎?

  生:我認為他沒有說清楚。應該是,周瑜想陷害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萬支箭來為難他,可是諸葛亮說,他只用三天。  

  師:簡單地說就是周瑜讓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了。可以不可以?

  生:我認為您說的有點不對了,光說造箭.不說期限,那什么時候造出來都可以。應該說在短時間內造好十萬支箭。

  師:他的發言是要強調“短時間”內。具體的問題,我們研究課文時還要議論,現在只說什么事情把他們聯系起來──他讓他造箭,他答應了,簡單地說,聯系起來沒有。

  生:聯系起來了。師:諸葛亮和魯肅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生:諸葛亮向魯肅借船,幫助諸葛亮造箭。  

  師:很簡單,還能再簡單嗎?

  生:魯肅借給諸葛亮船,幫助諸葛亮造箭。  

  師:還能再簡單嗎?

  生:魯肅幫助諸葛亮。

  師:魯肅幫助諸葛亮,魯肅主動幫助?

  生:我認為就是借船造箭。  

  師:還是不正確。諸葛亮請魯肅幫忙,魯肅答應了。可以嗎?(生答:可以)最后看諸葛亮和曹操是怎么聯系起來的?

  生:最簡單的方法回答是:曹操借給了諸葛亮十萬支箭。  

  師:諸葛亮沒去,曹操就借給他了?

  生: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借給了諸葛亮十萬支箭。  

  師:再說得明確一點。

  生:諸葛亮用計借來曹操的十萬支箭。  

  師:很好。那誰能把這幾個人的聯系,用一段話連起來說一下。

  生:周瑜請諸葛亮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魯肅借給諸葛亮船,幫助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用計謀向曹操借來了十萬支箭。

  師:說得不錯。剛才他說的這一段話,實際上就是課文的什么?

  生:(齊)主要內容。  

  師:如果我現在請大家給課文分段,能分不能分?(學生沉默)

  師: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生:這件事情的起因,我認為是周瑜妒忌諸葛亮,讓諸葛亮在短期內造箭。

  師:可以嗎?(生:可以)事情的結果,剛才沒說,是什么?

  生:諸葛亮得到了箭。  

  師:那么剩下的這部分內容是故事的什么?  

  生:(齊)經過。  

  師:可以分幾段。

  生:(齊)三段。  

  師:如果我想把“經過”再分成兩部分,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好。諸葛亮請魯肅幫忙,魯肅答應了。這是什么?我要求不說剛才那句話了一他請他幫忙,他答應了,不這樣說了,怎么說?

  生:這一部分是做借箭的準備工作。  

  師:好。這才是(指去向曹操借箭的有關板書)──

  生:正式的借箭過程。  

  師:我提最后一個問題,在這幾段中哪一段是最主要的內容?

  生:經過是主要內容。

  師:在經過里面“準備”和“借箭”誰是更主要的內容?

  生:經過中“借箭”是最主要內容。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在這個故事發生的前后,三國起了變化了。三國,是三足鼎立,好像大鼎的三條腿。現在,孫、劉已經聯合起來了,共國抗御曹操。要記住這一點,對理解課文很重要:“孫、劉聯合,共同抗曹”。

  〖評析〗  

  這一課例的內容比較豐富,從多方面展示了教師在開始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時所做的工作。本教例主要采用的是“師生談話法”。在談話中為即將開始的課程,做了多方面的準備。

  1、向學生滲透了學習課文時所必要的有關知識:

  如“箭”與“劍”的形狀、區別及各自的用途。講這一點是為了配合課文中周瑜的一句問話,“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教師在這里預先點破,學文時學生就會不問自通。同時,教師在談話中很自然地向學生展現了這一故事的時代背景、三國的構成、統治者、課文中人物的所屬和職務。而所有這些都是在談話中教師引導學生講出的,有效地運用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個別內容學生不了解,教師也不避諱地直接講出,也是一種及時的、必要的補充。特別是“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這樣的形勢介紹,對學生理解故事的發生、發展和人物的所言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2、這一教例,教師還引導學生從認識故事中人物的相互聯系入手,引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故事的脈絡;由此又推演出文章的段落結構、段內層次和文章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在逐段學文前,對全文胸中有數,有利于對文章內容全面、系統的理解。這不但顯示了教學設計的巧妙,也表現了教師教學思路相當清晰。

  3、在學生發言中,教師時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他們說話要簡練,要學會概括,要有邏輯性。表現了教師不放松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時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其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

  二、《草船借箭》的課堂終結  

  《草船借箭》課文講完了,黑板上出現這樣一幅。  

  教師又請同學們綜合課文內容,結合板書,總結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要求高度概括為三點。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過一番思考,概括出“知友”、“知敵”、“知天”三點。教師又要求把這三點再歸納為兩點。學生很快就說出了“知人”、“知天”。但教師仍然追問:還能把這兩點再概括為一條道理嗎?學生根據課文所提供的事實,結合板書中提煉出來的內容,看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全在于他對事物發展變化的預測和估計,完全同后來的事實相一致。(他識破了周瑜設計陷害自已,但為了顧全大局,并不說穿,而是將計就計;他知道魯肅性格忠厚,又極力主張孫劉聯合共抗曹兵,就完全信賴,請他幫忙,求他保密,魯肅果然幫了忙,保了密;他了解曹操用兵謹慎,心性多疑,就敢于率領草船,輕兵逼寨,曹操果然只放箭,不出兵;他預測三天后必有大霧,三天后果然大霧彌漫,成了他用兵的屏障)由此,學生歸結出這條道理是:要想把事情辦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這是這個教學環節的第一階段。

  接著教師又假設了一種具體情境,設問:如果那天駐守曹軍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個性情莽撞的人,結果會怎樣?要求學生用剛才得出的那條道理去分析。討論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這是這個教學環節的第二階段。

  〖評析〗  

  用這樣的討論來終結這篇課文的閱讀,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1、憑借教材內容,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概括能力,并在這種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想會說。

