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精選12篇)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1
1、課始可以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導入新課,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情景,然后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本文是略讀課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結合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邊讀書邊思考。在交流中,教師相機點撥學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樣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來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想像作者家鄉景色的美好,人們生活的愜意。
3、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個“愛”字通貫全文:
“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這種愛不須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因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愛它,低矮的平房,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都改變不了“我”的愛。這種愛,是歲月侵蝕不了的,是記憶遺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教學時,要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憶,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讀書時要指導學生注意體會。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課文里有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提醒:
如“唱和”的“和”讀 hè,不讀 hé。本課生字的讀音大多很拗口,要切實保證學生讀準字音。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并積累。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字典理解。
2.學生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
3.老師準備古詩文《天凈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詩,了解課題出處。
1.談話:(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讀一讀課題,說一說,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說點什么?)
2.出示古詩文《天凈沙》,全班齊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請讀過這首詩的同學試著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指名回答,老師作出總結,并板書)
4.導題:這篇以古詩句為題的文章寫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讀一讀。
二、初讀,把握課文主旨。
1.自主學習: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輪讀課文,相互正音。
3.全班交流:
①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說說課文表達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達方式。
1.默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注。
①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②展示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中心發言人匯報探究學習中的發現和體會。
③根據學生發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1)“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溪邊飄動的柳枝、小鳥的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景物的喜愛與贊美。)
(2)“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3)“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農家臥室與書房的不同特點,讓人感到家的親切,引發美好回憶。)
(4)“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用三個成語概括了農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四、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1.配樂朗讀: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3.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3
讀《小橋流水人家》有感
天津市漢沽區鹽場小學 張桂玲
我讀了《小橋流水人家》這篇文章后,非常喜愛。不禁對這個普通的小山村的美麗景色贊嘆不已,更是崇敬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念和思戀之情。
村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村莊,溪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村民們靠它來灌溉田園,清洗衣物。雖遠遠比不上西湖和漓江的美麗,但它給村民們帶來方便,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令人向往。
當我讀到“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在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時,我感受特別深。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了作者很愛家鄉。雖然他家的房子特別差,比不上現在住的高樓大廈,但是作者依然愛它,因為這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濃縮了他生活的內容和感情。可見,愛家鄉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我有一個可愛的家鄉,我要用我的智慧和能力將它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4
【說教材內容】
《小橋流水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8課。這篇課文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與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勞之勞形,猶如世外桃源。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本文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說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說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2、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四鄉之情的。
【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朗讀體會法:
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2、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情導入
1、板書課題。
2、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覺?
3、這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它選自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二、初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分段讀課文,相信課外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再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幾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四鄉之情的?
精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段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感受家鄉人民太平安定的日子。
“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組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加深對故鄉美景的熱愛。
三、根據自學提示,探究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找出描寫的美麗景物,思考:
大家想想作者具體寫了什么景物?
2、朗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看作者怎么通過回憶自己童年的往事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思考:
⑴ 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的什么事?
⑵ 作者對童年往事的心情如何,應如何去體會?
3、朗讀四五自然段,思考:
⑴ 老家那么平凡,為什么作者那么留戀?
