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通用12篇)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發布時間:2024-02-18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通用12篇)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1

  佚名

  《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真實具體地記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長安街向周總理告別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具體講了靈車到來之時,人們眼望靈車想念總理的悲痛場面。教學中我根據這兩段課文內容的特點,或緊扣關鍵詞,或巧設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緊扣“不約而同”這一關鍵詞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學生自讀完這一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出示“不約而同”,指導學生理解它的意思。(沒有約定而行動一致)

  2、課文里講哪些人沒有約定而行動一致?(引導學生理解作者選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實他們就代表了全國人民)

  3、他們的哪些行為一致呢?(引導學生找出“站直”、“摘下”、“望著”等動詞,體會人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

  4、他們的行動一致到什么程度?(重點理解“好象有誰在無聲地指揮”)

  5、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哀悼之情)

  6、指導學生帶著對總理的愛戴及失去總理后悲痛的心情讀這一段內容。

  這樣,抓住關鍵詞,牽一“詞”而動全“段”,步步深入,環環緊扣,避免了提許多瑣碎的問題,教學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設練習,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讀法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的內容——人們眼望靈車時所想到的。

  師: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生接……)

  師:陪著毛主席——(生接……)

  師: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師:看到他——(生接……)

  師:然而今天——(生接……)

  2、人們想到了這些,同學們,你們想到了什么?

  出示練習:

  我想到了_______。(聯系學過的課文《溫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聯系學過的課文《周總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聯系學過的課文《難忘的潑水節》)

  這樣設計,讓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有關寫周總理的課文進行發散性思維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組織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而且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對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升華,從而更好地體會到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2

  之二

  佚名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有濃重感情色彩的語文文章,課文記敘的是千千萬萬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課題暗點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顯的情感色彩。

  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了解首都人民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激發學生敬愛與關懷周總理的思想情感。

  2、 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認識課文昨連段成篇的。

  3、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級第二段。

  教學重點: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認識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教學難點 :

  能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總理的悲壯場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1、談話導入  

  同學們,1976年1月8日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醫院病逝了,噩耗傳來,舉國悲痛,人們都沖破四人幫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紗,在11日請清晨,首都百萬群眾自發地2訂在靈車從北京醫院駛向入寶山公蓄途經的長安街兩側,等待著總理的靈車。含著巨大的悲痛與總理最后告別,今天,我們就記下當時那難忘場面后一篇課文。

  2、提示課起。板書:22、十里長街送總理。

  提問:送,送行、送別。都是什么意思?

  (不舍分離、不放心、友情深雙都活著。)

  提問:你從課題中的“送”體會到一種什么情感?(周總理雖然逝世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過送總理出國訪問那樣來“送”。表現了人民熱愛總理、懷念總理之情。)

  3、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課文是按什么順寫的,可以分成幾段?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按靈車到來的時間順序寫的,可分成三段)到來前(清晨)―――到來時(夜幕降臨)–––––遠去(夜色蒼茫)

  板書: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

  4、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要求盡量有感情。思考:這一段深課文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幾層意思?為什么這么分?層與層之間有什么聯系?

  (可分為三層意思(1)天氣陰冷;(2)總寫人多;(3)分別寫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是先概括后具體的關系。)

  (2)仔細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能表達人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練習有感情朗讀。

  (3)找出描寫天氣和人和人多的詞語,談體會并說說應該怎樣讀。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表現出人們的心情沉重,用壓仰的語氣讀。寫人多的詞:擠滿、不見頭、不見尾、說明周總理深受人民的愛戴,人發群眾不顧天氣陰冷,不約而同地來到長安街上送別總理。)

  (4)第4句中有一個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

  (是個“都”字,說明人們的動作一致,心情一致,表達了人的無限熱愛周總理、 懷念周總理的心情。)

  (5)為什么說人的即焦急,又耐心、這不是互相矛盾嗎?(“焦急”表達了人們恨不得馬上看見總理的心情,“耐心”表現了時間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達了人民群眾與總理決別時的深刻情感。)

  板書: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讀讀第一段,總結段意:

  人們懷悲痛的心情,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

  5、學習第二段。

  師:首都萬萬人民群眾懷著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淚雨與衷號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臨,總理的靈車終于到來了,我們繼續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按不同內容分層。

  (第一層:人們看到的;第二層:人們的心情;第三層;人們想到的。)

  (2)指名第一層:人們看到什么?

