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通用15篇)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
搶時間,攻奪天險,是《飛奪瀘定橋》一課的重點。把紅軍搶在敵人兩旅援兵之前到達瀘定橋,以及與敵人激戰(zhàn)兩小時,一舉奪下瀘定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交待清楚,不僅能使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認識,而且還能夠較好地領悟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事和突出重點的寫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這個重點呢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搶時間
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搶時間的原因和要求。原因是“敵人的兩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妄想把我軍消滅在橋頭上。要求是在“二十多個小時”內(即從“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飛奔“二百四十里”搶在敵人前面到達瀘定橋。
其次,通過反復閱讀課文有關段落,使學生懂得紅四團趕路途中所戰(zhàn)勝的種種困難,并從中學習紅軍的革命精神。戰(zhàn)勝的困難可從三個方面來認識:1.自然環(huán)境的困難(山高路險、黑夜大雨);2.敵人造成的困難(沿路阻擊);3.紅軍本身的困難(饑餓與疲勞)。教學中,可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勝上述困難的句子。
另外,紅四團與對岸援敵賽跑一段,除了迷惑敵人一節(jié)要讓學生讀懂以外,還應將大雨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后“敵人不能再走”和“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進行對比,更可體現(xiàn)紅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攻天險
這一部分可分兩個層次進行教學。
1.天險與守敵。教學這一層可在“天險”二字上多做文章。先讓學生從字典上找到“天險”的詞解,然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從橋上、橋下兩個方面講出瀘定橋的無比險要。再加上敵人兩個團憑險固守,突出攻奪瀘定橋的巨大困難。
2.攻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教學這一層可先提出問題:課文寫攻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可分為幾個階段重點寫什么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并進行課堂討論。奪橋經(jīng)過可分下面五個環(huán)節(jié):發(fā)起總攻;二十二位英雄奮勇奪橋;二連戰(zhàn)士邊前進邊鋪橋;勇士們穿過橋頭的熊熊大火;消滅守城的敵人。二十二位英雄奪橋是這一層的重點。整個過程,可要求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復述。
搶時間、攻天險是《飛奪瀘定橋》的重點,教學中抓住了這個重點,并采取恰當?shù)慕谭ǎ湍軐崿F(xiàn)預定教學目的的大部。但是,教學的重點并不是教學的整體,要完成整個教學的目的要求,教師在備課中除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部分外,還需考慮其它內容的教學,進行通盤安排。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2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小編在這里整理了《飛奪瀘定橋》閱讀答案 ,希望能幫助到您。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 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鐘,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zhàn)士們一整 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zhàn)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xù)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zhàn)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zhàn)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并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并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現(xiàn)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橋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fā)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zhàn)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 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連,戰(zhàn)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激戰(zhàn)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飛奪瀘定橋》閱讀題目與參考答案:
1.連線組詞。
崇山( )嶺------
正確答案:崇山( )嶺------峻
( )工------
正確答案:( )工------竣
英( )------
正確答案:英( )------俊
( )馬------
正確答案: ( )馬------駿
2.選擇正確答案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密集的槍彈,( )鐵鏈向對岸沖去。
A.背著 提著 拿著 冒著 攀著
B.拿著 背著 帶著 冒著 攀著
C.拿著 背著 帶著 攀著 冒著
D.背著 拿著 帶著 冒著 攀著
正確答案: B
3.“飛過來吧”含有什么意思?
A.在敵人眼內,這沒有木板的鐵索是無法過的,除非長翅膀“飛”。
B.在敵人看來,紅軍就是能攀索過來,在他們強大的火力封鎖下,也無法到達橋頭,除非能從空中突然“飛”降下來。
C.敵人十分狂妄,瞧不起紅軍。
正確答案:A B C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發(fā)、號召、奮不顧身、浩浩蕩蕩、狼狽、奔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題目是《飛奪瀘定橋》,作者為什么以主要篇幅描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這兩方面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黑板、課件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重點理解“飛”、“奪”)
2、現(xiàn)在,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組織自讀:
1、學生小組學習:
(1)學習生字詞;
(2)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3)對課文再質疑,由記錄員負責記錄。
2、交流自讀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檢查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掌握情況。
(2)剛才提出的問題,哪些已經(jīng)讀懂了?
(3)在讀書的過程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新的問題?
3、課文重點寫的是什么?
課文重點寫了“飛”、“奪”:
§2——5:飛
§6——8:奪
學生根據(jù)重點分清課文的條理:
§1:起因
§2——8:經(jīng)過
§9:結果
三、學習起因:
1、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學生找出課文中說明“天險”的詞句。
2、朗讀體會。
四、引導學生理解奪橋的艱難:
1、布置自讀:找出描寫瀘定橋的句子,然后說說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組織交流,重點體會奪橋的艱難:
(1)分小組閱讀,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奪橋的困難?
(2)交流:橋險、水急、敵狂
(3)朗讀體會。
3、作者是怎樣介紹瀘定橋的?有沒有順序?
先寫橋面——下——岸(近——遠)
五、布置作業(yè) :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占領的大渡河的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么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攻天險)
二、指導學生理解“飛”: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為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zhàn)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后面,在搶時間一戰(zhàn)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zhàn)士們碰到什么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lián)詞語串聯(lián)起來。戰(zhàn)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贊一贊他們?
4、顯示:雖然,但是。他們啊!
5、小結:戰(zhàn)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斗智斗勇,靠著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zhàn)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指導學生理解“奪”: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后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么?
2、指讀第六節(jié),思考。
3、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lián)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xiàn)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fā)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zhàn),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zhàn)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沖去。
(1)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后填空。
(2)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戰(zhàn)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zhàn)斗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xiàn)。(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zhàn)士們有的;有的;有的。
10、練筆:發(fā)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11、學生交流。
12、他們的英勇行為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13、說話訓練:說出戰(zhàn)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贊美之情。
14、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于沖到了對岸,可是戰(zhàn)斗卻并沒有結束,戰(zhàn)士們又碰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戰(zhàn)斗結果怎樣?
