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引發的學生“搗蛋”行為分析
杭州市浦沿小學 王永鋒
案例背景: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對于電腦和電腦課學生也是也是充滿著興趣和好奇。無論是顯示器、主機,還是鼠標和鍵盤,哪怕是一粒螺絲,仿佛都有許多學問和奧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好多小朋友好學好動,雖然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壞事,犯一些錯誤,但也值得我們老師思考。有時候我感覺,老師允許學生犯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最起碼知道學生最喜歡什么?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識。對于一些學生的搗蛋行為,一般不宜一棍子打死。很多情況下都表現出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這時應該加強紀律教育,講清這種行為帶來的種種不良后果,而不要削弱了他對電腦的興趣。總之,在電腦課上如果能夠及時快速的處理好一些小問題,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有利于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同時學生學電腦的興趣也就更高了。
案例簡述:
[案例一]:誰動了機房里的鼠標球
問題的出現:
開學后不久,在三年級(剛開設電腦課)的一個班上,剛一上課,就有小朋友舉手“老師,我的鼠標不能畫畫了!”我走過去一看啊,一握鼠標變輕了,肯定里面缺了什么東西。原來鼠標里的球沒了,我也很感到吃驚,上節課電腦還好好的啊。一看裝鼠標球的蓋子松開了,我想可能是掉了吧。不過我也沒當一回事,正好我手頭也有一些從舊鼠標拆下的鼠標球,裝上了。又過了一周,又一顆鼠標球“失蹤”了?也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怎么回事呢?哪一個小孩子這么調皮搗蛋拿走了鼠標球?我很惱火!
問題的解決:
一個星期后在三(1)班上課時,一個同學突然舉起手來說:“我發現黃佳梁口袋了藏了個鼠標球!”我心想這個搗蛋鬼終于被我發現了吧(這個同學平時就比較調皮),火燒火燎的走了過去,正想劈頭蓋臉的罵一頓,但轉念一想還是先忍住了心中的火氣。見到我,他神情恍惚的站了起來,對我說:“老師,我是在地上揀到的。”“老師上節課已經檢查過了,并沒有發現有鼠標球在地上,你說這球怎么會在你口袋里?”心里還帶著一股火氣。后來在我的慢慢引導下,黃佳梁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他家沒有電腦,以前也沒接觸過電腦,對電腦非常感興趣,在我上《計算機——人類的好幫手》介紹鼠標的時候,他無意間發現鼠標下面有個蓋子可以打開,里面還有一顆球,由于好奇他就順手牽羊地放進自己的口袋里了。后來他又趁老師不注意偷偷把蓋子拆下來,又把另一個球也給拿走了。我又問:那你拿了鼠標球有什么用? “我一開始只是好奇,所以拿一個玩玩,后來就覺得拆鼠標挺有意思的,所以就……”聽了他的述說,我的火氣有些消了,知道他只是一時的好奇,所以才拿了鼠標球,我走到他身邊,對他說:“下次要是對電腦部件有興趣,可以來找老師,老師那里有一大堆零件呢!”“真的嗎?”“真的!不過沒有了鼠標球我們的小老鼠就不聽話了!”這時,他紅著臉對我說:“老師,我再也不拿鼠標球了!”說著,他把鼠標球還給了我。接著,我就干脆打開了一個鼠標,給同學們簡單地介紹鼠標的結構和原理,并且告訴學生萬一鼠標到時不靈活了可以清理一下鼠標球和里面的滾桿,這樣我們的“小老鼠”就又起死回生了。下課后我把他帶到了我的辦公室,用一臺拆開在修的舊電腦給他簡單地介紹了電腦內部的一些零件,形象地講解了它們的作用,他聽得似懂非懂,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愛不釋手,最后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后來又有同學告訴我他們家的鼠標被他“修理”過現在靈活多了,爸媽都夸他了呢!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你看都成“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