  (靈車的樣子、裝飾、給人一種離肅穆、莊嚴的感黨。)

  (3)指名讀第二層,思考:當時人們是什么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

  (從“不約而同”眼睜睜”“無聲地指揮”等詞中體會到總理的靈車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全國人民都深深地愛戴,懷念周總理。)

  師:當時人們望著總理的靈車,想著總理那矯健的身軀即將化為灰燼,心急如焚,然而又沒有辦法留住敬愛的周總理,“眼睜睜”這個詞把人的這種難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板書:心欲碎。

  (4)指導朗讀,用低沉的語調,輕聲慢讀。

  (5)人們望著靈車想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陪毛主席檢閱,迎送國際友人,體會到總理工作繁忙辛苦,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說明總理經常出現在人民群眾中間,和人民心連心。)

  師:同在長安街上,同是一個總理,同樣的人民群眾,產生這樣的聯想是自然的,回顧當時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并試背誦。

  (7)總結第二段段意。

  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回憶起總理的光輝形象。

  (8)齊讀、試背第二段課文。

  6、學習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找出描寫人的動作,心理的詞句。談體會。

  (“牽動”:拉動,好像總理的靈車把人們的心也拉走了,靈車每往前一步,人們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著遠去的靈車,人們的心都要碎了。)

  (“追著靈奔跑”表現了們對總理的懷念與眷念。想再看上總理最后一眼,悲痛難忍的心情,是時總理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情況,)板書:心相隨

  (2)指導朗讀,總結段意:

  靈車遠去了,人們久久不肯離去。

  7、播放億萬人民群眾在長安街上迫總理靈車的實況錄相。

  8、總結全文、提問:全文總的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課后練習:

  1、 組詞:

  槐( ) 挽( ) 泣( ) 陪( )

  魁( ) 攙( ) 拉( ) 部( )

  2、從下面的詞語中找出八組近義詞,填在( )里。

  莊嚴 沉痛 慈祥 等待 莊重 焦急 移動 身軀

  著急 緩慢 悲痛 身體 慈善 緩緩 等候 挪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首都人民為周總理送行的感人場面,體會人們的沉痛心情;

  3、激發學生對總理的愛戴之情;

  學習準備:

  學生搜集并整理有關周總理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課件、哀婉的音樂;

  設計理念:

  課內外結合,聽說結合,夯實感情基礎;

  在朗讀中感悟、積淀、釋放和升華;

  學習過程:

  一、聯系生活,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前些天新聞報道,某貪官被依法執行死刑。聽到這個消息老百姓無不大聲叫好,拍手稱快的。誰來說說這是為什么?(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誰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引導學生從古今中外各個方面舉例。)

  2、談話:可是在1976年1月8日,有一個人的去世卻讓我國舉國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他就是周總理。同學們結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說一說這又是為什么?

  3、談話:是的,一個偉大的人,一個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離開了 我們,我們怎能不悲痛?下面我們去看一看當年首都人民為總理靈車送行的情景。(出示:《十里長街送總理》)

  【評析】

  最真摯的情感不在文本而是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尋找反面典型,既體現了生活語文化,又能通過比較,烘托出人物形象。通過讓學生搜集信息并處理運用,才能讓學生走進主人公的生活,認知人物的經歷,感悟人物的品格,至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為以下環節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確流利;

  思考: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學生匯報:課文寫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地聚集到長安街,為周總理送行的情景;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評析】

  整體感知能避免因撕碎文本而產生的片面或錯誤認知,才能保證人物的整體形象及文本的整體美感。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a)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描寫人多的句子;

  2、出示:“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3、說一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人多?(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

  4、文中具體寫到了送行的哪些人?找出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出示:“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5、找出重點詞語體會人們當時的心情。(通過“焦急而又耐心”、“張望”、“淚痕滿面”、“踮著腳”等詞語體會人們焦急、悲傷的心情。)

  6、說一說:你還能從哪些語句體會出人們的心情?(例:“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

  7、朗讀訓練

  朗讀要求:讀出人們焦急、耐心、沉痛的心情;

  朗讀形式:個人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評價形式: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b)出示要求,學生自學

  1、出示學習方法:

  1)劃出重要句子讀一讀;

  2)圈出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2、學生自學,教師指導;(教師指導學習方法)

  3、學生匯報,集中評議;

  示例:

  匯報:1)“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評議點:朗讀是否準確流利。)

  2)“沉痛”、“不約而同”、“哭泣”、“顧不得”等詞體會人

  們心情的無比沉痛;(評議點:體會是否合理深刻。)

  3)感情朗讀;(評議點:朗讀技巧,感情投入。)

  【評析】

  教師在引導學習時運用方法,學生再運用方法進行學習,教師在解放自己的同時也解放了學生。在學習中以“讀”為主線,以“情”為主題,在讀中悟情,在情中誦讀,二者相得益彰。

  四、教師小結,引入高潮

  同學們,其實本文的字里行間無處不流露出人們對敬愛的周總理的無比崇敬,對總理逝世的的無比沉痛。讓我們再一次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吧!

