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精選16篇)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
【課文簡說】
看到題目,不由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有所領悟;二是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作者語言的清新、流暢,積累語言。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⑴ 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立刻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來。
“當時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隨著采茶女走過長石橋上山摘茶葉、在茶樹下欣賞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的情景。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當時這個情景給作者留下了極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難忘,一看到茶樹,就會想起與茶樹有關的這些事,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⑵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鄉生活的那段時間,也是作者的童年時光。那些美好的印象,應該不光是家鄉美好的景色,還包括作者記憶中的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說明了作者對家鄉印象之深,懷戀之久。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生活,對安定生活的無限向往和眷戀。
2、關于詞語的理解:
潺潺:指流水的聲音。
婀娜:形容姿態輕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樣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點綴:襯托、裝飾,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鄉的風景更好看。
野菌:野生的菌類。
守望相助:為防備外來的侵害,相鄰各處協同守衛瞭望,遇警互相通報支援。本文指家鄉的人們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生活情景。
小橋流水人家:語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人們通常用它來指代江南水鄉。本文指作者的家鄉,有小橋,有流水,有人家,與詩句相吻合。另外,用詩句來做題目,更顯得家鄉美好可愛,富有詩情畫意。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2
讀《小橋流水人家》有感
天津市漢沽區鹽場小學 張桂玲
我讀了《小橋流水人家》這篇文章后,非常喜愛。不禁對這個普通的小山村的美麗景色贊嘆不已,更是崇敬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念和思戀之情。
村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村民們靠它來灌溉田園,清洗衣物。雖遠遠比不上西湖和漓江的美麗,但它給村民們帶來方便,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令人向往。
當我讀到“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在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時,我感受特別深。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作者很愛家鄉。雖然他家的房子特別差,比不上現在住的高樓大廈,但是作者依然愛它,因為這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濃縮了他生活的內容和感情。可見,愛家鄉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我有一個可愛的家鄉,我要用我的智慧和能力將它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3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指導學生情感朗讀尤為重要,我在教學時這樣做的。
1、放手大膽地培養學生自我讀書的能力,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用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課文,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2、交流讀書時,創造一個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于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我就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抓住時機及時點撥、指導,再引發討論,以達到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對全文的理解。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反思
《小橋流水人家》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課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問讀了課文之后,說說作者的美好印象有哪些,通過學生說了以后,指導朗讀,教師引導總結出小橋、流水和人家。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還可以。本文為略讀課文,語言清新優美,字里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著作者對家鄉無限的懷念和熱愛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反思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故鄉是作者記憶中的一幅明麗的富有鄉村氣息的畫兒,這里的水清澈見底,柳婀娜多姿,小鳥歡樂活潑,孩童快活自由,村民守望相助,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充滿了自然歡樂的氣息。文章表達也有突出的特點,比如春天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領悟這種情感怎樣表達出來,成為我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指導——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方法帶入課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基礎上,交流讀書心得,提出存疑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再設計重、難點突破方案,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讀出個人的獨特見解。
本課教學我自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點。其一、體現鮮明的“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教學活動開始前的預備活動中,我就給學生提出自學“三維目標”:把握主要內容、讀出作者情感、提出個人見解。學生圍繞這個目標自讀課文,查找作者生平資料,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等。其二、彌散出濃濃的語文味兒通過“自由讀讀體會”,“選喜歡的句子品讀”, “讀出你自己的想法”等幾個層次的讀書活動,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靈活多變又扎實的朗讀的訓練,幫助學生積淀語感。同時也為學習表達打下基礎。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環節,學習本段“借景(物)抒情”的方法現場寫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個環節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文體語言的內化遷移,既鞏固了對文本語言的學習,又通過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上完課,我個人覺得遺憾的地方有兩處:一、在教材處理上有些偏頗。本課原本是略讀課文,在課堂中我把它作為精讀課文處理,重點放在了家鄉風光和童年生活的部分。但課堂上忽略了課題中“流水”對作者思鄉情絲的統領及在寫景抒情中的連接作用,而是過于遷就學生對楊柳做了過多解析。二、是朗讀指導欠缺層次感,還顯得粗糙了一些,對文本關注過多,對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度不夠。另外,對學生精神層次的引領與提升也欠缺。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反思
翻閱我們的語文課本,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有兩種類型:一是精讀課文,二是略讀課文。到了五年級幾乎每個單元精讀課文的篇數與略讀課文篇數是同等的。由此可見,略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我把較多時間花在精讀課文的鉆研上,略讀課文只是隨便講講就算了。略讀課文是否以學生能否回答閱讀提示的問題為標準呢?略讀課文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呢?教師在教學略讀課文時是否要挖掘點東西培養學生的能力呢?這些問題不斷地縈繞在我的腦中,對于如何上略讀課文我一直都感到十分困惑。
這學期我上了兩次公開課,兩次我都是選擇了略讀課文。一篇是《小橋流水人家》,另一篇是《難忘的一課》。下面我以《小橋流水人家》為例,談談我這個學期在略讀課文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吧!
