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圖形”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圍一圍等操作實踐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初步感受到圖形間的異同。2.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3.讓學生在經歷探究圖形特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游戲中梳理回顧1.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就來玩這個游戲。先請每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搭什么。學生小組內商量后,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搭邊注意觀察這些積木的形狀,有哪些我們是認識的?2.在學生活動后,指定幾個學生拿出已經認識的積木,介紹它們的形狀,相機也讓其他學生找一找相同形狀的積木。[評析: 一個簡單的搭積木游戲,既讓學生嘗試并體驗了本節課運用最多的學習形式——合作,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戲中也蘊含著數學知識,從而為后繼的學習活動既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又作了認知上的準備。]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1.引導認識長方形。(1) 看一看、摸一摸。講述介紹: (教師依次指長方體的幾個面)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是長方體的另一個面,這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長方體上有好幾個面。布置操作: 請你任意選擇一個面,正對著自己,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用手摸一摸。 (2) 畫一畫。動一動腦筋,你能把這個面的樣子在紙上畫下來嗎?想一想該怎么畫呢?讓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3) 比一比。請小朋友把你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樣的圖形。 教師借助實物投影儀進一步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有的是這樣的,有的是這樣的…… (4) 揭示名稱。想像: 讓我們閉上眼睛把剛才看見的圖形再想一想。指出: 像這樣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但我們都把它們叫做長方形。 (5) 找一找。手中的長方體上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評析: 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體驗的深刻性。這一層次的教學就是試圖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對長方形的直觀認識體驗。同時在揭示概念時,通過對學生自己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比較,也巧妙地豐富了概念的外延,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 2.自主認識正方形。(1) 談話啟發方法。剛才我們用了“先看一看長方體一個面的形狀,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畫下來”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正方體的面又是什么形狀的呢?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個正方體,用剛才認識長方形的方法去認識正方體每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交流后概括。讓學生將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再選擇一部分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提問: 咱們畫下來的這種圖形叫做什么呢?概括: 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體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狀的?[評析: 引導學生把認識長方形的方法遷移到正方形的認識過程中來,學生憑借操作活動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僅能主動地認識正方形,同時也在體驗著認識的方法。]