15、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結合所看過的戰(zhàn)斗畫面,想象戰(zhàn)士們沖進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結果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松、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復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4
一、前言:
在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經(jīng)常困繞著我們的老師:課文長,課時少,怎么處理?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有些課文篇幅較長,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而學生年齡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師教起這類文章來,往往感到難度較大。如果逐段講來,費時費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這樣,又覺得好像沒有講深講透,學生也會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樣將長文教好,便于學生接受呢?我認為應該采用長文短教的方法,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出發(fā),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對每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舍,突出重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正確處理三者的關系,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關鍵。《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主動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轉換角色,優(yōu)化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努力構建有立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閱讀教學這個對話過程實際就是一個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對教材進行面面俱到的、繁瑣的分析,對學生來說,他所獲得的信息是繁雜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基本是圍繞文本(教材)來進行的。教師利用教材來教育學生,學生憑借教材來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從學生的“學”著眼,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徹底改變以往那種把課文“嚼”得支離破碎,再“灌”給學生的做法,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從而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課程標準》指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可以說,長文短教是必然的選擇。
為此,我以《飛奪瀘定橋》一課為例,談談如何進行長文短教,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一、教材簡析:
《飛奪瀘定橋》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冊中的一篇傳統(tǒng)課文。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條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題合一,依據(jù)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圍繞“飛”和“奪”展開故事情節(jié),真實地記錄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為奪取瀘定橋與敵人英勇戰(zhàn)斗的故事,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學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是毛澤東在長征勝利之后寫下的詩句,“飛奪瀘定橋”就是發(fā)生在這漫漫長征途中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翻開課文,我們能夠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深切地感受到當時紅軍戰(zhàn)士對生命極限的挑戰(zhàn),感受到他們在生與死的關頭,那種義無反顧的抉擇。讀著,讀著,我們的心靈會受到一種震撼與感動。教學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但是,我們看到,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情感積累,與文本的情感內涵相距甚遠。教學中,學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根據(jù)文本的特點,借助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戰(zhàn)火的洗禮,從而發(fā)自內心地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幸福的可貴,體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與內涵。
三、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以下二點:其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激活學生的讀書需求,讓學生憑借文本在有限的時空里與紅軍戰(zhàn)士進行心靈的對話。其二,“飛”與“奪”是一個凝固的整體。第一課時,教師重點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第二課時,教師在學生動心動情的基礎上,讓他們用筆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感受,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讀延伸到寫,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四、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借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憑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與文本真誠對話,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并體味“英雄”二字的凝重與內涵。
2、學習按一定順序敘事的表達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重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fā),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紅軍戰(zhàn)士言行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心,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學難點:
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時空,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七、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八、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熟讀課文,并搜集紅軍長征及瀘定橋的相關資料。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5
由課題入手,發(fā)散開來,由題入文,質疑讀悟,再由文到題,歸納總結,這樣文題對應,環(huán)環(huán)緊扣,逐層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板書“瀘定橋”幾個字,同時詳細地講解寫好這幾個字的技巧,讓學生也跟著認真地寫。之后,我讓學生就這幾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瀘定橋在哪里?”有的問:“瀘定橋是什么樣的?”我便引導學生去讀“預習”、讀相關的課文或查找自己帶來的資料來自己解決。這樣,學生很快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在解決第二個問題時,我順勢引導學生自己去讀第六自然段,并帶領他們理清這一自然段的層次:先寫了橋面,再寫了橋下的河水,最后寫了橋對岸的敵人。學完這一段,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瀘定橋的感受,為后面理解紅軍英勇奪橋的精神打下鋪墊。
其次,我再板書“奪”字,讓學生談談這個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課文中來理解。然后,我讓學生就這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為什么要奪橋?”有的問:“怎樣奪橋?”我還是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對于第二個問題,我沒有馬上讓學生去解決,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決。
接下來,我再板書“飛”字,引導學生從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課文中是指什么。之后仍然是讓學生由這個字來提問。學生有的問:“為什么要‘‘‘‘飛‘‘‘‘奪?”有的問:“怎樣飛奪瀘定橋?”我同樣是讓學生自己去讀相關的課文,首先解決前一個問題。學生從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很直觀地明白敵我雙方所處的位置、距離及兵力的對比,使他們能深入地理解紅四團任務之艱巨,從而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奪橋的艱難及紅軍英雄頑強的革命精神。然后我再讓學生提出來這兩段中不懂的問題大家討論,學生提了幾個詞句上的問題。我又補充提了一個問題:“國民黨反動派與紅軍同是中國人,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卻來阻攔我軍北上抗日?”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討與老師的簡單介紹,使學生對本文的背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飛奪”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也是對文中“搶時間”“攻天險”兩個重點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時最能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不謂艱險、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革命精神。因此,教學時要緊扣重點段落,解難釋疑,幫助學生領悟課文中心。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呼聲。教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聽”,而是自主的“學”,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究,在學習與探究中,學生情、作者情、教師情不斷地產(chǎn)生碰撞,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總之,自讀自悟是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達到語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徑。教師只有用聯(lián)系的眼光,用辯證的方法去處理好教材,設計好教法和學法,組織好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才能尋找到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最佳切入點,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體會、感悟,促使學生的理解逐層深入。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6
《飛奪滬定橋》一文記敘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滬定橋的經(jīng)過。可以說這是一場紅軍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戰(zhàn)斗。那么,紅軍的“智”、“勇”表現(xiàn)在哪?
一、“飛”中見智
識破詭計,智定策略
為了阻攔紅軍北上,敵人“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滬定橋”,還“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面對路遠(離滬定橋還有240里)、時短(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敵強(已有兩個團,又派兩個旅)的不利形勢,紅四團果斷作出決策:搶在援敵之前趕到滬定橋。
排除艱難,智斗援敵
紅四團的前進并不順利,他們一邊翻山越嶺,一邊還要打擊阻擊的敵人,在“離滬定橋還有110里”時,“天又下起雨來”,但“戰(zhàn)勝敵人的決心”使戰(zhàn)士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濘繼續(xù)前進”。發(fā)現(xiàn)了河對岸的敵人,紅軍戰(zhàn)士索性“點起火把”與敵人賽跑;聽到敵人問話時,紅軍戰(zhàn)士高聲答話,聲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消除了敵人的疑心。就這樣,紅四團“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滬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面了”,為成功地奪下滬定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奪”中見勇
“險”中見勇
“滬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人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橋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這險境讓人心驚膽戰(zhàn),但它卻擋不住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
“難”中見勇
“守城的兩個團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守敵憑著有利的地勢,扼守橋頭,氣焰極其囂張。我們的紅軍呢?他們“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過橋之“難”反襯了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氣概。
“激”中見勇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聽到黨的號召,戰(zhàn)士們“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僅用了兩個小時,敵人就被紅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戰(zhàn)斗的“激烈”中我們再次看到了紅軍的英勇無畏。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7
教學內容:
講讀小學語文第十冊《飛奪瀘定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 認識目標: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2、 能力目標: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 情感目標: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重點:
① 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②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說它是重點是因為紅軍奪下瀘定橋的關鍵是要搶在敵人前頭,攻天險又最表現(xiàn)紅軍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本組訓練重點是“按一定順序寫”,故在教學中應重點突出這個訓練內容。
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
本篇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按一定的順序寫”這一重點訓練項目的第一篇課文,是緊接前面“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注意事物的聯(lián)系”而編排的,所以教學本篇課文要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弄清作者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并指導學生說寫。另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已初讀課文,掃清了字詞障礙,對課文的脈落已經(jīng)了一定的認識,所以本節(jié)課將著力分析紅軍是怎樣搶時間及攻天險的,同時也將著重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敘事有順序的寫法。
教學準備:
錄放機、電視機、錄相帶、投影儀、投影片①②、自制投影片⑴⑵⑶。
教學方法:
① 從中心思想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②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錄相,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奪橋的“難”,紅軍的“勇”;③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fā)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④訓練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精心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演示,講解、提問、議論等方法,使學生以讀促寫,以讀學寫。
學習方法:
① 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的為本,注重讀的效果;②通過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橋的“險”,紅軍的“勇”;③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同學投入到交流中,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在上述切實可行的教法及靈活多變的學法下,將精心設計出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程序、步聚,摒棄串講串問,讓教學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取“以讀為本,以學為主”,同時做到教學目標 以語言訓練為主,教學過程 以學生實踐為主,教學方法以指導讀書為主。使學生通過本課入情入景的學習,能有順序地講述課文的內容及領會紅軍的不怕艱難險阻,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
教學過程 :
首先是新課導入 ,大約需2分鐘,出示投影片①,教師唱《長征》歌,激情創(chuàng)景導入 課題及文章中心,(板書:飛奪瀘定橋、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然后設置懸念: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中心的?
