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物體和圖形(課標版)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
[通過操作,使學生親自體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看誰摸得準。(參照做一做第2題)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
[通過游戲,不僅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數圖形。
投影出示練習五第2題,問:這只小動物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
五、全課小結 (略)
六、游戲
先讓學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狀的實物能搭出什么來?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設計說明
河北唐山市教委小學教研室 趙中華
《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教學時,要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
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通過談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在每組學生把禮物倒出來后,教師及時提出問題:“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親手分一分。通過學生操作,初步感知這些物體有長長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圓圓的球。在此基礎上教師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同時板書。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操作、觀察,初步感知四種形體的特點。在這里教學要求比以前降低了,不要求學生都會總結出長方體或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有的學生會說也可以,但不要求學生必須會說。
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拿出同樣形狀的實物,親自摸一摸它的形狀,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抽象的實物圖形,讓學生觀察記憶圖形的樣子,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投影片或畫片都可以演示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想象,教學時可通過五個層次的活動使學生鞏固表象,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即:看實物摸一摸──閉眼想象四種圖形并用手勢表示──按要求閉眼摸實物──給實物判斷是什么形狀的──辨認圖形。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四種形狀的物體,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經驗,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強化了對四種物體形狀的體驗。
最后通過活動,進一步體驗,增強學生空間觀念。做一做第一題第一幅圖,主要是讓學生操作活動體驗圓柱可以滾動;第二幅、第三幅圖,是利用四種物體搭一塔,使學生體驗球可以滾動,另外三種形狀的物體都有平平的面,所以搭起來很平穩。做一做2,“看誰摸得準”,通過說名稱,讓學生摸實物──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實物──給一實物、說出名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練習三第2題的數圖形,可以讓學生獨立填寫。然后教師讓學生任意搭物體,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