《小橋流水人家》是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以思念家鄉為情感,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過出來的。本課為略讀課文,語言優美,字里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學生學習了前面的三篇課文對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一目了然的,對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物表達思鄉的情感,學生也較容易把握。這節課,我不是把重點放在讀而是放在了習作指導上。
課上我首先以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導入新課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讓學生結合閱讀提示,自讀自悟。檢查朗讀后,我只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樣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再次回到文中邊讀邊畫。在交流中,我給學生總結出三組句子。第一組是作者直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第二、第三組是作者通過回憶一件件有趣的小事和描寫家鄉美好的景色來表達愛的情感。學生讀這三組句子,體會到原來表達同一種情感可以用直接抒情,也可以通過描寫人、事、景的間接抒情。接著,進行情感延伸,讓學生也來說說家鄉的趣事,家鄉的美景。學生個個都熱情洋溢、滔滔不絕。最后,進行習作指導,讓學生也來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學生下筆如有神,情感表達淋漓盡致。 聽課的老師對這節公開課的評價還挺高的,因為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訓練,他們收獲的不僅是課文的內容,還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體會到,要想上好略讀課文首先要縱觀全局的大語文觀念,要面向全冊書,整組課文,了解全冊教材和本單元教學的訓練點,學生要掌握怎樣的閱讀技能。略讀課文的教學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運用適當教法,把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體會滲透起來。著重指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于略讀課文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課文重難點,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善于挖掘略讀課文的訓練點,上出略讀課文的價值,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我想這樣略讀課文教學才會回歸他的本真,煥發出他的生命本色。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4
1、課始可以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新課,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情景,然后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本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結合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思考。在交流中,教師相機點撥學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樣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來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想像作者家鄉景色的美好,人們生活的愜意。
3、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個“愛”字通貫全文:
“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這種愛不須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因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愛它,低矮的平房,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都改變不了“我”的愛。這種愛,是歲月侵蝕不了的,是記憶遺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憶,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讀書時要指導學生注意體會。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課文里有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提醒:
如“唱和”的“和”讀 hè,不讀 hé。本課生字的讀音大多很拗口,要切實保證學生讀準字音。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5
【學習目標】
1、識7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學習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重點)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學習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難點)
4、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句。
【知識準備】
1、小橋流水人家:
語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人們通常用它來指代江南水鄉。本文指作者的家鄉,有小橋,有流水,有人家,與詩句相吻合。另外,用詩句做題目,更顯得家鄉美好可愛,富有詩情畫意。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出自古歌中句。《帝王世紀》記載:“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歌詞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于我哉!”后名為《擊壤歌》。這首詩描繪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過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太陽出來了,就開始干活。太陽下山了,就回家休息。生活是圍著太陽走的。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飯,就自己種地。人少地多,無爭無憂。人們感到君王似乎是沒有什么用的。現在人們對偏遠地區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兩句話來形容。
【自主學習】
1.看課文題目,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會是怎樣的畫面,請寫下來。
2.讀通讀順課文,注意讀正確下列詞語的讀音:粼粼、潺潺、婀娜、干涸、點綴、螃蟹、唱和、灌溉等。請給加點字注音。
3.文中都描寫了家鄉的哪些景物?請寫下來。你最喜歡哪處景物,請在文中劃出來。
【合作探究】
一、請小組合作朗讀你最喜歡的段落。
二、讀了課文,你覺得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能舉例說說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嗎?