  2、這個教學環節的第一階段,是引導學生由具體的歷史事件歸納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第二階段是借助假設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普遍原理分析具體事例(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推理)。這兩個思維訓練過程,正好是一次完整的認識活動的循環──“這是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的認識總是這樣循環往復地進行的。”(毛澤東《矛盾論》)這樣的教學,教給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

  3、在第一階段中學生歸納出的“要想把事情辦成,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的這條道理,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同志講的“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實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發掘了教材內在的教育因素,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這種啟蒙教育完全沒有出現硬性的、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課文所提供的具體憑借上的思考和體會。沒有外加,沒有注入,沒有“拔高”;不是貼標簽,也不是喊口號。

  4、這樣的課堂終結,沒有把討論的內容和學生的思維囿于一篇教材之內,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擴大了課堂教學效果。這樣來終結一篇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對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在“借箭”這一事件中所表現的足智多謀,在更高的層次上形成了整體認識。這個整體認識,與講課開始時對課文內容、結構的整體認識,其份量和高度都是不相同的。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6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名著,了解大勢

  1、教師介紹名著《三國演義》的故事梗概。

  2、師生合作介紹“草船借箭”前的三國形勢,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

  二、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問題:

  誰草船借箭?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樣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沒有?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么?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借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給文章分段:

  一(1~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說主要內容。

  四、自讀第2至第5自然段,指導感情朗讀

  1、找出這幾段的特點。(以對話形式出現,且無提示語。)

  2、根據人物對話內容,揣摩人物思想狀況、性格特點,自加提示語。

  3、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讀出語氣,探究人物特點。

  (通過感情朗讀,感受人物形象。)

  五、讀第6~9自然段,了解借箭經過

  1、先說經過:

  出示示意圖(圖略),自己讀書,自己畫圖,說明理由(也就是因果關系。)

  2、分析保證借箭成功的因素:

  ⑴ 霧的作用。(冬季,霧在四更最濃。)

  ⑵ 船的作用。(草人──霧中似人;相連──空隙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⑶ 曹操多疑之心。(不僅不輕易出動,令弓弩手射箭,不調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⑷ 士兵作用。(擂露吶喊,虛造聲勢,引敵射箭。)

  ⑸ 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風,使船回去時“順風順水”。這時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軍發覺時,船已飛一樣駛出二十多里。)

  總結: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諸葛亮都考慮到了,基于這些周全的考慮,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這就叫──“神機妙算”。而周瑜都沒想到,當他知道這一切時,一定是──“自嘆不如”。

  第二課時

  一、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關鍵的詞語

  通過上節課的研究學習,你認為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理解神機妙算

  1、要求學生劃出能表現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2、討論交流:

  知天文: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⑴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怎樣的心情?(吃驚)

  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

  (暗自高興,因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⑵ 你從哪里看出這場大霧是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秘密把魯肅請到船里。”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體會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⑶ 老師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羅嗦,前幾天不是沒有動靜嗎?沒動靜有什么好寫,完全可以改成這樣: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的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即清楚有簡練。行嗎?好嗎?為什么?

  (組織討論,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神機妙算。)

  ⑷ 怪不得周瑜長嘆道:“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比不過他。”

  懂地理:

  ⑴ 劃出諸葛亮的借箭的路線,說說理由。

  出示: 

  “天還沒有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出示: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頭,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⑵ 討論:諸葛亮為什么要先船頭朝西,船尾朝東,再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讀句子,體會諸葛亮的考慮周密,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識人心:

  ⑴ 識曹操:

  出示: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靠近。”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他在笑誰?這是一種怎樣的笑?

  (笑自己的神機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這是自信的笑,勝利的笑;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寬厚的笑。)

  ⑵ 識魯肅:

  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殺機,魯肅又是周瑜的心腹,為何還要請魯肅幫忙?他不怕魯肅向周瑜告密嗎?請同學們仔細的討論一下。

  三、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特征

  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課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對白,師生對話,體會從他們的對話中你還可以看出諸葛亮和周瑜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重點:

  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

  (什么是“軍令狀”?諸葛亮為什么要立軍令狀?在軍隊下的狀書,不能做到就要受到軍法處置。一是諸葛亮是為了顧全大局,二是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霧,可利用這一機會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周瑜為什么高興?妒忌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殺機,下了軍令狀完不成那就要受到軍法制裁。)

  四、總結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度。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嘆服。

  出示: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7

  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重難點:

  1、感悟人物形象,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二、說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能力。再加上課后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力。)

  三、說學法:

  以品讀感悟為主,采用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說一說,寫一寫、演一演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及聽說讀寫等基本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課文,感悟“神妙”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

  (學生讀文討論,教師巡視,點撥引導)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知天文

  1、課件出示:“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1)創設語境,感悟朗讀

  (2)聯系上下文,體會知天時

  小結:看來諸葛亮胸有成竹,對天氣情況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聲嘆息:(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剛才咱們用了前后聯系的方法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前面那句話是反映諸葛亮的預測,后面那句話是反映事實的,這樣一聯系,就能體現他的神機妙算。你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找一找,還有哪些話前后聯在一起能夠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二)曉地理

  諸葛亮算好了大霧天,那么他又是怎樣找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三)識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那就是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準不準呢?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他還了解哪些人呢?

  三、人物對比,升華感受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提示后討論交流)

  四、拓展延伸,擴展文本

  1、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認為諸葛亮挺有才干?請你選用一些四字詞語來形容諸葛亮。

  2、設想一下當諸葛亮歸來時與周瑜相見,周瑜會怎么說?諸葛亮又會怎么說呢?

  五、總結拓展

  通過學習,我們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那么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識人心,足智多謀,他的本事從何而來,想知道嗎?請大家閱讀《三國演義》的相關章節。

  五、說板書:

  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識人心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8

  一,教學內容說明: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情節曲折,故事性強.學習本課要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

  二,教學設計意圖:

  學生比較喜歡三國的故事和人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取講學結合,以學為主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 課內外聯系,指導排演課本劇,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懂得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四,學法引導:

  教師教法:談話法,演示法,導讀法

  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難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有肚量.

  六,課時安排:二課時

  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實物.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激趣導入:

  1. 播放 背景音樂《三國演義》主題曲.