  【評析】

  簡單的過渡,讓學生才止憂傷,又入悲痛,自然引出課堂高潮。

  五、朗讀訓練,升華情感

  1、出示要求:形式不限;要讀得準確流利,讀出人們心情的無比沉痛;

  2、學生準備;

  3、朗讀匯報:學生可個人讀、輪流讀、小組齊讀等;

  4、配樂朗誦;(師生共同完成;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相結合;)

  【評析】

  文本內容全面感知,人物形象充分認知,感情積累鋪墊厚實, 至此,對總理的敬佩之情,對其逝世的悲痛之情,充溢于胸,在這一平臺上可以盡情釋放、演繹,課堂的精彩之處,全在乎此。

  六、課堂延伸,

  1、把搜集到的有關周總理的各種資料進行篩選處理,辦成一張手抄報,可獨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在班上展出;

  2、把自己學習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是想對周爺爺說的話寫下來,并安排在手抄報的頭條。

  【評析】

  材料的運用絕不只限于課堂,感情的噴發也不只在一時,語文從生活里來,最終還是要走到生活里去,將信息進行必要處理后為課堂所用,為我所用,課堂教學才不至拘泥于形式。

  【總評】

  一、現今課堂上的“以讀為主,讀中悟情”這一點上往往會變得空洞,在本課的高潮處學生極易出現不以為悲,反以為樂,究其原因,大半是因為學生對周總理缺乏必要的了解,未能形成對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情基礎沒有夯實,后面的環節教師就是使出渾身解數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本堂課前的材料搜集,課初的材料運用較好了彌補了這一缺陷,后面的高潮迭起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生活是人類所有情感的源泉。在談話環節,教師讓學生挖掘出生活中的語文,總理與貪官的對比,誰是誰非,誰偉大誰渺小,一目了然,對總理的敬佩,對貪官的憎惡,油然而生。而后面的寫心里話,辦手抄報等環節,既是人物內心情感的升華,又能讓語文從生活中來,走到生活里去,較好地體現了設計者的大語文觀。

  三、閱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為訓練主線貫穿了整個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品悟,在讀中比較,在讀中認知,學生在讀中積淀情感,而情感又通過讀來抒發,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縱觀全課,瑯瑯書聲不絕于耳,縷縷深情溢滿課堂,聲情并茂,值得一試。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4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體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去悼念,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的)。人們為什么這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 :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講,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既然是非常“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贊美的語言,但為什么幾個同學朗讀的語調反而低沉,聲音反而輕了呢?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1) 總理與人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5)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對這二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學法,總結全文。

  5.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5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體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去悼念,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的)。人們為什么這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 :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講,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既然是非常“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贊美的語言,但為什么幾個同學朗讀的語調反而低沉,聲音反而輕了呢?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1) 總理與人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5)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對這二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學法,總結全文。

  5.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6

  教學內容

  十里長街送總理

  總課時

  3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先回答問題再概括出課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3、理解句子中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5、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教學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先回答問題再概括出課文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本文各段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教

  具

  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

  學

  過

  程

  第1課時

  一、揭題創設情境。

  教師有表情的敘述: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就是我們最敬愛的周總理。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不朽的貢獻,深受人民敬愛。這樣一位偉人離我們而去,怎不叫人悲痛?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萬群眾沖破了“四人幫”的阻撓,自發聚集在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在淚雨和哀號中,向徐徐而去的靈車沉痛地告別。

  這是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盡管我們沒能親眼看到這感人的情景,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動人的課文,會把我們帶入那催人淚下的場面中去的。

  (板書課題)

  二、邊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邊聽配樂朗讀的課文,使學生進人情境,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讀課題,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3)作者選取哪幾個場面敘述這件事?讀一讀,說一說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2、檢查生字新詞。

  (1)檢查字音:槐、踮、腮、泣

  (2)檢查字形:妻、穆

  (3)檢查部首:丈、矯

  (4)理解詞義:靈車、前導車、挽幛、莊嚴、肅穆、眼睜睜、矯健、蒼茫

  3、討論三個思考題,讓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四、完成《作業 本》第1、2題。

  第2課時

  一、學習第一段。

  1、默讀課文,按先概括后具體的順序給這段話分層,并看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2、分析例句,揭示學法。

  (1)作者用哪幾句話寫人多?用“ ”劃下來。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圈出重點詞。

  (3)師生共同理解詞語意思。

  “兩旁”、“擠滿”、“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講人多。

  (4)反復朗讀,體會所要表達的感情。(億萬人民懷念總理,愛戴總理。)

  (5)小結學法:在讀課文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依據學法,理解詞句含義。

  (1)比較句子: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人們纏著黑紗,佩著白花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之處?課文為什么要這樣寫?(三個“都”字寫出了人們同樣的服飾、神情,表達了人民同樣的心情--對總理由衷的懷念和哀悼。)

  有感情地朗讀這個長句子,背誦出來。

  (2)理解老奶奶的“焦急而又耐心”。(“焦急而又耐心”,是表達人們心情的重點詞語。“焦急”,是盼望能早一點看到總理的靈車;“耐心”,是說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總理的靈車。)

  (3)理解青年夫婦的“擠下、探著、張望”。(說明人多,青年夫婦的迫切心情。)

  (4)理解少先隊員的“淚痕滿面”。(少先隊員對周總理的熱愛之情并不亞于成年人,更進一步反映了全國人民對總理的崇敬與熱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概括段意:首都人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長安街等待總理靈車的到來。

  5、背誦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要求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2、討論、交流,并結合進行朗讀指導。

  (1)“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著靈車移動”,是說目光緊隨靈車,希望能多看一會兒。