三、請你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摘抄下來,并說一說美在哪里?
【拓展延伸】
一、搜集一些表現作者懷戀和思念家鄉的詩、句,請你寫下來。
二、你熱愛自己家鄉的哪些景物?(畫一畫或寫一寫)
【學習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學會了
等生字和 等詞語。
2、本文表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課堂檢測】
1、給下面帶點的字注音。
點綴 ( ) 婀娜 ( ) 潺潺( )
干涸 ( ) 粼粼 ( ) 螃蟹(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枝條 ( )的舞姿 ( )的聲音
( )的清風 ( )的流泉 ( )的印象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6
本文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問讀了作文之后,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很好。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實驗小學 叢秀珍
本文為略讀課文,語言清新優美,字里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著作者對家鄉無限的懷念和熱愛。
第一,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背誦了馬志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混呀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了解了文題的出處。教學時根據教材特點,我自己傾情融入到了課文所描述的綿綿的思鄉情境中,所以語言飽含深情,對作者的描寫充盈著贊美與愛戀,使整個課堂洋溢著濃濃的“愛鄉”的氣息,讓學生也產生了閱讀的強烈欲望,進而入情入境地去閱讀課文,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讀通讀順課文內容,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祥和之美。
2、能運用邊讀邊想象、抓關鍵詞、聯系自身生活體驗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見解。
3、積累語言,掌握“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并仿寫。
學習重點:能運用邊讀邊想象、抓關鍵詞、聯系自身生活體驗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見解。
學習難點:積累語言,掌握“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并仿寫。
課前準備:
1、誦讀《天凈沙.秋思》
2、自讀課文,自主進行批注。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題,檢查預習。
1、咱們班很多同學喜歡讀書,在你們心目中閱讀“是什么”或者“像什么”呢?
2、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神奇的新天地,那么今天我們就要到一個獨特的地方游一游,這就是“小橋流水人家”。
3、千百年前詩人馬致遠在枯藤老樹昏鴉相伴的古道上,迎著烈烈西風,感慨天涯斷腸人的愁苦,從此也留下了許多游子對于“小橋流水人家”的向往。今天這篇以這個名句為題的文章又將向我們講述怎么樣的情懷呢?自學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把握:師相機歸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家鄉風光和家鄉生活;文章表達的情感:作者的思鄉之情等。
二、學法引路,品味文字。
1、自由讀家鄉風光片段,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句話來表達讀完 這個段落的感受,并說說原因。
2、輪讀第一自然段,采訪朗讀者:三分文章七分讀,剛才你們朗讀這么入情的秘訣是什么?
把握:在交流中歸結出:邊讀邊想象、抓關鍵詞的讀書方法。
3、用上這兩種方法,齊讀,讀出家鄉的美和作者的快樂。
三、感受寫法,仿寫練筆。
1、再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處文字在寫法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把握:相機總結擬人和借景抒情的寫法。
2、小結:這種不直接寫出人物的喜怒哀樂,而通過景物來表現的方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文章中還有哪些文字是運用了這種寫法的?
3、請大家都來當小作家,模仿課文或者自創,用二三描寫風景的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
4、學生作品交流、評議。
四、聯系生活,感悟情感。
1、你還從哪些文字感受到作者在家鄉的快樂呢?