⑵ 故鄉的家人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5、背誦課文第一段: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于朗讀訓練和背誦積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6、小結:
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定給大家留下深刻的的印象,請大家留心觀察自己的家鄉,也擷取最美的景或事講給同學聽。
7、拓展練習:
《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表達了謝冰瑩作者的思鄉之情。你張大以后或許會離開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我們可以“二十年后回故鄉”為內容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美:小橋、流水、柳樹、野花、
事歡:捉魚、蝦、螃蟹
愛、懷念:扔野花讓它順水漂
摘菜葉、賞野花
生活安定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有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直觀形象,條理清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5
【課文簡說】
看到題目,不由想到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有所領悟;二是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作者語言的清新、流暢,積累語言。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⑴ 至今一看到茶樹,腦海里立刻會浮現出當時的情景來。
“當時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隨著采茶女走過長石橋上山摘茶葉、在茶樹下欣賞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的情景。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當時這個情景給作者留下了極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難忘,一看到茶樹,就會想起與茶樹有關的這些事,從中可以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⑵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鄉生活的那段時間,也是作者的童年時光。那些美好的印象,應該不光是家鄉美好的景色,還包括作者記憶中的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說明了作者對家鄉印象之深,懷戀之久。從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生活,對安定生活的無限向往和眷戀。
2、關于詞語的理解:
潺潺:指流水的聲音。
婀娜:形容姿態輕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澈的樣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點綴:襯托、裝飾,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鄉的風景更好看。
野菌:野生的菌類。
守望相助:為防備外來的侵害,相鄰各處協同守衛瞭望,遇警互相通報支援。本文指家鄉的人們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生活情景。
小橋流水人家:語出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人們通常用它來指代江南水鄉。本文指作者的家鄉,有小橋,有流水,有人家,與詩句相吻合。另外,用詩句來做題目,更顯得家鄉美好可愛,富有詩情畫意。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6
一、說教材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看到題目,不由想到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著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本文的顯著特點: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個“ 愛”字通貫全文:“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這種愛不須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因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愛它,低矮的平房,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都改變不了“我”的愛。這種愛,是歲月侵蝕不了的,是記憶遺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三、說教法
1、用馬致遠的詞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情況。
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憶,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讀書時要指導學生注意體會。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四、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全班齊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
(二)檢查預習
1、回憶預習的六步驟。
2、自讀課文。
3、檢查詞語。婀娜 干涸 點綴 流通 舒服 印象 螃蟹 粼粼 波紋 唱和著 清澈見底 依依多情 日出而作
日入日息 守望相助
4、分節讀課文,文章表達我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1、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難忘的景,如課文的第一段。難忘的事,如捉魚蝦蟹、丟花、采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練習朗讀。
2、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在作者眼里,家鄉的日出是美的,清風是美的,小溪小橋是美的,楊柳也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群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并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里玩兒。(兒時的趣事,仍記憶猶新,對家鄉太有感情了。作者回憶往事,來表達思念之情。)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里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
(2)自讀課文,寫一寫作者表達感情的。
(3)全班交流。
(四)拓展:欣賞學生習作,進一步體會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孫悠揚寫的:
有一次晚飯后,我陪爺爺出去散步。一列從泰安開往辛店的火車呼嘯而過,爺爺停住了腳步,遠遠地凝視著火車,久久不愿離去,眼里差點兒流出淚來。爺爺想老家了。
湯心怡寫的:
四歲那年的國慶節,我跟著爸爸去爺爺家。爺爺家的石榴熟了,紅中帶黃。石榴仿佛是一個胖娃娃,咧開嘴在傻笑,還有的笑破了肚子,露出了籽兒。我剝開石榴,一顆顆水靈靈的籽露了出來,它們整齊地依偎在一起,仿佛是一團晶瑩的紅色汁水,令人饞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摘下了一顆品嘗了起來,甜津津、酸溜溜的,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好吃極了。
于皓然寫的:
玉米成熟了,綠綠的葉子里露出了金黃色的“小牙齒”。玉米的頭型最帥,長著一撮棕色的毛,真是人見人愛。
把成熟的玉米收到家里,扒了外皮,曬在院子里,那時,我最高興了,因為姥爺讓我們光著腳丫在玉米上玩。為了防止玉米到處亂滾,姥爺在外邊圍了一道玉米墻,盡管墻只有五六個玉米高,但還是能防止玉米到處亂滾的。我在玉米墻里又是打滾,又是跳,還躺在上面裝睡,開心極了!