  誰能起來告訴大家幾個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 同學們!《三國演義》是我國優秀的古典長篇小說之一,為我們展現了東漢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宏大場面,除了剛才同學說的幾個人物之外,《三國演義》還描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和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粗中有細的張飛,英勇善戰的呂布,義薄云天的關羽等等,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一個和諸葛亮有關的故事——草船借箭.(板書)

  2.課件出示故事背景及三國時的地形圖.

  二, 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 指名分節試讀課文,相機正詞正句,引導理解詞語:

  妒忌 都督 擂鼓 吶喊 丞相 虛實,遲延 四更 弓弩手 神機妙算

  2, 交流討論(人物和事件):

  (1) 課文中介紹了哪幾個主要人物

  (2) 他們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聯系 (什么事情把他們聯系起來的 )

  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板書.

  周瑜和諸葛亮 理解"妒忌",說說"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聯系.

  周瑜和魯肅 派魯肅探聽,回來報告.

  魯肅和諸葛亮 請魯肅幫忙, 并要求不要告訴周瑜,魯肅答應,果然照辦.

  諸葛亮和曹操 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10萬支箭.

  3,簡要說說課文內容,梳理順序:

  借箭原因——借箭的準備——借箭的經過——借箭的結果

  三, 精讀"借箭原因",體會人物內心.

  1, 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樣把造箭的任務交給諸葛亮,諸葛亮又是怎樣接下任務的 同桌分角色讀,分別說說兩人的話里包含的意思.

  引導:他們的對話很有意思.你認真研究一下他們的對話,能否體會到對話里包含著的意思,能否體會到人物說話時的內心想法.

  2, 分角色逐句朗讀,說說每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說.

  "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 "————明知故問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借公事要挾 表面客氣,暗藏殺機

  "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步步緊逼

  "用箭最好"

  "都督委托,當然照辦" ————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 我愿意立下軍令狀"

  四,自學"借箭準備",理解"準備充分".

  問題:諸葛亮為借箭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他是怎樣借到箭,其結果怎樣 下節課學習.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題激趣,直奔重點.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讓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出示題目)那么借箭的結果怎樣呢 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55頁,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哪個詞語點明了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板書:神機妙算〕

  2,教師指導朗讀最后一句,力爭把周瑜的心情表現出來!

  (1)生自讀體會.

  (2)同桌相互讀相互評.(可加一個嘆詞在其中"嗨")

  (3)教師指導并范讀.(指導學生讀出周瑜的既嘆息無奈,還憤憤不平的語氣.)

  (4)再次讓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讀.

  二,精讀"霧中借箭",領悟"神機妙算".

  引入:諸葛亮究竟是怎樣借到箭的呢 (板書:借〕請同學們觀看動畫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 妙在何處

  課件展示研究的問題,領悟研究策略.

  (一)學生自主研究(提示方法,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

  (二)交流匯報,引導品讀,感悟.

  1,知天文

  問:"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課件出示)

  ⑴"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

  生: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

  生: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么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

  "假如你是魯肅,怎么讀這個句子 "(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

  生: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么讀這個句子 "(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⑵"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 不能!為什么 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 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找到聯系的句子.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啰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 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課件出示)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 為什么 "(組織學生討論.)

  "這樣寫突出了諸葛亮早就預測到第三天一定會有大霧,而這一切,周瑜不知,魯肅不知,更加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當魯肅回到東吳后向周瑜匯報借箭的經過時,周瑜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大家還能從課文中找出說明諸葛亮提前三天知道江上有霧的句子嗎 (聯系上文)同學們啊,他那個時代有沒有天氣預報啊 (沒有)對,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是上知天文!(板書:知天文)

  小結研讀的策略: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這種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算"到了什么

  2,曉地理

  問:誰來匯報,你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來

  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如何能從這句話里體會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 "

  "老師帶來了一只小船,這是船頭,這是船尾,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諸葛亮的草船前進的路線 要邊演示邊進行語言解說."

  "大家注意到了沒有諸葛亮還有一個讓船調頭的命令.它與哪一句聯系起來,更具說服力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課件出示地形圖)(理解船一字排開,然后調轉船頭)(兩邊受箭,便于撤離,順風順水)

  厲害呀!一個簡單的調頭就可以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神機妙算呀!(板書:曉地理)除了知天文,曉地理這兩個方面你還能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來.

  3,識人心

  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同學們,全文都是"諸葛亮說",為什么這個地方是"笑著說" 諸葛亮為什么笑

  他在笑誰

  ⑴(笑曹操)笑曹操什么 (多疑,中計)從課文中哪兒可以看出來 聯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

  ⑵(笑魯肅)笑魯肅什么 (膽小,吃驚,害怕)從哪兒看出來的 聯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

  ⑶(笑周瑜)笑周瑜什么 (陰謀失敗)聯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我們從這兒看出來諸葛亮能準確的推測出曹操,周瑜,魯肅的所想所為,這說明諸葛亮不僅知天文,曉地理而且還識人心.(板書:識人心)

  大家再來看一次這句話,我們應該讀出諸葛亮的什么來 (自信,如果有學生說不出——此時此刻,諸葛亮對自己借箭成功有沒有信心 引導:有)找個同學讀一讀.

  三,總結全文,完成板書,揭示課題

  四,合作交流,文中悟理

  1,心胸狹窄,嫉妒心強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病在周瑜身上已相當嚴重,如果再不治療,后果不堪設想.如果你是一位"心理醫生",將如何對周瑜進行心理疏導呢 (積極討論,抽生發言.)

  2,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 ),( )

  師總結:我們在語文課上不僅要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做人!

  五,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1, 出示后人借這件事贊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課件出示)

  一夜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2,經過這次失敗,周瑜對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嗎 請大家課后閱讀《三國演義》第51到56回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3,搜集有關《三國演義》的成語,詩句,歇后語等.

  4,排演課本劇《草船借箭》.