把握:相機總結:捉魚蝦、過小橋、丟野花、上茶山、賞野菌等。
2、聯系自身體驗,你曾有過這樣的樂趣嗎?快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結:這么多年過去了,兒時嬉戲的情形依舊歷歷在目,可見作者對家鄉愛得多么深沉。小橋流水人家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去處,但它卻是許多游子的心靈家園。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你們的記憶中有這樣的天地嗎?下節課咱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的表達方法,并運用本課學到的表達方法,用文字珍藏快樂。這節課結束了,但快樂的學習還在繼續!
教后反思: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文,故鄉是作者記憶中的一幅明麗的富有鄉村氣息的畫兒,這里的水清澈見底,柳婀娜多姿,小鳥歡樂活潑,孩童快活自由,村民守望相助,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充滿了自然歡樂的氣息。文章表達也有突出的特點,比如春天泥土般新鮮的語言,詩意浪漫的景物描述等。如何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并且領悟這種情感怎樣表達出來,成為我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指導——自主學習”的理念與方法帶入課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地讀文基礎上,交流讀書心得,提出存疑問題,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再設計重、難點突破方案,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讀出個人的獨特見解。
本課教學我自認為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點。其一、體現鮮明的“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教學活動開始前的預備活動中,我就給學生提出自學“三維目標”:把握主要內容、讀出作者情感、提出個人見解。學生圍繞這個目標自讀課文,查找作者生平資料,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等。其二、彌散出濃濃的語文味兒通過“自由讀讀體會”,“選喜歡的句子品讀”, “ 讀出你自己的想法”等幾個層次的讀書活動,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靈活多變又扎實的朗讀的訓練,幫助學生積淀語感。同時也為學習表達打下基礎。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環節,學習本段“借景(物)抒情”的方法現場寫一兩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這個環節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文體語言的內化遷移,既鞏固了對文本語言的學習,又通過練習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上完課,我個人覺得遺憾的地方有兩處:一、在教材處理上有些偏頗。本課原本是略讀課文,在課堂中我把它作為精讀課文處理,重點放在了家鄉風光和童年生活的部分。但課堂上忽略了課題中“流水”對作者思鄉情絲的統領及在寫景抒情中的連接作用,而是過于遷就學生對楊柳做了過多解析。二、是朗讀指導欠缺層次感,還顯得粗糙了些,對文本關注過多,對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度不夠。另外,對學生精神層次的引領與提升也欠缺,雖說教學是“遺憾的藝術”,但應該在每一次反思之后力圖減少遺憾。
小橋流水人家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引導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炮的波紋。當水鳥站在電腦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天旱的時候,這條小溪就會干涸。村民平時靠它來灌溉田園,清洗衣物,點綴風景。有時,它只有細細的流泉,從石頭縫里穿過。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舞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兒。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的家離小橋很近,走路五六分鐘就到了。沿著溪岸向東行,還有一座長石橋,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經隨著采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立刻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來。
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父親的書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故鄉所有的居民都姓謝。村莊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戶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潺潺、點綴、浮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人、事、景、物表達思想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從人事景物的重點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2、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過程】
學案
一、學習提綱
1、審題,說說“小橋流水人家”會是怎樣的畫面。
2、讀通讀順課文,注意讀正確下列詞語的讀音:潺潺、婀娜、干涸、點綴、螃蟹、唱和(hè)。
3、跳讀課文,按“流水→小橋→人家”的思路把課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寫了家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之情。
5、自讀思考,為了表達自己對家鄉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二、練習提綱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仿寫開頭、結尾。
3、閱讀遷移練習黃岡新課堂《外婆家》。
三、審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讀通讀順課文,正音。
2、指導學生根據提示分段,說說每部分的特點:
流水:美麗、自然
↓
小橋
↓