(五)積累優美的詞句,讀老師寫的文章《棗樹情》。
兒時的記憶里,老家只有三間北屋,二百多平米的院子里,栽的最多的是榆樹,其次是梧桐樹、香椿樹、臭春椿。棗樹只有一棵,長在院子的西南角上。
聽母親說,這棵棗樹是我已過世多年的三叔七歲那年栽的,當時,院子里沒有房子,是個空院子。
這棵棗樹在三四十年的風風雨雨中,默默地見證了一戶人家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樹的主干只有碗口粗,一米多高,主干上分了三個杈,三根主枝直立向上,又分了數不清的小枝。茂盛的樹冠遮住了小半個天井。
我的小妹妹比我小八歲。她小時候喜歡看書,喜歡聽故事,喜歡唱歌,但不喜歡跳房、踢毽子之類的活動。棗樹成了她的專用“健身器”,天天掛在樹杈上打提溜兒,練蹬腿功。她雙臂緊緊抱住一根樹杈,全身掛在樹干上,腿彎曲著蹬上蹬下,仿佛潛水員從深海里向海面上游。
每年春末夏初,棗樹開始長葉開花,小米粒大的綠花苞,藏在葉子中間,和葉子一樣的顏色。棗花開的時候,不能說是香飄十里,但整個院子浸在濃郁的花香里。大約兩周,棗花開始謝了,黃黃的小花鋪在地上,好似下了一場場的棗花雨。
麥收過后,樹上就能看見豆粒般大小的綠棗了。有一年,我踩著麥浪垛偷摘小綠棗吃,把麥垛踩得漏了雨,挨了母親的打。日子一天天過去,棗兒在我們姐妹幾個的偷吃中,從豆粒大,長到花生米大……陰歷七月,棗兒的個頭基本長足了,有圓圓的核桃那么大了。它綠中透著黃,油亮亮地掛在濃密的綠葉間。這時,母親會說,棗兒開瓤了,好吃了。可是,低矮的樹枝上,已所剩無幾了。
過了七月十五,棗兒紅鼻了。每天早晨,我們都爭著第一個到院子里揀拾夜里被風吹落在地的棗吃。七月底,棗真熟了,母親會選一個周末的下午,讓我們用長長的蚊帳竿子打棗。“狠狠打,把能打下來的葉子和枝子都打下來,讓它歇歇乏。”母親說著,我們姐妹幾個便手舉竿子,各人一片,就像對待階級敵人一樣,一下一下狠狠地抽打起來,伴著噼哩叭啦的響聲,棗、葉子、短枝紛落一地。揀拾出棗來,放在事先備好的筐里,不等我們擦擦汗吃上一個,母親便吩咐著東家半瓢,西家一勺地送,半個村子的老老少少,都能吃到我家圓圓的甜棗。
我們姐妹幾個長大了,家里的經濟條件好起來。西墻邊蓋了三間西屋,低舊的三間北屋也修拆成五間高大的廈屋,東墻邊蓋了兩間東屋,緊挨東屋的南頭建上了高高的大門樓,南墻邊搭起了一溜兒棚子,天井變成了平坦干凈的水泥地,老家的院子成了一個象模象樣的四合院。可是,院子里唯一的那棵棗樹,早已蕩然無存。
近幾年,一種個大、甜脆的冬棗上市了。這可是農業高科技的新產品。年年秋天,我都給母親買冬棗。母親吃著甜津津、脆生生的冬棗,總會深情地說:“咱家那棵棗樹上的棗,也這么甜,也這么好吃。樹,刨了可惜了!”
院中的棗樹,成了母親晚年的最深記憶。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字典理解。
2、學生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
3、老師準備古詩文《天凈沙》。
【教學過程】
一、《天凈沙、秋思》導入
提前板書《天凈沙·秋思》這首詞。讓學生自由讀這首詞。
師:讀完這首詞,你的頭腦中浮現出怎樣的畫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謝冰瑩的家鄉,去看看那里的《小橋流水人家》。
(板書課題。)
二、導題
這篇以古詩句為題的文章寫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讀一讀。
1、初讀,把握課文主旨:
⑴ 自主學習: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⑵ 同伴互助:
同桌輪讀課文,相互正音,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⑶ 全班交流:
①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②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說說課文表達的情感。
2、交流,探究表達方式:
⑴ 默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注。
⑵ 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⑶ 展示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
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中心發言人匯報探究學習中的發現和體會。
⑷ 據學生發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①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溪邊飄動的柳枝、小鳥的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景物的喜愛與贊美。)
②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③ “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農家臥室與書房的不同特點,讓人感到家的親切,引發美好回憶。)
④ “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用三個成語概括了農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3、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
師:你能舉例說說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的懷念嗎?