  六,板書設計:

  借

  準備充分

  11, 草船借箭 知天氣 (霧) 神機妙算 (勇于創新)

  曉地理 (順水勢)

  識人心

  安排周密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4個生字,會寫“商議、探聽、推卻”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解決生字詞障礙。

  妒忌(jì):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周瑜: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抓住課文中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并能按事情的發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清事件發展的因果。

  教學準備:

  大字課文(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介紹名著,了解大勢。

  1、觀看赤壁之戰影像資料,了解相關人物形象。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主的課文。

  2、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二、初讀課文,審題激趣。

  1、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諸(zhū)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才干:辦事的能力。

  軍令狀:接軍令后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愿依軍法處罪。

  懲(chěng)罰(fá):嚴厲地處罰。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罪(zuì):作惡和犯法的行為。甘受:心甘情愿地接受。

  幔子:帳幕。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處。翎(líng)毛:鳥翅上、尾巴上的長羽毛。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誰借箭?為什么要借箭?怎么樣借箭?用什么借?最后借到箭了嗎?

  2、師:我們把草船借箭事情發展的過程分為原因、準備、過程、結果,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設套三天趕造十萬支箭

  草船借箭的準備:二十條快船草人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3、師:據此提綱給本文分段:

  一)(1、2自然段)

  二)(3—5自然段)

  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四、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本文是寫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來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0

  創造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按事情發順序寫的記敘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點詞句、前后聯系讀懂課文的能力,體會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創造出發點:

  草船借箭的經過。

  創造訓練點:

  認識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膽識,有計劃的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創造訓練策略:

  引導法、自學法,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

  教具準備:

  《草船借箭》錄像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內容:二、三、四段。

  重難點:草船借箭的經過,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過程:

  教學環節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造教育滲透點

  復習前文導入新課

  1、周瑜怎樣為難諸葛亮?

  2、諸葛亮又是怎樣做的?回答:

  1、三天造十萬支箭。

  2、立下軍令狀。

  復習導入,保持思維的性。

  講“借箭準備”緊扣妒忌與才干

  1、周瑜為什么這樣做?

  2、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3、哪些詞句可以看諸葛亮挺有才干?(自有妙用)

  1、自由讀課文思考,找出周瑜為難諸葛亮的詞句,在書上做記號。(故意延遲,不給齊練)

  2、體會心情,自讀自練。

  3、讀諸葛亮說的話,體會心情。

  通過讀講引導學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實質原因,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三、學習“借箭經過”突出“神機妙算”20`

  1、指名讀機關句子,諸葛亮是怎樣做靠近水寨。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2、魯肅怎樣說的?說明什么?諸葛亮又是怎樣說的。

  3、曹操怎樣說,怎樣做的。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兩者相比較說明了什么?

  4、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樣做的。

  5、小結

  1、自由讀課文,用“—”劃出諸葛亮做的、說的。用“~”劃出曹操做的、說的。

  2、看錄像(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3、看幻燈片,比較“一定不敢”與“不一定敢”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錄像,體會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心情,模仿神態分角色朗讀。

  5、體會“謝謝”的含義齊讀這一句話。

  6、體會理解“自有妙用”體會周的心情,朗讀長嘆一聲說……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提高自學能力。錄像、幻燈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四、講“借箭結果”突出周瑜的“長嘆”5`

  1、指名讀課文,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樣說的?說明了什么?

  2、小結

  五、總結全文

  分清前因后果5`師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實質原因表面結果實質結果,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1

  一、教材簡析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孫權、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贊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從本課內容來看,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周瑜險惡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對借箭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重點。  

  二、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本課的七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  諸葛亮  妒忌  都督  懲罰  擂鼓  吶喊  丞相  神機妙算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二)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標  

  1、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從古典故事中,體會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學生從文中迅速提取相關信息的能力。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課前收集諸葛亮、曹操、魯肅等有關人物的資料。  

  六、課時安排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①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②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課題,當“草船借箭”這四個字映入你眼簾的時候,你的腦海里閃現出什么問題?(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用草船怎樣借箭?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學們根據課題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文章,邊讀邊想,并勾畫出生字。  

  (設計說明:帶著問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思路,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①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這篇課文有7個生字,請看屏幕(幻燈出示)  

  諸(zhū) 妒(dù) 督(dū) 寨(zhài) 擂(lèi) 吶(nà) 丞(chéng)  

  請同學們用筆畫出這幾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自由讀出這幾個生字,看一看它們在字音和字形上,你認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點撥】“諸”,“寨”“丞”的讀音,它們的聲母是翹舌音,“丞”字是后鼻韻母。注意“丞”字的筆順;“寨”字的結構,它是由上中下三個部件組成的,在書寫時,要把這三個部件寫得緊湊些才好看。還有“吶”的讀音,聲母是“n”。還有“督”字要注意下部分是“目”字,不是“日”字。下面就請你認為難寫的字寫一寫。  

  ②整體感知:  

  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嘆服  

  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①學習第一段。  

  【師生活動】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點撥】周瑜明知故問;假惺惺說;狡黠地說;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  

  ②思考: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他為什么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點撥】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為重,為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設計說明:開放的課堂,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的興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探究,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提高了讀的質量。)  

  (四)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是怎么發展的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 二 課 時  

  (一)溫故而知新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文章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并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讀議、探究、感悟第二段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①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的什么(板書:神機妙算)使周瑜自嘆不如的。  

  ②問題:“神機妙算”什么意思?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在哪些方面?(課件出示)  

  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請同學們運用“讀、畫、思、議、悟”的五字學習法,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研讀課文,讀后交流。 

  【學生活動】質疑問難,教師巡視釋疑解惑幫助學生疏通文意。  

  【點撥】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從第一自然段中,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已經知道了周瑜的險惡用心,但他不動聲色,并想出只要“三天”就可交箭,而且還遂了周瑜的心愿立下軍令狀。  

  因為他算準了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為人忠實、守信,正因為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三天后有大霧,他已成竹在胸了。  

  我從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知道周瑜進一步陷害諸葛亮,也知道了前面周瑜說的“軍中缺箭”是假話,從這一段更能知道周瑜的險惡用心。  

  ③問題:周瑜步步緊逼,想置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但周瑜算到了諸葛亮的主意了嗎?從哪些地方可看出來?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點撥】周瑜沒有算到諸葛亮的主意,從周瑜與魯肅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  

  小結:諸葛亮的確很了不起,不僅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而且也算到了魯肅忠厚老實,講義氣。  

  2、讀議、探究、感悟第三段  

  ①問題:那么在草船借箭過程中他又神機妙算到了什么?  