人家:優閑、恬淡
3、指導讀出江南水鄉“美麗、自然、優閑、恬淡”的特點。
二、指導學生按寫景文格式歸納文章中心
三、領悟全文的表達方法
1、直接描寫“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寫景物)。
⑵小鳥站在它的腰上……(擬人)。
2、直接描寫“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我的家→(舒適溫馨)描寫、介紹。
⑵村民生活→(恬淡閑適)概括介紹。
3、間接描寫有趣的往事:
⑴抓魚、蝦、蟹。
⑵丟野花。
⑶摘茶葉。
⑷賞野花。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65,66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生活,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辨認其它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2、經歷探究物體位置關系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是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是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他三個方向。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第1題是給定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練習時,加強練習的活動性,讓學生面向給定的方向站好,再說出其他三個方向,不要將此題作為一個填空題簡單的處理了。另外,可讓學生分別面向不同的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鞏固辨認方法。
第2題:提供了一個數學活動,組織活動時,教師可先發出口令,全班同學集體做。通過教師評價讓學生知道對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鞏固方法。之后,再在同位之間完成,一人說一人做,說的同學判斷對錯,然后交換,給更多的學生一個參與的機會。
第3題:練習前,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這些交通工具的模型。練習時分兩步進行。先讓學生看圖,根據小轎車頭朝東這個信息,判斷出其它三個方向。然后,再按題目的要求,利用手中的實物完成練習。可以用鉛筆橡皮小刀等代替。
第4題:讓學生結合實際說一說。這個題目空間很大,不易判斷對錯。盡量引導學生說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或者作為課外實踐題目,回家給爸爸媽媽說一說。
第5題是根據描述在圖上找位置的題目,是一個看線路圖的變式練習。可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鞏固看線路圖的方法。
第6題是一個相對綜合并且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可供選擇的方法很多。練習時,可先讓學生找到并描述去體育館的路,然后再計算沿找到的路去體育館的路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幾條路進行比較。
二、拓展練習
1、想一想
(1)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2)晚上當你面對著北極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2、請你設計一個你喜歡的動物園。
設計好之后,請你說一說各個景點的位置。
三、限時訓練
體育館在學校的面,
商店在學校的面,
醫院在學校的面,
動物園在學校的面,
圖書館在學校的面,
少年宮在學校的面,
電影院在學校的面。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0
激發讀書的興趣
師:一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覺?
生:我想到了有小溪,有小橋,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生:我想,應該是個美麗的地方,像畫一樣的地方。
生:我知道這是一句詩,寫的是一個小村子吧?
師:這是一篇文章的題目,以詩句作題目,到底寫的是什么呢?讀讀課文,檢驗一下你的感覺對不對!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1
設計理念:
“理想課堂”并非是準備最完善、上得最完美的課,應是還孩子們更多的參與時間和空間,孩子們主動學習、各有收獲的課堂,是高實效、充滿活力的課堂。本節課努力按照課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運用)六環節(創設情境自學指導、定向示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調控、拓展練習)的基本要求去做,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詞句。
課前準備:
1、學生按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2、學生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
3、老師準備古詩文《天凈沙》。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
點評:用古詩導入,既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感情,又讓學生明白了課文題目的出處。因詩的感情與課文的感情相吻合,這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檢查預習
1、回憶預習的六步驟。
2、自讀課文。
3、檢查詞語。婀娜 干涸 點綴 流通 舒服 印象 螃蟹 粼粼 波紋 唱和著 清澈見底 依依多情 日出而作
日入日息 守望相助
4、分節讀課文,文章表達我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點評:預習的六步驟:1、標出自然段。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新詞。3、讀生字新詞二至四遍,借助英才教程等理解詞語意思。4、描紅生字,再把畫出的生詞寫三遍。5、第二遍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句,反復練習,直到讀通讀正確。6、第三遍讀課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讀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再次預習,幫助學困生認真完成預習要求,先學后檢查學習情況,符合教育規律。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1、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難忘的景,如課文的第一段。難忘的事,如捉魚蝦蟹、丟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練習朗讀。