生1:“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非常愛它”從這幾句話中體會到作者很愛家鄉,雖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愛它,只因為這是他的家鄉。
師:可見,他愛家鄉是不須任何理由的,愛他沒商量。
生2:課文的第一段寫了家鄉的美麗景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愛。
師:他把家鄉寫的像詩一樣,像畫一樣,家鄉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見他是多么的喜歡家鄉。
生3:從”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后山上的樹叢里鉆出來,……依依多情的楊柳”從這幾句話中可以體會到。
師:在他眼里,家鄉的日出是美的,家鄉的清風是美的,家鄉的小溪、小橋、楊柳是沒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
4、師小結:
看,感情原來可以這樣表達。直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讀一讀就能明白,間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只有細細品位,才能體會的到,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1、抒情朗讀: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3、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讀一讀,說一說。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婀娜(1~2)流水 水鳥站在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著
點綴(3~4)小橋 丟野花 摘茶葉
唱和(5~6)人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悅耳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8
本文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提問讀了課文之后,覺得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回答表達了熱愛,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時,再請學生說出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指名朗讀課文,然后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著重寫"人家"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的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學習完后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應到學生體會到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進一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文章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讓學生走進文章,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很好。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9
【教學目標】
一主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朗讀認識7個生字,能把句子讀通順,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兩翼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天凈沙·秋思》并背誦。并能夠說出詩詞大意。
2、 有感情的朗讀《鄉愁》,能夠體會出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
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2、 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多種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 導入揭題
1、師介紹《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小令描繪了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黃昏行旅的圖景,表現了游子悲秋懷鄉、難以言喻的惆悵心情:(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2、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曲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課文寫的是什么內容呢?是和這首元散曲給我們的感覺一樣蕭瑟、悲涼嗎?
3、師:在作者謝冰瑩心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課文的字里行間,去感受作者心中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過渡: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懷念家鄉的心情總是通過文字來抒發的。遠離家鄉的謝冰瑩所懷念的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走進課文,體會文字背后的溫度。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感受作者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考慮一下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課文主要描寫了家鄉小橋、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們的太平生活,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過渡:因為對家鄉有款款深情,所以離開家鄉就會有濃濃依戀之情,謝冰瑩從1927年離開家鄉直到20xx年去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可想而知她只能靠回憶家鄉的景致來解思鄉之苦。離家越久,思鄉越切,童年時代在家鄉生活的情景一幕幕地出現在作者腦海中,越發的清晰了。在文章的結尾處,作者飽含深情從心底發出了一聲呼喊——
生:‚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指導朗讀,突出‚一輩子‛)
2、過渡語:是呀,最美是故鄉呀。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看看作者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這些美好印象,到底是哪些景致?請你默讀課文,劃出體現她對家鄉思戀之情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細讀品味
過渡:小橋流水的恬靜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作者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讓你感受到作者對家鄉思念的句子。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10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4、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查字典理解。
2、學生搜集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
3、老師準備古詩文《天凈沙》。
【教學過程】
一、讀詩,了解課題出處
1、談話:
(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讀一讀課題,說一說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說點什么?)
2、出示古詩文《天凈沙》,全班齊讀: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請讀過這首詩的同學試著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4、導題:
這篇以古詩句為題的文章寫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翻開書讀一讀。
二、初讀,把握課文主旨
1、自主學習: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2、同伴互助:
同桌輪讀課文,相互正音,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3、全班交流:
⑴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⑵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說說課文表達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達方式
1、默讀課文,想象文章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
以小組為單位派出中心發言人匯報探究學習中的發現和體會。
4、根據學生發言,老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⑴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著,發出悅耳的聲音。”