  【學生活動】請大家用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吧,讀后交流。  

  出示投影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②問題:諸葛亮為什么要這樣安排?通過諸葛亮笑著說的話,想一想他當時已充分估計到哪幾種情況?  

  【學生活動】聽錄音,感悟文中描述情境,探究交流。  

  (設計說明:以開放性的活動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強調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點撥】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  

  ③問題:聽到擂鼓吶喊聲,曹操究竟敢不敢派兵。諸葛亮借到了嗎?  

  請同學們隨著鏡頭去感受一下,當年草船借箭的情景。(播放“草船借箭”畫面)  

  【學生活動】剛才同學們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形,再回頭看課文8—9自然段,自由讀課文,想:你們又學懂了什么?發現了什么?讀后分組討論,諸葛亮為什么算得這樣準?  

  【點撥】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真是神機妙算。  

  ④問題:什么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投影顯示:“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點撥】諸葛亮也早已算準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設計說明: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思維發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懂得“學必有疑,疑須有問,問才能知”的道理。)  

  小結:諸葛亮學知淵博,熟知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天四更有大霧,算到了回來時順風順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個性,所以算到了周瑜忌賢妒能,算到了魯肅忠厚、講義氣,算到了曹操生性多疑,不敢出兵,只會射箭,所以說他神機妙算。  

  ⑤請同學們自己組織語言,要求用四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謀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識淵博 神機妙算)  

  3、讀議、探究、感悟第四段  

  ①問題:事情的結果怎樣?  

  【師生活動】齊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②出示投影: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問題:文末一句與開頭一句是什么關系?  

  【師生活動】討論交流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①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利用有霧的天氣,其借箭的妙計才能實施。②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大霧滿天,曹操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慮周全,安排巧妙,諸葛亮用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諸葛亮神機妙算挫敗了周瑜的險惡用心,那么周瑜到底哪些方面不如諸葛亮呢?(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造”而諸葛亮想到的是“借”,兩人的差距在于創造思維,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求新求異,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從文中已知,周瑜陰險狡詐,諸葛亮寬宏大量,魯肅忠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請同學們用心揣摩各人心理,自由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說明:還課堂給學生,探究深讀,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探究問題,做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五)作業(三題任選一個):  

  1、本節課的收獲(知道怎樣提問題,從哪提問題,如何評價人物)  

  2、我最想對諸葛亮說……(教育學生想成功就要認真學本領)  

  3、讀《三國演義》試評三國人物(通過學習,會評價人物)  

  附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周瑜忌妒設難  諸葛亮受命“借箭”  

  諸葛亮  

  (知天)三天之內大霧彌漫  

  (知地)順風順水  

  (知人)周瑜妒忌故意為難  

  魯肅老實誠懇幫助  

  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神機妙算  

  (勇于創新)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2

  中國古典名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觀三國烽煙,群雄們各展其才,逐鹿中原;識梁山好漢,豪杰們替天行道,南征北戰;嘆取經艱難,唐僧師徒降妖除魔,堅定西行;惜紅樓夢殘,豪門貴族興衰沉浮,終為云煙……閱讀名著,讓我們與先賢對話,與歷史握手,陶冶情操,獲得心靈滋養。

  本單元圍繞“古典名著”這一主題,選編了四篇課文,分別展現了“四大名著”的精彩情節。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學習名著時,要初步掌握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更多名著的興趣。所以,在課堂中,我十分注意運用多媒體手段來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圖片游戲,引出故事人物。

  利用多媒體依次出現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圖片,提問學生他們的名字,引出發生在他們之間的一個斗智斗勇的故事——《草船借箭》。

  因為課前利用活動課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一集,所以學生對圖片人物比較熟悉。在看圖片猜名字的游戲中,很快就將學生從生活里帶入到課堂情境之中,在興趣盎然的課堂氛圍中,引出故事人物和課題。

  二、視頻朗讀,走進故事情節。

  (1)播放《草船借箭》課文朗讀視頻

  要求:邊聽邊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

  大屏幕投影的課文朗讀視頻實際就是《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的故事縮略版,同步的聲音和圖像,標準的配音再加上文字顯示,學生還可以同時跟隨默讀,就能知道自己哪些音讀錯了,比學生單獨朗讀課文的效果更加突出了。同時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的整體把握。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三、師播放動畫演示船的受箭過程。

  船的受箭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有難度。以往的教學法都是讓學生反復讀課文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今天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化為形象可見的動畫演示,使學生能更快、更好的突破這一難點,使學生有一個視覺定向。

  四、利用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段

  文中有二十幾處“說”,但僅有這一處是“笑著說”: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師播放該段視頻,生觀后分析此時的諸葛亮在笑誰。

  該段視頻和要學的課文內容十分貼切,連細節都彰顯無疑,很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由于這一教學手段的采用,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討論得十分熱烈,簡直可以說是妙語連珠,多媒體課件資源的應用是功不可沒的。

  五、歌曲激情,品評故事人物。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生隨之吟誦歌詞。

  氣勢磅礴的歌詞,蕩氣回腸的旋律,再次將學生帶到了1700多年前那個群雄爭霸的年代。為品評人物奠定情感基礎。

  六、網上沖浪,豐富故事人物。

  學生通過專題網站,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趣味知識。

  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已經對課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產生了高度的興趣,這一興趣導致了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這就是語文教學進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機,也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人文魅力、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產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良方”。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3

  《草船借箭》教學雜談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余杭鎮太炎小學南校區 胡 敏】

  〖小學語文探究性教學的策略研究·探究:語文教學新亮點·摸索探究教學的新策略〗

  翻開《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我們搜索到與“探究”有關的詞條有10個之眾,而與之相關的論述則更多。這是對語文課程本質和語文教學本性在認識實踐上的一大飛躍。

  從課標對語文學科的詮釋,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是兒童邁向生活世界的一扇大門,也是兒童進入生活世界的一紙通行證,更是兒童通向生活世界的一翼飛翅!