點評:先學后交流,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同桌合作學習環節,但合作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還得提高。
2、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在作者眼里,家鄉的日出是美的,清風是美的,小溪小橋是美的,楊柳也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兒。(兒時的趣事,仍記憶猶新,對家鄉太有感情了。作者回憶往事,來表達思念之情。)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里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
(2)自讀課文,寫一寫作者表達感情的。
(3)全班交流。
點評:此環節是完成教學難點的,教師的點撥起了重要作用。讓學生動起筆來,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再全班交流。這里,老師要是能教學生怎么能小組合作學習,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就更好了。
(四)拓展:欣賞學生習作,進一步體會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孫悠揚寫的:
有一次晚飯后,我陪爺爺出去散步。一列從泰安開往辛店的火車呼嘯而過,爺爺停住了腳步,遠遠地凝視著火車,久久不愿離去,眼里差點兒流出淚來。爺爺想老家了。
湯心怡寫的:
四歲那年的國慶節,我跟著爸爸去爺爺家。爺爺家的石榴熟了,紅中帶黃。石榴仿佛是一個胖娃娃,咧開嘴在傻笑,還有的笑破了肚子,露出了籽兒。我剝開石榴,一顆顆水靈靈的籽露了出來,它們整齊地依偎在一起,仿佛是一團晶瑩的紅色汁水,令人饞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了一顆品嘗了起來,甜津津、酸溜溜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好吃極了。
于皓然寫的:
玉米成熟了,綠綠的葉子里露出了金黃色的“小牙齒”。玉米的頭型最帥,長著一撮棕色的毛,真是人見人愛。
把成熟的玉米收到家里,扒了外皮,曬在院子里,那時,我最高興了,因為姥爺讓我們光著腳丫在玉米上玩。為了防止玉米到處亂滾,姥爺在外邊圍了一道玉米墻,盡管墻只有五六個玉米高,但還是能防止玉米到處亂滾的。我在玉米墻里又是打滾,又是跳,還躺在上面裝睡,開心極了!
點評:拓展切全實際,很真實,但因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好,此環節處理得太急促了。
(五)作業:積累優美的詞句,讀老師寫的文章《棗樹情》。
反思:
1、本節課努力按照課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運用)六環節(創設情境自學指導、定向示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饋調控、拓展練習)的基本要求去做,且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體現了“先學后教,當堂運用”教學理念。
2、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路體現得明顯。以學定教,適時點撥,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習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想,邊想邊記筆記的讀書習慣。
3、出示學生習作,真實地拓展了課文,引導學生運用了所學知識。
4、課文是一篇很美的散文,課堂上讀得還是少,若有指導學生感情地讀好一部分的練習,就更好了。
5、教師指導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不夠強。應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合作探索,合作交流,扎實落實。
6、課堂節奏前松后緊,說明教師課堂的調控能力還得進一步提高。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2
本文為略讀課文,語言清新優美,字里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著作者對家鄉無限的懷念和熱愛。
第一,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背誦了馬志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混呀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了解了文題的出處。教學時根據教材特點,我自己傾情融入到了課文所描述的綿綿的思鄉情境中,所以語言飽含深情,對作者的描寫充盈著贊美與愛戀,使整個課堂洋溢著濃濃的“愛鄉”的氣息,讓學生也產生了閱讀的強烈欲望,進而入情入境地去閱讀課文,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第二,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要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第三,在全班交流環節,應營造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于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老師則要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信息”,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甚至即時進行教學“二度設計”。特別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學生就談到結束句:“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老師應暫緩展開引導,待到交流尾聲,再讓學生體會其含義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3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語言清新優美,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字里行間直接或間接流露著作者對家鄉無限的懷念和熱愛。第二單元是課文都是與懷念家鄉的游子心情有關,學生學習了前面的三篇課文,對本單元感情基調有了較深的理解,所以教學本文時在引導學生了解這篇課文所要表達的怎樣的情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或事物表達思鄉的情感的?進而帶著對這種寫法的認識來學習《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這是學習本單元的重點,掌握了方法,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水到渠成。