  (2)“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 、“不約而同”說明大家的表現非常一致,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處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周總理。“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復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3、就在這長安街上,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什么?批指導感情朗讀。

  (由十里長街送總理,想到十里長街見總理。昔日見總理的幸福,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總理的悲痛。)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歸納段意: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無限想念總理。

  三、作業 :

  1、完成《作業 本》第3、5題。

  2、背誦課文第一段。

  第3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

  1、總理與人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如何?默讀第三段,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2、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發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3、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4、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的站著、站著。”對這一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情感的?(說明不們沉浸在失去總理的巨大悲痛之中,進一步寫出人們緬懷總理的深情。)

  5、指導朗讀這一段,概括段意:靈車過去了,人們久久地望著,好像在等待總理回來。

  二、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歸納從課文,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結合課后第三題帶點的詞語來體會,

  2.通過理解人們是怎么做的,體會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說明了什么。結合人們等靈車、望靈車、追靈車的動作、神情來體會。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只要學生讀得入情入鏡,仿佛自己置身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人流之中,就一定能體會到失去總理的悲痛,對人民的好總理無比崇敬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板書設計 :

  12、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靈車 焦急  耐心  崇敬

  望靈車 心情  沉痛  愛戴

  送靈車 牽動  奔跑  懷念

  教

  學

  后

  記

  1、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對本課來說尤為重要。

  2、課后組織學生搜集一些悼念周總理的詩文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7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有濃重感情色彩的語文文章,課文記敘的是千千萬萬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課題暗點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顯的情感色彩。教學目標 :

  1、 使學生了解首都人民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激發學生敬愛與關懷周總理的思想情感。

  2、 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認識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3、 能有感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能概括段意,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認識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教學難點 :能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想象首都人民送總理的悲壯場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1、 談話導入  同學們,1976年1月8日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醫院病逝了,噩耗傳來,舉國悲痛,人們都沖破四人幫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紗,在11日請清晨,首都百萬群眾自發地2訂在靈車從北京醫院駛向入寶山公蓄途經的長安街兩側,等待著總理的靈車。含著巨大的悲痛與總理最后告別,今天,我們就記下當時那難忘場面后一篇課文。

  2、 提示課起。板書:22、十里長街送總理。

  提問:送,送行、送別。都是什么意思?(不舍分離、不放心、友情深雙都活著。)

  提問:你從課題中的“送”體會到一種什么情感?(周總理雖然逝世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過送總理出國訪問那樣來“送”。表現了人民熱愛總理、懷念總理之情。)

  3、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

  (1) 課文是按什么順寫的,可以分成幾段?

  (2)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按靈車到來的時間順序寫的,可分成三段)到來前(清晨)―――到來時(夜幕降臨)–––––遠去(夜色蒼茫)板書: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

  4、 學習第一段。

  (1) 指名朗讀,要求盡量有感情。

  思考:這一段深課文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幾層意思?為什么這么分?層與層之間有什么聯系?

  (可分為三層意思(1)天氣陰冷;(2)總寫人多;(3)分別寫了老、中、青三祖代表人物。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是先概括后具體的關系。)

  (2) 仔細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能表達人們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練習有感情朗讀。

  (3) 找出描寫天氣和人和人多的詞語,談體會并說說應該怎樣讀。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 表現出人們的心情沉重,用壓仰的語氣讀。寫人多的詞:擠滿、不見頭、不見尾、說明周總理深受人民的愛戴,人發群眾不顧天氣陰冷,不約而同地來到長安街上送別總理。) 

  (4)第4句中有一個共同的的字是什么?讀一讀你有什么感受?(是個“都”字,說明人們的動作一致,心情一致,表達了人的無限熱愛周總理、 .懷念周總理的心情。)

  (5)為什么說人的即焦急,又耐心、這不是互相矛盾嗎?

  (“焦急”表達了人們恨不得馬 上看見總理的心情,“耐心”表現了時間再久,也要等下去的心情,共同表達了人民 群眾與總理決別時的深刻情感。)

  板書:心悲痛

  (6)有感情地朗讀讀第一段,總結段意: 人們懷悲痛的心情,等待周總理靈車的到來。

  5、 學習第二段。

  師:首都萬萬人民群眾懷著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央淚雨與衷號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臨,總理的靈車終于到來了,我們繼續學習第二段。

  (1) 默讀第二段、按不同內容分層。(第一層:人們看到的;第二層:人們的心情;第三層;人們想到的。)

  (2) 指名第一層:人們看到什么?(靈車的樣子、裝飾、給人一種離肅穆、莊嚴的感黨。)

  (3) 指名讀第二層,思考:當時人們是什么樣的心情?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 (從“不約而同”眼睜睜”“無聲地指揮”等詞中體會到總理的靈車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全國人民都深深地愛戴,懷念周總理。)

  師:當時人們望著總理的靈車,想著總理那矯健的身軀即將化為灰燼,心急如焚,然而又沒有辦法留住敬愛的周總理,“眼睜睜”這個詞把人的這種難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板書:心欲碎。