接著是講讀課文:
第一步:放錄相,讓學生入情入影體會作者是如何表達這一中心的,重點記敘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約6分鐘)(板書:搶時間、攻天險)。
第二步:講讀第一段,學生默讀,畫出文中說明“天險”的詞語,并請學生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約2分鐘)。
第三步:重點講讀第二段,先抽學生朗讀第2、3小節(jié),讓學生思考討論①“詭計”的意思,敵人的詭計是什么。②我軍決定怎樣婁碎敵人的陰謀。③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是什么?為什么(板書:時間緊)然后讓學生齊讀第4、5小節(jié),讀后思考討論:①紅軍怎樣同敵人的援年代搶時間?找出書中說明紅軍速度快如飛的詞句作上記號。②在短時間內趕到瀘定橋,紅四團遇到哪些困難,課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敘述的,也在書畫出并請同學起來讀一讀,紅軍是怎樣克服的,說明了什么?③當對岸敵人出現(xiàn)援年代時紅四團用什么辦法對待敵人?這說明什么?④敵人為什么不疑心?⑤我軍與敵人賽跑把敵人拋在后面!體會“拋”字的用詞準確?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后,教師小結:紅軍以勇往直前的精神,用飛一般的速度把敵人援兵遠遠拋在后面,終于預定時間趕到瀘定橋(板書:路程遠、速度快)(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0分鐘)
第四步:重點講讀第三段,首先引讀第6小節(jié),讀后提問,本自然段分幾層意思講述瀘定橋?然后引導學生體會敵人“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這句話的含義(板書:敵守天險)接著抽學生朗讀第7、8小節(jié),讓學生弄清紅軍是怎樣飛過去的?在這節(jié)教學中,要主學生注意體會作者對動詞的準確運用及作者敘述的順序(發(fā)起總攻、突擊連沖、三連鋪橋、橋頭激戰(zhàn),(隨即板書,發(fā)起總攻:橋頭激戰(zhàn)。)隨即讓學生思考:①在奪橋戰(zhàn)斗中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在課文中,畫出表現(xiàn)紅軍“奮不顧身”的語句?②黨的號召是什么?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這說明了什么?隨后打出投影片(①②)讓學生看著燈片結合課文內容講紅軍奪橋經(jīng)過。最后,讓學生明確奪橋過程,作者主要運用什么方法描寫紅軍的英雄氣概?(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3分鐘)。
第五步:講讀第四段,齊讀后,師生小結,與第一段前后呼應,既是對“飛奪瀘定橋”的偉大意義的揭示,又是對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橋的原因的補充交代(該環(huán)節(jié)大約1分鐘)。
然后是總結階段:該環(huán)節(jié)大約用3分鐘問:①這篇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詳寫什么?略寫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同時出示投影片(1));②學習了這課后,你學到了什么?一是從寫文章要有次序引導,二是從紅軍的精神方面引導。
最后檢查學習效果,大約用3分鐘,出示投影片(3)(4),再次讓學生體會紅軍戰(zhàn)斗任務的艱巨性,時間緊迫性及瀘定橋的“險”和紅軍的“勇”。
另外,再談板書設計 :這則板書設計 寓形象美與圖示美、文字美為一體,重點突出,脈落清晰,既展示了教師的教路,又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路,對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學生對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大竹縣觀音鄉(xiāng)小學:陳太祥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8
教學目標 :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樣子填上適當?shù)脑~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4.能把奪橋的經(jīng)過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詞語。
5.學習課文,了解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滬定橋戰(zhàn)斗英雄業(yè)績。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紅軍戰(zhàn)士,向紅軍戰(zhàn)士學習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紅四團奪橋的經(jīng)過用指定的詞語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記敘文《飛奪滬定橋》。
滬定橋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橋長100米,寬2.8米,高14.5米,是我國古老的鐵索橋之一。北上抗日的紅軍于1935年s月到達四川省滬定縣過大渡河。
滬定橋建在離水面幾十米高的大渡河上。滬定橋由13根鐵鏈組成,木板又被敵人抽掉了。河水波濤洶涌,水聲震耳欲聾。紅軍突擊隊22名戰(zhàn)士英勇頑強,與敵人激戰(zhàn)2個小時,奪下了滬定橋,為紅軍繼續(xù)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討論分段 默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zhàn)士奪橋的。(6—8自然段)
從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zhàn)士“像飛一樣行軍”的。(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寫了什麼(1、2自然段寫紅軍要奪橋) (9自然段寫紅軍奪橋后的結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奪橋 二(2)命令奪橋 三(3一5)飛速行軍 四(6——8)奪橋 五(9)奪橋后
三.自由讀課文 審題.