(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溪邊飄動的柳枝、小鳥的叫聲、溪水流動的聲音,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景物的喜愛與贊美。)
⑵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采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先寫了橋的樣子,再描繪在小橋上丟花的情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⑶ “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臥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那是一座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有東南兩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農家臥室與書房的不同特點,讓人感到家的親切,引發美好回憶。)
⑷ “大家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用三個成語概括了農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點,“深深地印在”表達了作者對它的留戀和熱愛。)
四、賞讀,積累優美句段
1、配樂朗讀: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畫卷,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3、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4、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句?讀一讀,說一說。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11
“月是故鄉明”是五上第二單元的主題。本組教材圍繞著濃濃的思鄉情展開,從《古詩詞三首》到《梅花魂》、《桂花雨》,孩子們已經深深的感受到漂泊在外的游子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小橋流水人家》作為第四篇課文,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我采取了一種既活潑又有效的形式──讓學生當老師。
在孩子們預習讀書的基礎上,我對他們說道:“平時都是老師引領大家去理解課文,今天換一種方式,讓一位同學來當老師,如何?”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當小老師領讀之類曾經有過,但是正兒八經地當起老師來還是有點挑戰性。
高敏舉手了,在同學們的掌聲中拿著書走上講臺。她學著我平時的架勢,先帶領大家理解課題“小橋流水人家”的意思,并補充了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接著,從課文中尋找故鄉最美在什么地方,領著大家美美地讀了起來: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著粼粼的波紋。
當讀到“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不會忘記。”時,她從“那段”和“那些”出發,和大家一起感受那一段美好的時光,那一些美好的風景。在叫王鴻昱發言時,有人在低下偷偷說道:“她老是叫女同學!”哈哈,果真如此!想想也對,畢竟高敏是“女老師”嗎。
這樣的方式也是一種嘗試。對于五年級孩子來說,他們對于這樣的方式感覺很新鮮,很有趣。當“老師”的,充分把自己自學的體會與大家分享,下面的孩子則及時補充,發現,教師也可以暫時充當學生角色,參與學習過程,這樣的多維互動還是比較有效的。這既是對學生預習情況和自學能力的檢測,又利用角色轉變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有時也需要這樣的一些調整,可以適時演一演,動一動,議一議。畢竟一個學期這么多的語文課,如果千篇一律,容易造成孩子們視覺上的疲勞。
《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建議 篇12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里,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
在作者的家鄉,既有小橋,又有流水,更有和睦相處的人家。與這首元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如出一轍,作者采擷詩句作題,不僅體現出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還使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從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入手,用課件出示這首著名的元曲,范讀教讀后,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這首曲中的意境,與學生聲情并茂地反復吟誦,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之后,再出示課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看看文中為我們描繪了作者家鄉的哪些美景和他有關家鄉的哪些童年記憶,從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因為本文是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所以在教學時我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全班交流環節,我注意營造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于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自己則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信息”,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甚至即時進行教學“二度設計”。當交流到尾聲“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我讓學生結合前文暢所欲言,學生對其含義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得很美的文章,不僅要美讀,帶著與作者同樣的感情去讀,從字詞句段中間充分感受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更應該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對課文的情感基調有了深入的感悟之后,我又讓學生通讀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將這種感情出來的。由于有了前面反復美讀鋪墊,學生在瀏覽全文之后,迅速理清了本文中作者的表達方式:通過景、事間接表達;直接表達。不僅如此,學生對本文的表達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自己在今后的習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間接表達和直接表達這幾種表達方式呢!
小橋流水人家景物之美,小橋流水人家中童年趣事之美,小橋流水人家般的表達之美,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如沐春風般的閱讀體驗,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向往。這樣的課文,學生喜歡學,我也喜歡教。
(2)本文是略讀課文,作者用清新優美語言的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凡寫得美又容易理解的文章,我通常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多讀少講,意在通過學生的讀去領會,去感悟,甚至去背誦,從而積累美文,為寫作打基礎。
反思本課教學優點是:
1、揭題激趣
揭示課題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朗誦了馬志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并了解了文題的出處。再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情景?然后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重讀感悟
略讀課文重點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反復地朗讀、細讀有關的句子等)讓學生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3、深化課文,拓寬思維
“根據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最喜歡的景致。(交流、匯報)”這部分,學生的發揮是我意想不到的,原來這環節的設計只是想看看學生的動手能力,想不到學生非常喜歡這環節,不但發揮想象力把畫畫得好,而且(交流、匯報時)鍛煉了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動手探究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于接受,效果很好。
缺點是:
1、小練筆這一部分的寫作鍛煉,并非我想象中好。『附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習作運用此課的表達方法,寫寫你家或學校附近的景物。(景物不少于三個)
其原因是:
1)因為我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還不了解。
2)沒有指導學生進行寫作。(學生描寫景物欠具體、條理)
2、補救措施:再用一課時指導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