  (4) 指導朗讀,用低沉的語調,輕聲慢讀。

  (5) 人們望著靈車想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陪毛主席檢閱,迎送國際友人,體會到總理工作繁忙辛苦,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說明總理經常出現在人民群眾中間,和人民心連心。)

  師:同在長安街上,同是一個總理,同樣的人民群眾,產生這樣的聯想是自然的,回顧當時幸福情景,更曾加了今日的悲痛。

  (6)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并試背誦。

  (7) 總結第二段段意。靈車來了,人們眼望靈車,回憶起總理的光輝形象。 

  (8) 齊讀、試背第二段課文。

  6、 學習第三段。

  (1) 自由讀第三段,找出描寫人的動作,心理的詞句。談體會。

  (“牽動”:拉動,好像總理的靈車把人們的心也拉走了,靈車每往前一步,人們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著遠去的靈車,人們的心都要碎了。) (“追著靈奔跑”表現了們對總理的懷念與眷念。想再看上總理最后一眼,悲痛難忍的心情,是時總理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情況,)

  板書:心相隨

  (2) 指導朗讀,總結段意:靈車遠去了,人們久久不肯離去。

  7、 播放億萬人民群眾在長安街上迫總理靈車的實況錄相。

  8、 總結全文、提問:全文總的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附:板書設計 課后練習:

  1、 組詞:槐( ) 挽( ) 泣( ) 陪( )魁( ) 攙( ) 拉( ) 部( )

  2、從下面的詞語中找出八組近義詞,填在( )里。莊嚴 沉痛 慈祥 等待 莊重 

  焦急 移動 身軀著急 緩慢 悲痛 身體 慈善 緩緩 等候 挪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8

  之五

  佚名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了解首都人民群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感人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和緬懷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2.學習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再進一步體會內容所表達的思想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6個生字,10個生詞,并會用“慈祥”、“不約而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即人民群眾在十里長街上送總理的情景,然后再細致理解人們是怎樣送別總理的。

  教學難點 :

  1.怎樣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再細致理解人們送總理時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錄像帶:人們在長安街送總理的實錄。

  主要板書計劃:

  送(無比崇敬、無比熱愛、無比沉痛、)

  等靈車時 總的概括 人多

  個個悲痛

  具體敘述 老奶奶

  年輕夫婦

  紅領巾

  靈車到來時 時間 夜幕降臨

  靈車 莊嚴、肅穆

  人們 心情:無比悲痛

  的表 神態:不約而同 站著

  現 動作:摘下帽 望著 哭泣

  聯想:懷念

  靈車開走時 動作:追站著站著

  心情:希望希望

  作業 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詞語、體會思想感情、用詞造句

  課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周總理的生平及一些故事。

  2、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弄清文章結構。

  3、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課前談話

  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從新中國成立起就一直擔任政府總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贏得了全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億萬人民聚集在長安街送別總理的靈車,場面十分感人。

  二、教師板書課題:十里長街送總理

  審題:課題主要意思是“送總理”,“長街”指北京的長安街,“十里”寫街長,實際寫人多。題目的意思:當周總理的靈車經過北京長安街時,首都人民在這里送別總理。

  三、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請同學們體會當時的情景以及人們的心情。

  初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生詞。

  1.劃出不認識的字。

  2.利用拼音字典認讀。

  3.讀生詞。

  4.查字典理解詞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佩著靈車拄著洋槐焦急妻子哭泣矯健慈祥淚痕滿面不約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寫錯?

  “槐”、“妻”、“矯”,在字形上應注意。

  3.理解詞語。

  慈祥:(老年人的態度,神色)和藹可親。

  不約而同: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標出自然段序號(共四個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當時十里長街上的情景

  七、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詞句,體會文章字里行間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

  一、學生通讀全文

  思考:課文先講什么,又講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寫等靈車,又講迎靈車,最后講送靈車。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導學生根據層意劃分層次。

  第一層:靈車到來之前,長安街上的場面;第二層:人們等待靈車時的動作,神態。

  2.理解第一層意思,指導朗讀。

  ①課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氣:灰蒙蒙,又陰又冷。)寫天氣和人們的心情有什么關系?(襯托出人們的悲痛心情。)讀這一句時要輕、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從課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擠滿,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概括路長人多。)

  ③讀第三句,你能體會出人們的什么心情?

  從“都”字用三次,人們佩戴一致,動作一致,反映出人們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約而同地前來送別敬愛的周總理。

  找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

  3.學習第二層,指導朗讀。

  (1)課文具體描寫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對青年夫婦,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

  課文是怎樣描寫他們的?反映他們怎樣的心情?

  這三句話寫出人們等待靈車時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總理的靈車,盼靈車快來。但他們熱愛總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然后歸納段意: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等待總理靈車。

  5.放等靈車部分錄像,讓學生體會。

  6.再讀、練習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并參看教材插圖。

  思考:①靈車是什么時候來的?靈車是怎樣裝飾的?②人們眼望靈車,心里想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寫?