飛:速度快,神速。
奪: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 要奪取滬定橋 飛速趕到滬定橋 奪取滬定橋 渡過滬定橋 分段
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
四.學習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讀 思考北上紅軍過大渡河為什么非從滬定橋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嶺,只有滬定橋可以通過。只有,唯一,說明沒有其它道路可走。)
2.讀出必須過橋的堅定語氣。 小結:這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概括地寫出了大渡河是天險,點明了瀘定橋是必經(jīng)之路,體現(xiàn)了“飛奪”的必要性。 五、學習第三段 默讀思考。
(1.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是什麼?搶在敵人的援兵之前是奪下滬定橋的關鍵。
(2.紅四團要搶在敵人的前面趕到滬定橋遇到了哪些困難?用筆畫下描寫紅四團搶時間飛到滬定橋的詞語。
(3.讀句子體會描寫表現(xiàn)紅四團戰(zhàn)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難,機智,頑強斗爭的精神。 讀出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堅定語氣。
(4.找出表示紅軍搶時間、爭速度的詞語。 時間 地點 28日早上 離滬定橋120公里 28日晚7點鐘 離滬定橋55公里 29日早晨 趕到滬定橋 飛 這段突出一個飛宇。同樣的自然環(huán)境,同樣多的時間,紅軍能搶先趕到滬定橋。紅軍戰(zhàn)士與敵人搶時間、爭速度,飛速趕到滬定橋,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學習第四段
1.小聲讀,思考 紅軍是怎樣攻克天險奪取滬定橋的?分幾層意思寫的? 分四層 ①奪橋的困難(6自然段) ②奪橋的經(jīng)過( 7、8自然段)
2.讀第六自然段。用~畫出奪橋有哪些困難? 橋 危險 搖晃,象……一樣 水 心驚膽寒 城 憑險固守
3.指導讀 讀出滬定橋險情異常,使人害怕的語氣。
4.為什么要寫滬定橋的“險”? (突出紅軍奪橋的艱難,襯托出紅軍勇猛無畏的氣概。)
5.背誦第6自然段。
6.小聲讀,邊讀邊畫出總攻開始了紅四團是怎樣奮勇奪橋的?畫出動詞。
7.討論(看圖看文回答) 團長和政委 站,指揮 號手們 吹 突擊隊 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 一邊一邊 (奮不顧身)穿過,沖進,搏斗。
8.攻天險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 勇往直前 奮不顧身 大無畏
七.學習第五段 默讀思考.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和開頭相呼應,說明紅軍勝利完成了任務,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繼續(xù)北上抗日)
八.讀課文,總結中心思想。 課文記敘了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搶時間、攻天險奪取了滬定橋的過程。表現(xiàn)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九.指導課后作業(yè)
1.造句 仍舊——照舊,
仍舊。 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滬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邊了。
奮不顧身——奮勇直前,不顧生命。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烈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
2.照樣子填上適當?shù)脑~語。 接到(命令) 奔赴(前線、戰(zhàn)場) 消滅(敵人、蚊子、老鼠) 取得(勝利、進步、成功) 發(fā)動(總攻、群眾、機器) 奪下(滬定橋、武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 評讀 背誦 2個人互相檢查
4.把紅四團奪橋的經(jīng)過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詞語。
滬定橋 搖搖晃晃 心驚膽寒 震耳欲聾 發(fā)起總攻 震動山谷 千鈞一發(fā) 奮不顧身
將這些詞語排列一下先后順序,它們各用在什么方面?
描寫橋的搖搖晃晃;
大渡河水,心驚膽寒、震耳欲聾;
發(fā)起總攻,喊殺聲、槍炮聲震動山谷;
敵人放起大火,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聽到了黨的號召,奮不顧身,穿過熊熊大火,和敵人展開搏斗,勝利地奪下了滬定橋。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發(fā)、號召、浩浩蕩蕩、狼狽、奔赴”等詞。
2、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了解時代背景,理清文章層次。
一、揭題,了解時代背景。
1、《飛奪瀘定橋》關鍵詞是什么?“飛”、“奪”各是什么意思?
2、簡介時代背景。
瀘定橋在四川瀘定縣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來到大渡河邊。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只有幾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幾十分鐘,幾萬紅軍如果只靠這幾只小船來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時度過大渡河,對紅軍至關重要,關系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系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為了迅速渡河,粉碎國民黨*妄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
二、檢查預習。
1、 生字詞:撤che 召zhao讀音
“關鍵、千鈞一發(fā)、水流湍急、詭計、震耳欲聾”的意思。
2、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寫的什么內容?
3、小組討論,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1),講紅軍北上抗日,必須奪下瀘定橋。
第二部分(2),講紅四軍團接到奪下瀘定橋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講紅軍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趕在前邊到達瀘定橋。
第四部分(6—8),講紅軍英勇奪下瀘定橋。
第五部分(9),講紅軍主力順利度過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文章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結構來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結合課文,理解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我軍為什么要“飛奪”,是怎么“飛奪”的?
2、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一、指導自學,討論交流。
1、 自讀課文,討論有價值的問題。
2、 交流:A、“飛奪瀘定橋”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
B、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他們究竟是怎么“飛奪”的?
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1、 題目“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奪,“奪”就是攻下天險。“飛奪”就是神速地,像飛一樣地攻下天險。
2、 交流“飛奪”的原因。
A、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只有”說明瀘定橋是紅軍北上抗日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紅軍北上必須奪下瀘定橋。讀讀第一自然段。
B、 讀讀第二自然段,弄清搶時間的原因。
(1) 哪句話直接告訴我們,畫下來。
(2) 搶在前面,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畫出有關詞語。板書:20多小時,120公里。
3、 我軍究竟是怎樣飛奪瀘定橋的?
A、 默讀第4、5自然段,思考:紅軍戰(zhàn)士是怎么搶時間到達瀘定橋的。紅軍戰(zhàn)士在夜間行軍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別用“ ”和“~~~~”畫出有關句子。
(2)、理解“困難”、“克服”:
困難:A、饑餓和疲勞B、對岸敵人出現(xiàn)火把C、下雨火把被澆滅。
克服:A、不顧吃飯B、冒雨前進C、點火賽跑D、智斗敵人E、敵宿營,我照進。
B、 畫出我軍搶時間的詞。
“拋”說明紅軍在搶時間,搶在敵人援兵前面到達瀘定橋。
(1)、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下,紅四軍團的戰(zhàn)士們?yōu)槭裁茨軐橙藪佋诤竺妫瑩屜鹊竭_瀘定橋?(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2)、讀第6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讀有關詞句。
(3)、“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敵人為什么這樣說?這里的“飛”和題目中的“飛”意思一樣嗎?
敵人喊的“飛”指“飛行”,題目中的“飛”表示神速,極快。這里的“飛”說明敵人憑借天險瘋狂的態(tài)度,暗示紅軍戰(zhàn)士想過橋,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則,決不可能。
(4)、讀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瀘定橋的?