在教學過程中,課上我首先以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導入新課,再展示江南水鄉的圖片,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讓學生結合閱讀提示,思考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作者對故鄉的那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懷呢?想象文章中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自讀自悟。讓學生體會到原來表達同一種情感可以用直接抒情,也可以通過描寫人,事,景的間接抒情。最后,進行習作指導,先讓學生之間也來說說家鄉的趣事,家鄉的美景。在學生的交流中,有暑假回家鄉跟小伙伴捉魚捉蝦的快樂,有小河打水仗和表弟放牛的故事;有寒假回家鄉受到親人朋友熱情接待和回廣州與親人難舍難分的故事,學生也來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先列出提綱,再寫個開頭和其一景致,學生有所收獲,原來作文就是這樣表達的。
從課堂作品看,學生寫話有條理,也有精彩的片段。但我明顯地感覺到部分學生的表達言不達意,部分學生寫作速度慢,更有少部分學生等待著下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加強課堂傾聽說話寫話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情,以及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1.教師配樂朗誦改編詩《故鄉》。
2.學生談談從詩中感受到的思鄉之情。
3.引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齊讀課題,問: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4.配樂欣賞江南小景圖片,跟隨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
(2)邊讀邊劃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檢查讀書情況:
a 讀生字新詞,發現兩組詞語的特點:
清澈見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楊柳
潺潺地環繞 隨風飄動
細細的流泉 柔軟的柳枝
粼粼的波紋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園 清洗衣物 采摘茶葉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談談讀了課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語句,讀一讀。
三、研讀課文,情感體驗: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導學生概括出:
溪中捉魚蝦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寫這些趣事的語句,品讀感受。
茶山摘茶葉
【重點感悟】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學生體會說話:流水把野花送到了遠方,也把( )送到了遠方。
指導朗讀:
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兒。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隨著采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
結合板書:事----趣。
3.師:文中除了這些童年時代發生的趣事,還有哪些給作者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引導學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4.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家鄉的景的呢?請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a 【重點品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師:想象自己喜歡的畫面,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閉上眼睛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的內心感受。
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改編詩:
師:家鄉的景色如詩如畫,
生:怎能不叫人如醉如癡?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潺潺環繞的溪流);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垂柳婀娜的舞姿);
師:我陶醉了,
生:陶醉于(水鳥悅耳的唱和);
師:在那段日子里,那美好的印象,
生: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b 作者的老家與我們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為什么作者還那么喜歡呢?談談理由。指導朗讀。
c 村莊的人們----勤勞、互助。從“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看出。
四、小結課文,學習寫法:
1.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景物和事情的描寫來表達的。
讀課文中相關語句。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不平淡,更真實,更感人。
3.小結寫法:
?通過描寫美景來表達愛的情感。
?直接抒發對家鄉的愛、懷念。
?通過回憶有趣的往事來表達情感。
五、課外延伸,學生練筆:
1.范文引路(學生平時的日記):
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鄉下舅公家玩。我可喜歡鄉下了,最想去田里走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蹦蹦跳跳走在田間小路上。田里的蔬菜可真多呀!有綠綠的毛豆、飽脹的玉米、紫色的茄子、苗條的絲瓜、還有金黃金黃的水稻……走在田間,我喜歡小草輕輕拍打我的雙腳,野花親吻我的小手,清風撫摸我的小臉蛋……
還想和爸爸一起開心地在小河邊玩打水漂的游戲。爸爸玩打水漂可是一流的高手,他撿起一片碎石片,使勁一扔,“嗖”的一下飛出去,在水中就能打出了五、六個水漂,真厲害!可我學了好久還打不出一個水漂來。爸爸說:“這就是鄉下孩子的樂趣,我小時候經常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在小河邊玩這種游戲。”
噢,原來鄉下孩子也有著我們城里孩子不同的樂趣!