  2.自學準備后討論。

  ①靈車是在“夜幕”降臨時來到的。靈車的四周掛著黑色和黃色的挽幛,上面佩著大白花,莊嚴肅穆。

  ②“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這個句子真切地描繪了課文插圖的情景。

  “無聲的指揮”是什么意思?“不約而同”怎么理解?

  這是反映總理的靈車牽動著億萬群眾的心,使等候在長安街兩旁的男女老少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的一致行動。這句話表現了人民群眾無限懷念周總理的感情。

  ③“就在這十里長街上……”寫了作者的聯想。同是長安街,同是周總理,同是這些人民群眾,所以聯想自然。人們回顧當年見到周總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總理的悲痛之情。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練習背誦。概括段意:

  人們眼望總理靈車,想念總理。

  4.放這部分錄像。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

  一、讀前兩部分內容,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二、指名背誦前兩部分內容

  三、學習第三段

  1.自讀:邊讀邊劃出表達人們心情和神態的語句。

  心情:“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神態:“面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好像在等待……”。

  2.指導朗讀。這段課文表達了人們懷念總理的深情,朗讀時,語氣要深沉些,速度緩慢些。這樣更能表達我們對總理的無限深情。

  3.練習朗讀。概括段意:靈車已經遠去,人們久久不能離開。

  4.放這部分錄像。

  四、放完整錄像片

  五、指導造句

  六、總結全文

  課文記敘人們冒著嚴寒在十里長街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對周總理無限熱愛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 

  1.練習背誦課文。

  2.做課后第3題填空練習。

  3.造句。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9

  之七

  佚名

  一、 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體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 教學準備:課件

  四、 教學過程 :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 復習導入  :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去悼念,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的)。人們為什么這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6、指導朗讀。

  7、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8、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 :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 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 教學過程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講,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既然是非常“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贊美的語言,但為什么幾個同學朗讀的語調反而低沉,聲音反而輕了呢?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1) 總理與人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5)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對這二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學法,總結全文。

  5.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10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體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去悼念,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的)。人們為什么這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 :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講,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既然是非常“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贊美的語言,但為什么幾個同學朗讀的語調反而低沉,聲音反而輕了呢?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1) 總理與人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5)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對這二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學法,總結全文。

  5.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11

  之一

  作者:陳育紅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12個生字;理解24個新詞語的意思。

  2、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領袖是永遠值得人民懷念的。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受人民群眾對周總理逝世無限悲痛,對總理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課文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第一段“等靈車”的場面,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首都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動人情景,熱愛和懷念周總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緊扣語言文字,體會人們失去總理的沉痛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生對當時當地的情景缺乏感性的體驗,所以對首都人民送別總理靈車時的心情不容易理解。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

  課前組織學生聽詩朗誦——《周總理,你在哪里》

  一、復習導入  :

  1、師述:剛才,我們聽的這首詩,是為了懷念總理而作的。你們從課外書、網上查找到了哪些有關總理的故事,請你講述給大家聽好嗎?(說說最令你感動的地方。)

  2、學生交流:(可回憶《當飛機遇險的時候》、《手術之后》等學過的課文,讓學生講述《周總理的睡衣》、《一束鮮花》等故事,感受總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為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基礎。)

  3、教師板書: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4、師深情講述: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逝世了,噩耗傳來,全國人民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淚水浸透了。當時,“四人幫”xx集團下了道道禁令,不許人們去悼念,不許人民纏黑紗、佩白花。人民不怕受迫害,在1月11日那天,,總理的遺體送去火化后,靈車駛往八寶山革命公墓,要途徑長安街。一清早,人民群眾冒著嚴寒,扶老攜幼,擠在長安街的人行道上,含著巨大的悲痛迎送總理的靈車。

  下面,讓我們隨著錄音《十里長街送總理》回到令人難忘的那一天,看看這歷史上空前的送葬禮。

  (二)放錄音,看錄像。

  問:聽了錄音,你的心情怎樣?

  (三)釋題:(出示課題)

  1、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課題的意思?(誰在干什么?)

  2、“長街”指什么地方?(橫貫北京東西的長安街)

  3、“十里”寫出什么?(街長)這么長的街都擠滿了人,說明什么?(人多)這么多人來送總理,說明了什么?(總理深受人民愛戴)

  (四)學習第一段:

  師:人們知道總理的靈車要經過長安街,一大早,就等候在長安街上,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

  1、自由讀第一段,找出能說明人民愛總理的詞句。

  2、交流: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從“兩旁、擠滿、望不見頭、望不見尾”看出人多。)

  (2)人們的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的方向。(三個“都”說明人們愛總理的心情是一致的,為失去總理而感到悲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有耐心地等待著。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著小女兒,妻子領著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著身子張望。一群淚痕滿面的少先隊員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

  A、“焦急”什么意思?“耐心”什么意思?

  B、“焦急”和“耐心”放在一起矛盾嗎?