畫出奪橋動作的詞(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沖到、穿過、沖進、搏斗)
敵人在橋頭放起火來,為什么稱當時為“千鈞一發(fā)”紅軍是怎么做的?畫出有關詞語。
“千鈞一發(fā)”:千鈞重量系在一根頭發(fā)上,比喻情形極其危險。突出隊員剛沖到對岸,敵人在橋頭放起大火,突擊隊員被大火包圍,形勢萬分危險的時刻。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緊扣文章題目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
2、談談學習了紅軍戰(zhàn)士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事跡后自己的感受。
四、鞏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琢磨表達方法。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0
教學目標 :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樣子填上適當?shù)脑~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4.能把奪橋的經(jīng)過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詞語。
5.學習課文,了解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滬定橋戰(zhàn)斗英雄業(yè)績。體會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紅軍戰(zhàn)士,向紅軍戰(zhàn)士學習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紅四團奪橋的經(jīng)過用指定的詞語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記敘文《飛奪滬定橋》。
滬定橋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橋長100米,寬2.8米,高14.5米,是我國古老的鐵索橋之一。北上抗日的紅軍于1935年s月到達四川省滬定縣過大渡河。
滬定橋建在離水面幾十米高的大渡河上。滬定橋由13根鐵鏈組成,木板又被敵人抽掉了。河水波濤洶涌,水聲震耳欲聾。紅軍突擊隊22名戰(zhàn)士英勇頑強,與敵人激戰(zhàn)2個小時,奪下了滬定橋,為紅軍繼續(xù)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討論分段 默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zhàn)士奪橋的。(6—8自然段)
從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zhàn)士“像飛一樣行軍”的。(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寫了什麼(1、2自然段寫紅軍要奪橋) (9自然段寫紅軍奪橋后的結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奪橋 二(2)命令奪橋 三(3一5)飛速行軍 四(6——8)奪橋 五(9)奪橋后
三.自由讀課文 審題.
飛:速度快,神速。
奪: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 要奪取滬定橋 飛速趕到滬定橋 奪取滬定橋 渡過滬定橋 分段
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
四.學習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讀 思考北上紅軍過大渡河為什么非從滬定橋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嶺,只有滬定橋可以通過。只有,唯一,說明沒有其它道路可走。)
2.讀出必須過橋的堅定語氣。 小結:這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概括地寫出了大渡河是天險,點明了瀘定橋是必經(jīng)之路,體現(xiàn)了“飛奪”的必要性。 五、學習第三段 默讀思考。
(1.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是什麼?搶在敵人的援兵之前是奪下滬定橋的關鍵。
(2.紅四團要搶在敵人的前面趕到滬定橋遇到了哪些困難?用筆畫下描寫紅四團搶時間飛到滬定橋的詞語。
(3.讀句子體會描寫表現(xiàn)紅四團戰(zhàn)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難,機智,頑強斗爭的精神。 讀出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堅定語氣。
(4.找出表示紅軍搶時間、爭速度的詞語。 時間 地點 28日早上 離滬定橋120公里 28日晚7點鐘 離滬定橋55公里 29日早晨 趕到滬定橋 飛 這段突出一個飛宇。同樣的自然環(huán)境,同樣多的時間,紅軍能搶先趕到滬定橋。紅軍戰(zhàn)士與敵人搶時間、爭速度,飛速趕到滬定橋,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學習第四段
1.小聲讀,思考 紅軍是怎樣攻克天險奪取滬定橋的?分幾層意思寫的? 分四層 ①奪橋的困難(6自然段) ②奪橋的經(jīng)過( 7、8自然段)
2.讀第六自然段。用~畫出奪橋有哪些困難? 橋 危險 搖晃,象……一樣 水 心驚膽寒 城 憑險固守
3.指導讀 讀出滬定橋險情異常,使人害怕的語氣。
4.為什么要寫滬定橋的“險”? (突出紅軍奪橋的艱難,襯托出紅軍勇猛無畏的氣概。)
5.背誦第6自然段。
6.小聲讀,邊讀邊畫出總攻開始了紅四團是怎樣奮勇奪橋的?畫出動詞。
7.討論(看圖看文回答) 團長和政委 站,指揮 號手們 吹 突擊隊 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 一邊一邊 (奮不顧身)穿過,沖進,搏斗。
8.攻天險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 勇往直前 奮不顧身 大無畏
七.學習第五段 默讀思考.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和開頭相呼應,說明紅軍勝利完成了任務,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繼續(xù)北上抗日)
八.讀課文,總結中心思想。 課文記敘了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搶時間、攻天險奪取了滬定橋的過程。表現(xiàn)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九.指導課后作業(yè)
1.造句 仍舊——照舊,
仍舊。 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滬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邊了。
奮不顧身——奮勇直前,不顧生命。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烈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
2.照樣子填上適當?shù)脑~語。 接到(命令) 奔赴(前線、戰(zhàn)場) 消滅(敵人、蚊子、老鼠) 取得(勝利、進步、成功) 發(fā)動(總攻、群眾、機器) 奪下(滬定橋、武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 評讀 背誦 2個人互相檢查
4.把紅四團奪橋的經(jīng)過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詞語。
滬定橋 搖搖晃晃 心驚膽寒 震耳欲聾 發(fā)起總攻 震動山谷 千鈞一發(fā) 奮不顧身
將這些詞語排列一下先后順序,它們各用在什么方面?
描寫橋的搖搖晃晃;
大渡河水,心驚膽寒、震耳欲聾;
發(fā)起總攻,喊殺聲、槍炮聲震動山谷;
敵人放起大火,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聽到了黨的號召,奮不顧身,穿過熊熊大火,和敵人展開搏斗,勝利地奪下了滬定橋。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1
《飛奪瀘定橋》教學反思
《飛奪瀘定橋》記敘了紅軍北上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英雄壯舉。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英勇戰(zhàn)斗、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的著名戰(zhàn)役。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紅軍要奪下瀘定橋的原因,和敵人搶時間。攻天險,最后奪下橋并北上抗日這一順序來寫,條理清晰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緊湊加之戰(zhàn)爭氛圍強烈,故采
用情景教學法引入課文。
1、教學時播放《長征》詩詞朗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過后盡開顏”。因為本篇課文寫紅軍為北上抗日為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剛好本詩詞和內容相吻合。加上詩詞朗誦時氣勢宏偉,音樂激昂,讓學生以聽覺上被帶入當時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奪橋》錄象,學生如身臨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詩詞及錄象片段后,教師通過通畫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紅軍…同學們讓我們走進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吧!”讓學生從音樂錄象中,返回課堂為上好此課作準備。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達到激趣之目的。
2、課文入手,題目的重點難點是哪一個(飛奪) 看了課題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為什么飛奪?” “怎樣飛奪” “飛奪的結果怎樣”) 通過學生學習,可以獲得很好的訓練效果。教師首先巧妙地從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切入,并從關鍵詞設問,帶出課文情節(jié)發(fā)展提綱(起因、經(jīng)過、結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詞語句子的訓練機會,又延伸為主要內容的概括,展現(xiàn)出敘述順序,提出了分段依據(jù),并歸結為指導學法。六項訓練任務(找關鍵詞、設疑提問、連句概括主要內容、剖析敘述順序、分段和指導學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可謂獨運匠心了。理清順序后,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出主要內容(限時2分鐘)以學生的自覺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學生課堂問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學生積極動腦筋完成。而大多數(shù)學生則不動腦筋,就達不到全班理解課文的目的。