  由此,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語文教學是語文活動的教學,課堂上要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語文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互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獲得廣泛的語文互動經驗,提高語文素養。探究性教學一下子成為了語文教學新的亮點。

  如何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呢?

  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課本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

  課堂上,教師應大膽放手,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讓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

  引導發現,注重探究的嘗試性。

  案例:一位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設置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教學環節──他讓學生找出文中所有描寫諸葛亮說的句子,反復讀,問學生:“你從這些話中讀出了什么?仔細找找哪句話最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全文13處描寫諸葛亮的語言,僅有一處寫到了諸葛亮“笑著說”,這時,教師就引導學生直入探究主題──這是怎樣的笑?諸葛亮在笑誰?他為什么要笑著說?……集中了這一探究目標,輻射全文,以一當十,擺脫了“多余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感想:發現是自主探究的開始。由于好奇是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反映。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絕大多數教師已形成共識:只有堅持啟發式教學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給”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產生”一個問題。

  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才能體現自主探究發現。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縣高峰中心完小 李國軍】

  〖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常常感到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其中與語文學科的特點有關──—基礎性較強,能力提高周期性教長,但很大程度上卻與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有關:講臺上教師機械、呆板的侃侃而談,講臺下學生規規矩矩的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記憶和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無形中成了知識的 “復制品”,在這種教得死板,學得僵硬的課堂教學氛圍下,學生的思維缺乏開拓性、創造性。教學沒了活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不會高。因此,立足課堂,優化課堂教學環境,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成了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的當務之急。

  所謂和諧氛圍,就是指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擺正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以民主為基礎,以尊重為條件,在教學中相互理解與合作,相互激勵與欣賞。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很有感觸的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可以融洽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情誼,還可以讓人如沐春風,提高教學效果,突出教師的個人魅力,增強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使語文的課堂教學不呆板,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課堂上和諧氛圍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每一個教學環節上教師能否尊重、信任、愛護學生,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蘇霍姆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學生開始學習中,雖然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但并不一定合理,這時教師不能橫眉冷對,應把否定的批評變為和善的話語去激勵。如在教《草船借箭》中,我問學生:諸葛亮看到周瑜一再逼問,為什么諸葛亮不反駁,還答應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呢?其中有許多精彩的回答,當然也有不乏者,甚至是啞口無言,我從他們的神態、動作、語調上都給予了相應的表揚,如:這位“諸葛亮”可能早已洞察天機,胸有成竹了!這位“小諸葛”可能是想,對這個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無話可說的,還是拿點事實給他看吧……既為學生解了圍,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種輕松自如的氛圍里,能自主的參與其中,積極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教育局教研室 唐曉芳】

  〖小語說課的誤區及對策〗

  一、小語說課的誤區

  因工作需要,近期聽了四十多位青年教師的比賽性說課。整體感覺:青年教師的專業素質較好,既掌握了一定的說課基本要素、內容與方法,又能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用新課標的精神審視教材,闡明教法、學法。但在說課活動中也發現了一些制約說課朝更高層次發展的共性問題,即誤區,簡述如下。

  二、突出對教材獨特的理解

  說課是一項個性和創造性極強的專業活動,尤其在比賽性的說課活動中,更集中反映的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個體差異。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在說課活動中棋高一著。為此,說課者在說課活動中要充分展示對教材個性化的理解或詮釋,突出新意,切忌“人云亦云”。

  在說課的諸項環節中,解讀教材、確立重難點、設計教學程度等環節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專業水平、創新能力。因此,說課者應在這些程序中傾注更大的心力,著力展現出彩之處:

  1、樹立辯證的讀解觀,賦予教材全新的詮釋。

  2、建構平臺,找準思維異點,激發碰撞源點。

  3、巧妙用法,出其不意突破重點難點……

  如,有一位教師在《草船借箭》一文的說課中,憑借其對教材新穎獨到的解讀給聽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該說課教師一反抓課文關鍵詞“神機妙算”切入教學的常規做法,僅扣文中描寫諸葛亮的一個“笑”字,牽一動百,讓學生在探究文本的同時獲得了對諸葛亮之笑立體豐富的感受,也使這一笑成為“自信的笑、鄙視的笑、幽默的笑、勝利的笑”等凝聚成的雋永深刻的“千古絕笑”,且透過這個“笑”字讓學生在體會諸葛亮超人的才智、非凡的膽魄的同時烘托了文本之魂,也使說課教師的創新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誠然,說課者要在說課活動中脫穎而出,彰顯個人駕馭教材的能力和創新才能,其前提就要求教師不能充當教材的“復印者”,必須根據本地、本校、本人的實際情況,在課標的框架內創造性地解讀教材,大膽地對教材進行取舍、重組、優化。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南湖小學 何林艷】

  〖改進學習方式的策略研究──閱讀教學中重視“主導”,尊重“主體”·策略七:疏理歸納──提高自主探究的實效〗

  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從而明確了這節課探究的重點難點,落實以學定教,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而引導學生交流探究問題的方法,意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

  如有位老師在執教《草船借箭》的時候,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提出了大約20個問題:周瑜為什么要陷害諸葛亮?這對他們聯合抗曹有好處嗎?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為什么還要去借箭呢?魯肅為什么會聽諸葛亮的安排?諸葛亮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比較零散,這些問題有的是重點,有的是難點,有的可以自行解決。此時,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問題引導調整,以“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這個問題統領全文,貫穿整個讀書探究活動,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從而減少無謂的浪費,提高探究的實效。

  【江蘇省常州市紅梅新村小學 尤維萍】

  〖淺談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評議準確精到〗

  語文教學是把課文中一件件具體生動的事,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一句句深入淺出的話,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令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道德修養,還應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用語。

  評議就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一種觀點或理論加以鑒別,從而指出對在哪里,為什么對;不對在哪里,為什么不對。教學中,好的評議能令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激勵其更上一層樓;而不科學的評議則會造成師生間信息交流的阻塞,甚至挫傷學生的自尊,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由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準確精到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恰當的評議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一種最基本、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它一方面要求教師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運用合乎邏輯的教學語言,使評議顯得公正、真實、準確、可信;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評議的導向和激勵功能,運用精雕細刻的語言擴大評議對學生心里的積極影響,克服消極影響,使學生從中得益不受挫。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指導學生概括第二段的段意時,就可以借助于準確精到的評議性語言來授之以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二段,想一想,這一段的段意應該怎么說?