2.找出文中寫景、寫事的語句讀一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練筆: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故地,或城市,或農村,請你也用學到的方法,選取一處美景,或一件趣事,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吧!
4.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5交流展示。
六、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鳥 老家 村莊 (美)
小橋流水人家 溪中捉魚蝦
(一輩子難以忘記) 事 橋上送野花 (趣)
茶山摘茶葉
教學反思:
這是一次組內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時間緊迫,難免有許多紕漏。
這篇課文作者用一種很特別的筆調,抒發了自己對曾經生活過的故地的一種懷戀,優美的語言風格和很直接的描寫方式,很容易讓人親近與向往。如果教學效果好的話,很容易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設出適合孩子學習的語言環境,盡量試圖還原小橋流水人家的唯美情調。比如古色古香的配樂和插圖,還有課前的一首自己改編的《故鄉》,還是讓課堂增色不少,上下來最滿意的片段就是師生合作朗誦第一自然段的環節,可以感覺到學生的確被打動了,陶醉了,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抒發。
畢竟課堂的遺憾永遠是存在的。首先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根據張化萬老師提出的有關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來審視這堂課的話:
1. 學習相關閱讀方法,粗知課文大意,了解寫了什么。
2. 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充足時空,練習略讀瀏覽,談有什么感受。
3. 把哪些印象特別深的圈圈劃劃謝謝,重概括重篩選。
存在的問題是:
首先,定位不夠準確。因此課堂上我講的內容過多,有關寫“景”和寫“事”的這兩大部分內容,平均用力,導致后面時間不夠用,練筆不充分。在課堂上還忽略了一個重要環節,概括文章的大意。在學生還沒有理清思路就開講,無疑是違反了略讀教學的原則的,也不利于整體教學的推進,所以上起來有點瑣碎。
其次,不夠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應該說在課前預習還是挺充分的,學生的讀基本是沒有太大問題。但在課堂上卻反映不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痕跡,這個最我最遺憾的事情。沒有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比如:在學習描寫幾件趣事的環節,過于纏繞不清,花了很多代價才讓學生歸納出:溪中捉魚蝦、橋上送野花、茶山摘茶葉。如果告知學生方法的話,可能效果更好,不必一個一個問題逐一解決。
再次,在具體玩味課文精彩語段的時候,方法還不夠多,只是以談感受為主,并不能完全讓學生真正進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從一個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當我問:同學們,既然作者的家與我們的相比有如此不同,簡陋,甚至破舊,可作者為什么還是那么喜歡呢?學生說了很多理由,不錯。后來我又加了一句:一個人喜歡自己的家需要理由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不要理由,有的說要理由,還有的說我不喜歡。這下可好,不知是自己口誤還是,對文本沒有理解,或者自己還未完全走進那種情境當中,學生的回答讓我不知所措了。這是一大敗筆。因此,在品讀文本時,在讓學生感悟文本時,教師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情感體驗,并設計好問題,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也能自然地進入到具體的情境當中去。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6個生字。正確認讀婀娜、舞姿、粼粼、波紋、干涸、點綴、涌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前一篇課文作者表達了我忘不了家鄉的桂花雨,下面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哪些景物的'描寫,表達出她對家鄉久久不能忘懷的情愫呢?(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勾畫出自己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反復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根據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最喜歡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鄉的這些景致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從這些景致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對故鄉的無比熱愛和懷念。)
3、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1、愛字貫穿全文,舉例說說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2、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她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3、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小橋流水人家》教材簡說 篇16
教學目標
1.認識“潺、婀、粼、涸、綴、螃、蟹”八個生字。正確認讀“詞語盤點”中有關本課的詞語。
2.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3.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情,以及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寫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忘不了家鄉的桂花雨,下面這篇課文的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反復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根據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最喜歡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鄉的這些景致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從這些景致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對故鄉的無比熱愛和懷念。)
3.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課文。
四、再讀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著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熱愛,“我”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