3、抓住重點詞語“飛奪” 1、采用逆推法去分析紅軍“飛奪瀘定橋”須具備的條件。
紅軍北上抗日必然要從瀘定橋上過————必需奪下瀘定橋————要奪瀘定橋——必需和敵上搶時間、快速的奪下橋。在學生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重點理解為什么要用“飛奪”而不用“奪下”體會紅軍面臨大渡河、瀘定橋之險,敵人的前有天險后有追兵的險境。襯托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慨。
4、播放錄象資料,使學生感受到戰(zhàn)爭氣勢之大、戰(zhàn)斗場面激烈。同時,課件出示瀘定橋、大渡河之險。襯托奪橋之難,紅軍之英勇。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時要認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把握好朗讀的基調——崇敬、贊頌。奪橋是一個壯舉,整個過程緊張激烈。因此,朗讀的節(jié)奏應該緊張、高亢,行軍途中,雖然路程艱險,要讀出紅軍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慨,要表現(xiàn)出緊迫感。
激戰(zhàn)的場面要讀得緊張有勢、節(jié)奏稍快。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閱讀延伸,展望未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組勻城圖片(文峰塔、繁華的街道、小學幸福的生活等)讓學生自己說說自己的感受。針對以上的兩個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緬懷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鮮血換來的,我們只有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7、在教學中,安排的內容較多,時間不足。
《飛奪瀘定橋》教學反思
一、審讀題目促思維
在學生預習課文,掌握字詞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講讀分析,先板書“瀘定橋”三字,設問:瀘定橋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樣的橋?紅軍為什么要奪瀘定橋?利用上述問題促進學生思維,并小結:為了取得長征的勝利,紅軍必須用“飛”一樣的速度跟敵人搶時間,同時必須從敵人手把瀘定橋“奪”過來。
二、板書要點助理解
理解作者思路和課文的段落層次是閱讀的基本要求。本文緊扣課題中的“飛奪”展開故事情節(jié),圍繞“飛奪”依次講了“為什么飛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教學時根據(jù)課文敘述的先后順序,要求學生通讀全文,了解“奪橋”戰(zhàn)斗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果,并引導學生質疑。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同時教師予以講解指導。講讀課文時從“時間緊”“路途遠”“敵我雙方賽跑”三個方面弄懂“搶時間”這部分的內容,從“橋險峻”“敵猖狂”“紅軍勇”三方面弄清“攻天險”這部分的內容,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一板書,借助板書,借助板書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線索,理解課文內容。
三、精讀重點悟中心
“飛奪”二字是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也是對課文中“搶時間”“攻天險”這兩個重點段落的高度概括,同時最能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頑強戰(zhàn)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學時要緊扣重點段落、解難釋疑,幫助學生領悟課文中心。
教學“搶時間”一段,先要求學生明確“搶時間”的原因和要求。其次要求學生了解紅四團行軍途中所遇到的困難,“冒雨行軍”一段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回想當時當?shù)氐那榫埃约由顚t軍戰(zhàn)士崇高品德的認識。同時設置如下思考題:紅軍在行軍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大雨澆滅了火把,敵人宿營了,紅軍為什么還繼續(xù)前進,這說明了什么?因此領悟紅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攻天險”一段,具體要求學生理解紅軍攻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指導學生按照:發(fā)起總攻→二十二位英雄冒著炮火前進→三連戰(zhàn)士邊前進邊鋪橋→勇士們穿過熊熊烈火→消滅守橋的敵軍這一過程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從而體會紅軍戰(zhàn)士頑強戰(zhàn)斗、不怕犧牲的崇高品德。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達到領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飛奪瀘定橋》教學反思
《飛奪瀘定橋》: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啊!”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樣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斗。
《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紅軍指戰(zhàn)員憑著大無謂精神,英勇殺敵,奪取瀘定橋,對北上抗日的重要意義。在教學中合理地運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了以讀導情、悟情、激qing的教學方法,讓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根據(jù)不同訓練的目的,設計了自由讀、試讀、品讀、指名讀、引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理解紅軍戰(zhàn)士當時的思想感情和偉大的精神,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得到情感的升華
《飛奪瀘定橋》教學反思
《飛奪瀘定橋》是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在北上抗日的過程中,紅軍為了奪取瀘定橋,與敵人斗智斗勇,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的故事。
執(zhí)教了《飛奪瀘定橋》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是先讓學生把書讀一遍,來個整體感知,接著是疏通詞句,理清線索,弄懂大意,再引導學生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逐段學習,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總結全文,“挖”出中心,暢談感受等。
這次,我沒有按照“牌理”出牌,而是由課題入手,發(fā)散開來,由題入文,質疑讀悟,再由文到題,歸納總結,這樣文題對應,環(huán)環(huán)緊扣,逐層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我板書“瀘定橋”幾個字,引導學生先理解 “瀘定橋是什么樣的?”學生自己去讀第六自然段,并帶領他們理清這一自然段的層次:先寫了橋面險,再寫了橋下的河水急,最后寫了橋對岸的敵人狂。根據(jù)投影內容,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橋的險要,體會出紅軍奪橋的任務有多么艱難!這樣的導入,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直觀且生動,在好奇心與興趣中,為下面的學習打下了更好的鋪墊。而直奔“天險”這一主題,則是在學生對環(huán)境有了一個直觀而且深刻的感受后,再深入到人物的行為,起到了反襯作用,更突顯人物,同時學生學起來更符合認知規(guī)律。學完這一段,我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瀘定橋的感受,為后面理解紅軍英勇奪橋的精神打下鋪墊。
其次,我再板書“奪”字,讓學生談談這個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課文中來理解。通過講述石達開的事例說明紅軍奪取瀘定橋的必要性。通過過渡語強調奪下瀘定橋的關鍵是搶在敵人前面趕到瀘定橋,接下來,我再板書“飛”字,引導學生從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課文中是指什么。讓學生自瀆課文以同桌互動的形式講講紅軍在一路上遇到那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并通過朗讀來感受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紅軍的英雄事跡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已經(jīng)比較難以理解了,光靠讀文章、口頭的描述學生的體會不會深刻,而且勢必使課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字詞說教中。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為課堂教學的形象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在課前從網(wǎng)上下載了《飛奪瀘定橋》這部電影,截取了奪橋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4分鐘的視頻以生動的畫面和音效充分展示了紅軍勇奪瀘定橋的過程,十分感人。學生看的津津有味。看完視頻后學生都被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深深感動,再組織學生閱讀文本材料,找出描寫紅軍英勇頑強的語句和詞語進行重點理解和朗讀,學生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很容易就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與詞語,不需要教師做過多的語言指導,學生的朗讀和理解都十分到位,紅軍戰(zhàn)士奮不顧身、英勇頑強的精神呼之欲出。
上完課后,我覺得留下了一些遺憾:在遣詞造句和優(yōu)美句子的分析上功夫沒有到位,一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其次面向全體學生還是做得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上,使他們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紅軍戰(zhàn)士英勇頑強、不畏艱險的偉大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關鍵”、“千鈞一發(fā)”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成都西行,穿過美麗富饒的成都平原,翻過高聳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瀘定橋。