  生1:這一段寫周瑜派魯肅到諸葛亮那兒去探聽消息。

  生2:這一段寫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借箭的準備。

  生3:我認為這一段寫周瑜派魯肅去諸葛亮那兒探聽消息,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做好借箭的準備。

  (學生把目光轉入教師,希望教師能對三種意見做出裁定。)

  師:三位同學都能從課文內容出發,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值得大家學習。(肯定學習方法正確,目的在于激勵。)不過,我比較同意第三種意見。(“比較同意”婉轉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對第三位學生的意見引起重視)因為第一種意見注意到和上文的聯系,只講了周瑜怎樣繼續刁難諸葛亮,不夠全面;第二種意見注意到同下文的聯系,只講了諸葛亮如何做借箭的準備,也不夠全面。(先肯定長處,后分析原因,指出不足,斟酌用詞,力求準確精到。)而第三位同學抓住了第二段的主要內容,又兼顧了這一段同上下文的聯系,概括的段意比較全面,這一點,更值得大家學習。

  (表揚中傳授學法,起到導向作用,比較適用于教學過程的知識新授。)

  【湖北省黃石市開發區汪仁小學 汪 君】

  〖語文教學突破點的思考·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堂如果沒有吸引力,按部就班,刻板單調,波瀾不驚,學生只會心情壓抑,無精打采,懨懨入睡。山無起伏便是頑山,水無曲折便是死水,課無波瀾便是枯課。怎樣才能使語文課堂趣味盎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呢?筆者認為:“以‘點’導學,活化課堂”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境是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源。情境的出示,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客觀的情境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調動兒童的情感參加學習,讓學生在其中觀察、體驗、思考、想象。

  情境創設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根據課文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巧妙設計。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可以創設一種懸念式的突破點,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文中對敵我兩支隊伍的行軍陣容分別用了兩個比喻句,一是把敵軍比作“長蛇”,一是把我軍比作“長龍”。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這一突破點把兩個耐人尋味、扣人心弦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使其心理上產生一種疑惑感,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之勢。這個突破點怎能不引起學生的勃勃興致呢?又如《草船借箭》一課在創設突破點時故意造成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探求的欲望,將課題改成《草船騙箭》。這一突破點的提出,與課題造成了落差,引發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想一想,說一說,試試看”的引導下,學生興趣頓生,像聽到沖鋒號聲的士兵,心靈和思維迅速向前直沖,你一言,我一語展開了激烈而新穎的發言,使課堂煥發出了無窮的魅力。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勝利小學 左 勇】

  〖“創造性教學”的嘗試·創設情境〗

  所謂“創造性閱讀”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度啟發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在閱讀材料中質疑、解疑,通過多角度思考,獨特地感受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教學”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特點、語言材料、學生個性特征,巧妙地設置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如教學《草船借箭》等故事情節精彩的課文可以采取課本劇表演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也能使他們在情境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語言。如果是說明文或科學性比強的文章,可以采取新聞發布會、拍賣會、廣告設計、張貼圖片、哼唱歌曲等形式進行情境的表演,課堂上就會出現“百花齊放”的氣氛,為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創造性閱讀”能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培養基本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過程,從而達到閱讀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

  【湖北省宜昌市萬壽橋小學 陳曉敏】

  〖在語文教學中巧用“懸念”·巧破迷宮〗

  懸念是戲劇創作中使情節引人入勝,維持并不斷增強觀眾興趣的一種主要手法。如果教師也能像戲劇家一樣,恰如其分地運用設懸念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語文教學便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情了,在教學中我一直努力嘗試著各種辦法。

  按文章的邏輯順序,故設疑難,老師不直接把事情的經過、結果,以及問題的為什么告訴學生,而是讓他們在迷宮中不斷啟發自己的思維,帶領學生走出迷宮。例如《草船借箭》中寫道,周瑜說“對,先生和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老師抓住“一樣”、“趕造”兩詞設下第一謎“周瑜為什么明知故問?為什么又把決定成敗的十萬支箭讓諸葛亮來趕造?”當學生學到第三段時,不由得恍然大悟,原來周瑜是有意陷害。接著他又抓住“我得吩咐軍將們,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設下第二謎,“那么諸葛亮在三天之內完成得了嗎?學生學到第四段,諸葛亮向魯肅借船時,老師又設下第三個謎,“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學生饒有興趣讀下去,想探個究竟。當說到草船借箭時,學生才識得廬山真面目。最后,老師再抓住“神機妙算”一詞,設下最后一謎“神在何處?妙在何方?”一節課里,學生在迷宮中饒有興趣地邊學邊解謎,其樂無窮。

  《草船借箭》教學設計談

  “研究性閱讀”的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發展。

  《草船借箭》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還是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一篇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好文章。

