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教學案例與評析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你現在這樣分類以外,還可以怎么分類?(學生操作,教師巡視,適時引導。)
生1:我們把玩具可以按有輪與沒有輪來分。
生2:我們把圖片可以按畫面來分。
生3:我們把水果可以按顏色、味道來分。
點評: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經歷和體驗分類的過程與方法,自主構建知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實踐運用,鞏固發展
1.強化新知,鞏固練習。
(1)出示課本第40頁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然后集體訂正。)
(2)出示課本第40頁第3題: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小組討論,學生代表回答,教師再集體訂正。)
2.同學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能干,你們能不能把自己的書包也整理一下呢?(學生按自己的標準整理書包,教師巡視指導參與。)
點評: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教師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拓展延伸,知識遷移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同學們課后能運用這一知識做些什么?
生1:對自己的玩具進行分類整理。
生2:幫助爸爸媽媽整理鞋架。
生3:對自己的圖片、小人書進行分類整理。
……
點評: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總評: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興趣盎然地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理解掌握了分類的思想方法,獲取了學習數學的經驗,成為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教學中由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己發現、自己分析總結,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展過程,促進了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形成。
3.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明確,教師做到了心中有標,教學過程*標,課程結構達標。
4.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突出一個“玩”字,讓學生在玩中放飛思維,激發學習興趣,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獲取知識,發展了能力。
作者簡介:
徐虎,男,漢族,大專文化程度,小學數學高級教師,1974年9月出生,現年31歲,中共黨員。1995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十年來,一直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現任湖北省宜城市鄭集鎮王洲小學教導主任。從2000年9月開始,承擔鎮教管會下達的《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專題實驗,總結出了《把握兒童特點,優化課堂教學》教學論文在宜城市進行推廣交流,2000年12月撰寫的《圓的認識》案例與評析載入宜城市教研室論文集。2000年6月撰寫的《熱脹冷縮(一)》教案被湖北省襄樊市小學自然學會專業委員會評為一等獎,并頒發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證書,此教案于2002年7月被湖北省教研室編入小學自然第七冊教學參考書中,2002年7月被評為襄樊市骨干教師,2005年7月參加了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首期數學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