公元1863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率4萬之眾到達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軍“犒賞休養(yǎng)3日”,延誤戰(zhàn)機未能奪下上游瀘定橋,致四面受敵,全軍覆沒于安順場。無獨有偶,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再過瀘定橋,蔣介石曾企圖讓毛澤東作石達開第二,紅四團經(jīng)過飛奪瀘定橋打開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不朽的一頁。
二、新授
1、請讀課題:你從課題中你獲得什么信息?課文可能是圍繞“飛”和“奪”來寫的吧
師:你怎么理解“飛”和“奪”?生:“飛”指快速,”奪“指爭取、爭奪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不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幫老師解決這幾個問題:好嗎?生:“飛”(3—5),“奪”(6—8)
2、紅四團的戰(zhàn)士們?yōu)槭裁匆獡寱r間?請大家從課文的有關段落中找出關鍵性的一句話。
(1)指名回答。“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關鍵。”能有感情地讀一讀,從而體會當時的情況嗎?誰來試一試?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呢?請看問題:
搶在敵人前頭,是紅四團(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
搶在敵人前頭,是紅軍(北上抗日)的關鍵。
搶在敵人前頭,也可能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關鍵。
(3)過渡:同學們,一場生與死的搏斗,一場血與火的考驗就擺在戰(zhàn)士們面前。搶在前面,是紅四團生死存亡的選擇,是紅軍北上抗日的關鍵,更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沉重砝碼!那么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又是怎樣爭分奪秒地去搶時間的呢?請找書上的語言讀一讀:
師:你覺得紅軍戰(zhàn)士怎么樣?師相機板書:大智大勇
3、過渡語:紅四團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搶在敵人前面,勝利到達瀘定橋,耳邊卻傳來了怎樣的喊叫:
誰來讀讀敵人的喊叫?敵人的語氣是怎樣的?(狂妄、囂張、不可一世)他們?yōu)槭裁锤胰绱朔潘粒瑧{借的是什么?(憑借天險)
這“天險”(點擊鼠標)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自由讀
眼前是幾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鐵鏈,腳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聾的陣陣驚濤,無論是橋還是水,給我們的感覺都怎樣?—齊說:險。正是憑借著這樣的天險,橋對岸的守敵向紅四團的戰(zhàn)士們瘋狂地喊:
4、(過渡)在狂妄囂張的敵人眼里難以逾越、插翅難飛的天險是否阻擋了紅軍戰(zhàn)士前進的腳步呢?請自由朗讀7、8自然段,并圈劃出文中動作描寫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斷。
把你所發(fā)現(xiàn)的精彩之處介紹給我們大家,好嗎?指名說,師相機出示課件“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
括號中的詞語體現(xiàn)了什么?(不怕犧牲)
5、紅四團的戰(zhàn)士們克服重重困難,爭分奪秒地趕到了瀘定橋;他們又以生命為籌碼,攻克了蔣介石集團以為固若金湯的天險,創(chuàng)造了中國革命的又一個神話。這一次勝利有什么意義?請齊讀第9自然段。(板書:繼續(xù)北上)
三、總結
結合板書,從文章三個部分來看,課文以事情發(fā)展為順序,按奪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來寫,重點扣住紅軍戰(zhàn)士搶時間和攻天險兩個方面,表現(xiàn)了他們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犧牲。
結束語:同學們看到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的解放赴湯蹈火、前赴后繼之時,讓我們回去體會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毛主席寫下“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樣的詩句了呢?
附板書設計
繼續(xù)北上(結果)
搶時間大智大勇
15飛奪瀘定橋(經(jīng)過)
攻天險不怕犧牲
北上抗日(起因)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3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對于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方法,通過教學本篇課文,在學生已經(jīng)具有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重點詞語的能力,鼓勵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詞語進行研究,進而理解。對于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在教學中可以借助課題中的“飛”和“奪”兩個字,協(xié)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進而把文章各局部內容連起來形成文章的主要內容,滲透學法指導。
二、設計理念
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技巧,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濘、湍、妄”等13個生字。
2、反復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中“飛”、“奪”的含義,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分層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身喜歡的記號畫出并品味“飛奪”、“天險”、“關鍵”、“浩浩蕩蕩”等重點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4、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習圍繞重點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
5、培養(yǎng)對紅軍敬重的情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1、抓“飛”、“奪”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學習作者緊緊圍繞“飛”、“奪”突出重點,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
2、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五、教學準備
師生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六、教學時間
計劃三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介紹資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學生將搜集到的瀘定橋的資料進行介紹。2、師生交流有關紅軍長征信息。
點評: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置信息能力,在了解歷史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
(二)解題質疑,引入內容
1、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法,請談一談。生生交流。
2、學生答,隨機梳理問題并板書:誰飛奪?為什么飛奪?怎樣飛奪?結果如何?
點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同桌互相讀、讀通長句子。
3、小聲讀,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4、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說出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師板書:
(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接到命令—飛兵急奔—英勇奪橋—奔赴前線
師: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需飛快地趕到瀘定橋,奪下瀘定橋。
快讀,找到哪幾節(jié)寫了“飛”,哪幾節(jié)寫了“奪”。
5、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交流分段情況。
點評: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學習分段的前提。
(四)朗讀課文,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從哪幾方面介紹天險大渡河?用波浪線畫出重點句子、用點標出重點字詞。
2、指名讀出三個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兩岸高山峻嶺,(橋)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
3、根據(jù)以上意思,說一說對“天險”的理解。
4、課文用了一個成語形容天險大渡河,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找一找。(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點評: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意思。]
學習描寫“搶時間”(飛)局部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和課文內容了解為什么要“飛”一樣的奪下瀘定橋?
1、輕聲讀課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詞句體現(xiàn)了飛兵急奔?你認為哪些詞句寫得好,讀給你的同桌聽。
2、理解“關鍵”的意思。
(1)指名讀“時間……關鍵”這段話說說自身的看法。
3、默讀課文,紅軍戰(zhàn)士遇到了哪些困難?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標出;這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標出。
4、采用對讀的方式,請一組學生讀標出的困難,另一組學生跟著讀出標出克服困難的方法。
5、讀了這些語句,你想對紅軍戰(zhàn)士說些什么?