  首先,我讓學生初讀課文,指導他們找出課文中最有研究價格的詞語──“神機妙算”。接著精讀課文,讓學生在研究交流中感悟。例如:自由讀“霧中借箭” 這部分內容,畫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體會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處。然后讓他們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體會,并指導朗讀。最后我抓住諸葛亮神秘的 “一笑”設問:“課文寫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為什么而笑?”以此來引導學生合作討論,深入交流,感悟隱藏在全文中的深刻內涵和豐富信息(聯系魯肅的吃驚,他笑魯肅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幽默的笑;聯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笑周瑜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之笑、勝利之笑)。學生學完“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后,我再提出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課題上的‘借’字用得恰當嗎?為什么?你認為“騙箭”正確嗎?為什么?”我再組織學生討論,要大家各抒己見。最后請正方和反方代表進行辯論(反方代表說:“‘借箭’不恰當,‘騙箭’才正確,因為‘借’的意思是征得別人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別人的物品或金錢,用后再歸還,而文章中寫諸葛亮從曹操那兒得到的十萬多枝箭,并沒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會歸還;正方代表說:“‘借箭’恰當,因為當二十只草船受箭后,諸葛亮命令軍士們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意思是箭我們‘借’到了,‘十分感謝’,但這個‘謝謝’并不是真的感謝,而是帶有諷刺語氣的,意思是說:曹操,你上當了,白白送掉了萬多枝箭,這箭是要還的,什么時候還呢?等到交戰時,這些箭都會一一射向曹營,如數歸還,這個 ‘借’字,正能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能看出他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這樣的設計,是寓學生的主動研究于閱讀活動之中,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神機妙算”,以此突出重點,突出研究主題,輻射全文,并引發合作交流,擴大感悟的效應,這是靠講課無法收到的效果。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 篇14

  《草船借箭》續寫

  浙江省建德市梅城中心小學六年級⑶班 葉 寧

  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周瑜雖然在江邊長嘆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但事后還是對諸葛亮懷恨在心……

  一天,周瑜對諸葛亮說:“軍師,最近幾日對岸赤壁的曹兵老來騷擾我們,使我們損失慘重,究竟有什么辦法來對付呢?”“將軍大可放心,我愿帶兵攻打便是。”諸葛亮說。“你……一個文文靜靜的軍師領兵打仗,別戲弄我吧!”周瑜說。“不信。”諸葛亮說,“那我們來打賭。”周瑜說:“好啊,如果我輸了,我這個大將軍就讓賢,”諸葛亮說:“請您為我準備三千個士兵,三十條船,十門大炮,若不成功,我愿軍法處置。”“好!”周瑜下令,“筆墨伺候。”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后,就回去了。周瑜心想:你這個諸葛村夫,這下看你還能玩出什么把戲。

  諸葛亮回到軍營,魯肅急急忙忙地趕來了,他對諸葛亮說:“你啊你,這回又要干什么啊?三千個士兵怎么能與曹操強大的兵力相抗衡呢!”“不是沒有可能。”諸葛亮接過話茬說,“我們可以用計……”諸葛亮把計劃從頭到尾講給魯肅聽,魯肅聽完,笑著說:“這倒是一條妙計啊!”

  第二天清晨,江面上大霧彌漫,三千個士兵全副武裝乘三十條船向北岸駛去,離曹營二百米時,諸葛亮下令士兵大聲吶喊,殺聲震天,對岸曹操的士兵聽到喊聲,急急忙忙向曹操報告:“諸葛亮帶兵殺過來了!”“有多少人?”曹操問。士兵回答:“江面上有霧,看不清。”曹操一聽,心想:這個諸葛亮又想騙我放箭。他以為我又會上當受騙嗎?曹操傳令下去,說:“敵人喊聲越響,我們越裝作聽不見,不要再上當受騙。” 諸葛亮的船離曹軍一百米時,諸葛亮站在船頭指揮:“炮手準備,開炮。”諸葛亮命令一下。“轟轟轟……”十門大炮一起開火,炮彈在曹營爆炸。曹操的士兵哭爹喊娘的,亂成一團。這時,諸葛亮又下命令:“沖啊──”士兵們拿著長矛長槍,揮著大刀就像下山的猛虎,沖向曹營,見到曹兵就殺。曹軍頓時亂了陣腳,抱頭鼠竄,四散而逃。周兵放火燒掉了曹軍的糧倉,火光沖天。這時,刮起了北風,火勢趁著風勢向曹營蔓延開來。曹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為時已晚,只好狼狽地逃跑了。可他的大軍死的死,傷的傷,剩下不到一萬。

  諸葛亮站在船上,搖著鵝毛扇,不停的笑著。

  這時,太陽出來了,江上霧氣也散了,魯肅按照諸葛亮的吩咐,把周瑜帶到北岸來。周瑜見曹操被打敗而逃,一陣狂笑,突然口吐鮮血,一頭栽倒在地,就不醒人世了。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導學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實錄(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3、能試著評論歷史人物。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通用13篇)

    【教材內容】《草船惜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0冊第五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了解本課故事,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肚量,有膽略。2、能從課文中具體了解人物的性格,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要點】講讀課文。...

  • 小六語文《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通用12篇)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一、教材內容《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稿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利用閱讀反思等,拓展思維空間,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教學難點】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師:魏、蜀、...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1、緊扣神機妙算,通過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三個方面感受人物特點和品質。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通過研讀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內心等方式,扎實訓練,強化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3、能試著評論歷史人物。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2、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教學重點】從草船借箭這件事中體會諸葛亮的神計妙算。【教具】多媒體課件。...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課前誦讀詞:三國演義(卷首詞)羅貫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事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教材內容】《草船惜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0冊第五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了解本課故事,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肚量,有膽略。2、能從課文中具體了解人物的性格,體會首尾呼應的寫法。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要點】講讀課文。...

  •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導入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親自率兵來進攻孫權,勢單力薄的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

  • 小六語文《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一、教材內容《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

  • 小六語文《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草船借箭》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一、教材內容《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編的第12冊第四組教材的首篇重點講讀課文。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1区2区3区 | 色婷婷999 | 国产高清www | 福利精品视频 | 污视频网站入口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成人 | 伊人国产在线 |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 国产一级aaa毛片 | 欧美一级播放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和邻居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 | 亚洲精品久久久蜜夜影视 | 俺去俺来也在线WWW色官网 | 国产视频一区三区 |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 国产超碰无码最新上传 | 最新国产亚洲亚洲精品a | 国产极品紧身牛仔裤av片 | 欧美一级色 | 国产社区在线综合不卡 | 麻豆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高潮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日日夜夜操 | 91在线伊人观看视频 | av相关在线 |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 亚洲精品色视频 | 欧美乱大交xxxxx古装 | 成人羞羞视频免费 | 密芽av|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综合片| 手机看片毛片日韩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 超碰91人人草人人干 |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