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有幾枝鉛筆》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想: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5以內加法的初步認識(北師大版),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加法這種運算,根據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情況,設定以下目標:1、通過解決“一共有幾支鉛筆”的問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能計算5以內的加法,并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2、通過5以內的加法的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強化問題意識。3、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教學重點是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教學難點是加法意義的理解。
我在設計教案時側重以下二個方面來進行展開:
1、動靜結合,落實好雙基
本節課是學習加法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已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但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三個星期,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先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性材料,以講解為主,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加法及加法算式,說一說,擺一擺,練一練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意義的理解,課堂上動、靜結合,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培養了基本技能。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愿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創設機會,鼓勵學生根據具體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將計算知識的學習與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緊密結合。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一共有幾支鉛筆”的問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能計算 5以內的加法,并用加法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5以內加法的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進一步提高問題意識。
3、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難點:加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學具:蘋果圖片4個,小熊圖片5個。
教具:5枝鉛筆實物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你們看,老師手上有幾枝鉛筆?
老師這只手又有幾枝鉛筆呢?
2、師問:分別可用數字幾表示(板書 2、3)
(反思:這里情景比較單一,可以利用課件多創設幾個情景,多演示幾次,讓學生更直觀、更充分地體驗“合起來”。)
二、探究學習,理解意義
(一)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
1、演示合并動作:老師做了什么動作?(引導學生說:合起來)
2、教師講解: 2和3合起來,可以用一個符號表示,這個符號先寫一橫,再寫一豎,它就是加號(板書),這個加號就表示把2和3合起來
3、引導學生說3句話:
(1)指著圖: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
(反思:學生對“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很模糊,這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先考慮到的,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問題,答案是五花八門的。這兒可以創設個情景如拿個盒子讓他們猜一猜里面粉筆的支數,讓學生先明白什么是問題,才讓他們提出數學問題。)
(2)讓學生伸出小手來,邊做邊說。
(反思:“伸出小手說一說”效果很好的,首先是動手,符合兒童愛動的年齡特點;其次是學生邊說邊做,加深了他們對加法含義的認識,用3句話來說,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讓學生重復地講,講充分。)
4、解決問題
一共有多少枝鉛筆呢?你怎么知道的?(板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