6、應該怎樣讀出紅軍戰(zhàn)士的機智勇敢、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
7、師生朗讀競賽。
點評:讓學生充沛地自身讀書,讀出聲、讀出意、讀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當時的環(huán)境中,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
分層理解第5自然段
1、利用多媒體出示天險瀘定橋的圖片,配上震耳欲聾的流水聲,給學生一個形象的感知。(沒條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學掛圖或課文插圖,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感知。)
2、教師范讀第5自然段,學生有感情地讀。
(1)這段從哪幾方面寫了紅軍奪橋的困難?畫出具體描寫大渡河天險的語句。
(2)指名說出三方面:水、橋、岸。讀出具體語句。男生讀出描寫水的句子,水色—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水聲—震耳欲聾;水勢—飛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讀描寫橋的句子;分角色讀描寫兩岸和敵人的語句。
[點評:學習用聲音、形態(tài)、顏色具體描寫事物的方法。]
3、讀后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假如你站在這瀘定橋上,會有怎樣的感受?紅軍奪橋最主要的困難是什么呢?
4、根據(jù)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的體驗理出本段的層次:橋險、水急、兩岸敵人兇。這樣寫出了紅軍奪橋非常困難。連敵人也說“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這里表示了敵人的什么心態(tài)?(敵人非常瘋狂,認為我軍從橋上根本過不去,除非長了翅膀才干飛過去。)我們的紅軍能夠飛過去嗎?
點評: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在閱讀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讀“奪”。(6~7)自然段
師:紅軍戰(zhàn)士怎樣奪橋?
1、將你最受感動的地方讀出來,說一說你為什么感動?
2、出示填空,體會動詞的用法。
(1)讀課文填空。
(2)用換詞比較法說一說這些動詞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格斗)。
點評: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學習用詞的準確性。
3、范讀,學生評議。
4、對照插圖用自身的話復述6、7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暢談收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將本課的優(yōu)美詞句抄在摘錄本上。
2、仔細觀察插圖,選一兩位英雄寫下來,要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具體。
點評:在讀、摘的基礎上,進一步體味理解重點詞句的用法,并將其變?yōu)樽陨淼脑拰懴聛恚w現(xiàn)了讀寫結合。
八、案例點評
1、扣題眼,找重點,整體掌握。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4
教學要求:
1、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jīng)過,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2、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理解紅軍怎樣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教學方法:
①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精心設計問題,富有啟發(fā)性,針對性、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
②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錄像使學生入情入景,體會奪橋的“難”,突出紅軍的“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①從前面的學習中知道什么?(課題的關健詞是“飛奪”)
板書搶時間攻天險
②毛主席在長征中曾這樣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鐵索橋就讓人感到深深寒意?(出示課件)
(一)新授
出示課件,學生討論:
1、紅軍在奪取瀘定橋時遇到哪些因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2、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談談你們的感受。
二、學生交流
1、瀘定橋離水面有,是由組成的,兩邊各有,算是,底下并排,鋪上,就是。人走在橋上,就像似的,現(xiàn)在連也被敵人,只剩下。
①指導觀察圖(出示課件)這座橋跟平時的橋有什么不同?
板書橋險
②教師與學生合作讀,注意括號里的詞,突出橋險。
2、向橋下一看真讓人心驚膽寒,江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巖石上,濺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
①出示水急的圖,引導觀察,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②出示這段話。注意哪些詞用得好?心驚膽寒,直瀉。震耳欲聾等,好在哪里?
③總結出水的特點,板書、水急。
④橋只剩下鐵鏈,走在上面搖搖晃晃,橋下又水流湍急,假如你們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覺?
3、“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出示課件)
①這句話你們怎么理解,跟題目中的“飛”有什么不同?
這里的“飛”是飛行,題目中的“飛”是神速,快的意思,敵人憑借天險瘋狂的態(tài)度,意思除非你長了翅膀,否則是攻不下來的,
②這看出敵人什么態(tài)度?(狂妄、囂張、不可一世)
板書:敵狂
③引導讀出這個句子
4、出示紅軍攻天險的錄像,請學生談談從錄像中看到什么?并找出課文哪些句子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談談感受。
出示課件
(1)“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
①找出表示動作的詞。這些動詞用得特別準確,怎么理解?
②從這些詞語體會到紅軍什么樣的精神?板書
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
(2)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激烈的搏斗。
①“千鈞一發(fā)”的意思,為什么說“千鈞一發(fā)的時刻”?
②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
三、談感受
1、師朗誦
2、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長征中的其它故事
板書設計
24飛奪瀘定橋
橋險 不畏艱險
搶時間 攻天險 水急 不怕犧牲
敵狂 勇往直前
淺談《飛奪瀘定橋》重點的教學 篇1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們置身于其中。讓學生在良好、愉悅的狀態(tài)中讀、想、議、說、寫,班級討論交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結合課文,解決教學重難點“攻天險”;理解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
2、品讀文章語句,體會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一、復習導入
當你和戰(zhàn)友經(jīng)歷了20多小時的急行軍,來到瀘定橋邊時,看到什么?
二、學習6-9自然段
1、自由朗讀,瀘定橋給你什么感覺?
* 為什么這么說?品句讀句,體會橋險(鐵鏈、無板)、水急浪高、對岸敵狂
* 出示文段“瀘定橋離水面……濤聲震耳欲聾”,朗讀想像,體會奪橋難
2、出示“守城的兩個團敵人……飛過來吧!”你聽懂敵人的話么?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你怎么想?
(設計意圖:理解句子含義,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3、小組學習學習7-8自然段:讓敵人看看我們怎樣飛過瀘定橋的,請用小標題概括,梳理敘述攻天險的順序
4、匯報:紅軍怎樣攻奪天險?
5、哪個詞最能說明紅軍英勇頑強(“奮不顧身”),戰(zhàn)斗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文段
(1)二連擔任突擊隊……一邊鋪橋。
(2) 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沖啊!
* 千鈞一發(fā)是什么意思,能用其他詞語代替么?(迫在眉睫、十萬火急)
* 黨的事業(yè)是指什么?最后的勝利是指什么?
(3)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決定性的勝利。
* 學生寫作,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插圖,通過寫話,讓學生讀進去,記得住,寫得出;感悟紅軍精神品質,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得到不同的精神熏陶,把革命精神教育融入文字量化)
6、讓我們回到1935年,看看那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電影《飛奪瀘定橋》剪輯
7、匯報作戰(zhàn)經(jīng)過:我們這樣攻橋……
(設計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順序,讓學生讀進去,記得住,說得出)
8、學習第9自然段:師述前句,生續(xù)讀后句,結束教學。
三、總結回應課題,再有感情讀一讀
1、加深對課題中“飛”“奪”的理解,體會紅軍精神
2、這篇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詳寫什么?略寫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習了這課后,你有什么寫作收獲?
四、作業(yè)摘抄語句,談感悟。
板書 飛奪瀘定橋
搶時間
攻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