  (這兩詞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熱愛、崇敬周總理這一點是統一的。)

  C、青年夫婦呢?(板書擠下探著張望)

  D、少先隊呢?(板書淚痕滿面扶著踮著望著)

  3、你能想象—下他們當時的心理和語言嗎?

  4、你還讀懂了什么?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渲染氣氛,好比天也與人同哀,寫出人們悲痛的心情。)

  5、在十里長街上擠滿不同的人,有男的,也有女的,有老,也有小的,但他們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你能說說嗎?是有人叫他們這樣做嗎?(自發的)。人們為什么這樣做?(表達對周總理的哀悼)

  5、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對老奶奶、青年夫婦、少先隊員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人們對周總理的敬愛和沉痛悼念的心情。

  7、歸納段落大意:

  (1)出示投影:

  第一段寫誰?他們懷著怎樣的心情正在干什么?。

  (2)指名回答。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等靈車”這一感人場面,讓我們知道人民對周恩來總理的愛戴之情和沉痛的心情。

  (六)作業 :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完成作業 上(1、2、3題)

  3、背誦第一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第二、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 復習第一段,進人情境。

  1976年1月1]日,北京城格外肅穆,長安街格外沉寂。成千上萬的人纏著黑紗、佩著白花,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他們帶著淚痕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總理靈車的到來。

  2.學習第二段。

  (1)過渡:人們從早上等到下午,從下午等到傍晚。夜幕開始降下來,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這時,人們的心情怎么樣?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按“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的方法來學習。

  (3)學生交流,邊朗讀邊體會。

  重點體會: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無聲地指揮”“不約而同”:寫人們看到總理靈車一致的舉動,從而間接寫出人們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對總理的無限熱愛。

  “眼睜睜”寫出了人們望著靈車緩緩前行,想留卻留不住的那種無可奈何的神態,表達了人們共同的心愿:希望靈車停下,多看一眼總理。

  “顧不得”既反映了人們十分珍惜這一去不返的歷史時刻,又表現了人們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渾然不覺。

  (4)試著設計一道填空題,加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例如人們的身體——,眼睛———,淚水——,都是為了能。

  冬日的寒冷不再可怕,人們——;長時間的等待不算什么,人們——;滿面的淚水顧不上擦,只要能。

  (5)就在這長安街,看到此情景,人民群眾想到了些什么?

  指名講,再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既然是非常“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贊美的語言,但為什么幾個同學朗讀的語調反而低沉,聲音反而輕了呢?

  (6)是啊!這些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然而今天總理卻已靜靜地躺在靈車里。我們再也看不見他那矯健的身影,聽不到他那爽朗的笑聲,這更增添了人們心中的悲痛。

  (7)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3.學習第三段。

  (1) 總理與人們心連心。靈車緩緩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人們在人行到上奔跑。此時此刻,人們的心情又是如何?

  (2) 默讀課文,在讀中找句子,圈詞語,說理由,反復讀,悟感情。

  (3)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

  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表達了人們不忍與總理永別,希望多看總理一眼,希望總理永遠與我們在一起。)

  (4)如果此時此刻,你也站在長安街上,站在送行的行列中,你會怎么想?

  (5)靈車終于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著、站著”。對這二行動,你是怎么體會人們的感情的?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小結學法,總結全文。

  5.作業 :

  作業 本第4題。劃出課文中使用“反復”的句子,體會人民送總理的心情,知道反復的作用,仿寫一句話。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 篇12

  之三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和一些句子的淺層意思。

  2、感知內容,理順思路。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想象當時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景。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周總理的課文?

  啟發回答:《溫暖》、《飛機遇險的時候》、《難忘的潑水節》

  我們都知道周總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發地聚到長安街送總理,場面十分感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指名讀本課的生字詞:柱著、洋槐、耐心、裝飾、腮邊、陪著、矯健、檢閱、五洲四海、不約而同、挽幛。

  3、學生互相提示書寫易錯的字

  槐:易丟撇折點

  飾: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區分同音、形近字,口頭組詞:

  柱州陪檢矯

  拄洲培撿驕

  5、解釋詞語的意思

  矯健:強壯而有力。

  肅穆:嚴肅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讀課文

  1、看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每部分寫了什么?

  小組討論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2、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子,在小組里討論學習后,把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3、指名按段落讀課文,要求熟練通順。

  (四)作業 

  1、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把你認為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

  附:板書設計 

  8 十里長街送總理

  第一段(1)等靈車,心沉痛。

  第二段(2—3)望靈車,憶總理。

  第三段(4)送總理,心相隨。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的含義。

  2、體會人民群觀眾對總理崇敬愛戴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1月11日,當首都人民聽到總理遺體火化的消息時,上百萬群眾冒著嚴寒,聚集在長安街至八寶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著,等待著最后送別自己的總理。只見長安街兩旁,萬民肅穆哀泣。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當時的長安街上,與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總理。

  (二)回憶

  上節初讀課文時,各段各寫了什么?(板書)

  (三)新授

  人們在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時心情怎樣?

  板書:悲痛

  的確,首都人民為自己失去這樣好的總理而痛心。

  1、提問: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用筆畫出來,再讀一讀。

  2、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出表達對總理熱愛的詞句,并說說這些詞句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先通過小組討論,各抒己見,然后師生共同品析關鍵性的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體會以下幾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

  這兩句話是寫來送總理的人多。“擠滿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說明來的人年齡不同性格不同;“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說明站在長安街兩旁送別總理的隊伍很長。這么多人自發地到長安街來送別總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崇敬與敬愛之情。

  (2)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

  將三個“都”字抽出來,讓學生比較兩種說法的表達效果。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說明老奶奶年老體衰,但她仍要來向總理告別。“焦急而又耐心”寫出了老奶奶盼望早點看到靈車,哪怕等的時間再長。這句話以老奶奶為代表進行具體描寫,反映了人民群眾等待總理靈車的心情。

  (4)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讓學生抓描寫人物動作、神態的詞,體會思想感情。

  (5)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這句話寫的是靈車過去了,人們的心跟靈車緊緊相連,不忍總理離去。“希望時間能停下來”為的是多看一眼總理的靈車。表達了人們迫切希望能看一看總理的強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義和情感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在學生交流體會的同時,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指導朗讀,注意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語速要慢,語調要低沉。

  (2)教師范讀,個人讀,集體讀,師生對讀,配樂讀。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試著背誦,然后分段指名背誦。

  附:板書設計 

  等靈車

  十里長街送總理 望靈車 無限悲痛

  送總理 無限懷念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因文而異巧施教法(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竇桂梅老師《清平樂·村居》課堂實錄及點評(精選16篇)

    整理:江蘇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彭順羊點評:江蘇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劉飛11月23日,有幸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2006江蘇省小學校長培訓班的研討活動上聆聽了竇桂梅老師的《清平樂村居》,感受了她火熱的激情,感受到她深厚的教學功力...

  • 在審美體驗中學詩詞──《清平樂·村居》教學實錄及點評(通用15篇)

    一、讀悟比較,發現韻律美師:自開展詩文背誦大賽活動以來,很多同學都積累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好詩,誰能給大家來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生背誦《早發白帝城》、《從軍行》、《竹枝詞》、《飲湖上初晴后雨》師:同學們積累得真多,背誦...

  • 《童年的發現》教學實錄(精選14篇)

    【片段一·讀悟結合,體會人物的特點】師: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生: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天真單純的孩子。師:能具體說說你從課文的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嗎?生:他對做的夢很感興趣,夢中的情景記得那樣清楚。...

  • 《修鞋姑娘》課后反思(精選3篇)

    上周,我執教了《修鞋姑娘》一課,這篇課文寫了一位修謝姑娘,不計個人報酬多少,熱情周到地為“我”服務,起初受到“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感動的故事。贊揚了修鞋姑娘誠實、善良的美好心靈。...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之二佚名 教材特點:這是一篇有濃重感情色彩的語文文章,課文記敘的是千千萬萬人都知道的事件,即首都人民在十里長街送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課題暗點了文章的中心,也照有照顯的情感色彩。...

  • 《晏子使楚》導學案(通用16篇)

    學校名稱:麟游縣鎮頭小學課程名稱:語文內容主題:《晏子使楚》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師姓名:王彩霞教齡:32年內容簡介:《晏子使楚》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尊嚴為主題的課例,記敘了春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憑借自己的機智和辯才維護個人...

  • [語文教案]五年級語文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要求: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的少的高貴品質.2、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3、學習本課生字詞.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內容上的聯系,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教學難...

  • 《草船借箭》教學實錄(精選16篇)

    師:我讓大家猜一個名字:“展翅高飛”。生:張飛。師: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準了“孔雀收屏”。生:孔明。師:為什么這樣說呢?生:因為它有個孔字。師:有聯系的,孔雀有孔,孔明也有孔。所以是孔明了,有沒有不同意見的。...

  • 巧設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威尼斯的小艇》教學案例及反思(精選16篇)

    案例《威尼斯的小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當我再次看到這一篇課文時,使我想起了曾經我上這一課的尷尬情景,那天我上的是這一課的第二課時...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 欧美精欧美乱码一二三四区 | 日日噜噜噜噜人人爽亚洲精品 | 呻吟国产av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免费又爽又色又粗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热久久一区二区 | 午夜视频在线免费播放 | 一级片久久久久 | 四季av一区二区三 | 国产在线视频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 对白刺激国产对白精品城中村 |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l |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喊 | 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最新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亚洲午夜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国产乱妇4p交换乱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久久乱码一级毛片 | 99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软件 | 黄色免费无码无卡大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 欧美性暴力变态XXXX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 | 小视频在线 | 一久久久| 中文日韩在线观看 | 一级黄片毛片免费 | 黄色特级片黄色特级片 | 成本人h无码播放私人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软件 | 熟女人妇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 中国丰满少妇人妻XXX性董鑫洁 | 欧美在线公开视频 | 操操操日日日 | 张柏芝三级在线观看 | 午夜成人爽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